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本章共 7.0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四夷传 【一】
(臣)等谨案厯代史例有外国各传寻考质实舛误恒多良由史臣纪载失真边陲外境荒远辽邈得诸传闻未能亲厯省记自来外志
如释法显佛国记释元奘大唐西域记赵汝适西蕃志之类彼此不同唐书载骨利斡部所居之北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今考之
极北诸部北极出地度最多之处日出入匀有晷刻并无昼长夜短之事又古今地名土音年久互异汉之大月氏至唐而名嚈哒后讹为挹怛
元魏时之钵和至唐而为护密又唐之吐蕃至宋而为嘉勒斯赉青唐使非详晰证明不能定其是一是二汉书匈奴西域传所载山川各名相
去道里证以唐书宋史亦不相侔唐宋史所载诸国证以元之圣武亲征记复多不合至若大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此复阒焉无闻可知
传述之误矣唐初务勤远略徧置都护纪载较详自安史构乱吐蕃陷河陇回纥饮渭川荒外诸庭寖以失考五季中土俶扰无能及远宋则幅
员较陕仅识职贡所通者北陲远隔契丹无怪外纪之阙辽金史惟西夏高丽有传元初底定朔陲又亲征西域诸国南及大理并易置君长以
亲王驸马镇守王略不为不广顾藩封世袭俱入列传外国自高丽外仅载东南濒海诸夷兹依郑志辑四夷传并以正史为据史所略者无缘
更详若夫荒诞无稽者槩从芟削闲有史文互见名目稍岥遽为归并恐玫淆误亦并存之以附阙疑之义仍各为之详考附订焉
高丽
百济
新罗
躭罗
渤海
安定
日本
流求【毗舍邪】
高丽
百济
新罗
耽罗
渤海
定安
日本
流求 【毗舍邪】
○高丽
高丽本曰高句骊汉时扶余别种常居之其地田至新罗南至百济皆跨大海西北渡辽水接营州而靺鞨在其北其都平壤城即汉乐浪
郡依鸭绿江为险唐武德三年遣使者封其王高建武为辽东郡王太宗时其东部大人盖苏文作乱杀建武立其弟之子藏为王道遣使拜藏
为高丽王会新罗上书言高丽侵扰遣使谕止之不从于是帝自将伐之攻围安市城不克而还干封元年盖苏文死九月以李绩为行军大总
管率师讨之三年二月师围平壤以九月克之执藏等献俘阙下赦藏为司平太常伯即其地置安东都护府仪凤二年复藏朝鲜郡王还镇藏
谋叛未及发召还放邛州死圣历初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乃稍自立国元和末尝遣使来献乐工后唐长兴中王建代高氏遂并新罗百
济高句丽为一徙居松岳号东京平壤为西京遣使朝贡累封高丽国王晋开运二年建死传子武汉干佑末武死传子昭宋建隆三年昭遣使
朝贡四年以昭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玄菟州都督大义军使高丽国王开宝中昭卒其子伷权领国事遣使贡授伷检校太保玄菟州都
督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傅改其军为大顺军太平兴国二年遣子元辅来贡三年加伷检校太师七年伷卒其弟治权知
国事遣使求袭位授检校太保玄菟州都督大顺军使高丽国王雍熙元年又遣使贡二年加治检校大傅三年用兵于契丹以其国接契丹常
为所侵遣监察御史韩国华赍诏谕令发兵西会十月遣使朝贡端拱元年加治检校太尉二年遣使来贡淳化元年三月加治仓邑遣户部郎
中柴成务等往二年遣使来贡三年辽使萧恒德伐之四年正月治遣使贡方物二月加治检校太师是年治遣吏诣辽请罪辽取女真近鸭绿
江地益之遂与辽通好五年六月遣使元郁来愬辽人侵境乞师朝廷以北鄙甫寍不可轻动干戈赐诏慰抚厚礼其使遣之自是受制于辽朝
贡中绝 【按辽史统和十三年治遣使人贡进鹰十一月册治为王即是时事也】 至道三年 【宋史不载今据辽史年月补入】 治卒
弟 【辽史作侄】 诵立咸平三年其臣朱仁绍至登州侦候朝命召见因赐诵诏六年通遣使李宣古来谢恩且言自晋割燕蓟属契丹遂有
路趣玄菟屡来攻伐求取不己乞王师屯备诏优答之 【按辽史统和十六年遣使册诵为王二十年七月来贡本国地图二十三年遣使来
贺与宋联和二十八年遣使来祭承天皇太后复来会葬】 诵卒弟询权知国事 【按辽史统和二十八年高丽西京留守康肇杀其主诵立
其从兄询与此互异】 筑六城曰兴州铁路通州龙州龟州郭州于境上辽以为贰己遣使求诚询不许遂举兵至城下焚劫居人询徙升罗州
避之兵退遣使请和而辽坚以六城为辞乃调兵戍守大中祥符三年辽大举伐之询与女真设奇击杀辽军殆尽 【按辽史是年大军渡鸭
绿江康肇拒战于铜州败之肇复出耶律达鲁擒之追奔数十里铜霍贵宁等州皆降询表请朝许之与宋史所载殊异】 又于鸭绿江东筑城
与来远城相望跨江为桥潜兵以固新城七年遣使来贡八年诏登州置馆以待使者其年遣使郭元来贡天禧元年遣使奉表献方物 【按
辽史统和二十八年遣排押博诺攻开京询弃城遁遂焚开京二十九年班师所降诸城复叛开泰元年询乞称臣诏询亲朝奉诏称病诏复取
六州之地五年至八年数出师伐高丽九年收询降表释其罪】 五年询卒 【按询之卒宋史载在天圣八年辽史载在圣宗太平八年系宋
真宗天禧五年二史互异兹据辽史改正】 子钦袭位会辽使册钦为王遣使来言与辽修好天圣八年复遣使入贡钦卒 【按辽史兴宗重
熙闲王钦凡四遣使入贡】 子徽袭位先是使人至汴往反皆自登州熙宁七年遣使来言欲远辽乞改由明州诣阙从之元丰元年遣陈睦往
聘六年徽卒 【按辽史重熙二十三年王徽请官其子诏加检校太尉清宁元年使来会葬兴宗四年使来会葬太皇太后太康四年徽乞赐
鸭绿江以东地不许】 子勋权知国事百日卒弟运立 【辽史作勋子运】 八年遣其弟僧统来朝哲宗即位遣使来贺元佑五年复通使
七年遣使来献黄帝针经请市书甚众礼部尚书苏轼言高丽入贡无丝发利而有五害今请诸书与收买金箔宜勿许诏许买金箔然卒市册
府元龟以归运立四年卒 【按辽史运立于太康十年卒于大安一年凡在位十一年与宋史异】 子尧嗣未阅岁以病不能国叔熙摄未几
尧卒熙立凡数岁贡使不至 【按辽史运卒子昱立昱病命其子禺权知国事禺即熙避辽天祚帝嫌名而改则昱即尧也辽史以禺为昱子
此以为昱叔父亦互异】 徽宗立遣使吊贺崇寍二年诏户部侍郎刘逵等往使熙卒 【按辽史寿隆元年王昱病命禺权知国事三年昱卒
封禺为三韩公干统五年禺卒熙在位凡九年】 子俣 【辽史作侯】 嗣贡使接踵宣和四年俣卒 【按辽史干统五年封侯为三韩国
公十年乞兵于高丽以御金金人责之辽亡】 子栒嗣诏遣使奠慰初俣求医于朝诏使二医往留二年归钦宗立贺使至诏馆留明州纳其贽
币高宗即位虑金人通高丽命胡蠡使其国以闲之建炎二年浙东路马步军都总管杨应诚上言由高丽至女真路甚径请身使三韩结鸡林
以图迎二圣乃以应诚充高丽国信使六月抵其国谕楷以所欲为楷不奉诏十一月楷遣其臣尹彦颐奉表谢罪是时金使至其国责以遣使
往来当尽循辽旧仍取保州路及边地人口在彼界者楷附表谢请依事辽旧制并请免索亡人户口金主从之先是高丽虽与宋通使不绝然
受辽封册奉其王朔及金灭辽以事辽之礼事金绍兴二年闰四月楷遣使入贡楷卒子睍嗣立三十二年三月其纲首徐德荣诣明州言本国
欲遣贺使守臣韩仲通以闻殿中侍御史吴芾奏高丽与金接壤惧其为闲诏止之自是终宋之世不至其后睍弟皓废睍自立以让国至金奏
告金主疑之以诏书详问其国士民使至高丽皓称睍避位如前奏使还皓又遣使请封大定十二年三月赐封册十五年其西京留守赵位宠
贰于皓遣徐彦宁等至金上表称皓弒睍状且请以慈悲岭西至鸭绿江四十余城内属不许顷之皓定位宠之乱遣使谢承安三年皓表自陈
衰病让其弟晫权知国事是岁皓卒晫嗣立泰和四年晫卒子韺嗣立至寍元年八月韺卒明年宣宗迁汴辽东道路不通元太宗三年高丽王
■〈日育攵〉遣其弟侹至元请和太宗许之自后叛服不常定宗宪宗俱尝遣兵讨之世祖中统元年三月■〈日育攵〉卒子禃袭位 【
禃初名典】 屡遣使贡又亲入朝至元三年二月立渖州以处高丽降民帝欲通好日本以高丽与之邻可为乡导八月遣黑的等使日本先至
高丽谕旨黑的未至日本而还五年正月诏谕禃以伐宋使助士卒舟舰粮储九月禃遣其臣同使者往日本亦不能达六年八月禃世子愖来
朝奏本国权臣林衍废禃立弟淐事诏授愖特进上柱国遣孟克图伐之十月复遣使往谕禃淐衍等同诣阙下面陈是非禃受诏复位遣使表
谢十二月亲朝京师七年正月以其西京内属诏改东寍府画慈悲岭为界孟克图为安抚使率兵戍之并谕其国僚属军民讨林衍衍寻死余
党窜珍岛讨败之八年正月禃遣使奉表请婚十一年三月遣使谕高丽助征日本五月皇女和塔拉都哩默色下嫁甚世子愖七月禃卒诏愖
袭爵十二年十一月遣使谕愖改官职名号愖遣其带方俟王澄入侍十三年七月遣使来贺平宋十一月愖遣使奏改名暙十四年正月金方
庆等为乱命暙治之十五年遣兵戍忠清全罗诸处七月改铸驸马高丽王印赐暙十七年五月国饥乞贷粮万石从之十月进暙开府仪同三
司中书左丞相行中书省事十八年二月暙言本国笔且齐不谙行移文字请除郎中员外各一员为参佐又请易宣命职衔增驸马字从之十
一月置镇边万户府于金州等处以控日本十九年正月暙以日本寇其边请发蒙古军五百人戍金州又从之二十年五月立征东行中书省
二十八年五月以暙子謜为世子授特进上注国赐银印十月以其国饥给米振之三十年二月暙遣使入奏复更名昛及乞功臣号诏赐号推
忠宣力定远功臣十一月昛入朝大德元年封昛为逸寿王以世子謜为高丽王亦尚公主二年七月中书省臣奏謜有罪复以其父为王昛复
位八年卒謜复袭王位 【謜后更名章】 生子焘焘受逊位以仁宗皇庆二年四月袭封后传其弟暠暠传子颛高丽自建至颛凡二十九王
厯四百余年中更宋辽金元未尝易姓云
○百济
百济扶余别种也滨海之阳南倭北高丽皆逾海乃至东新罗也俗与高丽同唐武德四年其王扶余璋始遣使献果下马自是数朝贡高
祖敕为带方郡王百济王后数与高丽新罗相仇杀来告太宗诏使者平其怨贞观十五年璋卒册其子义慈绍王后与高丽连和伐新罗取四
十余城又取七城久之又夺十余城屡诏谕解不从显庆元年诏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军合新罗兵讨之俘义慈及其太子隆送京师诏释不
诛析其地置五都督府命刘仁愿守百济城璋从子福信据周留城反立故王子扶余豊为王西部皆应引兵围仁愿龙朔二年诏右威卫将军
孙仁师为能津道行军总管与仁愿及新罗王伐之丰走遁诸城皆复仁愿勒军还留刘仁轨代守帝以扶余隆为熊津都督俾归国平新罗故
憾刘仁轨为之盟辞后萨众携散归京师仪凤时进带方郡王遣归藩畏新罗强盛寄治高丽死武后以其孙敬袭王而其地已为新罗渤海诸
国所分百济遂绝
○新罗
新罗弁韩苗裔也地横千里纵三千里东距长人东南日本西百济南濒海北高丽朝服尚白其王姓金贵人姓朴民无氏唐武德四年王
真平遣使者来朝诏遣使答赉后三年封乐浪郡王新罗王贞观五年献女乐二八太宗诏还之是岁真平死无子其女善德嗣王大臣乙祭柄
国诏册善德袭父封二十一年善德死妹真德袭王高宗永徽元年攻百济破之遣使入朝真德织锦为颂以献五年真德死其弟子春秋袭王
明年同苏定方平百济龙朔元年死其子法敏袭王咸亨于年纳高丽叛众略百济地守之诏削官爵以其弟仁问为新罗王自京师归国诏刘
仁轨发兵穷讨上元二年法敏遣使谢罪贡篚相望仁问乃还辞王诏复法敏封然多取百济地遂抵高丽南境矣法敏死子政明袭死子理洪
袭死弟兴光袭开元中数朝贡又献二女帝厚赐遣还又遣子弟入太学二十五人死子承庆袭死弟宪英袭死子干运袭建中四年死无子国
人共立宰相金良相嗣王是年死其从父弟敬信袭十四年死无子立嫡孙俊邕死子重兴袭永贞七年死其宰相金彦贞嗣王死子景徽立会
昌后朝贡不复至后唐同光元年新罗王金朴英遣使来朝贡长兴四年权知国事金溥复遣使来自晋以后不复至其卒立世次史皆失详宋
以后入于高丽以其地为东州乐浪府号东京而以百济地为金州金马郡号南京云
○耽罗
耽罗高丽与国也宋以前无考 【按唐书载有儋罗国居新罗武州南岛上龙朔麟德闲尝来朝儋耽音近疑即其地】 元世祖臣服高
丽以耽罗为南宋日本冲要亦注意焉至元六年七月遣都统领脱脱儿等往视道路诏高丽国王王禃选官导送时高丽叛贼林衍余党金通
精遁入耽罗廷议先平耽罗然后观日本从否十年正月命经略实都史枢及洪茶邱等率兵船往讨六月平之于其地立耽罗国招讨司后改
为军民安抚司三十一年高丽王上言耽罗自来臣属其国乞仍旧帝许之自是遂复隶高丽
○渤海
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唐平高丽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接契丹筑城以居高
丽逋残稍归之万岁通天中契丹攻陷营府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
壁自固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比羽不受命诏李楷固等击斩之仲象死其子祚荣引残痍拒楷固楷固败还祚荣即
并比羽之众建国自号震国王与突厥交通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扎诸国中宗时使侍御史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睿宗先天中遣
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都督 【按渤海自唐初至此皆称靺鞨睿宗以其州为忽汗州始去靺鞨之
号】 开元七年死私谥高王子武艺立改年仁安帝赐典册袭王未几黑木靺鞨使者入朝帝以其地建黑水州置长史武艺议遣其弟门艺及
舅任雅相发兵击黑水门艺固谏不听遣从兄壹夏代将门艺惧诛来归诏拜左骁卫将军后十年武艺遣将张文休率海贼攻登州帝即遣门
艺发幽州兵击之武艺死私谥武王子钦茂立改年大兴仍赐册袭王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州之东钦茂讫帝世朝献者二
十九宝应元年始诏以渤海为其国号钦茂进检校太尉大历中二十五来钦茂死私谥文王子宏临早死族弟元义立一岁国人杀之推宏临
子华玙为王改年中兴死谥成钦茂少子嵩邻立改年正厯诏授右骁卫大将军嗣王建中贞元闲凡四来死谥康子元瑜立改年永德死谥定
弟言义立改年朱雀并袭王如故事死谥僖弟明忠立改年太始死谥简从父仁秀立改年建兴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诏检校司空袭王元
和中凡十六朝献长庆四宝厯凡再太和四年仁秀死谥宣孙彝震立改年咸和诏袭王终文宗世来朝十二会昌四彝震死弟虔晃立死子元
锡立咸通时三朝献其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豸岁〉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
府亦曰栅城府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绿府长岭府扶余故地为扶余府常屯劲兵扞契丹又有郑颉府挹娄故地
为定理府安边府率宾故地为率宾府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铁利故地为铁利府越喜故地为怀远府安远府设官分职多仿中国制度幽州节
度府与相聘问此后朝贡与否史家失传梁开平中王大諲譔遣使者来后唐天成初契丹攻扶余城下之改扶余为东丹府其国在五代时常
来朝贡宋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平晋阳移兵幽州其师大鸾河率其部族来降诏以鸾河为渤海都指挥使六年将用师契丹降诏谕旨后其国
并入高丽契丹云
○定安
定安国本马韩之种为契丹所破其酋帅纠余众保于西鄙自称定安国宋开宝三年其国王烈万华因女真使附表贡方物太平兴国中
太宗方经营远略因降诏其国令张犄角之势六年冬其王乌元明又附女真使上表有高丽旧壤渤海遗黎语诏答之端拱淳化中尝两附女
真使上表其后不复厔
○日本
日本者本倭国直新罗东南在海中岛而居小岛五十余皆自名国而臣附之其境东西行五月南北行三月西南至海东北隅隔以大山
山外即毛人国其俗多女少男有文字尚浮屠法隋开皇末始与中国通唐贞观五年遣使者入朝帝矜其远诏有司毋拘岁贡永徽初遣使来
献虎魄玛瑙赐之玺书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乃更号日本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长安元年遣使贡方物其使日粟田好学能属文进
止有容开元初粟田复来朝请从诸儒授经诏四门助教赵元默为之师悉赏物贸书以归其副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名曰朝衡厯左补阙仪王
友多所该识久乃还天宝十二载复来朝建中元年遣使献方物贞元末遣使来朝其学子橘免势浮屠空海愿留肄业厯二十余年乃还开成
四年复入贡宋雍熙元年日本僧奝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至献铜器十余事并其国职员及年代纪各一卷奝然善隶书问其风土但书以对
云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并得自中国土宜五谷而少麦交易用铜钱文曰干元大宝畜有水牛驴羊多犀象产丝蚕多织绢四时寒
暑大类中国国之东境接海岛东奥州产黄金西别岛出白银以为贡赋有五畿七道三岛国王以王为姓传袭己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
王先以尊为号其后乃以天皇为号太宗召见奝然存抚之赐紫衣馆于太平兴国寺奝然求诣五台许之令所过给食又求印本大藏经诏亦
给之二年归国后数年奝然遣其弟子喜因奉表来谢咸平五年建州海贾周世昌遭风至日本凡七年得还与其国人滕木吉至皆召见之景
德元年其国僧寂照等八人来朝天圣四年十二月明州言日本国太宰府遣人贡方物而不持本国表诏却之熙宁五年有僧诚寻玉台州止
天台国清寺愿留诏使赴阙以其远人而有戒业处之开宝寺后连贡方物其来者皆僧也干道九年附明州纲首以方物入贡元世祖至元元
年以高丽人赵彝等言日本国可通三年八月命兵部侍郎赫德充国信使由高丽使其国赫德等不至而还四年六月帝以高丽国王禃托辞
为解复遣赫德等谕禃禃以为海道险阻不可辱天使遣其起居舍人潘阜等持书往日本亦不得要领而归五年九月命赫德等持书往至对
马岛日本人拒不纳六年十二月命秘书监赵良弼充国信使持书至高丽通好日本八年九月良弼至其国太宰府而还九年二月高丽王禃
致书日本五月又以书往皆不报十年六月赵良弼复使日本十一年七月命凤州经略使实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邱帅舟师往征十月入其
国十二年二月遣礼部侍郎杜世忠等往使十七年二月杜世忠等为其国所杀十八年正月命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喽罕右丞范文虎及征东
元帅实都洪茶邱等十万人往征六月阿喽罕病不能行命安塔哈代总军事八月诸将未见敌丧师而还二十年命安塔哈为日本行省丞相
募兵造舟将复征之淮西宣慰使昂吉见上言民劳乃寝兵二十一年又以其俗尚佛遣王积翁与普陀僧如智往使积翁等为其下所杀不果
至大德三年又遣僧使其国亦不报终元之世不通
○流求 【毗舍邪】
流求国亦曰瑠求在南海之东与漳泉诸州相对西南北岸皆水至彭湖渐低近其国谓之落漈漈者水趋下而不回也国小而险堑栅三
重环以流水植棘为藩以刀稍弓矢剑鼓为兵器沃壤无赋敛视月盈亏以纪时无他奇货故商贾不通宋淳熙闲其酋豪尝率数百人猝至泉
之水■〈氵粤〉围头等村肆掠喜铁器人闲户则刓其门圈而去缚竹为筏急则羣舁之泅以遁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以海船副万户杨祥
充宣抚使持诏往谕竟不能达其旁有毗舍邪国亦语言不通又有三屿国亦近流求居民不及二百户时有至泉州为商贾者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