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本章共 8.0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金 【十二】
○金十二
伊喇履
张万公
程辉
刘玮
董师中
王翛
马惠迪
马琪
尼玛哈鉴
黄久约
李晏【仲略】 李愈
王贲
许安仁
温特赫提克德
伊喇履
张万公
程辉
刘玮
董师中
王翛
马惠迪
马琪
尼玛哈鉴
黄久约
李晏
李愈
王贲
许安仁
温特赫提克德
△伊喇履
伊喇履字履道辽东丹王托云七世孙也父约啰早七其族兄兴平军节度使德元无子以履为后方五岁卧庑下见徼云往来大际忽谓
乳母曰此所谓卧看青天行白云者耶德元闻之惊曰是子当以文学名世及长博学多艺善属文初举进士恶搜检烦琐去之荫补为承奉班
祗候国史院书写世宗兴儒术诏译经史擢经史院编修官一日世宗召问曰朕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嘉谋忠节良可称叹近世何故无如征者
履曰忠嘉之士何代无之但上之人用与不用耳世宗曰刘仲晦张汝震屡有忠言朕超用之安得谓之不用履曰臣未闻其谏也海陵杜塞言
路天下缄口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初议以时务策设女真进士科礼部以所学不同未可槩称进士诏履定其事乃上议曰
进士之科起于隋大业中始试以策唐初因之高宗时杂以箴铭赋诗至文宗始专用赋进士之初本博试策今女真诸生以试策称进士又何
疑焉世宗大悦事遂施行 【按元好问中州集载世宗问宋名臣敦优履以苏轼对因论轼经济良材求之古人陆贽而下未见其比明日录
轼奏议上之诏国子监刑行本传于载谨识于此】 大定十五年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前职俄迁修撰二十年诏提控衍庆宫画功臣像过期降
应奉踰年复为修撰转尚书礼部员外郎章宗为金源郡王喜读春秋左氏传闻履博洽召质所疑履曰左氏多权诈驳而不纯尚书孟子皆圣
贤约全之道愿留意焉王嘉纳之二十六年进本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表进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曰臣窃觐近世皆以兵刑财赋
为急而光独以此进诚取其辞施诸宇内则元元受赐以疾乞补外遂授蓟州刺史无几召为翰林侍制同修国史明年擢尚书礼部侍郎兼翰
林直学士世宗崩遗诏移梓宫寿安宫章宗诏百官议皆谓当如遣诏履独曰非礼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
宫乎遂殡于大安殿二十九年三月进礼部尚书兼翰林直学士赐大定三年孟崇献牓下进士及第七月拜参知政事提控刊修辽史明昌元
年进尚书右丞二年六月卒是日履所生也谥曰文献履通悟精历算书绘事初德元以履为后既而生子震德元殁尽推家赀与之其自礼部
兼直学士为执政乃举前代光院故事以钱五十万送学士院学者荣之
△张万公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漾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时士寇万人猝
至城下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久之补尚书省令史累迁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俄授郎中敷奏
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迁刑部侍郎章宗即位选为南京路提刑使以治最迁御史中丞会北边屡有警帝命枢密使瓜尔
佳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寻为彰国军节度使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参知政事踰年以母老乞就养不
许赐告省亲还帝问山东河北粟贵贱及今春苗稼万公具言雨未沾足且曰陛下即位以来兴利除害无不举行至于旱灾皆由臣等若依汉
典故皆当免官帝曰卿等何罪殆朕所行有不逮者对曰天道虽远实与人事相通方今宜崇节俭不急之务无名之费可俱罢去帝由是以万
公言下诏罪巳进士李邦又上封事因论世俗侈靡讥涉先朝有司议言者罪万公曰讥斥先朝固当治罪然旧无此法今当定立使人知之乃
命免邦又罪惟殿三举其奏对详敏多类此四年复乞侍养特畀乡郡授知东平府事六年改知河中府时军兴调发丛剧悉为宽假使民力易
办人为绘像于熏风楼又建去思堂移镇济南以母忧去职卒哭诏起复拜平章政事躐迁资善大夫封寿国公帝时惑于李淑妃欲立为后大
臣多不可帝怒竟进封元妃而边事方殷连岁旱暵灾异数见又多变更制度万公颇嫌畏不敢强谏须帝有问然后言帝亦弗行也于是两上
表以衰病匄闲特赐告两月复起视事初明昌间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
而徒劳民帝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后丞相襄师还卒为开筑民甚苦之主兵者言
比岁征伐军多败衄葢屯田地寡无以养赡故兵无鬬志愿括民田之冒税者分给之则士气自倍朝臣议巳定万公独上书言其不可者五大
略以为军旅之后百姓疮痍未复不可重扰一也通检未久田有定籍括之必不能尽适足以增猾吏之敝长告讦之风二也浮费侈用不可胜
计可推之以养军三也兵士失于选择强弱不别而使同田共食振厉者无以尽其力疲劣者得以容其奸四也夺民而与军得军心而失天下
心其祸有不可胜言者五也必不得巳乞以冒地之巳括者召民莳之以所入赡军则军有坐获之利而民无被夺之怨矣皆不报万公尝言天
久阴晦由人君用人邪正不分君子当在内小人当在外帝问孰谓小人万公奏张炜田栎张嘉贞等虽有才干无德可称帝即命三人补外泰
和元年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连章求去皆不允三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三月历举朝臣有名者以自代求去甚力加金紫光禄大夫致
仕六年南鄙用兵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乃上言乞将僧道度牒师德号观院名额
并盐引付山东行部于五州给卖纳粟易换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帝皆从之宋人请和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
七年卒赠仪同三司谥文贞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帝尝有意春搜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帝改容而止辅政八年
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大夫元年配享章宗庙庭
△程辉
程辉字日新蔚州灵仙人皇统二年擢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升左司都事久之为南京路转运使以宫殿火降授磁州刺史有吴僧者杀
州人张善友而取其妻辉督捕之命张母以长锥刺僧与其妇无完肤以死改陕西东路转运使再迁户部尚书大定二十三年拜参知政事辉
年虽老遇事敢言略无隐默世宗嘉之旧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欲易以他牲辉奏曰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古礼不可废也二十四
年世宗幸上京尚书省奏来岁正旦外国朝贺事帝以地远天寒悯使人劳苦欲即南京受宋书辉奏外国使来必面见天子今半途受书异时
宋人托事效之何以为辞力言不可于是议权免一年会有司市面不时酬直世宗怒监察不举劾杖责之辉曰监察君之耳目所犯罪轻不赎
而杖亦一时之怒也其敢言类如此二十六年以老致仕次年复起知河南府事辉辞以衰老而河防责重忧不胜任于是特诏不预河事章宗
立时辉年七十六复乞致仕许之乃给参政半俸承安元年卒谥忠简
△刘玮
刘玮字德玉咸平人唐卢龙节度使仁敬之裔祖弘辽季镇懿州国初兵至弘以州降太祖俾知咸州后以同平章政事致仕父君诏同知
宣徽院事玮幼警悟业进士举熙宗录其旧特赐及第调安次丞累转尚书省都事大定初迁户部员外郎时将东巡命玮同工部郎中宋中往
营行宫就升郎中改同知宣徽院事为使宋国信副使玮父兄皆以是官使江左当时荣之世宗将幸上京以行在所须皆隶太府欲玮领其事
授户部侍郎明年擢户部尚书时河决于卫害被清沧诏玮兼工部尚书往塞之或以谓天灾流行非人力所能御惟当徙民以避其冲璋曰不
然天生五材递相休王今河决者士不胜水也俟秋冬之交水势稍杀以渐兴筑庶几可塞明年春玮斋戒祷于河工役齐举河乃复故召还增
秩为宋吊祭副使世宗不豫拜参知政事仍领户部既而为山陵使寻上表请外出知济南府移镇河中明昌二年徙知大名府仍领河防事三
年入拜尚书右丞帝尝问考课法今可行否玮曰考课之法本于综核名实今提刑司体察廉能赃滥以行赏罚亦其意也若别议设法恐涉太
繁明年六月卒谥安敏玮有才干临事闲雅而用心不正故自世宗朝逮辅章宗于事知而不言朝论少之
△董师中
董师中字绍祖洺州人少敏赡好学强记擢皇统九年进士第调泽州军事判官改平遥丞捕杀剧贼王一一境遂安时大军后野多枯胔
驿舍有旅衬悉为葬之迁绵上令补尚书省令史再考擢监察御史迁尚书省都事初师中为监察时漏察大名总管呼喇不公事及呼喇以罪
诛师中坐削一阶降授沁南军节度副使累迁坊州刺史明昌元年选为陕西路提刑副使坐修公廨滥支官钱罪以赎论寻召为大理卿御史
中丞吴鼎枢举以自代尚书省亦奏其才行遂擢中丞时西北路招讨使宗肃以平章瓜尔佳清臣荐知大兴府事师中上言宗肃近以赃罪鞫
于有司狱未竟不宜改除帝纳其言命复送有司四年帝将幸景明宫师中及侍御史贾铉治书侍御史钮祜禄遵古谏言方今边鄙不驯反侧
无定必里克巴噶贪暴强悍深为可虑况都内苑囿近畿山川足以优佚皇情阅习武事何必草居露宿逼介边陲远烦侦候以冒不测之悔哉
帝不纳师中等又上疏曰近年水旱为沴明诏罪巳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费天下欣幸今方春东作而亟遣有司修建行宫揆之于事似为不
急况西北二京临潢诸路比岁不登加以民有养马签军挑壕之役财力大困流移未复米价甚贵若扈从至彼又必增价臣恐饥饿之徒将有
起而为乱者矣况南北两属部数十年捍边者今为必里克巴噶诱胁倾族随去边境荡摇如此可虞矧夫逸游古人所戒远自周秦近速隋唐
与辽皆以是生衅可不愼哉左补阙许安仁右拾遗路铎亦皆上书论谏是日帝御后合召师中等赐对即从其奏寻为宋生日国信使还以所
得金帛分遗亲旧五年帝复如景明宫师中及台谏官各上疏极谏皆不报擢吏部尚书初监察御史富拉塔等纠弹完颜守贞数事师中辨其
诬而举守贞正人可用守贞由是复拜平章政事及守贞以罪斥师中左迁陕西西路转运使岁余征为御史大夫命与礼部尚书张暐看读陈
言文字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他日奏事帝语辅臣曰御史姬端修 【按中州集载泰和初元妃李氏方宰幸兄喜儿有杨国忠之权德州
教授田庭方上书言近臣怙宠道陵顾谓绍祖曰近臣怙宠者为谁时喜儿侍立殿上绍祖倒笏指之曰莫非谓喜儿之属否颌之本传祗云姬
端修所载互异谨识于此】 言小人在侧果谁欤师中曰应谓李喜儿辈帝默然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诏赐宅一区留居京师以寒食乞还家上
冢许之泰和二年卒诏依见任宰执例葬祭仍赙赠之谥文定师中工文性通达疏财尚义平居乐易临事刚决不可夺弟师俭初业进士欲籍
其资荫师中保任之密令人代给常帖使之肆业师俭感激力学后遂登第方在政府以子思荫与其侄帝义之以其侄为肇砚承奉 【按中
集载师中师王彦潜而与之同榜登科彦潜殁待其子思礼殷重不减骨肉正与荫侄事相类谨附识焉】 与胥持国同辅政颇相亲附世以此
少之
△王翛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皇统二年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 【中州集作大
兴府少尹】 授户部侍郎世宗谓宰臣曰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且非理从轻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
必卖法以徼福耶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明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夺官一阶出为北京留守同知帝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直
一老奸耳章宗即位迁礼部尚书兼大理卿会葬孝懿皇后父图克坦贞帝欲用前代故事班剑鼓吹宰臣以贞与弒熙宗诛死难之诏下礼官
议翛直言其不可明昌二年改知大兴府事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严禁午后不得出寺有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杖杀之京师
肃然后坐故出人罪削官特授定海军节度使乞致仕不许泰和七年卒
△马惠迪
马惠迪字吉甫漷阴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再调昌邑令察廉第一补尚书省令史大定中出为西京留守判官以治最擢同知崇义军节
度使事累迁左君郎中世宗爱其明敏而朴实超授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时乌达噶叛亡世宗巳遣人讨之又欲益以甲士毁其船栰惠迪奏
曰得其人不可用有其地不可居恐不足劳圣虑明昌元年为南京留守致仕卒
△马琪
马琪字德玉大兴宝坻人正隆五年擢进士第调清源主簿三迁永清令永清畿县号难治琪以治闻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兴中府治
中召为户部员外郎改侍御史主奏高德温狱于富户寄钱事皆略不奏世宗以为宽纵语宰臣曰称职之才何其难也寻转左司员外郎扈从
东巡迁右司郎中移左司特遣使宋国还授吏部侍郎改户部章宗即位除中都路转运使帝命宰臣选可任户部者或举琪帝然之曰琪不肯
欺官亦不肯害民是可用也遂擢为户部尚书久之削官一阶初琪病告近侍传旨不具服曳履而出有司议当徒二年减外犹追官解任大理
少卿阎公贞以为琪本遑遽失措与非病告有违不同宜减徒二年三等论之帝从公贞议任职如故明昌四年拜参知政事五年 【河渠志
作二月八月】 河决阳武灌封邱而东琪行尚书省事往治之讫役而还迁中大夫承安元年北边用兵连岁旱暵表乞致仕不许明年出镇武
安军致仕卒子师周合门祗候琪性明敏习吏事其治钱谷尤长然性吝好利颇为帝所少云
△尼玛哈鉴
尼玛哈鉴本名威喇隆州人识女真小字及汉字登大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隆安教授改即墨主簿召授国子助教擢近侍局直长世宗器
其材改太子侍丞踰年迁应奉翰林文字兼右三部司正世宗谓宰臣曰鉴尝近侍朕知其正直干治及为东宫侍丞保护太孙礼节言动犹有
国裕纯厚旧风朕甚嘉之章宗立累迁户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俄转同知大兴府用大臣荐改知大兴府事明昌五年拜参知政事卒谥文肃
△黄久约
黄久约字弥大东平须城人曾祖孝绰有隐德号潜山先生父胜通判济州母刘氏尚书右丞长言之妹 【按中州集长言宋相莘老之
孙父迹终仪真令工诗能文有南荣集行世】 岁子梦鼠衔明珠寤而久约生擢进士第调郓城主簿三迁曹州军事判官有盗窃民财诉者以
为强郡守欲傅以重辟久约阅实囚得免死累擢翰林修撰升待制授磁州刺史磁素多盗既获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时至系者多以杖杀或
死狱中久约恻然曰民虽为盗而不死于法可乎乃尽谳之而后行久之入为翰林直学士寻授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为贺宋生日副使道
经宿泗见贡新枇杷子者州县调民夫递进还奏罢之时以贫富不均或欲令富民分贷贫者下有司议久约曰贫富不均亦理之常若强富民
分贷适足以敛怨非损有余补不足之道章宗时领右丞相韪其议寻迁太常卿仍兼谏职时郡县多阙官久约言世岂乏材阂于资格故也明
诏每责大臣守格法而滞人材乞断自宸衷而力行之世宗从之即日授刺史者数中久约又言宜令亲王以下职官递相堆举世宗曰方今县
令最阙宜令刺史以上举可为县令者朕将察其实能而用之又谓久约曰近日察举好官皆是诸科监临全无进士何也岂荐举之法巳有奸
弊不可久行乎久约曰诸科中岂无廉能人但不因察举有终身不至县令者此法未可废也故事宰相奏争则近臣退避久约尝侍朝欲趋出
世宗止之自是谏臣不避以为常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本轻末重任人太杂吏权太重官盐价高妨商害民与夫选左右择守令八事为
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久约隽明敢言性友弟为文典赡有外祖之遗风云
△李晏
李晏字致美泽州高平人 【中州集云唐顺宗第十六子福王绾之苗裔】 性警敏倜傥尚气皇统六年登经义进士第调岳阳丞 【
中州集作临汾丞】 历中牟令海陵营汴京运木于河晏领之晏以经三门之险前后失败者众乃驰白行台以其木散投之水使工取于下流
人皆便之召补尚书省令史辞去为卫州防御判官世宗素识其才名召为应奉翰林文字时方议郊礼命摄太常博士俄而真授为高丽读册
官累迁礼部郎中除西京副留守世宗谓侍臣曰翰林旧入少新进士类不学至诏赦册命之文鲜有能者可选外任有文章士为之左右举晏
于是召为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少卿以母老乞归养授郑州防御使未赴母卒起复为翰林直学士世宗尝问晏县令阙员取之何道晏对曰国
朝设科取士始分南北两选北选百人南选百五十人合词赋经义入仕之人既多所以县令未尝阙员甚后南北通选止设词赋一科每举限
取六七十人入仕之人既少县令阙员葢由此也帝以为然诏后取人毋限以数寻擢吏部侍郎兼前职俄为中都路推排使迁翰林侍讲学士
兼御史中丞初锦州龙宫寺辽主拨赐户民俾输税于寺岁久皆以为奴有欲诉者害之岛中晏乃具奏乞尽释为良世宗纳其言于是获免者
六百余人故同判大睦亲府事默音家有民质券积息不能偿因没为奴投匦自言事下御史台晏得其情奏免之寻为贺宋正旦国信副使及
世宗不豫命宿禁中一时迢册皆晏为之章宗立宴画十事以上一曰风俗奢僭宜定制度二曰禁游手三曰宜停铸钱四曰免上户管库五曰
太平直兴礼乐六曰量轻租税七曰减盐价八曰免监官赔纳亏欠九曰有司尚苟且乞申明经久远图十曰禁网差密宜尚宽大又奏乞委待
制党怀英修撰张行简更直进读陈言文字以广视听皆采纳之改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越二年授沁南军节度使久之致仕帝念其先
朝旧人复起为昭义军节度使 【据中州集改时泽潞旱甚晏擅发仓粟二万石救饿者因上章请罪章宗义而释之史赞所谓君明臣良者
此类是也谨附识于此】 明昌九年归老得疾承安二年卒谥曰文简子仲略
李仲略
李仲略
仲略字简之聪明力学登大定十九年 【中州集作二十二年】 词赋进士第调代州五台主簿以母忧去服阕转韩州军事判官累迁
太常博士改授左司都事为立夏国王读册官还权领左司未几转员外郎以亲病求侍特授泽州刺史以便禄养以父丧免起为户部郎中时
帝命六品以上官十日以次转对乃进言曰凡救其末不若正其本所谓本者厚风俗去冗食养财用而巳厚风俗在乎立制度禁奢僭去冗食
在乎宠力农抑游惰养财用在乎广储蓄时敛散又条陈制度之宜帝嘉纳之俄授翰林宜学士充经义读卷官帝问有司言经义不若词赋罢
之何如仲略奏曰明经所以适用非词赋比乞自今以经义进士为考试官庶得硕学之士帝可其奏改吏部郎中迁侍郎兼翼王傅俄兼宛王
傅时知大兴府事赫舍哩执中坐赃帝命仲畧鞫之罪当削解权要竞言太重仲略奏曰教化之行自近者始京师四方之则也此而不惩何以
励后况执中凶残很愎岂可宥之帝曰卿言是也未几授山东东西路按察使泰和五年卒赠朝列大夫谥襄献仲略性豪迈有父风刚介特立
不阿权贵临事明敏无留滞故所任以干济称
△李愈
李愈字景韩绛之正平人正隆五年中词赋进士第调河南渑池主簿察廉优等为平阳酒副使累迁解州刺史章宗即位召授同知中都
路都转运使事改同知济南府明昌二年授曹王傅兼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王奉命宴赐北部愈从行还过京师表言诸部所贡之马止可委
招讨使受于界上量给回赐务省费以广边储拟自临潢至西夏沿边创设重镇十数仍选明安穆昆勋臣子孙有材力者使居其职田给于军
者许募汉人佃种不必远挽牛头粟而兵自富强矣下尚书省议会愈迁同知西京留守过关复上言前表可采乞断自宸衷帝纳用焉自是命
五年一宴赐人以为便改棣州防御使未几授大兴府治中北京提刑副使范楫知归德府事邓俨各举愈以自代由是擢河南路提刑使上言
随路提刑司乞留官一员余分部巡按又言本司见置许州乞移治南京为便并从之宪台廉察九路提刑司以愈为最五年入见论河决事谓
宜遣大臣视护以慰人心帝是其言明年改河平军节度使承安二年徙顺义军奏陈屯田利害帝遣使宣谕仍降金牌俾领其事四年召为刑
部尚书旧制陈言者漏所言事于人并行科罪仍给告人赏愈言比年以来诏求直言及命朝廷转对又许外路官言事此皆乐闻忠谠之意请
除去旧条以广言路帝嘉纳焉寻为贺宋正旦副使泰和二年春帝将幸长乐川愈切谏曰方今戍卒贫弱三又尤近北陲恒防外患兼闻泰和
宫在两山间地形狭隘固不若北宫池台之胜帝不从夏四月愈复谏曰北部侵我旧疆不谋雪耻复欲北幸一旦不警臣恐丞相襄枢密副使
栋摩等不足恃也况皇嗣未立羣心未定岂可远事逸游哉帝异其言未几授河平军节度使改知河中府事致仕六年卒谥清献
△王贲
王贲字文孺其先自临潢移宛平曾祖士方正直敢言辽道宗信枢密使耶律伊苏之谗杀其太子士方击义锺以诉辽主感悟诛伊苏厚
赏士方授承奉官父中安擢进士第坐田■〈瑴,去一〉党事废世宗即位党禁解终沂州防御使贲登进士累擢右三部检法司正侍卿史
贾铉举贲安静有守不尚奔竞政府亦言其廉擢河北东西大名府路提刑判官选授尚书省都事以丧去用荐起复刑部员外郎累迁南京路
按察使卒贲勤敏好学性孝友敦厚尚义不营产业比殁家甚寠帝闻悯惜之赠朝列大夫仍厚恤其家弟质字敬叔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第
以才干举仕至礼部尚书
△许安仁
许安仁字子静献州交河人幼孤能自刻苦读书善属文登大定七年进士第调河间县主簿累迁太常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章宗为皇
太孙安仁以讲学被选东宫转左补阙应奉翰林文字帝即位改国子监丞徒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职如故贾铉路伯达交章称其立巳纯正
超授礼部郎中仍兼左补阙朝议以流人实边安仁言昔汉有募民实边之议葢度地营邑制为田宅故民轻去故乡而易于迁徙如使被刑之
徒寒饿困苦靡所顾藉非所宜行帝然之明昌四年春帝将幸景明宫安仁与同列谏曰金莲千里之外邻沙漠隔关岭万一有警何以应变疏
奏遂罢幸出为泽州刺史作无隐论上之凡十篇曰本朝曰情欲曰养心曰田猎曰公道曰养源曰冗官曰育材曰限田曰理财在郡二年徙同
知河南府事升汾阳军节度使致仕泰和五年卒谥文简安仁质实无华澹然有古君子风故为时人所称云
△温特赫提克德
温特赫提克德该习经史以女真字出身累官国史院编修官大定十五年迁著作佐郎译解经书十九年改左赞善以母老求养帝谓其
有伦之才特留之转翰林待制卒明昌五年赠翰林学士承旨谥文成子二十累官左谏议贞佑四年上疏乞缓征科务从简易及采访忠孝节
义湮没无闻者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