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本章共 6.9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元 【四十五】
○元四十五
张思明
吴元珪
张升
陈灏
贺胜
杨多尔济【布哈】
萧
拜珠
耶律希亮
赵世延
张思明
吴元珪
张升
陈灏
贺胜
杨多尔济
萧拜珠
耶律希亮
赵世延
△张思明
张思明字士瞻辉州人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至元闲由侍仪司舍人辟尚书省掾左丞相阿哈玛特既死世祖追论其奸命尚书簿问
遗櫱一日召右丞相荣祖左丞马绍尽输其赃以入思明抱牍从日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帝听忘疲曰读书吐音大似侍仪舍人荣祖对曰正
由舍人选为掾者帝奇之曰斯人可用授湖广行省都事皇庆初厯迁两浙盐运使岁课充赢僚属请上增数思明曰赢缩不常万一以增为额
是我希一己之荣遗百世之害不可延佑三年拜中书参知政事时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帝大怒召切责之对曰
选法天下公器径路一开来者杂还故宁违怕获戾不忍隳祖宗之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
勿为例乃授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久之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构谗闲改工部尚书帝问左右曰张思明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对曰勤政如初
帝嘉叹之五年迁西京宣慰使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因疏和琳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复拜中书参知政事
比召至车驾幸上都见于道慰勉良久寻升左丞英宗宅忧右丞相特们德尔用事日诛大臣不附己者中外汹汹思明谏曰山陵甫毕新君未
立丞相恣行杀戮国人皆谓阴有不臣之心万一诸王驸马疑而不至将柰何特们德尔大悟曰非左丞言几误吾事帝造寿安山寺监察御史
观音保索约勒哈陶默色成珪李谦亨强谏帝震怒杀观音保等二人以珪谦亨属吏思明白丞相曰言事御史职也祖宗朝未尝杀谏臣成李
既属吏当论法丞相乃力言之二人得从轻典及拜珠为左丞相与特们德尔各树朋党思明惧祸及累辞不获后诬以不支蒙古子女口粮饿
死四百人遂废于家杜门六年文宗天厯元年起为江浙行省左丞会陕西大饥中书拨江浙盐运司岁课十万锭赈之吏白周岁所入已输京
师当回咨中书思明曰陕西饥民犹鲋在涸辙往复踰月是索之枯鱼之肆也其以来年未输者如数与之有罪吾当坐朝廷韪之二年复召为
中书左丞移疾去顺帝至元三年卒赠清河郡公谥贞敏思明平日不治生产惟蓄书三万七千余卷尤明于律与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云
△吴元珪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父鼎燕南提刑按察副使至元十四年世祖召元珪入见授后卫经厯十七年擢枢密经厯初江南既定枢密奏裁
定官属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设官有差均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多元珪所论建二十六年参议枢密院事时缮修宫城尚书省奏役军
士万人留守司主之元珪亟陈其不便乃立武卫缮理宫城以留守段天佑兼都指挥使凡有兴作必以闻于枢府大德元年除吏部尚书时选
曹铨注多有私其乡里者元珪曰此风不可长川党朔党之兴宋所由衰也请谒悉皆谢绝三年迁工部尚书河朔连年水旱元珪言春秋之义
以养民为木凡用民力者必书盖民力息则生养遂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宰相嘉其言土木之工稍息六年出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初
朱清张瑄以财雄江南徧结当路及伏诛录其家具籍所交诸贵人而江浙省臣为尤甚惟元珪一无所污武宗即位拜枢密副使诏议政中书
条上惜民力严选举节财用定律令谨赏罚建科举课农桑汰冗员易封赠诸事皆切于世务者初诏发军万人屯田称海以实边海都之乱被
俘者众至是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元珪具其事以闻诏使钱赎之加平章政事仁宗初立诏议时政寻出为江浙行省左丞江
淮漕臣言江南殷富盖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检核之法当益田亩累万计元珪曰江南之平几四十年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有动摇其害不细
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延佑初起为甘肃行省左丞岁余召还复为枢密副使元珪奏曰昔世祖限田四百亩以给军需余田悉供赋税今经
理江淮田土第以增多为能加以有司头会箕敛民困日甚臣恐变生不测非国之福诏遵旧制至治元年英宗即位 【按本纪英宗以延佑
七年三月即位是岁十一月改明年元曰至治传文误】 又条上军民利弊十余事大抵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户军
官之材者当迁其职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民不可有所偏军官袭职惟传适嗣支庶不可有所乱帝并嘉纳即降旨施行之以年老致仕三年
卒泰定元年进封赵国公谥忠简
△张升
张升字伯高其先定州人后徙平州幼警敏过人既长力学工文辞至元二十九年以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预修世祖实录厯迁太常
博士武宗即位议躬祀礼升据经引古参酌时宜以对帝嘉纳之至大初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除升为判官久之外补知汝宁府治行为诸
郡最厯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除绍兴路总管初大德至大闲越大饥且疫疠民死者殆半赋税盐课责里胥代纳吏并缘为奸害富家升为证
于簿籍白行省蠲之前守有为江浙行省参政者争代者录米有隙欲内之罪移平江岁输海运粮布囊三万俾绍兴制如数民患苦之更数守
谓岁例如此置弗问升言麻非越士所生海漕实吴郡事于越无与与上卒罢之泰定二年厯迁辽东道廉访使属永平大水 【考五行志事
在致和元年】 民多捐瘠升请发海道粮十八万石钞五万缗以赈饥民且蠲其岁赋朝廷从之民得全活者众明年召拜侍御史天厯初出为
山东道廉访使时方有警有司请完城以为备升曰民恃吾以生完城是弃民也由是民皆安之复迁淮西道廉访使上书乞致仕至顺二年复
起为集贤侍讲学士顺帝即位首诏在廷耆艾访问治道升条上时所宜先者十事寻兼经筵官明年以疾辞位至正元年卒谥文宪
△陈灏
陈灏字仲明其先居卢龙有名山者太祖时为平阳等路军民都元帅子孙徙清州遂家焉灏幼颖悟稍长游京师登翰林承旨王盘安藏
之门盘熟金典章安藏通诸国语灏兼习之安藏荐灏入宿卫寻为仁宗潜邸说书仁宗奉母后出居怀庆灏从行日开陈以古圣贤居艰贞之
道及即位以推戴旧勋特拜集贤大学士仍宿卫禁中政事无不与闻科举之行赞助之力尤多时伺帝燕闲辄取圣经所载大经大法有关治
体者陈之每见嘉纳帝尝坐便殿羣臣入奏事望见灏喜曰陈仲明在列所奏必善事矣帝欲用灏为中书平章政事灏力辞仁宗崩辞禄家居
者十年文宗即位复起为集贤大学士上疏劝帝大兴文治增国学弟子员蠲儒户徭役皆嘉纳焉灏先后居集贤署荐士牍累数百有许之者
灏曰吾宁以谬举受罚蔽贤诚所不忍顺帝元统初扈跸上都至龙虎台帝命造膝前而握其手曰卿累朝老臣更事多矣凡议政事宜极言无
隐灏顿首谢不敏顺帝至元四年致政命食全俸于家明年卒追封蓟国公谥文忠灏出入禁闼数十年乐谈人善士大夫因其荐拔至显列有
终身莫知所自者欧阳元为国子祭酒与灏同考试国子伴读每一卷出灏必详观之苟得其片言善即以寘选列为之色喜元欢曰陈公之心
盖笃于仁而踰于厚者真可使鄂夫宽薄夫敦矣子敬伯仕至中书平章政事
△贺胜
贺胜仁杰子也字贞卿小字巴延以小字行尝从许衡学通经传大义年十六入宿卫凝重寡言世祖甚器重之大臣有密奏辄屏左右独
留胜听之出则参乘舆入则侍帷幄非休沐不得至家至元二十四年纳延叛帝亲征胜直武帐中常传旨饬诸将还侍帝侧矢交帐前立侍不
动纳延既败帝还都胜常参乘一日猎回伶人蒙采毳作狮子舞以迎驾舆象惊奔逸不可制胜投身当象前后至者断靷纵象乘舆乃安胜退
创甚帝亲抚之又遣尚医尚食视护 【按虞集撰墓志云天下初定四方以遽闻者帝亟欲赐报胜方少壮能日驰千里凡有使事即见遣六
诏交广西域之属无不至计所厯无虑数十里云云本传未载谨附识】 拜集贤学士领太史院事二十八年僧格败罢尚书省政归中书帝问
谁可相者胜对曰天下公论皆属鄂勒哲遂相鄂勒哲以胜参知政事大德九年胜父仁杰请老以胜代为上都留守兼开平府尹既至通商贾
谨出纳诸权贵弟子暴横交纵者悉绳以法至大三年进左丞相行上都留守如故岁大饥辄发仓廪赈民乃自劾待罪帝亲曰祖宗以上都之
民付卿父子欲安之也卿能如此朕复何忧民德之为立祠西门外帝闻复命工写其像以赐俾传示子孙未几以足疾请老不许赐小车出入
禁闼初开平人张弼家富弼死其奴索钱民家殴负钱者至死治狱者教奴引弼子并下之狱丞相特们德尔受其赂六万缗终不为直胜素恶
特们德尔贪暴闻其事以语御史中丞杨多尔济多尔济以语监察御史徐元素遂劾奏丞相逮治其左右得所赂事实以闻帝亦素恶特们德
尔钦杀之特们德尔走匿太后宫中太后为言仅夺其印缓而罢及英宗即位在谅阴中特们德尔复出据相位乃执杨多尔济及萧拜珠同日
戮于市且复诬胜乘赐车迎诏大不敬并杀之泰定初诏雪其冤追封秦国公谥惠愍至正三年追封泾阳王改谥忠宣子太平自有传
△杨多尔济
杨多尔济河西宁夏人少孤即知自立事仁事于藩邸甚见倚重大德十一年从行怀孟仁宗闻朝廷有变将北还命偕李孟先入仁宗至
京师多尔济讥察禁卫密致警备仁宗嘉赖焉既佐定内难仁宗退居东宫授家令丞日夕侍侧虽休沐不至家进延庆使武宗闻其贤召见之
仁宗曰此人诚可任大事然刚直寡合武宗顾视之曰然仁宗始总大政执误国者将尽诛之多尔济曰为政而尚杀非帝王治也帝感其言特
诛其尤者他日与李孟论元统人材孟以多尔济为第一帝然之拜礼部尚书初尚书省改作至大银钞又铸铜为至大钱至是议罢之多尔济
曰法有便否不当视立法之人为废置银钞固当废铜钱与楮币相权而行古之道也国无弃宝民无失利钱未可以遽废言虽不尽用时论是
之迁宣徽副使御史请迁为台官帝以宣徽膳用素不会计特之委之未之许也有言近臣受贿者帝怒其非所当言将诛之时张珪为御史中
丞叩头谏不听多尔济言于帝曰诛告者失刑违谏者失谊世无诤臣久矣张珪真中丞也帝喜竟用珪言拜多尔济为侍御史帝宴闲时羣臣
侍侧者或言笑踰度帝见其正色为之改容有犯法者虽贵幸无所容贷怨者因共谮之帝知之深不得行拜御史中丞中书平章政事张闾以
妻病谒告归江南夺民河渡地多尔济以失大体劾罢之江东西奉使威喇不称职权臣匿其奸冀不问复劾而杖之御史纳琳言事忤旨帝怒
叵测多尔济救之一日至八九奏曰臣非爱纳琳诚不愿陛下有杀御史名帝曰为卿宥之可左迁为昌平令昌平畿内剧县欲以是困纳琳多
尔济又言曰以御史宰京邑无不可者但以言事而得左迁恐后之来者用是为戒不肯复言矣帝不允后数日帝读贞观政要多尔济侍侧帝
顾谓曰魏征古之遗直也朕安得用之对曰直由太宗使太宗不听征虽直将焉用之帝笑曰卿意在纳琳耶当赦之以成尔直名也有上书论
朝政阙失面触宰相宰相怒将取旨杀之多尔济曰迢书云言虽不当无罪今若此何以示信天下果诛之臣亦负其职矣帝悟释之特加昭文
馆大学士以奖其直言时位一品者多乘闲邀王爵赠先世或谓多尔济眷倚方重苟言之当可得也多尔济曰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
称尚敢求多乎且我为之何以风励侥幸者未几迁集贤大学士为权臣特门德尔所害而死初武宗崩皇太后在兴圣宫召特们德尔为丞相
踰月仁宗即位遂相之居两岁得罪斥罢 【特门德尔传作以病去职】 更自结微政近臣得再入相恃势贪虐凶秽愈甚中外切齿羣臣不
知所为萧拜珠平章稍牵制之多尔济拜御史中丞慨然以纠正其罪为己任会上都富民张弼杀人系狱特们德尔使家奴胁留守贺胜出之
不得多尔济廉得其所受弼赃巨万使御史徐元素按得实入奏御史又发其私罪二十余事帝震怒有诏逮问特们德尔逃匿兴圣宫多尔济
持之急徽政近臣以太后旨召至宫门责以违旨对曰待罪御史奉行祖宗法必得罪人非敢违太后旨也帝仁孝恐诚出太后意不忍重伤但
罢其相位而迁多尔济为集贤学士犹数以台事问之对曰非臣职事不敢与闻所念者特们德尔虽去君侧反得为东宫师傅在太子左右恐
售其奸则祸有不可胜言者仁宗崩英宗犹在东宫特们德尔复相乃宣太后旨召萧拜珠多尔济至徽政院责以前违太后旨之罪多尔济曰
职在中丞恨不即斩汝以谢天下果违太后旨汝其有今日耶特们德尔又引同时为御史者二人证成其狱多尔济顾二人唾之曰汝等尝得
备风宪乃为是犬彘事耶坐者皆惭俯首即起入奏未几称旨执多尔济载诸国门外与萧拜珠俱见杀是日风沙晦冥都人恟惧道路相视以
目英宗即位诏书遂加以诬罔大臣之罪特们德尔权势既成毫发之怨无不报者太后惊悔而帝亦觉其所谮毁者皆先帝旧臣未及论治特
们德尔以病死会大旱求直言集贤大学士张珪中书参议和和皆称萧杨等冤死所致闻者失色言终不得达及珪拜平章即告丞相拜珠曰
赏罚不当枉抑不伸不可以为治若萧杨等冤何可不亟昭雪也丞相善之遂请于帝降诏褎赠追封夏国公谥襄愍多尔济死时权臣欲夺其
妻刘氏与人刘氏翦发毁容以自誓乃免子布哈
布哈
布哈
布哈幼有才气善书后遭家难益自励节为学以荫补武备司提点转迁河东廉访使事尝出按部民有杀子以诬怨家者狱成布哈谳之
曰以十岁儿受十一创且彼以斧杀怨必尽其力何创痕之浅反不入肤耶遂得其情平反出之天厯初文宗入继大统除通政院判将行值陕
西军拒诏守吏皆逃布哈率众出御阵溃见杀二仆亦被执曰吾主既为国死吾苟得生他日何以见吾主于地下起欲杀雠雠要斩之至顺二
年赠礼部尚书以褎其忠
△萧拜珠
萧拜珠契丹舒穆噜氏也曾祖绰诺仕金为古北口屯戍千户岁庚午国兵南下绰诺力战不克遂降官檀顺昌平万户谥忠毅祖青山世
祖初袭父职从巴延平宋有功授湖北提刑按察使谥武定父哈喇特穆尔少事裕宗于东宫典宿卫仕为檀州知州谥康惠并追封顺国公拜
珠尝从成宗北征特授檀州知州累迁中山知府以忧去官属仁宗过中山有谮于近侍者曰知府去官实惮迎候耳帝颔之适行田野闲见老
妪问之曰府中官孰贤妪对曰有萧知府余不知也复过神祠有数老人焚香罗拜遣问之曰汝辈何所祷合辞对曰萧知府奔丧还欲速其来
是以祷也帝意遂释武宗即位起为中书左司郎中厯御史中丞延佑三年进中书平章政事英宗即位之十有九曰右丞相特们德尔怨拜珠
在省中牵制其所为又发其奸赃专制等事遂请依皇太后旨并前御史中丞杨多尔济皆杀之并籍其家泰定初追封蓟国公谥忠愍
△耶律希亮
耶律希亮字明甫小字托果斯楚材之孙铸之子也宪宗尝遣铸核钱粮于燕铸曰臣先世皆读书儒生俱在中土愿携诸子至燕受业宪
宗许之乃命希亮师事北平赵衍时方九岁己能赋诗宪宗征蜀铸扈从南伐希亮亦在行宪宗崩希亮将辎重北归陕右世祖即位额哷布格
反遣使说珲塔噶等入朝不从挺身归朝珲塔噶知铸去怒使人监希亮母子胁之西行既而阿勒达尔珲塔噶为大兵所杀众推哈喇哈斯为
帅哈喇布哈与铸有婚婣之好铸又尝周恤其病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及抵沙州北川希亮与足弟徒步负任不火
食者数日中统三年从定宗幼子大名王及宗王阿勒呼木兴师至布拉城与哈喇布哈战败之尽歼其众二王乃函其头遣使报捷四年至喀
什噶尔城世祖遣布哈绰克至二王所以玺书召希亮赴阙乃由库克新城至哈喇和卓出伊州涉大漠而还入觐世祖于上都备陈边事及羇
旅困苦状世祖怜之命为实古尔必且齐至元八年授符宝郎十二年既平宋世祖命希亮问诸降将日本可伐否众皆云可希亮奏曰宋与辽
金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后兴师未晚世祖然之十三年太府监令史卢贽言于监官各路贡布惟平阳独长以故诸集赛
台争取苟截其长者与他郡等则无所争而以其截者为髹漆宫殿器皿之用甚便监官从之适左右以其事闻帝以诘监官监官仓皇莫知所
以对归罪于贽帝命斩之希亮遇诸涂贽呼冤希亮命少缓具以实入奏有旨令董文用谳之竟释贽而召御史大夫塔齐尔等让之曰此事言
官当言而不言向微托果斯不误诛此人耶十四年迁吏部尚书帝驻跸齐讷格台之地希亮至奏对毕董文用问大都近事希亮曰囹圄多囚
耳世祖方欹枕卧忽寤问其故希亮奏曰近奉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斩以是囚多帝惊问孰传此语侍臣托尔齐曰陛下在南坡曾以语蒙古儿
童帝曰前言戏耳曷尝着为令希亮曰令既出矣必明其误以安民心帝即命希亮至大都宣谕十七年希亮以跋涉西土足病痿挛乃谢事居
■〈氵累〉阳二十余年至大三年除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希亮因类次世祖嘉言善行以进英宗取其书置禁中泰定四年卒追
封漆水郡公谥忠嘉希亮性至孝困厄遐方家赀散尽仅藏祖考画像四幅就穹庐陈列致奠朔漠人咸相聚来观叹曰此中土之礼也虽疾病
不废书史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名愫轩集
△赵世延
赵世延字子敬成都人阿勒楚尔之孙国宝之子也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六年
擢监察御史与同列五人劾丞相僧格不法中丞赵国辅僧格赏也抑不以闻更以告僧格于是五人悉为其所挤而世延烛免大德十年累迁
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官壅滞者三千牍世延至不三月剖决殆尽至大元年改四川肃政廉访使时蒙古军士科差
繁重而军士就戍往来者多害人军官或抑良为奴世延皆除其弊而正其罪又修都江堰民尤便之四年升陕西行台侍御史先是八百媳妇
为边患右丞刘深往讨之兵散坐诛及是右丞阿固台当继行世延言蛮夷事在羁縻藉使尽得其地何补于国兵宜止勿用章再上事卒罢皇
庆二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寻召还拜侍御史延佑元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居中书二十月迁御史中丞有旨省臣自平章以下送之官其礼
前所无有由是为权臣特们德尔所忌用皇太后旨出为云南行省右丞陛辞帝命仍为中丞三年劾奏特们德尔罪恶十有三事诏夺其官职
五年乞补外拜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即重庆路立屯田得江津巴县闲田七百八十三顷摘军千二百人垦之岁得粟万余石英宗即位特们德
尔复相锐意报复属其赏何志道诱世延从弟索约尔哈什诬告世延罪逮世延置对至夔路遇赦世延以疾抵荆门留就医特们德尔遣使督
追至京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囚再岁索约尔哈什自以所诉涉诬欺亡去左丞相拜珠屡言世延亡辜得出狱先是帝猎北凉亭顾
谓侍臣曰赵世延先帝所尊礼而特们德尔妄入其罪数请诛之此殆报私怨耳侍臣皆叩头称万岁特们德尔在上京闻世延出狱索省牍视
之怒曰此左丞相罔上所为也事闻帝语之曰此朕意耳未几特们德尔死事乃释世延出居金陵泰定四年复召为中书右丞明年有旨赵世
延为权奸所诬中书宜徧移天下昭雪其非辜泰定帝崩文宗入继大统世延赞画之功居多天厯二年拜中书平章政事诏以世延年高多疾
许乘小车入内至顺元年与虞集等纂修经世大典世延屡以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帝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封鲁
国公移疾于金陵之茅山至元改元仍除中书平章政事明年还成都卒谥文忠世延厯事九朝■〈易攵〉厯省台五十余年凡军国利病生
民休戚知无不言而于儒者名教尤拳拳焉为文章波澜浩瀚一根于理尝较定律令汇次风宪宏纲行于世子伯忽夔州路总管天厯初囊嘉
特据蜀叛死于难追封蜀郡公谥忠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