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本章共 4.9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元 【十五】
○元十五
董文炳【士选】
张弘范【弘略】
董文炳
张弘范
△董文炳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幼警敏善记诵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未几同列
束手下之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文炳出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手称贷于人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乃以
田庐计直与贷家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由是赋敛得大
减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府欲中害之即弃官去癸丑世祖征南诏文炳率四十六骑往人马道死殆
尽至吐番止两人能从乏食日行不能二三十里然志益厉期必至军会使者遇之还言其状世祖命其弟文忠解尚厩五马载糗粮迎文炳既
至世祖壮其忠由是日亲贵用事己未从伐宋至淮西台山寨命文炳往取之文炳驰至寨下谕以祸福守者惧遂降师次阳罗堡宋兵筑堡于
岸陈船江中军容甚盛文炳请于世祖曰长江天险宋所恃以为国不夺其气不可即与敢死士数百当其前率弟文用文忠载艨艟鼓棹疾趋
锋既交文炳麾众趋岸搏之宋师大败世祖方驻香炉峯闻战胜扶鞍起立竖鞭仰指曰天也且命他师毋解甲明日将围城既渡江会宪宗崩
班师中统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诸道还奏曰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不可宜赦天下与之更始世祖从之反侧者遂安二年擢山东东路宣
抚使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三年李璮反会诸军围之文炳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降众遂乱璮兵有沂涟 【原传作浙涟误今依续通鉴
改正】 两军二万余人皆善战主将怒其与贼配诸军使阴杀之文炳当杀二千人言于主将曰彼为璮所胁耳杀降恐非圣天子之意主将从
之璮伏诛山东犹未靖乃以文炳为经略使率亲军以行出金银符五十有功者听与之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从数骑入居府不设警宁召璮
故将吏立庭下谕之所部大悦山东以安至元三年授邓州光化行军万户河南等路统军副使造战舰五百艘习水战预谋取宋方略帝尝召
文炳密谋欲大发河北民丁文炳曰河南密迩宋境人习江淮地利宜使河北耕以供军河南战以辟地俟宋平后则河北长隶兵籍河南削籍
为民如是为便又请颁将校俸钱帝皆从之七年改山东路统军副使治沂州沂与宋接境镇命仰内郡饷运有诏和籴本部文炳命收州县所
移文众谏以违诏文炳曰但止之乃遣使入奏略曰敌人接壤知吾虚实一不可边民借顿甚劳二不可困吾民以惧来者三不可帝大悟罢之
九年迁枢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筑正阳两城夹淮相望以缀襄阳及捣宋腹心十年拜参知政事夏会霖雨水涨浨淮西制置使夏贵帅舟
师十万来攻文炳登城御之一夕贵去复来飞矢贯文炳左臂着胁文炳拔矢张弓发四十余矢遂闷绝几殆明日水入外郛文炳麾士卒却避
贵乘之压军而陈文炳病创甚子士选请代战文炳壮而遣之复自起束创手剑督战士选以戈击贵将获之以献贵遂去不敢复来十一年会
巴延于安庆安庆守将范文虎以城降文炳请前行巴延许之宋都督贾似道弃师走次当涂文炳复言于巴延曰采石当江之南和州对峙不
取必有后顾遂进攻之降知州事王喜时扬州真州坚守不下常州苏州既降复叛张世杰等陈大舰万艘碇焦山下文炳身犯之载士选别船
从子士表请从许之文炳乘轮船建大将旗鼓士选士表船翼之大呼突陈诸将继进飞矢蔽日战酣短兵相接宋兵亦殊死战横尸委仗江水
为之不流自寅自午宋师大败世杰走文炳追及于夹滩世杰收溃卒复战又破之遂东入于海宋力自此遂穷诸军复分三道而进文炳居左
由江并海趋临安江阴军佥判李世修以城来附所过民不知兵凡获生口悉纵遣之张瑄有众数千负海为横文炳命士选往降之得海舶五
百十三年师次盐官招之不下将佐请屠之文炳遣人入城谕意县降遂会巴延于临安城北张世杰欲以其主逃之海文炳绕出城南戍浙江
亭世杰计不行乃窃宋主弟吉王昰广王昺南走宋主遂降巴延命文炳入城罢宋官府散诸军封库藏收礼乐器及诸图籍文炳取宋主诸玺
符上于巴延巴延以宋主入觐有诏留事一委文炳时翰林学士李盘奉诏招宋士至临安文炳谓之曰国可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有天下三
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乃得宋史及诸注记归之国史院宋宗室福王与芮赴京师徧以重宝致诸贵人文炳独却不
受及官录与芮家具籍受宝者惟文炳无名巴延入朝奉曰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巳平怀徕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帝曰文炳忠勤朕所素知
乃拜中书左丞时张世杰奉吉王昰走台州闽中亦为宋守敕文炳进兵所过禁士马无践田麦于是南人感之不忍以兵相向次台州世杰遁
尽纵诸将所俘州民得免者数万口由温州逾岭而南闽人扶老来迎漳泉建宁邵武诸郡皆送款来附十四年帝在上都适北边有警将亲征
急召文炳文炳至自临安入见请事北边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托卿卒有不虞便宜处置以闻
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卿而行文炳避谢不许因奏曰臣在临安时阿勒巴奉诏检括宋诸藏货宝迫索没匿人实苦之宋人未洽吾德遽
苦之以财恐非安怀之道即诏罢之还大都更日至中书枢密不署中书案平章政事阿哈玛特方恃宠用事生杀任情惟畏文炳尝执笔请曰
相公官为左丞当署省案请至再终不肯或问故文炳曰主上所付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细且吾少徇则济奸不徇则致谗谗行则身危
深失付托本意吾是以预其大政而略其细务也十五年有疾奏请解机务召赴上郡命佥书枢密院事未几卒 【按元明善董氏家传云文
炳死后十余年奸臣僧格败事帝召文炳子士选入曰汝父忠勤不欺成吾大事汝不必远学学汝父足矣又曰曹彬不杀降一事较之汝父未
足为多本传及士选传俱不载附识于此】 赠平章政事谥忠献子士元士选士元见忠义传
董士选
董士选
士选字舜卿文炳次子也幼从文炳居兵闲文炳总师与宋兵战焦山士选战甚力大败之追至海而还及降张瑄等奏功为管军总管宋
平诏置待卫亲军诸卫以士选为前卫指挥使未几以职让其弟士秀帝命士秀将前卫而以士选同佥行院事于湖广宗王纳颜叛帝亲征召
士选至行在所与李庭同御之飞矢及乘舆士选等出步卒横击之败其众帝称善寻迁中书左丞镇浙西听辟举僚属至部察病民事悉以帝
意除之有聚敛臣为奸利事发得罪且死诈言所遣舶商海外未至请留以待之士选曰海商至则捕录之不系斯人之存亡也遂竟其罪成宗
即位拜江西行省左丞赣州盗刘六十伪立名号 【按经世大典云刘六十名季自号刘王】 聚众万余朝廷遣兵讨之主将观望退缩守吏
又因以扰民贼势益盛士选请往率掾史二人至赣境捕官吏害民者治之进至兴国县去贼巢不百里命将校分兵守地察激乱之人悉寘于
法复诛奸民之为囊橐者于是民争出自効不数日遂擒贼魁散余众归农军中获贼所为文书旁近郡县富人姓名具在悉焚之民心益安遣
使上于朝中书问其使曰董公上功簿邪使者曰某且行左丞授之言曰朝廷若以军功为问但言镇抚无状得免罪幸甚何功之可言因出其
书但请黜赃吏数人不言破贼事廷议叹其不伐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俄拜御史中丞时丞相谔勒哲用刘深言出师征八日媳妇国远冒烟
瘴及至士卒死者十巳七八驱民转饷溪谷闲民死者亦数十万中外骚然而谔勒哲说帝江南之地尽世祖所取陛下不与此役则无功可见
于后世帝入其言用兵意甚坚无敢谏者士选独言今刘深出师以有用之民而取无用之地就令当取亦必遣使谕之谕之不从然后聚粮选
兵视时而动岂得轻用一人言致百万生灵于死地帝色变曰事巳成卿勿复言士选曰以言受罪臣职所当他日以不言罪臣臣死何益帝麾
之出未数月帝闻师败绩慨然曰董士选之言验矣悟愧之始为罢兵诛刘深等久之迁汴梁行省平章政事又迁陕西士选平生以忠义自许
号廉介自门生部曲无敢通馈献者尤敬礼贤士在江西以属掾元明善为宾友既又得吴澄而帅之延虞汲于家塾教其子及迁南行台又招
汲子集与范梈等数人皆以文学显子守忠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守悫侍正府判官守思知威州
△张弘范
张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人柔第九子也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弘略 【按虞集庙堂碑云顺天者故保州以柔故升府后改今名曰
保定】 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蒙古军所过肆暴弘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中统三年授行军总管从亲王讨李璮
于济南柔戒之曰汝围城勿避险地汝无怠心兵必致死主者虑其险苟有来犯必赴救可因以立功弘范营城西璮出军突诸将营独不向弘
范弘范曰璮必以奇兵来袭遂筑长垒内伏甲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之夜令浚壕益深广璮不知也明日果拥飞桥来攻未及岸军陷壕中得
跨壕而上者突入垒门遇伏皆死至元元年授顺天路管民总管俄移守大名岁大水漂没庐舍租税无从出弘范辄免之朝廷罪其专擅弘范
奏曰今岁水潦不收倘必责民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明年租将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数矣帝嘉其知体勿问六年括
诸道兵围宋襄阳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戍鹿门堡以断宋饷道且绝郢救兵弘范建言曰国家规取襄阳为淹久计者所以重人命而欲
其自毙也然其境南接江陵归峡商贩行旅络绎不绝宁有自毙之时乎若城万山以断其西栅权子滩以绝其东则庶几速毙之道也帅府奏
用其言移弘范兵戍万山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众欲退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即擐甲上马遣偏将李庭当
其前亲率二百骑为长阵令曰闻吾鼓则进宋军步骑相闲突阵弘范军不动再进再却弘范曰彼气衰矣鼓之前后奋击宋师奔溃九年攻樊
城流矢中其肘裹疮见主师曰襄樊相为唇齿故不可下若截江道断其援兵水陆夹攻樊必破矣樊破则襄阳无所恃从之明日出锐卒先登
拔之十一年丞相巴延伐宋弘范率左部军循汉江东略郢西南取武矶堡渡江宋相贾似道督兵阻芜湖殿帅孙虎臣据丁家洲弘范转战而
前诸军继之宋师溃长驱至建康 【按苏天爵名臣事略云巴延至建康大会诸将出库金行赏弘范后至巴延曰尔何敢后弘范徐进曰临
阵未尝后受赏耻居先何为不可巴延为之俛首史传不载谨附识】 十二年五月帝遣使谕巴延驻兵弘范进曰圣恩待士卒诚厚然缓急之
宜非可遥度今敌巳奋气正当乘破竹之势取之岂宜迂缓使敌得计耶巴延然之驰诣阙面论形势得旨进师十二年次瓜洲宋都统姜才劲
兵二万出扬子桥弘范佐都元帅阿珠与战败之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等率水军于无山决战弘范以一军从旁横击至圌山东夺战舰八十艘
俘馘无数上其功改亳州万户左丞董文炳由海道会巴延次临安近郊入城取宋主降表来上师还授江东道宣慰使十五年宋张世杰立广
王昺于海上闽广响应帝命弘范往平之授蒙古汉军都元帅陛辞赐锦衣玉带不受以剑甲为请帝出武库剑甲听其自择将行荐李恒为副
至扬州选将校水陆二万分道南征以弟弘正为先锋戒之曰迁汝骁勇非私汝也军法重我不敢以私挠公勉之弘正所向克捷进攻三江寨
寨据险乘高兵皆持满以待弘范令下马治朝食若将持久者持满者疑不敢动而他寨不虞也忽麾军连攻他寨回捣三江尽拔之至漳州军
其东门命别将攻西南乃乘虚破其北门拔之又拔鲍浦寨濒海郡邑皆望风降附获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岭使之拜不屈弘范义之待以宾
礼送至京师获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命子珪师事焉十六年由潮阳港发舶入海至甲子门获宋斥堠将知广王所在进次崖山宋军千余艘碇
海中建楼橹其上隐然坚壁也弘范引舟师赴之崖山东西对峙其北水浅舟胶非候潮不可进乃由山之东转南入大洋始得逼宋舟 【按
经世大典云宋人以乌蛋船千余舣大舟之北弘范夜操小艇带劲兵潜取之船中皆海民不习战攻杀靡遗即取乌蛋船载草乘风纵火宋预
以泥涂舰悬水筒无数人船至钩而沃之竟莫能毁乃与李恒画图定计本传从略附录于此】 别出奇兵断其汲路烧其宫室世杰有甥在弘
范军中三使招之不应李恒自广州至授以战舰使守北面将战或请先用炮弘范曰火起则舟散不如战也四分其军弘范自将一军与宋军
相去里许下令曰宋舟潮至必遁急攻之勿令得去闻吾乐作乃战先麾北军乘潮而战不克恒等顺潮而退乐作宋将以为且宴少懈弘范舟
师突犯其前众继之豫构战楼于舟尾以布幙障之俾将士负盾而伏令之曰闻金声则起飞矢集如猬伏盾者不动舟将接鸣金撒幙弓努火
石交发顷刻并破七舟宋师大溃宋臣陆秀夫抱其主昺赴水死世杰走交趾风坏舟死海陵港余将吏皆降岭海悉平是年卒赠平章政事谥
武略至大四年加赠齐国公改谥忠武延佑六年加封淮阳王谥献武子珪自有传兄弘略
张弘略
张弘略
弘略字仲杰柔第八子也尝从其父镇■〈木巳〉徙亳权顺天万户从征四川宪宗以其幼赐锦衣还镇李璮反宋夏贵乘虚北夺亳滕
徐宿邳沧滨七州新蔡符离蕲利津四县弘略率战船遏之涡口贵退保蕲更发亳军攻之宋兵焚城宵遁尽复所陷州县璮诛追问当时与璮
通书者独弘略书皆劝以忠义事得释俾解兵柄宿卫京师及城大都佐父柔为筑城总督城成授淮东道宣慰使寻移江西饶州盗起犯都昌
弘略谓饶非吾属然与南康止隔一湖此寇不灭则吾境必有相煽起者遗兵直捣其巢生缚贼首磔于市今曰不操兵者皆为平民一无所问
顷之以疾归亳有谗贵臣子在江南买田宅乐而忘归者辞连弘略或曰公未尝在江南宜入见自辨弘略曰辨之则言者获谴矣吾宁称疾家
居后见帝于龙虎台命为河南参政卒封蔡国公谥忠毅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