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本章共 6.4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刑法畧 【七】
赦宥 【唐 五代 宋】
○赦宥一
唐
五代
宋
△唐
唐制赦令凡会赦及降者盗者准枉法犹征正赃除赃非见在及收赎之物限内未送者并从赦降原诸赦前当罪不断者若处轻为重宜
改从轻处重为轻即依轻法其常赦所不免者依常律凡流配人在道赦计程过限者不得以赦原 【谓从上道日总计行程有违者】 有故
者不用此律若程内逃亡不在免限即逃者身死所随家口仍准其上法听还诸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官司受而为理者以故入人
罪论至死者各加徒流若事须追究者不用此律 【追究谓婚姻良贱赦限外蔽匿应改正征收及追见赃之类】 高祖武德四年帝躬录囚
徒以人因乱冒法者众盗非劫伤其主及征人逃亡官吏枉法皆原之七月以王世充窦建德既平大赦天下时赦令巳下而王窦余党尚有远
徙者治书侍御史孙伏伽谏曰今兹大赦既云常赦不原者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更新因何既赦而复徙之且世充尚蒙宽
宥况于余党所宜纵释帝从之太宗贞观初殿中监卢宽持私药入尚食厨所司议当重刑帝曰止是错误不解遂赦之五年帝以曹司断狱多
据律令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门下覆奏有据法合死而情在可宥者宜录状奏自是全活者众六年十二月帝亲
录囚徒悯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帝嘉其诚信悉赦之 【按唐太宗纵囚之事当世史官
固称为盛德之感而欧阳修着论亦谓可偶一为之伏读
御制读欧阳修纵囚论直揭太宗设诈沽誉之隐微并以正修之立言不可以辞
害义仰见
知人论世允昭天下万世之成宪恭识于此】 十五年七月宥周隋名臣及忠烈子孙贞观以后流配者武后长寿二年有敕公
坐流私坐徒以上会赦应免死罪者皆限赦后百日内自首如其不首依法科罪侍御史徐有功深以为不便乃奏曰今陛下播非常之恩宽殊
死之罪巳发觉者咸赦除之是启其改过之心通其自新之路何容于赦前未发觉之罪赦后必须令其自首今赦前之罪不自首者还依律法
论科即国家肆眚之恩徒自颁于天下臣愚窃为陛下不取天册万岁元年九月加尊号大赦获嘉县主簿刘知几上表言今六合清晏而赦令
不息近则一年再降远则每岁无遗至于违法悖礼之徒无赖不仁之辈编户则寇攘为业当官则赃贿是求而元日之朝指期天泽重阳之节
伫降皇恩如其忖度咸果释免或有名垂结正罪当断决窃行货贿方便规求故致稽延毕沾宽宥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斯之谓也望
今后宜节于赦使黎民知禁奸吏肃清武后颇嘉之 【按唐书武后纪是年正月加号改元证圣太赦九月加号改元天册万岁大赦刘知几
此奏通鉴系正月通考系九月今从通考】 玄宗开元十年八月武强令裴景仙坐赃五千匹事觉亡命帝怒命集众斩之大理寺李朝隐奏景
仙赃皆乞取罪不至死又其曾祖寂有建义大功后以非罪破家惟景仙独存今为承嫡宜宥其死投之远荒帝许之 【案此条通考系开元
十八年通典系开元十年八月考通鉴所载年月亦与通典同今从通典】 天宝十三年二月赦文左降官承前遭忧皆不得离任孝行之道所
未宏通情理之间深可哀恤如有此类宜并放归仍申省计至服满日准法处分自今以后编入例程肃宗至德二年九月郭子仪克华阴弘农
二郡关东献俘百余人敕皆斩之监察御史李勉言今元恶未除为贼所污者半天下闻陛下龙兴咸思洗心以承圣化今悉诛之是驱之使从
贼也帝遽使赦之十二月克复两京赦天下惟与安禄山同反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子孙不在免例代宗大历五年三月赦京畿系囚命尽释
鱼朝恩党与且曰北军将士皆朕爪牙并宜仍旧勿有忧惧帝性仁恕常以至德以来用刑为戒及河洛平下诏河北河南吏民任伪官者一切
不问得史朝义将士妻子四百余人皆赦之仆固怀恩反免其家不缘坐谏者常讽帝政宽故朝廷不肃帝笑曰艰难时无以逮下顾刑法峻急
有威无恩朕不忍也宪宗元和六年九月富平县人梁悦报父仇杀秦杲投县请罪敕复雠杀人固有彝典以其自诣公门发于天性本无求生
之心特从减死之法宜决一百配流十二年七月敕今后左降官及责授正员官等宜从到任后经五考满方许量移如未满五考遇恩赦者从
节文处分如犯十恶大逆赃贿缘坐者奏取进止敬宗宝历元年正月大赦改元三月羣臣上徽号大赦天下时李绅贬官李逢吉恶绅不欲绅
量移乃于赦书节文内但言左降官巳经量移者宜与量移近处不言未量移者宜与量移翰林学士上疏论列云不可为李绅一人与逢吉相
恶遂令逐年流贬官皆不得量移则乖旷荡之道也帝遽命追赦书漆改之穆宗长庆二年四月云阳县角觗力人张莅负羽林官骑康宪钱米
宪往征之莅乘醉拉宪气息将绝宪男买得年十四持木锸击莅首破三日而卒刑部奏覆敕曰买得尚在童年能知子道虽杀人当死为父可
哀若从抵命之科恐失原情之意可减死罪一等文宗太和六年五月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而亡窜官捕其父囚之兴归待罪有司京兆
尹杜悰中丞宗文鼎以兴自首免父之囚其孝可奖请免死诏两省参议皆言杀人者死古今共守兴不可免帝竟从悰等讥免死杖流灵州 【
按杀人者死律有明条兴因醉杀人始而亡窜继因父被囚复归自首虽有不忍陷亲之心究与捐躯救父者不同若遽以为孝而免死恐凶暴
之徒反得假此以幸生典刑其谓之何文宗之从悰议特妇人之仁也岂可为训哉】 宣宗大中元年以旱故命同平章事卢商与御史中丞封
敖疏理京畿系囚大理卿马植奏称卢商等务求宽宥凡抵极法者一切免死彼官典犯赃及故杀平日大赦所不免今因疏理而原之使贪吏
无所惩畏死者含冤无告恐非所以消旱灾致和气也
△五代
梁太祖开平元年十一月赦军士逃亡为盗者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士卒多亡乃命军士皆文
其面以记军号逃辄执之无不死者由是亡者皆聚山泽为盗至是赦其罪听还乡里盗减什七八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二月祀南郊大赦 【按洪迈容斋随笔云庄宗同光二年大赦前云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而又曰十
恶五逆屠牛铸钱故杀人合造毒药持杖行劫官典犯赃不在此限正得其中当分据之时乃能如此亦可取也】 时孔谦欲聚敛以求媚凡赦
文所蠲者谦复征之百姓怨望
晋高祖天福三年二月左散骑常侍张允进驳赦论以为自古帝王遇天灾多肆赦谓之修德假有二人讼一有罪一无罪遇赦则有罪者
幸免无罪者衔冤冤气升闻乃所以致灾非弭灾也小民遇天灾则皆喜而相劝以为恶曰国家好行赦必舍我以救灾如此则是教民为恶也
且天道福善祸淫若以赦恶人而变灾为福则是天助恶民也凡天之降灾所以警戒人主节嗜欲务勤俭恤鳏寡正刑罚而巳高祖纳之三月
中书舍人李详上疏以为十年以来赦令履降诸道职掌皆许推恩而藩方荐论动至数百乃至藏典书吏优伶奴仆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
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贱不分请自今诸道主兵将校之外节度州听奏朱记大将以上十人他州止听奏都押牙都虞候孔目官自余但委本
道量迁职名而巳 【按马端临文献通考云赦之为言宥有罪之谓也后来之赦非独有罪而巳又从而推恩焉于是有罪者幸免无功者超
迁刑赏俱失皆由于赦其无益而有害也明矣】 九月制以范延光为天平节度使仍赐铁券应广晋城中将吏军民今日以前罪皆释不问其
张从宾符彦饶余党及自官军逃叛入城者亦赦之初河阳行军马司李彦珣刑州人父母在乡里未尝供馈后与张从宾败奔广晋范延光以
为步军都监使登城拒守杨光远访获其母置城下以招之彦珣引弓射杀其母延光既降帝以彦珣为坊州剌史近臣言彦珣杀母恶逆不可
赦帝曰赦令巳行不可改也乃遣之官 【按司马光通鉴论曰治国家者固不可无信彦珣之罪三灵所不容高祖赦其叛君之罪而治其杀
母之罪何损于信此论最为得中乃徒以赦令为言不欲失信于天下使枭獍之辈腼然人世不深可慨也哉】 出帝开运三年八月濮州慕容
彦超坐违法科敛擅取官麦李彦韬素与彦超有隙发其事趣冯玉使杀之李崧曰如彦超之罪今天下藩侯皆有若尽其法恐人人不安乃敕
免死削官爵流房州
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六月改国号赦罪人蠲民税
周太祖广顺元年正月改元大赦凡犯窃盗及和奸者并依晋天福元年以前条制施行罪人非反逆无得诛及亲族籍没家赀初唐衰多
盗不用律文更定峻法窃盗赃三匹者死晋天福中加至五匹奸有夫妇者无论强和男女并死汉法窃盗一钱以上皆死又罪非反逆往往族
诛籍没故帝即位首革除之二年三月大理卿萧俨恶范延巳为人数上疏攻之会俨坐失入人罪锺谟李德明辈欲杀之延巳曰俨误杀一妇
人诸君以为当死俨九卿也可误杀乎独上言俨素有直声今所坐巳会赦宜从宽宥俨由是得免四月帝自将讨兖州县容彦超自杀帝欲悉
诛其将吏翰林学士窦仪见冯道范质与共白曰彼皆胁从耳乃赦之世宗显德三年四月帝尝怒窦仪欲杀之范质入救帝起避之质趣前伏
地叩头曰仪罪不至于死臣为宰相致陛下枉杀近臣罪皆在臣继之以泣世宗意解乃宥之四年二月帝耀兵于寿春城北唐节度使刘仁赡
病甚不知人监军周廷构等作表舁仁赡出城降仁赡卧不能起帝慰劳赐赉复令入城养疾徙寿州治下蔡赦州境死罪以下
△宋
宋赦宥之制遇非常覃庆则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其次释杂犯死罪以下皆谓之大赦杂犯死减等而余罪释之流以下减等杖笞释之
皆谓之德音亦有释杂犯罪至死者其恩霈所及有止于京城两京两路一路数州一州之地者则谓之曲赦初太祖干德元年将祀南郊诏两
京诸道自后犯窃盗不得预郊祀之赦所在长吏当告谕下民毋令冒法是后将祀郊丘必申此诏开宝元年十一月南郊大赦改元自是三年
而郊必加恩肆赦以为常制凡赦十恶杀人官吏受赃者皆不原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郊大赦诏自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后 【即登极赦
】 京朝幕府州县官犯入巳赃除名配诸州者纵逢恩赦不在放还之限六年十一月因郊礼议赦有秦再思者 【按秦再思通考作秦思今
据续通鉴改正】 上书愿勿赦引诸葛亮相蜀数十年不赦之事以为证帝颇疑之时赵普对曰凡郊祀肆眚圣朝彝典其仁如天尧舜之道也
若刘备区区一方臣所不取帝善其对赦宥之议遂定端拱元年正月大赦少府监言犯赃配役人郭冕等九人皆尝任京朝官会赦当叙用帝
曰冕等赃吏不可复齿仕版止令释遣之真宗咸平二年诏如闻小民知有恩赦故为盗劫自今不在原免之限景德二年十一月大理寺言郊
礼在近诸州奏按多不精详冀于驳覆延留以俟恩宥请自今有侵损赃私事状明白公然抗拒当驳退者即具情实定断以绝侥幸诏可天禧
元年正月上玉皇圣祖宝册大赦时江南提点刑狱范应辰上言伏覩辛亥制书常赦不原者咸除之臣今所部州军过误而被宥者虽多切害
而蒙释者亦众望自今应有知赦在近而故为罪戾及赦后彰显情理切害者死罪以下递减一等赦前杀人剽财赦后虽不复为因事捕获决
配远恶州军其杀人放火掳劫财货已依赦配本城者如更犯逃亡饮博之罪依禁军例科断其重罪该原而情理切害者所在长吏籍其犯由
若再黩宪纲不以罪之大小禁锢奏裁其州县官吏侮刑受赂望止原其罪而削其官以申警戒帝览而嘉之仁宗天圣五年马亮士言朝廷虽
有诏自十月后犯强窃盗者郊赦不原而法官断狱乃言终是会赦多所宽贷惠奸宄失诏旨遂诏巳下约束而犯劫盗及官典受赃勿复奏悉
论如律七年春京师雨弥月不止仁宗谓辅臣曰岂政事未当天心耶因言向者大辟覆奏州县至于再京师至于五葢重人命如此其戒有司
决狱议罪毋或枉滥又曰赦不欲数然舍是无以召和气遂命赦天下宝元元年九月诏应祀事巳受誓戒而失虔恭者毋以赦原至和二年八
月赦京辅先是正月巳降德音知谏院范镇言京辅岁一赦而去岁再赦今岁三赦姑息之政无甚于此天岁一赦者细民谓之热恩以其必在
五六月间也奸猾为过指以待免况再赦三赦乎请自今罢所谓岁一赦以摧奸猾而使善良得以立也时帝尤恶人告讦阴事一时士大夫亦
习为惇厚而小人乘间密上书疏人过失又数按人赦前事翰林学士张方平言中外官多发人积年罪状及奏劾事辄请不以赦原减快一时
之小忿失天下之大信自今有类此者请以故违制书坐之其后御史吕诲复以为言诏曰比者中外多上章言人过失外托公言内缘私忿诋
欺暧昧苟陷善良又赦令者所以与天下更始而有司多举按赦前事殆非慎命令重刑罚使人洒然自新之意也自今有上章告人罪及言赦
前事者讯之至于言事之官宜务大体非关朝政自余小过细故勿须举察神宗即位以中外臣僚多以赦前事捃摭吏民兴起讼狱诏内外言
事按察官司勿得依前举劾具按取旨否则纠违制之罪知谏院司马光上言御史之职本以绳按百辟纠摘奸邪固非一日所为国家素尚宽
仁数下赦令或一岁之间至于再三若赦前之事皆不得言则其可言者无几矣万一有奸邪之臣朝廷不知误加进用御史欲言则违今日之
诏若其不言则陛下何从知之臣恐因此言者得以借口偷安奸邪得以放心不惧此乃人臣之至幸非国家之长利也请追改前诏刊去言事
两字光论至再帝谕以言者好以赦前事诬人光曰若言之得诚所欲闻若其不实当罪言者帝命光送诏于中书熙寍七年二月帝以旱欲降
赦时巳两赦王安石曰汤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若一岁三赦是政不节非所以弭灾也乃止 【按洪迈容斋随笔云安石生平持论务
与众异独此说为二公近者六年之间再行覃霈婺州富人卢助教以刻核起家因至田仆之居为仆父子四人所执投置杵曰内捣碎其躯为
肉泥既鞫治成狱而遇巳酉赦恩获免至复登卢氏之门笑侮之曰助教何不下庄收谷兹事可为冤愤而州郡失于奏论绍熙甲寅岁至四赦
凶盗杀人一切不死惠奸长恶何补于治哉据此则赦虽宽典然行之太数其流弊有不可胜言者矣】 八年编定废免人叙格常赦则郡县以
格致用凡三期一叙即期未满而遇非次赦者亦如之元丰元年青州民王赟父为人殴死赟幼未能复雠几冠刺雠断支首祭父墓自首论当
斩帝以杀雠祭父又自归罪其情可矜诏贷死刺配邻州六年郊赦大理少卿刘衮言赦书以赦降日昧爽以前为限非次恩霈人难预期请依
德音例以赦到日为限从之哲宗元佑元年门下省言当官以职事旷隳虽去官不免犹可言至于赦降大恩与物更始虽劫盗杀人亦蒙宽宥
岂可以一事差失负罪终身今刑部所修不以去官赦降原减条 【按宋史刑志此句官上脱去字今据文献通考增入】 所留尚多所删尚
少请更删改存留从之六年以上清储祥宫成将肆赦枢密直学士王岩叟言昔天禧中祥源成治平中醴泉成皆未尝赦古人有垂死谏君无
赦者此可见赦无益于圣治也八年门下侍郎韩维言请自今每近郊赦令刑部大理寺开封府并依当时决遣狱讼不减日限其情重难释者
别为一等奏断从之元符三年中书省言元佑编敕惟习妖教变幻之术及故盗决河堤堰不以赦降原减余犯一再遇非次赦或两经大礼者
听从原免元符新敕删去遂使犯法者无由自新诏依元佑法徽宗政和五年知兴仁府夏鳍言诸路奏狱有因祖父母为人所殴而子孙殴之
以致死者并坐情理可悯奏裁多免流配若遇赦则不复奏裁即作鬬杀情理减等流配是不遇赦者为幸遇赦者为不幸请自今虽遇赦亦令
奏裁从之高宗建炎元年六月尚书右仆射李纲上疏言祖宗登极赦令皆有例程前日赦书乃以张邦昌伪赦为法如赦恶逆及罪废官尽复
官职皆泛滥不可行宜悉改正诏班其议于朝又皇长子生大赦李纲言陛下登极旷荡之恩独遗河北河东及勤王之师夫两河为朝廷坚守
而赦令不及人皆谓巳弃之何以慰忠臣义士之心勤王之师在道路半年擐甲荷戈冒犯霜露虽未效用亦巳劳矣加以疾病死亡恩恤不及
后有急难何以使人愿因今赦广示德意帝从之绍兴二十五年郊赦右正言凌哲言陛下深念比年臣僚有缘诬告不测之罪投窜遐裔无路
自明乃因郊祀赦旷然与之昭雪或除罪籍或复原官冤愤既伸万物吐气甚盛德也至于奸赃狼籍巳经按治迹状显著者亦复巧餙词理咸
以违忤权臣为词今陛下方开公正之路小人乃欲启侥幸之门此正清议之所不容也又况此曹嗜利之人未易悛革倘再临民社其害将有
甚于前日矣请特诏有司应自今陈雪过名之人并须检会原犯事因如系赃罪巳经勘刻者乞止依原断条法施行诏刑部看详本部言命官
犯罪若原因论诉按发鞫勘赃证结录别无番异者并欲具原断因依告示其余特放罪或因缘连坐之人后来有司看详委有冤抑者即行开
具因依申取朝廷指挥从之二十九年中书舍人洪迈上言请自今凡天下凶盗及杂犯杀人罪应至死而赦之者量地里远近分配大军不惟
可免逋亡异日生患而此徒轻生好杀既隶军伍知有洗心自新之路稍加阅习必乐为用孝宗淳熙九年大理卿王尚之言近以民间词讼官
司按劾多有连及赦前事者复送有司根勘如此则与不曾经大赦无异非所以示信也请降指挥应今后送所司推勘者止合将大赦后罪犯
依法结断若所犯在大赦前苟非恶逆以上并不许推究从之光宗绍熙二年殿中侍御史张釜言国家三岁一郊霈旷荡之泽以幸天下德至
渥也然赦文与令甲抵捂者有失参考乞预饬省部令将各按具到赦文内合行事件逐一比照见行条法法意宽而条或从窄则改定赦文令
舍窄而究竟赦文本宽而法或从窄则明载赦书令舍法而从赦毋令引法以沮赦毋令因赦而伤恩如此则国家旷荡之泽不为虚文从之五
年五月肆赦七月寍宗登极九月宗祀明堂尚书省契勘一岁之间三行赦放诚恐有凶恶累犯之人指恩作过内曾犯徒流罪巳经登极赦恩
免罪后再犯徒流以情理深重者未曾断遣别听朝廷指挥其指挥与赦文同降但以白纸连书于黄牒前葢前所未有云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