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本章共 6.7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宋 【五十二】
○宋五十二
任颛
李参
郭申锡
傅求
张景宪
窦卞
张瓌
孙瑜
许遵
卢士宗
钱象先
韩璹
杜纯【纮】
杜常
谢麟
王宗室
王吉甫
任颛
李参
郭申锡
傅求
张景宪
窦卞
张瓌
孙瑜
许遵
卢士宗
钱象先
韩璹
杜纯
杜常
谢麟
王宗望
王吉甫
△任颛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丞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
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
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取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
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
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
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侬贼犯岭外以颛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
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
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以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李参
李参字清臣郓州须城人以荫知盐山县岁饥谕富室出粟平其直予民不能籴者给以糟籺所活数万通判定州知荆门军荆门岁以夏
伐竹输荆南造舟积日久多蠹恶不可用牙校破产不偿责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均得其利厯知兴元府淮南京西陕西
转运使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熙寍青苗法盖萌于此朝
廷患边费益广参建议辇钱边郡以平估籴权罢入中法此其去省榷货钱千万计召为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移河东知
荆南嘉佑七年召为三司使参知政事孙抃曰参为主计外台将承风刻剥天下乃改羣牧使治平初加集贤院学士知瀛州赐黄金百两帅臣
有赐自参始再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讨平之得良田五百顷以募弓箭手居镇阅岁未尝以边事闻英宗遣使问故对曰将
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贻主忧以疾解边任判西京御史台起知曹濮二州神宗久知其才书姓名于殿柱以知永兴军未行卒年七
十四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郭申锡
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言唐代公元振之后第进士为晋陵尉知博州州兵出戍有欲胁众为乱者申锡戮一人黥二人乃定奏至仁宗曰
小官临事如此岂易得即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大臣不便鞫狱庆州京东盗执濮州通判并渊迁知州事悉擒凶党斩以徇召为侍御
史遂知杂事屡诋权幸无所避为盐铁副使相视决河坐讼李参失实黜知濠州帝明榜朝堂称其欺诬以儆在位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
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种谔取绥州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
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着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致仕卒年七十七
△傅求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进士甲科通判泗州徙大名府府守吕夷简委以事夷简入相荐其才擢知宿州提点西川益州刑狱 【按宋史地
理志川峡四路益州为剑南西川节度西川本传讹江西今据改】 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会兵掩击求驰往按所以状乃县吏
冒取播州田獠故恐而叛即黥吏置岭南夷人闻之散去益州文彦博上其状进秩徙陕西关中行当十铁钱盗铸不可计求请变法时州县巳
散二百八十万缗亟下令更为当三民出不意荡产失业多自经死然盗铸遂止自康定用兵移税输边民力大困求令输本州岛而转钱以供边
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召为户部副使陇右蕃酋凌戬献古渭州地秦州范祥纳之请缮城屯兵又括熟户田诸羌靳之相率叛夏人欲得渭
地移文来索后帅张升以祥贪利生事请弃之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乃诏谕羌众反其田报夏人以渭非其
有不应索正其封疆而还兵遂解进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环之定边砦蕃官苏恩以小过疑惧而遁将佐议致
讨泾原既出师境上求谓恩非素携贰者乘以兵必起边患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恩感泣还砦如初入判太常寺权发遣开封
府迁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复以龙图阁学士权开封求本有吏能干局至是老病断狱数差失御史言其不胜任出知兖州卒年七十一
△张景宪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
转运使王逵居郓专持吏短长求请贿谢如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寍初为户部副使韩绛筑抚寍罗鄂特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
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寍陷至延安又言罗鄂特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
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恐黠羌多诈缓急或为内应宜亟止之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宪言
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者欲分河东为两路景宪言本地道肥硗相杂
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议遂寝改知瀛州上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愿以宽假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
不继则我师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独多深
刺及熙寍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刻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
尽白世以此称之
△窦卞
窦卞字彦法曹州冤句人进士第二通判汝州秦悼王葬汝宗室来汝者众得兵三千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
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间闭不果遂挟大校叛卞启关招谕之曰汝曹特醉酒狂呼尔毋恐忽少定乃密推首恶羁之请于朝诏潍致仕悉配徙
乱者加集贤校理知太常院知绛州开封府推官方禁销金为衣皇城卒捕得之属卞治以中禁为言奏曰真宗行此制自掖廷始命不正以法
无以示天下且非祖宗立法意英宗从其请寻知深州熙寍初河决滹沱水及郡城地大震流民自恩冀来踵相接卞发常平粟食之吏白擅发
且获罪卞曰俟请而得报民死矣吾寍以一身活数万人寻以请诏许之外间讹言水大至卞下令敢言者斩一日复报大水且至吏请闭门卞
不可既而果妄时发六州卒筑武疆陈卒惰主者笞之不服卞曰厢兵犯将校法不至重然兴役聚工不可拘以常法命斩之以闻有诏嘉奖还
为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进天章阁待制判昭文馆将作监寻坐王永年事夺职提举灵仙观卒年四十五
△张瓌
张瓌字唐公洎之孙也举进士以妇父王钦若嫌召试学士院赐第除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谥钱惟演曰文墨其子擿登闻鼓上诉仁
宗使问状瓌条奏甚切朝廷不能夺乃赐谥曰思判吏部南曹为开封府推官知洪州营校督役苛急其徒三百人将以夜杀之求不获持甲噪
于门请易校瓌召问谕遣明日推治黠者十人不为易校十年不会课文彦博为言特迁之徙两浙转运使加直史馆知颍州扬州即拜淮南转
运使三司下诸道贵羡财淮南独上金九钱三司使怒移文谯切瓌以赋数民贫对入修起居注知制诰草故相刘沆赠官制颇言其附会取显
位沆子瑾帅子弟妇女衰绖诣阙哭诉瓌挟私怨且丑诋其人执政以褒赠乃恩典瓌不当为贬词出知黄州然瑾亦竟不敢请父谥还判流内
铨英宗时以在先朝乞蚤定储副进左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复出濠州厯应天府河南河阳请为太平州卒瓌当官遇言触忤势要至屡黜
终不悔卒年七十
△孙瑜
孙瑜字叔礼博平人 【按宋史孙奭传博平人徙居须城】 以父任为将作监主簿贾昌朝荐为崇文检讨同知礼院开封府判官使契
丹适西讨捷书至馆伴要入贺啖以厚饷瑜辞以奉使有旨不肯贺加秘阁校理两浙转运使入辞仁宗访其家世谓曰卿孙奭子邪奭大儒也
久以道辅朕因面赐金紫先是郡县仓庾以斗斛大小为奸瑜奏均其制黜吏之亡状者民大喜有言其变新器非便迁知曹州寻有言瑜所作
量法均一诚便乃还其元资徙知蔡州更相兖潍单四州单官工部侍郎 【按东都事略孙奭传言瑜官至天章阁待制】 卒年七十九始奭
之亡朝廷录其子孙时瑜之子为诸孙长瑜曰吾忍因父丧而官吾子乎以兄之孤上之瑜天资整敏齐家以严称善与人交一受知终身不易
所荐士有过或教使自言曰已知之而复挤之吾不为也
△许遵
许遵字仲涂泗州人第进士又中明法擢大理寺详断官知长兴县水灾民多流徙遵募民出米振济竟以无患益兴水利溉田甚溥邑人
便利立石纪之为审刑院详议官知宿州登州遵累典刑狱强敏明恕为登州执政许以判大理遵欲立奇以自鬻会妇人阿云狱起初云许嫁
未行嫌壻陋伺其寝田舍怀刀斫之十余创不能杀断其一指吏求盗弗得疑云所为执而诘之加讯掠乃吐实遵按云纳采之日毋服未除应
以凡人论谳于朝有司当为谋杀已伤遵驳言云被问即承应用按问欲举自首条减等定罪审刑大理当绞刑非是事下刑部以遵为妄诏以
赎论未几果判大理耻用议法坐劾复持前议言刑部弃敕不用但引断例一切按而杀之塞其自首之路殆非罪疑惟轻之义诏司马光王安
石议光以为不可安石主遵御史中丞滕甫侍御史钱觊皆言遵所争戾法意自是廷论纷然安石既执政悉罪异已者遂从遵议虽累问不承
者亦得为按问或两人同为盗劫吏先问左则按问在左先问右则按问在右狱之生死在问之先后而非盗之情天下益厌其说熙寍间出知
寿州再判大理寺请知润州又请提举崇福宫寻致任累官中散大夫卒年八十一
△卢士宗
卢士宗字公彦潍州昌乐人举五经厯审刑院详议编敕删定官提点江西刑狱侍讲杨安国以经术荐之仁宗御延和殿诏讲官悉升殿
听其讲易明日复命讲泰卦授天章阁侍讲赐三品服加直龙图阁天章阁待制判流内铨李参郭申锡有决河讼诏士宗劾之士宗言两人皆
为时用有罪当验问不宜逮鞫于是但黜申锡为州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审刑院通进银台司仁宗神主祔庙礼院请以太祖太宗为一世而增
一室以备天子事七世之礼士宗以为在礼太祖之庙万世不毁其余昭穆亲尽即毁示有终也厯引汉魏晋唐之事为言今大行祔庙僖祖亲
尽当迁于典礼为合不当添展一室诏抃等再议卒从增室之说议者咎之出知青州入辞英宗曰学士忠纯之操朕所素知岂宜久处外命再
对论知人安民之要劝帝守祖宗法御史言其罕通吏事且衰病改沂州熙寍初以礼部侍郎致仕卒士宗以儒者长刑名之学而主于仁恕故
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
△钱象先
钱象先字资元苏州人进士高第吕夷简荐为国子监直讲厯权大理少卿度支判官河北江东转运使召兼天章阁侍讲详定一路敕成
当进勋爵仁宗以象先母老欲慰之独赐紫章服进待制知审刑院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象先长于经术侍迩英十余年有所顾问必依
经以对反复讽谕遂及当世之务帝礼遇甚渥故事讲读官分日送进象先已得蔡帝犹谕之曰大夫行有日矣宜讲彻一编于是同列罢进者
浃日徙知河南府陈州复兼侍讲知审刑院象先旁通法家说故屡为刑官条令多所裁定尝以为犯敕者重犯令者轻请移敕文入令者甚众
又议告捕法以为罪有可去有可捕苟皆许捕则奸人将倚法以害善良因削去许捕百余事其持心平恕类此复知许颍陈三州以吏部侍郎
致仕卒年八十一
△韩璹
韩璹字君玉卫州汲人登进士第知定州安喜县为政强力韩琦称其才为开封司录嘉佑宽恤诸道分遣使者璹曰京师诸夏之本顾独
不蒙惠乎乃具徭役利害上之诏司马光陈洙详定条式遂革大姓渔并之弊提点利州路河北刑狱以开封府判官迎契丹使使问南朝不闻
打围何也璹曰我后仁及昆虫非时不为耳熙寍初为梓州路转运使朝廷命诸道议更役法璹首建并纲减役之制省役人五百又请裁定诸
州衙簿于是王安石言璹所言皆久为公私病监司背公邀誉莫之或恤而独能体上意宜加赏乃下褒诏赐帛二百入为盐铁副使以右谏议
大夫知澶州坐失举降太常少卿河决昼夜扞御神宗念其劳复改官太中大夫判将作监转正议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七璹吏事绝人阅按牍
终身不忘澶州民怀思之他日郡守或欲有所为民必曰此已经韩大中矣以故辄止
△杜纯
杜纯字孝锡濮州甄城人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与纯无私买
人亦莫知后事败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咏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纯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咏得不坐熙寍初以河西令上书言政王安
石异之引寘条例司数与论事荐于朝充审刑详议官或议复肉刑先以刖代死刑之轻者纯言今盗抵死岁不减五十以死惧民民常不畏而
况于刖乎人知不死犯者益众是为名轻而实重也事遂寝秦帅郭逵与其属王韶成讼纯受诏推鞫得韶罪安石主韶变其狱免纯官韩绛为
相以为检详三司会计安石再来乃请监池州酒久之为大理正上言比来或徒隶觖望或民相怨仇或意冒告赏但泛云某有罪某知状官不
识所逮之囚囚不省见逮之故若许有司先计其寔而坐为欺者以诬告当无不竟矣曹州民王坦避水患以车载货入京征商者以为匿税将
议黥坦纯复争之卿杨汲奏为立异废于家元佑元年范纯仁韩维王存孙永交荐之除河北转运判官初更役书司马光称其论议详尽予之
书曰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纯因建言河防旧隶转运今乃领属都水外丞计其决溢之变前日不加多今日不加少然出财之司则常忧费
而缓不急用财之官则寍过计而无不及不如使之归一后如其言召为刑部员外郎大理寺卿擢侍御史言者诋其不由科第改右司郎中寻
知相州徙徐州陕西转运使还拜鸿胪光禄卿权兵部侍郎谢病以集贤院学士提举崇福宫改修撰卒年六十四弟纮
杜纮
杜纮
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今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
闻其才用为大理评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职事对帝翊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义民间有女幼许嫁未
行而养于壻氏壻氏杀以诬人吏当如昏法纮曰礼妇三月而庙见未庙见而死则归葬于家示未成妇也律定昏而夫犯论同凡人养妇虽非
礼律然未成妇则一也议乃定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有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
元佑初为夏国母祭奠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纮责之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
之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申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乃不敢言迁右司郎中大理卿以直秘阁知齐邓二州复为大理卿权刑部侍郎加
集贤殿修撰为江淮发运使知郓州狱系囚三百人纮至旬日处决立尽又以刑部召未至还之郓尝有揭帜城隅着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
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柰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
奸民为妖如所揣逐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杜常
杜常字正甫卫州人昭宪皇后族孙也折节学问无戚里气习中进士第调河阳司法参军事富弼礼重之崇寍中至工部尚书以龙图阁
学士知河阳军苦旱及境而雨大河决直州西上埽势危甚常亲护役徙处埽上埽溃水溢及常坐而止于是役人尽力河流遂退郡赖以安卒
年七十九
△谢麟
谢麟字应之建州瓯宁人登第调会昌令民被酒夜与仇鬬既归而所亲杀之因诬仇麟知死者无子所亲利其财一讯得实再调石首令
县苦江水为患堤不可御麟迭石障之自是人得安堵号谢公堤通判辰州章惇使湖湘拓沅州荐麟为守由太常博士改西上合门副使猺贼
犯辰溪麟且捕且招一方以寍诏使经制宜州獠降其种落四千八百人纳思广洞民千四百室得铠甲二万褒赐甚渥加果州刺史知荆南泾
邠二州元佑初复以朝议大夫直秘阁知潭州加直龙图阁厯徙江宁凤翔府渭桂二州融江有夷警将吏议致讨麟以计平之戍兵从北来不
能水土麟部土人使极南而北兵止屯近郡赖以全者甚众卒于官
△王宗望
王宗望字磻叟光州固始人以荫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哲宗即位行赦赏军万州弥旬不给庖卒朱明因众怒白昼入府宅伤守臣左右
惊散他兵籍籍谋兆乱宗望闻变自夔疾驱至先命给赏然后斩明以徇且窜视守伤而不救者乃自劾朝廷嘉之厯仓部郎中司农少卿江淮
发运使楚州沿淮至涟州风涛甚险舟多溺议者谓开支氏渠引水入运河岁久不决宗望始成之为公私利代吴安持为都水使者自大河有
东北流之异纷争十年水官无所适从宗望于内黄下埽自阚村而下创立新堤七十里尽闭北流东还故道右正言张商英论其诞谩而宗望
奏已有成绩遂增秩三等加直龙图阁河北都转运使擢工部侍郎以集贤殿修撰知郓州卒年七十九元符中河复决内黄北流乃治其导河
东流事以为附会元佑追所得恩典云
△王吉甫
王吉甫字邦宪同州人举明经练习法律试断刑入等为大理评事累迁丞正刑部员外郎大理少卿舒亶以官烛引至第执政欲坐以自
盗吉甫谓不可执政怒移狱他所吉甫亦就辨亶乃用饮食论罪不以烛也南郊起幔城役卒急于毕事董役者责之曰此殆类白露屋耳卒诉
之吏当以非所宜言论死吉甫谓非诅咒剖不应死遂求对从容敷陈不少慑帝为霁怒其人得释苏轼南迁所过郡守有延馆之者走马使以
闻诏鞫之吉甫议当笞宰相章惇不悦吉甫曰法如是难以增加成罪卒从笞太仓火议诛守者十余人亦争之皆得不死其持论宽平大抵类
此请知齐州徙梓州梓州在东州为壮藩户口最盛转运使欲增折配以取羡余吉甫谓其僚曰民力竭矣一增之后不可复减吾寍贻使者怒
忍为国敛怨为民基祸哉竟却之厯提点梓州路京畿刑狱开封少尹知同邢汉三州以中大夫卒年七十吉甫老于为吏廉介不回但一于用
法士恨其少缘饰云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