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本章共 7.2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宋 【六十二】
○宋六十二
郑雍
孙永
元绛
许将
邓润甫
林希【旦】
蒋之奇
陆佃
吴居厚
温益
郑雍
孙永
元绛
许将
邓润甫
林希
蒋之奇
陆佃
吴居厚
温益
△郑雍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召试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英宗之丧论宗室不当嫁娶通判峡州知池州复还太常礼院厯
开封府判官熙寍元丰闲更制变令士大夫多违己以求合雍独静默自守改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宣仁后临政擢为起居郎进中书舍人邓
润甫除翰林承旨雍当制制未出言者交章攻之换为侍读学士雍言二职皆天下清选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以为奸邪不当在经幄今
中外咸谓朝廷姑以是塞言者如此则邪正何由可辨善恶何由可明非所以示信天下之道润甫仍为承旨周种乞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雍
言安石持国政不能上副属任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今种以小臣辄肆横议愿正其罪从之使契丹还徙右谏议大夫
言朝廷重内轻外选用牧伯以阀阅轻浅者充员不复为来日虑须自今稍积资望以渐试之吴中大饥方议振恤以民习欺诞敕本部科检家
至户到雍言此令一布吏专科民而不救灾民皆死于饥今富有四海奈何谨圭撮之滥而轻比屋之死乎哲宗悟追止之迁御史中丞时二府
禁谒加严雍叹曰旁招俊乂列于庶位足不及公卿之门者犹当物色致之奈何设禁若是且二府皆天子所改容而礼貌之者乃复防闲其私
如此乎于是援贾谊廉耻节行之说以谏诏弛其禁刑部谳囚宰执论杀之有司以为可生不奉诏得罪雍言是固可罪然究其用心在外广好
生之德耳若遽以为罪恶恐邻于嗜杀今使有司欲杀而朝廷生之犹恐仁恩德意不白于天下而况反是者哉哲宗嘉纳囚遂得生初邢恕以
书抵宰相刘挚答曰有自爱以俟休复之语排岸司茹东济录书以示雍与殿中侍御史杨畏雍畏释其语曰俟休复者俟他日太后复辟也遂
并以此事论挚威福自恣乞罢之以收主柄又论王岩叟先光庭梁焘等三十人皆为挚党以闭其援雍之攻挚人以为附左相吕大防也拜尚
书右丞改左丞绍圣初黜元佑诸臣雍顿首自列哲宗明其亡他心谕使勿去二年始以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北京留守初章惇以白帖贬谪
元佑臣僚安焘争论不已哲宗疑之雍欲为自安计谓惇曰熙寍初王安石作相常用白帖行事惇大喜取其案牍怀之以白哲宗焘言不行 【
伏读通鉴辑览
御批贬谪臣僚乃不由奏拟则威权尽归于下国事不可问矣哲宗以王安石曾有故事遽释其疑殊不知安石创为白帖
以便其专擅之私坏法实甚顾不惩作俑之失转视为令甲之垂遂使小人益肆行无忌】 雍虽以此结惇然卒罢政坐元佑党夺职知郑州数
日改成都府元符元年提举崇福宫归未至而卒年六十八政和中复资政殿学士
△孙永
孙永字曼叔赵郡人祖冲给事中 【按东都事略冲任集贤院学士】 永以祖荫为将作监主簿擢进士第调襄城尉宜城令至太常博
士韩琦引为诸王府侍读神宗为颍王出新录韩非子畀宫僚雠定永曰非险薄刻核其书背六经之旨愿毋留意及为皇太子进舍人即位擢
天章阁待制安抚陕西民景询外叛诏捕送其孥勿以赦原永言陛下新御极旷泽流行恶逆者犹得亏除今缘坐者弗宥非所以示信也厯河
北陕西都转运使时边用不足以解盐市马别为一司外台不得与永奏盐马国之大计不可使主者专其柄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王韶建
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方安静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会新筑刘家堡失利众请戮偏裨以塞责永曰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
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阁待制知和州以详定编敕知审官东院召还神宗问青苗助役之法于民便否对曰法诚
善然强民出息输钱代徭不能无重敛之患若用以资经费非臣所知也时仓法峻密庾吏受百钱则黥为卒府史亦如之神宗又问此法既下
吏尚为奸乎对曰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史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议复肉刑事永奏曰刻人肌肤深害仁
政汉文帝所不忍陛下忍之乎遂不果行复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河决于贝瀛冀尤甚民租以灾免者州县惧常平法征催如故永连章论止
神宗从之仍命发廪粟以振白沟巡检赵用以辽人渔界河擅引兵北渡荡其族帐辽以此数侵边永请正用罪以谢未报辽屯兵连营亘四十
里永谕之曰疆吏冒禁己寘之狱矣今何为者敌意解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时行市易抵当法贷民钱而为之期有不能偿而死者诏永及
韩维究实永奏言市算下逮锥刀为人患苦御史张琥劾之罢为提举中太一宫元丰中判军器监有司病皮革不给严隐匿之科永请听人以
所藏之善者售于官得货其余讦讼既息国用亦济出知太原 【按东都事略永为御史张琥劾罢降龙图阁直学士知颍州会赦始复旧职
知太原府与宋史本传异】 且行神宗访以时务永言近者造戎器倍常外闲谓将有事于征讨兵非轻用之物愿轸不戢自焚之戒入判将作
进端明殿学士病不能朝踰年起知陈州徙颍昌哲宗召拜工部尚书太皇太后下诏求言永陈保马保甲免役三事最敝愿一切罢去复修监
牧保伍差徭之法皆纳之元佑元年迁吏部尚书以疾改资政殿学士兼侍读提举中太一宫未拜而卒年六十八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康简
永外和内劲议论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遏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范纯仁苏颂皆称之为国器
△元绛
元绛字厚之钱塘人举进士第调江寍推官摄上元令治狱以明决称厯知通州海门县 【按东都事略作静海县考宋史地理志海门
静海二县并属通州】 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羣贩比也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
知台州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者皆复业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
法入为度支判官侬智高叛岭南宿军邕州而岁漕不足绛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建濒江水砦数十以待逋寇缮治十五处楼堞械器皆
备军食有余以功迁工部郎中厯两浙河北转运使召拜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龙图阁直学士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拜三司使参知政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寍校书崇文院慰留之会太学虞蕃讼博士受贿事连耆寍当下狱绛请上还职禄而容耆寍即讯
于外从之罢知亳州入辞帝谓曰朕知卿一岁即召矣卿意欲陈诉乎绛谢罪愿得颍即以为颍州明年加资政殿学士知青州过都留提举中
太一宫又明年以太子少保致仕绛所至有威名而无特操少仆矩在翰林诏事王安石及其子弟时论鄙之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
简
△许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签书昭庆军判官代还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
士超改左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
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进知制诰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八对曰臣备
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
为问将随问随答禧惭不能对使还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直学士院判尚书兵部时河北保甲陕西河东弓箭社闽楚枪仗手虽有名籍
其多少与年月不均以致阅按无法将一切整摄之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 【按东都事略作释上舍生
不实】 蔡确舒亶因陷之黜知蕲州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秦州改扬州又改郓州条奏八事以为兵之事有三曰禁兵曰厢兵曰民兵马之
事有三曰养马曰市马曰牧马兵器之事有二曰缮作曰给用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以龙
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元佑三年再为翰林学士四年拜尚书右丞将自以在先朝为侍从每讨熙丰旧章以闻中旨用王文郁姚兕领军执政
复议用张利一张守约将始与执政同议复密疏利一不可用言者论其窥伺主意衒直卖友罢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移扬州又移大名府绍
圣初入为吏部尚书上疏乞依元丰诏定北郊夏至亲祀拜尚书左丞中书侍郎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
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方党祸作或举汉唐诛戮故事帝复问将对曰三代固有之但祖宗以来未之有本朝治道所以远过汉唐
者以未尝辄戮大臣也哲宗皆纳之将尝议正夏人罪以泾原近夏而地广谋帅尤难乞用章楶楶果有功崇寍元年进门下侍郎累官金紫光
禄大夫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外国不可以爽信而兵机有不可失既而已戒具愿遂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
功转特进凡居政地十年御史中丞朱谔谓将左顾右视见利则回幡然改图初无定论元佑闲尝为丞辖则尽更元丰之所守绍圣初复秉钧
轴则阴匿元佑之所为逮至建中尚此冒居则绍圣之所为已皆非矣强颜今日亦复偷安则建中之所为亦随改焉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
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移大名加观文殿学士奉国军节度使召为佑神观使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子份
龙图阁学士
△邓润甫
邓润甫字温伯建昌人尝避高鲁王讳以字行后复旧名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熙寍中王安石以润甫为编修中书户房事除集贤校
理直舍人院改知谏院知制诰同邓绾张琥治郑侠狱深致其文入冯京王安国丁讽王尧臣罪擢御史中丞李宪措置熙河边事润甫率其属
周尹蔡承禧彭汝砺上书切谏其略云自唐开元以来用杨思勖鱼朝恩程元振吐突承璀为将有功则负势骄恣陵轹公卿无功则挫损国威
为四国笑今陛下使宪将兵功之成否非臣等所能预料然使国史所书以中人将兵自陛下始后世沿袭故迹视以为常进用其徒握兵柄则
天下之患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不听又言兴利之臣议前代帝王陵寝许民请射耕垦而司农可之熙寍着令本禁樵采遇郊祀则敕吏致祭德
意可谓远矣小人掊克不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一切如熙寍之令从之迁翰林学士因论奏相州狱为蔡确所陷落职知抚州移杭州以龙图
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召复翰林学士兼掌皇子阁笺记哲宗立进承旨修撰神宗实录以母丧终制为吏部尚书梁焘论其草蔡确制妄称有定
策功乃以龙图阁学士知亳州阅岁复以承旨召数月除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请郡得知蔡州移永兴军元佑末以兵部尚书召绍圣初哲宗
亲政润甫首陈武王能广文王之声成王能嗣文武之道以开绍述之说遂拜尚书左丞卒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安惠
△林希
林希字子中福州人举进士调泾县主簿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神宗朝同知太常礼院皇后父丧太常议服浅素希奏礼后为父降服朞
今服浅素不经及遣使高丽希闻命惧形于色辞行神宗怒责监杭州楼店务岁余通判秀州复知太常礼院迁著作佐郎礼部郎中元丰六年
诏修两朝宝训上之元佑初厯秘书少监进中书舍人言者疏其行谊浮伪不足以玷从列以集贤殿修撰知苏州更宣湖润杭亳五州加天章
阁待制绍圣初进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过阙会哲宗亲政章惇用事使希典书命逞毒于元佑诸臣且许以为执政希亦以久不得志将甘
心焉遂留复为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兼侍读时方推明绍述尽黜元佑羣臣希皆密豫其议自司马光吕公着大防刘挚苏轼辙等数十人之
制皆希为之其丑诋至以老奸擅国之语阴斥宣仁读者无不愤叹一日希草制罢掷笔于地曰坏了名节矣 【伏读通鉴辑览
御批唐
宋儒臣草制或溢美以市谀或丑诋以泄忿或且公受馈遗谓之润笔亵王言而辱国体莫此为甚如林希之肆行诬诋敢于阴斥宣仁则又小
人无忌惮之尤要之所以致此当时为人君者不能辞其责】 迁礼部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擢同枢密院始惇疑曾布在枢府闲已使希为贰以
相伺察希日为布所诱且怨惇不引为执政遂叛惇会邢恕论希罪惇因并去之罢知亳州移杭州旋以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徽宗立徙大名
上河东边计三策朝廷以其词命丑正之罪夺职知扬州徙舒州卒年六十七追赠资政殿学士谥曰文节弟旦
林旦
林旦
旦第进士熙寍中由著作佐郎主管淮南常平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居台五月以论李定事罢守故官外之签书淮南判官入为太
常博士工部考功员外郎元佑元年拜殿中侍御史甫莅职即上疏曰广言路然后知得失达民情然后知利病窃见去岁五月诏求谠言士民
争欲自献及详觏诏语名虽求谏实欲拒言约束丁寍使不得观望迎合犯令干誉终之必行黜罚以恐惧之于是人人知戒言将出而复止闻
初诏乃蔡确章惇造端其词尽出于惇今二人既去其余党常怀丑正恶直之心愿深留宸虑以折邪谋遂论吕惠卿邓绾虽罢扬州犹莅小郡
小郡之民奚罪焉乞投之散地以谢天下又言近弹王中正石得一等虽己薄责得一所任肘腋小人如翟勍之徒亦宜编削诏并降支郡营校
又论崔台符贾种民舞文深酷之罪皆逐之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厯右司郎中秘书少监太仆卿终河东转运使子肤坐上书入元佑党籍
△蒋之奇
蒋之奇字颍叔常州宜兴人以伯父枢密直学士堂荫得官擢进士第中春秋三传科至太常博士又举贤良方正试六论中选及对策英
宗览而善之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上谨始五事一曰进忠贤二曰退奸邪三曰纳谏诤四曰远近习五曰闭女谒初之奇为欧阳
修所厚制科既黜乃诣修盛言濮议之善以得御史复惧不为众所容因修妻弟薛良孺得罪怨修诬修帷薄事遂劾修问状无实贬监道州酒
税至州上表哀谢神宗怜其有母改监宣州酒税新法行为福建转运判官时诸道免役推行失平之奇约僦庸费随算钱高下均取之民以为
便迁淮东转运副使岁饥民流之奇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厯江西河北陕西副使之奇在陕西经赋入以给用度公私用足移淮南擢江淮荆
浙发运迁使元丰六年漕栗至京比常岁溢六百二十万石锡服三品请凿龟山左肘至洪泽为新河以避淮险自是无覆溺之患诏增二秩加
直龙图阁迁发运使元佑初进天章阁待制知潭州刺史韩山等皆言之奇小人不足当斯选改集贤殿修撰知广州妖人岑深聚党二千人势
张甚之奇遣钤辖杨从先致讨生擒之加宝文阁待制南海饶宝货为吏者多贪声之奇取前世牧守有清节者吴隐之宋璟等绘其象建十贤
堂以祀冀变其习徙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辽使耶律迪道死所过郡守皆再拜致祭之奇奠而不拜入为户部侍郎未几复出知熙州夏人论
和请画封境之奇揣其非诚心务守备谨斥候常若敌至终之奇去夏人不敢犯塞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改知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拜翰
林学士兼侍读元符末邹浩以言事得罪之奇折简别之责守汝州徙庆州徽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拜同知枢密院明年知院事沅州蛮扰边之
奇请遣将讨之以其地为徽靖二州崇寍元年除观文殿学士知杭州以弃河湟事夺职由正议大夫降中大夫以疾告归提举灵仙观卒年七
十四后录其尝陈绍述之言尽复官职之奇以治办称且孜孜以人物为己任特以畔欧阳修之故为清议所簿子阶至侍从曾孙芾别有传
△陆佃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熙寍三年应举入京适安石当国首问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
民如青苗是也安石惊曰何为乃尔又访外议佃曰公乐闻善未所未有然外闲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
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廷试擢甲科授蔡州推官初置五路学选为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己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安
石子雱用事好进者坌集其门佃待之如常神宗问大丧袭衮佃考礼以对神宗悦用为详定郊庙礼文官每有所议神宗辄曰自王郑以来言
礼未有如佃者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进讲周官神宗称善始命先一夕进藳同修起居注元丰定官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立太常请
复太庙牙盘食佃言太庙用先王之礼于用俎豆为称景灵官原庙用时王之礼于用牙盘为称不可易也卒从佃议迁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
实录徙礼部数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辨大要多是安石为之晦隐庭坚曰如公言盖佞史也佃曰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 【伏读通鉴辑
览
御批实录纪一朝政治自应据事实书以昭传信即片辞只字不容任意增省重修巳不可为典要况朝臣各持私见谤书佞史争辨纷
纷尚复成何体制】 进权礼部尚书郑雍论其穿凿附会改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实录成加直学士又为韩川先光庭所议诏止增秩徙知邓州
未几知江寍府绍圣初治实录罪落职知秦州改海州复集贤殿修撰移知蔡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上疏曰人君践祚要在正始正始之
道本于朝廷近时学士大夫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以忠厚为重迟以静退为卑弱相帅成风莫之或止正而救之实在今日神宗
延登真儒立法制治而元佑之际悉肆纷更绍圣以来又皆称颂夫善续前人者不必因所为否者更之善者扬焉元佑纷更是知更之而不知
扬之之罪也绍圣称颂是知扬之而不知更之之过也愿咨谋人贤询考政事惟其当之为贵遂命修哲宗实录迁吏部尚书聘于辽徽宗欲亲
祀北郊大臣以为盛暑不可徽宗意甚确朝退皆曰上不以为劳当遂行之李清臣不以为然佃曰元丰非合祭而是北郊公之议也今反以为
不可耶清臣乃止御史中丞赵挺之以论事不当罚金佃曰中丞不可罚罚则不可为中丞佃执政与曾布比而持论多能近恕每欲参用元佑
人才尤恶奔竞尝曰天下多事须不次用人苟安寍时人之才无大相远当以资厯序进少缓之则士知自重矣又曰今天下之势如人大病向
愈当以药饵辅养之须其安平苟为轻事改作是使之骑射也转左丞御史论吕希纯刘安世复职太骤请加镌抑且欲更惩元佑余党佃言不
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耳遂罢为中大夫知亳州卒年六十一追复资政殿学士
△吴居厚
吴居厚字敦老洪州人第嘉佑进士熙寍初为武安节度推官奉行新法尽力核闲田以均给梅山徭计劳得大理丞转补司农属元丰闲
提举河北常平增损役法五十一条赐银绯为京东转运判官升副使天子方兴盐铁居厚精心计笼络钩稽收羡息钱数百万即莱芜利国二
冶官自铸钱岁得十万缗诏褒揭其能擢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盐法搜剔无遗居厚起州县凡流无阀阅勋旧徒以言利得幸不数岁至侍从
又请以盐息买绢资河东直发大铁钱二十万贯佐陕西军兴且募民养保马当时商功利之臣所在成聚居厚最为掊克元佑初以言者论其
罪责成州团练副使安置黄州章惇用事起为江淮发运使疏支家河通漕楚海闲赖其利召拜户部侍郎迁尚书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为
永泰陵桥道顿递使坐积雨留滞罢知和州崇寍初复尹开封拜尚书右丞进中书门下侍郎以老避位为资政殿学士东太一宫使出为亳州
洪州徙太原过阙留使佑神观复还政府还知枢密院政和三年以武寍军节度使知洪州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温益
温益字禹弼泉州人第进士厯大宗正丞利州路湖南转运判官工部员外郎绍圣中由诸王府记室出知福州徙潭州邹浩南还过潭暮
投宿村寺益即遣州都监将数卒夜出城逼使登舟竟凌风绝江而去他逐臣在其境内若范纯仁刘奉世韩川吕希纯吕陶率为所侵困用事
者悦之徽宗以藩邸恩召为太常少卿迁给事中兼侍读陈瓘指言其过谓不宜列侍从处经帷不报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犹兼侍读迁吏
部尚书建中靖国元年拜尚书左丞 【按宋史宰辅表作右丞盖陆佃于是年十一月转左丞益因得拜尚书右丞也】 邓洵武献爱莫助之
图帝初付曾布布辞改付益益阿附二蔡以为宜相蔡京时人恶之布与京争事帝前辞颇厉益叱曰曾布安得无礼帝不乐布由是得罪而京
遂为相进益中书侍郎益在官无片善可纪至其狡谲傅合盖天禀然踰年卒年六十六子万石至尚书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