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本章共 8.0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载记 【二】
南唐
○南唐
李升
景
煜
【附】 孙晟
刘仁赡
韩熙载
徐铉锴 周惟简
潘佑李平
皇庸继
勋
李升
李景
李煜
附
△李升
李升 【宋史作升】 字正伦徐州人少孤流寓濠泗闲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
姓徐氏名知诰为吴楼船军使以舟兵屯金陵柴再用攻宣州用其兵杀李遇以功拜升州刺史徐温以齐国公就镇润州升池等六州皆其属
闻升有善政往视之见府库充实城壁修整乃徙治之而迁升于润升初不欲往屡求宣州温不与既而徐知训为朱瑾所杀升居润州近广陵
得先闻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遂得政升事徐温甚孝谨温诸子皆忌之知训尤甚尝召饮伏剑士欲害之赖刁彦能护解以免后升贵以彦能
为抚州节度使升秉政后欲数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延四方之士引宋齐邱骆知祥王令谋等为谋客民有婚丧匮乏往往赒给之以故温虽
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升武义元年拜左仆射参知政事温行军司马徐玠数劝温以已子代升温遣子知询入广陵谋代会温疾卒知诣奔
还金陵玠反为升谋诬知询以罪斩其容将周廷望以知询为左统军杨溥僭号拜升太尉中书令太和三年出镇金陵如温故事四年封东海
郡王升照鉴见白须顾其吏周宗叹曰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宗知其意驰诣广陵见宋齐邱谋禅代齐邱不可请斩宗以谢吴人乃出宗为
池州刺史吴临江王蒙以次当立怨徐氏舍已立溥心常不平及升将谋纂图先废蒙为厯阳公使其亲信王宏以兵守之蒙杀守者奔庐州节
度使周本吴旧将也闻蒙至遽自出迎其子祚闭门遮本不得出缚蒙至金陵遂见杀五年升封齐王已而闽越诸国皆遣使至劝进升谓人望
已归天祚三年建齐国置宗庙社稷以宋齐邱徐玠为左右丞相十月溥遣摄太尉杨璘傅位于升国号齐 【按通鉴以是年即号唐国马令
陆游南唐书皆云先号齐与欧史同】 改元升元册尊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封子景通为吴王 【按景初名景
通既立改名璟及奉表称臣于周始改名景盖以周太祖高祖讳璟故避之也则璟未立时应书景通保大十三年以前应书璟而各本俱作景
称臣之后应书景而各本反作璟今谨据周本纪改正之后应仿此为是】 封徐知证江王知谔饶王周本与诸将至金陵劝进归而叹曰吾不
能诛篡国者以报杨氏今老矣岂能事二姓乎愤惋而死二年迁杨溥于润州丹阳宫以王舆为浙西节度使马思让为丹阳宫使以严兵守之
徐氏诸子请升复姓升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百官议百官皆请乃复姓李氏改名升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四世孙改国号曰唐立唐高祖太
宗庙追尊高祖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曾祖超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祖志孝安皇帝庙号惠宗考荣孝德皇帝庙号庆宗奉徐温为义祖徐
氏子孙皆封王公女封郡县主以门下侍郎张居咏中书侍郎李建勋右仆射张延翰同平章事十一月杨溥卒溥子琏为吴太子时升以女妻
之及篡国封其女为永兴公主女闻人呼公主必涕泣而辞宫中皆怜之溥卒以琏为康化军节度使未几亦卒三年四月升郊祀昊天上帝于
圜丘羣臣请上尊号不许四年晋安州节度使李金全叛送欵于升升遣鄂州屯营使李承裕迎之承裕与晋将马全节安审晖战安陆南三战
皆败及裨将段处恭死之都监社光邺及其兵五百人被执六年吴越国火焚其宫室府库甲兵殆尽羣臣请乘其弊攻之升不许遣使吊问厚
赒其乏钱氏自吴时素为敌国升见天下久乱常厌用兵志在守吴旧地及将篡国先与钱氏约和归所执将士钱氏亦归吴败将遂通好不绝
吴人亦赖以休息七年升卒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李景
景初名景通升长子既立改名璟徐温死升乘政以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年升镇金陵留璟辅政升将篡国召归为中外诸军副都统
升受禅封齐王及嗣位改元保大尊母朱氏为皇太后册妃锺氏为皇后封弟景遂为燕王景达为鄂王景逿为保宁王秋改封景遂齐王诸道
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景达为燕王副元帅盟于升柩前约兄弟世世继立封其子翼南昌王江都尹冬破虔州妖贼张遇贤遇贤自循州作乱
自号中天八国王过岭取虔州遂袭南康节度使贾浩不能御遇贤据白云洞造宫室有众十余万连陷诸州县璟命洪州营屯虔侯严思通事
舍人边镐率兵攻之羣盗执遇贤以降璟以冯延已常梦锡为翰林学士冯延鲁为中书舍人陈觉为枢密使魏岑查文徽为副使梦锡直宣政
殿专尚密命而延已等皆以邪佞用事吴人谓之五鬼梦锡屡言延已等不可用璟不纳下令中外庶政委齐王景遂参决惟陈觉查文徽得奏
事羣臣非召见不得入给事中萧俨上疏切谏不报侍卫军都虞候贾崇入谏辞意激切璟为之动容遂寝所下令初升篡杨氏宋齐邱最有力
及成事阳入九华山升屡招之乃出寻以病罢相出为洪州节度使璟立复召为相陈觉魏岑等皆齐邱所引用而岑与觉有隙谮觉于璟左迁
少府监齐邱亦罢相为浙西节度使齐邱不得志愿复归九华山许之二年闽人连重遇朱文进弒其主王延曦文进自立时延曦弟延政亦自
立于建州国号殷连兵累年璟因其乱遣查文徽等发兵攻建州延政闻唐兵且至遣人绐福州曰唐兵助我讨贼矣福人信之杀文进等以降
延政遣从子继昌守福州文徽军屯建阳福州将李仁达杀继昌自称留后泉州将留从效亦杀其刺史黄绍颇皆送款文徽文徽克建汀泉漳
四州璟分延平剑浦富沙三县置剑州迁王延政之族于金陵以延政为饶州节度使仁达为福州节度使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遂议罢兵而
查文徽陈觉等皆言仁达等余孽犹在不若乘胜尽取之觉又自言可不用尺兵致仁达等乃以为宣谕使召仁达朝金陵仁达不从觉惭还至
建州矫命发汀建信抚州兵攻仁达时魏岑安抚漳泉闻觉起兵亦擅发兵会觉璟大怒冯延己等为言兵业行不可止乃以王崇文为招讨使
王建封为副使益兵会之冯延鲁魏岑陈觉皆为监军使仁达送款吴越吴越以兵三万应之觉等争功进退不相应延鲁与吴越兵战先败走
诸军皆溃归璟怒遣使者销觉延鲁至金陵而冯延已方为宰相宋齐邱复自九华召为太傅为稍解之乃流觉蕲州延鲁舒州韩熙载上书请
诛觉等齐邱恶之贬和州司马御史中丞江文蔚亦劾冯延已魏岑乱政与觉等同罪言甚切直璟大怒贬江州司士参军亦罢延已为少傅岑
为太子洗马五年以景遂为太弟景达为元帅封齐王南昌王冀为副元帅封燕王契丹灭晋遣使者来聘以兵部尚书贾潭报聘 【按龙衮
江南野史作命兵部尚书贾谈马令南唐书作兵部侍郎贾潭与欧史互异】 六年汉李守贞反河中遣其客将朱元来求援以润州节度使李
金全为北面行营招抚使兵至沐阳闻守贞已败乃还时汉隐帝少中国衰弱淮北羣盗多送款于璟璟遣皇甫晖出海泗诸州招纳之八年福
州诈言吴越戍兵乱杀李仁达而遯遣人请建州节度使查文徽文徽与建州刺史陈诲趋应之福州以兵出迎文徽进至西门伏兵发被擒诲
与越人战大败之获其将马先进璟送先进还越越亦归文徽是岁楚马希萼弒其主希广自立楚人囚希萼立其弟希崇来附璟遣信州刺史
边镐攻楚破之事具楚载记以镐为湖南节度使十年分洪州高安清江万载上高四县置筠州以冯延已孙忌为左右仆射同平章事广州刘
晟乘楚乱取桂管遣将军张峦出兵争之不克楚地新定其府库空虚冯延已重敛其民以给军楚人皆叛其将刘言攻边镐镐不能守遯归十
三年周世宗南征拜李谷为行营都部署攻淮南自寿州始时齐邱为洪州节度使召还金陵以刘彦贞为神武统军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
【按马令陆游南唐书及唐余纪保大十三年四月以刘彦贞为神武统军以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冬十一月周师南征乃以神武统军刘
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赴寿州奉化节度使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屯定远通鉴亦载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均非周师
攻淮南时始以彦贞为神武统军仁赡为清淮节度使也与欧史互异】 以拒周师李谷退屯正阳时世宗亲征至圉镇闻谷退军曰吾军却唐
兵必追遣李重进趋击之刘彦贞等闻谷退追及正阳而重进已先至军未及食而战彦贞等遂败世宗营淝水之阳徙浮桥于下蔡璟遣林仁
肇等争之不得皇甫晖姚凤以兵十五万守清流关周师破之取滁州晖凤被擒璟惧遣泗州牙将王知朗至徐州称唐皇帝奉书愿效贡赋陈
兄事之礼世宗不答东都副留守冯延鲁光州刺史张绍舒州刺史周祚泰州刺史方讷皆弃城走延鲁为周兵所获蕲州裨将李福杀刺史王
承隽降周璟益惧始改名景以避周庙讳遣翰林学士锺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以牛酒金币犒军请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以求罢
兵世宗不报分兵袭下扬泰光州刺史张承翰降周十四年又遣司空孙晟等奉表辞益卑服世宗犹不答前遣锺谟及晟等皆留行在乃请归
取景表尽献江北地世宗许之赐景书仍存帝号德明等还盛称世宗英武景不悦宋齐邱等皆以割地无益德明卖国图利遂斩德明遣齐王
景达与陈觉边镐许文缜率兵趋寿春景达将朱元等复得舒蕲泰三州夏大雨周师在扬滁和者皆却诸将请要击宋齐邱曰击之怨深不如
纵之诫闭壁勿出故周师皆集寿州世宗班师以李重进攻卢寿向训守扬州训请弃扬州并力攻寿春乃封府库付主者城中秋毫无犯淮人
大悦皆负糗粮以送周师十五年景达遣朱元等屯紫金山筑甬道饷寿州世宗复南征徙下蔡浮桥于涡口为镇淮军筑二城以夹淮连破紫
金诸寨景达虽为元帅而兵事决于陈觉觉与朱元有隙因表元反复难言景以杨守忠代之且召元元愤怒叛降周诸军皆溃许文缜边镐皆
被执景达奔还金陵刘仁赡病革副使孙羽等以寿州降周世宗班师至十月又亲征遂围濠州刺史郭廷谓降又取泗州周师步骑数万水陆
齐进军士作檀来之歌声闻数十里屯楚州北门次年正月改元中兴大赦三月又改元交泰 【按陆游南唐书十国春秋俱云正月先改元
中兴三月改元交泰唐余纪亦云改元交泰在三月惟汤悦江南录作正月即改元交泰欧史盖沿其误今改正】 周师攻楚州城破守将张彦
卿郑昭业战死屠其城海泰扬三州复入于周世宗幸迎銮镇耀兵江口景惧其南渡乃遣陈觉奉表请传国于世子以听命 【马令南唐书
作遣锺谟等请传位】 初周师南征无水战具已而屡败景兵获水战卒乃造战舰数百艘使降卒教之命王环将以下淮景水军多败长淮之
舟皆为周师所得又造齐云船数百艘世宗至楚州北神堰舟大不能过乃开老鹊河以通之遂至大江觉奉使见舟师甚盛以为自天而下乃
请还国取景表尽献江北诸州世宗许之赐景书曰皇帝恭问江南国主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等州已为周得景遂献庐舒蕲黄尽江为
界五月景下令去帝号称国王奉周正朔称显德五年 【按唐余纪云聘献于周用显德年号在本国则仍旧称通鉴云奉其正朔与欧史同
】 初孙晟使于周留不遣世宗问以江南虚实不对杀之及周罢兵景乃赠刘仁赡太师封卫王追封晟鲁国公世宗遣锺谟冯延鲁归国景复
遣谟等巿京师手自书表称天地父母之恩不可报又请降诏书同藩镇遣谟面陈愿传位世子世宗遣还国优诏以劳安之景以谟为礼部侍
郎延鲁户部侍郎谟素善李德明既归闻德明由宋齐邱等见杀欲报其冤未能发陈觉齐邱党也与严绩素有隙觉尝使周还言世宗以江南
不即听命者严续之谋劝景诛续以谢罪景疑之谟因请使于周验其事谟入朝察其妄还言觉奸诈景怒流觉饶州杀之宋齐邱坐觉党放还
青阳赐死以景遂为洪州节度使燕王冀为太子显德六年冀卒次子从嘉封吴王旋立为太子宋建隆元年太祖即位以书谕景遣还周显德
中江南降将周成等三十四人景亦遣使贺登极自是贡献不绝初景之袭父位也属中原多故跨据江淮三十余州擅鱼盐之利即山铸钱物
力富盛及频年用兵国寖空乃铸用铁钱宋太祖既下扬州日习马舫战舰于京城南池景闻之惧其臣杜着薛良并归朝献平南策太祖命斩
着而配良庐州景终不自安乃谋迁都于洪州羣臣皆不欲惟枢密使唐镐赞之遂升洪州为南昌建南都建隆二年留太子从嘉监国景迁于
南而洪州迫隘宫府营廨皆不能容羣臣日夕思归景悔怒不已六月卒从嘉嗣立以丧归金陵遣使入朝愿复景帝号宋太祖许之谥曰明道
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
△李煜
煜字重先初名从嘉景第六子性仁孝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卒煜以次立为太子景卒嗣立于金陵尊母锺氏曰圣尊后
【以锺氏父名泰章故不称太后】 立妃周氏为国后封弟从善韩王从益郑王从谦宜春王从度昭平郡公从信文阳郡公大赦境内遣中
书侍郎冯延鲁泰表修贡建隆三年泉州留从效遣其子绍基来通好 【宋史留从效传作从子绍琪】 绍基未返而从效卒泉人因并送其
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拜为节度使干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闲多藏匿旧钱钱益少商贾多
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能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九月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拜韩熙载中书侍郎煜袭位之初命诸司
四品以下无执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五年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更直光政殿谈论文学掌故之事是岁熙载卒
加赠平章事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朝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宋太祖不许煜尝怏怏以蹙弱为忧会岭南平煜惧上表遂改
称江南国主请罢诏书不名许之国中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
密使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 【按宋史载煜虽外示畏服守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战备又云王师傅城募勇士五千
余人谋袭官军皆素不习战未免矛盾今仍从欧史】 煜骄侈好声色又性喜浮图日与羣臣酣宴赋诗不恤政事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极谏下
狱佑自缢死时宋太祖既下岭南方有志江表江都留守林仁肇密启煜曰淮南戍兵少愿假数万人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彼纵来援可据
淮以御之兵起日请以臣叛闻于北朝事成国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煜不听太祖忌仁肇威名用闲杀之七年秋遣使召煜赴阙
煜称疾不奉诏乃以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潘美为都监讨之初太祖将伐江南进士樊若水诣关献策请造浮梁以济师太祖遣八作使
赦守浚等率丁匠营之先试于石牌口移置采石三日而成渡江若履平地煜初闻朝廷将作浮梁笑以为儿戏其时主兵者率多新进踊跃陈
利害郑彦华杜真督水陆二万人出御皆为潘美所败而煜方委兵柄于皇甫继勋委机事于陈桥张洎军书告急多不时通至八年春宋师傅
城下召朱令赟于上江令连巨筏载甲士数万人顺流而下以断浮梁未至为刘遇所破又募勇士谋为掩袭皆素不习战以暮夜秉炬攻北砦
宋师从其至歼焉煜率近臣迎拜于门彬等执之并其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献俘阙下太祖御明德楼以煜尝奉正朔止令白衣纱帽待罪至
楼下诏并释之赐冠带鞍马器币有差封违命侯其弟侄各授官赐宅太宗即位始去违命侯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追封吴王 【
徐无赏曰据汤悦所撰江南录云景以保大十五年改元交泰是岁尽献淮南十四州画江为界保大十五年乃周显德四年也按五代旧史及
世宗实录显德四年十月壬申世宗方复南征五年正月丙午始克楚州二月己亥景始尽献淮南诸州画江为界当是保大十六年也悦等南
唐故臣记其目见之事何其差谬而九国志纪年通谱之类但以悦书为正不复参较遂皆差一年至于景灭闽国是保大四年江南录书于三
年亦差一年巳见闽世家注或疑景立逾年而改元则灭闽国当为三年周取淮南当为十五年不差但江南录误于景立之年改元保大所以
当差一年也今知不然者以诸昼参较闽人杀王延曦当晋开运元年周师始伐南唐当显德二年据景以初立之年即改元则开运元年为保
大二年显德二年为保大十三年今江南录书延曦被杀于二年周师始伐于十三年则是景立之年改元不误而悦等书灭王氏割淮南自各
差二年尔升自晋天福二年建国至开宝八年国灭凡三十九年 按宋史南唐世家止下有李从善从誧季操及舒元冯谧等附传舒元即朱
元冯谧即冯延鲁己附见载记余无事迹足录俱从删】
△附
孙晟
刘仁赡
韩熙载
徐铉 【徐锴 周惟简】
潘佑 【李平】
皇甫继勋
孙晟
孙晟初名凤又名忌密州人初谒唐庄宗于镇州为著作佐郎天成中朱守殷辟为判官守殷反伏诛晟奔于吴时李升方篡杨氏招四方
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与冯延已并为相晟事升父子二十余年官至司空家益骄侈食不设几案使众
妓各执一器环侍号肉台盘时人多效之周世宗征淮李景奉表称臣世宗不答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愿割寿濠六州地岁贡百万
以佐军世宗欲尽取淮南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前遣使锺谟等请还取景表尽献江北诸州世宗许之遂遣崇质等南还而谟与晟皆见
留初晟之奉使也语崇实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及崇质还而晟与锺谟俱至京师待之甚厚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
世宗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会李重进士景所遗蜡丸书劝重进反且多斥周过恶世宗怒收晟下狱杀之晟临死世宗犹遣近臣问之晟终不
对正衣冠南望拜曰臣惟以死报国尔景闻晟死赠鲁国公
刘仁赡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父金事杨行密为濠滁二州刺史仁赡少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
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景命仁赡镇寿州时世宗攻围寿州自正月至四月不能下会大暑霖雨弥旬淮淝暴涨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
重进为庐寿州都招讨使景亦遣齐王景达等列砦紫金山下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不协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明年正月
世宗复至淮上守将或走或降皆不能守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仁赡幼子崇谏幸其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
死守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将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畀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追封彭城郡王李景
闻仁赡卒亦赠太师 【按孙晟刘仁赡五代史列入死节传晟仕南唐为周世宗所留见杀仁赡守寿州至死不降事系南唐应列为附传今
补辑】
韩熙载
韩熙载字叔言潍州北海人举后唐同光中进士父光嗣为平卢军节度副使 【按徐铉作熙载墓铭云光嗣官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
使】 同光末青州军乱逐其师符习推光嗣为留后明宗诛光嗣熙载奔吴及升僭号为秘书郎令事其子景于东宫景嗣位迁虞部员外郎大
馆修撰言事切直景深嘉纳之又改吉凶仪礼不如式者十数事为宋齐邱冯延已所忌升将葬景以熙载知礼令兼太常博士时江左草创典
礼多阙议者以升继唐昭宗后庙号合称宗熙载建议以为中兴之君当称祖请号烈祖景由是益加恩礼寻为宋齐邱所中贬和州司马久之
复召为中书舍人世宗平淮甸景患国用不足熙载请铸铁钱及煜袭位卒行之而钱货益轻不胜其弊熙载善为文性高简无所卑屈生平未
尝拜人虽被黜逐终不改节江左号为韩夫子显德中朝京师归景问中国大臣时宋太祖方典禁民熙载对曰赵点检顾视非常不可测也及
太祖登极景益重之家畜妓妾甚众不加防范与宾客生徒杂处煜以其尽忠言事尝欲相之以惟薄不修责授右庶子分司南都巳而复位迁
中书侍郎开宝三年卒
徐铉 【徐锴 周惟简】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初仕吴为校书郎又事李升父子试知制诰与宋齐邱素不协时有
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因与齐邱诬铉兄弟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乌江尉俄复旧官时景遣内臣
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乃使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不俟报
即斩之坐专杀流舒州已而召还拜太子右谕德复知制诏迁中书舍人景卒事煜为礼部侍郎厯迁吏部尚书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
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方求和解而复决战恐不利于使者钦止令赟勿东下铉不可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乎煜泣
而遣之及至说虽不行而入见辞归礼还颇异后随煜归朝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它太祖叹曰忠臣
也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师还加给事中厯左散骑常侍
与汤悦同撰江南录至于亡国之际不言其过但归之厯数识者韪之淳化二年以诬告奸私事贬静难行军司马至邠州卒分锴字楚金四岁
而孤母方教铉未暇及锴能自知书稍长文辞与铉齐名授秘书省正字累官内史舍人凡四知贡举号得人以铉奉使入宋忧卒铉精篆隶锴
亦工小学兄弟著述甚富颇传于世又有周惟简者曾以虞部郎中致仕张洎荐其有达略召为给事中副铉而行至京师宋太祖召见诘责之
惟简惶恐反言曰臣本居山野无仕进意李煜强臣来耳事宁后愿得赐终南山栖隐及江南平宋以为国子周易博士判监事俄上书述前志
求解官盖非其本心也太平兴国中上表自求用乃除水部员外郎卒 【按徐铉宋史列入文苑传铉在南唐官至吏部尚书事迹多系南唐
应列为附传今补辑】
潘佑 【李平】
潘佑散骑常侍处常子工文辞韩熙载徐铉共荐于景为秘书省正字迁内史舍人有李平者本嵩山道士杨讷依河中帅李守贞守贞反
遗讷与朱元乞师江南守贞败遂易姓名留江南厯官户部侍郎平好神仙修炼之事动言妖妄潘佑与平相善尝建议复井田及依周礼置牛
籍荐平判司农寺以督之事行百姓大扰未几罢佑又言国将亡非己为相不可救政事多在尚书省因荐平知省事并请诛宰相汤悦等数十
人煜手诏戒之遂自杀
皇甫继勋
皇甫继勋江州节度使晖之子幼以荫补军校累迁神卫统军都指挥使时诸老将相次皆死继勋年虽少遂为大将及宋师至诸军多败
衄继勋欲煜速降每众中流言颇道国中蹙弱且密陈天变以为灭亡之兆偏裨有欲募勇士以邀宋师者辄鞭向拘之以故士莫能用命会煜
躬自巡城见宋师列栅城外知为左右所蔽乃数其惑众弃命之罪数付大理军士脔割其肉顷刻而尽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