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本章共 6.4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元 【九】
○元九
严实【忠济忠嗣】 刘通
岳存
王玉汝
刘伯林【黑马 元振 元礼】
郭宝【玉德海侃】 石天
应
严实
刘通
岳存
王玉汝
刘伯林
郭宝玉
石天应
△严实
严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志气豪放不治生产喜交结施与落魄里社间屡以事系狱侠少辈为出死力乃得脱岁癸酉太祖率兵自紫荆
口人分略山东河北河东而归金东平行台调民兵以实为百户甲戌泰安张汝楫据灵岩遣别将攻长清实破走之以功授长清尉戊寅权长
清令宋取益都乘胜而西行台檄实守御实出督租比还而长清破俄以兵复之有谮于行台者谓实与宋有谋行台以兵围之实挈家避青崖
宋因以实为济南治中分兵四出所至无不下于是太行之东皆受实节制庚辰金河南军攻彰德守将单仲求救实以兵赴之比至而仲被擒
实知宋不足恃乃谒太师穆呼哩于军门挈所部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滑浚等州三十万户来归穆呼哩承制会实行尚书省事进攻曹濮单三
州皆下之偏将李信留镇青崖尝有罪惧诛乘实出杀其家属降于宋辛巳实以兵复青崖擒信诛之进攻东平金守将赫尔根 【太祖纪及
穆呼哩传俱作孟古续通鉴亦作赫尔根按金史蒙古纲传云一名赫尔根故纪载各异】 弃城遁入居之壬午宋将彭义斌率师取京东州县
实将晁海以青崖降尽掠实家乙酉义斌围东平实约次将布尔罕合兵攻之兵久不出城中食且尽乃与义斌连和义斌亦欲藉实取河朔而
后图之请以兄事实七月义斌下真定过西山与布尔罕等军相望分实以帐下兵阳助而阴伺之实赴布尔罕军与之合遂与义斌战宋兵溃
擒义斌京东州县复为实有是冬穆呼哩之弟岱逊取彰德明年取濮东平又明年穆呼哩之子博啰取益都实皆有功焉庚寅朝太宗于牛心
之幄殿甲午朝于和琳授东平路行军万户丁酉诏实毋事征伐初岱逊下彰德继破濮州皆欲屠之赖实言得免其后于曹楚邱定陶上党皆
然时兵由武关出襄邓实在徐邳间以为河南破屠戮必多乃载金缯往赎之且约束诸将毋敢妄有杀掠灵璧一县当诛者五万人实悉救之
会大饥民北徙者多饿死又法藏匿逃者保社皆坐逃亡无所托殭尸蔽野实命作糜粥置道旁全活者众实部曲有逃归益都者数十人益都
破皆获之以为必杀实置不问王义深者义斌之别将闻义斌败将奔河南实族属在东平皆为所害河南破实获义斌妻子厚周恤之送还乡
里庚子卒中统二年追封鲁国公谥武惠子忠贞忠济忠嗣忠范忠杰忠裕忠佑
严忠济
严忠嗣
严忠济
忠济一名忠翰字紫芝辛丑从其父入见太宗命袭东平路行军万户管民长官开府布政一法其父治为诸道第一领兵略淮汉偏禆部
曲戮力用命定宗宪宗即位之始皆加褎宠忠济初统千户十有七乙卯朝命括新军忠济弟忠嗣忠范为万户以次诸弟暨勋将之子为千户
忠济皆统之己未世祖南伐诏率师由间道会鄂亲率勇士梯冲登城师还忠济选勇敢二千人命千户将之甲仗精锐所向无前有言其威名
太盛者中统二年召还京师命忠范代之忠济治东平日尝贷财为部民纳逋赋岁久愈多及谢事债家执券来征帝闻之命发内藏代偿东平
庙学故隘陋改卜高爽地于城东教养诸生后多显者幕僚如宋子贞刘肃李昶徐世隆俱为名臣至元二十三年授中书左丞行浙江省事以
老辞二十九年召其子瑜入侍三十年卒谥庄孝
严忠嗣
忠嗣少从张澄商挺李桢学知经史大义辛亥其兄忠济授以东平人匠总管遥领单州防御使事山卯统东平路管军万户丁巳从忠济
略地阳州取邵伯埭首立战功己未南征从忠济渡淮分兵出桂车岭与宋兵相拒三昼夜杀获甚众渡江抵鄂分部攻城九十余日战甚力中
统三年李璮叛宋兵攻蕲州势张甚徐州总管 【世祖纪作徐邳总管】 李诰格降于宋忠嗣从大帅安图救蕲县复徐州执李诰格杀之攻
邹之峄山滕之牙山多所杀获四年朝廷惩青齐之乱大藩子弟不得亲政于是罢官家居至元十年卒
△刘通
刘通字仲达东平齐河人初从严实来归实荐于太师穆呼哩以通为齐河总管授德州总管行军千户宋将彭义斌攻齐河城率众夜登
通与六七人鼓噪而起宋人惊惧坠溺死者甚众明日复合围通令守陴者植槊如栉俄撤去宋人惧其向己也大溃义斌仅以数骑免迁德州
万户军民总管岁丙辰卒子复亨袭为行军千户宪宗西征命摄万户统东平军马攻钓鱼山苦竹寨有功师还兼德州军民总管李璮叛遣使
招复亨复亨立斩之时大兵讨贼集济南乏食复亨尽出家资以济师世祖嘉之至元十年迁征东左副都元帅统军征日本与倭兵十万遇战
败之还招降淮南诸郡邑累官淮西道宣慰使至元二十年卒子渊至元十一年授徐邳屯田总管下千户十二年从右丞巴尔默色攻淮安十
三年与宋人战昭信军南靖平山俱有功进管军总管十五年从元帅张宏范征闽广漳韶诸州又攻崖山迁副招讨二十四年从征交趾镇南
王托欢命领水步军二万攻万劫江继攻灵山城县众迎敌大败之二十八年捕寇淛东三十一年兼领绍兴淛江五翼军守杭州大德十一年
卒
△岳存
岳存字彦诚大名冠氏人归东平严实授帅府都总领保冠氏会金从宜郑倜据大名距冠氏仅三十里遣兵来攻不得志复自将万人合
围势甚张存率死士百余突出西门金人退走存追之越境乃还岁己丑从严实及武仙战于彰德西败之庚寅存率步骑五百人还至开州南
与金将张开遇开众万余存军依大林戒其军曰彼众我寡不可轻动当听吾鼓声为节乃命骑士居前步卒次之与敌相去仅二十步鼓作无
不一当百开众大溃追二十余里不损一卒而还立丑升本县丞移治楚邱乙卯告老中统三年卒子天祯袭父职冠氏县军民弹压从围襄樊
修立百丈山鹿门等堡天祯率锐士冒矢石从樊城东北先登为■〈木垒〉木所伤堕地复蹑梯以登手刃数人战焦山平奉化贼录功升管
军千户江南平从元帅张宏范觐帝于柳林授福州路总管平尤溪贼秩满改吉州平永新贼后迁建康首定救荒之政至大二年卒子果会昌
州同
△王玉汝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少习吏事行台严实入据郓署为掾史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版授东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师
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戊戌议裂东平地分封诸勋贵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玉汝曰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夜静哭于楚材帐
后楚材恻然使诣帝前直愬玉汝进言曰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崎岖兵间三弃其家室卒无异志岂与他降者同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
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实子心济袭职授左左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山银六
两谓之包垛银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愬之阙下得减三分之一累官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充行台参议以病谢
归日以经史自娱后忠济使人谓之曰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巳起事仅五六日裁画一新逾月卒
△刘伯林
刘伯林济南人金末为威宁防城千户岁壬申太祖围威宁伯林以城降帝问在金为何官对曰都提控即以原职授之与太傅耶律托辉
同征讨招降山后诸州太祖北还留伯林屯天成遏金兵前后数十战进攻西京录功充西京留守兼兵马副元帅癸酉从征山东攻下梁门遂
城乙亥同国王穆呼哩攻破燕京丁丑复从大军攻下山东诸州戊寅同攻下太原平阳己卯破潞绛及火山闻喜诸州县时欲徙闻喜民实天
成伯林以北地丧乱人艰于食力争而止部曲获俘万计悉纵之在威宁十余年务农积谷与民休息尝曰吾闻活千人者后必昌吾之所活何
啻万余子孙必有兴者辛巳以疾卒封泰国公谥忠顺子黑马
刘黑马
刘元振
刘元礼
刘黑马
黑马名嶷字孟方始生时家有白马产黑驹故以为小字后遂以小字行骁勇有志略年几弱冠随父征伐大小百余战出入行阵略无惧
色尝独行遇金兵围本部十三人即奋剑入围手杀数人十三人皆得脱岁壬午袭父职为万户兼都元帅癸未从国王穆呼哩攻凤翔不克回
屯绛州又从博啰攻西夏唐古甲申从阿禅诺延攻破东平大名乙酉金降将武仙据真定以叛从博啰讨之破真定武仙遁去又破金将呼齐
呼于野狐岭斩之己丑太宗即位始立三万户以黑马为首重喜史天泽次之授金虎符充平阳宣德等路管军万户仍总管汉军从征回回河
西诸国及破凤翔西河沔州诸城堡庚寅睿宗入自大散关假道于宋以伐金命黑马先驱至三峰山遇金将哈达大破之乘胜破香山寨及钧
州会增立七万户仍以黑马为首重喜史天泽严实等次之 【按徐霆黑达事略云汉地万户四人严实有山东之兵史天泽有河东河北之
兵张柔有燕南之兵刘黑马有燕蓟之兵本传言三万户七万户且不及张柔与事略互异】 癸巳从破南京甲午从破蔡州灭金乙未同都元
帅塔海干布征西川辛丑改授都总管万户统西京河东陕西诸军万户入觐帝慰劳之命巡抚天下察民利病应州郭志全反胁从诖误者五
百余人有司议尽戮之黑马止诛为首者数人余悉从轻典癸丑从宪宗至六盘山命守商州宋人不敢犯丁已入觐请立成都以图全蜀帝从
之命管领新旧军民小大诸务中统元年廉希宪商挺宣抚川陕时密喇卜和卓握兵希宪与挺虑其为变以黑马有胆智使乘驿矫诏诛之三
年命兼成都路军民经略使泸州被围黑马巳属疾犹亲督转输不辍未几卒封秦国公谥忠惠子十二人元振元礼显
刘元振
元振字仲举随父入蜀镇商邓以元振摄万户时年二十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蜀将皆敬服之宪宗伐宋驻跸钓鱼山以元振与纳
琳为先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廉希宪商挺奏以为成都经略使总管万户宋泸州守将刘整密送款求降黑马遣元振往受之诸将皆疑整诈
元振曰宋权臣当国将士离心整此举无可疑者遂行至泸整开门出迎元振弃众下马示以不疑明日请入城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辔
而入款燕至醉整心服焉宋泸州主帅俞兴率兵围泸州攻五月城几陷或劝元振曰整本非吾人与俱死无益元振曰人以诚归我岂可以急
而弃之且泸之得失关国家利害吾有死而巳杀所乘马犒将士募善游者赍蜡书至成都求援未几援兵至元振与整出城合击兴兵败走捷
闻赐赉甚厚至元七年议以勋旧之家事权太重宜稍裁抑遂降为成都副万户十一年命兼潼川路副招讨使十二年卒子纬数从父行军元
振卒纬袭职为万户守潼川创立遂宁诸处山寨从围钓鱼山数战有功攻合州授潼州路副招讨累迁至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卒
刘元礼
元礼性浑厚有谋常从父在军中岁甲寅为京兆路鄂啰万户再迁潼川路汉军都元帅至元二年宋制置夏贵率军犯潼川元礼屡破之
复大战于蓬溪自寅至未胜负不决激厉将士曰丈夫当以死战取功名时不可失也即持长刀大呼突阵所向披靡将士咸奋大败贵兵斩首
万余级生擒千余人捷奏赐赉有加召入朝命复遇潼川立蓬溪寨奏修眉州城屯兵以扼嘉定往来之路世祖从之四年命平章赵宝臣往视
可否或以为眉州荒废巳久立之徒费财力元礼争之遂兴役七日而毕元礼镇眉州五年召入朝乞解官养母从之九年起授延安路总管卒
△郭宝玉
郭宝玉字玉臣华州郑县人唐中书令子仪之裔也金末封汾阳郡公引军屯定州岁庚午会太师穆呼哩军至宝玉举军降穆呼哩引见
太祖问取中原之策宝玉对曰西南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图金必得志焉又言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帝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出军不
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其余杂犯量情笞决军户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军汉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佥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衰老站
户与军户同民匠地一顷僧道无益于国有损于民者悉行禁止帝将伐西藩授宝玉绰满都镇抚癸酉从穆呼哩取永清破高州降北京龙山
从锦州出燕南破太原平阳诸州县甲戌从帝讨契丹遣族历库徐克国鄂尔多等城破其兵三十余万宝玉胷中流矢帝命剖牛腹置其中少
顷乃苏寻复战收伯实巴里必实南等城次呼展河西人列两阵迎拒战方酣宝玉呼曰西阵走矣其兵果走追杀几尽进兵下塔实干城次阿
穆尔河敌筑十余垒陈船河中俄风涛暴起宝玉令发火箭一时延烧乘胜直前破护岸兵五万遂屠诸垒数玛勒四城辛已库奇雅国威锡苏
尔坦汗破柰曼国引兵据塔实干闻帝将至弃城南走屯大雪山宝玉追之遂奔印度壬午从哲伯苏布特二先锋收契丹渤海等国有功累迁
断事官卒于贺兰山子德海德山德山以万户破陕州攻潼关卒
郭德海
郭侃
郭德海
德海字大洋金末击宋将彭义斌于山东败之知父宝玉北降遁入太行山大军至乃出降为绰满弹压从先锋哲伯西征渡克色勒伯页
攻铁山斩首三万级踰雪岭西北万里进军次达哩国悉平之乙酉还至峥山吐蕃帅纽抡回纥帅呵必鼎反复破斩之戊子从元帅库库楚游
骑入关中金人闭关拒守德海引骁骑斩关入直捣凌风渡寨后兵不至引还己丑破南山八十三寨陕西平假道汉中历荆襄而东与金将武
仙军遇于白河败走之斩首二万余级复破金伊喇聂赫军于邓至钧州辛卯 【据太宗纪应作壬辰】 睿宗军自洛阳来会三峰山金人沟
地立军围之雪深三尺沟中军僵立刀槊冻不能举我军冲围而出金人死者三十余万其帅完颜哈达伊喇布哈走匿浮图上德海命掘浮图
基出其柱而焚之 【按金史完颜哈达伊喇布哈传载哈达走钧州藏窟室中城破发而杀之布哈走京师追及擒之械至官山被杀本传并
为一事与金史互异】 完颜色哷默单骑遁还洛阳又破金将喀齐喀兵于中牟完颜色埒默复帅军来拒战又破之以功迁右监军壬辰破金
师于黄龙冈癸巳取申唐二州甲午河南复叛德海往讨之炮伤其足以疾归卒先是太宗诏大臣呼图克等试天下僧尼道士选精通经文者
千人有能工艺者则命小通事哈达等领之余皆为民又诏天下置学廪育人材立科目选之入仕皆从德海之请也子侃
郭侃
侃字仲和幼为丞相史天泽所器留于家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善谋壬辰破金将博索兵于新卫州遂渡河袭金主至归德败其兵于
阏伯台即从苏布特攻汴西门金帅崔立降以功授总把从天泽屯太康复以下德安功为千户壬子改绰满诺延从宗王锡里库西征癸丑至
穆锡国破其兵五万下一百二十八城丙辰至奇塔卜其城在檐寒山上悬梯上下守以精兵筑夹城围之莫能克侃架炮攻之乃降又说降乌
尔古纳丁巳至乌喇尔城设伏以待敌至尽杀之又西至阿伊鼎破其游兵三万至克实密尔部降之西戎大国地方八千里传四十二世胜兵
数千万侃兵至破其兵七万屠西城又破其东城东城殿宇皆构以沈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得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灯檠其国主自缚
诣军门降拔三百余城又西行三千里至大房其将周清致书请降左右信之不为备侃曰欺敌者亡乃严备以待周济果来邀我师侃败之下
其城一百八十五又西行四十里至密实勒会日暮巳休复驱兵起留数病卒西行十余里衔枚转前敌潜兵夜来袭杀病卒见军至大惊遂降
戊午锡里库命侃西渡海收布拉特侃喻以祸福即来降师还至实喇资敌人来拒侃直出掠阵一鼓败之至布图侃以奇兵掩击大败之已未
破乌林游兵四万得城一百二十西南至奇勒杨和达玛鼎迎降西域平侃告捷至钓鱼山会宪宗崩乃还邓开屯田立保障世祖即位侃上疏
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及平宋之策其略言宋据东南以荆襄为要地若先取襄阳直趋临安则江淮巴蜀不攻自平后皆
如其策中统二年擢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三年李璮及徐州总管李诰格俱反宋夏贵复来犯边史天泽荐侃世祖召见问计所出曰筑城环
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帝然之授徐邳二州总管诰格之弟复与夏贵来以兵擒边境侃出战败之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
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三年侃上言请伐宋并请立屯田于淮北四年徙高唐令兼治夏津武城等五县五年邑人吴乞儿济南道士胡王
反讨平之七年改白马令僧减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又平之帝以侃习于军务擢为万户从军下襄阳江南平迁知宁海州居一年卒侃行军
有纪律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子秉仁秉义
△石天应
石天应字瑞之兴中永德人太祖时太师国王穆呼哩南下天应率众迎谒穆呼哩承制授兴中府尹兵马都提控俾从南征天应造战攻
之具临机应变捷出如神以功拜元帅右监军戍燕屡从穆呼哩大小二百余战常以身先士卒累功迁右副元帅辛巳秋从穆呼哩征陕右攻
拔葭州因说太师曰此州当金夏之冲宜命将守之多造舟楫以备不虞穆呼哩然之表授陕西河东路行台兵马都元帅以劲兵五千留守葭
芦遂造舟楫建浮桥分兵四出悉定葭绥之地一日谒穆呼哩于汾水东穆呼哩谕以进取之策天应还镇谓将佐曰闻河东西皆平川广野可
以驻军规取关陕诸君以为何如或言河中虽用武之地南有潼关西有京兆皆金军所屯且民新附其心未一守之恐贻后悔天应曰河中虽
迫于二镇实用武立功之地北接汾晋西连同华若起漕运以通馈饷则关内可克期而定关内既定长河以南在吾目中矣遂移军河中既而
金军果潜入中条袭河中天应先遣骁将吴泽 【张匡衍撰穆呼哩行录作吴权】 伏兵要路泽勇而嗜酒是夕方醉卧林中金兵由间道直
抵城下时兵烬后守具未完新附者争缒城而去敌乘隙入天应见火举知敌巳入奋身角战或劝西渡河天应曰先时人谏我南迁吾违众而
来此事急弃去是不武也纵太师不罪我何面目以见同列乎少顷敌兵四合天应饮血力战至日午死之子焕中知兴中府事执中行军千户
受中兴中府相副官 【按穆呼哩传云以天应子乌格袭领其众今考天应子无名乌格者岂名有不同故彼此互异欤】 天应死事时侄佐
中在军中伺敌少懈突围而出趋穆呼哩行营求得蒙古军数千回与敌战败之穆呼哩嘉其勇奏授兴中府千户子安琬袭职从征大理讨李
璮皆有功至元十三年分宁叛行省檄安琬讨之贼背山而阵安琬突阵而入手刃中贼背生擒之累功至右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后授大同等
处万户屯田红域大德三年李万户当戍和宁亲老且病安琬请代其行及还以病卒子居谦袭职后改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