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本章共 6.2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奸臣传
宋 【一】
○宋一
蔡确【吴处厚】
邪恕
吕惠卿
章惇
曾布
安惇
蔡确 【吴处厚】
邢恕
吕惠卿
章惇
曾布
安惇
△蔡确 【吴处厚】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转运使嶭向行部欲按治见其仪观秀伟与语奇之更
加延誉韩绛宣抚陕西见所制乐语以为材荐于弟开封尹维辟管干右厢公事维去而确至后尹刘庠责令庭参确曰唐藩镇自置掾属故有
是礼今辇毂下比肩事王虽故事不可用遂乞解职王安石悦其强荐为三班主簿调监察御史里行王韶开熙河多贷公钱秦帅郭逵劾其罪
诏使杜纯鞫治得实安石却其牍更遣确确帝意直韶逵纯获谴确善观入主意与时上下知神宗巳厌安石即论安石乘马入宣德门与卫士
竞以贾直加直集贤院迁御史知杂事范子渊浚河之役知制诰熊本按行以为非是为子渊所讼确劾本黜之代为知制诰开封鞫相州民讼
事连判官陈安民安民令其甥文及甫求援于吴充之子安持及甫充壻也确言事关大臣非开封可了遂移御史台时皇城司奏狱事以中丞
邓润甫御史上官均按之王珪奏遣确诣台参治确煅炼为狱润甫均不能制密奏确惨掠诸囚确伺知之即劾二人庇有罪润甫均皆罢而确
得中丞太学生虞蕃讼学官确深探其狱连引朝士自翰林学士许将以下皆逮捕械系令狱卒与同寝处饮食旋溷共为一室设大盘于前凡
羹饭饼胾举投其中以杓混搅分饭之如犬豕久系不问幸而得问无一字不承遂劾参知政事元绛出知亳州确代其位确自知制诰为御史
中丞参知政事皆以起狱夺人位而居之士大夫交口唾骂而确自为得计也吴充数为帝言新法不便欲稍去其甚者确曰萧何与曹参有隙
至代为相遵何约束今陛下所自建立岂容一人挟怨而坏之法遂不变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确既相屡兴罗织之狱缙妽士
大夫重足而立矣富弼在西京上言确小人不宜大用帝不听初议官制葢仿唐六典事无大小并中书取旨门下审覆尚书受而行之三省分
班奏事柄归中书确说王珪曰公久在相位必得中书令珪信之确乃言于帝曰三省长官位高不须置令但令左右仆射分兼两省侍郎足矣
帝以为然故确名为次相实颛大政珪以左仆射兼门下拱手而巳哲宗立转左仆射韩缜入相中书用其两侄为列卿确风御史中丞黄履劾
缜始诏三省凡取旨事及台谏官章疏并执政同进拟不专属中书葢确畏失权又复改制也为永裕山陵使灵驾发引之夕不宿千次在道不
扈从还又不丐去御史刘挚王岩叟连击之言确在熙宁元丰时冤狱苛政首尾预其闲及至今日稍语于人曰当时确岂敢言此其意欲图窃
名位反归曲于先帝也司马光吕公着进用蠲除烦苛确言皆己所建白公论益不容元佑元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明年弟硕坐赃抵罪
确坐故纵夺职徙安州又徙邓初神宗疾革王珪议立延安及太子既立确反谓珪实怀异志赖己拥护故不得逞确奉使陆下韩缜白发其端
事寖籍籍确既失势愈怨望在安州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知汉阳军吴处厚与确有隙遂上之以为皆涉讥讪且论其用郝处俊上元闲谏高
宗欲传位天后事以斥东朝语尤切害于是梁焘 【按宋史本传作张焘而东都事略则作梁焘考宋史有二张焘一为张奎子终于元佑前
一为张根子见于宣和后皆与蔡确仕不同时据梁焘传戴焘与刘安世交攻蔡确则此处应是梁焘之讹今据改正】 范祖禹吴安诗王岩叟
刘安世连上章乞正确罪遂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后卒于贬所绍圣元年诏复正议大夫二年赠太帅谥忠怀崇宁初
配享哲宗庙廷蔡京请徽宗书元丰受遣定策殊勋宰相蔡确之墓赐其家追封确清源郡王御制文立石墓前擢确子懋同知枢密院事高宗
即位下诏暴羣奸之罪贬确武泰军节度副使窜懋英州凡所与滥恩一切削夺天下快之吴处厚者邵武人登进士弟仁宗屡丧皇嗣处厚上
言臣尝读史记考赵氏废兴本末当屠岸贾之难程婴公孙杵曰尽死以全赵孤宋有天下二人忠义未见褎美宜访其墓域建为其祠帝览其
疏矍然即以处厚为将作丞访得两墓域于绛封侯立庙始蔡确尝从处厚学赋及作相处厚通笺乞怜确无汲引意王珪用为大理丞王安礼
舒亶相攻事下大理处厚知安礼与珪善论亶用官烛为自盗确密遣达意救亶处厚不从确怒欲逐之未果珪请除处厚馆职确又沮之珪为
永裕山陵使辟掌笺奏确代使出知通利军又徙知汉阳元佑中确知安州郡有静江卒当戍汉阳确不遣处厚怒曰尔在庙堂时数陷我今比
郡作守犹尔邪会得确车葢亭诗乃笺释上之确遂南窜擢处厚知卫州然士大夫由此畏恶之未几卒绍圣闲追贬歙州别驾
△邢恕
邢恕字和叔郑州原武人 【按宋史本传讹作阳武今据东都事略改正】 博贯经籍能文章喜功名论古今成败事有战国纵横气习
从程颢学因出入司马光吕公着门登进士第补永安主簿公着荐于朝得崇文院校书王安石亦爱之因言新法不便安石怒出知延陵县 【
按东都事略作出知崇德县与此异】 县废不复调浮沈陕洛闲者七年复为校书吴充用为馆阁校勘厯史馆检讨著作佐郎蔡确代充相尽
逐充所用人恕深居惧及神宗见其送文彦博诗称于确乃进职方员外郎帝有复用光公着意确以恕出两人门亟结纳之恕亦深自附托乃
为确画策收召名士自是如素交帝不豫恕与确成谋密邀宣仁后之侄公绘公纪之家执其手曰蔡丞相令市腹心上疾不可讳延安冲幼而
雍王颢曹王頵皆贤宜早定议公绘惊曰此何言君欲祸吾家邪急趋出恕计不行则反宣言太后属意雍王与王珪表远导确约珪入问疾阳
钩致珪语使开封府蔡京伏剑士子外须珪小持异则执而诛之既而珪言帝自有子定议立延安恕无所施犹自谓有定策功传播其语哲宗
立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又为公绘具奏乞尊崇朱太妃为高氏异日计后诘之曰汝素不识字谁为之者公绘不得隐以恕对且上其藳遂
黜恕知随州绍圣初擢宝文阁制侍制青州章惇蔡卞得政将甘心元佑诸人引恕自助召为刑部侍郎再迁吏部尚书兼侍读改御史中丞恕
既处风宪遂诬宣仁后有废立谋厯诋梁焘刘挚云阴图不轨且加公着公凶悖名惇使蔡京置狱于同文馆组织万端将悉陷诸人于族罪既
而无所得乃巳恕内怀猜猾而外持正论数登对帝嘉纳之惇忌其大用恕亦揣帝稍簿惇屡白其短竟为惇所陷出知汝州未几徙应天府惇
复摭其曩过移知南安军徽宗初言者论其矫诬责为少府少监分司西京居均州蔡京经营湟鄯欲使恕立边功起为鄜延经略安抚使旋即
泾原擢至龙图阁学士恕乞筑萧关采其里人许彦圭车战法又欲使熙河造船直抵兴灵其谋皆迂诞转运使李复言恕所为类儿戏不可用
帝亦烛其妄京力主之巳而夏人寇镇戎奏至京师京惧始徙恕太原连徙永兴颖昌真定寻夺职久之复显谟阁待制卒恕天资反复行险冒
进为司马光客即陷光附章惇复背惇惟与三蔡为腹心之死弗替建炎元年追贬常德军节度副使子居实倞居实少有异材黄庭坚苏轼晁
补之张耒奏观陈师道皆称之早卒倞及恕在时为司农丞靖康初至少卿奉诏馆金国使时肃王使金军为所质朝廷亦留其使以相当踰月
不遣金副使赵伦燕人也惧不得归及绐倞曰金国有耶律伊都者领契丹精锐甚众贰于金人愿归结之以图二帅倞以闻大臣信之为赐伊
都蜡书纳伦衣领中厚与伦金帛伦归献其书金主恕令分道入攻遂致汴京失守倞时出知岳州诏责其始祸削籍停官
△吕惠卿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父璹习吏事为漳浦令县多山林民病瘴雾蛇虎之害璹救民焚燎而耕害为衰止通判宜州侬智高入寇璹
以兵二千人蹑贼后得首虏多迁开封司录鞫中人史志聪役卫卒事志聪以谪去璹终光禄卿惠卿起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见王安石
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熙宁初安石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谋之凡所建请章奏皆出其手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司马光谏帝曰惠卿憸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近者进擢不次大不厌众心帝曰惠卿进对明辨亦似
美才光曰惠卿诚文学辨慧然用心不正愿陛下徐察之江充李训若无才何以能动人主帝默然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
顺适之怏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惠卿以父丧去服除召为天章阁侍读进知制诰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
士安石求去惠卿使其赏变姓名曰投匦上书留之安石力荐惠卿为参知政事惠卿惧安石去新法必摇作书徧遣监司郡守使陈利害又从
容白帝下诏终不以吏违法之故为之废法故安石之政守之益坚议罢制科冯京争之不得又用弟和卿计制五等丁产簿使民自供首实尺
椽寸土检括无遣隐匿者许告而以赀三之一充实民不胜困又因保甲正长给散青苗使结甲赴官不遗一人上下骚动郑侠疏惠卿朋奸壅
蔽惠卿怒又恶京异巳而安石弟安国恶惠卿奸谄面辱之于是乘势并陷三人皆获罪惠卿既叛安石凡可以害王氏者无不为及安石复用
犹与共事御史蔡承禧论其恶邓绾又言其兄弟强借秀州富民钱买田出知陈州久之以资政殿学士知延州始陕西缘边汉蕃兵各自为军
每战则以蕃部为先锋而汉兵城守伺便乃出惠卿始合之为一先搜补守兵而出其选以战随屯置将具条约上之边人及议者多言不可都
监高永亨老将也争之力奏斥之元丰六年知太原府哲宗即位敕疆吏勿侵扰外界惠卿遣步骑二万袭夏人于聚星泊斩首六百级夏人遂
寇鄜延惠卿见正人汇进知不容于时恳求散地于是右司谏苏辙条奏其奸请投四裔以御魑魅中丞刘挚数其五大恶乃贬为光禄卿分司
南京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中书舍人苏轼当制备载其罪千训词天下传诵称快焉绍圣中复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加观文殿学
士知延州以筑威戎威羌城加银青光禄大去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立徙杭州范纯粹帅延治其上功罔冒事夺节度寻复武昌节度
使知大名又以上表引喻失当令致仕崇宁五年起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坐其子渊闻妖人张怀素言不告渊配沙门岛惠卿责祁州团练副
使安置宣州复观文殿学士为醴泉观使致仕卒始惠卿逢合安石骤起执政安石去位遂极力排之至发其私书千帝安石退处金陵往往写
福建子三字葢深悔为惠卿所误也虽章惇曾布蔡京当国咸畏恶其人不敢引入朝以是转徙外服讫于死去
△章惇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父俞徙苏州官至职方郎中惇讷隽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出再举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南
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能自判
命者他日必能杀人惇大笑召试馆职王陶劾罢之熙宁初王安石秉政悦其才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时提点刑狱赵鼎言峡州羣蛮苦其酋
剥刻谋内附遂以惇为湖南北察访使经制羣蛮惇募流人李资张竑等往招之资竑淫于夷妇为酋所杀遂致攻讨由是两江扇动蛮时方据
梅山乘势而南转运副使蔡煜言是役不可亟成帝以委之安石主惇议进兵争之不巳既而煜得蛮地安石恨煜沮惇及薄其赏进惇修起居
注以是兵久不决召惇还累擢三司使吕惠卿去位邓绾论惇同恶出知湖南徙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惇密
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仕二罪罢知蔡州厯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丰稷奏曰官府肇新
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疏惇无行不报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宣仁后听政惇与蔡确矫唱定策功确罢惇不自安乃
驳司马光所更役法累数千言光议既行惇忿争帘前其语甚悖宣仁后怒刘挚苏辙王觌朱光庭王岩叟孙升交章击之出知汝州七八年闲
数为言者弹治哲宗亲攻有复熙宁元丰之意首起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于是专主绍述凡元佑所革一切复之引蔡卞林希黄履来
之邵张商英周秩翟思上官均居要地任言责协谋朋奸报复仇怨大小之臣无一得免甚至诋宣仁后谓元佑之初老奸擅国又请发司马光
吕公着冢斲其棺哲宗不听惇意不惬请编类元佑诸臣章疏遂治刘安世范祖禹谏禁中偏乳媪事又诬刘挚梁焘有逆谋起同文馆狱命蔡
京安惇蹇序辰穷治欲覆诸人家又议遣吕升卿董必察访岭南将尽杀流人哲宗曰朕遵祖宗遣制未尝杀戮大臣其释勿治然重得罪者千
余人或至三四谪徙天下冤之惇用刑恕为御史中丞恕诬宣仁后有废立意惇遂追贬司马光王珪至欲废宣仁后自皇太后太妃皆力争哲
宗感悟焚其奏惇与蔡卞再言哲宗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庙乎惇卞乃巳惇又以皇后孟氏宣仁后所立劝哲宗起掖庭秘狱托以左道废
居瑶华宫初神宗以永乐之败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佑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
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乌哲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巳
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优立赏格告讦之风浸盛哲宗崩皇太后议所立惇厉声曰以礼律言之母弟简王当立皇太后曰老
身无子诸王皆是神宗庶子惇复曰以长则由王当立皇太后曰申王病不可立惇尚欲言知枢密院事曾布叱之曰章惇听太后处分皇太后
决策立端王是为徽宗迁惇特进封申国公为山陵使灵轝陷泽中踰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
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徙睦州卒绍兴五年高宗阅任伯雨章疏诏贬惇昭化军节度副使子孙不得仕于朝诏下
海内称快独其家犹为辨诬论见者哂之
△曾布
曾布字子宣南丰人年十三而孤学于兄巩同登第调宣州司户参军怀仁令熙宁二年徙开封以韩维王安石荐上书言为政之本有二
曰厉风俗择人才其要有八曰劝农桑理财赋兴学校审选举责吏课叙宗室修武备制远人大率皆安石指也召对合意授太子中允崇政殿
说书加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凡三日五受敕诰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法一时朝臣多争之布遂上疏其大旨欲坚
神宗意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使毋敢言于是骤见拔用遂修起居注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兼三司使韩琦上疏极论新法之害神宗颇悟布条析
而驳之持之愈固七年大旱诏求直言布论判官吕嘉问市易掊克之虐谓市易之设以禁兼并今嘉问差官四方买物贷禁客旅无得先交易
以息多寡为诛赏殿最故官吏牙驵惟恐裒之不尽而息之不伙则是官自为兼并非市易本意事下两制议惠卿以为沮新法安石怒黜布知
饶州再徙广州元丰初进龙图阁待制厯知桂秦陈蔡庆州元丰末复翰林学士迁户部尚书司马光为攻论令增损役法布辞曰复役一事法
令纤悉皆出已手若令遽自改易义不可为元佑初以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厯真定河阳及青瀛二州绍圣初知枢密院使初章惇为相布草
制极其称美冀惇引同执政惇忌之止荐居枢府故稍不相能布赞惇绍述甚力请甄赏元佑臣庶论更役法不便者以劝敢言助惇兴犬狱悉
陷正人又赞成掖庭诏狱论死者三人惇以士心不附诡情饰过荐引名士彭汝砺陈瓘张庭坚等 【按东都事略作是事章惇为相斥逐元
佑臣僚士心不附布诡情辟致名士陈瓘张庭坚等此传并作章惇之事所戴互异】 乞正所夺司马光吕公着赠谥勿毁墓仆碑布以为无益
之事又奏人主操柄不可倒持今自丞弼以至言官知畏宰相不知畏陛下臣如不言孰敢言者其意葢欲倾惇也会哲宗崩皇太后召宰执问
谁可立惇有异议布叱惇使从太后命徽宗立惇得罪罢拜韩从彦左仆射布右仆射忠彦虽居上然柔懦事多决于布布犹不能容明年忠彦
罢布独当国渐进绍述之说崇宁元年 【本纪崇宁元年夏五月罢韩忠彦闰六月罢曾在是忠彦与布免相同一年事宰辅表亦与本传同
】 召蔡京为左丞京与布异会布拟其壻之父陈佑甫为户部侍郎京奏布私其所亲布忿然争辨声色稍厉温益叱布曰曾布上前安得失礼
徽宗不悦御史遂攻之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润州京积憾未巳加布以赃贿令开封吕嘉问逮捕其诸子诱左证使自诬而贷其罪布落职提
举太清宫太平居住又降司农卿分司南京又以尝荐学官赵谂而谂叛责散官衡州安置又以弃湟州责贺州别驾又责廉州司户凡四年乃
徙舒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大观元年卒于润州
△安惇
安惇字处厚广安军人上舍及第调成都府教授上书论学制召对擢监察御史哲宗初罢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厯夔州湖北江东三路绍
圣初召为国子司业三迁谏议大夫章惇蔡卞造同文诱狱使蔡京与惇杂治二人肆其忮心上言司马光刘挚梁焘吕大防等交通陈衍变先
帝成法疏隔两官斥随龙内侍以去陛下之腹心废顾命大臣以翦陛下之羽翼大逆不道死有余辜帝为诛衍锢挚焘子孙迁御史中丞鞫邹
浩事檄广东使者锺正甫摄治之于新州士大夫或千里会逮踵蹇序辰初议阅诉理书牍被祸者七八百人天下怨疾为二蔡二惇之谣徽宗
雅恶之乃以宝文阁待制知润州 【东都事略作知潭州】 寻放归田里蔡京为相复拜工部侍郎迁兵部尚书崇宁初同知枢密院卒长子
郊后坐指斥诛流其次子邦于涪而追贬惇单州团练副使其祝遂绝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