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本章共 7.7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刑法畧 【二】
厯代刑制 【宋】
○厯代刑制二
宋
△宋
宋法制因唐及五代之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 【按玉海云国初用唐律令格式外有后唐同光刑律统类清泰编敕晋天福编敕周广
顺类敕显德刑统皆参用焉】 太祖惩五代藩镇专杀之弊建隆中诏天下断大辟录案牍及判官法直官等名闻奏下刑部覆视诸州狱则录
事参军与司法掾参断之 【按宋史刑志此下又有惧刑部大理寺用法之失别置审刑院谳之考审刑院之设太宗本纪及通考皆云淳化
二年八月置并无太祖置审刑院之文宋志盖袭汪应辰疏而误者今删】 诏窃盗赃满五贯足陌者死旧法强盗持杖虽不伤人皆弃市又诏
但不伤人者止计赃论令诸州获盗非状验明白未得掠治其当讯者先具白长吏得判乃讯之凡有司擅掠囚者论罪四年始定折杖法 【
按稽古录云干德元年三月癸酉始定析杖法考干德之改元在建隆四年十一月则折杖实建隆四年三月事也宋史载于太祖受禅之初固
非通考载于建隆三年亦非】 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并配役一
年凡徒刑五徒三年脊杖二十徒二年半脊杖十八二年脊杖十七一年半脊杖十五一年脊杖十三凡杖刑五杖一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
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杖十三凡笞刑五笞五十臀杖十下四十三十臀杖八下二十臀杖七下常行官杖制杖三尺五寸大
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徒流笞用常行杖徒罪决而不役命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等详定显德刑统乃削出令式宣敕一
百九十条增入制敕十五条又录律内余条准此者凡四十四条附于名例之次号建隆新定刑统又取旧削去格令宣敕及后来续降要用者
凡一百六条为新编敕诏模印颁行开宝二年五月帝以暑气方盛诏令两京诸州令长吏督狱掾五日一检视洒扫狱户洗涤杻械贫者给饮
食病者给医药轻系小罪实时决遣自是岁以为常六年始以士人为司寇参军改诸州马步院为司寇院天下巨镇得置左右两院者十有六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改司寇参军为司理参军以司寇院为司理院又置判官一员命有司取国初以来敕条纂为太平兴国编敕六年诏诸州
长吏每五日一虑囚情得者即决之复制听狱之限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不须逮捕而易决者不得过三日后又定令决狱违限
准官书稽程律论踰四十日则奏裁然州县禁系犹以根究为名追扰辄至破家江西转运副使张齐贤以为言乃令外县罪人五日一具禁放
数白州州狱别置厯长吏检察三五日一引问疏理月具奏上刑部阅其禁多者即命官往决遣冤滞则降黜既而长吏惧朝廷诘其淹滞辄隐
落囚数妄言狱空乃诏妄奏狱空及隐落者加深谴雍熙初令诸州十日一具囚帐及所犯罪名系禁日数以闻俾刑部专意纠察时所奏狱状
有系三百人者帝乃令门留寄禁取保在外并邸店养疾人等咸准禁囚例件析以闻其鞫狱违限及可断不断事小而禁系者有司驳奏之既
又遣御史十四人分往江南两浙四川荆湖岭南等道审决劾吏之弛怠者令诸州十日一虑囚帝又闻台中鞫狱御史多不躬亲委任胥吏诏
饬止又令诸州笞杖罪不须证逮者长吏即决之勿复付所司羣臣受诏鞫狱狱既具骑置来上有司断己复骑置下之州凡上疑狱覆无疑状
者官吏同违制论其应奏疑案亦骑置以闻二年令窃盗满十贯者奏裁七贯决杖黥面隶牢城五贯配役三年三贯二年二贯一年他如旧制
八月复分遣使臣按巡诸道诏京朝幕职州县并须习读律令格式秩满至京者当加试问其全不明习者量加殿罚三年始用儒士为司理判
官令诸州讯囚不须众官共视申长吏得判乃讯囚刑部张佖言官吏枉断死罪者请稍峻条章以责其明慎始定制应断狱失入死刑者官吏
停削不得减赎淳化初置刑部详覆官六员专阅天下所上案牍勿复遣鞫狱又置御史台推勘官二十人皆以京朝官为之凡诸州有大狱则
乘传就鞫临遣赐以装钱还必召问所推事状着为定令自是大理寺杖罪以下须刑部详覆又所驳天下案牍未具者亦令详覆乃奏二年始
置诸路提点刑狱司凡管内州府十日一报囚帐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稽留不决按谳不实并官吏用情者长吏则劾奏佐史小吏
许便宜按劾从事帝又虑大理刑部吏胥舞文始置审刑院于禁中以枢密直学士李昌龄知院事兼置详议官六员凡狱上奏先达番刑院印
讫付大理寺刑部详覆奏闻复下审刑院裁决讫以付中书省当即下之其未允者宰相覆以闻始命论决令诸州决死刑有呼号不伏及亲属
称冤者即以白长吏移司推鞫既而诸路提点刑狱司未尝有所平反诏悉罢之归其事于转运司初端拱闲诏翰林学士宋白等详定端拱以
来诏敕至淳化二年上之名淳化编敕上以其烦碎命翰林承旨苏易简等同详定五年上之名重删定淳化编敕至道二年敕大理寺决天下
案牍大事限二十五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三年诏御史台鞫徒以上罪狱具令尚书丞郎两省给舍以上一人亲往虑问寻又诏狱无大小
自中丞以下皆临鞫问不得专责所司 【按玉海通考诸路提点之罢在淳化四年大理寺限诏在至道二年宋志倒置殊非又大理寺限诏
正至道二年事而宋志序于至道二年前非今悉改正】 真宗即位闻诸州所断大辟情可疑者惧为诸司所驳不敢上乃诏死事有可疑者具
狱申转运司择部内详练格律者决之须奏者乃奏 【按此诏玉海以为真宗事宋史以为太宗至道二年事今从玉海】 诏户部尚书张齐
贤删定淳化后尽至道末续降宣敕咸平元年张齐贤等上新编敕又诏给事中柴成务重详定名咸平新定编敕四年从黄州守王禹偁之请
诸路置病囚院持杖劫贼徒流以上有疾者处之余责保于外 【按病囚院之设通考在咸平四年宋史在元年今从通考】 六年诏有盗主
财者五贯以上杖脊黥面配牢城十贯以上奏裁勿得私黥涅景德初诏诸道州军断案内有宣敕不定刑名止言当行极断者所在即寘大辟
颇乖平允自今凡言处断重断极断决配朝典之类未得论决具狱以闻 【按断案诏通考在景德元年宋史在三年今从通考】 四年复置
诸路提点刑狱官仍以使臣副之知审刑院朱选言官吏因公受财许为曲法决遣之际依法科刑以规避枉法之罪者望以枉法论至死者加
役流从之 【按此条宋志作官吏因公事受财证左明白者望论以枉法考官吏因公受财律文早有明条朱选此疏特为枉法规避者言耳
今从通考】 定枷制以十五斤为准大中祥符中诏御史台开封府及在京凡有刑案之处特置司纠察决杖令众者旧十日减为三日半月以
上勿过五日暑月免之初景德闲三司上新编敕及农田编敕大中祥符六年诏判大理寺王曾及陈彭年等删定三司编敕及咸平后至祥符
七年诏敕九年上之名大中祥符新编敕天禧四年诏天下犯十恶劫杀谋杀故杀鬬杀放火强劫正枉法赃伪造符印厌魅咒诅造妖书妖言
传授妖术合造毒药禁军诸军逃亡为盗罪至死者每遇十一月权住区断过天庆节即决之余犯至死者十二月内及春夏未得区遣禁锢奏
裁 【按过天庆节始决死刑条咸平中殿中侍御史赵湘曾以为言故有是诏】 仁宗天圣四年以冒法者情有轻重而有司一切寘之重辟
乃令天下死罪情理可矜及刑名疑虑者具案以闻有司毋得举驳其后虽法不应奏吏当坐罪者审刑院贴奏率以恩释为例名曰贴放六年
集贤校理聂冠卿请罢覆笞杖而徒以上虽不系狱皆附奏从之又诏杖之轻重毋得过十五两初帝申命学士夏竦等重删定编敕合农田敕
为一书又详定祥符七年至天圣五年宣敕唐令与宋事异者亦修定之诏中外言敕得失七年书成凡数种曰天圣编敕曰敕书德音曰新修
令曰附令敕天圣编敕视祥符敕损百有余条其丽于法者大辟之属十有七流之属三十有四徒之属百有六杖之属二百五十有八笞之属
七十有六又配隶之属六十有三大辟而下奏听旨者七十有一既颁行断令毋得删改明道二年令天下凡上具狱大理寺详断大事期三十
日小事递减十日审刑院详议又各减半其不待期满而断者谓之急按官吏议刑有失者坐之景佑二年判大理寺司徒昌运请自四月至六
月减期日之半两川广南福建湖南如急按奏其后犹以为淹滞又诏月上断狱数列大中小事期日以相参考翰林学士章得象上一司一务
及在京编敕是岁改强盗法不持杖不得财徒二年得财为钱万及伤人者死持杖而不得财流三千里得财为钱五千者死伤人者殊死不持
杖得财为钱六千若持杖罪不至死者仍剌隶三千里外牢城既而有司言窃盗不用威力得财为钱五千即刺为兵反重于强盗请减之遂诏
至十千始剌为兵又诏京城持杖窃盗得财为钱四千亦刺为兵庆历中诏天下罪殊死者若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及笃疾无期亲者列所犯以
闻命陈大素等删定景佑二年至庆历三年宣敕为庆历编敕别为总例后又修一司敕二千三百一十七条一路敕千八百二十七条一州一
县敕千四百五十一条其丽于法者大辟之属总三十有一流之属总二十有一徒之属总百有五杖之属总百六十有八笞之属总十有二又
配隶之属总八十有一大辟而下奏听旨者总六十有四至和初置京畿提点刑狱二年寻诏罢之嘉佑闲枢密使韩琦言自庆历四年至嘉佑
二年敕增至四千余条前后抵牾请删定为嘉佑编敕诏中外言敕得失如天圣故事七年书成总千八百三十四条视庆历敕大辟增六十流
增五十徒增六十有一杖增七十有三笞增三十有八又配隶增三十大辟而下奏听旨者增四十有六又别为续附令敕三卷神宗即位令诸
州军巡司理院所禁罪人一岁在狱病死及二人推吏狱卒皆杖六十增一人者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熙寍元年以京朝官分治左右厢凡鬬讼
杖六十己下情轻者得专决四年立盗贼重法凡劫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赀以赏告人妻子编置千里囊橐之家斩籍其家之半以为赏余递降
有差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屋百闲或羣行于州县之内劫掠于江海船栰之中虽非重地亦以重论先是诸路经畧钤辖不得便宜断
制百姓赵抃知成都言当独许成都四路中书枢密院议许之其后谢景初奏成都妄以便宜诛释多不当于是中书删定旧文惟军士犯罪及
边防机速许特断武臣犯赃经赦叙复后更立年考升迁帝曰若此何以戒贪吏命改法六年定议仿文臣叙法少增损之七年置律学元丰初
复置大理狱二年成都府利州路钤辖言往时川陕绢匹为钱二千六百以此估赃两铁钱得比铜钱之一近绢匹不过千三百估赃二匹乃得
一匹之罪多至重法令法寺定以一钱半当铜钱之一从之初帝置狱修敕词中外言法不便者至是左谏议安焘等上诸司敕式上以律不足
以周事情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以敕乃更其目曰敕令格式而律恒存乎敕之外谕之曰禁于未然之谓敕禁于己然之谓令设于此以待彼之
谓格使彼效之之谓式修书者要当识此于是凡入笞杖徒流死自名例以下至断狱十有二门丽刑名轻重者皆为敕自品官以下至断狱三
十五门约束禁止者皆为令命官之等十有七吏庶人之赏等七十有七又有倍全分厘之级凡五等有等级高下者皆为格表奏帐籍关牒符
檄之类有体制模楷者皆为式七年书成上之八年诏诸州鞫讯强盗情理无可愍刑名无虑疑而辄奏并令刑部举驳重行朝典毋得用例破
条哲宗元佑初御史中丞刘挚言元丰中命有司编修敕令凡旧制载于敕者多移之于令盖违敕之法重违令之罪轻此足见神宗仁厚之德
而有司不能推广乃增多条目离析旧制意苛文晦不足以该事物之情右谏议大夫孙觉亦言细碎烦多难以检用乃诏挚等刊修元丰敕令
格式并续降条贯二年上之刑部大理寺定制凡断谳奏狱每二十缗以上为大事十缗以上为中事十缗以下为小事大事以十二日中事九
日小事四日为限若在京八路大事十日中事五日小事三日台察及刑部举劾约法状并十日三省枢密院再送各减半有故量展不得过五
日凡公案日限大事以三十五日中事二十五日小事十日为限在京八路大事以三十日中事半之小事参之一台察及刑部并三十日每十
日断用七日议用三日三年罢大理寺右治狱五年诏命官犯罪事于边防军政文臣申尚书省武臣申枢密院中丞苏辙请并归三省其事干
边防军政者令枢密院同进取旨乃诏文武官有犯同按干边防军政者刑部定断仍三省枢密院同取旨刑部言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主犯
之杖以下勿论徒以上减凡人一等谋杀盗诈有所规求避免而犯者不减因殴致死者不剌面配邻州情重者奏裁凡命士死于官或去位其
送徒道亡则部辖将校节级与首率众者徒一年情轻则杖百虽自首不免从之哲宗亲政稍复熙寍元丰旧制迨元符三年诏强盗赃应绞者
赃数并增一倍赃满不伤人及虽伤人而情轻者奏裁其用兵仗汤火之类伤人及残虐主家情状酷毒或污辱良家或入州县镇寨行劫不在
奏裁之限若驱虏官吏巡防人等罪不至死仍奏裁凡重法地嘉佑中始于开封府诸县后稍及诸州以开封府东明考城长垣县京西滑州淮
南宿州河北澶州京东应天府濮齐徐济单兖郓沂州淮阳军亦立重法着为令至元丰时河北京东淮南福建等路皆用重法郡县寖广元丰
敕重法地分劫盗五人以上凶恶者方论绍圣后有犯即坐不计人数至是改依元丰旧敕徽宗崇寍元年诏追复元丰法制凡元佑条例悉毁
之时臣僚言三省六曹所守者法法所不载然后用例今顾引例而破法非理也乃令取前后所用例以类编修与法妨者去之宰臣蔡京请令
诸州筑圜土以居强盗贷死者大观中诏计赃之律以一贯五百定罪又更定笞法自今并以小杖行决笞十为五二十为七三十为八四十为
十五五十为二十不以大杖比折永为定制政和中诏立聚问审录之限死囚五日流罪三日杖笞一日又诏宗子犯罪庭训示辱比有去衣受
杖伤肤败体有恻朕怀其令大宗正恪守条制违者以违御笔论中书省言律在官犯罪去官勿论盖为命官立文其后相因掌典解役亦用去
官免罪例有犯则解役归农幸免重罪诏改政和敕掌典解役听从去官法重和中定折杖数徒二年半杖九十者折十七徒二年杖八十者十
五以是为差宣和中诏州县官不亲听囚而使吏鞫讯者徒二年是时蔡京当国欲快己私请降御笔多出于法令之外前后抵牾靖康初羣臣
请参用国初以来条法删修成书诏从其请书不果成高宗南渡着令诸狱具当职官依式检校枷以干木为之轻重长短刻识其上笞杖不得
留节目亦不得钉饰及加筋胶之类仍用官给火印暑月每五日一洗濯枷杻刑寺轮官一员躬亲监视诸狱司并旬申禁状品官命妇在禁别
具单状合奏案者具情欵招伏奏闻法司朱书检坐条例推司录问检法官吏姓名于后各州每年开收编配羁管奴婢人及断过编配之数各
置籍各路提点刑狱司岁具本路州军断过大辟申刑部诸州申提刑司其应书禁历而不书应申所属而不申奏案不依式检坐开具违令回
报不圆致妨详覆与提刑司详覆大辟而稽留失覆大辟致罪有出入者各抵罪旧以绢计赃者千三百为一匹窃盗至二十贯者徒建炎元年
以二千为一匹盗至三贯者徒一年三年复诏以三千为一匹窃盗及凡以钱定罪递增五分四年又诏特旨处死情法不当者许大理寺奏审
凡靖康元年以前所降御笔有坏正法者悉厘正之赃罪至死者籍其家 【按通考以绢定罪条在建炎元年除徽宗御笔条在四年宋志倒
置今改正】 先是高宗播迁断例散逸建炎以前凡所施行多出吏省记至建炎三年始命取嘉佑条法与政和敕令对修而用之嘉佑法与见
行不同者自官制役法外赏格从重条约从轻绍兴元年书成号绍兴重修敕令格式而吏胥省记者亦复引用寻因监察御史刘一正言诏左
右司敕令所刊定省记二年秘书少监傅崧卿言军国异容刑亦殊制不可槩以军法从事乃诏知州兼统兵者非出师临阵毋得轻用重刑 【
按知州毋用重刑诏通考在绍兴二年而宋史在建炎元年以绢计赃条前殊误今改正】 三年诏捕获强盗虽无被主姓名赃满己经论决者
许推赏五年尚书省以狱吏惨酷囚垂死者皆托疾患杀之未尝依条医治乞举行岁终比较计分断罪法是岁比较得宣州衢州福州无病死
囚当职官各转一官舒州病死及一分惠州二分六厘当职官各降一官六年令刑部体量公事邵州广州高州勘命官淹系至久不报诏知州
降一官当职官展二年磨勘当行吏永不收叙德庆府勘封川县令事七月不报诏知州勘官各抵罪十年诏诸狱并一更三点下锁五更五点
开锁定牢违者杖八十狱官令佐不亲临及县令辄分轮余官并徒一年知通监司觉察按劾着为令先是在京通用敕内有已冲改不该引用
之文大理正张柄言之乃诏删削至是右仆射秦桧上之然自桧专政率用都堂批状指挥行事杂入吏部续降条册之中修书者不敢删至与
成法并立其后因吏部尚书周麟之言乃诏削去之旧法刑部郎官四人分左右厅或以详覆或以叙审同僚而异事有防闲覆考之意南渡以
来务从简省大理少卿止一员刑部郎中初无分异狱有不得其情法有不当于理者无所平反追改二十六年右司郎中汪应辰言之诏刑部
郎官依元丰法分左右厅治事二十七年诏四川以钱引科罪者准铜钱孝宗干道二年刑部侍郎方滋上干道新编特旨断例其后臣僚言绍
兴以来续降指挥无虑数千抵牾难以考据诏大理寺官详定其可否类申刑部以所隶事日分送六部长贰参详六年刑部侍郎汪大猷等上
其书号干道重修敕令格式又诏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议者又言犯盗以敕计钱定罪以律计绢今律以绢定罪者递增一千
敕内以钱定罪亦合例增一千从之临安府左右司理府院三狱杖直狱子以无所给至为无藉七年诏人月给钱十贯米六斗每院止许置一
十二人淳熙初浙西提刑郑兴裔上检验格目诏颁之诸路提刑司当是时法令虽具然吏一切以例从事法当然而无例则事皆泥而不行甚
至隐例以坏法至是诏除刑部许用干道所修刑名断例司勋许用编类获盗推赏例其余并不得引例又删改干道新书号淳熙敕令格式帝
读至收骡马舟船契书税曰恐后世有算及舟车之讥户令绝户之家许给其家三千贯及二万贯者取旨帝曰其家不幸而绝及二万贯乃取
之是有心利其财也又捕亡律公人不获盗者罚金帝曰罚金而不加罪是使之受财纵盗也又监司知州无额上供者赏帝曰上供既无额是
白取于民也可赏以诱之乎并令削去之又令敕令所分门编类名曰淳熙条法事类 【按玉海云淳熙三年以干道新书编削未尽诏刊修
四年进重修敕令格式御笔圈去户令一条捕亡令一条及无额上供赏并令删去六年诏敕局取敕令格式随事分门纂为一书七年书成赐
名条法事类是帝读一条乃敕令格式也宋志以为条法事类殊误今改正】 是时有司以覆勘不同则前官有失入之罪往往雷同前勘帝知
其弊十四年诏特免一案推结一次于是大小之狱多得其情二广州军狱吏畏宪司点检送勘之害凡有重囚多毙于狱臣僚以为请乃诏二
广提刑司详覆公事若小节不完不须追逮狱吏委本州岛究实保明遇有死者必根究其所以致死三衙及江上诸军各有推狱谓之后司狱成
决于主帅不经属官故军吏多受财为奸光宗时乃诏通晓条制属官兼管之广东路瘴疠惟英德府为最甚谓之人闲生地狱诸司公事欲速
成者多送之自非死罪至即诬伏亟就刑责以出绍熙五年臣僚言之诏本路诸司公事应送别州者无送英德府寍宗庆元时敕令所上重修
敕令格式嘉泰二年上庆元条法事类是年天下上死案千八百一十一人而断死者纔一百八十一人余皆贷之乃诏诸宪台岁终检举州军
有狱空并禁人少者申省取旨嘉定四年诏以绢计赃定罪则江北铁钱依四川法二当铜钱一江西提刑徐似道言检验官指轻作重以有为
无差讹交互以故奸吏出入人罪乞以湖南广西见行刊印正背人形随格目给下令于伤损去处依样朱红书画唱喝伤痕众无异词然后署
押诏从之颁天下五年诏三衙及江上四川诸军以武举人主管后司公事理宗宝庆初敕令所言自庆元新书之行今二十九年前指挥殆非
一事或旧法该括未尽文意未明须用续降参酌者或旧法元无而后因事立为成法者或己有旧法而续行不必引用者或一时权宜而不可
为常法者条目滋繁无所遵守乞考定之淳佑二年四月敕令所上其书名淳佑敕令格式十一年又取庆元法与淳佑新书删润其闲修改者
百四十条剏入者四百条增入者五十条删去者十七条自此书出至度宗以后悉遵行之无所更定其余一司一路一州一县敕前后时有增
损不可胜纪也诏狱本以纠大奸慝故其事不常见熙丰之闲权臣欲藉此以威缙绅逞私忿故诏狱特盛祖无择之狱王安石私怨所诬也郑
侠苏轼之狱杜绝忠言也赵世居之狱则吕惠卿欲文致李士寍以倾王安石也陈世儒之狱则贾稚民欲文致世儒妻母吕以倾吕公着也王
安石欲报吕惠卿而特勒张若济之狱蔡确欲撼吴充而特勘潘开之狱绍圣闲章惇蔡卞用事元佑旧臣悉遭贬黜至南渡后娄寅亮岳飞等
狱悉出秦桧私意名曰诏狱实非诏旨也其后所设诏狱大率类此故不备录云
(臣)等谨案宋自建隆初厘定刑统律令格式屡有更改置省刑之官定折杖之法尝有意于恤刑矣然崇寍以后大狱屡兴臣僚士庶
之枉抑者严刑曲法史不绝书盖其时上无烛奸听直之智而臣下互结党援迭相倾辄法吏之舞文悉奉权臣之意指徒欲以删定律文托于
宽厚岂非好其名而不求其实哉南渡偷安一隅条规未立而诏狱之陷善更甚于崇寍以前诸路提刑多旷其职守令专恣以武健为能好刑
者国削滥刑者国危信矣惟孝宗之删除苛政犹知以慎刑为重焉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