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本章共 7.3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刑法畧 【一】
(臣)等谨按刑法者所以辅治也刑以治己然法以禁未然历代刑制沿革不一隋世以上郑志详哉言之矣唐撰律令格式论者谓能
集刑制之成迄于今犹未尽变其法然自武后开告密之门林甫兴钳网之狱贞观之典败坏尽矣五代日事争杀政多残酷惟后唐明宗号称
仁恕其所用亦多本唐制宋初于律令格式外参用五代刑书复置省刑之官改定折杖之则用意固厚而立法亦綦详焉然而崇寍以降创议
纷更南渡而还规条未立权舆之制亦渐隳废辽金元之初多用国俗后乃参考古法定为新律以成一代之模非不灿然具备然辽初法尚严
酷景圣二宗外鲜有能审权宜达通变者至天祚之季益为残忍以抵于亡金元皆尚宽大而金世宗之援经揆义有古仁君听断之风焉元之
至正条格立法实乖公允固不足取也明初承元偏纵之后刑用重典继复酌轻重之宜申画一之令纤悉具载律书乃英宪以后厂卫肆凶侦
伺之风炽而钦恤之意渺矣夫历代之法虽宽严殊尚顾住往开国之初用之而多得数世而后寖以陵夷何也葢创法之始斟酌损益因变立
程后世因循莫识其用意之所在严者流为残刻宽或抵于废弛简牍所存可为往鉴今采唐以后史志纪传参以实录会要通考诸书芟繁冗
补阙遗正讹舛为续刑法畧俾观者有所考焉
厯代刑制 【唐 梁 后唐 晋 汉 周】
○厯代刑制一
唐
梁
后唐
晋
汉
周
△唐
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
从事于此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律之为书因隋之旧为十有二篇一曰名例二曰卫禁三曰职制四曰户婚五
曰厩库六曰擅兴七曰贼盗八曰鬬讼九曰诈伪十曰杂律十一曰捕亡十二曰断狱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笞刑五自十至五十杖刑五自六
十至百徒刑五自一年至三年流刑三自一千里至二千里死刑二绞斩又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初高祖入关约法十二条惟杀人劫盗背军
叛逆者死余苛政悉蠲除之及受禅命纳言刘文静等因隋开皇律令而损益之尽削大业所用繁峻之法遂除苛细制新格五十三条颁行之
仍令仆射裴寂等更撰定律令数年成书诏颁天下大畧以开皇为准凡律五百丽以五十三条流罪三皆加千里居作三岁至二岁半二岁者
悉为一岁余无改焉 【案刑志二岁半下漏二岁字今据唐六典增入】 又诏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不行刑吏受赇及犯盗诈
冒府库物者皆不原赦 【按册府元龟不行刑诏在正月不原赦诏在二月志倒置今改正】 太宗即位以古者断狱讯于三槐九棘之下乃
诏死罪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尚书等平议之三品以上犯公罪流私罪徒皆不追身又诏长孙无忌房元龄等复定旧令帝尝览明堂针灸图
见人之五藏皆近背针灸失所则其害致死叹曰夫棰者五刑之轻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遂诏罪人无得鞭背河内人李
好德坐妖言下狱大理丞张蕴古以为好德病狂瞀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奏不以实太宗怒遽斩蕴古既而大悔因诏死刑虽
令即决皆三覆奏久之又令二日五覆奏决日尚食勿进酒肉教坊太常辍教习诸州死罪三覆奏其日亦蔬食故时律兄弟分居荫不相及而
连坐则俱死祖孙则配没帝以为未惬乃令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皆配没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己元龄等遂与法司增损隋律降大辟
为流者九十二流为徒者七十一以为律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以为令 【按定令条数旧唐书作一千五百九十条通典同新唐书作一千
五百四十六条通考同今从通典】 又删武德以来勑三千余条为七百余条以为格又取尚书省列曹及诸寺监十六卫计帐以为式凡州县
皆有狱而京兆河南狱治京师其诸司有罪及金吾捕者又有大理狱京师之囚刑部月一奏御史巡行之每岁立春至秋分及大祭祀致斋朔
望上下弦二十四气雨及夜未明假日断屠月皆停死刑京师决死莅以御史金吾在外则上佐余皆判官莅之五品以上罪论死乘车就刑大
理正莅之或赐死于家凡囚己刑无亲属者将作给棺瘗于京城七里外圹有砖铭上揭以榜家人得取以葬诸狱之长官五日一虑囚夏置浆
饮月一沐之疾病给医药重者释械其家一人入侍职事散官三品以上妇女子孙二人入侍天下疑狱谳大理寺不能决尚书省众议之录可
为法者送秘书省奏报不驰驿经覆而决者刑部岁以正月遣使巡覆所至阅狱囚杻校粮饷治不如法者杻校钳锁皆有短长广狭之制量囚
轻重用之囚二十日一讯三讯而止数不过二百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常行杖大头二分七厘
小头一分七厘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死罪校而加杻官品勋阶第七者锁禁之轻罪及十岁以下至八十以上者废疾侏儒怀姙皆颂
系以待断居作者着钳若校京师隶将作女子隶少府缝作旬给假一日腊寒食二日毋出役院病者释钳校给假疾差倍役谋反者男女奴婢
没为官奴婢隶司农七十者免之凡役男子入于蔬圃女子入于厨饎流移人在道疾病妇人免乳祖父母父母丧男女奴婢死皆给假授程粮
非反逆缘坐六岁纵之特流者三岁纵之有官者得复仕自张蕴古之死法官以失出为诫有失入者反不加罪自是吏法稍密帝以问大理卿
刘德威得其故遂命失出入者皆如律自此吏亦持平诏流罪无远近皆徙边要州其后犯者寖少又诏徙死罪以实西州流者戍之以罪轻重
为更限高宗永徽初勑太尉长孙无忌等共撰定律令格式旧制不便者皆随有无更改遂分格为两部其曹司常务曰留司格留本司天下所
共者曰散颁格下州县又以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法无准凭遂诏无忌等参撰律疏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龙朔闲改易官号因勑司
刑太常伯源直心等复位格式惟改曹局之名不易篇第 【案艺文志及册府元龟皆作司刑太常伯源直心少常伯李敬元刑志作太常伯
李敬元殊误今改正】 仪凤初官号复旧又敕左仆射刘仁轨等删辑格式当是时大狱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案谓之三司而法吏以
惨酷为能至不释枷而笞捶以死者皆不禁律有杖百凡五十九条犯者或至死而杖未毕乃诏内有盗窃及蠹害尤甚者量留十二条自余四
十七条并宜停武后垂拱中内史裴居道凤阁侍郎韦方质咸阳尉王守慎等删改格式加计帐勾帐二式又以武德以来垂拱以前诏敕便于
时者编为新格新格之外别编六卷堪为当司行用者为垂拱留司格其律惟改二十四条文有不便者大抵依旧后自徐敬业起兵疑天下人
多图己乃修后周告密之法诏官司受讯有言密事者驰驿奏之又引酷吏周兴来俊臣辈数兴大狱天下仄足及周来等伏诛狄仁杰等相与
论垂拱以来酷滥之冤太后感悟大足元年乃诏法司及推事使敢多作辨状而加语者以故入论中宗神龙初诏左仆射唐休璟等定垂拱格
又续其后至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五日以前制敕为散颁格又删补旧式睿宗景云初敕户部尚书岑羲等删定格式律令至太极元年成名大
极格玄宗开元初紫微令姚崇黄门监卢怀慎等删定格式令名为开元格 【按开元前格艺文志及唐会要俱作姚崇卢怀慎等删定刑志
但举卢怀慎而遗姚崇似非体例今从艺文志改正】 诏今后总管以下私使兵士计庸以受所监临财物论又敕吏部尚书兼侍中宋璟等删
定律令格式律令式仍旧名格曰开元后格 【按宋璟所撰开元后格会要及艺文志皆云开元七年上刑志以为二十六年殊误今改正】
于时犯盗者先决一百大半殒毙乃诏今后抵罪人合杖敕杖者并决杖六十又诏曰诉竞之人即自刑害耳目者先决四十然后依法又御史
中丞李林甫奏天下定赃估绢互有高下如山南绢贱河南绢贵贱处计赃不至三百即入死刑贵处至七百以上方至死刑即轻重不侔刑典
安寄请天下定赃估绢每匹计五百五十价为限从之其后侍中裴光庭中书令萧嵩以格后制敕行用之后颇与格文相违于事非便奏令所
司删撰为格后长行敕寻又诏户部尚书李林甫等修缉格令旧格式律令及敕总七千九十八条其一千三百二十四条于事非要并删之二
千一百八十条随事损益三千五百九十四条仍旧不改 【按总七千九十八条刑志误作七千二十六条与所删所存条数不符今据唐律
议疏改正】 总成律及律疏令式开元新格共一百二卷又撰格式律令事类四十卷便于省览二十五年上之敕令尚书都督写五十本颁于
天下天宝初李林甫为相数起大狱以诬陷忠良天子亦自喜边功公私交困盗贼起而狱讼繁乃下诏曰徒非重刑而役者寒暑不释械系杖
古以代肉刑也或犯非巨蠹而官吏生情捶以至死其皆免以配诸军自効民年八十以上及重疾有罪皆勿坐侍丁犯法原之俾终养肃宗即
位诏官吏枉法犯赃者终身勿齿既而广平王俶克复东京百官受安禄山父子伪命者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死次
三等流贬独达奚珣及韦恒腰斩初史思明高秀岩自拔归命闻珣等被诛惧乃复叛去而三司用刑连年流贬相继河北叛人畏诛不降兵连
不解肃宗后亦悔诏今后诸色律令杀人反逆奸盗及伪造十恶外自余烦冗一切删除临崩诏天下流人皆释之代宗常以至德以来用刑为
戒即位五年府县等狱无重囚故时别敕决人捶无数有司言应决重杖之人令式先无分别京城知是蠹害决者多死外州见流岭南决不至
死决有两种法开二门请详处分乃诏凡制敕与一顿杖者其数止四十至到与一顿及重杖一顿痛杖一顿者皆止六十并不至死德宗即位
诏中书门下选理识通明官共删定律令格式条目又取至德以来制敕奏谳掇其可为法者编入条格而不名书建中时刑部侍郎班宏言谋
反大逆及叛恶逆四者十恶之大犯者宜如律其余当斩绞刑者请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极法从之故时死罪皆先决杖其数或百或六十德
宗以为既处极法重此伤残实所不忍诏今后罪至死者勿先决杖宪宗元和时命刑部侍郎许孟容等删天宝以后敕为开元格后敕刑部奏
改律卷第八为鬬竞诏坐赃及他罪当赎者诸道委观察判官一人专勾当及时申报又诏刑部大理决断系囚过为淹迟是长奸幸今后大理
检断不得过二十日刑部覆下不得过十日如刑部覆有异同寺司重断不得过十五日省司重复不得过七日其有狱情可疑须再三详审非
限内可毕者即别状分析中书门下奏请常参官所举人如到任后刑罚冤滥及有赃犯者其荐举官削阶及停见任其诸司奏官属及有状论
荐人如有赃犯过恶亦请具名奏闻量加殿罚从之诏两京及关内河南河东河北淮南山东西道州府除大逆及杀人外其余死罪并配流天
德五城诸镇有妻儿者亦任自随又顷年配隶或非重辟便至远迁有司上陈又烦年限向后如有轻犯更不得配流五城 【按此诏河南志
作山南山东西道志脱山字大逆杀人下志有铸钱造印若强盗持杖劫京兆界中及它盗赃踰三匹者二十二字妻儿志作父祖子孙考之原
诏皆非今删】 先是天德流人与诸州异无归还之限刑部侍郎王播奏以七年放还为限着为定令凤翔节度使郑余庆等奏上详定格后敕
诏刑部左侍郎许孟容蒋乂等删定复勒成三十卷刑部侍郎刘伯刍等考定之穆宗时每有司断大狱令中书舍人一人参酌而轻重之号参
酌院其后大理少卿崔■〈木巳〉以为予夺系于人情而法官不得守其职宜废乃罢之又以御史中丞牛僧孺言立申奏程限大事大理寺
限三十五日详断毕申刑部限三十日闻奏 【一状所犯十人已上断罪二十件已上为大事】 中事大理寺三十日刑部二十五日 【所
犯六人所断罪十件已上为中事】 小事大理寺二十五日刑部二十日 【所犯五人所断罪十件己下为小事】 如元推节目不尽致令
所司须更盘勘者元推官转选日量殿三选文宗太和中命尚书省郎官各删本司敕而丞与侍郎覆视中书门下参其可否而奏之为太和格
后敕诏犯轻罪人除情状巨蠹法所难原者其它过误罪■〈儧,心代贝〉及寻常公事违犯不得鞭背开成中令刑部侍郎狄兼謩采开元
二十六年以后至于开成制敕删其繁者为开成详定格故时窃盗无死所以原民情迫于饥寒也至武宗时诏窃盗赃满千钱者死又律己去
任者公罪流己下勿论武宗以为公罪之条情有轻重苟涉欺诈岂得勿论乃诏向后公罪情状难恕者并不在勿论之限宣宗大中初诏持杖
行劫并故杀人者勿论己伤未伤己死及生并以杀人法处分不在赦原之限欺冒老小以取财物者意欲杀伤偶得免者准此仍编如令格又
诏攘窃之兴起于不足赃至一千便处极法轻人性命重彼财货既多杀伤且乖教化况非旧制须议改更乃准建中三年敕赃满三匹以上决
杀不满者量事科决又敕刑部侍郎刘瑑等修大中刑法总要格后敕取贞观二年至大中五年杂敕二千一百六十五条分六百四十门订其
轻重名曰大中刑法统类其后左卫率府仓曹参军张戣又集律令格敕条件相类者一千二百五十条分为一百二十门号曰刑律统类上之
诏刑部颁行 【按刘琢之刑法统类止于杂敕张戣之刑律统类则律令格敕皆有之门类既殊条数亦异其为二书无疑新唐书刑志祗载
张书而无刘书今增正】 又敕官吏犯赃及诸色取受但是全未发觉己前能经官陈首即准律文与减等如知事发己有萌肇虽未被追捕勘
问亦在不许陈首之限法司断罪每脊杖一下折法杖十下臀杖二下折笞杖五下估绢结赃天下一例依上都以一千一百文九十为陌计赃
绢一匹僖宗干符时又以法律去任勿论之条颇为侥幸敕今后州县官吏所犯诸罪五年之后去任勿论五年内同见任官例追收据事定例
(臣)等谨按有唐一代刑制论者皆痛恨武后之任酷吏此其说固然然未若天宝之为祸更烈也夫自武后开告密之门周兴来俊臣
等纷纷罗织自宗室大臣至刺史郎将莫不被其毒害淫刑极矣然当时上则有狄仁杰魏元忠等为之辅弼下则有徐有功杜景俭等存其平
恕周来之党又皆不久伏诛故唐祚复寍李林甫之奸甚于周来吉网罗钳甚于侯万其所诬陷数十百人如韦坚李邕等皆一时名臣而玄宗
独畀林甫为宰辅任以终身使开元之治荡然无余其播迁也不亦宜哉肃宗目覩安史之乱宜存殷鉴而信任深刻之吏不异宣宗以故藩镇
叛人兵连不解使非代宗济以仁恕天下其能少靖乎若夫文宗之时政由宦寺甘露之变李训郑注王涯舒元舆等悉腰斩族诛文宗心知其
冤而不能救其事益无足论矣
△梁
梁太祖开平三年诏太常卿李燕等删定律令格式及律疏四年宰臣薛贻矩奏进请目为大梁新定律令格式凡五部一十帙共一百三
卷诏颁行之
△后唐
后唐庄宗周光元年御史台奏本朝法书自朱温纂迎删改事条今见在三司收贮皆无旧本节目只定州敕库本朝法书具在请敕定州
节度使速写副本进纳从之未几定州王都进纳唐朝格式律令凡二百八十六卷二年刑部尚书卢质奏纂集同光刑律统类凡一十三卷上
之又敕应御史台河南府行台马步司左右军巡院见禁囚徒据罪轻重限十日内并须决遣申奏仍委诸道州府见禁囚徒速宜疏理不得淹
停其有内外形势官员私事寄禁者务要绝止俾无冤滞三年敕在京及诸道州府所禁罪人如无大过速令疏决又诏诸司囚徒罪无轻重并
宜各委本司据罪详断申奏轻者实时疏理重者候至秋分然后行法如事系军机颁行严令或谋逆恶或蓄奸邪或行杀劫人难于留滞并不
在此限明宗天成中敕应天下州使系囚除大辟罪以上委所在长史速推勘决断不得旁追证对经过食宿之地除当死刑外并仰释放不许
惩治大理寺少卿王郁奏请死罪囚近年全不覆奏乞敕在京决前日各一覆奏有凶逆犯令者亦许临时一覆奏诸州府乞别降敕指挥从之
又诏诸府州官员如有善推疑狱及曾雪冤滥兼有异政者具姓名闻奏别加甄奖长兴中令凡关贼徒若因推勘而致死者有故以故杀论无
故减一等如因拷决别增疾患候验分明如无他故虽辜内致死亦以减一等论又令赃罪条件或是监临或因公事凡取与若显涉货财并宜
为赃罪其余不是监临不因公事不在此限又敕州县官僚能雪冤狱活人生命者许非时选仍加阶超资注官与转服色已着绯者与转兼官
又诏自今后逐处官吏凡关推究速与剸裁如敢故纵依违遂成枉滥其元推官并当责罚其逐处观察使剌史别议朝典前濮州录事参军崔
■〈王崇〉奏诸道狱囚恐不依法拷掠或不胜苦致毙翻以病闻请置病囚院敕委随处长史专切经心凡有病囚当时遣医人诊候疗治据
所犯轻重决断并令五日一度差人洗刷枷匣又敕录六典法书分为二百四十卷自夏徂冬命御史台每日递转勘读其后又敕御史中丞龙
敏等详定大中刑法统类末帝清泰初敕在京百司各于律令格式六典内录出本司事裁成卷轴或粉壁写在廨署本司官常宜省览以备顾
问诸道州县亦有六曹内合行公事条件抄录粉壁官吏长宜观省其后以法书盗窃条量情量罪之文不定乃令赃一匹杖脊十八不满者仗
十五不得财仗臀十五又天雄军节度使范廷光上言天成三年敕应山林羣盗害物残人者全家处置长兴四年敕父母兄弟妻女小儿一切
不罪臣当管盗贼屡发葢因用法太宽今后捕盗权行重条诏曰凡盗贼劫掠乡村依长兴四年敕条处断攻劫城镇依天成二年敕处断三年
御史中丞卢损等进清泰元年以前十一年内制敕可久远施行者凡三百九十四道编为三十卷其不中选者各令本司分闭不得行用诏付
御史台颁行
△晋
晋高祖天福二年敕统类十二卷编敕三卷散敕七十六道令大理寺改正国号庙讳如或显系重轻须要详议别具奏闻八月敕今后或
有系囚染疾者并令逐处军医看候于公廨钱内量支药价或事轻者仍许家人候看三年中书门下以天福元年十月敕唐明宗朝敕受法制
仰所在遵行不得更易而明宗朝敕除清泰闲编集外尽己封鏁不行奏请将编集及封鏁前后敕文并请详定从之四年上详定编敕三百六
十八道分为十二卷诏令百司写录与格式参用九月相州节度使桑维翰奏管内所获贼人从来籍没财产云是邺都旧例格律未见明文敕
今后凡有贼人准格定罪不得没纳家赀五年诏自大中以来厘尔称冤决杖流配诉虽有理不在申明今后宜据其所陈与为勘断准例别科
又诏窃盗赃满五匹处死三匹以上决杖配流以盗论者依律文处分
△汉
汉高祖时四方多盗乃敕天下凡关贼盗捕获不计赃物多少按验不虚并处死仍分命使者捕逐由是捕贼使者张令柔杀平阴十七村
民及三叛连兵民闲震动惊讹史宏肇掌部禁兵巡逻京城得罪人不问情轻重于法如何皆专杀不请或决口断舌斮筋挫胫无虚日虽奸盗
屏息而冤死者甚众
△周
周太祖广顺初以汉隐帝末年法书亡失敕大理寺重写以晋汉及国初事闻刑法敕条二十六件分为二卷附于编敕目为大周续编敕
命省寺行用焉二年诏凡强盗并准自来格条断遣其犯窃盗者计赃绢满三匹以上者并集众决杀不满三匹者等第决断应有夫妇人被强
奸者男子决杀妇人不坐其犯和奸者并准律科断罪不至死又诸色罪人除谋反大逆外余并不得诛杀骨肉籍没家产先是晋天福中敕凡
和奸者男子妇人并处极法至是始改从律文焉又敕承前所立盐曲条法每犯至少尽处极刑近年以来抵罪甚重兼以邑居人户随税请盐
既不许将入城隍又不容向外破卖立法之弊一至于此自后凡盐曲犯一斤以下至一两杖臀十七配役一年五斤以下一斤以上杖脊二十
役三年五斤以上杖死之煎鹻盐犯一斤已下杖脊二十杖三年一斤已上杖死之凡城郭人户后屋税盐并于城内请给若外县镇郭下人户
亦许将所请盐归家供食又敕民有诉讼必先历县州及观察使处决不直乃听诣台省世宗显德四年中书门下奏准宣法书行用多时文意
古质条目繁细使人难会并前后敕格互换重迭亦难详定宜令中书门下并重删定从之五年七月编集成部别有目录凡二十一卷因为大
周刑统与疏律令式通行又敕州县自长官己下因公事行责情杖量情状轻重用不得过臀杖十五因责情杖致死者具其事由闻奏又敕诸
盗前后三犯曾经官司推问伏罪者不问赦前后赃多少并决杀
(臣)等谨按五代之君其最仁恕者莫如唐明宗其最残酷者莫如汉高祖若梁若晋则介乎二者之闲焉周世宗英毅雄杰可谓一时
贤主然考其行事若竹奉璘孟汉卿之流往往以小事而遽罹大辟嗜杀之机亦所不免焉夫时当五季藩镇专杀百姓己遭涂炭朝廷方覆露
之不暇而乃以草菅视之其何以建不拔之基哉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