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本章共 8.7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金纪 【七】
章宗 【二】
卫绍王
○章宗二
泰和元年春正月己巳太府监孙复言方今在仕者三万七千余员而门荫补叙居三之二诸司待阙动至累年葢补荫猥多流品混淆本
末相舛至于进纳之人既无劳绩又非科第而亦荫及子孙无所分别欲流之清必澄其源乃更定荫叙法尚书省奏今杖式轻细民不知畏请
用大杖诏不许过五分三月辛巳敕官司文字避始祖以下庙讳小字犯者论如律夏四月甲辰诏谕契丹人户累经签军立功者官赏恩例与
女真同仍许养马为吏五月戊寅削尊长有罪卑幼追捕律六月巳亥申明旧制明安穆昆户每田四十亩树桑一亩毁树木者有禁鬻地土者
有刑其田多汗莱人户阙乏并坐所临长吏按察司以时劝督仍减牛头税三之一敕尚书省举行风俗奢僭之禁乙巳初许诸科征铺马黄河
夫军须等钱折纳银一半愿纳钱钞者听秋七月甲子谕刑部官凡上书人言及宰相者不得申省八月壬寅制明安穆昆并隶按察司监察御
史止按部纠举有罪则并坐监临之官诏推排西北京辽东三路人户物力九月定赡学养士法生员给民佃官田六十亩岁支粟三十石国子
生人百八亩岁给以所入官为掌其数冬十月壬辰御史台奏在制按察司官比任终遣官考核然后尚书省命官覆察之今监察御史添设员
多宜分路巡行每路女真汉人各一人同往从之壬寅敕有司购遗书宜偿其价以广搜访藏书之家有珍惜不愿送官者官为誊写毕复还之
仍量给其值之半十一月丁巳谕工部曰比闻怀州有橙结实官吏检视已尝扰民今复进柑得无重扰民乎其诫所司遇有则进无则巳十二
月丁酉司空襄等进新定律令敕条格式五十二卷辛丑诏颁行之
二年春正月乙卯始朝献于衍庆宫夏四月辛丑谕御史台诸诉事于台当以实上闻不得辄称察知五月甲辰朔日有食之壬戌谕有司
曰金井巴纳不过二三日留朕之所止一凉厦足矣若加修治徒费人力其藩篱不及之处用围幕可也己巳敕御史台京师拜庙及巡幸所过
州县止令洒扫不许以黄土覆道六月辛卯谕尚书省诸路禾稼及雨多寡令州郡以闻秋八月丁酉皇子生九月甲寅以拱卫直都指挥使完
颜瑭等贺宋生日使且戒之曰两国和好矣汝不宜争细故伤大体庚午封皇子为葛王冬十一月甲辰更定德运为土腊用辰以宗浩为枢密
使十二月癸酉以皇子晬日放僧道戒牒三千闰月辛酉定人户物力随时推收法
三年春正月巳卯以宗浩为尚书右丞相完颜匡为左丞布萨揆为右丞孙即康贾铉并为参知政事三月丁亥定从人铜牌卖毁罪赏制
夏四月乙巳禘于太庙敕致仕官入宫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五月丙戌以定律令正土德凤凰来皇嗣建大赦辛卯
皇子葛王薨壬辰定擅增减宫门锁钥罪六月壬寅诏选聪明方正为修起居注又诘点检司诸亲军所设教授及受业人若干其为教何法通
大义者几人各具以闻秋九月壬辰诏定千户穆昆受随处捕盗官公移盗急不即以众应之者罪有差冬十月庚申奉御完颜阿鲁岱使宋还
言宋权臣韩侂冑市马厉兵将谋北侵帝怒以为生事笞之五十出为彰德府判官及淮平陷擢为安国军节度副使丁卯谕尚书省士庶陈言
可悉令诣阙量与食直仍给官舍居之其言切直及系利害重者并三日内奏闻十一月甲午诏监察等察事可二年一出十二月庚子谕宰臣
曰贺正宋使且至可令监察随之以为常辛亥诏诸亲王公主每岁寒食十月朔听朝谒兴裕二陵忌辰亦如之癸丑诏遣监察御史分按诸路
所遣者女真人即以汉人朝臣偕所遣者汉人即以女真朝臣偕
四年春正月丁丑尚书省奏宋贺正使还至庆都道卒诏遣防御使努色尔往祭赙以绢布命送伴使张云护丧以归二月丁酉以山东河
北旱诏祈雨东北二岳庚戌始祭三皇五帝四王癸丑诏凡州郡无宣圣庙学者并增修之三月癸酉命大兴府祈雨戊寅诏定前代帝王合致
祭者尚书省奏三皇五帝四王已行三年一祭之礼若夏太康殷太甲太戊武丁周成王康王宣王汉高祖文景武宣后汉光武明章唐高祖文
皇一十七君致祭为宜从之壬辰辽阳府判官锡默瑠嘉以上书论列朝臣削官一阶罢之夏四月丙申诏定县令以下考课法丙午定衣服制
甲寅以久旱下诏责躬求直言避正殿减膳彻乐省御厩马免旱灾州县徭役及今年夏税遣使审系囚理冤狱乙卯宰臣上表待罪诏曰朕德
有愆上天示异卿等各趋乃职思副朕怀五月甲戌雨乙亥百官上表请御正殿复常仪乙酉谢雨于宗庙丁亥报祀社稷汰随朝冗官六月壬
辰朔罢兼官俸给秋八月丁酉以崇浩为左丞相布萨揆为平章政事孙即康为尚书右丞布萨端为左丞通吉思忠为参知政事庚子诏完颜
纲乔宇宋元吉等编类陈言文字其言涉宫庭若大臣省台六部各以类从凡二千卷辛丑以崇肃为御史大夫癸卯尚书省奏前以天旱诏求
直言河南府卢显达汝州王大材所陈言涉不逊请论其罪从之减教坊长行五十人渤海教坊长行三十人文绣署女工五十人出宫女百六
十人九月壬申定屯田户自种及租佃法冬十月丙申诏亲军三十五岁以下习孝经论语十二月辛丑敕陕西河南饥民所鬻男女官为赎之
五年春正月乙亥诏有司自太和三年郡县三经行幸民尝供亿者赐今年租税之半丁丑调山东河北军夫改治漕渠二月己丑朔谕各
路按察司限于近制各务因循莫思举刺郡县以贪黩相尚莫能畏戢自今若纠察得实民无冤滞能使一路镇静者为称职其或繁紊使民不
得伸愬者为旷废三月乙丑宋兵入秦川界甲戌谕有司进士名有犯孔子讳者避之仍着为令命给米诸寺自十月十五日至次年正月十五
日作糜以食贫民辛巳宋兵入巩州唐州得宋谍者言韩侂冑屯兵鄂岳将谋北侵夏四月癸巳命枢密院移文宋人依誓约撤新兵毋纵入境
壬子定随路转运司每季检视库物法五月甲子以布萨揆为河南宣抚使籍诸道兵以备宋 【按续通鉴纲目载金章宗以宋事问大臣皆
谓宋不敢渝盟及闻完颜匡言乃命布萨揆宣抚河南据此则非因唐州得宋谍者言而备宋也与金史异】 甲申宋人破涟水县六月戊子复
之己酉制镇防军逃亡致边事失错陷败户口者罪甲寅召诸大臣问备宋之策皆以设备养恶为言帝以南北和好四十余载民不知兵不忍
先发秋七月壬午诏诸县盗贼多所选注巡尉八月辛卯诏罢宣抚司时宋殿帅郭倪濠州守将田俊迈诱虹县民苏贵等为间河南将臣亦屡
纵谍往往利俊迈之赂皆为游说言宋之增戍本虞他盗及闻行台之建亦不敢去备且兵皆白丁自裹粮备穷蹙饥疫死者十二三由是中外
信之宣抚司以宋三省枢密院及盱眙军谍来上又皆镌黜边臣为辞宣抚使揆因请罢司从之揆又奏罢临洮德顺秦巩新置弓箭手九月戊
戌宋攻比阳寺庄副巡检阿里哈肆嘉努死之甲辰宋人焚黄涧执巡检高颢冬十月丁丑宋人袭比阳唐州军事判官索多死之十一月乙酉
宋人攻固县商州司狱寿祖击败之己丑以太常卿赵之杰等为贺宋正旦使 【按宋史载金使赵之杰入见礼甚倨是时兵衅之开实先自
宋如谓金使入见礼倨则以金欲南侵而先以使臣之倨挑之如海陵之使王全者然考续通鉴纲目载金使赵之杰入见韩侂冑故使赞者犯
金王父嫌名以挑之金使怒遂无礼于事实原委甚晰】 癸巳山东阙食赐钱三万贯以赈之丁酉诏山东陕西帅臣训练士卒以备非常仍以
银十五万两分给边帅募民侦伺复遣完颜太平富察阿里赴边伺其入伏兵掩之宋吴曦拥众兴元欲窥关陇皇甫斌益募兵扰淮北
六年春正月丁亥宋贺正使陈克俊等朝辞遣御史大夫孟铸谕之曰大定初世宗皇帝许宋世为侄国朕遵守遗法和好至今岂意尔国
屡有盗贼犯我边境以此遣大臣宣抚河南军民及得尔国有司公移称巳罢黜边臣抽去兵卒朕方以天下为度不介小嫌遂罢宣抚司比来
盗贼甚于前日羣臣屡以尔国渝盟为言朕惟和好岁久委曲涵容恐侄宋皇帝或未详知若依前不息臣下或复有云朕虽兼爱生灵事亦岂
能终巳卿等归国当以朕意具言之汝主丙申宋吴曦遣兵围穆舒隆堡部将布什长安击走之癸卯始以沿河县官兼管句漕河事州府府官
兼提控庚戌宋人入萨满谷陕西统军判官完颜果啰巩州兵马钤辖完颜齐锦约宋西和州守将会境上俄伏发为所袭木波部长赵彦雄等
七人死焉二月甲戌御史中丞孟铸言提刑改为按察司又差官覆察权削而望轻非便参知政事贾铉曰按察司既差监察体访复遣官覆察
之诚为繁冗请自今差监察时即遣官与俱更不覆察从之三月甲午尚书省奏商州刺史乌库哩扬珠请赙押军官与南兵战没者又奏迁右
振肃富察乌锦官皆从之己酉宋人攻灵壁夏四月丙辰宋人围寿春亳州同知防御使贤圣努击却之河南统军使赫舍哩子仁言宋皇甫斌
遣兵四万规取邓以我叛人田元为乡导三万人规取唐以张贞张胜为乡导俱授统领官故不敢无备乃聚郑汝阳翟之兵于昌武以赫舍哩
毅统之聚亳陈襄邑之兵于归德以图克坦铎统之而自以所部兵驻汴及拟山东东西路军七千付统军赫舍哩执中驻大名河北东西路军
万七千屯河南皆给以马从之甲子宋人攻天水界部将刘铎战败之丙寅诏平章政事布萨揆领行省于汴许以便宜从事升诸道统军司为
兵马都统府以赫舍哩执中为山东西路兵马都统使完颜萨喇副之陕西统军使充为陕西五路兵马都统使和硕舒穆噜仲温副之皆听揆
节制尽征诸道兵辛未宋吴曦攻来远镇之兰家岭丁丑宋人入新息内乡又入泗州褒信虹县颍上五月壬午宋李爽围寿州田俊迈入蕲县
秦诜攻蔡州防御使完颜佛珠败之又入金城海口杀长山尉执二巡检以去丙戌以宋畔盟出师告于天地太庙社稷戊子加揆兼左副元帅
充为元帅右监军乌库哩谊为元帅左都监辛卯以征南诏中外帝以东北新调之兵未集河南之众不足支命河北大名北京天山之兵万五
千屯真定河间清献等处以为应壬辰谕尚书省今国家多故凡言军国利害五品以上官以次奏陈朕将亲问之六品以下则具帖子以进癸
巳以完颜匡为右副元帅宋田俊迈攻宿州纳喇邦烈等出兵击之邦烈中流矢宋郭倬李汝翼以众继至遂围宿州壬寅纳喇邦烈等击败之
俊迈退保于蕲执之甲辰皇甫斌攻唐州刺史吾克逊鄂屯泌阳副巡检纳哈塔军胜合击败之六月辛亥平章政事揆报蕲之捷并送所获宋
将田俊迈至阙帝降诏褒谕赐赫舍哩贞纳喇邦烈萨克达等爵赏有差宋将李爽围寿州刺史图克坦羲守踰月河南统军判官奇珠及迈格
等来援羲出兵应之爽大败同知军州事布埒库中流矢死乙卯初置急递铺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非军期河防不许起马丁巳诏彰德府宋
韩侂冑祖琦坟毋得损坏仍禁樵采庚申右翼都统完颜萨布败宋曹统制于溱水壬戌平章政事揆报寿州之捷戊辰诏升寿州为防御免今
年租税诸科名钱释死罪以下以图克坦羲为防御使赠布埒库昭勇大将军赐钱三百贯官其子图喇擢奇珠同知昌武军节度使事迈格河
南统军判官都统萨布副统布什万努各进爵一级赐金币有差乙亥宋吴曦攻盐川戌将完颜王喜败之秋七月癸未宋商荣复攻东海县令
完颜绷森复败之还中伏矢死赠海州刺史以银绢给其家仍官其一子甲午宋统制戚春以舟师攻邳州刺史完颜从正败之春赴水死吴曦
兵入秦州陕西路都统副使承裕等败之丙申夏国王李纯佑废侄安全立八月庚戌山东帅来报邳州之捷辛未宋程松袭取方山原富察贞
破走之乙亥赦唐邓颍蔡宿泗六州免来年租税三分之二九月辛巳富察贞取和尚原临洮蕃部遵寍献刍粟战马以助军庚寅敕行尚书省
有方略出众武艺绝伦才干办事工巧过人者其招选之戊戌布萨端行省于汴已亥梁镗行六部尚书事于山东甲辰宋吴曦将冯兴杨雄李
珪等入秦州陕西都统副使承裕等击破之斩杨雄李珪冬十月戊申朔平章政事布萨揆督诸道军伐宋庚戌揆以行省兵三万出颍寿赫舍
哩子仁以兵三万出涡口匡以兵二万五千出唐邓赫舍哩执中以山东兵二万出清口充以关中兵一万出陈仓富察贞以岐陇兵一万出成
纪完颜纲以汉蕃步骑一万出临潭舒穆噜仲温以陇右步骑五千出盐川完颜璘以本部兵五千出来远十一月壬午完颜匡攻下枣阳丁亥
布萨揆克安丰军取霍邱县赫舍哩执中克淮阴遂围楚州庚寅完颜匡克光化军壬辰布萨揆次庐江宋督视江淮兵马事邱崈遣使刘佑来
乞和赫舍哩子仁克定远县乙未完颜匡取随州丙申赫舍哩子仁克滁州戊戌完颜匡围德安别以兵徇下安陆应城云梦孝感汉川荆山等
县庚子完颜纲围佑州降之宋邱崈遣使林拱持书乞和辛丑完颜匡攻襄阳破其外城布萨揆克含山富察贞克天水赫舍哩子仁徇下来安
全椒二县壬寅完颜纲徇下荔川闾川等城癸卯邱崈复遣使宋显等以书币乞和乙巳完颜纲克宕昌丙午富察贞克西和州十二月丁未朔
完颜匡克宜城布萨揆攻和州萨克达中流矢死壬子完颜纲下大潭县富察贞克成州癸丑宋昭信军节度使四川宣抚副使吴曦纳款于完
颜纲 【按吴曦叛降事续通鉴纲目载在是年六月以前宋史亦载四月吴曦献关外四州于金求封蜀王六月金人封吴曦为蜀王而金史
载十二月始纳款于完颜纲纲以朝命立吴曦为蜀王时日与两书均异】 戊午充攻下大散关己未赫舍哩子仁克真州邱崈复遣使陈璧等
奉书乞和辛酉右监军雅绰哈以兵趋凤州城溃入焉完颜纲遣张仔会吴曦于兴州之罝口曦仍献阶州乙丑平章政事布萨揆班师完颜纲
以朝命使马良显赍诏书金印立吴曦为蜀王戊辰富察贞以西和天水等捷来报已巳曦遣郭澄任辛奉表及蜀地图志吴氏谱谍来上壬申
诏完颜匡权尚书右丞行省事右副元帅如故以赫舍哩执中纵下虏掠遣近臣杖其经历伊尔必斯等仍诏放还所掠 【按续通鉴纲目载
是岁蒙古却特特穆津称帝于鄂诺河考金史于凡僭位称尊者虽经剿灭之后必书其原委乃于元初独阙而未载即宋史记开僖二年事亦
未及此今仍其旧而附识之】
七年春正月丁丑完颜匡进攻襄阳戊寅敕宰臣举材干官同议南征事辛巳诏崇肃图克坦怀忠范楫高汝砺张行简温特赫思齐等十
有四人同对于庆和殿壬午诏百官及前十四人同对于广仁殿乙酉赠寿州死节军士魏全宣武将军封其妻乡君子竢充正班局分承应仍
赐钱百万初李爽围寿州刺史羲募人往斫敌营全在选中为敌所执敌令骂羲则免全反骂敌遂杀之故有是恩戊子召完颜纲赴阙庚寅布
萨揆还驻下蔡而病丙申以崇浩兼都元帅行省于南京以代揆辛丑完颜匡取谷城二月丙辰赦凤成西和阶山五州丁巳宋知枢密院张岩
遣方信孺以书诣平章政事揆乞和完颜匡克荆门军吴曦遣使奉三表来谢封爵陈誓言贺全蜀内附戊辰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布萨揆薨
于军癸酉遣珠格高琪等册吴曦为蜀国王是月蜀国王吴曦为宋臣安丙所杀三月庚寅招抚谕陕西军士壬辰宋复攻破阶州癸巳复攻破
西和州乙未宣抚副使完颜纲至凤翔诏撤五州兵分保要害纲召诸军还庚子以完颜匡为左副元帅夏四月癸丑宋人攻破散关乌雅爱实
死之丙辰以赫舍哩子仁为右副元帅戊辰诏元帅府分遣诸将游奕淮南诸州癸酉复下散关五月丙申宋张岩复遣方信孺以书至都元帅
府增岁币乞和宋四川安抚使安丙遣李孝义率步骑三万攻秦州围皂角堡珠格高琪以兵赴之七战解其围六月己酉以山东盗制同党能
自杀捕出首官赏法戊午乌库哩谊为元帅左监军完颜萨喇为元帅左都监秋七月壬午诏民间交易典质一贯以上并用交钞毋用钱乙酉
敕尚书省自今初受监察者令进利害帖子待召见甲午左副元帅匡至自许州乙未诏核西夏人口尽赎放还有藏匿者以违制论八月戊申
宋张岩复遣方信孺赍其主誓书藁来乞和 【按方信孺之使金据续通鉴纲目作开禧三年二月宋史作四月金史载二月五月八月三至
俱奉书乞和而宋史乃称奉书通谢彼此互异考是时金师未退和议未许其大散关濠州俱未归则安得先为通谢也当以金史所载为正】
九月甲戌朔左丞相兼都元帅崇浩薨于军甲申以布萨端为平章政事完颜匡为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壬寅敕女真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
南人装束冬十月辛未陕西宣抚使图克坦镒分遣巴噶哈攻下苏岭关是月定南征将士功赏格十一月癸酉诏新定学令内削去辥居正五
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者雅尔拔鹘岭关巴噶罕取小湖关进攻营口镇遂取其城丙子宋韩侂冑遣左司郎中王柟以书来乞和请称伯复增
岁币犒军钱诛苏师旦函首以献壬辰宋参知政事钱象祖以诛韩侂冑移书行省戊戌诏完颜匡檄宋函侂冑首以赎淮南故地十二月庚申
以孙即康为左丞通吉思忠为右丞孙铎为参知政事
八年春正月癸酉以完颜萨喇为参知政事乙亥宋安丙遣兵袭鹘岭关巴噶罕完颜果啰击走之二月乙巳宋钱象祖遣王柟来以书上
行省复请川陕关隘庚申诏谕有司方农作时虽在禁地亦令耕种三月庚寅以与宋和谕尚书省夏四月戊申禘于太庙诏谕有司以苗稼方
兴宜速遣官分道巡行农事以备虫蝻宋钱象祖复遣王柟以书上行省闰月辛未谕尚书省曰翰林侍讲学士富蔡乌延言使宋官当选人其
言甚当其报聘人当先议择自此更始凡有礼数皆在奉使今既行之为永例不可不慎也甲戌制诸州府司县造作不得役诸色人匠违者准
私役之律计佣以受所监临财物论乙未宋献韩侂冑等首于元帅府五月丁未御应天门备黄麾立仗亲王文武合班起居中路兵马提控平
南抚军上将军赫舍哩贞以宋贼臣韩侂冑苏师旦首献 【按韩侂冑倡议用兵意欲恢复而宋寍宗以兵败乃从金请遂诛其首以献之是
始而用其谋既则诿其咎诚如通鉴辑览
御批祗冀和议之成不顾事理之非也谨录识之】 并奉元帅府以露布闻悬其首并画像于市
以露布颁中外丙辰平章政事匡至自军巳未更元帅府为枢密院癸亥诏移天寿节于十月十五日六月癸酉宋通谢使试礼部尚书许奕右
武卫上将军吴衡等奉其主书入见 【按宋史载嘉定元年正月以许奕为金国通谢使考是时侂冑未诛金未许和安得先遣使通谢也金
史载三月以与宋和谕尚书省则六月通谢使之来较得事实宋史时日恐系误载】 癸未以许宋平诏中外免河南山东陕西等六路今年夏
税河东河北大名等五路半之丁亥以乌库哩谊为御史大夫丁酉以副都点检完颜侃为宋谕成使礼部侍郎乔宇副之秋七月戊申宋使朝
辞致答通谢书及誓书于宋主八月已巳以户部尚书高汝砺等为宋生日使九月甲子遣吏部尚书贾守谦等一十三人与各路按察司官推
排民户物力十一月丁酉诏诸路按察使并兼转运使初设三司使掌判盐铁度支劝农事以赫舍哩子仁兼三司使癸卯诏戒谕尚书省曰国
家之治在于纪纲纪纲所先赏罚必信今乃上自省部之重下逮司县之间律度弗循私怀自便迁延旷岁苟且成风习此为恒从何致理朝廷
者百官之本京师者诸夏之仪其朂自今各惩巳往遵绳奉法竭力赴功无枉挠以循情无依违而避势一归于正用范乃民是日御临武殿试
护卫丁未敕谕临潢泰州路兵马都总管承裔等修边备乙卯帝不豫丙辰崩于福安殿年四十一谥曰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庙
号章宗陵曰道陵
章宗明昌六年承安五年泰和八年凡十九年
○卫绍王
卫绍王韩永济小字兴胜初名允济以避显宗讳改允为永世宗第七子母曰元妃李氏封辥王进封滕王历刑部尚书殿前都点检章宗
时进封潞王判安武军节度使寻封韩王又进卫王泰和五年判平阳府巳而改武定军节度使八年十一月自武定军入朝是时章宗巳感病
卫王辞行章宗留之初章宗雅爱诸王置王傅府尉官以傅导德义及永中永蹈诛由是疏忌宗室遂以王傅府尉检制王家苛问严密门户出
入皆有籍而卫王乃永蹈母弟柔弱鲜智能故章宗爱之章宗既无继嗣而诸叔兄弟在者又不欲立之惟欲立卫王故于辞行留之无何章宗
崩平章政事完颜匡等传遗诏立卫王卫王承诏举哀即皇帝位于柩前
大安元年春正月壬戌改元大赦立元妃图克坦氏为皇后二月以章宗内人范氏损其遗腹诏中外范氏削发为尼封皇子六人为王三
月甲辰葬章宗皇帝于道陵大赦夏四月庚辰杀章宗元妃李氏及承御贾氏以平章政事完颜匡为尚书令秋七月如大房山谒奠睿陵裕陵
道陵百官表请建储不允冬十月巳卯诏戒励风俗十二月诏平阳地震人户三人死者免租税一年二人及伤者免一年贫民死者给葬钱五
千伤者三千以右丞相布萨端为左丞相进封兄越王永功为谯王
二年春二月以礼部侍郎耿端义为参知政事夏六月大旱下诏罪巳赈贫民阙食者曲赦西京太原两路杂犯死罪减一等徒以下免乙
丑立子胙王从恪为皇太子夏人侵葭州乙未诏求直言招勇敢抚流亡庚子遣使慰抚宣德行省军士丙午京师戒严 【按金自章宗与宋
再和后兵威渐弱蒙古之势巳强至此忽云京师戒严疑系元兵入逼力不能支史家讳而不载今仍原文而附识之】 帝日出巡抚百官请视
朝不允辛亥宣德行省罢癸丑诏抚谕中都西京清沧被兵民户冬十二月辛酉朔日有食之是岁大饥禁百姓不得传说边事
三年春三月括民间马令职官出马有差夏四月元兵来侵遣钮祜禄哈达乞和不许初纳哈塔迈珠守北鄙以蒙古将侵边来告帝以擅
生边隙囚之及侵扰云中诸处连岁不休遂破大水泺以进帝始惧 【按金史载元兵初侵即遣使乞和于事理未协考续通鉴纲目所载则
金固兵威屡挫及是而后乞和兹据补辑】 以通吉迁嘉努和硕行省事备边赫舍哩呼沙呼行枢密院事鄂屯忠孝为尚书右丞梁■〈王堂
〉为参知政事六月壬寅更定军前赏罚格八月迁嘉努和硕等自抚州退军驻于宣平河南大名路军逃归下诏招抚之九月迁嘉努和硕败
绩于会河堡居庸关失守禁男子不得辄出中都城门元军至中都命梁■〈王堂〉镇抚京城冬十月图克坦镒遣乌克逊鄂屯将兵二万卫
中都珠格高琪屯都城外帝巡抚诸军元兵退十一月杀河南陈言人郝赞以图克坦镒为右丞相签中都在城军赫舍哩呼沙呼弃西京走还
京师即以为右副元帅益都杨安儿反是时得兴府弘州昌平怀来缙山丰润密云集寍东过平泺南至清沧由临潢过辽河西南至忻代皆归
于元右副元帅呼沙呼请兵二万屯宣德诏与三千人屯妫州迁嘉努和硕坐覆全军迁嘉努除名和硕责授咸平路兵马总管万户奎腾屯古
北口十二月签陕西两路汉军五千人赴中都太保张行简左丞相布萨端宿禁中议军事
崇庆元年春正月朔改元呼沙呼请退军屯南口诏数其罪免之三月夏人犯葭州延安路兵马总管完颜诺尔布御之五月签陕西勇敢
军二万人射粮军一万人赴中都括陕西马泰安刘二祖反掠淄沂州 【按大安三年益州杨安儿反崇庆元年泰安刘二祖反金史俱失载
考是时元兵入侵而又盗贼蠭起契丹啸聚金所以不得并力御元也兹据续通鉴纲目补辑】 贾铉起复参知政事福兴为尚书左丞诏卖空
名敕牒以布萨端为河南陕西安抚使提控军马秋八月万秋节以兵事不设宴冬十月曲赦西京辽东北京十一月赈河东南路南京路陕西
东路山东西路卫州旱灾
至寍元年春正月故辽人耶律瑠格反犯辽东州郡自立为辽王 【按律耶瑠格于至寍元年正月反自立为辽王金史失载似于二月
诏抚谕辽东及宣宗贞佑三年十月报败瑠格之捷俱无原委兹据续通鉴纲目补辑】 二月诏抚谕辽东乌库哩谊谋不轨伏诛夏五月改元
诏谕咸平路契丹部人之啸聚者起呼沙呼复为右副元帅领武卫军三千人屯通玄门外六月夏人犯保安州杀剌史犯庆阳府杀同知府事
以胥鼎王维为参知政事秋八月尚书左丞完颜元努将兵备边诏军官军士赐赉有差治中福海别将兵屯城北辛卯呼沙呼矫诏以诛反者
招福海执而杀之夺其兵壬辰自通玄门入杀知大兴府图克坦南平刑部侍郎图克坦默哷福海男符宝珊延都统实古纳率众拒战死之呼
沙呼以兵入宫自称监国都元帅癸巳逼帝出宫以素车载至故邸以武卫军二百人锢守之图克坦镒闻难作还第己而劝呼沙呼立升王 【
按图克坦镒闻难作还第已而劝立升王金史以为忠考呼沙呼以闻镒言乃弒卫绍王于故邸迎立升王兹据续通鉴纲目补书至于图克坦
镒身为宰执顾以委蛇自免恭读通鉴辑览
御批谓其不能讨贼又不能尽节徒以定计策立不得谓为忠臣真大公至正之言春秋褒贬
之义也谨录识之】 呼沙呼使宦者李思中弒帝于邸降封东海郡侯宣宗贞佑四年追复卫王谥曰绍
卫绍王大安三年崇庆一年至寍一年凡五年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