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本章共 8.7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元纪 【二】
世祖 【一】
○世祖一
世祖皇帝讳呼必赉宪宗同母弟也帝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当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
治道宪宗以帝最长而贤故尽属以军国庶事命南驻扎固图之地初太宗立军储所于新卫以收山东河北丁粮后惟计直取银帛军行则以
资之帝请设官筑五仓于河上始令民入粟宋遣兵攻虢之卢氏河南之永寍卫之八柳渡帝请立经略司于汴以莽格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
使陈纪杨果为参议俾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仍置屯田万户于邓完城以备之岁壬子奉命帅师征云南寻受京兆分
地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从宜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募民受盐入粟转漕嘉陵立京兆宣抚司以布琳及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岁癸
丑出师临洮分三道以进帝由中道过大渡河经行山谷闲二千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以渡遂进薄大理城先是大理主段氏微弱国事皆决
于高祥高和兄弟至是祥率众遁去命大将伊克及巴图尔追斩之留大将乌兰哈达戍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与段氏同安辑大理遂班师岁
丙辰命僧子聪-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城开平府经营宫室又奉命益怀州为分地岁丁巳入觐于伊克德哷苏之地议分道攻宋以明年为期
岁戊午冬十一月戊申禡牙于开平东北是日启行岁己未秋七月师次汝南命大将巴图尔等前行备粮汉上戒诸将无妄杀命杨惟中郝经
宣抚江淮笔且齐孙贞督军须蔡州八月丙戌渡淮辛卯入大胜关宋戍兵皆遁辛丑进次江北九月壬寅朔亲王穆格自合州钓鱼山遣使以
宪宗凶问来告且请北归以系天下之望帝曰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甲辰登香垆山俯瞰大江江北曰武湖湖之东曰阳逻堡其南岸即
浒黄洲宋以大舟扼江渡帝遣兵夺二大舟是夜遣玛拉噶齐张文谦等具舟楫乙巳迟明至江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遂申
敕将帅扬旗伐鼓三道并进天为开霁与宋师接战者三杀获甚众径达南岸丁未驻浒黄洲庚戌围鄂攻之逾月宋人城守益坚冬十一月丙
辰移驻牛头山时先朝诸臣阿勒达尔珲塔哈托果斯托里齐等谋立额哷布格额哷布格者睿宗第七子帝之弟也皇后闻之急遣托欢额默
根驰至军前密报帝请速还丁卯发牛头山声言趋临安留大将巴图尔等率诸军围鄂闰月庚午朔还驻青山矶辛未临江岸遣张文谦往谕
诸将曰迟六日当去鄂退保浒黄洲宋宰相贾似道遣宋京请和命赵璧等语之曰汝以生灵之故来请和好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岂能中止
果有事大之心当请于朝是日大军北还
中统元年春三月戊辰朔车驾至开平亲王哈坦阿济格率西道诸王塔齐尔额森克呼鲁古尔卓多率东道诸王皆来会与诸大臣劝进
帝三让诸王大臣固请辛卯帝即皇帝位夏四月戊戌朔立中书省以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辛丑以即位诏天下丁未以翰林侍
读学士郝经为国信使翰林待制何源礼部郎中刘人杰副之使于宋乙丑征诸道兵六千五百人赴京师宿卫置互市于涟水军禁私商不得
越境犯者死是月额哷布格僭号于和琳城西阿勒坦河五月丙戌建元中统甲午以额哷布格反诏赦天下乙未立十路宣抚使征诸路兵三
万驻燕京近地六月戊戌以李璮为江淮大都督刘太平等谋反事觉伏诛高丽国王王倎遣其子永安公禧判司宰事韩即来贺即位以国王
封册玉印及虎符赐之秋七月癸酉以燕京路宣慰使玛穆特行中书省事燕京路宣慰使赵璧平章政事张启元参知政事王鹗翰林学士承
旨兼修国史河南路宣抚使史天泽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丙子诏造中统元宝交钞立互市于颍州光化军宋兵攻边城诏遣太尹奇■〈
口耒〉孟古岱率所部合兵击却之帝自将讨额哷布格八月己酉立秦蜀行中书省以京兆等路宣抚使廉希宪为中书省右丞行省事宋兵
临涟州李璮乞遣将益兵渡淮攻宋以方遣使修好不从癸亥以泽潞二州旱赈之九月壬午初置拱卫仪仗冬十月癸丑初行中统宝钞戊午
车驾驻锡衮之地命给官钱雇在京橐駞运米万石输行在所十一月戊子发常平仓赈益都济南滨棣饥民十二月丙申以礼部郎中孟甲礼
部员外郎李文俊使安南大理乙巳帝至自和琳驻跸燕京近郊始制祭享太庙祭器法服以梵僧帕克斯巴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立仙音
院复改为玉宸院括乐工立仪凤司又立符宝局及御酒库羣牧所
二年春正月乙酉宋兵围涟州己丑李璮击败之二月己亥宋兵攻涟水命阿珠等帅兵赴之丙午车驾如开平诏减民闲差发罢守隘诸
军丁巳李璮破宋兵于沙湖堰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夏四月丙午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乙卯命宣抚司劝农桑抑游情礼高年问民疾
苦举文学才识可以从政及茂才异等列名上闻以听擢用其职官污滥及民不孝悌者量轻重议罚五月乙丑遣崔明道李全义为详问官诣
宋淮东制司访问国信使郝经等所在仍以稽留信使侵扰疆场诘之庚辰敕使臣及军士所过城邑官给廪饩毋扰于民丁亥申严沿边军民
越境私商之禁禁私杀马牛以河南经略宣抚使史天泽为中书右丞相河南军民并听节制诏成都路置惠民药局六月戊戌诏谕十路宣抚
司并管民官定盐酒税课等法癸卯以严忠范为东平路行军万户兼管民总管仍谕东平路达噜噶齐等官并听节制乙卯诏宣圣庙及管内
书院有司岁时致祭月朔释奠禁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侵扰亵渎丙辰以汪良臣同签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凡军民官并听良臣节制庚申宋
泸州安抚使刘整举城降以整行夔府路中书省兼安抚使佩虎符仍喻都元帅耨埒等存恤其民罢金银铜铁丹粉锡碌坑冶所役民夫及河
南舞阳姜户藤花户还之州县赐大理国主段实虎符优诏抚谕之命李璮领益州路盐课出工局绣女听其婚嫁高丽国王倎更名禃遣其世
子愖奉表来朝以布哈为中书右丞相耶律铸为中书左丞相张启元为中书右丞秋七月辛酉朔立军储都转运使司癸亥立翰林国史院以
右丞相史天泽监修国史左丞相耶律铸平章政事王文统监修辽金史辛巳诏许衡即其家教怀孟生徒己丑谕将士伐宋八月丁酉谕开平
守臣释奠于宣圣庙戊戌以燕京等路宣抚使赛音谔德齐为平章政事辛丑以宣抚使钮祜禄纳罕为中书右丞库库为中书左丞丁未以姚
枢为大司农甲寅诏诸王妃公主驸马非闻奏不许擅取官物颁斗斛权衡宋私商七十五人入宿州诏宥之还其货听榷场贸易仍檄宋边将
还北人之留南者九月庚申朔奉迁祖宗神主于圣安寺丙寅诏以钮祜禄纳罕行中兴府中书省戊辰大司农姚枢请以儒人杨庸教孔颜孟
三氏子孙东平府详议官王镛兼充礼乐提举诏以庸为教授以镛特兼太常少卿辛未置和籴所于开平丙子谕诸王驸马凡民闲词讼无得
私自决断皆听朝廷处置敕今岁田租输沿河近仓官为转漕母劳民癸未立诸路提举学校官冬十月庚寅朔帝自将讨额哷布格庚子以右
丞张启元行中书省于平阳太原等路修燕京旧城命平章政事赵璧左三部尚书克哷木率蒙古汉军驻燕京近郊以河南屯田万户史权为
江汉大都督甲辰宋兵攻泸州刘整击败之十一月壬戍与额嚼布格遇于实默图诺尔之地诸王哈坦等奋击大破之额哷布格北遁癸酉驻
跸特默哈喇之地以尚书克哷木平章赵璧兼大都督率诸军从塔齐尔北上分蒙古军为二克哷木从穆苏山居庸口驻宣德德兴府阿海从
阿固岱出古北口驻兴州帝亲将诸万户汉军及武卫军由檀顺州驻潮河川敕官给刍粮毋扰居民罢十路宣抚司止存开元路十二月庚寅
封子珍戬为燕王领中书省事甲午师还诏撤所在戍兵放民闲新签军命太常少卿王镛教习大乐
三年春正月癸亥修宣圣庙成庚午罢高丽互市赐高丽国厯辛未禁诸道戍兵及势家纵畜牧犯桑枣禾稼者癸酉以军兴人民劳苦敕
停公私逋负毋征丙戌命备宫悬钟磬乐舞钥翟二月己丑李璮反以涟海三城献于宋庚寅宋兵攻新蔡辛卯定中外官俸命大司农姚枢讲
定条格甲午李璮入益都辛丑李璮寇蒲台癸卯诏发兵讨之以赵璧为平章政事甲辰发诸蒙古汉军讨李璮命水军万户解成张荣实大名
万户王文干及万户严忠范会东平济南万户张宏归德万户邸浃武卫军炮手元帅薛军胜等会滨棣丙午命诸王哈必齐总督诸军以布扎
尔额布根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宋子贞参议行中书省事以董源高逸民为左右司郎中许便宜行事真定顺天河闲平滦大名邢州河
南诸路兵皆会济南己酉王文统坐与李璮同谋伏诛仍诏谕中外壬子李璮入济南癸丑诏大名洺滋彰德卫辉怀孟河南真定邢州顺天河
闲平滦诸路皆籍兵守城宋兵攻滕州三月己未括穆苏爱满辉和尔雅尔喀斡达实爱满等户丁为兵徙弘州锦工绣女于京师诏以平章政
事满拉廉希宪参政商挺断事官麦肖行中书省事于陕西壬申命户部尚书刘肃专职钞法癸酉命史枢阿珠各将兵赴济南遇李璮军邀击
大破之璮退保济南乙亥宋将夏贵攻符离戊寅万户韩世安率镇抚马兴千户张济民大破李璮兵于高苑禁民闲私藏军器乙酉宋夏贵攻
蕲县夏四月丙戌朔大军围济南丁亥诏博兴高苑等处军民尝为李璮胁从者并释其罪庚子诏安辑徐邳民禁征戍军士毋纵畜牧伤其禾
稼桑枣癸卯宋兵攻亳州乙卯诏右丞相史天泽专征诸将皆受节度五月戊午蕲县陷权万户李义千户张好古死之庚申筑环城围济南甲
子宋兵攻利津县蠲滨棣今岁田租之半东平十之三戊辰以左丞相和尔布哈兼中书省都断事官甲申大司农姚枢辞赴省议事帝勉留之
命枢与左三部尚书刘肃依前商议中书省事六月乙酉朔宋兵攻沧州戊子滨棣安抚使韩世安败宋兵于滨州丁河口壬子申严军官及兵
伍扰民之禁秋七月戊午复蒙古军站户差赋农民包银征其半俘户止令输丝民当输赋之月毋征私债甲戌李璮伏诛体解以徇八月己丑
郭守敬请开玉泉水以通漕运广济河渠司王允中请开邢洺等处漳滏澧河达泉以溉民田并从之丙午立诸路医学教授戊申敕王鸮集廷
臣商榷史事九月戊午亳州万户张弘略破宋兵于蕲县复宿蕲二城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董文炳兼山东路经略使收集益都旧军充武卫
军戍南边癸酉都元帅库库岱卒于军以其兄阿珠代之闰月己丑以济南民饥免其租税及诸路军户他徭庚子中翼千户玖珠破宋兵于虎
脑山庚戌发粟三十万赈济南饥民冬十月庚申分益都军民为二董文炳领军萨奇苏治民诏以李璮所掠民马还其主以郝经刘人杰使宋
未还廪其家乙丑诏禁京畿畋猎丙寅分东西两川都元帅府为二以托迪及刘整等为都元帅及左右副都元帅庚午敕巩昌总帅汪惟正撤
戍青居山军屯田利州乙亥分中书左右部十一月辛丑遣官审理陕西重刑敕河西民徙居应州其不能自赡者给牛具及粟麦种仍赐布人
二匹乙巳诏谕史天泽朕或乘怒欲有所诛杀卿等宜迟留一二日覆奏行之丙午诏特征人员宜令乘传十二月丙辰立河南山东统军司以
塔尔珲和尔齐为河南路统军使卢升副之东距亳州西至均州诸万户隶焉察克布哈为山东路统军使武秀副之西自宿州东至寍海州诸
万户隶焉罢各路急递铺丁巳立十路宣慰司以真定路达噜噶齐赵瑨等为之辛酉立诸路转运使以燕京路监榷官曹泽等为之使癸亥享
太庙诏各路总管兼万户者止理民事军政勿预其州县官兼千户百户者仍旧丙寅申严屠杀牛马之禁己巳诏诸路管民总管子弟有分管
州府司县及鹰坊人匠诸色事务者罢之
四年春正月乙酉禁蒙古军马扰民丙戌以姚枢为中书左丞改诸路监榷课税所为转运司甲午立十路鄂啰总管癸卯诏兴河南等处
铁冶及设东平等路巡禁私盐军乙巳诏以诸路汉军鄂啰毋隶各万户管领其科征差税山东河南隶统军司东西两川隶征东元帅府陕西
隶行户部敕总帅汪忠臣都元帅托迪及刘整等益兵付都元帅奇彻戍青居山仍以解州盐课给军粮丙午以玛哈穆特所俘济南老僧口之
民为奴者付原籍为民辛亥申禁民畜兵器及蒙古军扰民者二月甲寅诏诸路官员子弟入质甲子车驾如开平以王德素充国信使刘公谅
副之使于宋诘其稽留郝经之故诏诸路置局造军器私造者处死民闲所有不输官者与私造同三月戊辰遣扎玛里鼎和籴东京癸卯初建
太庙夏四月癸丑选益都兵千人充武卫军戊寅召窦默许衡乘驿赴开平五月乙酉初立枢密院以皇子燕王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戊子
升开平府为上都 【按地理志开平府中统五年以阙廷所在加号上都纪则书于四年与志异考中统止有四年明年即改元至元葢志误
也】 辛卯诏立燕京平准库六月癸酉建帝尧庙于平阳以锡津为中书右丞相塔齐尔为中书左丞相秋七月癸未诏诸投下毋擅勾摄燕京
路州县官吏乙酉禁野狐岭行营民毋入南北口纵畜牧损践桑稼戊戌诏弛河南沿边军器之禁壬寅诏阿珠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
八月辛亥置元帅府于大理命锡勒希总制鬼国大理两路兵部郎中刘芳前使大理至吐蕃遇害命恤其家戊午以阿陶商挺行枢密院于成
都凡成都顺庆潼川都元帅府并听节制甲子敕诸臣传旨有疑者须覆奏壬申车驾至自上都九月乙酉立漕运河渠司庚寅遣使征诸路赋
税钱帛冬十一月甲申诏以岁不登量减阿苏奇■〈口耒〉各军行饷东平大名等路旱量减今岁田租丙戌享太庙以哈坦塔齐尔王盘张
文谦行事十二月丁未朔以凤翔屯军汪惟正青居等军刁国器平阳军令益都元帅奇彻统之戍虎啸寨甲戌敕驸马阿尔布哈葡萄户依民
例轮赋雅克喀斡达实爱满僧道种田入租贸易输税
至元元年春正月壬午敕诸路宣慰司非奉旨无辄入觐己亥立诸路平准库癸亥罢南边互市申严持军器贩马越境私商之禁二月辛
亥敕选儒士编修国史译写经书起馆舍给俸以赡之壬子发北京都元帅阿哈所领军疏双塔漕渠癸酉车驾如上都弛边城军器之禁三月
辛丑立漕运司以王光益为使夏四月己卯诏高丽国王王禃来朝上都修世见之礼辛酉以四川茶盐商酒竹课充军粮戊辰给新附军粮饷
五月乙亥遣苏尔托音郭守敬行视西夏河渠庚辰敕剑州守将分军守剑门丁亥释宋私商五十七人给粮遣归其国己亥以中书右丞钮祜
禄纳罕为平章政事六月戊申高丽国王王禃来朝秋七月丁酉龙门禹庙成命侍臣阿哈托音代祀庚子额哷布格与诸王玉隆哈实阿实达
锡里济及其谋臣来归诏诸王皆太祖之裔并释不问其谋臣布拉噶等皆伏诛八月乙巳立诸路行中书省以中书左丞相耶律铸参知政事
张惠等行省事诏新立条格省并州县定官吏员数分品从官职给俸禄颁公田计月日以考殿最均赋役招流移禁勿擅用官物勿以官物进
献勿借易官钱勿擅科差役凡军马不得停泊村坊词讼不得隔越陈诉恤鳏寡劝农桑验雨泽平物价具盗贼囚徒起数月申省部定立诸王
使臣驿传税赋差发不许擅招民户癸丑命僧子聪同议枢密院事复其姓刘氏易名秉忠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乙卯改燕京为中都丁巳大
赦改元九月壬申朔立翰林国史院以改元诏论高丽国并赦其境内辛巳车驾至自上都冬十月壬寅朔高丽国王王禃来朝庚戌有事于太
庙十一月壬辰罢领中书左右部并入中书省以领中书省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知太府监事阿哈玛特为平章政事领中书省左右部兼
诸路都转运使阿里为中书右丞十二月乙巳罢各投下达噜噶齐定中外百官仪从庚午诏罢枢密院断事官及各路鄂啰官立迁转法
二年春正月辛未朔曰有食之癸酉徙镇海巴勒巴沁谦州诸色匠户于中都又徙诺观特木德克炮手人匠八百名赴中都造船运粮甲
申诏申严越境贩马之樊乙酉以河南北荒田分给蒙古军耕种二月辛丑朔元帅按东与宋兵战于钓鱼山败之甲辰初立宫闱局丁巳车驾
如上都癸亥并六部为四禁山东东路私煎硝鹻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达噜噶齐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以同知东平路宣慰
使保赫鼎为平章政事山东廉访使王晋为参知政事廉希宪商挺罢二月乙未罢南北互市括民闲南货官给其直以辽东饥发粟并钞赈之
夏五月戊子禁北京平滦等处人捕猎庚寅诏西川山东南京等路戍边军屯田闰月癸亥移秦蜀行省于兴元丁卯分四亲王南京属州郑州
隶哈坦钧州隶明埒睢州隶博啰齐蔡州隶海都他属县复还朝廷以平章政事赵璧行省于南京河南府大名顺德洺磁彰德怀孟等路平章
政事廉希宪行省事于东平济南益都淄莱等路中书左丞姚枢行省事于西京平阳太原等路诏诸路州府户不满千者量加并省各投下者
并入所隶州城其散府州郡户少者不须更设录事司及司候司附郭县止令州府官兼领六月戊寅移山东统军司于沂州己卯王晋罢秋七
月辛酉赈益都饥民癸卯安南国王陈光昞遣使奉表来贡八月己卯诸宰职皆罢以安图为中书右丞相巴延为中书左丞相戊子召许衡于
怀孟杨诚于益都车驾至自上都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戊子诏随路私商曾入南界者首实免罪充军十二月己巳省并州县凡二百二十余
所庚午宋子贞言朝省之政不宜数行数改又刑部所掌事于人命尚书严忠范年少宜选老于刑名者为之又请罢北京行中书省别立宣慰
司以控制东北州郡并从之
三年春正月丙午遣使抚谕四川将吏军民壬子立制国用使司以阿哈玛特为使二月丙寅复以廉希宪宋子贞为平章政事张文谦复
为中书左丞史天泽为枢密副使壬午以中书丞张易同知制国用使司事张惠为制国用副使癸未车驾如上都甲申罢西夏行省立宣慰司
初制太常礼乐工冠服立东京广寍懿州开元率宾海兰博索等路宣慰司三月己未王晋及侍中和尔扎达济南益都转运使王明以隐匿盐
课伏诛夏四月丁卯亳州水军千户胡进等与宋人战荆山败之五月乙未遣使诸路虑囚丙午浚西夏中兴汉延唐来等渠丙辰罢益都行省
蠲平滦益都质子户赋税之半六月丁卯封诺木欢为北平王丙子立漕运司戊寅申严陕西河南竹禁立拱卫司秋七月丙申罢息州安抚司
丙午遣使祀五岳四渎 【按是时南北未一五岳四渎有不在其封内者所谓遣使葢遥祭耳】 甲寅添内外巡兵八月丁卯以兵部侍郎赫
德礼部侍郎殷弘使日本戊子阿珠略地蕲黄俘获甚众九月戊午车驾至自上都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太庙成定为八室申禁
京畿畋猎十一月辛卯初给京府州县司官吏俸及职田戊戌濒御河立漕仓丁未申严杀牛马之禁宋子贞致仕辛亥以呼图克岱尔为中书
左丞相禁天文图谶等书十二月庚申给诸王哈必齐行军印辛酉改四川行枢密院为行中书省以赛音谔德齐伊苏岱尔等签行中书省事
丁亥凿金口导卢沟水以漕西山木石
四年春正月癸卯修曲阜宣圣庙乙巳百济遣其臣梁浩来朝禁僧官侵理民讼辛亥以赵璧为枢密副使立诸路洞冶都总管府戊午城
中都 【中都元史作大都按地理志燕京至元元年改中都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焉九年改大都此时尚未有大都之名葢
沿误也谨据改】 二月庚申钮祜禄纳罕复为平章政事阿里复为中书右丞丁卯改经籍所为弘文院以马天昭知院事丁亥车驾如上都诏
陕西行省招谕宋人三月己丑复以耶律铸为中书左丞相壬寅安图言比者省官员数平章左丞各一员今丞相五人素无此例臣等议拟设
二丞相臣等蒙古人三员惟陛下所命诏以安图为长史天泽次之其余蒙古汉人参用勿令员数过多又诏宜用老成人如姚枢等一二员同
议省事丁巳耶律铸制宫县乐成夏四月甲子筑宫城五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敕上都重建孔子庙六月壬戌以中都顺天东平等处蚕灾免民
户丝料轻重有差乙丑复以史天泽为中书左丞相呼图克岱尔耶律铸并降平章政事巴延降中书右丞廉希宪降中书左丞阿里张文谦并
降参知政事秋七月壬寅申禁京畿牧地之禁八月丙寅复立宣徽院以前中书右丞相锡津为使丁丑封子呼克齐为云南王阿珠略地至襄
阳宋人来拒阿珠击败之九月壬辰作玉殿于广寒殿中乙未总帅汪良臣请立寨于穆章德山控扼江南以当钓鱼之冲从之戊申以许衡为
国子祭酒癸丑车驾至自上都冬十月庚辰定品官子孙荫叙格十一月乙酉享于太庙十二月庚辰立诸位谔都总管府
五年春正月辛丑敕陕西五路四川行省造战舰付刘整闰月戊午以陈亳顷蔡等处屯田户充军二月己丑给河南山东贫乏军士钞三
月丙寅罢诸路四品以下子孙入质者丁丑敕阿哩等诣军前阅视军器夏四月壬寅遣使祀岳渎五月辛亥朔以太医院拱卫司教坊司及尚
食尚果尚酝三局隶宣徽院癸亥都元帅伯嘉努拔宋嘉定五花石城白马三砦秋七月癸丑立御史台以右丞相塔齐尔为御史大夫诏谕之
曰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戊戌罢西夏宣抚司庚午省诸路打捕鹰坊工匠洞冶总管府令转运司兼领之丙子立西夏惠民
局九月丁巳阿珠统兵围樊城己丑车驾至自上都冬十月戊寅朔日有食之己卯敕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庚寅敕从臣托
果斯等录毛诗孟子论语乙未享于太庙以和尔果斯图古勒充翰林待制兼起居注戊戌宫城成刘秉忠辞领中书省事许之为太保如故十
一月庚申宋兵自襄阳来攻沿山诸寨阿珠分诸军御之斩获甚众十二月戊寅敕二分二至及圣诞节日祭星于司天台
六年春正月戊午阿珠军入宋境至复州德安府荆山等处俘获甚众甲戌赈益都淄莱及恩州饥民敕史天泽与驸马呼喇珠董师襄阳
二月壬午立四道提刑按察司丁丑诏颁行新制蒙古字丁酉签民兵赴襄阳振谦州人匠敕鞍鞾箭镞不得饰以黄金开元等路饥减户赋秋
税三月戊午振曹州饥筑堡鹿门山夏四月辛巳制玉玺十纽甲午遣使祀岳渎振大名等路饥五月丙午振东平路饥六月辛巳克们征建都
败续丁亥免河南北山东诸郡真定等路赋役壬寅河珠扼宋万山射垛冈路癸卯振东昌路饥七月庚申水军千户邢德立等擒宋荆鄂都统
唐永坚己巳立诸路蒙古字学诏理冤滞诏谕宋官吏军民以不欲用兵之意宋将夏贵率兵船至鹿门山舟师解汝楫李庭败之八月高丽废
国王禃立其弟淐遣鄂尔多斯布哈李谔等往问之九月壬戍免丰州云内东胜租赋辛未以呼喇珠史天泽并平章政事十月宋馈襄阳盐粮
获之十一月签王綧洪察尔球军定高丽庚午敕诸路月给鳏寡废疾人米高丽王禃复位诏入觐十二月戍子筑东浑河堤己丑作佛事于太
庙七昼夜振高唐固安二州饥
七年春正月丙午耶律铸廉希宠罢立尚书省罢制国用使司以平章政事呼图克岱尔为中书右丞相国子祭酒许衡为中书左丞制国
用使阿哈玛特平章尚书省事同知制国用使司事张易同平章尚书省事制国用使司副使张惠签制国用使司事李尧咨敏珠尔丹并参知
尚书省事二月辛未朔以前中书右丞相巴延为枢密副使甲戌筑昭应宫于高梁河丙子帝御行宫观刘秉忠博啰许衡及太常卿徐世隆所
起朝仪丁丑以岁饥罢修筑宫城役夫甲申置尚书省署壬辰立司农司以参知政事张文谦为卿设四道巡行劝农司乙未宋襄阳出步骑万
余人兵船百余艘来趋万山堡万户张弘范千户托克托击败之高丽国王王禃来朝三月庚子朔日有食之改河南等路及陕西五路西蜀四
川东京等路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甲寅车驾如上都丙辰浚武县御河夏四月壬午设诸路蒙古字学教授敕诸路达噜噶齐子弟荫叙癸未
定军官等级以所管军士为差五月癸卯陕西签省伊苏岱尔严忠范与东西川统军司率兵及宋兵战于嘉定重庆钓鱼山马湖江皆败之拔
其三寨擒都统牛宣丁未以同知枢密院事哈达为平章政事丙辰改宣徽院为光禄司以宣徽使锡津为光禄使六月庚辰敕戍军还有乏食
及病者令所过州城村坊主者给食医药丙申立耤田中都东南郊禁民擅入宋境剽掠秋七月辛丑设上林署乙丑阅实诸路炮手户都元帅
伊苏岱尔等略地光州败宋兵于金刚台以辽东开元等路总管府兼本路转运司事八月戊辰朔筑环城以逼襄阳己巳赈应昌府饥庚辰以
御史大夫塔齐尔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特济为御史大夫九月丙寅括河西户口定田税冬十月癸酉敕宗庙祭祀祝文书以国字乙亥宋
人攻莒州乙酉享于太庙己丑敕太庙牲牢用野豕时果勿市取之内园车驾至自上都赈山东淄莱路饥闰十一月戊辰禁缯段织日月龙虎
及以龙犀饰马鞍者癸未敕西夏管民官禁僧徒冒据民田十二月丙申朔改司农司为大司农司添设巡行劝农使副各四员以御史中丞博
啰兼大司农卿以陕西等路宣抚使赵良弼为秘书监充国信使使日本敕岁祀太社太稷风师雨师雷师辛酉建大护国仁王寺于高梁河敕
更定僧服色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