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本章共 7.3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宋 【九十四】
○宋九十四
胡纮
何澹
林栗
高文虎
陈自强
郑丙
京镗
谢深甫
许及之
梁汝嘉
胡纮
何澹
林栗
高文虎
陈自强
郑丙
京镗
谢深甫
许及之
梁汝嘉
△胡纮
胡纮字应期处州遂昌人淳熙中举进士绍熙五年以京镗荐监都进奏院迁司农寺主簿秘书郎韩侂冑用事逐朱熹赵汝愚意犹未快
遂擢纮监察御史纮未达时尝谒朱熹于建安熹待学子惟脱粟饭遇纮不能异纮曰此非人情遂亡去及是劾赵汝愚且诋其引用朱熹为伪
学罪首婆愚遂谪永州侂冑以汝愚之门及朱熹之徒多不便于己欲尽去之谓不可一一诬以罪则设伪学之目以摈之用何澹刘德秀为言
官专击伪学纮草疏欲攻熹会改太常少卿不果沈继祖以追论程颐得为察官纮遂以藁授之继祖论熹皆纮笔也寍宗以孝宗嫡孙行三年
服纮言止当服期诏侍从台谏给舍集议释服于是徙纮太常少卿使草定其礼既而亲飨太庙纮既解言责复入疏云比年以来伪学猖獗图
为不轨动摇上皇诋诬圣德几至大乱赖二三大臣台谏出死力而排之故元恶殒命羣邪屏迹自御笔有救偏建中之说或者误认天意急于
奉承倡为调停之议取前日伪学之奸党次第用之以冀幸其它日不相报复往者建中靖国之事可以为戒陛下何未悟也宜且命退伏田里
循省愆咎俄迁纮起居舍人诏伪学之党宰执权住进拟用纮言也自是学禁益急进起居郎权工部侍郎移礼部又移吏部坐同知贡举考宏
词不当而罢未几学禁渐弛纮亦废弃卒于家
△何澹
何澹字自然处州龙泉人干道二年进士累官至国子司业迁祭酒除兵部侍郎光宗内禅拜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澹本周必大所厚始为
学官二年不迁留正奏迁之澹憾必大及长谏垣即劾必大必大遂策免澹尝与所善刘光祖言之光祖曰周丞相岂无可论第其门多隹士不
可并及其所荐者澹不听时姜特立谯熙载以春坊旧恩颇用事一日光祖过澹因语澹曰曾龙之事不可再澹曰得非姜谯之谓乎既而澹引
光祖入便坐则皆姜谯之徒也光祖始悟澹谩诺明年澹同知贡举光祖除殿中侍御史首上学术邪正之章及奏名光祖被旨入院拆号澹谓
曰近日风采一新光祖曰非立异也但尝为大谏言者今日言之耳既出同院谓光祖曰何自然见君所上章数夕恍惚饵定志丸他可知也进
御史中丞澹有本生继母丧乞有司定所服礼寺言当解官澹引不逮事之文乞下给谏议之太学生乔嚞朱有成等移书于澹谓足下自长台
谏此纲常之所系也四十余年以所生继母事之及其终也反以为生不逮而不持心丧可乎奉常礼所由出顾以台谏给舍议之识者有以窥
之矣澹乃去终制除焕章阁学士知泉州移明州寍宗即位朱熹彭龟年以论韩侂冑俱绌澹迁为中丞怨赵汝愚不援引汝愚时已免相复诋
其废坏寿皇良法美意汝愚落职罢祠又言专门之学流而为伪愿风厉学者专师孔孟不得自相标榜除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迁知枢密
院吴曦贿通时宰规图帅蜀未及贿澹韩侂冑已许之澹持不可侂冑怒曰始以君肯相就黜伪学汲引至此今顾立异耶以资政殿大学士提
举洞霄宫起知福州澹居外常怏怏以书祈侂冑有曰迹虽东冶心在南园侂冑怜之进观文殿学士寻移知隆兴府后除江淮制置大使兼知
建康府移使湖北兼知江陵奉祠卒赠少师
△林栗
林栗字黄中福州福清人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调崇仁尉教授南安军宰相陈康伯荐为太学正守太常博士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
皇子恭王府直讲时金人请和约为叔侄之国且以归疆为请栗上封事言宗庙之雠而事之以弟侄其忍使祖宗闻之乎无唐邓则荆襄有齿
寒之忧无泗海则淮东之备达于真扬海道之防徧于明越矣为今日计宜停使勿遣迁延其期比至来春别无动息徐于境上移书论以两国
誓言败之自彼信不由衷虽盟无益自今宜守分界休息生灵不烦聘使之往来各保疆场之无事焉用疲敝州县以供信使乎孝宗惩创绍兴
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王侯贵戚善挠权左右近习善窃权至有以鹿为马以鸡为鸾之语执政有诉于孝宗曰林栗谓臣等
指鹿为马臣实不愿与之同朝乃出知江州有旨省并江州屯驻一军栗奏辛巳甲申两淮一再受敌赖江州一军分布故舒蕲黄三州独不被
兵本州岛上至鄂渚七百里下至池阳五百里平时屯戍诚若无益万一有警鄂渚之戍上越荆襄池阳之师下流增备中闲千里藩篱诚为虚阙
无以一夫之议而废长江千里之防由是军得无动以吏部员外郎召冬至有事南郊前期十日百执事听誓戒会庆节有旨上寿不用乐迨宴
金使乃有权用乐之命栗以为不可致书宰相不听兼皇子庆王府直讲有旨令二王非时招延讲读官相与议论时政期尽规益栗以为不可
疏言汉武帝为戾太子开博望苑卒败太子唐太宗为魏王泰立文学馆卒败魏王古者教世子与吾祖宗之所以辅导太子诸王惟以讲经读
史为事若使议论时政则是对子议父无礼不可不留圣意除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太庙祫享之制始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别庙神主祔
于祖妣之下随本室南北向而无西向之位绍兴干道闲懿节安穆二后升祔有司设幄西向逮安恭皇后新祔有司承前失其西向之位几与
僖祖相对栗辨正之除直宝文阁知湖州栗朝辞曰臣闻汉人贾谊号通达国体其所上书至于痛哭流涕者考其指归大抵以一身喻天下之
势其言曰天下之势方病大瘇非徒瘇也又苦■〈炙〉盭又类辟且病痱臣每见士大夫好论时事辄举以问之今日国体于四百四病之
中名为何病能言其病者犹未必能处其方不能言其病而辄处其方其误人必矣闻臣之言者不忿则默闲有反以诘臣即对之曰今日之病
名为风虚其状半身不随是也风者在外虚者在内真气内耗故风邪自外而乘之忽中于人应时僵仆则靖康之变是也幸而元气犹存故仆
而复起则建炎之兴是也然元气虽存邪气尚盛自淮以北皆吾故壤而号令不能及正朔不能加有异于半身不随者乎非但半身不随而己
半身存者凛凛乎畏风邪之乘而不能以自安也欲起此疾者必禁其嗜欲节其思虑爱其气血养其精神使半存之身日以充实则阳气周流
脉络宣畅将不觉舍杖而行若急于愈疾而不顾其本百毒入口五脏受风风邪之盛未可卒去而真气之存者日以耗亡故中风再至者多不
能救臣愚有感于斯言窃谓贾谊复生为陛下言无以易此知兴化军又移南剑除夔路提点刑狱改知夔州加直敷文阁夔属郡曰施州其羁
縻郡曰思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弼卒汝翼帅兵伐其丧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二州之境施黔大震汝翼复
缮甲兵科丁壮以重币借兵诸洞而乞师于帅府栗曰汝翼实召乱者移檄罢兵乃选属吏往摄兵职以渐收汝翼之权命兵马钤辖按阅诸州
密檄至施就摄州事汝翼不之觉已乃惶遽遁入成都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田氏犹是羁縻州郡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
首为衅端帅阃不能弹压纵其至此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汝翼逃归调集家丁及役八砦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大溃汝翼遁
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田祖周由是惧与其母冉氏谋献黔江田业计钱九十万缗以赎罪蛮徼遂安既而汝翼入都诉
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帝大怒会近臣有救解者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
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居顷之诏栗累更事任清介有闻复直宝文阁广南西路转运判官累进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殿
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论
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所至辄携门
生十数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厯聘之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今采其虚名俾之入奏将置朝列以次收用而熹闻命之初
迁延道途邀索高价门生迭为游说政府许以风闻然后入门既经陛对得官除郎而辄怀不满傲睨累日不肯供职是岂张载程颐之学教之
然也缘熹既除兵部郎官在臣合有统摄若不举劾厥罪惟均望将熹停罢姑令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帝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
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辩之曰考栗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葢自昔小人残害良善率有指名或
以为好名或以为立异或以为植党近忽剙为道学之目郑丙唱之陈贾和之居要路者密相付授见士大夫有稍务洁修粗能操守辄以道学
之名归之往日王淮表里台谏阴废正人葢用此术栗为侍从无以达陛下之德意志虑而更袭郑丙陈贾密相传授之说以道学为大罪文致
言语逐去一熹固未甚害第恐自此游辞无实谗言横生善良受害无所不有愿陛下正纪纲之所在绝欺罔于既形摧抑暴横以扶善类奋发
刚断以慰公言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栗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栗为人强介有才而性狷急欲快其私忿遂至攻诋名儒
废绝师教殆与郑丙陈贾何澹刘德秀刘三杰胡纮辈党邪害正者同科虽畴昔论事雄辨可观不足以葢晚节之谬也
△高文虎
高文虎字炳如四明人礼部侍郎闶之从子登绍兴庚辰进士第调平江府吴兴县主簿曾几守官在吴文虎从之游故闻见博洽多识典
故除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孝宗幸两学祭酒林光朝访文虎具仪注文虎辑国朝以来临幸故事授之兼国史院编修官与修四朝国史出知建
昌军擢将作丞兼实录院检讨官修高宗实录又兼玉牒所检讨官修神宗玉牒自熙寍以来史氏淆杂人无所取信文虎尽取朱墨本刊正缪
妄一一研核既奏御又修徽宗玉牒考订宣和崇观以来尤为详审寍宗即位累迁祭酒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同修国史韩侂冑用事既
逐赵汝愚朱熹以其门多知名士设伪学之目以摈之遂命文虎草诏西掖词命旧率以数人共一词文虎以为非所以崇训戒赞人才也乃人
人各为之迁兵部侍郎除华文阁学士知建寍府力丐祠提举太平兴国宫以台臣言夺职卒文虎以博洽自负与胡纮合党共攻道学久司学
校专困遏天下士凡言性命道德者皆绌焉
△陈自强
陈自强字勉之福州闽县人登淳熙五年进士第庆元二年入都待铨自以尝为韩侂冑童子师欲见之无以自通适僦居主人出入侂冑
家为言于侂冑一日召自强比至则从官毕集侂冑设褥于堂乡自强再拜次召从官同坐侂冑徐曰陈先生老儒汨没可念明日从官交荐其
才除太学录迁博士数月转国子博士又迁秘书郎入馆半载擢右正言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入台未踰月遂登枢府由选人至两地纔四年嘉
泰三年拜右丞相厯封祈卫秦国公韩侂冑颛朝权苞苴盛行自强尤贪鄙四方致书馈必题其缄云某物并献凡书题无并字则不开纵子弟
亲戚关通货贿仕进干请必谐价而后予日押空名刺札送侂冑家须用乃填三省不与也都城火自强所贮一夕为煨烬侂冑首遗之万缗执
政及列郡闻之莫不有助不数月得六十万缗遂倍所失之数创国用司自为国用使以费士寅张岩为同知国用事掊克民财州县骚动方侂
冑欲为平章犹畏众议自强首率同列援典故入奏诏以侂冑为平章军国事常语人曰自强惟一死以报师王每称侂冑为恩王恩父而呼堂
吏史达祖为兄苏师旦为叔侂冑将用兵遣使北行审敌虚实自强荐陈景俊以往金人有不宜败好之语景俊归自强戒使勿言侂冑乃决恢
复之议吴曦有逆谋求归蜀厚赂自强自强语侂冑非曦不足以镇坤维乃纵之归曦卒受金人命为蜀王侂冑奸凶久盗国柄自强实为之表
里既开边隙朝野汹汹三遣使请和金人欲缚送首议用兵贼臣侂冑恚愤复欲用兵中外大惧史弥远建议诛侂冑诏以自强阿附充位不恤
国事罢右丞相未几诏追三官永州居住又责武泰军节度使韶州安置中书舍人倪思缴奏乞远窜籍其家诏从之再责复州团练副使雷州
安置后死于广州
△郑丙
郑丙字少融福州长乐人绍兴十五年进士积官至吏部尚书浙东提举朱熹行部至台州奏台守唐仲友不法事宰相王淮芘之熹章十
上丙雅厚仲友且迎合宰相意奏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葢指熹也于是监察御史陈贾奏道学之徒假名以济其伪
乞摈斥勿用道学之目丙倡贾和其后为庆元学禁善类被厄丙罪为多尝知泉州为政暴急或劝之尚宽丙曰吾疾恶有素岂以晚节易所守
哉闻者哂之丙官终端明殿学士卒谥简肃
△京镗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龚茂良帅江西见之曰子庙廊器也及茂良参大政遂荐镗入朝孝宗诏侍从举良县令
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曰京镗蚤登孺级两试令有声陛下求执法官镗其人也帝引见镗问政事得失时帝初统万机锐志恢复羣臣进说多
迎合天子意以为大功可且暮致镗独言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帝善其言镗于是极论今日民贫兵骄士气颓靡言甚切至帝
说擢为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金遣贺生辰使来帝居高宗丧不欲引见镗为傧佐以旨拒之使者请少留阙下镗曰信使之来以诞节也诞
节礼毕欲留何名乎使行帝嘉其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则锡宴镗请免宴郊
劳使康元弼等不从镗谓必不免宴则请彻乐遗之书曰镗闻邻丧者舂不相里殡者不巷歌今镗衔命而来繄北朝之惠吊是荷是谢北朝勤
其远而悯其劳遣郊劳之使锡式宴之仪德莫厚焉外臣受赐敢不重拜若曰而必听乐是于圣经为悖理于臣节为悖义岂惟贻本朝之羞亦
岂昭北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镗曰若不彻乐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镗弗为动徐曰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乃帅其属出馆门
甲士露刃向镗镗叱退之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主叹曰南朝直臣也特命免乐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孝宗闻之喜谓辅臣曰士大夫平
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使还入见帝劳之曰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朕将何以赏卿镗顿首曰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
也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故事使还当增秩右相周必大言于帝曰增秩常典尔京镗奇节今之毛遂惟陛下念之乃命
镗权工部侍郎四川阙帅以镗为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镗到官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泸州卒杀太守镗擒而斩之蜀以大治召为刑部尚
书寍宗即位甚见尊礼由政府累迁为左丞相当是时韩侂冑权势震天下其亲幸者由禁从不一二岁至宰辅而不附侂冑者往往沈滞不偶
镗既得位一变其素守于国事谩无所可否但奉行侂冑风旨而已又荐引刘德秀排击善类于是有伪学之禁后宦者王德谦除节度使镗乃
请裂其麻帝曰除德谦一人而止可乎镗曰此门不可启节钺不己必及三孤三孤不已必及三公愿陛下以真宗不予刘承规为法以大观宣
政闲童贯等冒节钺为戒帝于是谪德谦而黜词臣吴宗旦或曰亦侂冑意也居无何以年老请免相卒赠太保谥文忠后以监察御史倪千里
言改谥庄定
△谢深甫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颖悟刻志为学中干道二年进士第调嵊县尉岁饥有死道旁者一妪哭诉曰吾儿也佣于某家遭掠而毙
深甫疑焉徐廉得妪子他所召妪出示之妪惊伏曰某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
一时士望皆在选中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深甫曰文章有气骨如太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知处州青田县
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荐之孝宗召见深甫言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
而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静退简默者寡有所合或邻于立异故言未及酬而己龃龉事未及成而己挫抑于是趣时徇
利之人专务身谋习为软熟畏避朿手因循苟且年除岁迁亦至通显一有缓急莫堪倚仗臣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既悉其实则涵养之以蓄
其才振作之以厉其气栽培封殖勿使沮伤帝嘉纳问当世人才对曰荐士大臣职也小臣来自远方不足以奉明诏帝颔之谕宰臣曰谢深甫
奏对雍容有古人风除藉田令迁大理丞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光宗即位以左曹郎官借礼部尚
书为贺金国生辰使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知合门事韩侂冑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
之人才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今侂冑骞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进士俞古应诏言事语涉诋讦送瑞
州听读深甫谓以天变求言未闻旌赏而反罪之则是名求而实拒也右司谏邓驿论近习左迁深甫请还驿谓不可以近习故变易谏官二年
知临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入谢光宗面谕曰京尹宽则废法猛则厉民独卿为政得宽猛之中进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四年兼给事中
陈源久以罪斥忽予内祠深甫固执不可姜特立复诏用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张子仁除节度使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每禁庭燕私左右
有希恩泽者帝必曰恐谢给事有不可耳寍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召为侍御史中丞兼侍读上言比年以来纪纲不立台谏有所论
击不与被论同罢则反除以外任给事有所缴驳不命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勿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以奔竞得
志者不复知有廉耻以请属获利者不复知有彛宪贪墨纵横莫敢谁何罪恶暴露无所忌惮隳坏纪纲莫此为甚请风厉在位革心易虑以肃
朝着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熹以为不可深甫言宗庙重事未宜遽革朱熹考订有据宜从熹议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
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内侍王德谦建节深甫三疏力陈不可蹈大观覆辙德谦竟斥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
岐国公光宗山陵为总护使还拜少保力辞改封鲁国公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寍宗曰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御笔书说命中
篇及金币以赐之有余嚞者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
何罪乎余嚞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之行遣以厉其余 【按宋史传论云谢深甫出处旧史泯其迹若无可疵议者然庆元之初韩
侂冑设伪学之禁网罗善类而一空之深甫秉政适与之同时诿曰不知不可也况于一劾陈傅良再劾赵汝愚形于深甫之章有不可掩者乎
附识】 金使入见不如式寍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金使俟于殿隅帝再御殿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拜少保乞骸骨授醴泉观使明年
拜少傅致仕有星陨于居第遂卒后孙女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卫鲁谥惠正
△许及之
许及之字深甫温州永嘉人隆兴元年第进士知袁州分宜县以部使者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干道元年林栗请增置谏员乃仿唐制
置拾遗补阙以及之为拾遗班序在监察御史之上高宗崩及之言皇帝既躬三年之丧羣臣难从纯吉当常服黑带王淮当国久及之奏陛下
即位二十七年而羣臣未能如圣意者以苟且为宗荣以姑息为仁恕以不肯任事为简重以不敢任怨为老成敢言者指为轻儇鲜耻者谓之
朴实陛下得若人而相之何补于治哉淮竟罢职予祠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除淮南运判兼淮东提刑以铁钱
滥恶不职贬秩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寍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及之早与辥叔似同擢遗补皆为当时所予党事既起善类一空叔似
累斥逐而及之谄事侂冑无所不至尝值侂冑生日朝行上寿毕集及之后至阉人掩关拒之及之俯偻以入为尚书二年不迁见侂冑流涕序
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膝屈侂冑恻然怜之曰尚书才望简在帝心行且进拜矣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
语传以为笑嘉定二年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兼参政侂冑既启兵端欲令及之守金陵及之辞侂冑诛中丞雷孝友奏及之实赞侂冑开
边及守金陵始诡计免行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梁汝嘉
梁汝嘉字仲谟处州丽水人以外祖太宰何执中任人官调中山府司议曹事建炎初知常州武进县守荐其治状擢通判州事加直秘阁
厯官至转运副使临安阙守火盗屡作命汝嘉摄事汝嘉修火政严巡徼盗发辄得火灾亦息遂命为真累迁户部侍郎进权尚书汝嘉素善秦
桧殿中侍御史周葵将按之事见葵传以宝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观未几升学士知明州知浙西沿海制置使更温宣鼎三郡复奉祠以归绍
兴二十三年卒汝嘉长于吏治在临安风绩尤着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