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本章共 8.1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宋 【十一】
○宋十一
钱若水
苏易简
郭贽
李至
辛仲甫
王沔
温仲舒
王化基【举正 举元诏】
钱若水
苏易简
郭贽
李至
辛仲甫
王沔
温仲舒
王化基
△钱若水
钱若水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父文敏汉青州帅刘铢辟为录事参军厯长水酆都尉扶风令相州录事参军先是府帅多以笔牍
私取官库钱韩重赟领节制颇仍其弊文敏不从重赟假他事廷责之文敏不为屈太祖嘉其有守授右赞善大夫知泸州至郡有政迹蛮人诣
阙借留诏改殿中丞许再任三迁司封员外郎又知洺州建昌军卒年七十二若水幼聪悟十岁能属文华山陈抟见之曰子神清可以学道不
然当富贵但忌太速尔雍熙中举进士释褐同州观察推官有富民失女奴其父母讼于州鞫于有司狱吏尝有贷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
数人共杀女奴弃之水中遂失其尸而诬以罪皆应死若水疑之密使人访求女奴得之乃引以示女奴之父母皆泣曰是也富民父子赖以得
免郡太守欲荐之若水固辞且曰朝廷以此为若水功当置狱吏者于何地太守叹服 【按富民女奴事宋史本传不载据东都事畧增】 淳
化初寇准掌选荐若水洎王扶程肃陈充钱熙五人文学高第召试翰林若水最优擢秘书丞直史馆 【按东都事畧载若水擢秘书丞直史
馆由太宗闻其雪富民失女奴事遂召用宋名臣言行录亦云太宗闻之骤加褒擢二年中为枢密副使宋史本传以若水之擢因召试翰林最
优与事畧言行录互异】 岁余迁右正言知制诰会置理检院于干元门外命若水领之俄同知贡举加屯田员外郎改职方员外郎翰林学士
与张洎并命尝草赐赵保忠诏有云不斩继迁开狡兔之三穴潜疑光嗣持首鼠之两端太宗大以为当至道初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真宗即位加工部侍郎上章言母老求解机务诏不许请益坚遂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判院事俄诏修太宗实录若水引柴成务宗度吴淑杨
亿同修成八十卷初太宗有畜犬甚驯常在乘舆左右及崩鸣号不食因送永熙陵寝李至尝咏其事欲若水书之以戒浮俗若水不从吕端虽
为监修以不莅局不得署名至抉其事以为专美若水称诏旨及唐朝故事以折之时议不能夺既又重修太祖实录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
平元年九月己巳诏吕端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二年六月丁巳宰臣进重修太祖实录又按长编载先是太宗命张洎重修太祖实录其书未
成会洎死己巳诏宰相吕端集贤院学士钱若水同领其事宋史本传误作太宗今据改】 参以王禹偁李宗谔梁颢赵安仁未周岁毕俄判吏
部流内铨从幸大名若水陈御敌安边之策大意用兵以伐谋为主御将以用法为先远引近征谓不数年间可致边烽罢警俄知开封府时北
边未寍内出手札询若水备御翦灭之策若水以为未得幽州未可翦灭也遂陈备边之要有五一曰择郡守二曰募乡兵三曰积刍粟四曰革
将帅五曰明赏罚又言边部用兵唯视太白与月为进退者诚以太白者将军也星辰者廷尉也合则有战不合则无战合于东则主胜合于西
则客胜陛下苟思兵者凶器战者危事而不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则守在四夷而常获静胜此备御之上策也帝善其议未几出知天雄军兼兵
马部署时言事者请城绥州屯兵积谷以备党项边城互言利害前后遣使数辈按视不能决时己大发丁夫将兴其役诏若水自大名驰往视
之若水上言绥州顷为内地民赋登集尚须旁郡转饷自赐地赵保忠以来人户凋残若复城之即须增戍刍粮之给全仰河东其地隔越黄河
铁碣二山无定河在其城下缓急用兵输送艰阻且其地险若未葺未完边寇奔冲难于固守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
劳未见其利复诣阙面陈其事帝嘉纳之遂罢役初若水率众过河分布军伍咸有节制深为戍将推服帝谓左右曰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是
秋又遣巡抚陕西缘边诸郡令便宜制置边事还拜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畧使兼知并州事六年因疾归京师数月始赴朝谒与僚友会食假寝
而卒年四十四赠户部尚书谥宣靖 【按若水谥宣靖宋史本传失载据东都事畧长编增】 子延年甫七岁录为太常奉礼郎若水美风神
有器识能断大事事继母以孝闻雅善谈论尤轻财好施所至推诚待物委任僚佐总其纲领无不称治汲引后进推贤重士襟度豁如也故其
死士君子尤惜之兄若愚比部员外郎从弟若冲大中祥符中调河阳令真宗念若水母老遣使存问赐缗帛羊酒且赐若冲帛三十端补孟州
别驾延年后以献文赐进士出身厯太常博士集贤校理
△苏易简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父协举蜀进士归朝仕至光禄寺丞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凝粹才思敏赡大平兴国五年年踰弱冠举进士
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帝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赞善大夫八年以右拾遗
知制诰雍熙初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有诏凡属就举者籍名别试易简妻弟崔范匿父丧充贡奏名在上第又王千里者水部员外郎孚之子协
为孚门生千里预荐坐范及千里罪罢易简知制诰以本官奉朝请未几复知制诰充翰林学士连知贡举陈尧叟孙何并甲廷试淳化二年同
知京朝官考课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先是曲宴将相翰林学士皆预坐梁迥启太祖罢之又皇帝御丹凤楼翰林承旨侍从升楼西南隅礼亦废
至是易简请之皆复旧制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帝尝以轻绡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易简牓于厅额 【按长
编载淳化二年冬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续翰林志二卷以献帝嘉之赐诗一章纸尾批云诗意美卿居清华之地也易简愿以所赐诗刻石昭
示无穷上复为真草行三体书书其诗命待诏吴文赏刻之因徧赐近臣又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大字令中书召易简付之牓于厅额帝曰此永
为翰林中美事易简曰自有翰林未有如今日之荣也】 易简会韩伾毕士安李至等往观帝闻遣中使赐宴甚盛至等各赋诗纪其事宰相李
昉等亦作诗颂美之 【按长编载易简以所赋诗悉以奏御帝谓宰相曰苏易简以卿等诗什来上斯足以见儒墨之充学士之贵也可别录
一本进入以其本赐易简】 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帝因晚朝问曰闻卿所玩得非欹器耶易简曰然江南徐邈所作也命取试之乃奏
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
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 【按长编载礼仪使苏易简上言太祖皇帝光启丕图恭临大宝以圣授圣传于无穷谨按唐
永徽中以高祖太宗同配上帝望将来亲祀郊丘奉宣祖太祖同配诏从之淳化四年春正月辛卯合祭天地于圜丘以宣祖太祖升配】 俄掌
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时赵昌言亦参知政事与易简不协至忿争帝前帝皆优容之未几昌言出使剑南中路命改知凤翔明年易简亦
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 【按宰辅编年录载至道元年正月赵昌言罢参知政事四月苏易简罢参知政事时李顺构乱太宗命昌言
为川峡五十二州招安行营都部署握兵入蜀易简为张洎所攻非因忿争致罢执政也】 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易简外虽坦率
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在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眷遇敻绝伦等李沆后入在易简下先参知
政事故以易简为承旨锡赉均焉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易简之执政也
太宗召其母辥氏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帝顾左右曰真孟母也易简性嗜酒帝尝
以诗戒之令对其母读自是每入直不敢饮及卒帝曰易简果以酒死可惜也易简雅善笔札所著文集皆藏于秘阁三子宿寿耆大中祥符闻
皆禄之以官云耆子舜钦自有传
△郭贽
郭贽字仲仪开封襄邑人干德中举进士中首荐太宗尹京因事藩邸太平兴国中擢为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俄兼皇子侍讲太宗在东
宫出戒子篇命贽注解且令委曲讲说以喻诸王迁右补阙与宋白并拜中书舍人五年置京朝官差遣院凡将命出入受代归阙官吏悉考校
劳绩铨量才品命贽洎滕中正雷德骧领之七年以本官参知政事曹彬为弭德超所诬贽极言救解深为宰相赵普所重尝因论事奏曰臣受
不次之遇誓以愚直上报太宗曰愚直何益于事贽曰虽然犹胜奸邪一日以入对宿酲未解左迁秘书少监知荆南府府俗尚淫祀属久旱盛
陈祷雨之具贽始至命悉撤去投之江不数日大雨就加左谏议大夫入为盐铁使时诸路积逋欠犯人虽死犹系其子孙贽条陈其事多所蠲
贷藉田超拜工部侍郎淳化中知澶州坐河决免所居官久之起为给事中复工部侍郎真宗即位拜刑部侍郎出知天雄军入判太常寺吏部
流内铨加集贤院学士判院事知河南府归朝献诗自陈进秩吏部俄兼秘书监初真宗未出合贽已授经帝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帝以
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且愍其老特拜工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迁礼部尚书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
十六帝以旧学之故亲临哭之赠左仆射谥文懿录其子昭度为大理寺丞昭升昭用并大理评事昭允左赞善大夫贽属文敏速而不雕刻性
温和颇能延誉时隽宋白赵昌言皆其所荐也贽初充赋有声邑人同在籍中者忌之潜加构毁自是连上不中选洎贽再知贡举邑人子以明
经充荐诏下日悔泣而去贽闻之命其所亲召还谕之就举遂预荐中第然吝啬切于治生晚节不事事人颇以是少之
△李至
李至字言几真定人幼沈静好学能属文及长辞华典赡举进士释褐将作监丞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太平兴国八年转比部郎中为翰林
学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雍熙初加给事中时议亲征范阳至上疏陈三策谓京师天下之本恭守宗庙不离京国为策之上未几以目疾
累表求解机政授礼部侍郎进秩吏部会建秘阁命兼秘书监选三馆书置阁中俾至总之至每与李昉王化基等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且
命三馆学士皆与焉至是升秘阁次于三馆从至请也帝临幸秘阁出草书千字文为赐至勒石帝曰千文乃梁武得破碑锺繇书命周兴嗣次
韵而成理无足取若有资于教化莫若孝经乃书以赐至荐潘慎修舒雅杜镐吴淑等入充直馆校理请购亡书闲以新书奏御必便坐延见恩
礼甚厚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至言二传二礼孝经论语尔雅七经疏未备今直讲崔颐正孙奭崔偓佺皆励精强学博通经义望令重加雠校
以备刊刻从之后又引吴淑舒雅杜镐检正讹谬至与李沆总领而裁处之至道初真宗初正储位以至与李沆兼宾客诏太子事以师道傅礼
真宗每见必先拜至等上表不敢当礼诏答曰朕旁稽古训肇建承华用选端良资于辅导藉卿宿望委以护调盖将勖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
勿饰当仁之让副予知子之心至等相率谢太宗谓曰太子贤明仁孝国本固矣卿等可尽心规诲若动皆由礼则宜赞助事有未当必须力言
至于礼乐诗书义有可裨益者皆卿等素习不假朕之言谕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一日帝访以灵武事至言河湟夷夏杂居先王置
之度外望陛下以元元为念不以巨憝介意料彼胁从亦厌兵久矣苟啖以厚利縻以重爵亦安肯迷而不复讫于沦胥哉今灵州不可不弃非
独臣愚以为当然若移朔方军额于环州一时之权非臣之所敢知也后灵武卒不能守咸平元年再以目疾求解政柄授武信军节度使入辞
节制不允居二年徙知河南府四年以病求归本镇许之诏甫下卒年五十五赠侍中诏给其子惟良惟允惟熙等奉终制至刚严简重人士罕
登其门性吝啬幼育于飞龙使李知审家及贵即逐其养子以利其资知审因至亦至右金吾卫大将军
△辛仲甫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沈厚周广顺中郭崇署掌书记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杀者诉阴
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
移鞫之乃得实状崇移镇真定改深赵镇观察判官太祖即位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帝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
据谓宾佐曰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
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帝大喜归罪思诲仲甫又随崇为平卢军节度判官崇卒改郓齐观察判官累雪冤枉干
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
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薙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擒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
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谓之补阙柳太祖问羣臣文武兼资者为谁赵普以仲甫对徙益州兵马都监代还选为三司户部判官太
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
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命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加右谏议大夫时彭
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百余人令自缚诣吏余因散去入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雍熙三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端拱中进户部侍
郎时吕蒙正以长厚居相位王沔任事仲甫从容其间而己淳化二年以足疾罢为工部 【东都事畧作户部】 尚书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
寇以仲甫素着恩信将令舆疾招抚因疾未行以太子少保致仕真宗即位加太子少傅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太保子若冲若虚若蒙
若济若渝皆能其官孙有孚有邻俱中进士
△王沔
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太平兴国初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太宗亲征太原见于行在授著作郎 【东都事畧作著作佐郎】 直史馆迁右
拾遗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明年加右补阙知怀州擢膳部郎中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签书枢密院事雍熙元年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
使端拱初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淳化初宰相赵普出守西洛吕蒙正以宽简自任政事多决于沔沔与张齐贤同掌枢务颇不叶齐贤出知代
州沔遂为副使参预政事陈恕好苛察亦尝与沔忤淳化二年齐贤洎恕参知政事沔不自安虑僚属有以中书旧事告齐贤等会左司谏王禹
偁上言自今宰相及枢密使不得于本厅见客许于都堂延接沔嘉即奏行之直史馆谢泌以为如此是疑大臣以私也疏驳之太宗追还前诏
沔暨恕因是罢守本官翌日蒙正亦罢沔见上涕泣不愿离左右未几须鬓皆白三年帝欲黜陟官吏命沔与谢泌王仲华同知京朝官考课沔
上言应京朝官殿犯乞令刑部条报以赃及公私罪分三等以闻立法苛察欲因是以求再用受命甫旬日方视事以暴疾卒年四十三赠工部
尚书沔聪察敏辨有适时之用言事能委曲敷绎旧例丞相待漏于庐燃巨烛天始晓时入朝往往尚有留案遣决未尽沔止燃数寸事都毕犹
徘徊笑谈方晓 【待漏事宋史本传不载据欧阳修归田录增入】 性苛刻少诚信掌机务日凡谒见者必啖以甘言皆喜过望既而进退非
允人胥怨之沔弟淮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殿中丞尝掌香药榷易院坐赃论当弃市以沔故诏杖一百降定远主簿沔以是频为寇准所诋云
△温仲舒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再迁秘书丞知汾州坐事除名未几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
端拱初拜右正言直史馆三年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
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
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淳化二年拜右 【按宋史宰辅表右作左】 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拉玛嘉勒多藏沙布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
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仲舒至部兵厯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
感其惠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乃命知凤翔辥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
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踰年知开封府五年以京府务剧求罢遂以
本官兼御史中丞寻迁刑部尚书知天雄军徙河南景德中并州缺守帝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皆不愿
往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判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
又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子嗣宗嗣
良嗣先嗣立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王化基
王化基字永图镇定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岚州时赵普为相建议以骤用人无益于治
改淮南节度判官入为著作郎迁右拾遗抗疏自荐太宗览奏曰化基自结人主慷慨之士也召试知制诰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一日侍
便殿问以边事对曰治天下犹植木焉所患根本未固固则枝干不足忧朝廷治则边鄙何患乎不安又尝令荐士即一疏数十人王嗣宗辥映
耿望皆其所荐也化基尝慕范滂为人献澄清畧言时事有五一复尚书省二慎公举三惩贪吏四省冘官五择远官书奏太宗嘉纳之初柴禹
锡任枢密有奴受人金而禹锡实不知也参知政事陈恕欲因以中禹锡太宗怒引囚讯其事化基为辨其诬太宗感悟以化基为长者淳化中
拜中丞俄知京朝官考课迁工部侍郎至道三年超拜参知政事 【按宋史宰辅表至道三年正月丙子王化基自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宰辅
编年录同本传不言其为礼部侍郎】 咸平四年以工部尚书罢知扬州移知河南府进礼部尚书大中祥符三年卒年六十七赠右仆射谥惠
献化基宽厚有容喜愠不形僚佐有相凌慢者辄优容之 【按隆平集载化基知杭州书记张贺颇傲忽之太宗知而面询化基第荐其才语
不及他】 在中书不以荫补诸子官然善教训故其子举正举直举善举元皆有所立
王举正
王举元
王诏
王举正
举正字伯中幼嗜学厚重寡言化基以为类己器爱异诸子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知伊阙任邱县召为馆阁校书集贤校理真
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其妻父陈尧佐为相改龙图阁待制尧佐罢
以兵部郎中复知制诰为翰林学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前一日吏有驰报者举正方燕居斋舍徐谓吏曰安得漏禁中语既入谢仁宗曰
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时陕西用兵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举正曰判名重不可不避也乃改兼枢密使迁给事中御史
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壻也格不行徽之讼曰举正妻悍不能制如谋国何欧阳修等亦论举正懦默不任事举正亦自求去遂以资政殿
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斩之徙知应天府累迁左丞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
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 【东都事畧载张尧佐授宣徽节度羣牧景灵四使】 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
徽景灵二使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
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居半岁
尧佐复为宣徽使家居凡七上疏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宪体除观文殿学士礼
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文章雅厚如其为人
王举元
举元字懿臣以上文章赐进士出身知潮州江水败堤盗乘间窃发举元夜召里豪计事盗既获乃治堤为河阴发运判官或言大河决将
犯京师举元适入对具论地形证其妄巳而果然厯郡牧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沙门岛多流人守吏顾货橐阴杀之举元请立监以较赏罚自
是全活者众徙淮南河东夏人来争屈野地举元从数骑渡河设幕与之议示以赤心夏人咸服治平中又徙成都邙井盐岁入二百五十万为
达勒卓克所侵积不售下令止之盐登于旧召提举在京修造进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沧州改河北都转运使知永兴军庆人夏人屯境
上有窥伺意举元使二裨将以千骑扼其要害长安遣从事来会兵泾原戒勿轻举大将窦舜卿锐意请行不听举元曰不过三日敌去矣至期
果去神宗以细札谘攻守策举元请省官减戍益备去兵勿营亭障舆论不合遂引疾求解徙陈州未行而卒官至给事中年六十二子诏
王诏
诏字景献用荫补官通判广信军事知博州魏俗尚椎剽奸盗相囊橐诏请开反告杀并赎罪法以携其党元佑初朝廷起回河之议未决
而开河之役遽兴诏言河朔秋潦水淫为菑民人流徙赖发廪赈赡思稍苏其生未可以力役伤也从之擢开封推官富民贷后绝僧牒为缗钱
十三万踰期复责倍输身死赀籍又锢其妻子诏请免之出为滑州州属县有退滩百余顷岁调民刈草给河堤民病其役诏募人佃之而收其
余为度支郎中使契丹时方讨西夏迓者耶律诚欲尝我言曰河西无礼大国能容乎诏曰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入贺故事
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崇寍中由大理少卿为卿徙司农御史论诏在滁日请苏轼书醉
翁亭碑罢主崇福宫旋知汝州铸钱卒骂大校诏斩以徇而上章待罪除直秘阁言者复抉滁州事 【按宋史本传载御史论诏在滁日请苏
轼书醉翁亭碑又云言者复抉滁州然传中载诏所厯官前后并无滁州之任】 罢去起知深兖二州徙同州过阙留为左司郎中迁卫尉太府
卿刑部侍郎详定敕令旧借绯紫者不佩鱼诏言章服所以辨上下今与胥吏不异遂皆佩鱼厯工兵户三部侍郎转开封尹时子璹使京西摄
尹洛父子两京相望人以为荣进刑部尚书拜延康殿学士提举上清宝箓宫复为工部尚书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以银
青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九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