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本章共 9.1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唐 【六】
○唐六
尉迟敬德
秦叔宝
程知节
段志玄
任瓌
张公谨
许绍【圉师 钦寂钦明】邱和【行恭】
李袭志【袭誉】
姜謩【行本 皎晦庆初】张士贵
尉迟敬德
秦叔宝
程知节
段志玄
任瓌
张公谨
许绍
邱和
李袭志
姜謩
张士贵
△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从军高阳积阅为朝散大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等州 【详见刘
武周传】 武德二年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秦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引为右一府统军使将其旧众
八千屈突通虑其变骤言之王不听 【据通鉴增】 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殷开山言敬德慓敢今执之心必
怨望不即杀后悔无及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寍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
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
败之擒其将陈智略获排矟兵六千王顾曰何相报之速也赐金银一箧敬德善避矟每单骑入贼虽羣刺之不能伤又能夺取贼矟还刺之齐
王元吉以善马矟自负使去刃与之校敬德请王加刃而独去之卒不能中秦王尝问夺稍与避矟孰难对曰夺矟难试使与齐王戏少选王三
失矟遂大愧服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绩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
世充足子琬使于建德乘隋炀帝厩马出入车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擒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从讨刘黑闼贼以奇兵袭李绩王勒兵掩其后俄而贼众四面合敬德率壮士驰入贼王乘阵乱乃得出又破徐圆朗以功授王府左二副护军
太子建成尝以书招之赠金银器一车辞曰敬德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怀二心殿下亦焉用之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
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齐王元吉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其后建成等计日
急敬德与长孙无忌入白曰大王不先决社稷危矣王曰我惟同气所未忍伺其发而后以义讨之如何敬德曰人情畏死众以死奉王此天授
也天与不取反得其咎大王即不听请从此亡不能交手蒙戮无忌曰王不从敬德言敬德亦非王有今败矣王曰寡人之谋未可全弃公更图
之敬德曰处事有疑非智临难不决非勇今勇士八百人悉入宫控弦被甲矣尚何辞又与侯君集等日夜进劝计乃定时房玄龄杜如晦被斥
在外召不至王怒曰是背我耶因解所佩刀授之谓曰即不从可斩其首以来敬德遂往谕玄龄等与入计议及建成死敬德领骑七十人趋玄
武门王马逸坠林下元吉将夺弓窘王敬德驰叱之元吉走遂射杀之宫府兵屯玄武门战不解敬德持二首示之乃去时帝泛舟海池王命敬
德往待不解甲趋行在帝惊曰今日之乱为谁尔来何邪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不安遣臣宿卫帝意乃安于是南衙北
门兵与府兵尚杂鬬敬德请帝手诏诸军听秦王节度内外始定王为皇太子授左卫率时坐建成元吉得罪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
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论功为第一以齐府金币什器赐焉除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 【新书本传实封千
三百户按太宗定诸功臣封户已载柴绍传末毋庸复出诸传或书或不书于例亦不画一今皆从删后仿此】 突厥入寇授泾州道行军总管
虏至泾阳轻骑与战败之敬德所得财必散之士卒然婞直颇以功自负与宰相不平出为襄州都督累迁同州刺史常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
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 【通鉴考异曰唐厯云尝因内宴于御前殴宇文士及曰汝有何功合居吾上太宗慰谕之乃正今从旧传】 任城
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恠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家
纲纪惟赏与罚旷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餙毋贻后悔敬德顿首谢由是惧而自戢后改封鄂国厯鄜夏二州都督 【通鉴载太宗尝谓敬德人
言卿反敬德解衣投地出其瘢痍帝为之流涕云云又尝欲以女妻敬德叩头谢曰臣闻古人富不易妻帝乃止此二事新旧书本传并不载通
鉴杂采它书未免失实
御批辨之甚悉今皆不取】 老就第授开府仪同三司朝朔望帝将讨高丽敬德上言乘舆至辽太子次定州两京
空虚恐有玄感之变夷貊小国不足枉万乘愿委之将臣帝不纳诏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师还复致仕谢宾客不与通饵云母粉
为方士术延年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高宗为举哀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给班剑羽
葆鼓吹陪葬昭陵
△秦叔宝
秦琼字叔宝以字显齐州厯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吏怪曰士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也护儿曰
是予志节完整岂久居卑贱耶俄从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于祝阿 【通鉴考异曰唐书叔宝传作下邳今从隋书】 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
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我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
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
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
及战黎阳中矢堕马追兵至叔宝捍卫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知节计曰 【按旧书载入程知节传以为知节语刘肃大唐新
语同旧书今据新语】 世充多诈数与下呪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书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
降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
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府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常为先锋积赐金帛以千万计
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从平建成元吉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移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厯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诏有司琢石人马立墓前
以旌战功明年改封胡国公后四年诏司徒赵国公无忌司空河间王孝恭司空莱国公如晦司空太子太师郑国公征司空梁国公玄龄开府
仪同三司申国公士廉 【新史脱士廉名据通鉴增】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德特进卫国公靖特进宋国公瑀辅国大将军褎国公志玄
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国公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国公开山荆州都督谯国公绍 【按唐初功臣有柴绍又有许绍俱
封谯国公俱赠荆州都督惟柴绍谥曰襄而许绍传不载其谥为异通鉴书凌烟阁功臣有谯襄公柴绍胡三督注柴绍当作许绍考新唐书李
憕传未具列武德以来功臣姓名首载凌烟阁图像诸人惟张亮侯君集以罪诛不预中有右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谯国公柴绍而无许绍名
可证通鉴所书不误胡注疑其当为许绍者非也】 荆州都督邳国公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亮吏部尚书陈国公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
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知节礼部尚书永兴郡公世南户部尚书渝国公政会户部尚书莒国公俭兵部尚书英国公绩并叔宝并图形凌
烟阁 【赵明诚跋河间元王碑云唐初功臣皆图形凌烟阁此碑乃作戢武阁戢武之名不见于他书惟石刻数数有之岂凌烟先名戢武而
后改之耶】 高宗永徽六年遣使致祭名臣图形凌烟阁者凡七人征士廉瑀志玄弘基世南叔宝皆始终著名者也
△程知节
程知节本名■〈齿尧〉金济州东阿人善马矟隋末盗起聚众数百保乡里后事李密密料士八千隶四骠骑分左右以自卫号内军常
曰此可当百万知节领骠骑之一恩遇隆特王世充与密战知节以内骑营北邙单雄信以外骑营偃师世充袭雄信密遣知节与裴行俨助之
行俨中流矢坠马知节驰救之杀数人军辟易乃抱行俨重骑驰追之以槊撞之知节折其槊斩追者乃免后密败为世充所获知节恶其为人
与秦叔宝来奔授秦王府左三统军从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国公太子建成谮之出为康
州刺史白秦王曰大王去左右手矣身欲久全得乎知节有死不敢去事平拜太子右卫率寻迁右武卫大将军贞观中厯泸州都督左领军大
将军改封卢国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师次怛笃城 【通鉴作恒笃城】 胡人数千出降知节屠其城去贺鲁因远遁军
还坐免未几起为岐州刺史致仕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子处默袭爵处亮 【公主传作怀亮】 尚清河公主终寍远将军
△段志玄
段志玄齐州临淄人 【按神道碑作邹平人】 父偃师仕隋为太原司法书佐从高祖起兵官至郢州刺史志玄少无赖数犯法从父客
太原为太宗所识兵兴募千人从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下霍邑绛郡攻永丰仓摧锋最厯左光禄大夫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文静为桑
显和所袭军且溃志玄率壮骑驰贼杀十余人中流矢忍不言突击自如贼众乱军乘之唐兵复振通败走与诸将蹑获于稠桑以功多授乐游
府车骑将军从讨王世充深入马跌为贼擒两骑夹持其髻将度洛志玄忽腾而上二人者俱堕夺其马驰归尾骑数百不敢近东都平迁秦王
府右二护军太子建成尝以金帛诱之拒不纳太宗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诏率兵至青海夺吐谷浑牧马逗遛免 【互见吐谷
浑传】 未几复职文德皇后之葬与宇文士及勒兵卫章武门 【旧书作肃章门】 太宗夜遣使至二将军所士及开营内使者志玄拒曰
军门不夜开使者示手诏志玄曰夜不能辨不纳比曙帝叹曰周亚夫何以加改封褎国公厯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疾帝临视泣顾曰当与
卿子五品官顿首谢请与母弟乃拜志感左卫郎将及卒帝哭之恸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忠壮 【新书作壮肃误今从旧
唐书及志玄神道碑】 三世孙文昌自有传
△任瓌
任瓌字玮庐州合肥人父七宝 【一本作他宝】 陈将忠之弟为陈定远太守瓌早孤忠抚爱甚每曰吾子虽多庸保耳所以寄门户者
瓌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尽以州务属瓌陈亡瓌劝勇据岭外立陈后辅之勇不从以地降隋瓌弃官去仁寿中调韩城
尉未几罢高祖讨捕于汾晋瓌上谒辕门承制署河东县户曹高祖之晋阳留隐太子托之及起兵瓌至龙门见高祖曰今主政残酷兵役不止
公天付神武仗顺而起关中起兵者跂踵而待瓌在冯翊久悉其人情愿为一介使入关宣布威灵以收左辅由梁山济河直趋韩城逼合阳徇
朝邑萧造文吏势当自下次招诸贼然后鼓行而前据永丰积粟虽未得京师关中固已定矣高祖曰是吾心也乃授银青光禄大夫遣陈演寿
史大柰步骑六千趋梁山以瓌及辥献为招慰大使谓演寿曰阃外事与任瓌筹之贼孙华白元度等果降且具舟于河以济师瓌行说下韩城
与诸将进击饮马泉破之拜左光禄大夫留戍永丰仓高祖即位授谷州刺史王世充数攻新安瓌拒破之以功封管国公秦王东讨瓌从至邙
山主水运饷军关中平为河南安抚大使至宋州会徐圆朗反副使柳浚劝退保汴瓌笑曰公何怯也俄而贼陷楚邱将围虞城瓌遣部将崔枢
张公谨自鄢陵领诸州豪质子百余守之浚曰枢等故世充将且诸州质子父兄皆反奈何令保城瓌不答枢至则分质子与土人合队贼稍近
质子有叛者枢即斩其队帅于是诸队帅皆惧各杀质子枭首门外枢不禁遣使报瓌瓌阳怒曰去者遣招慰何乃杀之退谓浚曰固知崔枢能
办此也县杀贼子为怨已大人今自为战矣圆朗攻虞城不能拔贼平迁徐州总管仍为大使瓌补吏多私亲故或倚其势多所求纳瓌知而不
禁为世所讥辅公祏反诏以兵自扬子津济江讨之降其将龙龛公祏平拜邗州都督迁陕州瓌弟璨为隐太子典膳监太子废璨得罪瓌亦左
授通州都督贞观四年卒有司以在外对仗白奏太宗怒曰昔杜如晦亡朕不能事者数日今瓌丧所司不以状言岂朕意乎有如朕子弟不幸
死当此奏耶自是大臣丧遂不对仗奏云
△张公谨
张公谨魏州繁水人为王世充洧州长史与刺史崔枢挈城归唐授邹州别驾累迁右武候长史未知名李绩尉迟敬德数启秦王乃引入
府王将讨建成元吉使卜人占之公谨自外至投龟于地曰卜以决疑今事无疑何卜之为卜而不吉其可已乎王曰善建成死其徒攻玄武门
锐甚公谨独闭关拒之以功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贞观初为代州都督置屯田以省馈运数言时政得失多所采纳后副李靖经略突厥
条可取状言颉利纵欲肆凶诛害善良昵近小人一也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属皆叛二也突利被疑以轻骑免拓设出讨众败无余欲谷
丧师无托足之地三也北方霜旱禀粮乏绝四也颉利疏突厥亲诸胡胡性翻覆大军临之内必生变五也华人在北者甚众比闻屯聚保据山
险王师之出当有应者六也帝然所谋及破定襄败颉利玺诏慰劳进封邹国公改襄州都督以惠政闻六年卒官年四十九 【旧唐书作三
十九】 帝将出次哭之有司奏日在辰不可帝曰君臣犹父子也情感于内安有所避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改郯国公永
徽中加赠荆州都督子大象嗣次大素龙朔中厯东台舍人兼修国史著书百余篇终怀州长史次大安上元中同中书门下三品章怀太子令
与刘讷言等共注范晔汉书太子废贬普州刺史终横州司马子悱仕明皇时为集贤院判官诏以其家所著魏书说林入院缀修所阙累擢知
图书括访异书使进国子司业以累免官
△许绍
许绍字嗣宗安州安陆人父法光隋楚州刺史大业末绍为夷陵通守盗起州境独完流人自古数十万开仓赈给炀帝崩问至绍率人吏
三日临以所部遥属越王侗王世充篡立乃以黔安武陵澧阳归国授峡州刺史 【峡或作陕误】 封安陆郡公绍儿时与高祖同学赐书道
平生旧以加■〈忄尉〉萧铣将董景珍降命绍率兵应接以破铣功擢其子智仁为温州刺史铣遣杨道生围峡州绍击走之铣将陈普环具
大舰遡江规取巴蜀绍遣智仁及壻张元靖掾李宏节追战西陵覆其兵擒普环悉获战舰江之南有安蜀城地直夷陵荆门城峙其东皆峭险
处铣以兵戍守绍遣智仁等政荆门取之制书褎美绍境连王世充及铣其下为贼剽者皆见杀绍得敌人独资遣之二邦感义杀掠为止进谯
国公赐帛千段赵郡王孝恭等伐铣复诏督兵图荆州会病卒于军帝为流涕贞观中赠荆州都督绍长子早卒以嫡孙力士嗣终洛州长史次
子智仁初以勋封孝昌县公绍卒继守夷陵终凉州都督少子圉师 【新书以为绍次子今据宰相世系表】
许圉师
许钦寂
许钦明
许圉师
圉师有器干研涉艺文擢进士第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龙朔中为左相高宗自书诏赐辽东诸将谓许敬宗曰圉师爱
书可示之圉师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圉师杖自然一百掩不奏为人所擿帝让曰宰相而暴百姓非作威福
乎圉师谢且言作威福者强兵重镇嫚天子法臣文吏何敢然帝曰慊无兵邪敬宗因是劾扺 【旧书文为李义府所挤今从新书】 遂免官
久之为虔州刺史稍迁相州专以宽治部有受赇者圉师不忍按但赐清白箴其人自愧后修餙更为廉士进户部尚书卒赠幽州都督谥曰简
陪葬泰陵 【旧书作恭陵】
许钦寂
力士子钦寂嗣父封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入寇诏为陇山军讨击副使 【陇山通鉴作龙山胡三省注龙山即慕容氏和龙之山也以下
崇州证之疑当以龙山为是】 战崇州败为虏所擒方围安东胁令说属城未下者钦寂呼安东都护裴元珪曰贼朝夕当灭幸谨守贼怒害之
赠蕲州刺史谥曰忠子辅干以父死难授左监门卫中候为海东■〈忄尉〉劳使使迎柩还葬
许钦明
钦寂弟钦明以军功擢左玉钤卫将军西安大都护盐山郡公出为凉州都督尝轻骑按部突厥默啜兵奄至被执贼与皆至灵州使说之
降钦明至城下呼曰我乏食有美酱有粱米乎并乞墨一枝时贼营四面阻水惟一路得入钦明欲选将柬兵乘夜袭贼也而城中无寤其廋者
遂见害兄弟同时死王事世名其忠
△邱和
邱和河南洛阳人后徙家郿少重气侠闲弓马仕周开府仪同三司入隋为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厯蒲州刺史汉王谅反使卒衣妇人
衣袭取蒲州和挺身免坐废为民宇文述有宠和倾心附纳复拜代州刺史炀帝北巡和馈献精腆至朔州刺史杨廓无所进帝不悦述甚称和
美帝用为博陵太守诏廓就视和为式后帝过博陵和上食加丰愈喜由是所过竞为珍侈献自和发也迁天水郡守入为左御卫将军大业末
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址太守抚接尽情荒境安之是时鸿胪卿寍长直举郁林附萧铣冯
盎举珠崖番禹附林士弘各遣使招和不从林邑西诸国职遣和明珠文犀金宝铣闻利之命长真以南粤蛮俚攻交趾和遣长史高士廉率兵
击走之 【高士廉传和命为行军司马】 会隋骁果自江都来审隋亡乃附铣铣平遂归国授交州大总管谭国公和遣士廉奉表请入朝诏
其子师利迎之及谒见高祖为兴引入卧内语平生欢甚奏九部乐飨之授左武候大将军和时已老以稷州其故乡也令为刺史以自养寻除
特进贞观十一年卒年八十六赠荆州总管谥日襄陪葬献陵有子十五人行恭知名
邱行恭
邱行恭
行恭善骑射大业末与兄师利聚兵万人保郿城原州奴贼围扶风不下食尽无所掠众稍散归行恭行恭遣使说贼共迎高祖自率五百
人持牛酒诣贼营奴帅长揖守恭手斩之谓众曰若皆豪杰何为事奴乎众皆服曰愿改事公行恭乃率其众与师利迎谒秦王于渭北拜光禄
大夫累从战伐功多迁左一府骠骑隐太子诛以功擢左卫将军贞观中坐与兄争葬所生母废为民从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进右武候
将军刘兰生谋反腰斩行恭希旨探心肝食之太宗闻而让之曰法有常科何至如此若以为忠孝则太子诸王先食之矣岂到汝乎行恭惭谢
【据大唐新语及通鉴增】 高宗立迁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致仕卒年八十赠荆州刺史谥曰襄陪葬昭陵太宗讨王世充战邙山欲尝贼
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从贼骑追及流矢着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镞贼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
刀太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贞观中诏斲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子神绩见酷吏传
△李袭志
李袭志字重光金州安康人仕隋始安郡丞大业末盗贼起倾私产募士得三千人乘城拒盗萧铣林士弘屡攻之不下闻炀帝丧与士民
缟素三日临或说曰公临郡久蛮夷畏威今四海分裂自王者非一姓宜遂据岭表取百粤岂不若尉陀乎袭志曰今江都虽沦宗社尚有奉诸
君当相与戮力刷仇耻岂怙乱图不义哉欲斩说者众谏乃止固守凡二年力穷援绝为铣所陷伪署工部尚书桂州总管武德初高祖赐书命
其子元嗣召之袭志约岭南酋永平郡守李光度潜图归国帝复以书谕曰公朕之宗不可与异姓比宜及子孙并预宗正属籍及铣平岭南六
十余州皆送款袭志诱而致云赵郡王孝恭承制授桂州总管五年来朝封始安郡公江州都督后讨辅公祏为水军总管授桂州都督袭志守
桂二十八年政尚清省南荒便之表请入朝以光禄大夫汾州刺史致仕卒
李袭誉
李袭誉
弟袭誉字茂实通敏有识度仕隋为冠军将司兵阴世部辅代王守京师也三辅盗蚁聚袭誉请以兵据永丰仓发粟赈穷乏出库物赏战
士驰檄郡县共捕盗贼世师不从乃求出募山南兵至汉中高祖已定长安召授太府少卿安康郡公拜潞州总管 【按金石录据袭誉墓志
武德初初拜太仆卿出为潞州总管征拜太府卿谓此传为误疑不然当是武德初为太府少卿迁太仆卿及自潞州召还拜太府卿传虽不载
己该于累擢之中矣】 时突厥已和亲又通使王世充袭誉捕斩之诏委典运以饟东军累擢扬州长史江南巡察大使多所黜陟扬州俗喜商
贾不事农业袭誉为引雷陂水筑句城塘溉田八百顷民多归本召为太府卿为人严悫以威肃闻居家俭厚于宗亲禄廪随多少散之以余资
写书罢扬州载书数车谓子孙曰吾性不喜财然负京有赐田十顷耕之足以食河内千树桑蚕之可以衣江都书读之可进求宦吾殁后尔曹
能勤此无资于人矣迁凉州都督改同州刺史坐在凉州以私憾杖杀番禾丞刘武当死废为民流泉州卒
△姜謩
姜謩秦州上邽人隋大业末为晋阳长高祖在太原謩谓所亲曰隋政乱将亡唐公负王霸资度必拨乱得天下乃深自结及大将军府建
引为司功参军从平霍邑绛郡兵遂渡河謩部勒一夕济高祖叹其略进平长安除相国冑曹参军 【旧书作兵曹】 长道县公辥举寇秦州
以謩山西豪望诏安抚陇外委以便宜将行请曰公天人之望已属謩老矣恐先朝露幸一见践阼死不恨高祖嘉纳乃与窦轨出散关下河池
汉阳遇辥举与战轨败召謩还朝为员外散骑常侍仁杲平擢秦州刺史帝曰昔人称衣锦故乡今以本州岛相授所以偿功凉州荒梗宜有以靖
之謩至抚以恩信盗贼衰止人喜曰不意复见太平官府改守陇州以老去职贞观元年卒赠岷州都督谥曰安子确
姜行本 【姜皎】
姜晦
姜庆初
姜行本 【姜皎】
确字行本以字显贞观中为将作少匠护作九成洛阳宫及诸苑籞以干力称多所赉赏游幸无不从迁宣威将军太宗选趫才衣五色袍
乘六闲马直屯营宿卫仗内号曰飞骑每出幸即以从拜行拜左屯卫将军分典之高昌之役为行军副总管出伊州距柳谷百里依山造攻器
增损旧法械益精其处有汉班超纪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刊颂陈国威德遂与侯君集进平高昌战有功玺书慰劳还为金城郡公帝将征高
丽行本谏未宜轻用师不从至葢牟城中流矢卒帝赋诗悼之赠左卫大将军郕国公谥曰襄陪葬昭陵行本有巧思凡朝之营缮所司必谘而
后行魏征恐寖启侈端劝帝斥之帝赖其强济不斥也子简嗣永徽中官至安北都护卒子晞嗣开元中左散骑常侍简弟柔远美姿容敷奏详
辩武后时至左鹰扬卫将军摄地官尚书通事舍人子皎长安中为尚衣奉御明皇在藩邸皎识其有非常度委心焉及即位自润州长史召授
殿中少监出入卧内陪燕私与妃嫔连榻间击球鬬鸡呼姜七而不名赐宫女厩马及他珍物不胜计帝在殿廷玩一嘉树皎盛赞之帝遽令徙
植其家与诛窦怀贞等进殿中监楚国公食封四百户议者讥皎任遇太过帝乃下诏曰殿中监楚国公皎往事朕藩国数谓朕曰相王必登天
位王且储副朕叱而后止复言于朕兄弟近戚语闻太上皇太上皇奏之中宗遣嗣虢王邕等鞫问皎一意保护罔或贰言宗楚客纪处讷等请
投皎炎荒中宗特诏贬润州长史专以忠力戴朕履危蹈囏而无变焉朕既即位又参诛奸臣将厚以光宠每所撝逊造膝匪躬举多规益而悠
悠之谈丑正恶直天下之人其未及识皎之功何见之异也且否当其悔则必灭乃宗泰至于亨则所酬未补岂流言之听而厚德之忘哉乃谋
始有之图终可也迁太常卿监修国史弟晦又为吏部侍郎有权宠宋璟以为非久安计请抑损之开元五年诏放归田里使自娱久之复为秘
书监十年坐泄禁中语为嗣濮王峤所劾敕中书门下究状峤亦王守一姻家 【王守一见外戚传】 中书令张嘉贞阴希其意傅致皎狱诏
免殊死杖之流钦州道病死年五十亲厚坐谪死者数人世以为冤帝后思皎旧勋令递柩还以礼葬之存问其家追赠泽州刺史后以子尚主
更赠吏部尚书仍赐封二百户为祠享费
姜晦
晦起家蒲州参军累为高陵令治有声迁长安令人畏爱之开元初擢御史中丞先是永徽显庆时御史不拜宰相衔命使四方者廷中揖
见后稍屈下至晦独循旧体谓御史曰不如故事且奏谴公等由是台仪复振转太常少卿时国马乏晦请以诏书市马六胡州率得马三千署
游击将军诏可闲厩乃稍备除黄门侍郎辞不拜改兵部满岁为吏部侍郎主选曹史尝请托为奸前领选者周棘扈藩检窒内外犹不禁至晦
悉除之示无防限然处事精明私相属诿罪辄得皆以为神皎被放晦亦左除宗正卿贬春州司马徙海州剌史卒
姜庆初
皎子庆初生方晬帝许尚主后沦谪二十余年天宝初皎甥李林甫为宰相从容言之始命以官袭楚国公十载尚新平公主 【详公主
传】 厯肃代朝主恩礼加重庆初亦得幸旧制驸马都尉多不拜正官特拜庆初太常卿会修植建陵误毁连冈代宗怒下吏论不恭赐死故事
太常职奉陵庙开元末濮王彻为宗正卿有宠始请宗正奉陵天宝中张垍以主壻任太常改复旧及庆初败又以陵庙归宗正云
△张士贵
张士贵虢州卢氏人本名忽帏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隋大业末起为盗攻剽城邑高祖移檄招之即降拜右光禄大夫从征伐有
功赐爵新野县公又从平洛授虢州剌史帝曰顾令卿衣锦昼游耳进封虢国公右屯卫大将军贞观七年为龚州道行军总管破反獠还太宗
闻其冒矢石先登劳之曰尝闻以忠报国者不顾身于公见之累迁左领军大将军太宗尝自临治兵以部陈不整令士贵杖中郎将等怒其杖
轻下士贵吏魏征谏曰将军为国爪牙使之执杖巳非国法况以杖轻下吏乎帝即释之 【据通鉴增】 显庆初卒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按张士贵新旧史俱有传旧史列于辥仁贵程务挺之次新史改与杜伏威李子和罗艺诸人合传似非其伦今移于此】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