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本章共 6.2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文苑传
宋 【六】
○宋六
黄庭坚
晁补之【咏之】
秦观
张耒
陈师道
李廌
刘恕
王无咎
蔡肇
李
格非
吕南公
郭祥正
米芾【友仁】
刘诜
倪涛
李公麟
周邦彦
朱长文
刘弇
黄庭坚
晁补之
秦观
张耒
陈师道
李廌
刘恕
王无咎
蔡肇
李格非
吕南公
郭祥正
米芾 【米友仁】
刘诜
倪涛
李公麟
周邦彦
朱长文
刘弇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
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
县以平易治时课颁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踰年迁著作佐郎 【东都事畧
作著作郎】 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除服为秘书丞提点明道
宫兼国史编修宫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
考阅悉有依据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直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
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从之游讲学不倦徽宗即位起监
鄂州税佥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罢主管玉袭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
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庭坚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
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之学者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坚自代其词有瓌玮之
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甚重之也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有工诗补之聪敏强记七岁能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年十七从父
任杭州倅钱塘山川风物之丽着七述以谒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称其文博辩隽伟必显于世由是知名举进士
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澧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佑初以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合
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羣盗昼掠涂巷补之默得其姓名一日宴客召属
吏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郎召迁礼
部郎中 【东都事畧作吏部郎中】 兼国史院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像祠之徙知
湖密果州主管鸿庆宫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
骚等三书安南用兵着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 【按东都事略云补之有鸡肋集一百卷宋史不
载谨附识】 从弟咏之
晁咏之
晁咏之
咏之字之道少有异才以荫入官调扬州司法参军未上时苏轼守扬州补之倅州事以其诗文献轼轼曰有才如此独不令我一识面邪
乃具参军礼入谒轼下堂挽而上顾坐客曰奇才也复举进士又举宏词一时传诵其文为河中教授元符末应诏上书论事罢官久之为京兆
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有文集五十卷
△秦观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少豪隽慷慨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才又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轼
勉以应举为亲养登进士第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轼以贤良方正荐于朝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
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
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至藤州卒有文集四十卷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弟觌字少章觏字少仪皆能文
△张耒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能为文年十七年函关贼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称其文汪洋冲淡有一唱
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试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郎史馆检讨擢起居舍人绍圣
初请郡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坐尝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立起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甫数月出知颍州徙汝州崇宁
初复坐党籍落职主管明道宫初耒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于骚词尤长时
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殁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其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着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
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汨汨日夜不止冲
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水之初岂若是哉顺道
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沟渎东决而西谒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
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复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晚岁诗亦务平淡效白居易
体而乐府效张籍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
△陈师道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徐州彭城人少而好学苦志年十六以文谒曾巩一见奇之许其以文着留受着熙宁中王氏经学盛行师道心
非其说遂绝意进取巩典五朝史事得自择其属朝廷以白衣难之元佑初苏轼傅尧俞孙觉荐其文行用为徐州教授又以梁焘荐除太学博
士言者谓尝私至南京见轼改教授颍州又论其进非科第罢归调彭泽令不赴家素贫或终日不炊妻子愠见弗恤也久之召为秘书省正字
卒师道高介有节安贫乐道于诸经尤邃诗礼为文精深雅奥喜作诗自云学黄庭坚或谓过之然小不中意辄焚去存者纔十一尝铭黄楼曾
巩谓如秦石初游京师踰年未尝一至贵人之门傅尧俞欲识之先以问秦观曰是人非持刺字俛颜色伺候乎公卿之门者殆难致也尧俞曰
非所望也吾将见之惧其不吾见也子能介于陈君乎知其贫怀金欲为馈比往见听其论议益敬畏不敢出章惇在枢府将荐于朝亦属观延
至师道不可及惇为相又致意焉终不往官颍时苏轼知州事待之绝席欲参诸门弟子闲而师道赋诗有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语其自
守如是与赵挺之友壻素恶之适预郊祀行礼寒甚衣无绵妻假于挺之家不肯服遂以寒疾卒
△李廌
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郓徙华廌六岁而孤能自奋立少长以学问称乡里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谓其笔墨澜飜有飞沙定石之势拊
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矣廌再拜受教而家素贫三世未葬一夕抚枕流涕曰吾忠孝是学而亲未葬何以学为旦而
别轼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轼解衣为助又件诗以劝风义者于是不数年尽葬之益闭门读书又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曰张耒秦观之
流也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以自责吕大防叹曰有司试艺乃失此奇才耶轼与范祖禹谋曰弃奇宝于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
哉将同荐诸朝末几相继去国不果轼亡廌哭之恸曰吾愧不能死知己至于事师之勤讵敢以生死为闲既走许汝闲相地卜兆授其子作文
祭之曰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壮读者为悚中年绝进取意谓颍为人物渊薮始定居长社县令李佐
及里人买宅处之卒廌喜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辩而中理当喧溷仓卒闲如不经意睥睨而起落笔如飞元佑求言上忠谏书忠厚谕井献兵
鉴二万言论西事朝廷擒羌酋果庄将致法廌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愿加宽大当时韪其言
△刘恕
刘恕字道源筠州人父涣字凝之为颍上令以刚直不能事上官弃去家于庐山之阳欧阳修与涣同年进士高其节作庐山高诗以美之
涣居庐山三十余年环堵萧然饘粥以为食而超然无戚戚意以寿终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诣丞相晏殊问以事反复诘难殊不能对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召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
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巨鹿主簿和川
令发强摘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气谊急然诺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
记下至周显德未上下数千载巨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
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委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谬最为精详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寘三
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又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劝使复旧至面
刺其过安石怒变色恕不少屈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光出知永兴军恕亦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许即官修书光判西京御
史台恕请诣光留数月而归道得风挛疾右手足废犹苦学如故少闲辄修书官至秘书丞卒恕为学自厯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
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钞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五代诸将碑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
史信然着五代十国纪年以拟十六国春秋又采太古以来至周威烈王时事史记左氏传所不载者为通鉴外纪家素贫一毫不妄取于人自
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好攻人之恶每自讼平生有二十失十八蔽作文以自
警亦终不能改也卒后七年通鉴成追录其劳官其子义仲为郊社斋郎次子和仲有超轶材作诗清奥刻厉为文慕石介有侠气早卒
△王无咎
王无咎字补之建昌南城人第进士为江都仪真主簿天台令弃而从王安石学久之复调南康主簿巳又弃去好书力学寒暑行役不暂
释所在学者归之王安石为政无咎至京师士大夫多从之游然与人寡合常闭门治书惟安石言论莫逆也安石上章荐其守道安贫文行该
备诏以为国子直讲命未下而卒
△蔡肇
蔡肇字天启润州丹阳人能为文最长歌诗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第进士历明州司户参军江陵推官元佑中为太
学正通判常州召为卫尉寺丞提举永兴路常平徽宗初入为户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言者论其学术反复出提举两浙刑狱张商英当国引
为礼部员外郎进起居郎拜中书舍人以草御史辛义责词不称旨罢为显谟阁待制知明州言者又论其非议辟雍以为不当立夺职提举洞
霄宫会赦复侍制致仕卒 【按东都事畧云有文集三十卷史传不载谨识】
△李格非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幼俊警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着礼记说数十万言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
授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常着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公卿大夫
高进于朝放乎以一己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佑章奏以为
检讨不就戾执政意通判广信军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格非为文陵轹直前笔力不少滞尝言文
不可以苟作诚不着则不能工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腑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着也妻王氏拱辰
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
△吕南公
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人于书无所不读为文不肯缀缉陈言熙宁中士方推崇马融王肃许慎之业剽掠补拆临幕之艺大行南公度
不能逐时好一试礼闱不偶退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益著书且借史笔以褎善贬恶遂以衮斧名所居斋尝谓士必不得已于言则文不
可以不工葢意有余而文不足则如吃人之辩讼心未始不虚理未始不直然而或屈者无助于辞而己观书契以来特立之士未有不善于文
者士无志于立则己必有志焉则文何可以卑贱而为之故毅然尽心思欲与古人并元佑初立十科荐士中书舍人曾肇称其读书为文不事
俗学安贫守道志希古人堪充师表科一时廷臣亦多称之议欲命以官未及而卒所著有灌园先生集传于世
△郭祥正
郭祥正字功父太平州当涂人母梦李白而生少有诗声梅尧臣见而叹曰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举进士熙宁中知武冈县佥书保信
军节度判官时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有异议者虽大臣亦当屏黜神宗览而异之一日问安石曰卿识郭祥正乎其
才似可用出其章以示安石安石耻为小臣所荐乃言祥正无行不可用祥正闻之遂以殿中丞致仕寻起为通判汀州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
之青山卒
△米芾 【米友仁】
米芾字符章吴人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浛光尉 【东都事略云补校书郎】 历知雍邱县涟水军入为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复
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卒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善翰墨沉着飞翥
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仿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己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
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多谲异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
仕数困尝奉诏仿黄庭小楷作周兴嗣千字韵语子友仁字符晖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刘诜
刘诜字应伯福州福清人中进士等历莆田主簿知庐江县崇宁中为讲议司检讨官进大理丞大晟府典乐诜通音律尝上历代雅乐因
革及宋制作之音又言周官大司乐禁淫声漫声葢孔子所谓放郑声耆今燕乐之音失于高急曲调之词至于鄙俚恐不足以召和气宋火德
也音尚征征调不可阙臣按古制得正征一调惟陛下裁取徽宗然其言他日禁中出古钟二诏执政召诜按于都堂诜曰此与今太簇大吕声
协命取大晟锺扣之果应又曰钟击之无余韵不如石声诗所云依我磬声者言其清而定也复取以合之声益谐历宗正鸿臆卫尉太常寺少
卿纂续因革卒诜居母丧尽礼有双芝生墓侧人以为孝感
△倪涛
倪涛字巨济广德军人丱角能属文博学强记年十五试太学第一遂擢进士调庐陵尉信阳教授入为太学正累迁左司员外郎朝廷议
有事燕云大臣心知不可无敢一出口涛独言其非且曰景德以来辽守约不侵边盟誓固在不可渝也天下久平士不习战事储又阙母轻议
以贻后患王黼怒曰君敢沮军事耶于是言者论其鼓唱撰造贬监朝城县酒税再徙茶陵船场卒明年金师大入朝廷忆涛言官其一子有云
阳集 【东都事略作云陵集】 传于世
△李公麟
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第进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用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又用荐为御史检法官博学好古长于
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测欵识绍圣末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
青以龙蚓鸟鱼为文着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力蟾肪不可治真秦李斯所为也议由是定元符三年致仕既归老肆意于岩壑闲雅
善画自作龙眠山庄图为世所宝写人物尤工襟度超轶黄庭坚谓其风流不减古人云
△周邦彦
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疏隽不羁博涉书史元丰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万余言神宗异之命侍臣读于迩英阁召赴政事堂自诸生命为太
学正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出教授庐州知溧水县还为国子主簿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累迁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以
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徽宗欲使毕礼书复留之踰年知龙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卒赠宣
奉大夫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朱长文
朱长文字伯原苏州吴县人年未冠举进士乙科以病足不肯试吏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化其贤长吏至莫不先造请谋政所急公
卿荐以自代者众元佑中起教授于乡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符符初卒哲宗知其清赙绢百有文三百卷六经皆为辩说又着琴史
△刘弇
刘弇字伟明吉州安福人幼警颖日诵万余言注销丰二年进士第继中博学宏词科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有事于南郊弇
进南郊大礼赋哲宗览之以为相如子云复出除秘书省正字徽宗即位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以疾卒弇性嗜酒不事拘检为文辞铲剔瑕
类卓荦不凡有龙云集三十卷周必大序其文谓可继欧阳修云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