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本章共 5.7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元 【四十九】
○元四十九
韩镛
李稷
盖苗
张桢
归旸
陈祖仁
韩镛
李稷
盖苗
张桢
归旸
陈祖仁
△韩镛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登延佑五年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帝欲以中书参议
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部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止四品于法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系奸暴黜贪墨特举乌程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至正初累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
罢去五年台臣辨其枉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会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俗尚鬼有觉
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镛至即撤其祠宇沈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己而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
求宿儒为五经师朔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每月考课以示劝励由是人各致力于学镛居官廨自奉澹泊僚属皆化之十年召拜中书参知
政事时丞相托克托在位袭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政及托克
托罢用事者悉诛而镛独免祸再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李稷
李稷字孟豳滕州人幼颖敏从其父官袁州师夏镇 【按袁州志云夏镇字定远宜春人以进士授茶陵州判官行谊端饬学者宗之】
又从官公山师方回孙泰定四年中进士第授淇州判官淇当要冲稷至能理其剧至正初擢监察御史劾阉宦高龙卜恃赖恩私侵挠朝政交
通时相宜早正邦刑章上流之边境又言御史封事须至御前开拆以防壅蔽言事官须加优擢以开谏诤之路殿中侍御史给事中起居注须
任端人承天护圣寺火有旨更作稷言频年水旱相乃公私交乏不宜妄兴大役议遂寝帝方注意守令稷言下县尹多从吏部铨选或非其才
宜并归省选茶盐铁课责备长吏动受刑谴何以临民宜分委佐贰投下达噜噶齐蠹政害民不当授正官帝悉可其奏五迁至户部尚书十一
年廷臣议以中原租税不实将履亩起税稷曰方今妖寇窃发民庶流亡此政一行是驱民为盗也相臣是之寻迁治书侍御史十二年从丞相
托克托平除州谒告归葬厯拜中书参知政事后以山东廉访使致仕卒于京追封齐国公谥文穆
△盖苗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登延佑五年进士第授单州判官岁饥郡府遗苗至户部请赈户部难之苗伏中书堂下出糖饼以示曰济宁民
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岂可坐视不救乎于是凡被灾者咸获振焉单州税精岁输馆陶仓距单五百余里载驮担负民甚苦之是秋馆陶
大熟苗先期令民籴粟仓下得省民力之半累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建言严武备以备不虞简兵卒以壮国势全功臣以隆大体惜官爵以清
铨选考实行以抑奔竞明赏罚以杜奸欺计利害以孚民情去民贼以崇礼节皆切于时务公论韪之天历初部以建康潜邸为佛寺毁民居七
十余家命御史大夫督其役苗言今夺农时以刱佛寺又废民居使之家破产荡岂圣人御天下之道乎昔汉高帝兴于丰沛为复两县光武中
兴南阳免租三年既不务此而信重佛教何以满斯民之望台臣职专纠察表正百司乃委以修缮之役岂礼也哉书奏御史大夫果免督役 【
按虞集尼翔集庆寺碑云御史中丞赵世安承禀于内行御史中丞相继率其属以莅之则是未尝免督役也与本传异】 入为监察御史帝幸
护国仁王寺泛舟玉泉苗进曰今频年不登边隅不靖正当恐惧修省何暇游逸以临不测之渊乎帝嘉纳之台臣拟苗佥淮东廉访司事帝曰
仍留盖御史朕欲闻其谠言至正二年出为山东廉访副使益都淄莱地旧称产金朝廷建一府六所综其事民岁买金以输官或忤长吏意辄
谓具居有金矿掘地及泉而后止苗奏罢之四年迁刑部尚书初盗杀河南省臣延坐五百余家已有诏止诛首罪至是宰臣复欲尽诛苗坚持
不可御史趣具狱苗曰肆赦复杀在法所无御史独宜劾苗其敢累朝廷之宽仁乎乃卒如苗议七年拜中书参知政事时大臣以两京驰道狭
隘奏毁民田庐广之已遣使督治苗言驰道创自至元初何今日独为隘乎力辩乃罢又欲出宿卫士为郡长官俾资养赡苗曰郡长所以牧民
岂养贫之地果有不能自存赐子之可也若任郡寄必择贤才而后可议遂寝又欲以钞万贯与角抵者苗曰诸处告饥不蒙振恤力戏何功获
此重赏乎会与时相议多不合每事相抗时相谓后有公务毋白参政苗叹曰猥以非才待罪执政中书之事皆当与闻今宰相言若此不退何
俟有旨拜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比至除甘肃行省左丞时苗已致仕去复趣赴任苗舁疾就道至镇即上言西土诸王为国藩屏赐赉虽有常制
而有司牵于文法遂使恩泽不以时及非隆亲厚本之意又言甘肃每岁中粮奸弊百端请以粮钞兼给则军民咸利矣朝廷从之迁陕西行御
史台中丞到官数日即疏乞还里明年卒封魏国公谥文献
△张桢
张桢字约中汴梁人登元统二年进士辟河南行省掾踰年除高邮尹县民张提领武断乡曲一日至县有所嘱桢执之尽得其罪状杖而
徒之累除中政院判官至正八年拜监察御史劾太尉阿齐拉欺罔之罪并言明埒克栋阿伊哩雅伊噜布哈皆陛下不共戴天之雠巴延贼杀
宗室嘉王郯王一十二口稽之古法当伏门诛而其子孙兄弟尚仕于朝宣急诛窜伯勒齐尔布哈阿附权奸亦宜远贬今灾异迭见盗贼蜂起
海寇敢于要君阃帅敢于玩寇若不振举恐有唐末藩镇噬脐之祸不听及红巾贼毛贵陷山东上疏陈十祸根本之祸有六征讨之祸有四厯
数其弊一曰轻大臣二曰解权纲三曰事安逸四曰塞言路五曰离人心六曰滥刑狱所谓根本之祸六也伏见陛下以盛年履艰危而登大宝
囚循治安不预防虑今天下多事海内不宁天道可谓变常民情可谓难保矣是宜卧薪尝胆奋发悔过思祖宗创业之难与今日坠亡之易于
是修实德推至诚凡上木之劳声色之好燕安鸩毒之戒皆宜痛撤勇改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禁于未然出宫女节浮费畏天恤人而陛下
乃安焉处之如太平无事时此根本之祸也至若不慎调度不资羣策不明赏罚不择将帅所谓征讨之祸四也伏见调兵六年初无纪律之法
又无激劝之宜将帅因败为功指虚为实大小相谩上下相依其性情不一而邀功求赏则同是以有覆军之将残民之将怯儒之将贪婪之将
所经之处鸡犬一空货财俱尽及其面谀游说反以克复受赏今克复之地悉为荒墟河南提封三千余里郡县星罗棊布岁输钱谷数百万计
而今所存者封邱延津登封偃师三四县而已两淮之北大河之南所在萧条夫有土有人有财然后可望军旅不乏馈饷不已今寇敌已至今
境固不忍言未至之处尤可寒心如此而望军旅不乏馈饷不竭使天雨粟地涌金朝夕存亡且不能保况以地方有限之费而供将帅无穷之
欲哉其为自启乱阶亦已危矣陛下事佛求福饭僧消祸以天寿节禁屠宰皆虚名也今天下多杀人矣陛下泰然不理而曰吾将以是求福福
何自而至哉颍上之寇始结白莲以佛法诱众而终成抗拒视其所向骎骎可畏堂堂天朝不思靖乱而反为阶乱有识者为之扼腕有志者为
之痛心此征讨之祸也疏奏不省权臣恶其讦直二十一年除险山南道肃政廉访司事是时毛贵势逼京畿而博啰特穆尔驻兵大同察罕特
穆尔驻兵洛阳方以争晋冀为事构兵相攻朝廷遣中书参政额森布哈枢密副使托克托穆尔治书侍御史纽纽往解之既受命不前进桢言
其贪懦庸鄙苟怀自安无忧国致身之忠朝廷将使二家释憾协心诗贼此国之大计宜风驰电走而乃迂回退慑枉道延安以西绕曲数千里
迟迟而行使两军日夜仇杀黎庶肝脑涂地实此三八所致宜急殛之以救时危亦不报桢慨然曰天下事不可为矣即辞去居安邑山谷结茅
庐仅容膝有访之者不复言时事但对之流涕而已二十四年博啰特穆尔称兵犯阙皇太子出居冀宁奏除翰林学士不起库库特穆尔将辅
皇太子入定乱遣使传东宫旨访以时政桢复书曰今大河内外长淮南北悉为邱墟关陕之区所存无几江左日思荐食上国湘汉荆楚川蜀
淫名僭号利我多虞阁下国之右族三世二王得不思廉兰之于赵寇贾之于汉乎京师一残假有不逞之徒崛起草泽借名义倡其说于天下
阁下将何以处之乎守京师者能聚不能散御外侮者能进不能退纷纷籍籍神分志夺国家之事能不为阁下忧乎今大要有三保君父一也
扶稷二也卫生灵三也请以近似者陈其一二卫出公据国至于不父其父赵有沙邱之变其臣成兑平之不可谓无功而卒至于不君其君唐
肃宗流播之中怵于邪谋遂成灵武之篡千载之下虽有智辩百出不能为雪呜呼是岂不可以鉴乎阁下览观焉谋出于万全则善矣库库特
穆尔深纳其说用克有成 【按库库特穆尔传库库特穆尔从太子入朝后跋扈不臣戕杀官吏及明兵入太原弃城西奔迄无成就传文殊
未可信】 后三年卒
△归旸
归旸字彦温汴梁人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鉏奸击强人不敢以年少易之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
时州县奉盐司甚谨臣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至元五年■〈木巳〉县人范孟谋不轨诈为诏使至河南杀行省官属使旸北守黄河
口旸拒不从贼怒系于狱及贼败污贼者皆获罪旸独免明年转国子博士拜监察御史已而辞官归养亲汴上至正七年除右司都事顺江酋
长乐孙求内附请立宣抚司及置郡县旸曰果设郡县有事不救则孤来附之意救之则罢中书而事外夷与左丞吕思诚抗辨甚力丞相太平
笑曰归都事善戆何相抗乃尔其策果将焉出旸曰其酋长可授宣抚勿责其贡赋使者旸金帛遣归足矣卒从旸言京师苦寒有丐诉丞相马
前丞相索皮服子之旸曰宰相当以广济天下为心莫若录寒饥者稍振之耳丞相悟而止云南斯可伐叛诏以元帅舒噜遵道往谕之未几命
平章政事音达珲将兵讨之事久无功二人上疏纷纭中书欲罪舒噜旸曰彼事未白而专罪一人岂法意乎况一谕之而一讨之彼将何所适
从此非使者之罪也广海猺贼入寇诏多尔济丹将思播杨元帅军以讨之旸曰易军而将不谙教令恐不能决胜若命杨就统其众彼悦于恩
命必能自效帝不从后竟无功明年迁参议枢密院事时方国珍未附诏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多尔济丹诗之师败被执将加之罪旸曰将之失
利其罪固当然所部皆北方步骑不习水战是驱之死地耳宜募滨海民习水利者禽之既而国珍遣人从多尔济丹走京师请降旸曰国珍已
败我王师又拘我王臣力屈而来非真降也必讨之以令四方时朝廷方事姑息卒从其请彼果屡叛如旸言迁御史台都事九年厯迁礼部尚
书会开端本堂皇太子就学召旸为赞善未几迁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仍兼前职旸言师傅当与皇太子东西相向授书其属亦以次列坐虚
中座以待至尊临幸否则师道不立矣时羣臣言人人殊卒从旸议旸在上都时托克托自甘州还且入相中书参议赵期颐员外郎李稷谒旸
私第致托克托之命属草诏旸辞曰丞相将为伊周事业入相之诏当命词臣视草今属笔于旸恐累丞相之贤也期颐曰若帝命为之奈何旸
曰事理非顺亦当固辞期颐知不可屈乃已迁四川行省参知政事除刑部尚书皆以疾辞十七年授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使者迫之旸舆疾
至京师时海内多故旸上三策一曰振纪纲二曰选将材三曰审形势时不能用十一月以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致仕给半俸终身辞不受明年
乞骸骨侨居宏州徙蔚州又徙宣德皆闲关避兵寻居解之夏县皇太子出冀宁强起之居数月复还夏县二十七年卒
△陈祖仁
陈祖仁字子山汴人也父安国仕为常州晋陵尹祖仁早有文名至正元年科举复行祖仁以春秋中河南乡贡遂魁多士赐进士及第授
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出佥山东肃政廉访司事擢监察御史复出为山北肃政廉访副使召拜翰林直学士除参议中书省事
二十年帝欲修上都宫阙工役大兴祖仁上疏曰上都宫阙创自先帝修于累朝自经兵火焚毁殆尽所不忍言此陛下所为日夜痛心亟图兴
复者也然今四海未靖疮痍未瘳仓库告虚财用将竭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之食以速其毙乎今曰所
当兴复有大于此者愿陛下以生养民力为本以恢复天下为务则承平之观不日成复讵止上都宫阙巳也帝嘉纳之二十三年拜治书侍御
史时宦者保布哈与宣政使托欢内恃太子外结丞相吹斯戬骄恣不法监察御史傅公让劾之忤太子意左迁吐藩宣慰司经厯它御史连章
论谏皆外除祖仁上书于太于言御史纠劾托欢保布哈奸邪等事此非御史之私言乃天下之公论台臣审问尤悉故以上启今殿下未赐详
察辄加沮抑摈斥御史诘责台臣使奸臣蠹政之情不得达于君父则亦过矣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台谏者祖宗所建立以二竖之微而于天
下之重台谏之言一切不恤独不念祖宗乎殿下毓德春宫而使谏臣结舌凶人肆志岂惟君父徒拥虚器而天下苍生亦将奚望太子怒令御
史大夫鲁达实谕之曰台臣所言托欢等俱无是事昔裕宗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凡军国重事合奏闻者皆许上闻非自今日始也祖仁
复上书言御史所劾得于田野之闲殿下所询不出宫墙之外所以全此二人者止缘不见其奸耳且裕宗既领军国重事理宜先阅其纲至台
谏封章自是御前阅拆使必皆由东宫万一君父有失谏臣有言太子将使之闻奏乎不使之闻奏乎使之闻奏则伤父心不使闻奏则陷父于
恶如知此说则今日纠劾之章不宜阻矣御史不宜斥矣书再上即辞职于是太子以其事闻保布哈托欢皆辞退帝又令鲁达实谕祖仁等祖
仁复上疏曰祖宗以天下传之陛下今乃坏乱不可救药刑赏不明之所致也且区区二竖犹不能除况于大者愿陛下俯从台谏之言摈斥此
二人不令其以辞退为名成其奸计使海内皆知阶下信赏必罚自二人始则将士孰不效力天下可全恢复以还祖宗若犹优柔不断则臣誓
不与之同朝牵连及祸以待后世正人同罪会侍御史李国凤亦上疏言此二人必常斥于是帝大怒台臣自鲁达实以下皆左迁出祖仁为甘
肃行省参政时天极寒衣单甚以弱女托其友朱毅即日就道明年博罗特穆尔入中书为丞相除祖仁山北道肃政廉访使召拜国子祭酒迁
枢密副使上疏言军政利害不报辞职除翰林学士遂拜中书参知政事时天下乱已甚而祖仁性刚直遇事与时宰议不合乃还翰林为学士
寻迁太常礼仪院使二十七年明兵已取山东朝廷方疑库库特穆尔有不臣之心专立抚军院总兵马以备之祖仁乃与翰林学士承旨王时
待制黄哻编修黄肃伏阙上书言近者南军侵陷全齐不踰月而逼畿甸朝廷虽命丞相伊苏出师军马数少势力孤危而中原诸军左牵右掣
调度失宜京城四面茫无屏蔽宗社安危正在今日臣等以为驭天下之势当论其轻重强弱远近先后前日南军僻在一方而库库特穆尔近
在肘腋故宜先于致讨今库库特穆尔势已穷蹙而南军突至势将不利于宗社故宜先于救难宜审其轻重强弱改弦更张今库库特穆尔党
与离散岂能复振若止分拨一军逼袭必就擒获其余军马令其倍道东行勤王赴难与伊苏等声势相援仍遣重臣分道宣谕催督庶几有济
如复胶于前说动以言者为库库特穆尔游说而钳天下之口天下之事去矣书上不报祖仁又上书皇太子言近日降诏削河南军马之权不
知此项军马终为南军所忌朝廷苟善用之岂无所助况闻库库特穆尔屡上书疏明其心典是其心未绝于朝廷当今为朝廷计不过战守迁
三事以言乎战则资其犄角之势以言乎守则望其勤王之师以言乎迁则假其藩卫之力勉励使行犹恐迟晚岂可使数万劲旅弃置一方若
不幸一曰有唐元宗仓卒之出则是以祖宗百年之宗社朝廷委而弃之此时虽欲碎首杀身何济于事书上亦不报二十八年明兵进压近郊
有旨命祖仁及同佥太常礼仪院事王逊志等载太庙神主从太子北行祖仁等奏曰天子有大事出则载主以行今从太子非礼也帝然之还
守太庙以俟命俄而天子北奔祖仁守神主不果从京师破将出健德门为乱军所害祖仁一目眇貌寝身短瘠而语音清亮议论伟然负气刚
正似不可犯者其学博而精为文简质诗清丽世多称传之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