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本章共 8.2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宋 【一百七】
○宋一百七
孟珙
杜杲 【庶】
王登
杨掞
张惟孝
陈咸
孟珙
杜杲
王登
杨掞
张惟孝
陈咸
△孟珙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攻襄阳驻团山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
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宗政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珙望敌骑中有素
袍白马者曰吾父也急麾骑军突阵遂脱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额尔克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
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刼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十四年入谒制置使赵方一见奇之辟光化
尉转进武校尉十六年以功特授承信郎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转威忠郎理宗即位特授忠翊郎寻差峡州兵马监押
兼在城巡检京湖制置司差提督虎翼突骑军马又辟京西第五副将权管神劲左右军统制初宗政招唐邓蔡壮士二万余人号忠顺军命江
海总之众不安制置司以珙代海珙分其军为三众乃帖然绍定元年珙白制置司剙平堰于枣阳自城至军西十八里由八迭河经渐水侧水
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万顷立十庄三辖使军民分屯是年收十五万石又命忠顺军家自畜马官给刍粟马益蕃息二年升京
西第五正将枣阳军总辖本军屯驻忠顺三军明年差京西兵马都监母忧起复京西兵马钤辖枣阳军驻札仍总三军六年蒙古将诺延布展
追金主完颜守绪逼蔡制置司檄珙戍鄂讨金唐邓行省武仙仙时与武天锡及邓守伊喇瑗相掎角为金尽力欲迎金主入蜀掠光化锋剽甚
天锡者邓之农夫乘乱聚众二十万为边患珙逼其垒一鼓拔之壮士张子良斩天锡首以献乃授江陵府副都统制制置司檄珙问边事珙曰
金人若向吕堰则八千人不为少然须木查腾云吕堰等砦受节制乃可济已而刘全雷去危两部与金人战于夏家桥小捷有顷金人向吕堰
珙喜曰吾计得矣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砦军四合金人弃辎重走伊喇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奏书请降珙入城伊喇瑗伏阶
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初仙屯顺阳为宋军所挠 【按金史武仙传仙自邓州还屯顺阳宋将孟珙帅兵五千袭之仙击败珙与数
百人脱去生擒其统制统领等数十人与宋史本传所载异】 退屯马蹬金顺阳令李英以县降申州安抚张林以州降珙言归附之人宜因其
乡土而使之耕因其民人而立之长少壮籍为军俾自耕自守才能者分以土地任以职使各招其徒以杀其势制置司是之七月仙爱将刘仪
领壮士二百降珙问仙虚实仪陈仙所据九砦其大砦石穴山以马蹬沙窝岵山三砦蔽其前三砦不破石穴未易图也若先破离金砦则王子
山砦亦破岵山沙窝孤立三帅成擒矣珙翼日遣兵向离金卢秀执黑旋帅众入砦金人不疑为宋军乃分据巷道大呼纵火掩杀几尽是夜壮
士杨青等捣王子山砦护帐军酣寝王建入帐中斩金将首囊佩之平明视之金小元帅也丙辰出师马蹬遣樊文彬攻其前门成明等邀截西
路一军围讫石烈一军围小总师砦火烛天杀僇山积余逸去者复为成明伏军所得壮士老少万余人来归师还至沙窝西与金人遇大捷是
日三战三克未几丁顺等又破摩和尔砦珙召仪曰此砦既破板桥石穴必震汝能为我招之乎仪曰晋德与花腿王显金镇抚安威故旧招之
必来乃遣德行威见德叙情好甚欢介德往见显显即日以书乞降德复请珙遣刘仪候之显军约五千犹未解甲珙令作栲栳阵入阵周视良
久乃去如素所抚循飨以牛酒皆醉饱歌舞珙料武仙将上岵山绝顶窥伺令樊文彬驻军其下前当设伏后遮归路已而仙众果登山及半文
彬麾旗伏兵四起仙众失措枕藉厓谷山为之頳杀其将乌舍擒七百三十人弃铠甲如山薄暮珙进军至小水河仪还具言仙不欲降谋往商
州依险以守然老稚不愿北去珙曰进兵不可缓夜漏十刻召文彬等授方略明日攻石穴九砦时积雨未霁文彬患之珙曰此雪夜擒吴元济
之时也策马直至石穴分兵进攻自寅至巳力战九砦一时俱破武仙走追及于鲇鱼砦仙望见易服而遁复战于银葫芦山军又败仙与五六
骑奔追之隐不见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还军襄阳转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元兵遣宣抚王檝约共攻蔡制置使谋于珙珙请以
二万人行因命珙尽护诸将金兵二万骑繇真阳横山南来珙鼓行而前金人战败却走追至高黄陂布展遣图尔哈特默和克齐阿实克三人
来迓珙与射猎割鲜而饮驰入其帐布展喜约为兄弟酌马湩饮之金兵万人自东门出战珙遮其归路掩入汝河擒其偏裨八十有七人得蔡
降人言城中饥珙曰已窘矣当防突围珙与布展约南北军毋相犯决堰水布虎落布展遣万户张柔帅精兵五千人入城金人钩二卒以往柔
中流矢如猬珙麾先锋救之挟柔以出黎明珙进逼石桥钩致生浮郭山战少却金人突至珙跃马入阵斩山以徇军气复张殊死战进逼柴潭
立栅翼日命诸将夺柴潭楼金人争楼诸军鱼贯而上遂拔柴潭楼蔡人恃潭为固外即汝河潭高于河五六丈楼伏巨弩相传下有龙人不敢
近将士疑畏珙召麾下饮再行曰楼伏弩能及远而不可射近彼所恃此水耳决而注之涸可立待皆曰堤坚未易凿珙曰凿其两翼可也潭果
决实以薪苇遂济师攻城擒其两将斩之获其殿前右副点检温端磔之城下进逼土门端平元年正月黑气压城上日无光降者言城中绝粮
已三月欲降者众珙下令诸军衔枚分运云梯布城下珙帅师向南门至金字楼列云梯令诸将闻鼓则进马义先登赵荣继之万众竞登大战
城上降其丞相乌阵哩噶老杀其元帅乌凌阿及偏裨二百人门四开招布展入江海执其参政张天纲以归珙问金主所在天纲曰城危时即
取宝玉寘小室环以草号泣自经曰死即火我珙还军襄阳特授武功郎主管侍卫马军行司公事擢建康府都统制兼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
制置司奏留珙襄阳兼镇北军都统制镇北军者珙所招中原精锐百战之士万五千余人分屯漅北樊城新野唐邓闲俄令赴枢密院禀议授
带御器械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时暂黄州驻札朝辞帝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金功绩昭著珙对曰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三
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问和议对曰臣介冑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赉甚厚兼知光州又
兼知黄州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闲居之厚加赈贷又虑兵民杂处因高阜为齐安镇淮二砦以居
诸军剙章家山毋家山两堡为先锋虎翼飞虎营兼主管管内安抚司公事节制黄蕲光信阳四郡军马蒙古兵攻蕲州珙遣兵解其围又攻襄
阳随守张龟寿金门守朱阳祖郢守乔士安皆委郡去复州施子仁死之江陵危急诏沿江淮西遣援众谓无踰珙者乃先遣张顺渡江珙以全
师继之蒙古兵发两路一攻复州一在枝江监利县编筏窥江珙变异旌旗服色循环往来夜则列拒照江数十里相接又遣外弟赵武等共战
躬往节度破砦二十有四还民二万嘉熙元年封隋县男擢高州刺史忠州团练使兼知江陵府京西湖北安抚副使鄂州诸军都统制蒙古大
将特默岱入汉阳境大将昆布哈入淮甸蕲守张可大舒州李士达委郡去光州董尧臣以州降合三郡人马粮械攻黄守王鉴江帅万文胜战
不利珙入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将士弥月苦战病伤者相属珙遣医视疗士皆感
泣二年授寍远军承宣使带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诸军都统制授枢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副使兼督视行府参谋官升制置使兼
知岳州乃檄江陵节制司捣襄郢于是张俟复郢州贺顺复荆门军十二月刘全战冢头樊城郎神山屡捷三年春曹文镛复信阳军刘全复樊
城遂复襄阳授枢密都承旨制置使兼知鄂州全遣谭深复光化军息蔡降珙命以兵逆之得壮士百余籍为忠卫军初诏珙收复京襄珙谓必
得郢然后可以通馈饟得荆门然后可以出奇兵由是指授方略发兵深入所至以捷闻珙奏略曰取襄不难而守为难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
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非甲兵十万不足分守乃置先锋军以襄郢归顺人隶焉谍报蒙古兵欲大举临江珙策必道施黔以透湖湘请
粟十万石以给军饷以二千人屯峡州千人屯归州忠卫旧将晋德自光化来归珙奖用之珙弟瑛以精兵五千驻松滋为夔声援遣于德兴增
兵守归州隘口万户谷蒙古兵自随窥江珙密遣刘全拒敌遣伍思智以千人屯施州蒙古大将塔喇海并图萨帅师入蜀号八十万珙增置营
砦分布战舰遣张举提兵闲道抵均州防遏蒙古兵度万州湖滩施夔震动珙兄璟时为湖北安抚副使知峡州急以书谋备御珙请于督府帅
师西上璟调金铎一军迎拒于归州大垭砦刘义捷于巴东县之清平村珙弟璋选精兵二千驻澧州防施黔路四年进封子珙条上流备御宜
为藩篱三层乞剙制副司及移关外都统一军于夔任涪南以下江面之责为第一层备鼎澧为第二层备辰沅靖桂为第三层峡州松滋须各
屯万人舟师隶焉归州屯三千人鼎澧辰沅靖各五千人郴桂各千人如是则江西可保又遣杨鼎张谦往辰沅靖三州同守倅晓谕熟蛮讲求
思播施黔支径以图来上会谍知蒙古兵于襄樊随信阳招集军民布种积船材于邓之顺阳乃遣张汉英出随任义出信阳焦进出襄分路挠
其势遣王坚潜兵烧所积船材又度师必因粮于蔡遣张德刘整分兵入蔡火其积聚制拜寍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招集麻城县
巴河安乐矶管公店淮民三百五十有九人皆沿边经战之士号寍武军令璋领之进封汉东郡侯兼京湖安抚制置使回鹘鼐尔巴图尔帅壮
士老稚人马来降剙飞鹘军改鼐尔名艾忠孝充总辖乞补以官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
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鬬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之厘蜀政之弊为条班诸郡县曰差除计属曰功赏不明曰减克军粮曰官吏贪黩
曰上下欺罔又曰不择险要立砦栅则难责兵以卫民不集流离安耕种则难责民以养兵乃立赏罚以课殿最俾诸司奉行之兼夔路制置大
使兼范田大使军无宿储珙大兴屯田调夫筑堰募农给种上屯田始末与所减券食之数降诏奖谕淳佑二年珙以京襄死节死事之臣请于
朝建祠岳阳岁时致祭有旨赐名闵忠庙淮东受兵枢密俾珙应援遣李得帅精兵四千赴之珙子之经监军谍知京兆府伊克诺延以骑兵三
千经商州取鹘领关出房州竹山遣王令屯江陵寻进屯郢州刘全屯沙市焦进提千人自江陵荆门出襄檄刘全赍十日粮取道南漳入襄与
诸军合蒙古兵至三州珙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失弃寸土权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珙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
将禀命惟谨蒙古兵至泸珙命重庆分司发兵应援遣张祥屯涪州拜检校少保进封汉东郡公珙言沅之险不如辰靖之险不如沅三州皆当
措置而靖尤急今三州粒米寸兵无所从出此京湖之忧一江防上自秭归下至寿昌亘二千里自公安至峡州滩碛凡十余处隆冬水涸节节
当防兵讳备多此京湖之忧二今尺籍数亏既守滩碛又守关隘此京湖之忧三陆抗有言荆州国之藩表如其有虞非但失一郡当倾国争之
若非增兵八万并力备御虽韩白复生无所展巧今日事势大略相似利害至重四年兼知江陵府五年御笔以职事修举转行两官许令回授
珙至江陵登城叹曰江陵所恃三海不知沮洳有变为桑田者敌一鸣鞭即至城外盖自城以东古岭先锋直至三汊无所限隔乃修复内隘十
有一别作十隘外有距城数十里者沮漳之水于旧自城西入江因障而东之俾遶城北入于汉而三海遂通为一随其高下为匮蓄泄三百里
闲渺然巨浸土木之工百七十万民不知役绘图上之珙以身镇江陵而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元大将大纳至江
陵遣杨全伏兵荆门以战珙先期谍知达于枢密檄两淮为备两淮不知也后果如所报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
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初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
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寍武军节度
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卒之夕大风发屋折木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庙曰威爱珙忠君体国
之念可贯金石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词组折衷众志皆惬谒士游客老校退卒壹以恩意抚接名位虽重惟建鼓旗临将
吏面色凛然无敢涕唾者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其学邃于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易赞亦通佛学自号
无庵居士
△杜杲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父颖仕至江西提点刑狱杲以父任授海门买纳盐场未上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
幕下滁州受兵檄杲提偏师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鼓励卒全其城调江山丞两浙
转运使朱在辟监崇明镇崇明改隶淮东总领与总领岳珂议不合慨然引去珂以负芦钱劾朝廷察芦无亏三劾皆寝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卢
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郑准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
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六安县民有嬖其妾者治命与二子均分二子谓
妾无分法杲书其牍云传云子从父令律曰违父教令是父之言为令也父令子违不可以训然妾守志则可或去或终当归二子部使者季衍
览之击节曰九州岛三十三县令之最也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
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金众数万驻榆林阜请降辎重甚富或请诱而图之杲曰杀降不仁夺货不
义纳之则有后患谕而遣之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
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奉崇道祠再
知濠州未行改安丰蒙古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
杲者诏以安抚兼庐州进大府卿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使复与蒙古兵战累疏请老不许权刑部尚书淳佑元年乞去愈力擢工部尚书遂以
直学士奉祠帝欲起之帅广西以言者罢帝曰杜杲两有守功若脱兵权使有后祸朕何以使人乃起知太平州俄擢华文阁学士沿江制置使
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节制安庆和无为三郡复与蒙古兵战于真州主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引见帝加奖劳乞归不许兼吏部尚书杲随资
格通其碍铨宗为精梁成大子赂当国者求铨试杲曰昔沈继祖论朱文公成大亦论真文忠公皆得罪名教者子孙宜废锢安得仕进徽猷阁
奉祀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卒遗表上赠开府杲淹贯多能为文丽密清严善行草急就章晚岁专意理学尝言吾兵闲无悖
谋左画得于四书子庶
杜庶
杜庶
庶字康侯幼倜傥有大志性刚劲通宋典故善为文从父兵闲习边事未入仕已立战功明堂恩补官蒙古兵围安丰兵将不相下庶调护
咸得其欢心卒协力捍御杲帅淮西辟书写机宜文字迁将作监簿杲在建康庶通判和州权知真州郡素缺备庶大修守御后厯迁司农丞知
和州陛辞言今天时不可幸地利不可恃人和不可知苟恃天幸恃长江恃清野而付边事于素不谙厯之人未见其可帝嘉纳寻兼淮西提点
刑狱浚城濠增守备修学宫知真州兼淮东提点刑狱逾年进直秘阁移淮西兼庐州安抚副使治绩甚多就任加刑部郎中升宝文阁与蒙古
兵战于望仙白沙城升华文阁开庆元年进大理少卿淮东转运副使两淮制置司参谋官特授两淮制置使如扬州射阳湖饥民啸聚庶曰吾
赤子也遣将招刺得丁壮万余戮止首恶数人抗章自劾召赴行在寻直宝文阁知隆兴府江西转运副使卒
△王登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不事生产出制置使孟珙幕府权知巴东县献俘制置司登念奋自书生不拜竟弃功
去淳佑四年举进士调兴山主簿总领贾似道檄修江陵城条画有法明年制置使李曾伯经理襄阳登在行以积功升寻以母忧去及吴渊为
制置使边事甚亟因忆弟潜盛言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渊慨然曰事亟矣奈何登曰亟呼诸将共议
众至驩跃曰景宋在此渊曰汝辈欲西门去景宋欲从方城如何众曰惟命岂曰用兵患不一登书生不过冯轼观战请五大帅中择一人为节
制渊曰请监丞出正谓此也即书银牌曰监丞代某亲行将士用命不用命赏罚毕具申登至沙市椎牛酾酒得七千人誓曰登与诸将义同骨
肉今日之事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诸将有一不用命登有制在不敢私也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赵葵为制置使见登握手曰
景宋一身胆惜相见晚也俾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马光祖为制置使辟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登威声日振有余思忠及徐制
几谗于光祖曰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光祖疑焉出登屯邓州后以干办锺蜚英调护情好如初侍御史戴庆炣劾思忠
其党过元龙沈翥在幕中又倾之以是议论不合才略不能施议者惜焉开庆元年登提兵援蜀约日合战夜分登经理军事忽绝倒五藏出血
幕客唐舜申至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他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是也夕舜申暴卒
△杨掞
扬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故人荐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他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
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置身行伍闲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藉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
其策珙尝燕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地非其时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
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无
何得心疾曰我不可用矣遂调潭州节度推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沈细
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赠架阁
△张惟孝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巨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
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以舟达郢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隘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贾服前行密窥隘兵曰
易与耳乃与十骑衣黑袍假为敌兵曰后队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溃舟趋藕池开庆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众舟大集不可涉顷有峩冠张盖
从者数十则宣抚姚希得之弟也令曰敢有争岸者投水中惟孝睥睨良久提剑驱左右而出举白旗以麾令众船登岸毋敢乱次干官锺蜚英
见而异之以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孝平生蜚英谓曰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惟孝不答又叩之则曰朝廷负人明日蜚英导
希得罗致之宴仲宣楼蜚英酒酣曰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惟孝跃然曰从公所命乃请空名帖三十以还逾旬以三十骑俱拥甲
士五千至旗帜鲜明部伍严肃上至公安下及墨山游踏相继希得大喜请所统姓名惟孝曰朝廷负人福难祸易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耳姓
名不可得也时鼎澧五州危甚于是击鼓耀兵不数日众至万人数战俱捷江上平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或云巳趋淮甸
后不知所终
△陈咸
陈咸字逢儒监察御史升卿次子为叔父巨卿后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者为下令听民自
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
可因言今楮币行于四川者几亏三百万苟增印百万足以补放免之数安节从之军多滥请咸每裁损帅属以为言咸曰咸首可断滥请不可
得蜀岁收激赏权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擢知资州时久旱咸被命即请帅臣发粟二千余石以赈明年东
西川皆旱总制二司议蠲民赋而虑亏国课咸请增印未补发引百有九万以偿所蠲议遂决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
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约大
将面会以免疑忌之嫌捐金帛募死士以明闲探之远出虚捣奇之策审于当用幸胜趋利之谋寝而勿行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
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松务为简贵咸忧之复说松收梁洋以北义士为缓急用据险阨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
转运判官及曦叛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太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赈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
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李道传问咸计将安出咸曰事极不过一死耳必不为吾蜀累
也语家子钦曰咸受国厚恩义当击贼恨无兵权独有下策削发以全臣节会曦以书招之急咸答书劝其禀命既而欲亲谕之遂行知曦已僭
乱曰吾书不可用矣还至后■〈釒敖〉入帐中以刀自断其结披缁而出景望遣兵拘咸于岸曦闻怒甚吴睍劝曦召咸主武兴寺因杀之安
丙力为救解乃得释归曦既诛咸语诸子曰吾不能讨贼而弃官守罪也上表自劾安丙杨辅等皆勉其出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
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八千七百五十余万皆不取于民咸总赋之始赡军帑廪
缗不过一千四百五万余粮不过九十一万余料不过二万余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益昌大军库有楮引百八十万成都免引杨椿拨
二百一十余万城下三仓军粮四十余万石预借米本一百一十余万又别贮军粮百四十九万石料七万余而布帛丝绵铜铁钱与祠牒不预
焉蜀钱引旧约两界五千余万半藏于官自军兴引皆散于民宣总三司增剙三界通行八千余万价日益落咸捐一千二百余万缗以收十九
界之半又与丙议合茶马司之力再收九十一界续造九十三界以兑之于是引价复昂籴价顿减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疏而导
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攻上津
守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初宣谕使吴猎尝表其节诏进二秩咸乞回赠所生父母焉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