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本章共 4.9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载记 【四】
后蜀
○后蜀
孟知祥
昶
【附】 高彦俦 赵崇韬 王昭远 李昊
孟知祥
孟昶
附
△孟知祥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其叔父迁当康末据刑洺磁三州为晋所虏晋使守泽潞梁兵攻晋迁以泽潞降梁知祥父道独留事晋及知
祥壮晋王以其弟克让女妻之以为左教练使庄宗为晋王以为中门使前此为中门使者多以罪诛知祥惧罪求他职因荐郭崇韬自代庄宗
以为马步军都虞侯同光元年以太原为北京授知祥太原尹北京留守魏王继岌伐蜀郭崇韬为招讨使崇韬临诀白庄宗曰即臣等平蜀陛
下择帅守西川无如孟知祥者及破蜀庄宗遂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四年正月知祥至成都而崇韬己死继岌引军东归先锋康
延孝反知祥遣将会任圜等兵击破之得其将李肇侯弘实及兵数千以归会庄宗崩魏王继岌死明宗人立知祥乃训练兵甲阴有王蜀之志
益置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掉等军七万余人命李仁罕赵延隐张业等分将之初魏王继岌郭崇韬令蜀富民输犒军钱六百万缗其余者犹
二百万任圜自蜀入相兼判三司素知蜀所余钱是冬明宗加知祥侍中 【按蜀捣杌作检校太傅李昊羊马城记作加太尉兼侍中通鉴作
右侍中与欧史同】 以太仆卿赵季良赍官告赐之因以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军余钱送京师且制置两川征赋知祥拒命然与季良有旧因
留之知祥初镇蜀庄宗以宦者焦彦实为监军明宗立悉诛宦者罢诸道监军彦宾己罢枢密使安重诲复以客省使李严为监军以制知祥知
祥怒曰诸道皆废监军独吾军置之是严欲以蜀再为功也天成二年严至成都知祥置酒召严时彦实独在蜀严于怀中出诏令知详诛之知
祥不听因责严曰今诸方镇已罢监军公何得来此目客将王彦铢执斩之明宗不能诘知祥之人蜀也遣人迎家属于太原行至凤翔节度使
李从曮闻严被杀以为知祥反矣遂留之明宗犹欲怀以恩信诏遣知祥家属归蜀复遣客省使李仁矩慰谕之知祥因请以赵季良为节度副
使事无大小皆与参决三年唐徙季良为果州团练使以何瓒为节度副使知祥遣其将雷廷鲁至京师请留季良而以瓒为行军司马明宗不
得已从之是岁唐伐荆南诏知祥以兵下峡知祥遣毛重威率兵三千戍夔州己而高季兴死其子从诲归命知祥请罢戍兵不许乃讽重威以
兵溃归唐以诏书罪重威知祥不奉诏初魏王继岌东归留精兵五千戍蜀董璋镇东川与知祥未尝通问自重诲疑二人有异志乃以亲信分
守两川管内诸州而以精兵为其牙队以夏鲁奇镇遂州李仁矩镇闻州又以武虔裕为绵州刺史仁矩与璋有隙而虔裕重诲外兄由是璋与
知祥皆惧璋始遣人求婚于知祥以自结知祥许之于是合从以拒唐请罢还唐所遣节度刺史等明宗优诏慰谕之长兴元年明宗郊加拜知
祥中书令九月董璋反攻破阆州擒李仁矩杀之知祥亦遂举兵反是秋明宗改封琼华公主为福庆长公主遣秘书监刘岳为册使行至凤翔
闻知祥反乃旋诏夺知祥官爵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都招讨使夏鲁奇为副知祥遣李仁罕张业赵廷隐将兵三万人会璋攻遂州别遣
侯宏实将四千人助璋守东川又遣张武下峡取渝州 【按通鉴董璋以长兴元年八月先反九月知祥约董璋同举兵璋引兵击阆州知祥
即遣李仁罕等将兵三万攻遂州别遣侯弘实孟思恭会璋攻阆州是月削董璋官爵以石敬塘为东川行营招讨使夏鲁奇为之副以知祥兼
西南供馈使注云知祥己攻遂州朝廷岂不知之犹欲怀辑之以闲董璋耳至十一月唐师攻剑门克之乙亥始诏削知祥官爵欧史作董璋反
在九月叙夺知祥官爵于命敬瑭讨蜀之前叙知祥遣李仁罕等于命敬瑭讨蜀之后会璋攻阆州亦作守东川与通鉴俱不合】 唐师攻剑门
杀璋守兵三千人遂入剑门璋来告急知祥大骇遣廷隐分兵以东己而闻唐军止剑州不进嘉日使唐军急趋东川则遂州围解吾势沮而两
川摇矣今其不进易与也十二月敬瑭及廷隐战于剑门败绩时张武已取渝州病卒其副将袁彦超代将其兵取黔州二年李仁罕克遂州夏
鲁奇死之知祥以仁罕为武信军留后遣人驰鲁奇首示敬瑭军敬瑭乃班师利州李彦珂闻唐军败归乃弃城走知祥以廷隐为昭武军留后
仁罕进攻夔州刺史安崇阮弃城走以赵季良为留后时唐军涉险转馈为艰敬瑭军既旋所在守将皆弃城走明宗以为衅田重诲及重诲诛
死乃遣西川进奏官苏愿进奉军将杜绍本招谕知祥具言家属在京师者皆无恙知祥闻重诲死而唐厚待其家乃邀璋欲同谢章璋不听乃
遣观察判官李昊说璋璋益疑知祥责已语侵昊昊乃劝知祥攻之而璋先袭破汉州知祥遣赵廷隐率兵三万自将击之阵鸡距桥 【按薛
史作知祥与廷隐等逆战于金雁桥通鉴作廷隐阵于鸡踪桥】 知祥得璋降卒衣以锦袍使持书招降璋曰事己及此不可悔也璋军士欲战
乃麾军前进锋始交璋偏将张守进来降知祥乘之璋大败过金雁桥麾其子光嗣使降以保家族光嗣哭曰自古岂有杀父而求生者乎宁俱
就死因与璋俱走至梓州璋见杀光嗣自缢死知祥遂并有东川然自璋死知祥卒不遣使谢唐唐枢密使范延光曰知祥虽已破璋必借朝廷
以为两川重非屈意招之亦不能自归也明宗然之先是克宁妻孟氏知祥妹也庄宗杀克宁孟氏归于知祥其子瓌留事唐为供奉官明宗即
遣瓌归省其母因赐知祥诏书招慰之知祥兼据两川以赵季良为武泰军留后李仁罕武信军留后赵廷隐保宁军留后张业宁江军留后李
肇昭武军留后季良等因请知祥称王以墨制行事议未决而瓌至蜀知祥见瓌倨慢瓌自蜀还得知祥表请除季良等为五镇节度其余刺史
以下得自除授请封蜀王且言福庆公主己卒明宗为之发哀遣合门使刘政恩为宣谕使政恩复命知祥始遣其将朱滉来朝四年二月以知
祥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封蜀王季良等五人皆拜节度使十一月明宗崩明年闰正月知祥乃即皇帝位国号
蜀以赵季良为司空同平章事中门使王处回为枢密使李昊为翰林学士三月唐潞王举兵反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
韶皆以其地来附四月改元曰明德六月知祥病知祥得风疾踰年至是遂剧以其子昶为皇太子监国知祥卒谥曰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庙号高祖
△孟昶
昶字保元初名仁赞知祥第三子知祥为两川节度使昶为行军司马及僭号以昶为东川节度使同平章事知祥卒秘不发丧王处回夜
过赵季良相对涕泣季良正色曰今强侯握兵伺变立嗣君以绝非望泣无益也处回遂与季良立昶而后发丧昶立不改元仍称明德至五年
始改元曰广政 【按宋史作四年改元广政十国春秋亦作四年十二月事】 明德二年尊母李氏为太后昶好打球走马多采良家子充后
宫枢密副使韩保贞切谏昶悟即日出之有上书者言台省当择清流昶叹曰何不言择人而任之左右请诘上书者昶曰吾见唐太宗初即位
狱吏孙伏伽上书言事皆见嘉纳奈何劝我拒谏耶然昶年少不亲政事将相大臣皆知祥故人骄蹇踰法多营田宅而李仁罕张业尤甚昶即
位数月执仁罕杀之族其家时李肇自镇来朝杖而入见称疾不拜及闻仁罕死遽释杖而拜广政九年赵季良卒张业益用事业仁罕甥也仁
罕被诛时业方掌禁兵昶惧其反仄乃用以为相业兼判度支置狱于家以酷法厚敛蜀人大怨十一年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谋执而杀之
王处回赵廷隐皆致仕由是故将旧臣殆尽昶始亲政事置匦以通下情时汉高祖起太原中国多故雄武军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来附
昶因遣孙汉韶攻下凤州于是悉有王衍故地汉将赵思绾据永兴王景崇据凤翔反皆送款于昶乃遣张虔钊何建李廷珪分道出师应思绾
以窥关中又遣安思谦益兵以东已而无功遂执思谦斩之十二年置吏部三铨礼部贡举十三年封子元喆秦王判六军事次子元珏褎王弟
仁毅夔王仁赘雅王仁裕嘉王十八年周世宗伐蜀攻自秦州遣高彦俦李廷珪出堂仓以拒周师彦俦大败走青泥于是秦成阶凤复入子周
昶惧遂聚刍粟于剑门募兵既多国用不足因铸铁钱榷境内铁器以端其利 【按十国纪年蜀史云铸铁钱在广政二十五年考曾巩隆平
集云昶闻周世宗下秦凤多积刍粟始以铁为钱十国春秋亦云初铁钱多于外郡至二十五年遂流入成都非二十五年始铸也铸铁钱事当
在是时据隆平集改辑】 又分遣使者聘南唐东汉以张形势二十年世宗归蜀俘昶亦归所获周将胡立等因寓书于世宗称大蜀皇帝世宗
怒其无礼不答时周兵伐南唐取淮南十四州诸国皆惧荆南高保融以书招昶使归周昶以前尝致书世宗不答乃止二十五年立秦王元喆
为皇太子宋兴已下荆潭昶益惧遣大程官孙遇及赵彦韬杨蠲约东汉共出兵以挠中国遇为边吏所得彦韬潜取蜡丸帛书以告宋宋太祖
遂诏伐蜀遣王全斌崔彦进等出凤州刘光又曹彬等出归州率兵五万人分路进攻并令遇等为乡导及兵至昶遣王昭违赵彦韬等拒之昶
母李氏谓曰吾见庄宗及汝父时非有功者不使主兵故人皆畏服乐为之用昭远辈素不知兵一旦边警急何以御敌惟高彦俦汝父旧人可
委任之昶不听又遣子元喆率精兵数万守剑门全斌至三泉遇昭远击败之昭远焚吉柏江浮桥退守剑门全斌遣偏将史延德分兵出来苏
小道北击剑门而自由大路夹攻之昭远彦韬皆被擒元喆亦逃归刘光又攻夔州守将高彦俦战败闭牙城拒守寻自焚死而蜀兵所在奔溃
昶益穷蹙问计于左右老将石頵 【宋史作斌】 以为东兵远来势不能久宜坚守以敝之昶叹曰吾父子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
敌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虽欲坚壁谁与为吾守者耶干德三年正月遣通奏使伊审微赍表诣全斌请降且乞保全家属又遣其弟仁赘诣关
上表诏慰劳之四月昶与母至京师素服待罪阙下宋太祖御崇元殿修礼见之先是诏有司于右掖门外临汴水起大第五百余间以待昶供
帐悉备至是赐之拜昶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七日而卒追赠楚王谥恭孝其母不哭以酒酹地曰汝不能死社稷苟生以取羞吾所以
忍死者以汝在也今何用生为因不食卒太祖闻而伤之令鸿胪卿范禹偁护丧事与昶俱葬洛阳元喆归朝与昶同日宣制拜检校太尉泰宁
军节度使后移镇贝定二州太平兴国中从平太原又从征幽州又破契丹于徐河以功封滕国公淳化初卒 【徐无党曰知祥兴灭年数甚
明诸书皆同盖自同光二年乙酉入蜀至干德三年乙丑国灭凡四十一年惟五代史云同光三年丙戌至干德三年乙丑四十年者谬也】
△附
高彦俦
赵崇韬
王昭远
李昊
高彦俦
高彦俦并州太原人从知祥入蜀为昭武军监押昶嗣位迁邛州刺史改马步军使汉兵入大散关克安都砦彦俦以所部先进汉兵遁去
彦俦尽锐追之复其砦而还未几拜源州武定军节度周显德初向训攻凤州昶令彦俦出兵解围未至闻败军于唐仓溃归判官赵玭闭关不
纳乃遁还成都昶不之罪寻授夔州宁江军都巡检制置招讨使宋师至彦俦为副使赵崇济监军武守谦曰北军涉远而来利速战不如坚壁
待之守谦不从独领麾下以出遂败彦俦将以所部出战宋师已乘城入判官罗济劝令单骑归成都彦俦曰我昔已失秦川今夔州复不能守
纵不我杀亦何面目见蜀人平济劝其降不可曰今日止有死耳遂望西北再拜登楼纵火自焚死 【按九国志云宋师坏门入彦俦挺剑拒
之杀十数人乃焚死】 初昶母语昶惟彦俦可任及是果能死难
赵崇韬
赵崇韬并州太原人父廷隐随知祥入蜀董璋袭成都廷隐大破之知祥遂有其地及僭号累迁至太师中书令封宋王卒崇韬骁果有父
风昶取将家及死事孤子置殿直四番以崇韬为都知领之周世宗克秦凤将入蜀境为崇韬拒退厯洋州武定军节度山南武定缘边诸砦都
指挥副使汉源之战独策马先登及军败犹手击杀十余人为宋师所擒
王昭远
王昭远益州成都人幼孤贫年十三依东郭僧智諲为童子知祥尝饭僧于府昭远持巾履从智諲入时昶方就学知祥见昭远慧黠留给
事左右昶嗣位以为卷帘使枢密使王处回致仕 【宋史作出知梓州】 昶以枢密权重难制乃以昭远为通奏使知枢密使事机务一以委
之府库财帛恣其取不问昭远以方略自许宋师入境昶令与赵崇韬率兵拒战发成都遣李昊饯郊外昭远酒酣攘臂曰是行也非止克敌当
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及行执铁如意指麾军事自方诸葛亮将至汉源闻剑门己破惶恐失次崇韬布阵将战昭远据胡
床不能起俄崇韬败乃免冑弃甲走投东川匿仓舍下悲嗟流涕目尽肿为追骑所执送阙下宋太祖释之授左领军卫大将军开宝八年卒
李昊
李昊字穹佐自言唐相绅之后昊生于关中唐末昊父羔携家避乱至奉天奉天为岐军所破父及弟妹皆被杀独昊与母得免乃流寓新
平刘知俊领岐军围州城昊踰城出为候骑所得知俊与言甚器之妻以女遂随知俊归蜀王衍袭位厯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乃遣人闲道迎其
母蜀亡人洛明宗令昊入蜀诏孟知祥赵季良量授一职久之知祥辟为掌书记及称帝擢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昶立累加尚书左丞拜门下侍
郎同平章事俄加左仆射自知祥时章奏书檄皆出昊手集为百卷曰经纬略又修前蜀书四十卷并上之封赵国公加司空初宋之下荆湖也
昊言于昶曰臣观宋氏启运不同汉周一统其在此乎若修职通贡亦保安三蜀之良策也为王昭远所沮而止蜀平随昶入朝宋太祖优待之
拜工部尚书卒昊前后仕蜀五十年昶之世位兼将相乘利权资货岁入巨万奢侈尤甚初王衍降庄宗昊为草表昶之降也其表亦昊所为蜀
人潜署其门曰世修隆表李家见者哂之 【按宋史后蜀世家此下有孟仁赘仁裕仁操及伊审微龙景昭幸寅逊李廷珪毋守素欧阳回等
附传俱无事迹足录今从删】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