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本章共 7.3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唐 【五十九】
○唐五十九
姚南仲
独孤及【朗郁】
顾少连
韦夏卿
段平仲
吕元膺
许孟容【季同】 薛存诚【延老
】 李逊【方元 建讷】
温造璋
姚南仲
独孤及
顾少连
韦夏卿
段平仲
吕元膺
许孟容
薛存诚
李逊
温造
△姚南仲
姚南仲华州下邽人干元初擢制科授太子校书累迁右补阙大厯十年 【旧书作十三年】 贵妃独孤氏薨 【吴缜纠谬云独孤氏
当薨时止为贵妃不得书皇后书崩宜从本纪及后妃传所云贵妃独孤氏薨今从之】 代宗悼痛诏近城为陵以朝夕临望南仲上疏言长安
祖宗所宅不可兴凿建陵又陛下省望感伤有损圣德帝谠其言进五品阶善宰相常衮衮贬官南仲出为海盐县令观察使韩滉奏为推官又
奏授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充支使召还四迁为御史中丞改给事中陕虢观察使贞元十三年代李复为义成节度使 【旧书作十五年今从
通鉴】 监军薛盈珍曰姚大夫书生岂将才也判官卢坦私谓人曰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侵之必不受军府祸自此始矣 【新书载此事在
卢坦传今据辑入】 盈珍恃权挠政不克逞因毁南仲于朝德宗惑之十六年盈珍遣小使程务盈诬表以罪会南仲裨将曹文洽入奏知其语
追至长乐驿及之与同舍夜杀务盈投其诬于厕为二书一抵南仲一诉南仲冤且自言杀务盈状乃自杀驿吏以闻帝骇异南仲请入朝待罪
帝问曰盈珍扰卿耶对曰盈珍不扰臣但乱陛下法耳且天下如盈珍辈何可胜数虽使羊杜复生亦不能行恺悌之政成攻取之功也帝默然
乃授尚书右仆射贞元十九年卒年七十五 【旧书作七十四】 赠太子太保谥曰贞
△独孤及
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由华阴尉辟江淮都统李峘府掌书记代宗以左拾遗召既至上疏陈政言听直谏则太平可阶师兴
民困拥兵者暴宜思所以救之星陨如雨清明降霜三月苦热此下陵上替怨讟所致宜罪已求贤爱人节用以反妖灾为和气又请减江淮山
南诸道兵以赡国用俄改太常博士或言景皇帝不宜为太祖及据礼条上谥吕諲卢奕郭知运等无浮美无隐恶得褒贬之正迁礼部员外郎
厯濠舒二州刺史岁饥旱邻郡庸亡什四以上舒人独安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甘露降其廷卒年五十三谥曰宪及喜鉴拔
后进如梁肃高参崔元翰陈京唐次齐抗皆师事之其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晚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听之专也子朗郁 【旧书无及传
见子郁传云父及天宝末与李华萧颖士齐名善为文所著仙掌铭大为时流所赏】
独孤朗
独孤郁
独孤朗
朗字用晦 【案旧书朗乃郁弟与新书不同】 由处士辟署江西宣歙浙东三府元和中擢右拾遗建言宜用观察使领本道盐铁罢场
监管榷吏除百姓患不听盗杀武元衡朗请贬京兆尹诛捕贼吏因请罢淮西兵忤宪宗意贬兴元户曹参军入为监察御史转殿中兼史馆修
撰坐与李景俭饮景俭使酒慢宰相出为韶州刺史 【旧书作漳州】 寻入为左司员外郎迁谏议大夫敬宗初宦官殴鄠令崔发鸡千下朗
请诛首恶以正国法王播赂权近复判盐铁朗连疏论执宝厯元年十一月迁御史中丞二年六月赐金紫故事选御史皆中丞自请是时崔晃
郑居中繇宰相力得监察御史朗拒不纳晃居中卒改他官侍御史李道枢醉谒朗朗劾不虔下除司议郎十月高少逸入合失仪朗不弹奏宰
相衔阻崔晃事左授少逸赞善大夫朗亦罚俸会殿中王源植贬官朗直其枉书五上不报即自劾执法不称愿罢去帝遣中人慰谕不许文宗
初改工部侍郎太和元年八月出为福建观察使赴官创发背卒于路赠右散骑常侍
独孤郁
郁字古风幼孤与朗育于伯父汜第进士学有父风权德舆器之妻以女授监察御史元和初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入第四等拜
左拾遗太子司议郎杜从郁拜左补阙郁兴同列论之曰从郁是宰臣佑之子父居宰执从郁不宜居谏列乃改为左拾遗又论曰补阙之与拾
遗资品虽殊同是谏官若时政或有得失不可令子论父从郁竟改他官四年转右补阙论中官吐突承璀不宜为河北招讨使乃改招抚宣慰
使五年兼史馆修撰充翰林学士迁起居郎德舆相郁以妇翁嫌辞内职宪宗曰德舆乃有此佳壻因诏宰相高选世族故杜悰尚歧阳公主然
帝犹谓不如德舆之得郁也迁考功员外郎充史馆修撰判馆事预修德宗实录七年知制诰八年转驾部郎中德舆去位还为学士九年以疾
辞禁近十一月改秘书少监屏居鄠卒年四十赠绛州刺史郁有雅名帝遇之厚议者亦谓当宰相共以早世惜之子庠字贤府丧父始十岁有
至性闻呼父官及吊客来辄号恸几绝后举进士仕至尚书丞考旧书所载则谓官至侍郎
△顾少连
顾少连字夷仲苏州吴人举进士礼部侍郎薛邕器之登拔萃科授登封主簿邑有虎患少连命塞陷穽移文岳神虎不为害御史大夫千
颀荐为监察御史德宗幸奉天徒步诣谒授水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再迁中书舍人以谨密称请徙先兆于洛帝重远去诏遣其子往中人护蒇
葬役厯吏部侍郎尝与裴延龄会田镐第酒酣挺笏前曰段秀实笏击贼臣今吾将击奸臣得元友直劝解乃止改京兆尹政尚宽简以京畿租
赋薄厚不一用法均之迁吏部尚书封本县男徙兵部为东都留守奏募耕禁苑及汝州闲田阅武力利铠仗时号良吏卒年六十三赠尚书右
仆射谥曰敬始少连携少子师闵奔行在诏同止翰林院车驾还授同州参军
△韦夏卿
韦夏卿字云客京兆万年人 【旧书杜陵人】 父迢检校都官郎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夏卿苦学善文辞大厯中与弟正卿同举贤良
方正皆策高等授高陵主簿累迁刑部员外郎时久旱蝗诏以郎官宰畿甸授奉天令课第一转长安令改吏部员外郎郎中擢给事中出为常
州刺史夏卿深于儒术所至招礼通经之士时处士窦羣寓于郡界夏卿以所著史论荐之于朝改苏州刺史贞元末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疾甚
诏夏卿为徐泗行军司马且代之未至建封卒徐军立其子愔为留后召夏卿为吏部侍郎时从弟执谊在翰林尝受人金有所干请密以金纳
夏卿怀中夏卿毁怀不受曰吾与尔赖先人遗德致位及此顾当是哉执谊大惭转京兆尹太子宾客检校工部尚书为东都留守辞疾改太子
少保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献夏卿性通简好古多闻晚岁将归署其居曰大隐洞与齐映穆赞赞弟员友善与人同处喜怒不形抚
孤侄恩踰己子为政务通理不甚作条教所辟士如路隋张贾李景俭等至宰相达官故世称知人正卿子瓘字茂宏及进士第仕累中书舍人
与李德裕善德裕任宰相罕接土惟瓘往请无闲也李宗闵恶之德裕罢贬为明州长史会昌末累迁楚州刺史终桂管观察使
△段平仲
段平仲字秉庸武威人隋民部尚书达六世孙登进士第杜佑李复节度淮南连掌书记 【旧书云复移镇华州滑州仍为从事】 入为
监察御史磊落尚气节嗜酒敢言是时德宗春秋高躬自听断天下事有所壅隔平仲常曰帝聪明神武臣下畏怯自循默尔使我得召见必大
有开纳贞元十四年京师旱诏择御史郎官开仓振恤平仲与考功员外陈归被选同得对粗陈振恤事帝察其意有所畜以归在侧未言事讫
平仲方独进帝乃并留归正色问之杂以他语平仲错牾不得言乃谬称名帝怒叱去之苍黄向幄后归下阶连呼乃得出坐废七年然名由此
显元和初为谏议大夫宪宗使吐突承璀讨镇州亟疏争不可及还无功又请斩之转给事中自在要近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人推其狷直
转尚书右丞以疾改太子左庶子卒
△吕元膺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瓌伟始游京师谒故宰相齐映映叹曰吾不及识娄郝殆斯人类乎策贤良高第授同州安邑尉刺史侯
鐈辟为长春宫判官属蒲贼侵轶鐈失所元膺遂潜迹不务进取贞元初谕惟明节制渭北延在宾席自是名达朝廷惟明卒王栖曜代之德宗
敕栖曜留元膺自佐入拜殿中侍御史厯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明日岁旦恨不得省父母因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
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自是羣盗感愧悉避境去元和初征拜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迁谏议大夫给事
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及镇州王承宗叛宪宗将以吐突承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穆质孟简许孟容等八人抗论不可宪宗为改使号出为
同州刺史既谢帝问政事得失元膺详对帝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柰何出之李藩裴垍因贺曰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请留元膺给
事左右兼皇太子侍读进御史中丞元和五年十二月 【年月从通鉴补】 拜鄂岳观察使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
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遂交相恶乃除孟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元膺封还诏
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
相不能夺代权德舆为东都留守兼御史大夫都畿防御使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
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也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
足恃元膺坐城门指使部分意气自若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糜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鬬号曰山棚权
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请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坚正自处监军使及中人往来者
无不严惮入拜吏部侍郎立朝有台宰望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元和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许孟容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 【旧书云究王氏易】 调校书郎辟武寍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将吏数
辈告谕不听于是孟容单车诣纳陈逆顺纳即罢兵表为濠州刺史德宗知其能召拜礼部员外郎公主子求补崇文生孟容不可主诉之帝问
状以着令对帝嘉其守擢郎中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畤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
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浙东观察使裴肃诿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为
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封还诏书曰衢州无他虞齐总无殊绩忽此超奖深骇羣情若总必有可录愿明书劳课然后超改以解众疑会补阙
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帝召孟容谓曰使百执事皆如卿朕何忧耶自袁高争卢杞后凡十八年门下无议可否者至孟容数论驳贞元
十九年夏大旱上疏以为自古天人交感由百姓利病之急者切者邦家教令之大者远者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防缓急别用若取一百万缗
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可振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还之役作禁锢当释释之逋悬馈送当免免之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
人奉天先是为裴延龄李齐运流斥者虽十年弗内移故孟容因旱及之帝始不悦改太常少卿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拜京兆尹神策军自兴
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中尉诉于帝宪宗诏以昱付军
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豪右大震累迁吏部侍郎盗
杀武元衡孟容白宰相曰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党罪人得矣后数日果
相度俄以尚书宣慰汴宋陈许河阳行营拜东都留守元和十三年四月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曰宪孟容方劲有礼学每所折衷咸得其
正好提掖士天下清议上之
许季同
许季同
弟季同始署西川韦皋府判官刘辟反弃妻子归拜监察御史厯长安令再迁兵部郎中孟容为礼部侍郎徙季同京兆少尹时京兆尹元
义方出为鄜坊观察使奏劾宰相李绛与季同举进士为同年才数月辄徙帝以问绛绛曰进士明经岁大抵百人吏部得官至千人私谓为同
年本非亲与旧也今季同以兄嫌徙少尹岂臣所助耶且忠臣事君不以私害公设有才虽亲旧当白用避嫌不用乃臣下身谋非天子用人意
帝然之季同终宣歙观察使
△薛存诚
薛存诚字资明河中宝鼎人 【旧书河东人】 擢进士第累辟使府入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讨刘辟邮传事丛诏以中人为馆驿
使存诚以为害体甚奏罢之转殿中侍御史 【旧书云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 累迁给事中琼林库广籍工徒存诚曰此奸人羼名以避征
役不可许又神策军与咸阳尉袁儋不平诬奏之儋被罚二敕皆执不下宪宗悦遣使劳之拜御史中丞僧鉴虚者自贞元中关通赂遗倚宦人
为城社坐于頔杜黄裳家事逮捕下狱存诚穷劾之得赃数十万当以大辟权近为保救帝诏释之存诚不听明日诏使诣台谕曰朕须此人面
诘非赦也存诚奏曰狱已具陛下必欲召赦之请先杀臣乃可不然臣不敢奉诏鉴虚卒抵死江西监军高重昌妄劾信州刺史李位谋反追付
仗内诘状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御史台及按果无实再授给事中会御史中丞阙帝谓持宪无易存诚者乃复命之会暴卒帝悼惜赠刑部侍
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毅然不可夺子廷老
薛廷老
薛廷老
廷老字商叟谠正有父风及进士第宝厯中为右拾遗敬宗荒恣廷老与舒元褎李汉入合论奏曰臣伏见近日除拜往往不由中书进拟
或是宣出伏恐纲纪渐坏奸邪恣行敬宗厉声曰更谏何事元褎曰宫中兴作太甚帝色变曰兴作何所元褎不能对廷老曰臣等以谏为职有
闻即应论奏莫知兴作何所但见运瓦木绝多即知有用乞陛下勿罪臣言帝曰所奏已知寻加史馆修撰郑注用事岭南节度使郑权附之悉
盗公库宝货输注家为谢廷老表按权罪由是中人切齿又论李逢吉党张权舆程昔范不宜居谏争官逢吉怒会廷老告满十旬出为临晋令
文宗立召为殿中侍御史李让夷数荐之拜翰林学士日酣饮不持检操帝不悦并让夷罢之开成三年迁给事中廷老在公卿闲侃侃不千虚
誉推为正人卒赠刑部侍郎子保逊第进士位至给事中保逊子昭纬干寍中至礼部侍郎坐事贬磎州刺史卒
△李逊
李逊字友道后魏申公发之后于赵郡谓之申公房曾祖进德太子中允祖珍玉昌明令父震雅州别驾世寓于荆州之石首逊登进士第
辟襄阳掌书记复从事湖南主其留务累拜池濠二州刺史初濠州兵谋杀其将杨腾腾走扬州因灭腾家遂行攘剽逊至谕以利害众释甲请
罪观察使限外浮敛逊一不应入为虞部郎中元和初出为衢州刺史以政最擢浙东观察使贞元初福建军乱前观察使皇甫政奏益兵三千
屯于境以折闽冲遂为长戍逊至即停其兵入为给事中故事天子以畸日听政对羣臣逊奏陛下求治而天下有所陈不宜限以日宪宗从之
迁户部侍郎代严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时方讨蔡析山南东道为两节度以唐邓隋三州授高霞寓得专攻讨而逊督襄复郢均房五州赋馈
之初襄阳兵隶霞■〈宀禹〉者多逃还后霞■〈宀禹〉战贼不胜言为逊所挠帝欲按状宰相请置不问下迁太子宾客中人诬之更贬恩
王傅久乃厯京兆尹国子祭酒以检校礼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时吴元济始平民新罹兵战难遽完辑逊申严约束赏罚明信众皆感悦逊为
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已任故所至称理长庆元年幽镇继乱逊请身先讨贼不许但命以兵万人会行营逊奉诏即日发兵先诸军至进
检校吏部尚书寻改凤翔节度使过京师以疾求解改刑部尚书三年正月卒年六十三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旧书谥恭肃】 子方元
李方元
李建
李讷
李方元
方元字景业第进士裴谊奏署江西府判官有死囚十余方元刺审其冤贷之累为池州刺史钩检户籍差量徭赋皆有科品吏不得私常
曰沈约年八十手写簿书葢为此云终处州刺史
李建
逊弟建字杓直与兄俱客荆州乡人争鬬不诣府而诣建平决无颇母怜其孝每字之曰■〈犭委〉子劝我食我辄饱进药吾意其瘳贞
元中补校书郎德宗思得文学者或以建闻帝问左右宰相郑珣瑜曰臣为吏部时当补校书者八人他皆籍贵势以请建独无有帝喜擢左拾
遗翰林学士顺宗立李师古以兵侵曹州建作诏谕还之词不假借王叔文欲更之建不可左除太子詹事改殿中侍御史 【旧书云元和六
年坐事罢职降詹事府司直高郢为御史大夫奏为殿中侍御史】 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宰相有窜定诏稿者亟请解职除京兆少尹 【旧书
云自以草诏思迟不愿司文翰改京兆尹】 会逊被谗建申治之出为沣州刺史 【旧书云与宰相韦贯之友善贯之罢相建亦出为沣州刺
史】 召拜刑部侍郎卒 【旧书云征拜太常少卿寻以本官知礼部贡举取舍非其人又惑于请托坐罚俸明年除礼部侍郎以人情不洽改
为刑部长庆二年二月卒】 赠工部尚书初建为学时家苦贫兄造知其贤为营丐使成就之故逊建皆举进士后虽通显未尝置垣屋以清俭
称建子讷
李讷
讷字敦止及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为浙东观察使性疏卞遇士不以礼为下所逐贬朗州刺史召为河南尹时久雨洛暴涨讷行水魏王
堤惧漂汨疾驰去水遂大毁民庐议者薄其才初讷居与宰相杨收接收欲市讷冗舍以广第讷叱曰先人旧庐为权贵优笑地耶凡三为华州
刺史厯兵部尚书以太子太傅卒遗命葬不请卤簿避赠谥诏听 【旧书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
△温造
温造字简舆大雅五世孙父佶字辅国安禄山乱往见平原太守颜真卿助为守计李光弼厚遇之终太常丞造姿表瑰杰性嗜书盛气少
所降屈不喜为吏隐王屋山人号其居曰处士墅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
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时李希烈反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
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愿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驿入奏天子爱其才将用为谏官以
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乌重胤奏置幕府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赐绯衣至范阳刘总櫜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籍
所部九州岛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宏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顷之李景俭以酒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
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召授侍御史知弹奏夏州节度使李佑拜大金吾违诏进马造正衙抨劾佑曰吾夜入蔡州擒吴元济未
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迁左司郎中知御史杂事进中丞弹击无所回畏发南曹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兴元军
乱杀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劳费造曰诸道戍蛮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
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杨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
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住意可悉前旧
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杀围兵争奋皆斩
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
诏流康州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入为兵部侍郎以病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河内温武
陟四县田五千顷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兄邈弟逊邈长庆太和中累以拾遗补阙召不
应逊尝为邑宰解印绶去造子璋
温璋
温璋
璋以父荫累官大理丞擢侍御史赐绯迁婺州刺史以政绩赐金紫徙庐宋二州刺史宣州逐郑熏也崔铉调淮南兵讨之以璋为宣州刺
史事平就拜观察使擢武寍节度使银刀军骄横累将姑息而璋政严明惧之相率逐璋诏徙邠寍节度厯京兆郡 【按旧书璋传银刀军颇
骄横璋至诛其恶者五百余人自是军中畏法入为京兆尹无逐璋事而通鉴载璋被逐之故甚详且云朝廷知璋无辜以为邠寍节度使与新
传合且考异云按诛银刀军者王式也旧传误今据通鉴考异从新书】 璋素强干鉏宿弊豪右慑服加检校吏部尚书同昌公主薨懿宗诛医
无状者系亲属三百余人璋与刘瞻极谏贬振州司马叹曰生不逢时死乌足惜仰药死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