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本章共 9.0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唐
○唐七十四
周宝
王处存
邓处讷
陈儒
刘巨容【冯行袭】赵德諲【匡凝】
杨晟
顾彦朗【彦晖】 王重
荣
诸葛爽
李罕之
周宝
王处存
邓处讷
陈儒
刘巨容
赵德諲
杨晟
顾彦朗 【顾彦晖】
王重荣
诸葛爽
李罕之
△周宝
周宝字上珪平州卢龙人曾祖待选为鲁城令安禄山反率县人拒战死之祖光济为平卢牙将每战得攻鲁城者必手屠之历左赞善大
夫从李洧以徐州归天子父怀义检校工部尚书天德西城防御使宝荫千牛备身为怀义军部将会昌时选方镇才校入宿卫与高骈皆隶右
神策军历良原镇使以善击球俱补军将骈以兄事宝宝强毅未尝诎于人官不进自请以球见武宗称其能擢金吾将军以球丧一目进检校
工部尚书泾原节度使务耕聚粮黄巢据宣歙徙宝镇海军节度兼南面招讨使僖宗入蜀加检校司空时羣盗盘结柳超据常熟王敖据昆山
王腾据华亭宋可复据无锡宝练卒自守发杭州兵戍县镇分八都石镜都董昌主之清平都陈晟主之于潜都吴文举主之盐官都徐及主之
新登都杜棱主之唐山都饶京主之富春都文禹主之龙泉都凌文举主之中和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天下租庸副使封汝南郡王宝
以京师陷将赴难益募兵号后楼都以子玙统之孱不能驭军部伍横肆宝亦稍惑声色不恤事以壻杨茂实为苏州刺史重敛人不聊田令孜
以赵载代之茂实不受命宝表留不听乃残郛署污垣牖去诏以王蕴代载载留润州初镇海将张郁以击球事宝光启初贼剽昆山宝遣郁领
兵三百戍海上郁醉而叛王蕴谓州兵还休不设备郁遂大掠蕴婴城守宝遣将拓拔从讨定之郁保常熟因攻常州刺史刘革迎降众稍集宝
遣将丁从实攻之郁走海陵从实遂据常州董昌徙义胜军节度使宝承制擢杭州都将钱镠领州事是时右散骑常侍沈诰使至江南负田令
孜势震暴州县嗣襄王下令搜令孜党宝收诰及赵载杀之高骈领盐铁辟宝子佶为支使宝亦表骈从子在幕府骈为都统寖不礼宝宝衔之
帝在蜀淮南绝贡赋谩言道浙西为宝剽阻帝知其诬不直骈自是显隙骈出屯东塘约西定京师宝喜将赴之或曰高氏欲图公地宝未信骈
遣人请会金山谋执宝宝答曰平时且不闻境上会况上蒙尘宗庙焚辱寍高会时耶我非李康不能为人作功勋欺朝廷也骈遣人切让宝亦
诟绝之会部将刘浩刁頵与度支催勘使太子左庶子薛朗叛宝方寝外兵格鬬火照城中宝惊出谕曰为吾用则吾兵否则寇也六州皆我镇
何往不适乃至青阳门出奔士大掠官属崔绾陆锷田倍皆死浩奉朗领府事宝至奔牛埭骈馈以齑粉讽其且亡也宝抵于地曰公有吕用之
难方作无诮我即奔常州依丁从实召后楼都无至者钱镠遣杜棱成及攻薛朗棱子建徽攻从实声言迎宝遂围常州从实奔海陵镠具櫜鞬
迎宝舍樟亭未几杀之不淹月而骈为毕师铎所囚宝死年七十四赠太保镠以杜棱守常州文德元年拔润州刘浩亡不知所在执朗剖其心
祭宝
△王处存
王处存京兆万年人世籍神策军家胜业里为天下高赀父宗以军吏累除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遥领兴元节度使处存自右军镇使历
检校刑部尚书定州制置使累迁义武节度使黄巢陷京师处存号哭不俟诏分麾下兵二千间道至山南卫乘舆外约王重荣连盟进屯渭桥
而泾州行军司马唐宏夫亦屯渭北诏处存检校尚书右仆射督战俄拜东南面行营招讨使中和二年授京城东面都统素善李克用又故婚
好遣使十辈晓譬迎劝卒共平京师王铎差兴复功以勤王举义处存为第一收城破贼克用为第一迁检校司空复出兵三千属大将张公庆
会诸军捕巢泰山灭之进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不纳趣上道军次
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处存临事有大将风幽镇兵悍马强其地势也而易定介其间侵轶岁至及李匡威得志谋并取之处
存善驩邻内抚民有恩协穆太原以自助岁时讲兵与诸镇抗无能侵轧者累加侍中检校太尉卒年六十五赠太子太师谥曰忠肃三军迹河
朔旧事推子郜由副使为留后昭宗从之累拜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进太保光化三年朱全忠使张存敬攻幽州以瓦桥
泞潦道祁沟关郜畀叔父处直兵扰其尾令骑将甄琼章次义丰而存敬游弈骑己至且战且引十余里执琼章而氏叔琮下深泽执大将马少
安围祁州屠之斩剌史杨约休兵十日处直壁沙河存敬军河北挑战处直不出涉河乃战处直大败存敬遂围定州郜斩亲吏梁汶移书存敬
请盟俄而外郛陷郜以其族奔太原克用表为检校太尉卒处直事具五代史 【按郑志列传于其人其事牵连两朝而两史并见者皆删其
一葢通史之例应尔新唐书末与五代史互见者甚伙今逐一裁勘其事多隶唐而沿及五代者则存唐传而补辑欧史以终之其事助于唐而
系于五代者则存五代传其所未备仍采唐传以为缘起所贵人不复见而事特详谨识起例于此】
△邓处讷
邓处讷字冲韫邵州龙潭人少从江西人闵顼防秋安南中和元年还道潭州逐观察使李裕召诸州戍校徇曰天下未定与君等安州邑
以待天子命若何众称善乃推顼为留后请诸朝僖宗方在蜀遣使抚慰当是时抚州刺史锺传据洪州议者欲二盗相噬即复置镇南军擢顼
节度使顼悟不受命更为检校尚书右仆射钦化军节度使以处讷为邵州刺史朗州武陵人雷满者本渔师有勇力时武陵诸蛮数叛荆南节
度使高骈擢满为裨将将镇蛮军从骈淮南逃归与里人区景思猎大泽中啸亡命少年千人署伍长自号朗团军推满为帅景思为司马袭杀
刺史崔翥诏授朗州兵马留后岁略江陵焚庐落劫居人俄进武贞军节度使先是陬溪人周岳与满狎因猎宰肉不平而鬬欲杀满不克见满
已据州悉众趋衡州逐刺史徐颢诏授衡州刺史 【按五代史雷满传周岳与满及区景思同起兵推满与此异考处讷结满以杀岳似为岳
欲杀满报复不应同起此得其实】 顼既强大且治人有恩哀颢穷率兵纳之岳羸军诱战顼堕伏中大败淮西将黄皓杀顼岳闻乱以轻兵入
潭州自称钦化军节度使处讷砺甲训兵积八年结满为援攻岳斩之自称留后昭宗诏拜武安军节度使不三日会刘建锋马殷兵至攻澧陵
处讷遣邵州豪杰蒋勋邓继崇率兵三千断龙回关殷说勋下之其下畏建锋虐夜弃甲走建锋王关曰此天意也尽用邵旗铠趋潭州守者以
为勋军纳之处讷方宴执而杀之顼字公谨满字乘仁岳字峻昭满不修饬每宴使客抵宝器潭中曰此水府也蛟龙所凭吾能没焉乃裸入水
俄取器以出累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复元年卒子彦威自立 【按五代史不纪彦威即袭破江陵亦以为满时事未知孰是】
闻荆南节度使成汭兵出袭江陵入之焚楼船残墟落数千里无人迹弟彦恭结忠义节度赵匡凝以逐彦威据江陵匡凝弟匡明系之还走朗
州后为马殷所攻彦恭奔淮南卒
△陈儒
陈儒江陵人世为牙右职广明元年以郑绍业为荆南节度使时朗州刺史段彦謩方据荆南绍业惮之踰半岁乃至召还以彦謩代彦謩
与监军朱敬玫不平谋杀之敬玫觉先率兵入其府彦謩方寝缒城奔亲军垒不得入见害帝遣中人似先元锡王鲁琪慰抚密戒曰若敬玫可
诛诛之敬玫盛兵出迎元锡等不敢发而还复诏郑绍业为节度使逗遛不进敬玫署儒领府事明年迁检校工部尚书为节度使进检校右仆
射敬玫有悍卒三千号忠勇军暴甚儒不能制会绍业将申屠琮援京师归儒告以忠勇挠治琮请除之大将程君从闻之率众奔澧州琮追斩
百余人军乃溃已而琮复颛军雷满三以兵薄城儒厚啖以利乃去淮南将张瓌韩师德据复岳二州自署刺史儒请瓌摄行军司马师德摄节
度副使共击满师德兵上峡大略去瓌引兵入逐儒儒将奔行在既又劫还囚之瓌滑州人暴勇而残荆故将夷戮几尽时以杨玄晦代敬玫监
军召敬玫还成部惧帝治前罪称疾自解敬玫数杀大将富商故积贿每曝衣统熽不可计瓌见心动遣卒贼之刺其腹死秦宗言来冦马步使
赵匡欲奉儒出瓌觉之杀匡而绝儒食死瓌固垒二岁樵苏皆尽米斗钱四十千疫死者争啖其尸军中甲鼓无遗宗言不能下乃解去二年宗
权遣赵德諲攻之瓌求救于归州刺史郭禹禹率峡州刺史潘章解其围明年德諲又至城遂陷瓌死人无识者并尸于并复州长史陈璠断瓌
首置囊中走京师献之授安州刺史
△刘巨容
刘巨容徐州人为州大将庞勋之反自拔归授埇桥镇遏使射死浙西叛将王郢拜明州刺史徙楚州团练使黄巢乱江淮授斩黄招讨副
使徙襄州行军司马检校右散骑常侍巢据荆南俄迁山南东道节度使以扞巢屯团林巨容守荆门关与贼战巨容伪北巢追之伏兴贼大败
执贼将十三人巢浮江东奔巨容追之率十俘八以功迁检校礼部尚书诸将欲乘胜追斩巢巨容曰朝家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
忘之不如留贼为富贵地故巢复炽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巨容膺阃外之寄贼方败窜有会可乘正当悉锐穷追以靖伏莽乃怨诽国
家负人欲留贼以图富贵曹全晸既统舟师渡江开除书而遽返致贼气复煽江东二人之罪固不可胜诛然所以致此者岂非僖宗不能振饬
纪纲国政日坏而尚专务游嬉其获罪祖宗较之二人为尤甚也】 及陷两京巨容合诸道兵讨之授南面行营招讨使累兼天下兵马先锋开
道供军粮料使检校司空封彭城县侯巨容明吏治僖宗在蜀公卿多因巨容护赴行在山南西道节度使鹿晏弘为禁军所逐引麾下东出襄
邓秦宗权遣赵德諲合晏弘兵攻襄州巨容不能守奔成都始杨州人申屠生能化黄金高骈客之为吕用之所谮亡奔襄汉骈遣吏捕得生见
巨容自言其术巨容留不遣田令孜之弟道襄州巨容出金夸之及在蜀匿生使术不得传令孜恨之龙纪元年杀巨容夷其宗生并死
冯行袭
冯行袭
巨容部将冯行袭者均州武当人以谋勇称为州校中和初乡豪孙喜聚众数千人谋攻城行袭伏士江隩单舟迎喜曰州人思得将军久
矣顾将军兵多必剽掠若留众江北以轻骑进我为乡导贼可下喜信之既度江吏出迎伏兴行袭击喜斩之众皆溃行袭乘胜逐刺史吕烨据
均州巨容因表为刺史帝在蜀均之右有长山当襄汉贡道剧贼据险劫献物行袭平之武定节度使杨守忠表为行军司马使领兵搤谷口以
通秦蜀凤翔李茂贞养子继臻据金州行袭攻拔之昭宗即授金州防御使时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将袭京师道金商行袭逆战破之以金
州为戎昭军擢行袭节度使朱全忠围凤翔韩全诲遣中人二十辈督江淮兵过其州行袭方附全忠尽杀之收诏书送全忠天佑二年王建遣
将王思绾攻行袭败其兵州大将金行全出降行袭奔均州建以行全为子更名宗朗授观察使以渠巴开三州隶之宗朗不能守焚郭邑去全
忠以行袭不足御建遣别将屯金州行袭议徙戎昭军于均州以金房为隶全忠以金人不乐行袭以冯恭领州罢防御使而废戎昭军行袭事
梁官至司空封授乐郡王卒赠太傅谥曰忠敬 【从五代史补辑】
△赵德諲
赵德諲蔡州人从秦宗权为右将以讨黄巢功授申州刺史光启初与秦诰鹿晏弘合兵攻襄州节度使刘巨容奔成都宗权假德諲山南
东道节度留后进攻荆南留裨将王建肇守之明年归州刺史郭禹来讨建肇纳之奔黔州德諲失荆南又度宗权必败举地附朱全忠全忠方
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即表以自副加忠义军节度使宗权平加中书令封淮安郡王卒子匡凝嗣
赵匡凝
赵匡凝
匡凝字光仪由唐州刺史自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昭宗即授节度使以威惠闻累迁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全忠之败清口匡凝与奉国节
度使崔洪河东李克用淮南杨行密约合兵攻全忠会方城镇遏使度轸奔全忠发其谋全忠移书切责使氏叔琮攻唐州刺史赵匡璠降进围
隋州执刺史赵匡璘斩首五千级拔邓州执刺史国湘匡凝惧乞盟全忠使亲将陈俊王绅入叔琮军崔洪留之绅亡归会河东客伊超使淮南
还过蔡洪亦留之因是并俊送全忠以部将苛约为解遣兄贤入质全忠还之质洪子于汴全忠使贤调蔡州卒二十出戍将行大将崔景思不
悦杀贤洪惧遂奔行密天佑元年封匡凝楚王时诸道不上供唯匡凝岁贡赋天子全忠方图天下遣人谕止之匡凝流涕曰吾为国屏翰渠敢
有他志副使王筠劝绝全忠全忠怒攻之弟匡明大破汴军于邓州因遣匡凝与王建连和及荆南成汭败匡凝取江陵表匡明为荆南节度留
后诏拜检校司徒荆南节度行军司马全忠以其兵分可图也乃使杨师厚攻匡凝自将中军继之屯临汉匡凝遣客谢囚不遣败荆南救兵全
忠循江而南师厚繇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州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匡凝曰仆世为唐臣岁时职贡非输贼也今以不从贼力屈归公惟公生死之耳行密厚遇之 【案匡凝对行密数语具见忠荩今从五代史
辑补】 筠自杀全忠遂趋江陵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三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乃趋成都王建待以宾礼授武信
军节度使分其众为崇义勇义顺义广义四都全忠遂有荆南匡凝后为徐熅所杀匡明卒于蜀 【案新唐书赵匡凝传下有杨守亮一传守
亮乃宦者杨复恭假子依附建节与诸藩镇不同且复恭假子守信守忠守贞皆为节度使不应独为守亮立传其传中事亦与复恭传大概相
同今略取其异者入复恭传本传从删】
△杨晟
杨晟不详宗系隶凤翔军节度使李昌符畏其勇欲杀之妾周擿使亡去隶神策军为都校僖宗在陈仓邠寍朱玫合昌符追行在乃擢晟
感义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守大散关玫兵攻关晟数却战潘氏遂大败内外无固志帝更徙兴元晟西袭文州逐刺史据成龙茂等州王建攻成
都田令孜以晟故将与连和假威戎军节度使守彭州晟击建无功且畏图己乃约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兄弟合谋拒建掠新繁焚汉州又
攻东川顾彦晖为建兵所逐建使王宗裕率骑五万围晟晟假子实以骑八千降于建建以骑兵袭杨守厚等皆亡去晟开门决战大败遂约降
建馈十羊晟曰以我为机上肉乎不出建筑甬道属陴以入斩晟首晟有仁心下怀其恩食尽无叛者初昌符死晟得其妾周母事之周请为妻
晟固辞旦夕问省乃视事爱将安师建既就执建顾曰尔报杨司徒足矣能从我乎谢曰司徒誓同生死不忍复载日月再三不答乃戮之
△顾彦朗 【顾彦晖】
顾彦朗彦晖者丰州人并为天德军小校黄巢乱长安率军同复京师彦朗迁累右卫大将军光启中擢拜东川节度使检校太保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至剑门陈敬瑄使吏夺其节彦朗不得入保利州敬瑄诬劾彦朗擅兴兵掠西境诏和之乃得到军署彦晖汉州刺史初山南西道
节度使杨守亮忌壁州刺史王建欲逐之建闻合溪洞豪酋取阆利二州彦朗与建雅旧阴助赀饟建攻成都彦朗挟故憾与并力会彦朗卒彦
晖自知留后明年为节度使中人送节为绵州刺史杨守厚所留守厚发兵攻梓州彦晖告急于建建使李简救之戒曰贼破并取彦晖无须再
往也简破守厚军彦晖辞疾不克取建素有吞噬心以彦朗婚娅久未忍及彦晖父愈疏境上关赋相稽诟建怒景福元年遂攻彦晖彦晖请救
于杨守亮遣杨子彦戍梓执建大将王宗弼彦晖责曰王公何以见讨君为大将不谏云何宗弼谢罪即解缚更养为子改名琛明年建将华洪
破绵州守厚走得彦晖节时诏进彦晖检校司空东川节度使干寍二年昭宗在石门督彦晖建赴行在建率兵二十万次绵州即劾彦晖劫辎
运回袭之彦晖不敢出但遣人塞舟路建遂击取巴阆蓬渠通果龙利八州帝遣中人为两川宣谕协和使建奉诏还而兵不解彦晖谋窘因大
略汉眉资简等州李茂贞亦欲争其地使子兴元节度使继密引军救彦晖以窥东川四年华洪率众五万攻彦晖取渝昌普三州壁梓州南败
彦晖兵围遂固梓有镜堂世称其丽彦晖尝会诸将堂上养子瑶尤亲信彦晖以所佩剑号疥痨宾佩之使侍左右尝语诸将曰与公等生死同
之违者先齿疥痨宾众曰诺及围急瑶请聚亲信饮得同死彦晖顾王琛曰尔非我旧可自求生指颓垣令逸彦晖手杀妻子乃自刎宗族诸将
皆死
△王重荣
王重荣太原祁人父纵太和末为河中骑将从石雄破回鹘终盐州刺史重荣以父任为列校与兄重盈皆以毅武冠军擢河中牙将主伺
察两军士干夜禁捕而鞭之士诉于中尉杨元寔元寔怒执重荣让之具言其状元寔叹曰非尔明辨孰由知之更擢府右署稍迁行军司马黄
巢陷长安分兵略蒲节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贼然内惮重荣表以自副地迩贼调取横数使者至百辈坐传舍益发兵吏不堪命重荣胁说都
曰我所诡谋纾难以外援未至今贼裒责日急又收吾兵以困我亡无日矣请绝桥婴城自守不然变生都曰吾兵寡谋不足绝之祸且至愿以
节假公遂奔行在重荣乃悉驱出贼使斩之因大掠居人以悦其下天子使前京兆尹窦潏间道慰其军重荣率官属奉迎潏至大飨士倡言曰
天子以大臣守士谁得逐之为我疏首恶者众无敢对重荣佩刀历阶曰首谋者我也尚谁索目潏吏趣具骑潏即奔还重荣遂主留后贼使健
将朱温以舟师下马翊黄邺率众自华阴合攻重荣重荣感励士众大战败之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重荣拥河中重镇战守皆有可凭
何至望尘降贼真所谓乱臣贼子也迨困于调发始驱杀贼使击败贼兵顾借口于屈节纾患所谓欲葢弥彰其将谁欺乎】 即拜检校工部尚
书为节度使会忠武监军杨复光率陈蔡兵万人屯武功重荣与连和俘贼将李详于华州贼使尚让来攻而朱温将劲兵居前败重荣兵于西
关门于是出兵夏阳掠河漕重荣迁兵三万攻温温惧举同州降复光欲斩之重荣曰今招贼一切释罪且温武锐可用杀之不祥表为同华节
度使巢丧二州怒甚自将精兵数万壁梁田重荣军华阴复光军渭北掎角攻之贼大败执其将赵璋巢中流矢走重荣兵亦死耗相当惧巢复
振忧之与复光计复光建遣使与李克用连和克用使陈景斯总兵自岚石赴河中亲率师从之遂平巢复京师以功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封琅琊郡王累加检校太傅中人田令孜怒重荣据盐池之饶建请二池领属盐铁重荣不许奏言故事岁输盐三千乘于有司斥所余以
赡军天子遣使谕旨不听令孜徙重荣兖海节度使以王处存代之诏克用将兵援河中重荣上书劾令孜离间方镇令孜遣邠寍朱玫进讨壁
沙苑重荣遗克用书绐言奉密诏须公到使我图公此令孜朱全忠朱玫之惑上也因示伪诏克用方与全忠有隙信之请讨全忠及玫帝数诏
和解克用合河中兵战沙苑玫大败奔邠州神策军溃还京师遂大掠克用乘胜西天子走凤翔俄嗣襄王熅僭位重荣不受命与克用谋定王
室杨复恭代令孜领神策故与克用善遣谏议大夫刘崇望赍诏谕天子意两人听命即献缣十万愿讨玫自赎重荣遂斩熅长安复平然性悍
酷尝辱部将常行儒行儒怨之光启三年引兵夜攻府重荣亡出外诘旦杀之推立重盈重盈前已为汾州刺史黄巢度淮擢陕虢观察使重荣
据河中三迁检校尚书右仆射即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事事及代重荣留长子珙领陕虢节度事入杀行儒军复安昭宗立进太傅兼中书
令封琅邪郡王父子兄弟相继帅守而从子蕴亦为忠武节度使干寍二年重盈死军中以其兄重简子珂继重荣故推为留后珙与弟绛州刺
史瑶争河中上言珂本家苍头请选大臣镇河中又与朱全忠书言之珂急乃请婚于克用克用荐之天子许嗣镇然犹以崔胤为河中节度使
珙复构珂于王行瑜李茂贞行瑜等约韩建共荐珙诏己授珂重荣有大功不可废行瑜怒使其弟行约攻珂克用遣李嗣昭援之败珙于猗氏
三镇衔帝之却其请也连兵犯京师谋废帝诛执政而立吉王固请授珙河中克用闻之怒以师讨三镇瑶珙引兵去克用拔绛州斩瑶而屯渭
北败行约于朝邑行约走京师与弟行实谋挟帝幸邠茂贞养子继鹏欲以帝幸凤翔两军合噪京师大乱帝出幸石门诏克用珂以兵趋新平
又诏泾州张鐇会克用军以扼岐阳茂贞斩继鹏传首以谢诏削行瑜官爵以克用为邠寍四面行营都招讨使珂为粮料使帝既还加珂检校
司空为节度使克用以女妻之珂亲迎太原以李嗣昭助守河中因攻珙珙战数北珙任威虐杀给事中王柷等十余人人有罪辄刳斮以逞柷
故常州刺史避难江湖帝闻刚鲠以给事中召道出陕珙谓且柄任厚礼之柷鄙其武暴不降意既晏盛列珍器音乐珙请于柷曰仆今日得在
子弟列大赐也三请柷不答珙勃然曰天子召公公不可留此遂罢遣吏就道杀之族其家投诸河以溺死闻帝不能诘光化二年为部将李璠
所杀赠太师诏陕州冤死者有司吊祭存问其家始全忠击杨行密不能克讽荆襄青徐诸道请己为都统以讨行密帝依违未报而珂与太原
镇定诸道亦请加行密都统以讨全忠繇是两罢之全忠怨珂不忘帝为刘季述所废珂愤见言色屡陈讨贼谋既反正首献方物帝甚倚之而
全忠以克用方强不敢加兵及王镕诎服拔定州而克用兵折乃谓其将张存敬曰珂恃太原侮慢我尔持一绳缚之存敬以兵数万渡河由含
山袭绛州刺史陶建钊晋州刺史张汉瑜皆降以何絪戍之进攻珂全忠率师继进珂乞师太原为絪所迮不能进珂急使妻遗克用书曰贼攻
我朝夕见俘乞食大梁矣克用答曰道且断往救必俱亡不如归朝廷珂穷遣使告李茂贞曰帝初反正诏藩镇无相侵而朱公不顾约以攻敝
邑敝邑亡则邠岐非君所保天子神器敛手付人矣宜与华州韩公出精锐固潼关以张兵势仆不武公其惠我西偏地以为扞守蒲请公自有
之关西安危国祚长短系公此举也茂贞不答珂益■〈戚〉会桥毁潜具舟将遁夜谕守兵无肯为用者牙将刘训叩寝门珂疑有变叱之
训请断臂自明珂出问计答曰若夜出人将争舟一夫鸱张祸系其手旦日以清谂军中宜有乐从者可则济否则召诸将行成以缓敌徐图所
向上策也珂然之明日登城语存敬曰吾于朱公有父子驩君姑退舍须公至吾自听命乃执太原诸将并奉节印内存敬军树大幡城上遣兄
璘与诸将樊洪等见存敬存敬解围而戍以兵全忠自洛至全忠王出也始背贼事重荣约为甥舅指日月曰我得志凡氏王者皆事之至是遇
重荣墓伪哭而祭次虞乡珂欲面缚牵羊以见全忠报曰舅之恩无日可忘若以亡国礼见黄泉其谓我何珂出迎握手泣下骈辔以入居旬日
以存敬守河中举珂室徙于汴后令入觐遣人贼之于华州自重荣傅珂凡二十年
△诸葛爽
诸葛爽青州博昌人为县伍伯令笞苦之乃亡命庞勋反入盗中为小校勋势■〈戚〉率百余人与泗州守将汤羣自归累迁汝州防
御使李琢讨沙陀于云州表为北面招讨副使徙夏绥银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黄巢犯京师诏率代北行营兵入卫次同州降贼伪署河阳
节度使间道奉表自明诏拜节度使累授京师东南面招讨诸行营副都统左先锋使兼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温为贼守同州爽率轻兵入之温
偃旗设伏以待爽解甲就舍伏发悉弃铠马奔还至修武为魏博韩简击败之不敢入简留将赵文■〈王弁〉戍河阳自攻郓时中和二年也
河阳人诱爽自金商驰复入之厚礼文■〈王弁〉及戍人还之魏于是爽攻新乡简自郓来战获嘉西简阴窥关中其下不悦裨将乐彦祯间
众之隙引其军先还故简兵八万自溃相藉溺清水至不流明年诏爽为东南面招讨使伐秦宗权爽虽兴庸厮善吏治累擢检校司空光启二
年卒其将刘经与泽州刺史张言共立爽子仲方为留后为蔡贼孙儒所攻奔于汴儒取孟州
△李罕之
李罕之陈州项城人少奉捷初为浮屠行匄市穷曰无所得抵钵褫祇衼云聚众攻剽五台下先是蒲绛民壁摩云山避乱羣贼攻不克罕
之以百人径拔之众号李摩云随黄巢渡江降于高骈骈表知光州事为秦宗权所迫奔项城收余众依诸葛爽署怀州刺史爽伐宗权即表以
自副屯睢阳无功又表为河南尹东都留守使捍蔡李克用脱上源还罕之迎谒厚相结罕之因府为屯会孙儒来攻走保黾池东都陷儒焚宫
阙剽居民去爽遣将收东都罕之逐出之爽不能制俄而爽死其将刘经张言共立爽子仲方欲去罕之而罕之故与郭璆有隙擅杀璆军中不
悦经闻众怒袭其壁罕之退保干壕经追击反为所败乘胜入屯洛阳苑中经战不胜还河阳罕之屯巩将度泛经遣张言拒河上反与罕之合
攻经不克屯怀州孙儒逐仲方取河阳自称节度使俄而宗权败弃河阳走罕之言进收其众匄援河东克用遣安金俊率兵助之得河阳克用
表罕之为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诏与属籍又表言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按五代史罕之与言皆附于梁与此互异】 罕之与言甚
笃然性猜暴是时大乱后野无遗秆部卒日剽人以食言善积聚劝民力耕储廥稍集罕之仰以给求之无涯言不能厌罕之拘河南官史笞督
之又东方贡输行在者多为罕之邀劫文德元年罕之悉兵攻晋州言夜袭河阳俘罕之家罕之穷奔河东克用复表为泽州刺史领河阳节度
使罕之数出抄怀孟晋绛无休岁人匿保山谷出为樵汲者罕之俘斩略尽数百里无舍烟克用讨王行瑜表罕之副都统检校侍中行瑜诛封
陇西郡王检校太尉兼侍中罕之恃功多尝私克用爱将葢寓求一镇寓为请克用不许曰鹰鹯饱则去矣我惧其翻覆也光化初昭义节度使
薛志勤卒罕之夜袭潞入之自称留后报克用曰志勤死惧它盗至不俟命辄屯于潞克用遣李嗣昭先击泽州拘罕之家属送太原罕之攻沁
州执刺史守将送款于汴全忠表罕之昭义节度使命丁会援之与嗣昭战含口嗣昭不利葛从周取泽州嗣昭又攻罕之罕之暴得病不能事
全忠更以罕之节度河阳三城卒于行年五十八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