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本章共 6.5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唐 【十二】
○唐十二
韦挺【待价 武万石】杨弘礼【弘武纂】 刘德威【审礼延嗣】
赵弘智
权万纪【怀恩】 阎立德【立本 知微
用之】
蒋俨
韦机
姜师度【强循】
张知謇
韦挺
杨弘礼
刘德威
赵弘智
权万纪
阎立德
蒋俨
韦机
姜师度
张知謇
△韦挺
韦挺京兆万年人父冲仕隋为民部尚书挺少与隐大子善高祖入长安署陇西公府祭酒累迁太子左卫骠骑检校左卫率太子遇之厚
宫臣无与比武德七年帝避暑仁智宫或言太子与宫臣谋逆又杨文干反乱连东宫帝责宫臣由是挺与杜淹王珪等皆流雟州未几召拜主
爵郎中贞观初王珪数荐之累迁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扶阳县男太宗谓曰卿之任大夫独朕意左右无为卿地者挺曰臣驽下不足辱高位
且非勋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不听是时承隋大乱风俗薄恶人不知教挺上言父母之丧创己痛深今衣冠士族辰日不哭谓为重丧亲宾来
吊辄不临举又闾里细人每有重丧不即发问先造邑社待营办具乃始发哀至假车乘雇棺椁以荣送葬既葬邻伍会集相与酣醉名曰出孝
夫妇之道王化所基故有三日不息烛不举乐之感今昏嫁之初杂奏丝竹以穷宴欢并乖礼宪请一切惩革俄复为黄门侍郎兼魏王泰府事
泰贬改太常卿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及周为中书令帝欲用挺周言挺很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帝将讨高丽择主饷运
者周言挺才任麤使帝谓然挺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帝悦曰自幽距辽二千里无州县吾军靡所仰食卿为朕图之
苟吾军用不乏是公之功其自择文武官四品十人为子使取幽易平三州锐士若马各三百以从即诏河北列州皆取挺节度许以便宜帝亲
解貂裘及中厩马赐之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干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
廥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帝不悦曰兵寍拙速无工迟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即诏韦怀质驰按怀质还劾
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即造船行粟及至卢思台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帝怒遣李道裕代
之传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以白衣从军帝破葢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鬬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
谢所善术士公孙常会常以他事系狱死索橐中得挺书意怨望贬象州刺史岁余卒年五十八子待价万石
韦待价
韦武
韦万石
韦待价
待价初为左千牛备身永徽中江夏王道宗得罪待价以壻贬卢龙府果毅时将军辛文陵招慰高丽次咤护真水为虏所袭待价与薛仁
贵率所部兵救之文陵亦苦战遂免待价重创矢着左足隐不言卒以疾免起为兰州刺史吐蕃盗边为凉州大都督府司马俄迁肃州刺史以
功召拜右武卫将军仪凤三年吐蕃复入寇以待价检校凉州都督兼知镇守兵马事召还封扶阳侯武后临朝摄司空护营干陵改天官尚书
同凤阁鸾台三品待价起武力典选无铨总才朝野共蚩薄之俄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御突厥踰年还拜文昌右相仍同三品累表辞不听且
谓尽力行阵许之于是拜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督三十六总管以讨吐蕃进爵为公军至寅识迦河与吐蕃合战胜负略相当会其副阎温古逗
留又天大寒待价不善抚御师人多死饷乏乃旋师顿高昌后大怒斩温古流待价绣州卒曾孙武
韦武
武年十一荫补右千牛累迁长安丞德宗幸梁州委妻子奔行在除殿中侍御史元琇为水陆转运使表武以仓部员外郎充判官谋不用
杜门数月而琇败转刑部员外郎是时帝以反正告郊庙大兵后典章不完执事者时时咨武武酌宜约用得礼之衷羣司奉焉后为绛州刺史
凿汾水灌田万三千余顷玺书劳勉宪宗时入为京兆尹护治丰陵未成卒赠吏部尚书
韦万石
万石善音律上元中迁累太常少卿当时郊庙无会乐曲皆万石与太史令姚元辩增损之号任职始万石奏太乐博士弟子遭丧者请卒
哭追集侍御史刘思立劾奏万石官太常首紊风化请付吏论罪高宗方委任万石罢其奏后知吏部选事卒于官
△杨弘礼
杨弘礼字履庄隋尚书令素弟之子与玄感不协尝表其必乱玄感诛父岳系长安狱炀帝使赦之比王岳己死高祖即位诏弘礼袭清河
郡公除太子通事舍人贞观中累迁中书舍人太宗征高丽拜兵部侍郎驻跸之役领步骑二十四军跳出贼背所向摧靡帝自山下望其众袍
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谓许敬宗曰越公儿郎故有家风时宰相悉留定州辅皇太子唯褚遂良敬宗弘礼掌行在机务还拜中书侍郎迁司农
卿为昆丘道副大总管破处密杀焉耆王降馺支部获龟兹于阗王凯旋会帝崩大臣疾之下迁泾州刺史永徽初追论其功迁胜州都督改太
府卿卒赠兰州都督谥曰质弟弘武
杨弘武
杨纂
杨弘武
弘武少修谨永徽中累为吏部郎中太子中舍人高宗东封秦山自荆州司马擢司戎少常伯从帝还迁西台侍郎帝尝让曰尔在戎司授
官多非其才何邪弘武曰臣妻刚悍此其所属不敢违以讽帝用后言也帝笑不罪干封二年同东西台三品弘武无他才特谦慎自守然居职
以清简称卒赠汴州刺史谥曰恭三子元亨元禧元祎元禧为尚舍奉御善医武后所信爱尝忤张易之易之奏素在隋有逆节子孙不可供奉
后乃诏素及兄弟子孙不得仕京宫及侍卫贬元亨睦州刺史元禧资州刺史元禧榜州司马易之诛复任京官并至刺史
杨纂
纂字续卿弘礼族父大业时第进上为朔方郡司法书佐坐玄感近属废居蒲城高祖度河上谒长春宫迁累侍御史数上书言事称旨除
考功郎中贞观初为长安令赐爵长安县男有告女子袁妖逆者纂按之情不得袁败太宗恶其不忠将杀之温彦博救得免后为吏部侍郎抑
文雅进黠吏度时舞数以自进终户部尚书赠幽州都督谥曰恭纂从子昉武后时为肃机宇文化及子诉治先荫昉方食未即判遽曰肃机而
未食庸知天下有冤而求食乎昉怒取牒署曰父弒隋主子诉隋资可乎人服其敏终工部尚书
△刘德威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有干略隋大业末从裴仁基讨淮贼手剑贼酋传行在后归李密使守怀州密降俱入朝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诏
将兵击刘武周因判并州总管府司马齐王元吉弃州遁德威总留府事贼薄城民皆叛附贼遂为武周所获使率本部徇地浩州得自拔归尽
上贼中虚实高祖嘉纳改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平洛阳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贞观初历大理卿绵州刺史
政号廉平百姓立石颂德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入为大理卿太宗问曰比刑网寖密咎安在德威曰在君不在臣下之宽猛视主之好律
失人者减三失出者减五今坐入者无辜坐出者有罪所以吏务深文为自营计非有教使然也帝然其言后迁刑部尚书检校雍州别驾诏至
齐州按齐王佑狱还半道闻佑反入据济州诏德威就发河南兵经略之会母丧免既除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卒官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
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德威于闺门友睦为人宽平生平所得奉禄以分宗亲无留藏
刘审礼
刘延嗣
刘审礼
子审礼审礼少丧母为祖母元所养隋末大乱道不通审礼尚少自乡里负祖母度江转侧避地及天下平西入长安元每疾病必亲煮药
尝而进元曰儿孝通幽显吾一顾念疾辄闲贞观中历左骁卫郎将父丧免比葬徒跣血流行路咨叹服除当袭爵让其弟不听事继母尤谨与
弟延璟友爱得禄多资之而妻子执寒苦晏如也再从皆同居合二百口内外无闲言迁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仪凤三年吐蕃寇凉州副
中书令李敬玄讨之遇虏青海上与战敬玄逗挠不前审礼败为虏执其子尚乘直长殆庶及延景诣阙待罪请入贼以赎有诏审礼徇忠以没
非有罪宜各还职特诏殆庶弟易从省之既至而审礼卒易从昼夜哭不止吐蕃哀其志乃还父尸徒跣万里扶护以归当时号孝义刘家审礼
赠工部尚书谥曰僖延景字冬日终陕州刺史睿宗初以后父追赠尚书右仆射陪葬干陵易从累迁彭城长史任城县男永昌中为酷吏周兴
诬构坐死将刑百姓奔走争解衣投地曰为长史祈福有司平直乃十余万天下冤之子升年十余岁流岭表六道使诛流人升以信爱为首领
所庇免后易姓温北归洛景云中特授右武卫骑曹参军开元中累迁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升能文善草隶
刘延嗣
审礼从弟延嗣为润州司马徐敬业攻润州延嗣与刺史固守城陷敬业邀以降延嗣曰吾世蒙恩今城不守所负多矣讵能苟生为宗族
羞敬业怒将斩之其党魏思温救止系江都狱敬业败录忠当叙以裴炎近亲裁迁梓州长史转汾州刺史宗族至刺史者二十余人
△赵弘智
赵弘智河南新安人元魏车骑大将军肃之孙以孝闻仕隋为司隶从事武德初大理卿郎楚之白为詹事府主簿太宗时预论譔累迁黄
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移病出为莱州刺史稍迁太子右庶子父事兄弘安俸禄归之不敢私弘安卒哀恸过期奉嫂谨甚抚兄子慈均所生会
太子废免官俄拜光州刺史永徽初入为陈王师讲孝经百福殿诸儒诘难随问酬悉舌无留语高宗喜曰试为我陈经之要对曰天子有争臣
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愿以此献帝悦赐绢二百名马一四年进国子祭酒仍为学士卒年八十二谥曰宣弘安亦终国子祭酒曾孙矜举明经
调舞阳主簿吴少诚反以县归历襄阳丞客死柳州官为敛葬后十七年子来章始壮自襄阳往求其丧不得野哭再阅旬卜人秦誗为筮曰金
食其墨而火以贵其墓直丑在道之右南有贵神冢土是守宜遇西人深目而髯乃得其实明日有老人过其所问之得矜墓直社北遂归葬弘
安墓次时人哀来章孝皆为出涕云
△权万纪
权万纪其先出天水后徙京兆万年父琢玠隋匡州刺史万纪性悻直自潮州刺史擢治书侍御史房玄龄王珪掌内外官考万纪奏其不
平帝命推之魏征曰玄龄等皆大臣所考有私万纪在朝堂无驳正今始弹奏非诚心为国也帝乃止然以万纪不阿贵近颇奖礼之又建言宇
文智及隋逆臣其子不宜任千牛帝从之河内人李好德以心疾为妖言张蕴古案其狱言不当坐万纪劾其阿纵蕴古坐斩 【事详蕴古传
本传不载】 时万纪与侍御史李仁发皆以敢言进大臣数被谴怒魏征谏曰小人以讦为直以谗为忠陛下欲以警策羣臣而彼挟恩依势所
弹射皆不实深恐上损圣明帝悟徙万纪散骑常侍而免仁发数年召复故官奏言宣饶部中每岁凿山冶银可得数百万帝曰朕所乏者嘉谋
贤士今卿以利规我欲方我汉桓灵耶斥使还家久之由御史中丞进尚书左丞出为西韩州刺史徙吴王长史王畏其直善待之会齐王佑不
奉法帝以万纪能左右吴王因徙为佑长史佑比呢羣小万纪骤谏不入遂以闻帝遣刘德威案问因征佑及万纪入京佑恐会万纪先发即遣
所亲燕宏亮追杀之支解投圊中 【事详佑传】 并杀典军韦文振文振亦尝谏佑不听以告万纪故并戕之佑诛赠万纪齐州都督武都郡
公谥曰敢 【旧书作敬】 文振亦赠左武卫将军襄阳县公万纪子玄初 【旧书作玄福】 高宗时兵部侍郎
权怀恩
权怀恩
怀恩万纪族孙祖弘寿为隋临汾司仓书佐高祖入长安擢太仆卿封卢国公卒谥曰恭怀恩袭爵累迁尚乘奉御御人安毕罗为高宗所
宠见帝戏慢不恭怀恩奏事见之退杖之四十帝嗟赏曰良吏也擢万年令赏罚明见恶辄取时人语曰寍饮三斗尘无逢权怀恩历庆莱卫邢
宋五州刺史洛州长史所居威名赫然吏重足立姿状沈毅每盛服妻子不敢仰视尝过汴州时刺史杨德干亦以严称汴桥新成立木中途以
止过车怀恩适见之谓德干曰民不可止耶焉用此德干惭服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卒从子楚璧为左领军卫兵曹参军玄宗在东都楚璧与
李齐损等拥兵夜入宫城作乱伏诛籍其家 【按新书为万纪立传附载怀恩旧书以怀恩入循吏传而万纪附今从新书】
△阎立德
阎立德名让以字行京兆万年人父毗隋殿内少监本以工艺进故立德与弟立本并机巧习艺事武德初为秦王府士曹参军从平东都
迁尚衣奉御制衮冕等皆有典法贞观初擢将作少匠封大安县男护治献陵迁大匠文德皇后崩营昭陵坐弛职免起为博州刺史太宗幸洛
阳诏立德择爽垲地建离宫清暑乃起襄城宫于汝州西山费百余万既成烦燠不可居坐免未几复为大匠就洪州造浮海大航遂从征高丽
车驾至辽泽泥淖亘二百里不可通立德布土作桥军无留行 【按新书布土作桥事载在还军时但车驾己过则此路便当通使命转军饷
安得复有二百里泥淖未除旧书载在初至辽泽时与通鉴合今从之】 帝悦厚赐之又规筑土山以攻安市城不克 【传作破安市城误】
从还营翠微玉华二宫进工部尚书帝崩复典陵事进爵县公永徽五年帝幸万年宫立德留守因领徒四万治京城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
陪葬昭陵谥曰康
阎立本
阎知微
阎用之
阎立本
立本显庆中以将作大匠代立德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以司平太常伯拜右相封博陵县男初为王爵郎中时太宗泛舟西苑见异鸟容
与波上命侍臣赋诗而召立本图状传呼者目为画师既至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甚惭归戒其子勿习然性所好竟不能罢也既辅政但
以俗材应务无所称述时姜恪以军功为左相人因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嘲咸亨中官名复旧改中书令卒谥曰文贞
阎知微
知微立德孙圣历中为豹韬卫将军默啜请婚武后遣知微持金帛送武延秀往默啜谓延秀非天子儿囚之挟知微入寇以为南面可汗
破赵定等州及中宗自房陵还东宫始弃赵州去因纵知微还后命磔之天津桥南夷其三族 【新书言默啜挟知微入寇朝廷以知微卖国
夷其旅知微不知逃还武后业己然乃赐百官甘心焉与旧书所载颇异然通鉴所载知微事尤详纲目亦多采之大意皆与旧书合通鉴出于
实录其言较为可据今从之】 子则先以武三思壻免死
阎用之
用之立德曾孙初为彭州参军摄录事一日纠不法及愆谬数十事太守知其才举通事舍人累迁右卫郎将知引驾仗金吾将军李质升
殿不解刀呵却之请按法行罚左右震悚初有司以三卫执扇登殿用之奏三卫皆趫悍不宜迩御座请以宦者代之遂为故事终左金吾将军
△蒋俨
蒋俨常州义兴人举明经为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征高丽募为使者莫应俨奋请行既至莫离支以兵胁之不屈囚土窟中高丽平乃
得归授朝散大夫迁幽州司马巡察使刘祥道奏最状擢会州刺史入为殿中少监数陈时政利病高宗纳之迁蒲州刺史州户众狱繁刺史多
以罪去俨至发隐禁奸号为良吏永隆二年以老致仕寻召为太仆卿以父讳辞改太子右卫副率中宗在东宫有过俨辄谏不见用时田游岩
起处士为洗马太子所尊礼俨贻书责其不言游岩愧不能荅迁右卫大将军封义兴县子以太子詹事致仕卒年七十八中宗立以旧恩赠礼
部尚书
△韦机
韦机 【新书作弘机】 京兆万年人父恪洛州司马机贞观时为左千牛冑曹参军使西突厥册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叛道梗二年不
得归因录所过风俗物产为西域记还朝上之帝大悦累迁殿中监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人不知重儒乃修学宫画孔子七十二子及汉晋诸
儒像自为赞敦劝生徒俗以大化契苾何力讨高丽值滦水涨留军三日机输粮无阙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受诏完葺宫苑宦者犯法杖之
后奏帝善之赐绢五十匹曰后有犯者治勿奏也进司农卿时东都宫室日圯帝欲更作之而惜其费机曰臣任司农省常费积二十万缗足以
集事帝大悦诏兼将作少府二职督营宿羽高山上阳等宫上阳制度尤壮丽帝幸东都徙居之仆射刘仁轨以为非侍御史狄仁杰劾机导上
奢泰会机家人犯盗竟坐免官 【按机之免通鉴言仁杰劾奏本传言坐家人犯盗今兼取之】 初方士朱钦遂为武后所宠奸赃狼籍机以
白帝帝遣中使慰谕遂谪钦遂于边后衔之永淳中帝召机以布衣检校园苑将复用之后掎之而止终检校司农少卿孙岳武后时为汝州司
马以辨治称召授尚舍奉御出为太原尹以不习武辞忤旨下迁宋州长史厯庐海等州刺史并着风迹睿宗立召为殿中少监窦怀贞等诛坐
贬渠州别驾起陕州刺史卒子景骏别有传 【旧书称韦机子余庆余庆子岳岳子景骏新书作机孙岳子景骏机孙岳句下脱一岳字遂以
景骏为机孙且称岳为岳子并误又新书传末有岳孙皋别有传句韦皋传不载未知是否今附于此】
△姜师度
姜师度魏州魏人举明经厯丹陵尉龙冈令有清白称神龙初试易州刺史兼河北遂巡察度支营田使始治沟于蓟门以限奚契丹又循
汉末故迹并海凿渠以通饷路罢海运迁司农卿出为陕州刺史太原仓为水陆运所凑师度使依高为廥注米于舟以达诸河人得不劳拜太
子詹事玄宗移营州治柳城拜营田度支修筑使进河中尹安邑盐池涸发卒浚之置盐屯收利不赀徙同州刺史引洛水以灌朝邑河西二县
遏河以灌通灵陂收弃地二千顷为上腴置十余屯帝嘉其功加金紫光禄大夫赐帛三百匹进将作大匠左拾遗刘彤请榷盐铁代贫民赋诏
强循与师度会天下按察使议其法后不行卒年七十余师度好兴作所至繇役纷纭不能皆便然所就必为后世利时太史令傅孝忠以知星
名人为语曰孝忠知仰天师度知相地嘲所嗜也
强循
强循
强循字季先凤州人厯雍州司士参军华原无并人畜多暍死循始教人治渠灌田人号强公渠厯大理少卿太子右庶子为政不事威严
遇人尽信不疑然当时恨其少文云
△张知謇
张知謇字匪躬幽州方城人 【旧书作蒲州河东人】 徙家岐兄弟五人知玄知晦知泰知默皆明经高第晓吏治调露后知謇知泰知
默并官台省知謇又厯十一州刺史所至有威严万岁通天中知謇自德州入计武后奇其貌诏工图之以其兄弟容而才谓之两绝中宗在房
州禁察严苛知謇与董元质崔敬嗣相继为刺史独供奉不少懈帝复位召知謇为左卫将军封范阳郡公而以知泰为御史大夫封渔阳郡公
知泰后以忤武三思出为并州刺史改魏州卒谥曰定知謇厯东都副留守左右羽林大将军同华州刺史大理卿致仕年八十开元时卒知謇
敏且亮尤恶干谒求进诫子孙经不明毋得应举世称其家法知泰武后初尝奏置东都诸门十七所百姓惊扰识者薄之知默与来俊臣周兴
等掌诏狱数陷大臣其后以酷吏子孙禁锢为张氏羞知玄子景升知泰子景佚开元中并至显官 【蒋俨韦机姜师度强循张知謇等旧书
并入循吏传新书改附于此葢以与循吏之实不甚应也今从之】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