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本章共 4.8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载记 【八】
闽
○闽
王审知
延翰
鏻
昶
曦
延政
【附】 留从效
陈洪进
王审知
王延翰
王鏻
王昶
王曦
王延政
附
△王审知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兄潮为县史唐末羣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闻潮与弟审邽审知俱材勇召置军中以潮为
军校时蔡州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令会击黄巢绪迟留不行宗权攻绪绪率众南奔自南康入临汀陷漳浦有众数万绪军法毋得携老弱
而潮与二弟奉母以行绪怒欲斩其母三子同辞曰事母犹事将军也杀其母焉用子为绪赦之会母死不敢哭夜殡道左时望气者言军中当
有暴兴者 【按绪军法母得携老弱以下欧史不载今据新唐书潮传增辑】 绪性猜忌视部将有材能者多因事诛之众惧军次南安潮说
其前锋将刘行全曰今将吏有材能者必死吾属不自保朝夕况欲图成事哉行全大悟乃选壮士数十人伏篁竹闲合绪至跃出擒之囚之军
中绪后自杀行全曰生我者潮也推潮为主潮固辞不得乃除地植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立之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让潮
而自为副潮令于军曰今天子蒙尘当出交广入巴蜀以干王室于是悉师将行 【按潮固辞不得以下亦据潮传增入】 会泉州刺史廖彦
若为政贪暴泉人苦之闻潮治军有法耆老相率遮留潮即引兵围彦若逾年克之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泉州刺史景福元年岩卒
其壻范晖自称留后岩旧将多归潮言晖可取状潮遣审知攻晖久不克审知请班师潮不许又请潮自临军且益兵潮报曰兵与将俱尽当自
往审知惧乃亲督士卒攻破之晖见杀是岁唐以潮为福建观察使潮以审知为副使审知状貌雄伟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干宁四年潮
卒审知代立唐以福州为武威军拜审知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邪王 【按王潮传载干宁中升福州为威武军即拜潮节度
使检校尚书左仆射潮病以审知权节度让审邽不许诏审知检校刑部尚书节度观察留后厚事朱全忠全忠荐为节度使通鉴载升福州为
威武军以潮为节度亦在干宁三年九月审知为节度在光化元年十月据此则武威之升在潮卒之前潮已先秉节旄也与欧史异武威军额
职方考亦然新书及通鉴作威武者误】 梁太祖即位拜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时杨行密据有江淮审知岁遣使泛海自登莱入
贡审知性俭约好礼下士中朝人士多依之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海上有黄崎波涛为阻一夕雷电震击开为港
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同光三年卒谥忠懿追谥曰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王延翰
延翰字子逸审知长子唐同光四年拜延翰节度使是岁庄宗遇弒中国多故延翰乃取司马迁史记闽越王无诸传宗将吏曰闽自古王
国也不王何待于是军府将吏上书劝进十月建国称王而犹禀唐正朔延翰为人长大美皙如玉其妻崔氏陋而淫审知丧未朞延翰多选良
家子为妾崔氏辄幽之别室系以大械刻木为人手以击其颊又以铁锥刺之一岁中死者八十四人审知养子建州刺史延禀本姓周氏自审
知时与延翰不协延翰立以其弟延钧为泉州刺史延钧怒二人因谋作乱十二月延禀延钧皆以兵入执延翰弒之而延钧立
△王鏻
鏻 【通鉴作璘】 审知次子初名延钧既立更名鏻唐拜为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封闽王初延禀与鏻之谋乱也延禀兵先至
巳杀延翰而鏻兵始至延禀自以养子让鏻鏻既立延廪还建州鏻饯于郊临诀谓录曰善继先志母烦老兄复来鏻衔之长兴二年延禀率兵
击鏻攻西门使其子继雄转海攻其南门鏻遣王仁达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信之登舟伏发刺杀之枭首西门兵溃执延禀
杀之廷禀子继升守建州闻败奔钱唐长兴三年鏻上书言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皆为尚书令今皆已薨请授臣尚书令唐不报鏻遂绝朝贡
鏻好鬼神道家之说道士陈守元以左道见信建宝皇宫以居之谓鏻曰宝皇命王少避位后当为六十年天子鏻欣然逊位命其子继鹏权主
府事既而复位遣守元问宝皇六十年后将安归守元传宝皇语曰六十年后当为大罗仙人鏻乃即皇帝位受册于宝皇以黄龙见真封宅改
元曰龙启国号闽追尊审知为皇帝立五庙置百官以福州为长乐府闽地狭国用不足以中军使嶭文杰为国计使文杰多察民闲阴事致富
人罪籍其赀以佐用闽人皆怨又荐妖巫徐彦曰陛下左右多奸臣不质诸鬼神将为乱鏻使彦视鬼于宫中文杰与内枢密使吴英有隙英病
在告文杰使彦诬以谋反收英下狱杀之英尝主兵得军士心军士闻英死皆怒是岁吴人攻建州鏻遣其将王延宗教之兵士不肯进曰得文
杰乃进鏻惜不与其子继鹘请与之以纾难乃以槛车送军中军士磔文杰于市明日鏻赦至已不及龙启三年改元永和王仁达以杀延禀功
典亲兵鏻忌之尝问仁达曰赵高指鹿为马以愚二世果有之邪仁达曰秦二世愚故高指鹿为马非高能愚二世也今陛下聪明朝廷官不满
百动静皆知之敢有作威福者族之而已鏻惭赐金帛慰安之退谓人曰仁达智勇在吾世犹可用不可遗后世患卒诬以罪杀之鏻妻早卒继
室金氏贤而不见答审知婢金凤姓陈氏鏻嬖之立为后陈氏与嬖吏归守明百工院使李可殷私通鏻婢春燕有色其子继鹏烝之鏻病风疾
继鹏因陈氏求春燕鏻怏怏与之次子继韬怒谋杀继鹏继鹏惧与皇城使李仿图之是岁十月飨军于大酺殿鏻言见延禀来仿以为鏻病甚
令壮士先杀李可殷于家明日晨朝鏻无恙诘可殷死状仿惧而出与继鹏率皇城卫士入卫士刺鏻不死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陈氏及继韬
归守明皆为仿所杀谥曰惠皇帝庙号太宗 【按通鉴作谥曰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与欧史异】
△王昶
昶鏻长子初名继鹏既立更名昶改元通文以李仿判六军诸卫事仿既弒鏻心疑惧不自安多养死士为备昶患之因大享军伏甲执斩
之枭首于市仿部兵千人叛烧启圣门夺仿首奔钱唐晋天福二年昶遣使朝贡京师晋高祖遣散骑常侍卢损册封昶闽王拜其子继恭临海
郡王损至闽昶称疾不见令继恭主之损还昶无所答继恭遣其佐郑元弼随损至京师贡方物致书晋大臣述昶意求以敌国礼往来高祖怒
下诏暴其罪归其贡物不纳以元弼下狱寻赦之遣归昶亦好巫拜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又拜陈守元为天师而妖人林兴以巫见幸事无
大小兴辄以宝皇语命之而后行四年夏 【按十国春秋宫中虹见以下皆系通文四年三月以后事昶遇害在四年七月考昶称通文四年
乃晋天福四年也通鉴载此数事亦在天福四年欧史于此作三年夏后又云是岁夏术者言宫中当有灾则并作三年事显系讹误今改正】
宫中虹见林兴传神言此宗室将为乱之兆也乃命兴率壮士杀审知子延武延望及其子五人后兴事败亦被杀而昶愈惑乱立父婢春燕为
皇后又遣医人陈究以空名堂牒卖官昶弟继严判六军诸卫事昶疑而罢之代以季弟继镛 【按通鉴作继镕】 募勇士为宸卫都以自卫
其赐子独厚于他军控鹤都将连重遇拱宸都将朱文进皆以此激怒其军是岁夏术者言宫中当有灾昶徙南宫避灾而宫中火昶疑重遇军
士纵火内学士陈郯以便佞为昶所亲信昶语之郯反以告重遇重遇惧夜率卫士纵火焚南宫昶挟爱姬子弟黄门卫士斩关出宿于野次重
遇迎延羲立之延羲令其子继业率兵袭昶继业弒之及其妻子皆死无遗类谥曰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宏孝皇帝 【按欧史不载昶
谥号今据通鉴补入】 庙号康宗
△王曦
曦审知少子初名延羲既立更名曦遣使朝贡于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泉州刺史余廷英尝矫曦命掠取良家子曦怒召下御
史劾之廷英进买宴钱十万又献皇后钱十万乃得不劾曦尝嫁女朝士有不贺者笞之御史中丞刘赞坐不纠举将加笞谏议大夫郑元弼切
谏曦曰卿何如魏郑公乃敢强谏元弼曰陛下似唐太宗臣为魏郑公可矣曦喜乃释之曦弟延政为建州节度使封富沙王与曦有隙数举兵
相攻曦由此尽戮宗室谏议大夫黄峻极谏贬漳州司户参军校书郎陈光逸上书疏曦过恶五十余事曦命卫士鞭数百不死悬颈于木久乃
绝国计使陈匡范增算商之法以献曦曰匡范人中宝也已而岁入不登其数借于民以足之匡范以忧死曦后知之剖棺断尸弃水中曦性既
淫虐妻李氏悍而酗酒贤妃尚氏有色而宠李仁遇曦甥也以色嬖之用以为相曦常为牛饮羣臣醉不胜有私弃酒者辄杀之连重遇弒昶惧
为国人所讨与朱文进连婣以自固曦心疑之常诮重遇等李氏妒尚妃之宠欲图曦而立其子亚澄乃使人谓重遇等曰上心不平于二公柰
何重遇等惧六年三月曦出游醉归遣壮士拉于马上而弒之谥曰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 【按曦谥号欧史亦不载今据通鉴
补入】 庙号景宗
△王延政
延政 【册府元龟作延正】 审知子曦立肆为淫虐延政数贻书谏之曦怒遣杜建崇监其军延政逐之曦乃举兵攻延政为延政所败
延政乃以建州建国称殷改元天德明年朱文进连重遇己弒曦文进自立为闽王以重遇判六军诸卫事王氏子弟在福州者无少长皆杀之
以黄绍颇守泉州程赟守漳州许文缜守汀州称晋年号时开运元年也泉州军将留从效倡率州人共杀绍颇于是漳州闻之亦杀赟而文缜
惧以汀州降延政延政已得三州重遇亦杀文进传首建州以自归福州裨将林仁翰又杀重遇谋迎延政都福州时南唐李景闻闽乱发兵攻
之延政遣其从子继昌守福州而南唐兵方急攻延政福州将李仁达谓其徒曰唐兵攻建州富沙王不能自保其能有此土邪乃杀继昌欲自
立惧众不附以僧卓俨明示众曰此非常人也被以衮冕率诸将吏北面事之己而杀俨明自立送款于李景景以仁达为武威军节度使吏其
名曰宏义而景兵攻破建州延政出降迁其族于金陵封鄱阳王徙封光山王是岁得保大四年也 【徐无党曰晋开运三年丙午南唐保大
四年也是岁李景兵破建州王氏灭江南录云保大三年虏王氏之族迁于金陵谬也据王潮实以唐景福元年入福州拜观察使而后人纪录
者乃用骑马来骑马去之谶以为据遂以王潮光启二年岁在丙午拜泉州刺史为始年至保大四年岁复在丙午而灭故为六十一年然其奄
有闽国则当自景福元年为始实五十五年也今诸家记其国灭丙午是也其始年则牵于谶书谬矣惟江南录又差其末年也】
△附
留从効
陈洪进
留从効
留从効 【宋史作从效今据欧史】 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朱文进弒延羲据其位以黄绍颇守泉州时从効方为泉州散
指挥使与其党王忠顺等諆兴复王氏从効倡言吾等皆受王氏恩遇今闻建州士卒谋尽力击福州以复王氏苟一旦功先成我辈何面目见
之邪于是募敢死士得陈洪进等五十二人夜持自梃踰城而入劫库兵擒绍颇斩之立延政从子继勋为刺史从効等自署为统帅洪进等皆
为指挥使继勋令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延政遂送款于李景会景遣将围福州两浙钱氏发兵来援福州入于钱氏从効以兵劫继勋
送江南景即以泉州为清源军授从効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闽中五州自此分矣后累封至晋江王从効知人疾苦在郡专以勤俭养民为务
民甚爱之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効奉之甚谨资给丰厚岁取进士明经谓之秋堂周世宗征淮南江北地尽入中朝从効遣使闲道奉表
修贡世宗嘉纳之又乞置邸京师世宗以其素附江南不许宋初上表称藩贡奉不绝太祖命使厚抚之使未至从効疽发背卒从効无嗣以兄
从愿子绍錤绍镃为子从効寝疾时从愿守漳州绍錤在金陵绍镃尚幼衙校张汉思陈洪进等率兵劫从効迁东亭汉思自称留后洪进为副
使时建隆三年也明年洪进废汉思自立
陈洪进
陈洪进泉州仙游人幼习兵法及长以材勇闻隶兵籍从攻汀州以功补副兵马使从留从効杀黄绍颇将送首建州羣下以道阻贼盛皆
惮行洪进独请往至尤溪贼数千人遮道不得前洪进绐贼曰福泉二州已为义师所袭尔辈复为何人戍守即持绍颇首示之曰送此于建州
迎嗣君以归国尔贼遂溃渠帅数人听命至建州延政大悦以为本州岛马步行军都校时晋开运元年也未几遣归泉州从効劫王继勋降江南
景以从効为清源军节度洪进为统军使与副使张汉思同领兵柄从効卒洪进推汉思为留后自为副使汉思年老军务皆决于洪进汉思诸
子并为衙将颇不平汉思亦患其专因大享将吏伏甲将害洪进酒数行地忽大震同谋者以告洪进亟去众惊散自是更相为备一日洪进袖
大锁安步入府中汉思方处内斋洪进鐍其门使人叩门谓汉思曰郡中军吏请洪进知留务众情不可违当以印见授汉思惶惧不知所为即
自门闲出印与之洪进即日以兵迁汉思别墅遣使请命于李煜煜即以为清源军节度泉南等州观察使时宋太祖平泽潞下扬州取荆湖洪
进大惧遣衙将魏仁济闲道奉表听朝旨太祖赐诏安抚又以其素附江南再谕李煜不必以彼此为意煜亦听命自后屡遣使朝贡干德二年
制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仍授洪进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以其子文颢为节度副使文颢为漳州刺史洪进每岁以修贡朝廷多厚敛于民第民赀
百万以上者令差入钱以为试协律奉礼郎蠲其丁役及江南平吴越王来朝洪进不自安遣其子文颢入贡太祖因下诏召之遂入觐至南剑
州闻太祖崩归镇发哀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明年来朝表献所管漳泉两郡优诏嘉纳之遂以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诸
子皆授近郡太平兴国四十年从平太原六年封杞国公雍熙元进封岐国公二年卒赠中书令谥忠顺 【按宋史闽世家此下有文显文颢
文顗三人传俱无事迹足录今从删】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