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本章共 6.8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元 【三十一】
○元三十一
李德辉
张雄飞
张德辉
马亨
程思廉
乌尔古泽
赵炳
李德辉
张雄飞
张德辉
马亨
程思廉
乌尔古泽
赵炳
△李德辉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幼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稍足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时世祖在潜藩用刘
秉忠荐使侍裕宗讲读癸丑宪宗封宗亲割京兆地隶世祖择廷臣能理财赋者俾调军食立从宜府以德辉与博德纳为使时汪德臣 【原
文作汪世显考世显卒于癸卯岁距宪宗癸丑已十年显系讹误今依汪德臣传改归正】 屯重兵于利州扼四川衿喉以观进取每苦乏食德
辉乃募兵入粟绵竹散钱币给盐券为直陆挽兴元水漕嘉陵未期年而军储充羡中统元年授燕京宣抚使燕多剧贼造伪钞结死党杀人德
辉悉捕诛之令行禁止然事多不白中书由是忤平章王文统意去位三年文统以反诛遂起为山西宣慰使权势之家籍民为奴者咸按而免
之复业近千人至元元年授太原路总管五年征为右三部尚书七年命德辉录囚山西河东民有魏氏发得木偶持告其妻挟左道为厌胜谋
不利于已移数狱词皆具德辉察其冤疑其爱妾所为鞫之立服遂杖其夫而论妾以死皇子安西王镇关中奏以德辉为辅改安西王相至则
视濒泾营牧故地可得数千顷起庐舍疏沟浍假牛种田具与贫民二千家屯田其中岁得粟麦刍藁万计十二年诏以王相抚蜀时重庆犹城
守不下朝廷分建行枢密院于东西川合兵万人围之德辉至成都两府争遣使咨受兵食方略德辉戒之曰宋已亡矣重庆以弹丸地不降何
归政以公辈利剽掠民不得有其子女惧而不来耳响者中使奉玺书来赦公辈不能正言明告反示以诈使惧而叛去坚其必死之心中使不
论诈计竟以不奉明诏复命非玩寇而何况复军政不一行且败矣宋几泸州叛重军围亦溃十四年诏以德辉为西州行院副使复泸州十五
年再围重庆拔之绍庆 【原作绍兴误今依地理志改正】 南平夔施思播诸山壁水寨皆下而东川枢府犹故将也恶相属愿独军围合州
德辉乃出合俘系顺庆狱者纵之使归语州将张珏又为书以礼义祸福反复譬解之珏未及报而德辉还王邸既而合州遣李兴张合侦事成
都皆获之释不杀复为书纵归使谕其将王立词益剀切立亦计夙与东府有深怨惧诛即使兴等导帅干杨獬怀蜡书闲至成都德辉从兵纔
数百人赴之东府害其来皆言立狙诈不信特以计致公延命晷刻耳德辉曰昔合以重庆存故力能同恶今已孤绝穷而来归亦其势然吾非
攘人之功者诚惧公等愤其后服快心屠戮吾来为国活此民耳即单舸济江薄城下呼立出降川蜀平复以王相还邸十七年置行中书省以
德辉为安西行省左丞是年西南夷罗施鬼国既降复叛诏云南湖广四川合兵三万人讨之将压境德辉适被命在播遣安珪驰驿止三道兵
勿进复遣张孝思谕鬼国趣降其酋阿察熟德辉名曰是活合州李公耶其言明信可恃即身至播州泣具告曰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
今得所归蔑有二矣德辉以其言上闻诏许其降乃改鬼国为顺元路其后有以受鬼国马千数谮德辉于朝者帝曰是人朕所素知虽一羊不
妄受宁有是耶及卒蛮夷闻讣哭之哀如私亲为位而祭王立衰绖率吏民拜哭播州安抚使何彦清亦率其民立庙祀之
△张雄飞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父琮仕金守盱眙金人疑之罢其兵柄徙居许州寻复命守河阴留家人于许雄飞幼失母琮妾李氏养之国
兵屠许雄飞方十岁李变服与俱还寓潞州金亡雄飞不知父所在往来泽潞求之十余年已而入关陕厯怀孟潼华终弗得遂入燕居数年尽
通国言及诸部语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于世祖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公辅器也帝命驿召至问以
方今所急对曰太子天下本愿早定以系人心帝称善他日与江孝卿同召见帝曰今任职者多非材政事废弛卿辈能任此乎孝卿谢不敏雄
飞对曰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闲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如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帝曰善乃立御史
台以前丞相塔济尔为御史大夫雄飞为侍御史且戒之曰卿等既为台官职在直言朕为汝君苟所行未善亦当极谏况百官乎雄飞益自感
励知无不言会议立尚书省雄飞力争于帝前忤旨左迁同知京兆总管府事宗至公主有家奴逃渭南民闲为赘壻主适过临识之捕其奴与
妻及妻之父母皆械系之尽没其家赀雄飞与主争辨辞色俱厉主不得已惟挟其奴以去入为兵部尚书平章阿哈玛特在制国用司时与伊
玛都木达有隙至是罗织其罪同僚争相附会雄飞曰所犯在制国用时平章独不预耶众默然秦长卿刘仲泽亦以忤阿哈玛特皆下吏欲杀
之雄飞持不可阿哈玛特使人啖之曰诚能杀此三人当以参政相处雄飞曰杀无罪以求大官吾不为也阿哈玛特怒奏出雄飞为澧州安抚
使而三人竟死狱中时澧州初下民怀反侧雄飞至布宣德教民遂安有巨商二人犯匿税及欧人事僚佐欲宽其罪雄飞绳之益急或曰此细
事何执之坚雄飞曰吾非治匿税殴人者欲改宋弊政惩不畏法者尔细民以乏食羣聚发富家廪所司欲论以强盗雄飞曰此盗食欲杀死非
强也宽其狱全活者百余人澧西南接溪洞猺人乘闲钞京雄飞遣杨应申等往谕诸猺悉感服迁荆湖北道宣慰使有告常德富民十余家与
德山寺僧将为乱众议以兵讨之雄飞曰告者必其仇也且新附之民当以静镇之兵不可遽加除察之果如所言先是荆湖行省阿尔哈雅以
降民三千八百户没入为家奴自置吏治之岁责税赋 【按阿尔哈雅传载行省荆湖时禁将士母俘掠其下无敢取民之菜者又云其取民
悉定从轻赋语异本传】 雄飞请归其民于有司不从雄飞入朝奏其事诏还籍为民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哈玛特以子呼逊为
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奏留雄飞不遣阿哈玛特死拜参知政事阿哈玛特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
幸幸超躐者皆降呼逊有罪敕中书杂问呼逊厯指宰执曰汝曾受我家钱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否曰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
遂伏辜二十一年册上尊号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遂止降轻
刑之诏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召见于便殿谕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钞将出又诏加赐金及金酒器雄飞受
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哈玛特之党以雄飞罢政矫诏追夺之中书左丞耶律埒克劝雄飞自辨雄飞曰吾不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政虞今日耳
又可自辨乎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卒于官子师野宿卫东宫时阿尔哈雅入觐请以为荆南总管雄飞固止之归谓师野曰今日
欲有官汝者汝宿卫日久固应得官然我方为执政天下必以我私汝我一日不去此位汝辈勿望有官也其介慎如此
△张德辉
张德辉字辉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试掾御史台金亡北渡史天泽开府真定辟为经厯官岁乙未从南征筹划调发多出德辉丁未世祖
在潜邸召见问曰子孔殁已久今其性安在对曰圣人与天地终始无往不在殿下能行圣人之道性即在是矣又问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
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秀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
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因问德辉曰祖宗之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
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及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
忘也又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也男耕女织
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麤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戊申春释奠致胙于世祖世祖曰孔
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
如耳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废世祖又问典兵与宰民者为害孰甚对曰军无纪律纵使残暴害固非轻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
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世祖默然曰然则奈何对曰莫若更遣族人之贤如昆布哈者使掌兵权勋旧则如呼图克者使主民政则天下均受
赐矣是年得告将还更荐白文举郑显之赵元德李造之高鸣李盘李涛数人升辞又陈先务七事曰敦孝友择人才察下情贵兼听亲君子信
赏罚节财用世祖嘉纳壬子与元裕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世祖悦而受德辉因启累朝有旨蠲儒户兵赋乞令有司遵行从之仍命提调
真定学校世祖即位授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千里来见曰六十年不复见此太平官府矣戴之若神明
中统二年考绩为十路最帝劳之命疏所急务条四事一曰严保举以取人材二曰给泰禄以养廉能三曰易世官而迁都邑四曰正刑罚而勿
屡赦迁东平路宣慰使东平赋伙狱繁遇赃奸穷之不少贷 【按王恽行状云时宣慰使巴拉以盗贼充斥获者欲处之死德辉曰吾岂敢曲
法从汝妄杀乎巴拉以闻帝曰张耀卿所言准合条例可从之史传不载谨附识】 奏免远输豆粟二十万斛和粜粟十万斛保赫鼎议官赋玺
丝令民税而后输德辉曰是诬上以毒下也且后期之责孰任之遂罢其事至元三年召参议中书省事五年有言沿边将校冒代军士虚縻廪
币者敕按之奏曰在昔将校备尝养阻与士卒同甘苦今年少子弟袭爵或以微劳进用岂知军旅之事乎若痛绳以法则人不自安宜易其部
署选武毅才略者任之又时委司宪者体究庶革其弊有旨命德辉议御史台条例德辉奏曰御史执法官今法令未明何据而行此事行之不
易陛下宜慎思之有顷复召曰朕虑之熟矣卿当力行之对曰必欲行之乞立宗王府以正皇族外戚得以纠弹女谒母令奏事诸局承应人皆
得究治帝良久曰其徐行之 【按行状云有旨令赵彝使日本命中书议敕高丽诏以进德辉曰彝本宋人万一所言不实恐妄生遏衅奏止
之史传不载谨附识】 德辉请老命举任风宪者疏乌库哩贞等二十人以闻寻卒德辉天资刚直博学有经济器毅然不可犯望之知为端人
与元裕李冶游封龙山时号为龙山三老云
△马亨
马亨字大用刑州南和人少孤事母孝金季习为吏庚寅太宗始建十路征收课税使河北东西路使王晋辟亨为掾以才干称擢转运司
副使庚戌太保刘秉忠荐亨于世祖召见潜邸甚器之既而籍诸路户口以亨副巴崇孟克抚谕西京太原平阳及陕西五路俾民弗扰癸丑世
祖征云南留亨为京兆榷课所长官亨以宽简治之不事掊克几五年民安而课裕丁巳宪宗遣阿勒达尔等核藩府钱谷亨时辇岁课银五百
铤输藩府道出平阳适与之遇亨策曰见之则银必拘留不见则必以罪加我与其银弗达王府宁获罪焉避而过之阿勒达尔果怒遣使逮之
世祖询亨曰汝往得毋摭汝罪乎对曰无害愿一行既至拘系之穷治百端竟无所得已未从攻鄂州北还遣亨驰驿往西京罢所佥军并抚谕
山西河东陕右汉中既还复遣转饷江上军实中统元年迁陕西四川规昔军储转运使寻进行省命亨兼陕西行省左右司郎中时兴元畜粮
五万石欲转饷太安军计佣直万缗众推亨往亨以兵官丁产均其役不阅月而事集四年迁陕西西蜀廉访都转运使亨上便宜六事一曰东
宫保傅当用正人以固国本二曰中书大政择任儒臣以立朝纲三曰任相惟贤官不必备今宰相至十七员宜加裁汰四曰左右郎署毗赞大
政今用豪贵子弟岂能赞襄五曰六曹之职分理万几今止设左右二部事何由办六曰建元以来便民条画巳多有司往往视为文具宜令宪
司纠举务在必行至元三年进户部尚书时有贾胡恃制国用使阿哈玛特欲贸交钞本私平准之利以增岁课为辞帝以问亨对曰交钞可以
权万货者法使然也法者主上之柄今使一贾擅之废法从私将何以令天下事遂寝七年立尚书省仍以亨为尚书领左部亨上言尚书省专
领金谷百工之事其铨选宜归中书以示无滥寻为平章阿哈玛特所忌以诬免官会国兵围襄樊廷议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
姚枢为左丞亨为佥省任其事水陆供馈未尝有关十年还京师帝方欲柄用之遽婴疾卒子绍廷
△程思廉
程思廉字介甫东胜州人父恒为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思廉用太保刘秉忠荐给事裕宗潜邸以谨厚闻命为枢密院监印哈坦行
省河南署为都事时方规取襄樊使任转饷筑城置仓以受粟转输者与民争鬬不时至思廉馈行者异路粟至多露积一夕大雨思廉安卧不
起省中召诘之思廉曰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纵有漂湿不过军中一日粮耳闻者韪之至元十二年入为监察御史以劾权
臣阿哈玛特系狱寻出为河北河南道监察副使道过彰德闻两河岁饥征租益急欲止之有司谓法当上请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即移
文罢征后果得请二十年河北复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属绝河止之思廉曰民急亲食岂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
也悉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章上不之罪也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水及城不没者数版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为患卫
人德之二十六年立云南行御史台 【百官志作二十七年事】 思廉为御史中丞始至蛮夷酋长来贺词若逊而意甚倨思廉宣布威德使
毋自外闻者慑服云南旧有学校而礼教不兴思廉力振起之始有从学问礼者成宗即位除河东山西廉访使平阳诸郡岁输租税于北方民
甚苦之思廉为请得输河东近仓旧法决事咸有议札权归曹吏思廉自判牍尾某当某罪吏皆束手思廉累任风宪刚正疾恶言事剀切与人
交有终始其于宗族尤尽恩意好荐达人物或者以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讥人不复敢为善矣卒谥敬肃
△乌尔古泽
乌尔古泽字润甫临潢人其先女真乌尔古部因以为氏父仲倜傥有奇节遭金季世愤无所施用遂纵酒作狂以自晦然教泽特严泽性
刚毅读书举大略才干过人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珠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索多下兵闽越辟
为元帅府提控案牍时宋广王据福州其将张世杰攻泉州兴化守臣陈瓒举郡应之文天祚置都督府于南剑州守臣张清行都督府事谋复
建宁闽中郡县往往复从宋索多时军浙东信州告急谋于众曰我军当何先泽曰彼据闽广而我往浙右非策之善譬之伐木务除其根当先
向南遂度兵闽关入战而至南剑杀其守臣张清宋师遂退收福州进攻兴化拔之索多怒其民反复下令屠城泽谏曰世杰不虞我军遽至方
急攻泉州旦暮且失守若出兴化遣民使走泉南煽动之彼将赡落而溃是不战而完泉州捷于吾兵之驰救也索多喜开南门纵民去因得脱
死者甚众世杰得逃民知兴化已破乃解泉州围去明年索多自广州还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
为之援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大垒破之余垒尽散遂拔潮马发死焉命知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侯于道曰是
吾民复生父母也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恶年少以资求窜民
卒伍冀后得计功版授官吏恐激变不敢诘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始陈瓒以郡应张世杰民多战死者至是吏援例将籍其
产泽语吏曰国家至仁诛止陈瓒从瓒者犹蒙宥民柰何连坐焉为令曰民不幸诖误从陈瓒诛及鬬死无后者其田庐资产并给其族姻有司
无所与吏不能逆乃止当江南未定民自相什伍保卫乡里及时平行省议籍为兵泽白行省曰国兵非少今籍民以示少非所以安反侧也且
当籍省众民或有他心议遂格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议肄经义行乡饮酒礼士知向慕二十一年调永州路判官湖广平章政事纳苏穆
尔贪纵淫虐诛求无厌有使至永泽戒吏美供帐丰酒食务顺适其意使者感愧无所发其毒因闲以利害晓之一郡由是获安二十六年丞相
僧格建议考校钱谷天下骚动泽叹曰民不堪命矣即自上计行省约苏穆尔怒曰郡国钱粮无不增羡永州何为独不然此直府判倚其才辨
慢我亟拘系之二十八年 【原传蒙上二十六年作明年今据世祖纪及僧格传改正】 僧格败约苏穆尔伏诛泽始得释二十九年授广西
两江道宣慰副使两江荒远与百蛮接不知礼法泽作司规三十有二章以渐为教民至今遵守之岁饥发官粟以赈既发乃上其事邕管徼外
蛮数为寇泽循行得阸塞处布画远迩募民伉健者四千六百余户置雷留那扶十屯列营堡以守陂水垦田筑八堨以节潴泄得稻田岁收谷
为军储边民赖之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事三日民输租五百石泽曰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
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雷州地近海潮汐啮其东南陂塘鹻农病焉而西北广衍平袤宜为陂
塘泽行视城阴曰三溪徒走海而不以灌溉此史起所以薄西门豹也乃教民浚故湖筑大堤堨三溪潴之为斗斗七堤堨六以制其羸耗酾为
渠二十有四以达其注输渠皆支别为闸设守视者时其启闭计得良田数千顷濒海广舄并为膏土民歌之曰泻卤为田兮大父之教渠之泱
泱兮长我秔稻自今有生兮无旱无涝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以母年踰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
谥正宪妻杜以夫死饮食不入口者十有三日不死及复食子良桢自有传
△赵炳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父宏国初为征行兵马都元帅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
请代盗惊异舍之去甫弱冠以勋旧子侍世祖于潜邸世祖次桓抚闲以炳为抚州长中统元年命判北京宣抚司事北京控制辽东番夷杂处
号称难治时杨果为宣抚使闻炳至喜曰吾属无忧矣至元九年授京兆路总管兼府尹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
卒横暴扰民即建自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先是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
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施泽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会王
北伐诏以京兆一年赋充军资炳复请曰所征逋课足佐军用可贷岁赋以苏民力令下秦民大悦十四年加安西王相王府冬居京兆夏徙六
盘山岁以为常王既北伐六盘守者构乱炳自京兆率民捕诛之十五年六盘再乱复讨平之王薨被旨入见询及民闲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
薨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大怒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收炳及其妻孥囚之平凉北崆峒山
炳子仁荣诉于上诏近侍驰驿脱炳且械琮赏来琮等留使者先遣人毒炳于狱中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
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命仁荣手刃琮叔云于东城籍其家以畀之仁荣曰不共戴天之人所蓄物何忍受之帝称善别赐钞为治丧具诏雪炳冤
赠中书左丞谥忠愍子六人仁显仁表仁荣仁旭仁举仁轨俱登显仕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