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本章共 6.3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逆臣传
辽
○辽
耶律希达【德勒台】
耶律华格
萧翰
耶律瑠格【璸都】
耶律察克
耶律德哷
耶律朗
耶
律隆科
耶律哈里
耶律迪里
萧孝先
耶律重元【尼噜固】
萧格
萧呼图克
萧德勒岱
库
德
耶律撒喇苏 奚和勒博
萧塔拉
耶律希达 【德勒台】
耶律华格
萧翰
耶律瑠格 【璸都】
耶律察克
耶律德哷
耶律朗
耶律隆科
耶律哈里
耶律迪里
萧孝先
耶律重元 【尼噜固】
萧格
萧呼图克
萧德勒岱
库德
耶律撒喇苏
奚和勒博
萧塔拉
△耶律希达 【德勒台】
耶律希达字尼噜衮 【原文涅烈衮按太祖纪诸弟谋乱时无希达有涅里衮盖以字称而字小异耳】 肃祖孙额尔奇木塔喇之子幼
黠而辩时险佞者多附之约尼哈陶津汗时异母兄阿古齐为德哷勒部额尔奇木故事为额尔奇木者得行再生礼阿古齐方就帐易服希达
遂取红袍貂蝉冠乘自马而出乃令党人大呼曰额尔奇木出矣众皆罗拜因行柴册礼自立为额尔奇木与裕悦耶律实鲁同知国政及实鲁
遇害希达惧人图己挈其二子德勒台朔格奔渤海伪为失明后因球马之会与二子夺良马奔归国益为奸恶常以巧辞获免太祖将即位让
希达希达曰皇帝圣人由天所命臣岂敢当太祖命为裕悦及自将代西南诸部希达诱埒克等乱不从者杀之车驾还至赤水城希达惧与埒
克俱北走至榆河为追兵所获太祖问曰朕初即位尝以国让叔父辞之今反欲立吾弟何也希达对曰始臣不知天子之贵及陛下即位卫从
甚严与凡庶不同臣尝奏事心动始有窥觎之意度陛下英武必不可取诸弟懦弱得则易图也事若成岂容诸弟乎太祖谓诸弟曰汝辈乃从
斯人之言也德哷勒曰谋大事者须用如此人事成亦必去之希达不复对囚数月缢杀之将刑太祖谓曰叔父罪当死朕不敢赦事有便国者
宜悉言之希达曰德哷勒部人众势强故多为乱宜分为二以弱其势子德勒台字海兰有膂力善驰射马踬不仆尤神于医视人疾若隔纱覩
物莫不悉见太祖在潜己加眷遇及即位拜德哷勒部额尔奇木太祖尝思鹿醢解酲以山林所有问能取者德勒台曰臣能得之乘内厩马逐
鹿射其一欲复射马跌而毙德勒台跃而前弓犹不弛复获其一帝甚欢曰吾弟万人敌会帝患心痛召德勒台视之德勒台曰膏盲有瘀血如
弹丸然药不能及必针而后愈帝从之呕出瘀血痛止帝以其亲每加赐赉然知其为人未尝任以职以从埒克乱与其父希达俱缢杀之
△耶律华格
耶律华格字萨兰隋国王实鲁之子性阴险初烝其父妾惧事彰与克萧特顺等共害其父归咎特顺华格获免太祖即位务广思施虽知
华格凶逆姑示念忍授以特里衮六年华格预诸弟之乱事平羣臣议其罪皆谓华格不可释于是与其子罕扎俱凌迟而死
△萧翰
萧翰一名迪里字哈准宰相达鲁之子天赞初唐兵围镇州节度使张文礼遣使告急翰受诏与康末怛往救支之杀其将李嗣昭拔石城
会同初领汉军侍卫八年伐晋败晋将杜重威追至望都翰奏曰可令军下马而射帝从其言军士步进敌人持短兵猝至军失利帝悔之曰此
吾用言之过及从驾入汴为宣武军节度使帝崩栾城世宗即位翰闻之委事于李从敏 【通鉴作唐明宗子许王李从益】 径趋行在是年
秋世宗与皇太后相拒于潢河横渡和议未定太后问翰曰汝何怨而叛对曰臣母无罪太后杀之以此不能无憾初耶律乌珍以附太后救囚
翰闻而快之即囚所谓曰汝尝言我辈不及今在狴犴何也对曰苐愿公不至如此翰默然天禄二年尚帝妹额伯哩后与天德谋反下狱复结
特哩衮瑠格及其弟璸都乱耶律实喇告乌珍乌珍遽入奏之翰等不伏帝不欲发其事乌珍固诤以为不可乃诏乌珍鞫案翰伏辜帝竟释之
复与公主以书结安图反乌珍得其书以奏伏诛
△耶律瑠格 【璸都】
耶律瑠格字明隐太祖兄伊德实之子幼骄很好陵侮人长益凶狡太宗恶之使守边徼累迁西南边大详衮会同十年叔父安图从帝伐
晋以病先归与瑠格邻居世宗立于军中安图议所往瑠格首建附世宗之策以本部兵助之时太后命皇太弟鲁呼率兵而南瑠格安图遇于
泰德泉既接战安图坠马王子大德驰至欲以枪刺之瑠格以身卫安图射天德贯甲不及卢安图得马复战太弟兵败瑠格与安图朝于行在
及和议成太后问瑠格曰汝何怨而叛对曰臣父无罪太后杀之以此怨耳事平以功为特哩衮天禄中与其弟璸都王子天德侍卫萧翰谋反
耶律实喇发其事瑠格以饰辞免后请帝博欲因进酒弒逆帝觉之不果被囚一曰召瑠格锁项以博帝问汝实反耶律瑠格誓曰臣若有反心
必生千顶疽死遂贳之耶律乌珍固诤以为罪在不赦帝命乌珍按之具服诏免死流乌尔固部果以千顶疽死弟璸都残忍多力卢若蛇皮天
禄初以族属为皮室详衮二年与兄瑠格谋反免死使于哈噶斯国既还复预察克之乱凌迟而死异母弟二人浩里锡勒戬应厯初无职任以
族子甚见优礼三年或告浩里锡勒戬与卫王完谋逆下狱饰辞获免四年春复反伏诛
△耶律察克
耶律察克字乌辛明王安图之子善骑射貌恭而心狡人以为懦太祖曰此凶顽非懦也其父安图尝使奏事太祖谓近侍曰此子目若风
驼面有反相朕若独居无令入门世宗即位于镇阳安图闻之欲持两端察克曰太弟忌刻若果立岂容我辈永康王宽厚且与瑠格相善宜往
与计安图即与瑠格谋归世宗及和议成以功封泰宁王会安图为西南面大详衮察克佯为父恶阴遣人白于帝即召之既至帝前泣诉不胜
哀帝悯之使领钮祜禄军出入禁中数被恩遇帝每出猎察克托手疾不操弓矢但执炼锤驰走屡以家之细事闻于帝以为诚察克以诸族属
杂处不克逞渐徙庐帐迫于行宫右皮室详衮耶律乌珍察其奸邪表列其状帝不信以表示察克察克称乌珍疾己哽咽流涕他日乌珍又请
于帝帝曰察克舍父事我可保无他乌珍曰察克于父既不孝于君安能忠帝不纳天禄五年七月帝幸太液谷留饮三日察克谋乱不果帝伐
周至尚和山太后与帝祭文献皇帝于行宫羣臣皆醉察克归见寿安王邀与语王弗从察克以谋告耶律璸都璸都从之是夕同率兵入弒太
后及帝因僭位号百官不从者执其家属至夜阅内府物见码碯盌曰此希世宝今为我有诧于其妻妻曰寿安王乌珍在吾属无噍类此物何
益察克曰寿安年幼乌珍不过自变量奴诘旦来朝固不足忧其党珊尼森报寿安乌珍以兵围于外察克遣人弒皇后于柩前仓惶出阵寿安遣
人谕曰汝等既行弒逆复将若何有额尔奇木和卓委兵归寿安王余众望之徐徐而往察克知其不济乃系羣官家属执弓矢胁曰无过杀此
曹尔叱令速出时林牙耶律迪里亦在系中进曰不有所废寿安王何以兴藉此为辞犹可以免察克曰诚如公言谁当使者迪里请与雅斯哈
同往说之察克从其计寿安王复令迪里诱察克脔杀之诸子皆伏诛
△耶律德哷
耶律德哷字苏兰六院额尔奇木巴固齐之后天显中为中台省右相会同二年与赵思温持节册晋帝及伐晋至滹沱河降晋将杜重威
德哷功居多大同元年平相州之叛斩首数万级世宗即位遣使驰报仍命德哷执偏将珠展以来其使误入珠展营珠展得诏反诱德哷执送
太后德哷亡归世宗和约既成封燕王为南京留守天禄五年察克弒逆德哷方醉其妻扶入察克之幕因从之明旦寿安王讨乱凡胁从者皆
弃兵降德哷不降凌迟而死妻子皆诛
△耶律朗
耶律朗字乌逊季父房阿古齐之孙性轻佻多力人呼为霍斯天显闲以材勇进每战辄克由是得名会同九年太宗入汴命知澶渊控扼
河渡天禄元年燕赵以南皆应刘知远朗与汴守萧翰弃城归关先是朗祖阿古齐为其弟希达诈取额尔奇木自是族中无任六院职事者世
宗不悉其事以朗为六院大王及察克作乱遣人报朗曰事成矣朗遣详衮萧呼哩以所部军往命曰当持两端助其胜者穆宗即位伏诛籍其
家属
△耶律隆科
耶律隆科字密逊文献皇帝之子天禄五年遥授武定军节度使及察克作乱穆宗与乌珍从林牙迪里计诱而出之隆科手刃察克改南
京留守 【按穆宗纪隆科谋逆时为政事令】 穆宗沈湎不恤政事隆科有觊觎之心诱迪里及羣不逞谋逆事觉按问不服帝曰朕为寿安
王时卿数以此事说我今日岂有虚乎隆科不能对及余党皆服遂缢于可汗州西谷诏有司择绝后之地以葬
△耶律哈里
耶律哈里字铎衮隋国王宝鲁之庶子机警口辩会同五年诏求直言时哈里年十八衣羊裘乘牛诣阙有司问曰汝何故来对曰应诏言
事苟不以贫稚见遗亦可备直言之选有司以闻会帝将出猎使谓曰俟吾还则见之哈里曰臣以陛下急于求贤是以来耳今反缓于猎请从
此归帝闻即召见赐坐问以治道命明王安图与耶律伯特试之数曰安图等奏曰哈里之材臣等所不及帝召哈里问曰与汝言者何如人也
对曰安图言无收检若空车走峻坂伯特如着靴行旷野射摀帝大笑擢宣徽使屡任以事帝知其贫以金器赐之哈里即散于亲友后从帝伐
晋有功世宗即位于军中皇太后以兵逆于潢河横渡太后遣耶律乌珍责世宗自立乌珍至帝前谕旨不屈世宗遣哈里对亦不逊且命之曰
汝见乌珍勿惧哈里见太后还不称旨既和领太后诸局事穆宗即位与冀王迪里谋反死狱中
△耶律迪里
耶律迪里字乌纳六院额尔奇木卓巴勒之子少多诈世宗即位为羣牧都林牙察克谋乱官僚多被囚系及事败诣囚所持弓矢胁曰悉
杀此曹迪里曰杀何益于事窃科乌珍将立寿安王故为此举且寿安未必知若遣人藉此为辞庶可免察克曰如公言谁可使者迪里曰大王
若不疑迪里请与雅斯哈同往说之察克遣之寿安王用迪里计诱杀察克凡被胁之人无一被害者皆迪里之力乱既平帝嘉当然未显用迪
里失望居常怏怏结羣不逞阴怀不轨应厯二年与其党谋立隆科事觉凌迟死
△萧孝先
萧孝先字延宁小字哈里北院枢密使孝穆之弟统和十八年补袛候郎君尚南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开泰五年为国舅详衮南京统军使
太平三年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寻加太子太傅五年迁上京留守以母老求侍复为国舅详衮改东京留守会大延琳反被围数月穴地而出延
琳平留守上京十一年帝不豫钦哀召孝先总禁卫事兴宗谅阴钦哀弒仁德皇后孝先与萧珠卜萧必塔等谋居多及钦哀摄政遥授天平军
节度使加守司徒兼政事令重熙初封楚王为北院枢密使孝先以椒房亲为太后所重在枢府好恶自恣权倾人主朝多侧目二年 【兴宗
纪及钦哀皇后传俱作三年】 太后与孝先谋废立帝知之勒卫兵出宫召孝先至谕以废太后意孝先震慑不能对迁太后于庆州孝先恒郁
郁不乐四年徙晋王后为南京留守卒 【按孝先原入列传今移入逆臣】
△耶律重元 【尼噜固】
耶律重元 【契丹国志作宗元】 小字布济吉尔圣宗次子材勇绝人眉目秀朗寡言笑人望而畏太平三年封秦国王圣宗崩钦哀皇
后称制密谋立重元重元以所谋白于帝帝益重之封皇太弟厯北院枢密使为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重元处戎职未尝离辇下先是契丹人
犯法例须汉人禁勘受枉者多重元奏请五京各置契丹警巡使诏从之赐以金券誓书道宗即位册为皇太叔免拜不名炙天下兵马大元帅
复赐金券四顶帽二色袍尊宠所未有清宁九年车驾猎滦水与其子尼噜固 【契丹国志作洪孝】 及同党诱胁弩手军为乱阵于帷宫外
将战其党多悔过效顺各自奔溃重元知夫计北走大漠叹曰尼噜固使我至此遂自杀先是重元将起兵帐前雨赤如血识者谓败亡之兆子
尼噜固小字伊啰斡性阴狠兴宗一见谓曰此子目有反相重熙十一年封安定郡王十七年进王楚为特哩衮清宁二年 【道宗纪作三年
】 出为武定军节度使七年知南院枢密使事说其父重元诈病俟事驾临问因行弒逆九年秋猎帝用耶律良之计遣人急召尼噜固尼噜固
知事泄遽拥兵犯行宫南院枢密使许王仁先等率宿卫士讨之尼噜固跃马突出为近侍详衮渤海阿苏护卫苏射杀之
△萧格
萧格小字华格字和多沁国舅房林牙华善之子警悟多智数太平初累迁官职游近习闲以谀悦相比昵为流辈所称由是名达于帝重
熙初拜北面林牙十二年为北院枢密副使明年拜北府宰相十五年改同知北院枢密事格怙宠专权同僚具位而己时伊勒希巴耶律义先
知格奸佞因侍燕言格所短用之将败事帝不听一日帝令义先对格巡掷义先不肯至詈之为贼帝怒格反为解之语详义先传帝以格犯而
不校眷遇益厚其矫情媚上多此类拜南院枢密使诏班诸王上封吴王改知北院进王郑兼中书令帝大渐诏格曰大位不可一日旷朕若弗
寤宜即令燕赵国王嗣位清宁元年复为南院枢密使更王楚复徙北院与国舅萧阿拉同掌朝政格多私挠阿拉每裁正之由是有隙出阿拉
为东京留守会南郊阿拉以例赴阙帝访羣臣以时务阿拉陈利害言甚激切格伺帝意不悦因谮曰阿拉恃宠有慢上心非臣子礼帝不怒缢
阿拉于殿下后帝知格奸计宠遇渐衰八年致仕封郑国王九月秋格以其子为重元壻格预其谋凌迟杀之
△萧呼图克
萧呼图克字伊逊口吃视斜发鬈伯父孝穆见之曰是儿状貌族中未尝有及壮魁俉桀敖多扬人恶重熙中为袛候郎君俄迁兴圣宫使
尚秦国长公主授驸马都尉以不谐离婚复尚齐国公主为北面林牙清宁中厯北南院枢密副使伐族兄珠展为西北路招讨使时萧格与萧
阿拉俱为枢密使不协格以珠展为阿拉所爱嫉之珠展受代赴阙先尝借官粟留直而去呼图克希格意发其事珠展因得罪呼图克岁时献
遣珍玩畜产于格二人相爱过于兄弟呼图克族弟迪里为北克荐国舅详衮萧呼敦于呼图克呼图克见其辩给壮勇倾心交结每遇休沐言
论终日人皆怪之会呼图克同知北院枢密事奏呼敦及迪里可用帝以迪里为旗鼓伊喇详衮呼敦为宿直官及格构陷其兄阿拉呼敦阴为
之助时人丑之耶律伊逊知北院枢密事呼图克位在伊逊下意怏怏不平呼图克遂与重元尼噜图谋逆尼噜固既毙其党谓呼图克等曰我
军甚众乘其无备中夜决战事冀有成若至明曰其谁从我呼图克曰仓卒中黑白不辨若内外军相应则吾事去矣黎明而发何迟之有是夜
重元僭位号呼图克自为枢密使明日战败呼图克被创单骑遁走至十七滦投水死五子同日伏诛
△萧德勒岱
萧德勒岱字和多沁国舅少父房之后父双库尚图努公主仕至国舅详卫勒德勒岱幼警敏不羁好射猎太平中以外戚补袛候郎君厯
延昌宫使殿前副点检重熙十三年伐夏德勒岱将偏师首入敌境多所俘掠迁都点检改乌尔古德哷勒部都详衮十八年再举西伐德勒岱
奏军马器械之事务在选将夏人岂为难制但严设斥堠不用掩袭计何虑不胜帝曰卿其速行无后军斯既而德勒岱失利还复为都点检十
九年夏人来侵金肃军帝遣德勒岱率轻兵督战至河南三角川斩候者八人擒观察使以功命知汉人行宫都部署事出为西南面招讨使族
弟呼喇巴家奴告其主私议官掖事德勒岱寝之事觉决大杖削爵为民清宁中帝以所坐事非德勒岱所犯起为南京统军使至是从重元子
尼噜固等乱败走被擒伏诛
△库德
库德本宫分人不知姓氏好戏狎不喜绳检膂力过人善击鞠重熙初为护卫厯宿直官十三年西征为先锋夏人伏兵掩之库德力战麾
下士多殁乃单骑突出遇夏王李元昊来围势甚急库德驰射应弦辄仆跃马直击中坚夏兵不能当晡乃还营改兴圣宫太保清宁九年从重
元尼噜固乱与扈从兵战败而遁追擒之凌迟而死
△耶律撒喇苏
耶律撒喇苏孟父房迪里之孙性凶暴清宁中累迁宣徽使改殿前都点检首与重元谋乱会帝猎滦河重元恐事泄与扈从军仓卒而战
撒喇苏适在畋所闻乱劫猎夫以援既至知尼噜固己死大悔恨之谓曰我辈惟有死战胡为若儿戏自取殒灭今行宫无备乘夜劫之大事可
济若俟明旦彼将有备安知我众不携贰一失机会悔将奚及重元不从迟明投杖而走撒喇苏战死
△奚和勒博
奚和勒博一名斡 【原文作翰按天祚纪及宋史纲目诸书俱作斡今改】 字绥兰奚王特哩之后善骑射趫捷而勇与其兄必埒哩齐
名大安中车驾幸中京补护卫稍迁铁鹞军详衮天庆闲徙北女真详衮兼知咸州路兵马事改东京统军既而诸蕃入寇悉破之迁奚六部大
王兼总知东路兵马事保大二年金兵至天祚播迁知勒博率吏民立秦晋国王淳为帝 【按金史和勒博传初以所部降金后遯归辽本传
未载谨附识】 伪署知北院枢密事兼诸军都统屡败宋兵淳死其妻普贤女摄事金兵由居庸关入明年 【辽史原作是年今据本纪及续
通鉴改】 和勒博郎箭笴山自立号奚国皇帝改元天复设奚汉渤海三枢密院改东西节度使为二王分司建官时奚人巴斋韩嘉努等引兵
击附近契丹部落劫掠人畜羣情大骇会和勒博为郭药师所败一军离心其党耶律阿固齐与其甥伊寔巴沁等杀之伪立凡八月
△萧塔拉
萧塔拉字额都温约尼文汗宫分人干统中入宿卫出为顺义军节度使天庆四年同知咸州路兵马事五年以兵败夺节度使保大元年
迁威部节度使及天祚在山西集羣牧兵特烈为副统军闻金兵将至塔拉谕士卒以君臣之义死战于实纳图金兵不战塔拉伺闲欲攻之天
祚喜甚召嫔御诸子登高同观将诧之金兵望日月旗知天祚在其下以劲兵直趋奋击无敢当者天祚遁走塔拉所至招集散亡寻为中军都
统复败于梯巳山天祚决意渡河奔夏从臣切谏不听人情惶惧不知所为塔拉阴谓耶律乌哲曰事势如此亿兆离心不早为计奈社稷何遂
共劫梁王雅里奔西北诸部伪立为帝塔拉自为枢密使雅里卒欲择可立者会耶律乌哲言珠拉才德纯备兼兴宗之孙众皆曰可遂僭立焉
塔拉伪职如故未三旬与珠拉俱为乱兵所杀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