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本章共 9.2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文苑传
宋 【一】
○宋一
宋白
聂崇义
邢昺
崔颂【曥】
尹拙
田敏
辛文悦
梁周翰
胡旦
郭忠恕
朱昂
赵邻几【何承裕】
郑起【郭昱 马应】
和岘【■〈山蒙〉】
冯吉
宋白
聂崇义
邢昺
崔颂 【崔曥】
尹拙
田敏
辛文悦
梁周翰
胡旦
郭忠恕
朱昂
赵邻几 【何承裕】
郑起 【郭昱 马应】
和岘
冯吉
△宋白
宋白字太素 【东都事略作素臣】 大名人善属文豪俊尚气节在词场名称甚着建隆二年窦仪典贡部擢进士甲科干德初献文白
轴试拔萃高等授著作佐郎蜀平授玉津县令开宝中阎丕王洞交荐其才宜预朝列白以亲老祈外任连知蒲城卫南二县太宗潜藩时白尝
赞文有袭衣之赐及即位擢为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泰山有唐玄宗刻铭白摹本以献且述承平东人望幸之意预修太祖实录俄直史
馆判吏部南曹从征太原判行在御史台刘继元降翼日奏平晋颂太宗夜召至行宫褒慰且曰俟还京师当以玺书授职寻拜中书舍人太平
兴国五年与程羽同知页举俄充史馆修撰判馆事八年复典贡部改集贤殿直学士判院事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雍熙中召白与李昉集诸
文士纂文苑英华一千卷端拱初加礼部侍郎又知贡举白凡三掌贡士颇致讥议然所得士如苏易简王禹偁胡宿李宗谔辈皆其人也是时
命复旧制专委有司白所取二十八人罢退既众羣议嚣然太宗遽召已黜者临轩覆试连放马国祥叶齐为八百余人焉白尝过何承矩家饮
宴有进士赵庆者素无行检游承矩之门因潜出拜白求为荐名及掌贡部庆遂获荐人多指以为辞又女弟适王沔淳化二年沔罢参知政事
时寇准方诋讦求进故沔被出复言白家用黄金器葢举人所赂其实白尝奉诏撰钱惟浚碑得涂金器尔张去华者白同年生也坐尼安道事
贬白素与厚善遂出为保大军节度行军司马踰年抗疏自陈有来日苦少去日苦多之语太宗悯之召还为卫尉卿俄复拜礼部侍郎修国史
至道初为翰林学士承旨二年迁户部侍郎俄兼秘书监真宗即位改吏部侍郎判昭文馆先是白献拟陆贽牓子集帝察其意欲求任用遂命
知开封府以试之既而白倦于听断求罢任咸平四年拜礼部尚书白学问博洽为文敏赡然辞意放荡少法度在内署久颇厌番直草辞疏略
多不惬旨景德二年罢拜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旧三馆学士止五日内殿起居会钱易上言悉令赴外朝白羸老就拜班足跌未几抗
表引年帝眷旧臣未允再表辞乃以兵部尚书致仕时白继母尚无恙帝东封白肩舆辞于北苑进吏部尚书赐帛五十匹大中祥符五年卒赠
左仆射录其孙懿孙为将作监主簿孝孙试秘书省校书郎从子唐臣试正字白善谈谑不拘小节能赡亲族恤幼孤聚书数万卷图画亦多奇
古者尝类故事千余门号建章集唐贤编集遗落者白多缵缀之好奖许后进胡旦田锡皆出其门下阵彭年举进士轻俊喜嘲谤白恶其为人
黜落之彭年憾焉后居近侍为贡举条制多所关防葢为白设也会有司谥白为文宪内出密奏言白素无检操遂改文安有集百卷子宪臣得
臣良臣忠臣
△聂崇义
聂崇义河南洛阳人少学三礼汉干佑中累官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刊于国学周显德中累迁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
以郊庙祭器止由有司相承制迼年代寖久无所规式令崇义检讨摹画以闻四年上之乃命有司别造焉五年将禘于太庙言事者以宗庙无
祧室不当行禘祫之礼崇义援引故事上言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祫祭明年又禘自兹后以五年为禘且魏以武
帝为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一也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祠其太庙博士议云案禘祫之礼三年一五年
再宋高祖至文帝裁亦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二也梁武帝用谢广议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谓之大祭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受
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则知祭者是追养之道以时移节变孝子感而思亲故荐以首时祭以仲月闲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礼之经非关
宗庙备与未备其证三也世宗从其议又诏参定郊庙器玉崇义因取三礼图再加考正太祖建隆三年表上之帝下诏褒谕乃命太子詹事尹
拙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释之悉下工部尚书窦仪裁定仪奏尹拙驳议及聂崇义答义各四卷臣再加详阅随而
裁置率用增损列于注释共分为十五卷以闻诏颁行之未几卒三礼图遂行于世并画于国子监讲堂之壁崇义为学官兼掌礼仅二十年世
推其该博云
△邢昺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日召升殿讲师比二卦问以羣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
州盐城监昺以是监处楚泰闲泰僻左而楚会要盐食为急请改隶楚州从之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迁尚书专士出知仪州就转国子博
士代还选为诸王府侍讲累迁国子祭酒咸平二年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昺为之受诏与杜镐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
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俄为淮南两浙巡抚使还时初置讲读之职即于便坐令昺讲左氏春秋五年讲毕赐晏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
士如故代陈恕权知审官院帝方兴起道术又令昺与张雍杜镐孙奭举经术该博德行端良者以广学员景德三年加刑部侍郎昺居近职常
多召对四年以羸老养步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帝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岛何须假邪即超拜工部
尚书知曹州职如故入辞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知殿帝作五七言诗二首赐之预宴者皆赋昺视壁闲尚书礼部图指中庸篇曰凡为天
下国家有九经因陈其大义帝嘉纳之及行令近臣祖送设会于宜春苑大中祥符初帝东封泰山昺表曹州民请车驾经由本州岛仍令济阴令
王管部送父老诣阙优诏答之俄召还车驾进发命判留司御史台礼毕进位礼部尚书帝勤政悯农每雨雪不时忧形于色以昺素习田事多
访之初田家察阴晴丰凶皆有状候老农之相传者率有验昺多采其说为对又言民之灾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牛瘴岁必
有其一但或轻或重耳四事之害旱暵为甚真宗然之三年被病请告帝亲临问疾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两缯采千匹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
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与郭贽者以恩旧故也未几召其子太常博士知东明县仲宝国子博士知信阳军若思还侍疾卒赠左仆射三子并
进秩初雍熙中昺撰礼选二十卷献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观之甚悦因问卫绍钦曰昺为诸王讲说曾及此乎绍钦曰诸王常时访昺
经义昺每至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复陈之太宗益喜常作礼选赞赐之昺在东宫及侍帝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诗左氏传据传疏敷引之
外多引时事为喻帝尝问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纠小白之入召忽死之管仲乃归齐相桓公岂非召忽以忠死而管仲不能固其节为臣之道当
若是邪又郑注礼记世子篇云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朕以为经旨必不然也且夏禹焦劳有玄圭之赐而享国永年若文王能忧
人之忧不自暇逸纵无感应岂至亏损寿命邪昺各随其事理以对先是咸平中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鞫得状钦若
自诉诏昺与边肃母宾古阎承翰就太常寺覆推昺力辨钦若而洪湛抵罪钦若以是德之昺之厚被宠顾钦若与有功焉仲宝后至祠部郎中
坐赃黜官若思终于驾部郎中
△崔颂 【崔曥】
崔颂字敦美河南偃师人父协后唐门下侍郎平章事颂以荫补河南府巡官厯开封主簿邓州录事参军以疾去官未几诣阙上书宰相
桑维翰奇之擢为左拾遗迁右补阙汉初加朝散阶副右散骑常侍张煦册钱俶为吴越王周世宗镇澶渊择僚佐颂与王朴王敏中皆中其选
以颂为观察判官世宗尹京拜司封员外郎充判官以断狱误失罢职守本官即位拜驾部郎中迁吏部复副尹日就使两浙世宗读唐元稹均
田疏命写为图赐近臣遣使均诸道租赋颂吏兖州颇增旧额恭帝嗣位改左谏议大夫宋初判国子监建隆三年始会生徒讲说太祖每临国
学召颂与语因及经义颂应答无滞及郊祀以颂摄太仆升车执绥帝问以一时典礼颂占对闲雅帝甚重之坐为所亲求便官出为保大军行
军司马干德六年卒颂善笔札受命书世宗谥册文当时称其遒丽子晓至太子右赞善大夫曥字文炳雍熙二年进士淹雅有士行为屯田员
外郎开封三司户部判官景德中以纯谨代戚维为曲国公元俨府翊善迁部官员外郎充记室参军进兵部郎中出知河中府转太常少卿将
作监卒
△尹拙
尹拙颍州汝阴人梁贞明五年举三史调补下邑主簿摄本镇馆驿巡官仕后唐至检校虞部郎中忠武军掌书记晋天福时诏与张昭等
同修唐史累迁左司员外郎汉初为司马郎中弘文馆直学士周显德初拜检校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通判太常礼院事与张昭同修唐应顺
清泰及周祖实录又与昭及田敏同详定经典释文宋初改检校工部尚书太子詹事判太府寺迁秘书监判大理寺干德六年告老以本官致
仕拙性纯谨博通经史周世宗北征命翰林学士为文祭白马祠学士不知所出遂访于拙拙厯举郡国祠白马者以十数当时服其该博开宝
四年卒子季通
△田敏
田敏淄州邹平人少通春秋学梁贞明中登科为国子四门博士后唐天成初改尚书博士满岁为国子博士上言请四郊置斋宫不报转
屯田员外郎以详明典礼兼太常博士建议请依春秋每岁藏冰荐宗庙颂公卿诏与太常卿刘岳等删定唐郑余庆书仪又诏与马镐等同校
九经改户部员外郎清泰初迁国子司业晋天福四年授祭酒仍检校工部尚书俄兼户部侍郎开运初迁兵部侍郎充弘文馆学士判馆事议
者以敏止可任学官宰相桑维翰闻之即改授检校右仆射复为祭酒汉干佑中拜尚书右丞判国子监周广顺初改左丞使契丹周祖将亲郊
命权判太常卿事世宗即位真拜太常卿检校左仆射加司空显德五年请老不允迁工部尚书再上表乞归改太子少保致仕恭帝即位加少
傅开宝四年卒敏解官归乡体强少疾徒步往来闾巷闲每日亲授诸子经尝使湖南路出荆渚以印本经书遗高从诲从诲谢曰祭酒所遗经
书仆但能识孝经耳敏曰读书不在多十八章足矣如诸侯章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皆至要之言也时从诲兵败于郢故
敏以此讽之从诲大惭子章玉殿中丞
△辛文悦
辛文悦不知何许人以五经教授太祖幼时从其肆业周显德中太祖厯禁卫为殿前都点检节制方面文悦久不获接见一日梦邀车驾
请见既拜乃太祖也太祖亦梦其来谒因令左右寻访文悦果自至太祖异之及登位召见授太子中允判太府事开宝三年出知房州时周郑
王出居是州帝以文悦长者故命焉文悦后累迁至员外郎
△梁周翰
梁周翰字符褒郑州管城人父彦温官马步军都校周翰幼好学十岁能属词周广顺二年举进士授虞城主簿辞疾不赴宰相范质王溥
以其闻人不当佐外邑改开封府户曹参军宋初质溥仍为相引为秘书郎直史馆时左拾遗知制诰高锡上封议武成王庙配享七十二贤内
王僧辨不令终恐非全德寻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锡复位功业终始无瑕者方得预焉周翰言自乐毅以降苟欲指瑕谁当无累
一旦摈出祠庭臣窃惑焉谓宜罢新议仍旧典为便不报干德中献拟制二十篇擢为右拾遗会修大内上五凤楼赋人多传诵之五代以来文
体卑弱周翰与高锡柳开范杲尚淳古相友善时有高梁柳范之称初太祖尝识彦温于军中石守信亦与彦温旧故一日太祖语守信将用周
翰掌诰守信微露其言周翰遽上表谢太祖怒遂寖其命厯通判绵眉二州坐使人至死夺二官起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开宝三年迁右拾遗监
绫锦院改左补阙兼知大理正事会将郊祀因上疏曰陛下再郊上帝必覃赦宥方今赋税所入至多加以科变之物名品非一调发供输不无
重困且西蜀淮南荆潭广桂之地皆已为王土陛下诚能以三方所得之利减诸道租赋之入则庶乎均德泽而宽民力矣俄坐杖锦工过差为
其所诉太祖责之曰尔岂不知人之肤血与己无异何乃遽为酷罚将杖之周翰自言臣负天下才名不当如是太祖乃解左迁左司农寺丞逾
年为太子中允太平兴国中知苏州周翰善音律喜蒱博惟以饮戏为务郡事不治以本官分司西京踰月授左赞善大夫仍分司俄除楚州团
练副使雍熙中宰相李昉以其名闻召为右补阙赐绯鱼使江淮提点茶盐周翰以辞学为流辈所许频厯外任不乐吏事会翰林学士宋白等
列奏其有史才遂命兼史馆修撰会太宗试贡士周翰为考官面赐金紫因语宰相称其有文寻迁起居舍人淳化五年张佖建议复置左右史
之职乃命周翰与李宗谔分领之周翰兼起居郎因上言自今崇德长春殿皇帝宣谕之言侍臣论列之事望依旧中书修为时政记其枢密院
事涉机密亦令本院编纂每至月终送史馆自余百司凡于对拜除改沿革制置之事悉条报本院以备编录仍令郎与舍人分直崇政殿以记
言动别为起居注每月先进御后降付史馆从之起居注进御自周翰等始也会考课京朝官有敢隐前犯者皆除名为民周翰被谴尤多所上
有司偶遗一事当免判馆杨徽之率三馆学士诣相府以为周翰非故有规避其实所犯频繁不能悉记于是止罚金先是赵安易建议于西川
铸大铁钱以一当十周翰上言古者货币钱三者兼用若钱少于货币即铸大钱或当百或当五十葢钦广其钱而足用尔今不若使蜀民贸易
者凡铁钱一止作一钱用官中市物即以两钱当一又西川患在少盐请于益州置榷院入物交易则公私通济矣至道中迁工部郎中真宗在
储官知其名征之令取所为文章周翰悉纂以献因答以书及即位未行庆首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俄判史馆昭文馆咸平三年召入翰林为
学士受诏与赵安易同修属籍唐末丧乱籍谱罕存无所取则周翰创意为之颇有伦贯车驾幸澶渊命判留司卿史台周翰恳求扈从许之明
年授给事中与宋白俱罢学士大中祥符元年迁工部侍郎踰年卒帝悯之录其子忠宝为大理评事周翰性疏隽卞急临事过于严暴故多旷
败晚年才思稍减书诏多不称旨有集五十卷及续因话录
△胡旦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时江南初平汰李氏时所度僧十减六七旦曰彼无
田庐可归将聚而为盗悉黥为兵寻迁左拾遗直史馆数上书言时政利病出为淮南东路转运副使知海州踰年召归先是卢多逊贬赵普罢
相其夏河决韩村寻复塞旦献河平颂有逆逊奸普之语太宗召宰相谓曰胡旦献颂词意悖戾朕自擢于甲科厯试外任所至无善状知海州
日为部下所讼狱已具适会大赦朕录其才而舍其过尚令在近列又领史职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贬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上
平燕议曰今幽州在北门之外东封非国家所急愿移其资以事北方且天时地利人事皆可用兵岁之所临其地受福今年春末至来年岁在
宋分从今年为备至来春兴师北兵遇春夏则既裘皮履羊弓塞马不为用而中原士卒素不能寒往北逢暄筋力勇健成功立事在于此矣长
淮以北太行以东河水罢灾土地甚沃因其丰实取其谷帛减价以折纳见钱以贵籴官府多积兵役无虞用兵丰财可济大事太原克复以来
于今七载兵甲甚利士卒甚雄若以促装之赐发军而用之恩赏之赀成功而赉之可以齐心平敌恢拓旧境幽州平土而负敌为势必择四人
分之方面以刚断勇毅者主之选和平恭慎者一人部之幽州之北皆是山谷通人马者不过十处领将士者亦择十人同行则共议兵机分出
则各司军事敌来则同战以驱逐敌归则画疆以扞蔽苟塞断山路余敌在燕与大军相持则迁延其时以度春夏敌不能热有退无前使士之
刚勇与才力者各为一将多则分部扞敌攻城两尽其力定其军名实其军数我寡彼多则力不胜我实彼虚则胜有余力均则较其地形地均
则争其谋略分明勇怯各致其用以茶盐香药之价十分减二从新者先卖于边城要路车马屯所以刍粟钱帛之价十分增二纳货出券者诣
本场以交货得货者缘逐路以纳税出往来四方之饶为两地费用之耗自然商得其利则买之于人人得之资钊勤之于穑故必民效兼倍之
力国贮九年之积科拨不假于度支转般何劳于漕挽如此则敌不足平也起为左补阙复直史馆迁修撰预修国史以尚书户部员外郎知制
诰迁司封员外郎有佣衵人翟颍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公辅者十人其
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坐擅敌所部谒宋白于鄜州被劾特释之徙绛州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素善中官王继恩为草制辞过美继恩败贬安远军行军司马又削籍流浔州咸平初移通州团练副使徙徐州
后累除祠部郎中通判襄州服母丧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仕再迁秘书监卒旦喜读书
着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三百余卷晚尤黩货干扰州县持吏短长为时论所薄
△郭忠恕
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阳人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尤工篆籀汉湘阴公召之辞去周广顺中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改周
易博士太祖建隆初忠恕被酒与监察御史符昭文竞于朝堂御史弹奏忠恕叱台吏夺其奏毁之坐贬为干州召户参军乘醉殴从事范涤擅
离贬所削籍配隶灵武其后流落不复求仕进多游岐雍京洛闲有佳山水即淹留浃旬不能去或踰月不食盛暑暴露日中体不沾汗穷冬凿
河冰而浴其旁凌澌稍释人皆异之尤善画所图屋室重复之状颇极精妙多游王侯公卿家或待以美酝预张纨素倚于壁乘兴即画之苟意
不欲而固请之必恕而去太宗即位闻其名召赴阙授国子监主簿令刊定厯代字书忠恕性无检局帝怜其才每优容之益使酒肆言时擅鬻
官物取其直诏减死决杖流岂州太平兴国二年已行至齐州临邑谓部送吏曰我今逝矣因掘地为穴度可容其面俯窥焉而卒藳葬道侧后
数月故人将改葬之举其体甚轻若蝉蜕焉所定古今尚书并释文并行于世
△朱昂
朱昂字举之其先京兆人父葆光寓潭州遂家于衡山昂少笃学有朱遵度者时谓为朱万卷目昂曰小万卷尝游庐陵有术者谓昂曰中
原当有真主矣子仕至四品遂北游江淮时周世宗南征韩令坤统兵至扬州昂谒见陈治乱方略令坤奇之署权知扬州扬子县 【按东都
事略作摄永正县谨识】 适兵革之际逃亡过半昂便宜绥辑复逋亡者七千余家令坤即表授本县令宋初为衡州录事参军李昉知州事深
赏其文厯宜城令开宝中拜太子洗马知蓬州徙广安军会渠州妖贼李仙众万人劫掠军界昂设策禽之宰相嶭居正称其能迁殿中丞知泗
州聚淮水流户为冢瘗之有戍卒谋乱昂诛其首恶凡支党悉贳之累迁库部员外郎峡路转运使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阁久之出知复州召
还再直秘阁真宗即位迁司封郎中知制诰判史馆受诏编次三馆秘阁书籍咸平二年入翰林为学士请老以工部侍郎致仕命其子正辞知
公安县以便侍养旧制致仕官止谢殿门外昂特延见命坐恩礼甚厚遣中使赐宴玉津园两制三馆皆预仍诏赋诗饯行昂前后所得奉赐以
三之一购奇书讽诵为乐及是自称退叟着资理论三卷上之诏付史馆弟协以纯谨称仕至主客郎中雍王府翊善昂以书招之亦告老归兄
弟皆□寿时以比汉二疏昂于所居建二亭曰知止曰幽栖颇好释氏书景德四年卒门人谥曰正裕先生诏加赙赠录其孙适出身昂纯厚有
清节澹荣利为洗马十五年不以屑意居内署非公事不至两府在王邸时真宗居储宫知其素守故每加褒进然昂未尝有所私请进退存礼
士类多之有集三十卷子正彝正辞正基
△赵邻几 【何承裕】
赵邻几字亚之郓州须城人少好学能属文尝作禹别九州岛赋凡万余言人多传诵周显德二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厯许州朱州
从事太平兴国初召为左赞善大夫直史馆改宗正丞四年郭贽宋白交荐之会邻几献颂帝览而嘉之迁左补阙知制诰数月卒邻几为文慕
徐庾及王杨卢骆体属对精切及掌诰命颇不达体要常欲追补唐武宗以来实录孜孜访求遗事会疾革以书未成为恨子东之以荫补郎山
主簿部送军粮诣北没焉淳化中以参知政事苏易简言太宗遣直史馆钱熙往取其所著书得会昌以来日历二十六卷及文集三十四卷鲰
子一卷六帝年略一卷史氏懋官志五卷来上诏恤其家时又有何承裕者晋天福末擢进士第有清才好为歌诗而嗜酒狂逸初为中都主簿
桑维翰镇兖州知其真率不责以吏事累官至著作佐郎直史馆出为盩厔咸阳二县令为治清而不烦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
服引去开宝三年自泾阳令入为监察御史后厯侍御史累知忠万商三州太平兴国中卒
△郑起 【郭昱 马应】
郑起字孟隆不知何许人善属文歌诗尤清丽举进士周广顺初调尉氏主簿宰相范质荐为右拾遗直史馆恭帝初迁殿中侍御史太祖
干德初出掌泗州市征刺史张延范密奏起嗜酒废职初显德末起见太祖握禁兵有人望乃上书范质极言其事又尝遇太祖于路横绝前导
而过太祖亦弗之怒及延范奏至出为河西令会蜀平当徙远官起不欲往乃炙烙其足因是成疾卒起负才倨傲多所诋讦数为羣小窘辱终
亦不改时有郭昱者好为古文狭中诡僻周显德中登进士第耻赴常选献书于宰相赵普自比巢由朝议恶其矫激久不调后复何普望尘自
陈普笑谓人曰今日甚荣得巢由拜于马首开宝末普出镇河阳昱诣嶭居正上书极言谪普居正奏之诏署襄州观察推官潘美镇襄阳讨金
陵以昱随军昱中夜被酒号叫军中皆惊美遣还后坐盗用官钱除名雍熙中卒又有马应者薄有文艺开宝初效元结中兴颂作勃兴颂以述
太祖下荆湖之功欲刊石于永州结颂之侧县令恶其夸诞不以闻太平兴国初登第授大理评事坐事除名淳化中以诗千同年殿中丞牛景
景因奏上太宗嘉之复授大理评事未几卒又有颖贽董淳刘从义善为文章张翼谭用之善为诗张之翰善笺启贽拔萃登科至太子中允淳
为工部员外郎直史馆诏撰孟昶纪事从义多藏书尝纂长安碑文为遗风集二十卷余皆官不达
△和岘
和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人晋宰相凝之子七岁以门荫为左千年备身选著作佐郎汉干佑初如朝散阶十六登朝为著作郎拜太常丞太
祖建隆初授太常博士从祀南郊太祖谓近侍曰此谁氏之子熟于赞导左右以岘门阀对俄拜刑部员外郎兼博士仍判太常寺干德元年十
一月有事于南郊冬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诏岘议其礼岘以祭义戒烦数请罢之二年议孝明孝惠二后祔别庙岘以旧礼有二后同庙之
文无各殿异室之说今二后同祔别庙亦宜共殿别室孝明皇后尝母仪天下宜居上室孝惠皇后止以追尊当居次室从之三年春初克夔州
以岘通判州事代还是岁十二月十四日戊戌腊有司以七日辛卯蜡百神岘献议正之四年南郊岘建议望燎位置爟火又尝言依旧典宗庙
殿廷设宫悬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罴十二案朝会登歌用五瑞郊庙奠献用四瑞回仗至楼前奏采茨之曲御楼奏隆安之曲各用乐章复举唐
故事宗庙祭科外别设珍膳用申孝享之意又谓八佾之舞以象文德武功请用玄德升闻天下大定二舞并从其议先是王朴窦俨洞晓音乐
前代不协律吕者多所考正后未有继其职者会太祖以雅乐声高诏岘讲求其理以均节之自是八音和畅帝甚嘉之乐器有义手笛者帝意
欲增入雅乐岘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诏备于乐府开宝初迁司勋员外郎权知泗州判吏部南曹厯
夔晋二州通判九年江南平受诏采访太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太平兴国二年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复轻侮人尝以官
船载私货贩易规利初为判官郑同度论奏既而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亦上言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六年起为太常丞分司西京复阶勋章
服端拱初帝躬耕藉田岘奉留司贺表至阙下因以其所著奉常集秘阁集注释武成王庙赞奏御帝甚嘉之复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
院事寻卒弟■〈山蒙〉
和■〈山蒙〉
和■〈山蒙〉
■〈山蒙〉字显仁凝第四子也生五六岁凝教之诵古诗赋一览辄不忘试令为咏物诗颇有思致凝叹赏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
释褐霍邱主簿雍熙初知崇仁县就拜大理评事江南转运使杨缄以其材干奏移知南昌县代还为刑部详覆官迁光禄寺丞先是凝尝取古
今史传辨雪冤枉等事着为疑狱集■〈山蒙〉因增益事类分为三卷表上之又献所著文赋五十轴召试中书擢为太子中允先是冯起撰
御前登第三牓碑以献帝甚称奖命直史馆淳化初■〈山蒙〉又撰七牓题名记并补注凝所撰古今孝弟集成十卷以献遂以本官直集贤
院三年春献观镫赋诏付史馆迁右正言太宗亲试贡士■〈山蒙〉预考校作歌以献帝对宰相称赏之时摹印儒行篇以赐新及第人及三
馆台省官皆上表谢■〈山蒙〉与宰相尤称旨遂以本官知制诰加水部员外郎知理检院至道元年与王旦同判吏部铨寻卒帝闻之惊叹
赗赙加等长子珙纔十岁即授大理评事次子璬补太庙斋郎■〈山蒙〉每草制必精思讨索而后成拘于引类偶对颇失典诘体帝以其贵
家子能业文甚宠待之欲召入翰林谓近臣曰■〈山蒙〉眸子眊眊然胸中必不正不可以居近侍也其命遂寝■〈山蒙〉弟■〈山皋〉
始为三班奉职淳化中献文求试帝以故相之后改授大理评事
△冯吉
冯吉字惟一河南洛阳人道之子也晋天福初以父任校书郎累迁司勋郎中周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嗜学善属文工草隶然性滑稽无操
行雅好琵琶尤臻甚妙父常戒令勿习吉性所好亦不能改道欲辱之因家宴令吉奏琵琶为寿吉了无怍色及为少卿颇不得意以酒自娱每
朝士宴集虽不召亦常自至酒酣即弹琵琶弹罢赋诗诗成起舞宋初受诏撰明宪皇太后谥议见称于时建隆四年卒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