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本章共 6.3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金 【十六】
○金十六
承晖
穆延尽忠
布萨端
李英
富珠哩德裕
乌库哩庆寿
布萨安贞
田琢
完颜
弼
蒙古纲
必喇阿噜岱
承晖
穆延尽忠
布萨端
李英
富珠哩德裕
乌库哩庆寿
布萨安贞
田琢
完颜弼
蒙古网
必喇阿噜岱
△承晖
承挥字维明本名福兴益都尹郑嘉子也好学淹贯经史章宗时为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乌页尔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
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曰奏曰乌页尔得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累迁北京留守副留守李东阳素贵承晖非公事不与交一言改知大名府召
为刑部尚书兼知审官院裕尔罕都平章镒之甥也将招授官承晖驳奏之卒从其议寻攺知大兴府事宦者李新喜有宠用事借大兴妓乐承
挥拒不与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杖遣豪民曰可以报宣徽也复攺知大名府事及
伐宋迁山东路统军使时盗贼渠魁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闲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使无所隐承晖奏曰齐人易动驱之入山必有冻饿
失所之患此诲盗非止盗也天下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是时行限钱法承晖上疏略曰货聚于上怨结于下不报卫绍王即位拜参
知政事驸马都尉图克坦默埒与其父南平干政事大为奸利承晖面质其非至宁元年为横海军节度使贞佑初承晖为尚书右丞 【按宣
宗纪承晖为尚书右丞亦在诛赫舍哩执中后】 妻子留沧州沧州破妻子皆死赫舍哩执中伏诛进拜平章政事兼都元帅封邹国公中都被
围承晖出护和事宣宗迁汴徙封定国公与皇太子留守中都承晖以尚书左丞相穆延尽忠久在军旅悉以兵事付之顷之庄献太子遁去右
副元帅富察齐锦以其军出降中都危急诏元帅左监军永锡将中山真定兵元帅左都监乌库哩庆寿将大名军御史中丞李英运粮大名行
省富珠哩德裕调遣继发救中都承晖闲遣人以矾写泰求诸军倍道来援已而李英败于霸州北庆寿永锡军亦溃时高琪居中用事忌承晖
成功诸将皆顾望无一至中都者承晖与尽忠会议约同死社稷尽忠谋南奔承晖怒召尽忠腹心完颜实库至谓曰始我谓平章知兵故推心
以权畀之尝许与我俱死今忽异议行期且在何日宝库曰今日向暮且行承晖变色曰社稷若何实库不能对叱斩之承晖起辞谒家庙作遗
表付尚书省令史师安石皆谕国家大计辨君子小人治乱之本厯指邪正数人谓高琪赋性阴险终害国家因引咎以不能保都城为谢举家
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举白引满谓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
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目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死矣 【大金国志云承晖安归于汴随亦被诛按承晖
之死续通鉴及纪事本本俱无异词窜汴被诛则穆延尽忠事也志误矣】 是日暮尽忠出奔中都不守贞佑三年五月二日也师安石奉遗表
奔赴行在奏之宣宗设奠于相国寺哭之尽哀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尚书令广平郡王谥忠肃承晖生而页富居家类寒素常置司马光蘓轼
像于书室曰吾师司马而友苏公平章政事完颜守贞素敬之与为忘年交
△穆延尽忠
穆延尽忠本名托恩多上京路明安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调高阳朝城主簿北京临潢提刑司知事御史台与廉能迁顺义军节度副
使累迁山东按察副使坐虚奏和籴常平粟降虢州刺史泰和闲累迁中都西京按察使与赫舍哩执中不协阴伺其过申奏及执中走还中都
诏尽忠为左副元帅兼西京留守 【西京二字系原史阙文字据宏简录补入】 以保全西京功进官三阶贞佑二年宣宗迁汴与右丞相承
晖守中都为左都元帅十月进拜平章政事中都受围承晖以尽忠久在军旅付以兵事约同死社稷及乌库哩庆寿等兵溃外援不至谋南奔
中都妃嫔闻尽忠出奔皆束装至通元门尽忠谓之曰我当先出启途乃与爱妾及所亲先出城不复顾中都遂陷尽忠至南京帝释不问仍以
为平章政事尽忠与高琪素不相能语其兄乌哩页曰迩来帝颇疏我此高琪所为若再生兵必不置此人未几尚书省奏尽忠谋逆帝命有司
鞫治兄弟皆伏诛
△布萨端
布萨端本名齐锦中都路明安人事亲孝选充护卫累迁都点检厯河南陕西统军使泰和三年召为御史大夫明年拜尚书左丞六年诏
大臣议伐宋皆曰此小寇无足虑者端曰小寇当昼伏夜出丰敢白日列陈耶宜早为之所帝深然之平章政事布萨揆伐宋诏端主南京行省
留务宋屡遣使乞和七年布萨揆以暑雨班师 【按续通鉴开禧三年二月布萨揆卒于下蔡时金泰和七年也暑雨班师恐误】 端还朝初
武卫军士妻阿里布生二女而寡常托梦中言以惑众言梦中屡见白头老父指其二女曰皆有福人也若侍掖庭必得皇嗣时章宗在位久皇
子未立端请纳之章宗从之既而京师久不雨阿里布复言梦见白头老父使已祁雨三日必大澍过三日雨不降章宗疑其诞妄下有司鞫问
阿里布引伏诏让端端上表待罪诏释不问顷之进拜平章政事封申国公八年十一月章宗崩遣诏内人有娠者两位生子立为储嗣卫绍王
即位命端与尚书左丞孙即康护视二十二日太医副使仪师颜状诊得范氏胎气有损明年四月有人告元妃李氏教承御贾氏诈称有身元
妃承御皆诛死端进拜右丞相授世袭穆昆宣宗贞佑二年以端判南京留守解围表请南迁凡三奏耿端义赞之帝意乃决 【按迁汴之议
大金国志载孙大鼎再入疏聂希古赞成之而史不及此二人志恐误】 明年中都失守宣宗至南京以端知开封府事进都元帅行省陕西招
谕完颜格尔及成格勒阿凌结汪三郎等皆相继内附汪三郎赐姓完颜俊为西方名将四年以疾请致仕不许遣近侍与太医诊视端虽癃老
凡朝使至必远迓宴劳不懈故谗构不果行兴定元年卒赠延安郡王谥忠正 【按宣宗纪兴定元年布萨端卒原传误作四年并系以奏承
裔攺行元帅府事于巩州今攺正】
△李英
李英字子贤其先辽阳人徙益都明昌五年进士第调通远令补尚书省令史大安三年上章议兵事荐珠格高琪乌克逊鄂屯纳喇奎腾
穆延尽忠先朝尝任使可与商略又曰比来敌人增筑城郭修完楼橹事势可知山东河北不大其声援则京师为孤城矣不报贞佑初珠格高
琪辟为经厯官乃上书高琪曰中都之有居庸犹泰之崤亟蜀之剑门也迩者撤居庸兵我势遂去今士豪守之朝廷当遣官节制失此不图忠
义之士将转为他矣又曰可镇抚宣德德兴余民使之从戎所在自有宿藏足以取给是国家不费斗粮尺帛坐数所失之关隘也居庸咫尺北
门而不能卫护英实耻之高琪奏其书即除工部员外郎充宣差都提控居庸等关隘悉隶焉二年正月乘夜与壮士李雄郭仲元郭兴祖等出
城缘西山进至佛岩寺招募军民旬日得万余人时时出战被创召还俄迁翰林侍制因献十策大槩谓居中士以镇四方委亲贤以收中都立
藩屏以固关隘集人力以防不虞养马力以助军威爱禾稼以结民心明赏罚以劝百官选守令以复郡县并州县以省民力颇施行之 【按
英献十策原文祗载九条姑仍其阙】 宣宗南迁召为御史中丞英念兵兴以来百务皆弛激浊阳清奖进人材为已任因言近年改定四善二
十七最之法徒为虚文大定闲数遣使者分道考察廉能当时号为得人愿改前日徒设之文遵大定已试之效帝嘉纳之自兵兴以来亟用官
爵为赏程英又奏名器不可以假人上恩以难得为贵伏见兰州西关堡守将王格尔坚守关城诱杀贼使忠节诚有可嘉急于劝奖遂擢节钺
加阶二品赐或姓若取兰州又将何以待之陕西名将项背相望格尔藐然贱卒一朝处众人之右为统领之官恐众望不厌难得其死力不听
中都久围丞相承晖告急英收河闲清沧义军自清州督粮运救中都行至大名得兵数万然驭众素无纪律复被酒与元兵遇于霸州北大败
尽失所运粮英死士卒歼焉加恩赠通奉大夫谥刚贞
△富珠哩德裕
富珠哩德裕本名富拉塔隆安路明安人累官少府监丞明昌末修北边濠堑立堡寨以劳进官三阶授大理正累迁左监军兼临潢府路
兵马都总管都统诸达私率官兵救护家属德裕蔽之御史劾奏谪宁海州刺史迁武胜军节度使贞佑二年召为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兼签
枢密院事行省大名诏发河北兵救中都凡真定中山保涿等兵元帅左监军永锡将之大名河闲清沧观霸河南等兵德裕将之并护清沧粮
运德裕不时发及李英至霸州兵败粮尽亡失坐弛慢兵期责授沂州防御使寻知益都府事兴定元年卒
△乌库哩庆寿
乌库哩庆寿河北西路明安人由知把书画充奉御除近侍局直长再转本局使御边有劳进一阶赐金带泰和四年诏庆寿按视漕河六
年伐宋从右副元帅完颜匡出唐邓为先锋都统攻下枣阳顷之完颜匡军次白虎粒遣都统完颜谙达取随州遣庆寿以兵五千扼赤岸断襄
汉路行与宋兵遇斩首五百终宋随州将雷太尉遯去遂克随州于是宋邓城樊城戍兵皆溃遂与大军渡汉江围襄阳元帅匡表荐庆寿谋略
出众帝嘉之迁拱卫直都指挥使提点如故贞佑二年迁元帅右都监以保全平州功进官五阶宣宗迁汴改右副点检兼侍卫亲军副指挥使
三年中都危急改元帅左都监将大名兵万八千西南路步骑万一干河北兵一万救中都次霸州北兵溃顷之中都失守改大名府权宣抚使
未几知河中府权河东南路宣抚副使四年迁元帅右监军 【宣宗纪作左监军】 兼陕西统军使驻兵延安败夏人于安塞堡战于鄜州之
沧曲谷有功兴定元年与签枢密院事完颜萨布经略伐宋败宋兵于泥河湾石濠村复破宋兵于樊城县以军士多被伤奏不实诏有司鞫问
已而释之厯镇南集庆军节度使卒
△布萨安贞
布萨安贞本名阿哈以大臣子充奉御尚刑国长公主贞佑初改右副点检迁元帅左都监二年中都解严除山东路统军安抚等使初益
都县人杨安儿聚剽掠诏州郡招捕之安儿降累官刺史防御使大安闲安儿亡归与张汝楫聚赏攻刧州县山东大扰安贞至益都败安儿于
城田安儿奔莱阳莱州徐汝贤以城降贼势复振登州刺史耿格开门纳伪都统郊迎安儿遂僭号改元天顺伪元帅郭方三据密州李全略临
朐安贞以沂州防御使布萨瑠嘉为左翼安化军节度使完颜额珠为右翼 【按续通鉴安儿奔登州山东行省完颜迁与经厯洪鄂将化帽
军讨贼败之兴本传互异】 七月安贞军昌邑东徐汝贤等以三州之众十万来拒杀获甚众安贞军至莱州伪宁海刺史史澄立以二十万阵
于城东瑠嘉败之杀获且半安贞遗莱州黥卒曹全等诈降于汝贤以为内应遂复莱州斩徐汝贤耿格史泼立皆降宣差伯特完袭杀郭方三
复密州十二月辛亥耿格伏诛安儿脱身走入海舟人曲成等击之坠水死四年二月安儿党郝定等复扰山东安贞讨之连战皆克降者三万
余皆安慰复业兴定二年下诏伐宋安贞至安丰宋兵拒战完颜呼喇勒冲击败之追至淝水安贞至大江乃班师 【按续通鉴载金人围安
丰军进攻扬州真州建康大震贾涉遣李全拒之战于化胡坡杀金数将得其金牌乃解诸州之围而去全追击之复败之于曹家庄因致金牌
于涉云已杀驸马安贞矣本传叙安贞之续故第云至大江乃班师】 兴定三年安贞伐宋有淝水之捷五年复伐宋安贞军于七里镇宋兵据
净居山遣兵击败之遂夺黄土关入默林关拔麻城县抵大江克黄州进攻靳州克之安贞每获宋壮士辄释不杀因用其策亦有功宣宗谓宰
臣曰阿哈将略固善此辈无虑数万既不可杀安所置之宰臣不对安贞忧谗以金玉带赂近侍局六月尚书省奏安贞谋叛宣宗疑不实令英
王守纯覆案之质成其诬井其二子杀之以祖忠义父揆有大功免兄弟缘坐安贞尝曰三世为将遂家所忌至是果验云
△田琢
田琢字器之蔚州定安人明昌五年进士官怀安令补尚书省令中贞佑二年中都被围琢请由闲道往山西招集义勇遂使经略山西琢
与宏州刺史魏用有隙自飞狐还蔚州用伏甲于路将邀之琢知其谋即别道入定安用破蔚州杀判官李宜马士成永兴县令张福劫府库仓
廪攻琢于定安琢与战败之用脱身走易州刺史芬彻缚送中都元帅府杀之琢至蔚州诛用同恶数人遣沈思忠招集西京荡析百姓得万余
人皆愿徙河南为上书以请从之琢复遣沈思忠宫楫招宏州蔚州百姓得五万余人可充军者万五千人分屯蔚州顷之西山诸隘皆不能守
琢移军沃州贞佑三年诏尽徙屯陕琢至陕上书曰河北失业之民侨居河南陕西旷土多而浮民众乞选能吏劝课公私皆得耕垦富者备牛
出种贫者佣力服勤教之区种期于尽辟而后己宣宗深然之兴定二年改山东东路转运使 【归潜志作兵马都总管中州集作宣抚使】
权知益都府事李旺据胶西琢遣益都治中张林讨擒之棣州裨将张聚据州叛袭滨州琢遣提控赫舍哩绰哈讨平之遂复二州李全据安邱
琢遣总领提控王政王廷玉讨之太府少监伯特完擅率政兵攻安邱败焉琢奏治特完罪会赦而止既而昌乐令珠格罕都等破李全于日照
县琢承制各迁官一阶诏许之治中张木素凶险耻出琢下会于海牟佐据莱州琢遣林讨之林伺琢出即率众噪八府中琢仓猝与战不胜行
至章邱兵变东平行省蒙古纲以状闻宣宗度不能制林乃遣人召琢还至寿张疽发背卒
△完颜弼
完颜弼本名达希布盖州明安人从丞相襄戍边功最泰和六年从完颜匡攻襄阳破雷太尉兵积功至右副都点检至宁元年以言事忤
旨谪云内州防御使 【按金地理志云内州置远军节度使非防御州也此云防御使沿革未详】 贞佑初宣宗驿召赴中都寺云内已受兵
弼善马矟与数骑突出将赴阙会有诏除元帅左都监驻真定弼奏外兵日增军无鬬志村寨城邑有勇敢可使者乞招用之又曰河朔郡县皆
以拘文不相应救由此残破乞敕州府有告急征兵即须赴救又曰河北军器乞权宜弛禁仍令团结堡寨以备外兵及劝迁都讲防御诸策宣
宗颇采用其言大名军变诏弼镇抚之未几改陕西路统军使三年改知东平府事山东西路宣抚副使时刘二祖余党孙邦佐张汝楫保济南
勤子堌 【本纪作大沫堌】 弼遣人招之皆降八月 【按宣宗纪贞佑三年四月招降张汝楫等八月复叛杀之原文误作四年令改正】
汝楫复谋作乱邦佐密告弼弼飨汝楫伏甲杀之手诏褎谕封密国公是年元兵围东平弼百计应战久之乃解围去五月疽发于脑俄卒弼平
生无所好惟善读书闲暇延引儒士歌咏投壶以为常所辟得人皆立方面功治东平爱民省费军民无相讼有古良将之风焉
△蒙古网
蒙古网本名呼尔根咸平府明安人承安五年进士除国子助教贞佑初自请招集西山兵民迁都水监丞寻加遥授永定军节度副使三
年权山东宣抚副使四年行元帅府事奏杨安儿余党据险作乱至今未息乞普赐恩宥宣宗即命赦之兴定元年徙知东平府事权参知政事
行尚书省遣默哷讨花帽贼于曹济闲三年奏恩州武城县艾家凹水泺清河县涧口河泺险固可恃因其地形少加浚治足以保御请迁州民
其中又以山东恃东平为重镇而兵卒太少请募选以益兵咸制可是岁益都桃林寨总领张林号张大刀据险为乱四年侵掠东平纲遣王庭
玉讨之生擒张林林乞贳死自効纲为请于朝官之山东不能守林乃降于宋初东平提控郑倜生擒宋将李资纲奏赏倜宰臣谓李资自称宋
将无所凭据请详究其实纲奏此辈力屈就擒丰肯虚称伪将以重获者功今多故之际赏功后时将士且解体诏即赏之五年二月东平解围
纲与王庭玉东莒公燕宁各迁一阶是岁燕宁战死纲势孤奏请移军河南诏百官议许纲内徙率所部女真契丹汉军五千人行省邳州左监
军王庭玉将余军屯黄陵冈自此山东事势去矣时宿州连年饥馑加之重敛百姓离散纲奏乞一切停止诏议行之元光二年以邳州经略司
隶纲令募勇敢收复山东砀山首领怀忿作乱引水环城以自固构浮桥河上结红袄贼为援纲奏砀山北近大河南近汴堤其闲干滩泥淖步
骑俱不可行惟宜轻舟往来当选锐卒数千与水军埽兵由便道断浮梁绝红袄之援募胆勇有口辨者持牒密谕之以离闲其赏与乞赐空名
告身从便迁赏无何砀山贼袭永城县诏与副缌领高琬等并力讨之纲御下严邳州军不乐属纲八月辛未朔经略使纳哈塔禄格都统金山
颜俊率沂州军士百余晨入行省杀纲及僚属于省署十月壬辰 【按宣宗纪作十一月辛丑盖本传纪克敌之期而帝纪则书报捷之日也
】 总帅约赫德围邳州急攻之红袄贼高显等杀禄格函首以献
△必喇阿噜岱
必喇阿噜岱贞佑初累官宁化州刺史二年权河北大名宣抚副使三年以保全皇功加遥授安武军节度使改昭义军阅月权元帅左都
监遣都统鄂屯喜格复取威州及获鹿县既而诏择义军为三等阿噜岱奏自去岁初置帅府已按阅本军去其冗食部分既定上下相亲故能
所向成功一旦析之彼居中下将气挫心懈而不可用且义军率皆农民已散归田亩趋时力作征集旬日农事废而岁计失乞无轻变易诏许
之泽州旧隶昭义近年改隶孟州阿噜岱奏泽州城部坚完器械具备今闻议迁于青莲寺山寨距州既远地形狭隘一旦有急徒弃名城以失
太行之险则沁南昭义不通问矣乃复隶昭义军 【按地理志泽州旧为刺斗郡贞佑四年始隶潞州昭义军后改隶孟州元光二年升为节
镇与本传所云旧隶昭义复隶昭义皆不合】 是岁潼关失守阿噜岱趋备蓝田商州陈河北利害略曰今忻代撤戍太原帅府众纔数千平阳
行省兵亦不多河东河北之势全恃潞州潞兵强则国家基本渐可复立乞复置潞州帅府兴定闲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益都阿噜岱复立
潞州最有功识辽州刺史郭文振举以为将既而阿噜岱去潞州以张开代领其众与文振不相得遂不能守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