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本章共 4.8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金 【十八】
○金十八
张暐【行简行信】 贾益谦
刘炳
珠格高琪
伊喇托卜嘉
张暐
贾益谦
刘炳
珠格高琪
伊喇托卜嘉
△张暐
张暐字明仲莒州日照县人博学该通正隆五年进士调陈留主簿累迁太常丞兼左赞善大夫章宗初立充宋国报谕使至盱贻宋人请
赴宴暐曰大行在殡未可及受赐不舞蹈宋人服其知礼明冒元年太傅图克坦克宁薨章宗欲亲为烧饭是时孝懿皇后梓宫在殡暐奏太祖
时享尚且权停若为大臣烧饭礼有未安乃止上封事者言提刑司可罢暐曰天下守令安得皆称其职提刑之任诚不可罢因举汉刺史六条
以奏帝曰卿与朕合意礼部尚书孙即康鞫治镐王永中事诏暐复讯奏论如法承安元年召问南郊大祀今用度不给俟他年可乎暐曰陛下
即位于今八年大礼未举宜亟行之帝复问僧道三年一试八十取一不亦少乎对曰此辈浮食无益有损不宜滋益帝曰周武帝唐武宗后周
世宗皆贤君其寿不永似亦有因对曰三君矫枉太过今不毁除不崇奉是为得中矣是岁郊见上帝焉三年为御史大夫恳辞不许明年坐奏
事不实夺一官解职起为武安军节度使致仕暐自妻卒后不复娶亦无姬侍斋居与二子讲论古今诸孙课诵夜分乃罢最明古今礼举家法
为士族仪表子行简行信
张行简
张行信
张行简
行简字敬甫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十九年进士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章宗即位累迁礼部郎中司天毫刘道用改进新厯诏学士院
更定厯名及覆奏乞覆校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名及覆校测验果差乃不用行简奏往年饥民弃子或匄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
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断与之自此饥荒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饿死沟中乞诏以后不得复归帝是其言时百官贺皇太子元正生日皇太
子立受不答拜贺宰执则坐答揖行简以为近于坐受其礼重于皇太子恐于义未安特奏论之宰执立答之礼自此始行简因论典故之学乞
于太常博士之下置检阅官二员又奏国朝虽有集礼至于食货官职兵刑沿革未有成书乞定会要以示无穷泰和五年迁顺天军节度使帝
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若何治之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钤制公东禁抑豪猾以镇静
为务庶几万分之一六年召为礼部尚书七年帝念镐郑二王误千天常藁葬郊野欲复爵改葬使行简草诏文行简乃具汉淮南厉王长楚王
英唐隐太子建成巢刺王元吉谯王重福故事为奏并诏草遂施行焉贞佑初转太子太傅上书论议和事是时百官议者虽有异同大槩以和
亲为主焉三年卒谥文正行简端悫愼密与弟行信同居数十年人无闲言着有文章十五卷礼列纂一百二十卷
张行信
行信字信甫先名行患避庄献太子讳 【归潜志作避末帝旧讳按末帝名承麟归潜志以哀宗为末帝则守礼其旧讳也庄献太子名
守宗以本传为是】 改焉大定二十八年进士泰和三年签河东路按察司事四年召见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使目以除民害一除邳地下宜
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帝是其言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呼沙呼己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言斥其残忍
凶悖今若复用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呼沙呼弒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按中州集云时呼沙呼自为太师尚书令行信
为礼部尚书一日下礼部铸监国实行信持不可呼沙呼大怒然亦竟不能杀也本传载行信为礼部尚书在贞佑三年】 宣宗即位上疏请立
太子愼选宫僚辅成德器帝嘉纳之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论令其自效必有奋命
报国者委任责成毋拘文法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差又奏御兵之道无过赏罚窃见内族额尔克护粮通州遇兵辄溃宜明正其罪诏
报曰卿意具悉额尔克等己下狱矣时中都受兵方遣使请和握兵者畏缩不敢战曰恐坏和事行信上言和与战二事本不相千奉使者自事
议和将兵者惟当主战自崇庆以来皆以和误顷北使既来然犹破东京略河东今我使方行和之成否盖未可知宜及时拒战使敌气少阻则
和议亦不日可成矣帝心知其善而不能行三年迁安武军节度使上书言四事一曰官军讨贼宜明敕有司严为禁约毋令劫掠平民二曰郡
县官勿数遣代庶几人尽其才事易以立三曰当军官有敢进战者即当责以立功不宜便授他职四曰山东军储皆鬻爵所获及持牒求仕选
曹往往驳退倘复欲鬻爵其谁信之朝廷多用其议八月召为吏部尚书转礼部尚书四年尚书省奏王浍尝言本朝绍高辛黄帝之后当为黄
帝立庙又初兴旗帜尚赤当修火德之祀行信奏曰按始祖实录止称高丽而来未闻出于高辛国初因完颜部多尚白故取金之不变以为国
号章宗时议以继亡宋火行之绝定为土德浍言狂妄帝是之兴定元年拜参知政事时高琪为相专权用事恶不附己者衣冠之士动遭窘辱
惟行信屡引旧制力诋其非会宋兵侵境朝议遣使详阅高琪等以为失体行信独上疏曰今以遣使为不当臣窃惑之议者不过曰遣使则为
示弱其或不报报而不逊则愈失国体臣独以为不然彼幸吾衅隙数肆侵掠我大国不责以辞而敌以兵兹非示弱乎至于问而不报报而不
逊曲自在彼何损于我且国步多艰戍兵滋久不思所以休息之如民力何惟陛下察之帝复令尚书省议高琪等奏今日之事与昔不同而高
汝砺亦上言先遣使不便议遂寝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兼泾州管内观察使去未几帝谕宰臣曰自张行信降黜卿等遂缄默矣行信至泾
即上书请捐银市马又言战士有功朝廷遣论赐以官赏此诚得激劝之方也然赠遣使者或马或金至敛所部以应之且有因而获罪者乞令
有司明立等夷无伤大体帝多采纳焉元光元年改靖难军节度使未几致仕哀宗即位起为尚书左丞言事稍不及前寻复致仕家居惟以经
书教子孙为事葺园池汴城东筑亭号静隐时与侯摮辈游艺其闲正大八年卒于嵩山崇福宫行信为人纯正真率不事修饰两登相位殆若
无官遇事辄发无所畏避每奏事帝前旁人动色而行信坦如也卒之日虽平昔甚媢忌者亦曰正人亡矣
△贾益谦
贾益谦字彦亨沃州人 【归潜志作东平人】 本名守谦避讳改焉大定十年词赋进士厯仕州郡以能称明昌闲入为左司郎中五年
夏帝将幸景明宫清暑益谦连上疏谏之时镐王以疑忌下狱帝怒甚朝臣无敢言者益谦上章论其不可言极恳切既而以议卫王事有违帝
意解职贞佑三年召尚尚书省右丞会宣宗始迁汴益谦乃建言汴之形势惟恃大河今河朔受兵羣盗并起宜严河势以备不虞凡自北来而
无公凭者勿听渡是时河北民迁避河南者甚众侍御史刘元规上言侨户宜与土民均应差役益谦曰河北人户本避兵而来族寓仓皇之际
无以为生若又与地著者并应供亿必骚动不能安居矣岂主上矜恤流亡之意乎帝甚嘉赏三年八月进拜尚书左丞四年致仕居郑州兴定
五年尚书省奏修卫王实录初呼沙呼弒卫王立宜宗一时朝臣皆谓卫王失道天命绝之呼沙呼实无罪且有推戴功独张行信抗章言之不
报举朝遂以为讳及是史官因益谦尝事卫王宜知其事乃遣编修一人就郑访之益谦曰我闻海陵被弒能暴其恶者辄得美官故当时之所
附会若卫王为人勤俭愼惜名器较其行事中材不及者多矣吾知此而己设欲饰言以实其过吾亦何惜余年朝议伟之正大三年卒三子贤
卿颐卿翔卿皆以门资入仕
△刘炳
刘炳葛城人每读书见前古忠臣烈士为国家尽策虑万世安辄叹息景慕贞佑三年中进士第即日上书条便宜十事一曰任诸王以镇
社稷臣观往岁王师屡战屡衄率皆自败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将帅非才既无靖难之谋又无效死之节外托持重之名而内为自安之计择骁
果以自随委疲懦以临阵法度日紊土地日蹙自大驾南巡远近相望益无固志愿陛下择诸生之英明者总监天下之兵北驻重镇移檄远近
则四方闻风者皆将自奋前死不避折冲夫人情可以气激不可以力使一卒先登则万夫齐奋此古人所以先身教而后威令也二曰结人心
以固基本天子惠人不在施予在于除其所同患因所利而利之之艰危之后易于为惠臣愿宽其赋役信其号令凡事不便者一切停罢时遣
重臣按行郡县延见耆老问其疾苦选廉正黜贪残拯贫穷恤孤独劳来还定则效忠徇义无有二志矣三曰广收人材以备国用河南陕西车
驾临幸当有以大慰士民之心其有操行为民望者稍擢用之四曰选守令以安百姓郡守县令天子所恃以为治百姓所依以为命者也今众
庶己敝官吏庸暗与奸为市公有斗粟之赋私有万钱之求远近嚣嚣无所控告自今非才器过人政迹卓异者不可使任此职五曰哀忠义以
励臣节忠义之士奋身效命力尽城破而不少屈事定之后有司略不加省弃职者顾以恩贷死事者反不见录使为臣者皆知杀身之无益临
难可以苟免甚非国家之利也六曰务农力本以广积旧此强兵富民要术也七曰崇节俭以省财用今海内虚耗田畴荒芜宜诎习从俭以纾
生民之急八曰去冗食以助军资兵革之后人物凋丧郡县官吏署置如故甚非审权救弊之道九曰修军政以习守战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
练士卒故可使赴汤蹈火百战不殆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与敌也卒不服习以其将与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与敌也主不择将以其国与
敌也可不愼哉十曰修城池以备守御保障国家惟都城与附近数郡耳此地不守是无河朔矣黄河岂足恃哉书奏宣宗异焉复试策问炳对
以审择守将则城邑固兵不侵民则兵民和敛散相权则钞法通劝农薄赋则物价平宣宗虽异其言而不能用但补御史台令史而己
△珠格高琪
珠格高琪西北路明安人以护卫累官临洮府同知泰和六年伐宋守备巩州宋兵自辘轳岭入高琪奋击破之大安三年升缙山县为镇
州以高琪为防御使领乣军贞佑初诏移军守御中都每战辄败赫舍哩执中戒再不胜军法从事出复败高琪惧诛遂以兵围执中第杀之持
首诣阙待罪宣宗赦之诏曰呼沙呼畜无君之心形迹露见高琪诛之实由朕意顷之拜平章政事大府监丞游茂以高琪权重密奏请裁抑之
不听完颜苏哷复奏曰高琪本无勋望向以畏死擅杀呼沙呼妒贤能树当与窃弄威权自作威福去岁都下书生樊知一诣高琪言乣军不可
信恐生乱高琪以刀杖决杀之遂无复敢言军国利害者以臣观之此贼灭乱纪纲祸害忠良实有不欲国家平治之意惟陛下断然行之社稷
之福也宣宗曰朕徐思之愼无泄也四年元兵取潼关次嵩汝闲御史台言兵踰潼关唏沔深入重地近抵西郊彼知京师屯宿重兵不复叩城
索战但以游骑遮绝道路而别兵攻击州县是亦困京师之渐也请以陕西兵扼拒潼关与右副元帅富察伊富必斯为掎角之势选在京勇敢
之将十数人各付精兵随宜伺察且战且守复论河北亦以此待之诏付尚书省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未几
进拜尚尚右丞相请修南京里城又请伐宋以广疆土四月遣乌库哩庆寿完颜萨布经略南边自是与宋绝矣兴定元年右司谏许古劝与宋
议和高琪沮之集贤院咨议官吕鉴言隆冬冱寒吾骑得骋当重兵屯境上驰书往论城为大便若俟春和则利在于彼难与议矣高琪以为狂
妄胥鼎复谏止伐宋高琪曰大军己进无复可议遂寝二年宣宗以南北用兵深以为忧右司谏吕造上章乞诏内外百官各上封事直言无讳
宣宗嘉纳诏集百官议河北陕西守御之策高琪心忌之不用一言时筑汴京里城濠未及浚宣宗曰无濠可乎高琪曰苟防城有法兵来自可
效力宣宗曰曷若不令至此为善高琪无以对 【按续通鉴云时金主虑扰民募致譬五十万者迁一官百万升一等及城成高琪受金鼎之
赏建碑书功于会朝门本传略而不载或以其功为无足录欤】 高琪自为宰相专固权宠与高汝砺相唱和高琪主机务高汝砺掌利权附己
者用不附己者斥凡言事忤意及负材力或与己颉颃者对帝阳称其才使干当于河北阴置之死地自罢枢密元帅后常欲得兵权遂力劝伐
宋置河北不复为意凡精兵皆置河南苟且岁月不肯辄出一卒以应方面之急英王守纯欲发其罪密召布什萨喇勒富察呼鲁等谋之布萨
纳木舍布以告高琪英王惧不敢发顷之高琪使奴萨布杀其妻及归罪萨布送开封府杀之以灭口事觉宣宗久闻高琪奸恶遂因此事诛之
【按归潜志载高琪杀其妻为宰执所奏法当退避高琪忿然索马遽归宣宗命亲兵擒下狱以大不敬论杀之较本传尤详尽附识之】 时
兴定三年十二月也初宣宗将迁南欲置乣军于平州高琪难之及迁汴戒托恩多厚抚此军托恩多辄杀乣军以至于败宣宗尝曰坏天下者
高琪托恩多也终身以为恨云
△伊喇托卜嘉
伊喇托卜嘉东北路明安人明昌元年累官西上合门使二年袭父穆昆泰和闲伐宋有功累迁武宁军节度使招徕中都乣军无功平章
高琪芘之召为武卫军都指挥使应奉翰林文字寻知河南府事徙彰化军节度使上言尽籍山东河闲大名明安人为兵老弱城守壮者捍御
又言河东地险人勇步兵为天下冠可尽调以戍诸隘从之自是河东郡县屯兵少不可守矣改知临洮府事兼陕西副都统贞佑三年十一月
破夏兵于熟羊寨平章高琪率宰臣入贺曰托卜嘉以少败众盖陛下威德所致宣宗曰自古兴国皆赖忠贤今兹立功皆将帅诸贤之力也乃
以托卜嘉为劝农使兼知平凉府事进阶银青荣禄大西四年伐西夏攻威灵安会等州兴定元年知庆阳府事三年迁元帅左都监卒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