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本章共 4.4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奸臣传
宋 【二】
○宋二
蔡京【卞 攸 翛
赵良嗣】
蔡京
赵良嗣
△蔡京
蔡京字符长兴化军仙游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调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元丰末
大臣议所立京附蔡确将害王珪以贪定策之功不克司马光秉政复差役法为期五日同列病太迫京独如约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
可行之有已而台谏言京挟邪坏法出知成德军改瀛州徙成都谏官范祖禹论京不可用乃改江淮荆浙发运使又改知扬州厯郓永兴军迁
龙图阁直学士复知成都绍圣初入权户部尚书章惇复变役法置司讲议久不决京谓惇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耳何以讲为惇然之雇役遂
定差雇两法光惇不同十年闲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两人相倚以济识者有以见其奸文及甫狱起命京穷治京捕内侍张士良令述陈衍事
状衍以大逆不道论诛并劾刘摮梁焘二人亦贬死当锢其子孙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复远窜时京弟卞为右丞京为翰林学士兼修国史京
觊执政曾布知枢密院忌之密言卞备位丞辖京不可以同升但进承旨徽宗即位罢为端明龙图两学士知太原皇太后命帝留京毕史事数
月谏官陈瓘论其交通近侍瓘坐斥京亦出知江宁颇怏怏迁延不之官御史陈次升袭夬陈师锡交论其恶夺职提举洞霄宫居杭州童贯以
供奉官诣三吴京与游累月凡所画屏幛扇带之属贯日以达禁中且附语言论奏至帝所由是帝属意京左街道录徐知常以符水出入元符
后殿屡言非相京不足以有为巳而宫妾宦官合词称誉遂起京知定州崇宁元年徙大名府韩忠彦与曾布交恶谋引京自助复用为学士承
旨徽宗有意修熙丰政事起居舍人邓洵武党京撰爱莫助之图以献徽宗遂决意用京忠彦罢拜尚书左丞俄代曾布为右仆射制下之日赐
坐延和殿命之曰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顿首谢愿尽死二年正月进左仆射京起逐臣一旦得志阴托诏述之柄箝制天下用条
例故事即都省置讲议司自为提举以其赏吴居厚王汉之十余人为僚属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调尹牧每一事以三
人主之凡所设施皆由是出用冯懈钱遹之议复废元佑皇后罢科举法令州县悉仿太学三舍考选建辟雍外学于城南以待四方之士推方
田于天下榷江淮七路茶官自为市尽更盐钞法凡旧钞皆弗用富商巨贾尝赍持数十万缗一旦化为流丐甚者至赴水及缢死提点淮东刑
狱章縡奏京改法误民京怒夺其官因铸当十大钱尽陷縡诸弟御史沈畸等用治狱失意羁削者六人陈瓘子汇以上书黥置海岛南开黔中
筑靖州辰溪猺叛杀溆浦令京重为赏格杀一首领者赐绢三百荆南守马珹言有生猺有省地猺今未知叛者为何种族若计级行赏惧不能
无滥京罢珹命舒亶代之以剿绝羣猺为期西收湟川鄯廓取■〈牜羊〉牱夜郎地擢童贯领节度使其后杨戬蓝从熙谭稹梁师成踵之凡
寄资一切转行祖宗之法荡然无余矣又欲兵柄士心皆归已建澶郑曹拱州为西辅各屯兵二万而用其姻昵宋乔年胡师文为郡守禁卒扞
掫月给钱五百骤增十倍以固结之威福在手中外莫敢议累转司空封嘉国公京既贵而贪益甚巳受仆射奉复创取司空寄禄钱帝不知也
时元佑羣臣贬窜死徙略尽京犹未惬意命等其罪状首以司马光目曰奸党刻石文德殿门又自书为大碑徧班郡国又籍元符上书人范柔
中以下为邪等凡名在两籍者三百九人皆锢其子孙不得官京师及近甸改封魏国时承平既久帑庾盈溢京倡为丰京豫大之说视官爵财
物如粪土累朝所储扫地矣帝尝大宴出玉琖王巵示辅臣曰欲用此恐人以为太华京曰用之上寿于礼无嫌事苟当于理多言不足畏也五
年正月彗出西方其长竟天帝以言者毁党碑凡京建置 切罢之免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中太乙宫使其党阴援于上大观元年
复拜左仆射以南丹纳士躐拜太尉受八宝拜太师三年台谏交论其恶遂致仕犹提举修哲宗实录改封楚国朝朔望太学生陈朝老追疏京
恶十四事曰渎上帝罔君父结奥援轻爵禄广费用变法度妄制作喜导谀箝台谏炽亲党长奔竞崇释老穷土木矜远略乞投畀远方以御魑
魅四年五月彗复出奎娄闲御史张克公论京辅政八年权震海内轻锡予以蠹国用托爵禄以市私恩役将作以葺居第用漕船以运花石名
为祝圣而修塔以壮临平之山托言灌田而决水以符兴化之谶方田扰安乐之民圜土聚徙郡之恶不轨不忠凡数十事贬太子少保居杭州
政和二年召还辅政徙封鲁国三日一至都堂治事国制凡诏令皆中书门下共议而后命学士为之至熙宁闲有内降手诏不由中书门下共
议盖大臣从中为之者至京又患言者议己故作御笔密进而丐徽宗亲书以降谓之御笔手诏违者以违制坐之事无巨细皆托而行至有不
类帝札者皆莫敢言由是贵戚近臣争相请求京复病之而亦不能止矣既又更定官名以仆射为太少宰自称公相总治三省追封王安石蔡
确皆为王省吏不复立额至五品阶以百数有身兼十余奉者侍御史王葆光论之立窜昭州拔故吏魏伯刍领榷货造料次钱券百万缗以进
徽宗大喜持以示左右曰此太师与我奉料也擢伯刍至徽猷阁待制京每为帝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
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任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凿大伾三山创天成圣功二桥大兴工役无虑四十万两河之民愁困不
聊而京僩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又欲广宫室以求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偪侧之状贯俱听命而延福宫景龙江之役起浸淫及于艮岳
矣子攸儵翛攸子行皆至大学士鞗尚茂德帝姬帝七幸其第赉子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厮养居大官媵妾封人夫然公论不与帝亦厌
薄之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再起领三省京至是四当国目昏眊不能视事悉决于季子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从以下
皆迎揖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媒櫱密谋斥逐朝士创宣和库式贡司四方金帛与府藏所储尽拘括以实之
为天子私财宰臣白时中李邦彦皆不能堪白罢绦兄攸亦发其事乃安置韩梠黄州而褫绦侍读毁赐出身敕京时殊无去意帝使童贯诣京
令上章谢事京不得巳以章授贯帝命词臣代为作三表请去乃降制从之钦宗即位边遽日急京尽室南下为自全计天下罪京为六贼之首
侍御史孙觌等始极疏其奸恶乃以秘书监分司西京运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京天资凶谲舞智御
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帝亦知其奸屡罢屡起京每闻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叩头无复廉耻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诗阳寓不可之意冀
事不成得以自解见利氏义至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患失之心无所不至卒致宗社之祸虽谴死道路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子八人儵
先死攸翛伏诛绦流白州死鞗以尚帝姬免窜余子及诸孙皆分徙远恶郡
蔡卞
蔡攸
蔡翛
蔡卞
卞字符度与京同年登科调江阴主簿王安石妻以女因从之学元丰中张璪荐为国子直讲累拜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立迁礼部侍
郎使辽还以龙图阁待制知宣州徙江宁府厯扬广越润陈五州广州宝贝丛凑一无所取夷人以为廉绍圣元年复为中书舍人上疏请重订
先帝实录诏从之以卞兼国史修撰初安石且死悔其所作日录命从子防焚之防诡以他书代至是卞即防家取以上因芟落事实文饰奸伪
尽次所修实录正史于是吕大防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皆获深谴迁翰林学士四年拜尚书左丞专托绍述之说上欺天子下胁同列凡中伤
善类皆密疏建白然后请帝亲札付外行之章惇虽巨奸犹在其术中徽宗即位谏官陈瓘任伯雨御史袭夬疏其兄弟奸恶伯雨又言其大罪
有六曰诬罔宣仁圣烈保佑之功欲行追废一也凡绍圣以来窜逐臣僚皆卞启而后行二也宫中厌胜事作哲宗方疑惇欲召礼法官通议卞
云既犯法矣何用议皇后以是得罪三也编排元佑章牍被罪者数千人四也邹浩以言忤旨卞激怒哲宗致之远谪又请治其亲故送别之罪
五也蹇序辰建看详诉理之议章惇迟疑未应卞迫之即日置局士大夫得罪者八百三十家六也愿亟正典刑以谢天下诏以资政殿学士知
江宁府连贬少府少监分司池州纔踰岁起知大名府徙扬州召为中太乙宫使擢知枢密院帝谋复湟鄯问于卞卞以王厚高永年对兴京合
谋竭府藏以事边募商人运粮不复问其直贵贱秦中骚困及取二州进金紫光禄大夫追雠任伯雨所言曲自辨理诸人坐贬卞居心倾邪意
以安石所行为至当兄晚达而住在上致己不得相故二府政事时有不合京以中旨用童贯为陕西制置使卞言不宜用宦者右丞张康国引
李宪故事以对卞曰用宪巳非美事宪犹稍习兵贯略无所长异时必误边计帝令中书行之京于帝前诋卞卞求去以天章阁学士知河南妖
人张怀素败卞素与之游坐降职旋加观文殿学士拜昭庆军节度使入为侍读进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易节镇东政和末谒归道死高宗
即位追责为宁国军节度副使绍兴五年又贬单州团练副使
蔡攸
攸字居安京长子元符中监在京裁造院徽宗时为端王每退朝攸遇诸涂必下马拱立王问左右知为蔡承旨子心善之及即位遂有宠
崇宁三年自鸿臆丞赐进士出身除秘书郎二年闲至枢密直学士京再入相为宣和殿大学士改淮康军节度使帝将去京攸通籍禁庭闻其
事亟请闲百拜以恳帝意遂解其后与京权势日相轧浮薄者复闲之父子各立门户遂为雠敌攸别居赐第尝诣京京正与客语使避之攸甫
入遽起握父手为胗视状曰火人脉势舒缓体中得无有不适乎京曰无之攸曰禁中方有公事即辞去客窃窥见以问京京曰此儿欲以为吾
疾而罢我也阅数日京果玫仕以季弟修钟爱于京数请杀之帝不许攸厯开府仪同三司进少保益用事进见无时与王黼得预宫中秘戏或
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多道市井淫媟谑浪语以蛊帝心妻宋氏出入禁掖子行领殿中监宠信倾其父帝留意遂家者说
攸因倡为异闻谓有珠星壁月跨凤乘龙天章云篆之符与方士林灵素之徒争证神变事于是神霄玉清之祠徧天下矣童贯巡边以攸副宣
抚攸騃稚不习事谓功业可唾手致入辞之日指二侍姬曰臣成功归乞以是赏帝笑而弗责辽郭药师举涿易二州降进攸少傅师入燕进少
师封英国公还领枢密院进太保徙封燕帝欲内禅亲书传位东宫字授李邦彦邦彦却不敢奉遂以付攸攸退属其客给事中吴敏议遂定靖
康元年从上皇南下及还都始责为太中大夫继而安置永州连徙浔雷京死御史言攸罪不减乃父燕山之役祸及宗社骄奢淫泆载籍所无
当窜诸海岛诏置万安军寻遣使者随所至诛之
蔡翛
翛初以恩泽为亲卫郎秘书丞至保和殿学士宣和中拜礼部尚书兼侍讲时翛弟兄亦知事势日异密与攸议稍持正论故与京异遂引
吴敏李纲李光杨时等用之以挽物情寻加大学士提举醴泉观钦宗立翛上募兵陕西策自请行又劝西幸帝颇采纳俾知京兆府计垂就攸
忌其功成会金破浚州徽宗南幸攸假徽宗旨请翛守镇江改资政殿大学士翛幸得去不复辞流言至京师谓将复辟于镇江帝趣迎上皇还
而责翛昭信军节度副使攸之诛也御史陈述且行帝取诏批其尾曰翛亦然于是并诛 【按此下旧附蔡崈传今从删】
△赵良嗣
赵良嗣本燕人马植世为辽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政和初童贯出使道卢沟植夜见自言有灭燕之策贯大奇之库
与归易姓名曰李良嗣荐诸朝即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
召对帝嘉纳之赐姓赵氏以为秘书丞图燕之议自此始迁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修撰宣和二年二月使于金国见金太祖议取燕
云使还进徽猷阁待制自是将命至六七颇与金争议进龙图阁直学士既得燕山又加延康殿学士昃举上清宫官至光禄大夫良嗣言顷在
北国与燕中豪士谋结义归朝沥酒于北极祠下祈天为约俟他日功成即挂冠谢事以表本心今赖陛下威灵幸而集事愿许臣致仕以践前
约凡三上章不许既而朝廷纳张觉良嗣争之云国家新与金国盟如此必失其欢后不可悔不听坐夺职削五阶靖康元年四月御史胡舜陟
论其结成边患败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兵侵陵祸及中国乞戮之于帝时已窜柳州诏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即所至枭其首徙妻子于万安军
【按宋史此下有张觉郭药师二传今改归叛臣传】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