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本章共 9.0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忠义传
金 【二】
○金二
图克坦航
洪果玖珠
乌凌阿奇珠
图们色埒默
尼玛哈富勒呼
吴邦杰
纳哈塔富拉塔
钮祜禄恩楚【王谨】
时茂先
温特赫老尔
梁持胜【费摩萨布韩公恕】
乌雅威赫
乌雅恩
彻亨
钮祜禄贞
伯特乌格
贾邦宪
伊喇阿里哈【孔祖汤】
完颜禄锦
赫舍哩鹤寿
富察罗索
钮祜禄资禄
赵益
侯小叔
王佐
图们呼图克们
爱新【马肩龙】
禹显【张邦
宪 刘全】
冀禹锡【完颜呼喇勒】
完颜彝
杨沃衍【刘兴哥】
瓜尔佳实伦【苏椿】
乌库哩黑汉
姬汝作
图克坦航
洪果玖珠
乌凌阿奇珠
图们色埒默
尼玛哈富勒呼
吴邦杰
纳哈塔富拉塔
钮祜禄恩楚 【王谨】
时茂先
温特赫老尔
梁持胜 【费摩萨布 韩公恕】
乌雅威赫
乌雅恩彻亨
钮祜禄贞
伯特乌格
贾邦宪
伊喇阿里哈 【孔祖汤】
完颜禄锦
赫舍哩鹤寿
富察罗索
钮祜禄资禄
赵益
侯小叔
王佐
图们呼图克们
爱新 【马肩龙】
禹显 【张邦宪 刘全】
冀禹锡 【完颜呼喇勒】
完颜彝
杨沃衍 【刘兴哥】
瓜尔佳实伦 【苏椿】
乌库哩黑汉
姬汝作
△图克坦航
图克坦航一名扎克伞父号九驸马卫王有事北边授都元帅不允人望航海时为吏部侍郎力劝辞帅职至宁元年呼沙呼弒逆降航为
安州刺史会元兵大至城下声言都城己失守汝可速降航谓其民曰城守虽严万一攻破汝辈无孑遗矣我家两世驸马受国厚恩决不可降
乃尽出家财犒军民皆尽力备御又五日城危航度不可支乃先缢其妻孥谓家人曰我死即撤屋焚之遂自缢死城破人犹力战曰太守既死
我辈不可独降死者甚众
△洪果玖珠
洪果玖珠临潢人累官河东北路按察转运使改知彰德府事战殁赠荣禄大夫南京留守仍录用其子孙
△乌凌阿奇珠
乌凌阿奇珠大名路明安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累官扶余路节度使未几以罪夺三官降德昌军节度副使崇庆初戌边有功再迁归德
兴平二军节度使充东面经略使改元帅右都监赴援中都战殁赠荣禄大夫参知政事以半俸给其家
△图们色埒默
图们色埒默咸平路明安人袭父明安明昌中以所部兵充押军万户戍边承安中讨契丹有功除陈州防御使迁知平凉府事徙知彰德
贞佑四年元兵复取彰德死焉
△尼玛哈富勒呼
尼玛哈富勒呼中都路明安人明昌五年进士累官补尚书省令史从平章布萨揆伐宋兵罢除同知崇义军节度使事擢知河南府事贞
佑四年急备京西为陕州宣抚副使元兵取潼关御战兵败死焉
△吴邦杰
吴邦杰登州军事判官寓居日照之村墅为先兵所得驱令攻城邦杰曰吾荷吾国恩讵忍攻吾君之城与之酒食不顾乃杀之诏赠朝列
大夫定海军节度副使
△纳哈塔富拉塔
纳哈塔富拉塔大名路明安人承安二年进士累官河州防御使贞佑三年夏人围定羌击走之四年升河州为平西军就以为节度使上
言古者一人从军七家奉之今籍诸道民为兵者十之七八奉之者纔二三民安得不困夫兵贵精不在众择勇敢谋略者为兵脆懦之徒使归
农亩是亦舒民之一端也不报入为户部尚书时伐宋大捷富拉塔秦宋人屡败其气必沮可乘此遣人谕说以寻旧盟若不从然后伐之疾雠
怒顽易以成功朝廷不能用又言诸军当汰去老弱妙选精锐陕西弓箭手不习骑射可选善骑者代之延安屯兵甚众分徙万人驻平凉关中
元帅猥多除京兆重镇其余皆可罢巩县以北黄河南岸及金钩引桥虎牢关虢州崿岭凡斜径僻路俱当置兵防守诏下尚书省枢密院议竟
不施行未几改昭义军节度使兴定二年潞州破力战而死赠御史大夫
△钮祜禄恩楚 【王谨】
钮祜禄恩楚仕至桢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元兵至恩楚拒战中流矢病创卧死帽军张提控言兵势不可当宜速降恩楚曰
吾曹坐食官禄可忘国家恩乎汝不闻赵坊州以金帛子女与敌人终亦不免我辈但当力战死耳至夜张自变量人持兵杖入胁使出降恩楚曰
听汝所为吾终不屈遂杀之执其妻子出降初桢州人迁金胜堡多不能至判官王谨收遗散之众别屯周安堡素无楼堞守备谨拒战十余日
内溃被执不屈死诏赠官六降升职三等
△时茂先
时茂先日照县沙沟酒监寓居诸城红袄贼郭方三据密州 【按郭方三本传讹方郭三今据布萨安贞传改】 自称元帅过其村居民
相率迎之茂先独不肯方三怒执之断其腕大骂不屈复剔其目乱勿剉之至死骂不绝诏赠武节将军同知沂州防御使事
△温特赫老尔
温特赫老尔为同知上京留守布什万努攻上京子特尔格生获老尔胁之使招余人不从怒斫而死赠龙虎卫上将军博索兵马都总管
以其侄默色为后特授四官
△梁持胜 【费摩萨布 韩公恕】
梁持胜字径甫本名询谊避宣宗嫌名改保大军节度使襄之子多力善射泰和六年登进士宏词二科累官咸平路宣抚司经历兴定初
宣抚使布什万努有异志欲弃咸平徙海兰路持胜力止之万努怒杖之八十持胜走上京告行省太平时太平已与万努通谋口称其忠而心
实不然署大右司员外郎既而太平受万努命焚毁上京宗庙执元帅承充夺其军持胜密约治中费摩萨布万户韩公恕杀太平复推承充行
省事共伐万努事泄俱被害 【按大金国志载持胜为咸平治中宗室承裕辟为僚佐承裕死太平谋不执以兵胁持胜不从大骂遂遇害与
此互异】 诏赠持胜中顺大夫韩州刺史萨布镇国上将军显德军节度使公恕明威将军信州刺史
△乌雅威赫
乌雅威赫隆安路明安人补亲军充护卫累官安化军节度使土贼据九仙山为巢穴拥众不击贼愈炽东平行省蒙古纲劾奏威赫不任
将帅朝廷不问改镇西军权经略副使兴定四年改泰定军五月兖州破死焉
△乌雅恩彻亨
乌雅恩彻亨隆安府明安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累官秦州防御使母忧起复迁武宁军节度使徙河平军坐前在武宁奏军功不实降沂
州防御使迁汾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九月城破死焉
△钮祜禄贞
钮祜禄贞本名绰哈西南路招讨司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累官泰定军节度副使父忧服阕除宣德州刺史贞佑元年十二月以礼部郎
中与恩州刺史钮祜禄哈达等出议和事和议成改户部侍郎厯沁南河平镇南集庆汾阳昭义军节度使兴定二年权元帅左都监守晋安府
三年十一月城破与府官十余人皆死之
△伯特乌格
伯特乌格西南路茂乣奚人壮健沈勇贞佑五年元兵破东胜州乌格与裕尔雅勒呼裕尔雅尔招集义军披荆棘复立州事帅府承制皆
授武义将军乌格宁远军节度副使雅勒呼节度判官雅尔观察判官兴定元年各迁两阶遥授乌格武州刺史权节度使雅勒呼权同知雅尔
权副使三年真授乌格东胜军节度使东胜被围粮尽援绝率众溃围走保长宁塞九月复被围乌格死之
△贾邦宪
贾邦宪霍州霍邑县陈村人举进士质直有勇略元攻河东集居民为守御计兵至居民悉降邦宪弃其家独与子懿保松平寨时权知州
事刘珍在寨与共守竟能成功珍每欲辟之邦宪辄以衰老为辞兴定四年十月兵复大至病不能避与懿俱被报欲以为镇西元帅刃胁之不
屈密遣懿归松平遂自刭赠奉直大夫本县令
△伊喇阿里哈 【孔祖汤】
伊喇阿里哈辽人兴定闲累迁霍州刺史四年移治好义堡元兵至力战不能敌兵败被执诱使降曰吾有死无二叱使跪但向阙而立丛
矢射杀之宝昌军节度副使孔祖汤同时被获亦不屈死诏赠阿里哈龙虎卫上将军恭定军节度使祖汤资善大夫同知平阳府事祖汤泰和
三年进士
△完颜禄锦
完颜禄锦中都路额特赫格们明安人以荫补官累迁通州刺史元帅右都监富察齐锦执令北去寻挈家脱归除同知临洮府事迁保大
军节度使兴定五年鄜州破自投崖下死赠特进知延安府事
△赫舍哩鹤寿
赫舍哩鹤寿河北西路珊沁明安人中泰和三年武举调褎信县副巡检六年宋人围蔡州鹤寿请于防御使与勇士五十人夜斫宋营使
诸军噪城上斩三百余级迟明解去追袭至陈寨复取所据新蔡新息褎信三县从大军出寿春败宋人于涡口攻下真滁二州及盱贻军还迁
同知息州军事大安三年夏人五万围东胜鹤寿救之突围入城夏兵解兴定元年遥授睢州刺史二年攻枣阳三败宋兵三年夺宋石渠寨决
去枣阳濠水加宣差邓州路军马从宜遥授汝州防御使四年宋扈太尉步骑十万围邓州鹤寿出金帛赏士许以迁官加爵日出搏战宋兵焚
营去鹤寿被创遣招抚副使珠格伊埒图追及之夺所俘而还诏所散金帛勿问将士优迁官爵鹤寿迁金紫光禄大夫遥授武胜军节度使母
忧起复行元帅府于鄜州五年闰十二月鄜州破 【原作十月按本纪是年十月鹤寿始以许州元帅将戍卒分屯潼关至闰十二月死于鄜
州祜禄资禄传所载亦同今据改】 与数骑突出城追兵及之鹤寿据土山力战死谥果勇
△富察罗索
富察罗索东北路安春噶尔罕明安人泰和三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母忧服阕充元帅参议官兴定二年与元帅承裔攻下西和州博索
由秦州进兵抵栈道宋人悉锐师来拒罗索乘高立帜策马旋走扬尘为疑兵别遣精骑掩出其后宋人大溃乘势遂拔兴元权元帅右都监河
东路安抚使复取平阳晋安遥授孟州防御使将兵救鄜州转战而至城破死之赠资德大夫定国军节度使谥襄勇
△钮祜禄资禄
钮祜禄资禄本姓张氏咸平府人泰和闲伐宋从军有功累官西宁州刺史赐今姓兴定二年遥授同知临洮府事兼定西州刺史从元帅
右都监完颜阿林破宋兵于梢子岭三年攻破武休关 【按武休金史讹武林考本纪兴定三年取宋武休关又杨沃衍传亦载三年武休关
之捷今据改】 功最遥授通达军节度使五年改陇安军节度使又改金安将兵救鄜州闰十二月鄜州破被执不肯降遂死赠银青荣禄大夫
中京留守录其二子烈山林泉升职一等陕西行省军中用之
△赵益
赵益太原人读书肄业元兵入境鸠合土豪保聚山陕屡战有功郭文振署为寿阳令驻兵榆次重原寨遂率众收复太原夜登城斩馘甚
众获马杖不可计护老幼二万余口以出擢同知太原府事兼招抚使元光元年八月元兵大至攻城益急知不可支乃自焚府库杀妻子沈符
印于井遂自杀帝闻嘉叹赠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北路宣抚使
△侯小叔
侯小叔河东县人本河津水手贞佑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元光元年元兵围河中迁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尽护农民入城以
家财赏战士围解迁治中枢密院奏乞假符节十二月诏权元帅左都监便宜从事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表兄张先复从容言使降
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云出降缚于柱杀之二年正月 【四字史传原讹在下文元军十万围城之上今据本纪移
此】 枢密院遣都监额琳来议兵事因出城与额琳会元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
楼橹火照城中天应大惊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未几元
兵十万围城总帅额尔克遣提控孙昌枢密完颜萨布遣李仁智各率兵来援约夜中鸣钲内外相应及期小叔出兵昌仁智不敢动小叔敛众
入城围益急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明日城破小叔死下诏褎赠切责额尔克等不救河中之罪
△王佐
王佐字辅之霍州农家子轻财好施善骑射兴定中聚兵数千权领霍州事平阳胡天作承制加忠勇校尉累迁宣武将军遥授宝昌军节
度副使元兵取青龙堡佐被获署霍州守将隶元帅崔环质其妻子佐因招抚使成天佑与环有隙约谋杀环天佑曰君妻子为质奈何佐曰佐
岂顾家者耶因环出猎杀之率军民数万请命加元帅右监军兼知平阳府佐与平阳公史咏素不协请徙沁州玉女寨诏从之仍听上党公完
颜开节制元光二年七月救襄坦中流矢卒赠金吾卫上将军以其子为符宝典书
△图们呼图克们
图们呼图克们字子秀策论进士累官临洮知府贞佑三年冬叛贼兰州极陈僧等诱夏兵八万围临洮城中兵数千粟不支众皆危之呼
图克们谕以逆顺祸福皆自奋捕其党欲为内应者斩之掷首城外贼四面来攻夜袭其垒夏兵大乱遂遁去四年知河中府兴定二年为绛阳
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兼知晋安修城缮兵以备战守民以为扰行省胥鼎闻之遗书曰去岁平阳不守河东保完者惟绛由公威德素着不动
声色以能无虞迩闻治政太刚科征太重小人易动不可不虑愿谦虚待下忠孝结人明赏罚平赋税为河东长城之托呼图克们得书上言臣
方治隍陴积刍粮为捍御计而小民颇有怨言贻行省忧自闻训谕内自悛海外加宽抚庶几少慰众心而近以朝命分军过河又讙言帅臣不
益兵保守反助河南将弃我人心如此恐生他变敢以鼎书上闻惟朝廷图之朝廷以鼎言遣吏部尚书完颜闾山代之或曰呼图克们欲以计
去晋安故务为急政失民心未几晋安失守死者百万遂失河东正大三年复为临洮府总管四年五月城破被执诱降不应以刀乱斫其膝胫
终不能屈遂杀之诏赠中京留守立像褎忠庙录其子孙其妻乌库哩氏亦死节有传
△爱新 【马肩龙】
爱新一名莽格本虢县镇防军累功迁总领李文秀据秦州诏凤翔军讨之爱新在军中有罪当死枢帅有知者奏将帅材忠实可倚命驰
赦以为德顺节度使正大四年春元兵西来拟以德顺为坐夏之所人甚危之爱新识凤翔马肩龙招与谋事凤翔总管萨哈喇国鉴以德顺决
不可守劝肩龙勿往肩龙曰爱新平生未识我一见许为知已我知往则必死然不得不为知巳死乃冒险至不数日受围城中惟义兵乡军八
九千人元兵举天下之势攻之爱新假肩龙凤翔府判官与共守御凡二十昼夜力尽乃死肩龙自刭诏各赠官配食褎忠庙肩龙字舜卿宛平
人先世辽大族有知兴中府者号兴中马氏祖大中金锦两州节度父成谊京兆府路统军司判官肩龙在太学有声宗室苏尔坦被诬将置死
人不敢言其冤肩龙上书苏尔坦有将帅材少出其右臣书生无用于世愿代死留为天子将兵帝问汝与苏尔坦交厚对曰臣知苏尔坦苏尔
坦未尝识臣啻悟赦苏尔坦授肩龙东平录事委行省试验侯摮与语不契罢归渡河疑为奸细系归德狱适苏尔坦至立救出之至是与爱新
同死难
△禹显 【张邦宪 刘全】
禹显鴈门人贞佑初隶上党公张开累功授义胜军节度使元光二年四月元帅德勒台阿勒达尔攻河东开遣显扼龙猪谷夹攻败之擒
其帅韩光国悉复所历州县将军二百人守襄垣八年不迁元帅尝集河朔步骑数千攻之数四不能拔既而战于玉女寨大获开言于朝权元
帅府都监正大六年冬四内变城破被擒帅义之不欲加害钤以铁绳密遁去闻开军复振将往从之元兵四向来追被执不屈死秦州人张邦
宪字正叔正大进士为永固令天兴二年避兵徐州卓翼率兵至城邦宪被执将驱之北骂曰我进士也为邑长可从汝曹反耶遂遇害刘全彭
城民率乡邻数百避兵沫沟推为砦主元兵至徐质其父招全全缚其人送州因窃父以归徐帅伊都嘉其忠承制授昭信校尉后遇国用安以
不附已见杀
△冀禹锡 【完颜呼喇勒】
冀禹锡字京用龙山人至宁元年仕历州郡有能声归德受兵禹锡为行院都事经画守御一府倚重闻富察官努之变或劝以微服免不
从与郎中完颜呼喇勒同赴水死 【按冀禹锡金史原附富察官努传今改入忠义考富察官努传前谓其赴水死后又云或劝以微服免不
从见害未免矛盾今据前文改辑并以完颜呼喇勒附见焉】
△完颜彝
完颜彝字良佐世以小名称之曰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父奇格泰和闲南征以功授阶州同知军事宋复阶州战殁于嘉陵江从
兄鼎字国器亦以小名色埒默行世袭明安以善战知名自寿泗元帅转安平都尉镇商州威望甚重敬贤下士有古贤将风尝搜伏得欧阳修
子孙并其族属皆纵遣之 【按鼎事见彝传中本无庸分金史别为鼎附传于后既非死事殊属枝赘今从宏简录改作合传】 贞佑中彝为
元兵所掠帅甚爱之置帐下彝母留丰州鼎事之甚谨彝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帅以卒监之至丰与鼎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元兵追
之由他路得免兄弟共挽鹿车载母渡河宣宗奇之授鼎都统彝补护卫从鼎寿泗帅府鼎辟太原王渥为经历渥授彝以孝经小学论语春秋
左氏传正大二年鼎落帅职为总领屯方城彝随往凡军中事皆预知鼎时在病镇防军葛宜翁素凶悍与李太和相殴诉于彝不直量笞之宣
翁耻受杖竟死其妻讼彝故杀议当大辟彝聚书狱中读之明年鼎病愈诏提兵而西入朝哀宗怪其瘦甚未几卒帝闻驰赦彝曰汝兄死失吾
一名将今故曲法赦汝他日汝奋发立功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彝泣且拜退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踰年转忠孝军提控六年元兵
入大昌原伊喇布哈命为前锋 【按本纪正大六年二月召平章哈达还朝伊喇布哈率陈和尚忠孝军一千驻邠州三月陈和尚有战功授
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穆昆布哈传亦同此时哈达并未为帅金史作五年为哈达前锋误今据本纪及伊喇布哈传改】 先已沐浴易
衣若将就木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自军兴二十年始有此捷奏功第一手诏褎谕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穆
昆一日名动天下忠孝军皆回纥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彝善御之坐作进退皆中程序所过州邑给常料外秋毫无
犯街曲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七月有卫州之胜 【按本纪正大七年哈达布哈引兵救卫州围解哈达传亦
同此时哈达始与布哈同将兵亦以忠孝军胜本传误作六年今据改】 八年有倒回谷之胜彝尝私谓同列曰布哈无持重略今日得生口三
百明日得牛羊一二千士卒喘死则不复计国家积年兵力必为是人破除尽矣布哈闻之置酒会诸将语以曾短长我否徐应曰有布哈见其
无惧容漫为好语云有过当面论无后言也九年正月三峯山之败走钧州城破纵军巷战自言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
帐前问其姓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若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敌欲降之斫足胫折不为屈割口吻
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元将义之酹以马湩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塑像褎忠庙勒石纪其忠烈
△杨沃衍 【刘兴哥】
杨沃衍一名沃哩朔州静边官庄人本属唐古达喇部族少为屯田小吏元兵入境率本族入保朔州南山茶■〈木巳〉沟众数千推为
招抚使转走宁隩武朔宁边诸州朝廷遣人招之率众来归授武州刺史武州屡经残毁元兵来攻死战二十七昼夜不能拔乃退时贞佑二年
二月也既而朝廷以武州终不可守令迁其军民驻岢岚州升为节镇即以为节度使诏谕以益励忠勤与宣抚司辑睦保安军民沃衍既奉诏
以身许国曰大丈夫必死王事不死于家三年奉旨屯泾邠陇三州分其军九千人为十翼五都统破夏兵四万解定西州之围兴定元年赐姓
乌凌阿将兵五千从博索伐宋出巩州盐井遇夏兵屡击走之武休关之捷功又居多元光元年遥授中京留守拜元帅右监军世袭努呼哈尔
呼必喇穆昆二年春元兵数百掠延安而南约图们呼图克们以步军会战呼图克们宿将常轻沃衍遂失典沃衍独率兵追之获四人而还还
会诸将欲杀呼图克们诸将哀请乃释之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未几元兵攻凤翔还道出保安遣提控完颜扎拉破于石楼台时元
兵声势益振陕西行省檄令清野不从曰我若清野明年民何所得食遂隔大涧持势使民毕麦事正大八年冬哈达布哈由邓州而西沃衍自
豊阳川遇于五朵山下闻禹山战败愤云平章参政蒙国厚恩握兵柄失事机纵兵深入尚何言耶后三峯山败沃衍走钧州其部曲白瑠努阿
拉善降元请招沃衍阿拉善入见道帅意当授大官沃衍拔剑斫之曰我起身细微蒙国大恩汝欲污我耶遂遗语部曲后事望汴京拜且哭曰
无面目见朝廷惟有一死耳即自缢部曲举火焚之从死者十余人初元兵破西夏长驱入关所至望风降独沃衍与其部将刘兴哥往来邠陇
闲屡战屡胜故猝不能东兴哥凤翔虢县人起羣盗人呼热刘后于清化战死元兵至酹酒以吊西州耆老语之至为泣下
△瓜尔佳实伦 【苏椿】
瓜尔佳实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贞佑二年累迁副提控太原府判官与完颜富拉塔议拒守不合措置乖方敌因大入几不可御既乃交
章论列帝恶其不和诏分统其兵未几迁同知太原府事奏请招集义军设置长校各立等差制可四年迁河东宣抚副使上章言宣抚使乌库
哩礼不肯分兵御敌且所行多不法诏礼罢职 【按本纪贞佑四年十二月元兵攻太原府宣抚使乌库哩礼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
又考乌库哩礼传贞佑二年兼河东北路安抚使三年充本路宣抚使四年太原被围未几围解进官二阶未见有诏礼罢职事当属误载】 实
伦迁绛阳军枢密院节度使权经略使寻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马都总管元兵围忻州实伦率民往援护其民入太原所保甚众兴定元年
改河平军节度兼卫州管内观察使诏谕曰朕初谓汝勇果故倚以济事寻闻汝嗜酒不法太原知府乌库哩德升亦屡尝为朕言之然皆琐屑
乃若不救汾州岂细事哉今当戮力以掩前过寻迁镇西军节度使兼岚州管内观察使行元帅府事二年实伦言去岁元兵破太原时岚州官
民将士悉力捍御卒能保守无虞乞朝廷量加旌赏务令益尽心力易以镇守诏有功者各迁官一级仍给降空名宣敕令枢密院遣授之三年
实伦奏枢密檄臣会汾州权元帅穆延呼喇复太原臣已遣提控实嘉乌尔钦等领军以往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绝无精锐恐不能
胜乞于河南陕西量分精兵以增臣力仍令陕西州郡近河东者给之资粮更令南路诸军缀敌之南以分其势庶几太原可复诏陕西河东行
省分粮与之请兵之事以方伐宋不从实伦复上言军士有功者宜速赏之诏从其请实伦复言所统官属富察和克端裕尔雅勒呼纳哈塔旺
结郭宪等并不禀从乞朝廷严为惩诫庶人知职分易以责办宰臣恶之乃奏曰和克端雅勒呼已经奏改无复可议实伦身兼刑部不自规画
而使旺结往来应给石州无人恐亦有失武州边郡正当兵冲使宪率军离城敌或乘之孰与守御旺结等不从未为过也帝以为然因遣谕实
伦姑为容忍实伦驻兵太原之西俟诸道兵至进战闻胁从人颇有革心上言于朝乞降空名宣敕金银符许便宜迁注以招诱之帝从其请并
给付之保德州振威军万户王章弩军万户齐镇杀刺史富珠哩尼楚赫灭其家胁官吏军民同状白帅府诬以不轨实伦密令同知把富拉塔
设计诛之朝廷命行省胥鼎量宜迁赏乃迁实伦金安军节度使行帅府事于葭州时鄜州元帅内族承立虑夏人入寇遣纳哈塔迈珠以兵驻
葭州实伦辄分留其兵千八百人令以余军屯绥德而后奏之有司论罪当绞遇赦乃止除名元光元年元兵围青龙堡诏以实伦权左都监将
兵会上赏公晋阳公往援敌兵梗道不得进会青龙堡破召还既而复以罪免正大八年 【按哀宗本纪以实伦权昌武军节度在正大九年
正月其时己改元开兴至四月复改元天兴与此互异】 元兵入河南朝议以权昌武军节度使钮祜禄仝周不知兵起实伦代之实伦初赴昌
武诏谕曰卿先朝宿将甚有威望故起拜是职元帅苏椿武监军皆晓兵事今在昌武宜与同议勿复不睦失计也实伦赴镇遣归顺军提控岚
州人高珪往斥候珪奔元军告以城池深浅俄元兵至城下使韩寿孙持檄招降实伦苏椿斩之既而偏裨何魏内族安春瓜尔佳太守等开门
纳元军入城擒苏椿大将怒其不屈即杀之实伦投井而死仝周自缢 【按实伦屡经兵事卒完臣节由列传移入忠义苏椿原以同死时按
本纪书为乱兵所害葢属传闻异词耳】
△乌库哩黑汉
乌库哩黑汉初以亲军入仕为唐邓元帅府把军官天兴二年唐州刺史内族吉噜病卒邓州总帅府以富察都尉权州事宋军围唐州粮
多为邓取乏食镇防军冯总领甄改住为变杀富察都尉帅府承制以黑汉权刺史既而镇防军谋归宋裕州大成山聂都统一军独与为敌镇
防不能胜奔枣阳宋人以故知唐虚实会邓帅伊喇瑗叛归宋遗书招黑汉黑汉杀其使者不报宋王安抚率兵攻唐鄂司王太尉继至攻益急
城中粮尽人相食黑汉杀其爱妾啖士士感其义争杀妻子官属聚议欲降黑汉与聂都统执益坚总领赵绰尔与冯总领私约王安抚入城聂
都统请冯议事即坐中斩之绰尔乘夜开西门纳宋军黑汉率大成山军巷战自辰至午宋军大败绰尔约并力杀大成山军大成军败获黑汉
胁使降不屈为所杀
△姬汝作
姬汝作字钦之汝阳人全州节度副使端修多侄孙也汝作以才量称正大末避兵崧上保乡邻后徙居交牙山砦授北山招抚使迁入汝
州时汝州残破防御使张楷自揣不能服众以州事托青阳总帅呼延实元兵屡破仅存空城汝作至招集散亡复立市井元兵复来攻以死拒
之兵退闲道纳奏授同知汝州防御使呼延实忌其功州事动为所制实欲迁州入山汝作以为仓中粮尚多四面溃军日至激之皆可用朝廷
倚我守此州总帅欲弃之何心哉谗闲既行有相图隙详议官杨鹏释之实乃还山会战襄郏得马百余士气颇振遂以汝作为总帅天兴二年
哀宗在蔡征入援州粮垂尽中京破部曲私议以城降惧汝作不敢言白欲迁州入山汝作怒曰吾父祖食禄百年今又居帅职吾生为金民死
为金鬼汝辈言避于山非欲降乎有再言迁者斩元塔察将兵攻蔡经汝州州人梁皋作乱杀汝作宣使石珪以皋权防御使脱走入蔡以事闻
帝甚嗟惜赠汝作昌武军节度使子孙世袭穆昆仍诏呼延实范真讨皋不获皋后为元兵所杀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