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本章共 4.6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宦者传
宋 【二】
○宋二
杨守珍
韩守英
蓝继宗
雷允恭
阎文应
任守忠
张惟吉
石全彬
甘昭吉
李宪
张茂则
李舜举
李继和
梁从吉
杨守珍
韩守英
蓝继宗
雷允恭
阎文应
任守忠
张惟吉
石全彬
甘昭吉
李宪
张茂则
李舜举
李继和
梁从吉
△杨守珍
杨守珍字仲宝祥符人为入内黄门习书史善射通兵略选为环庆路走马承受公事契丹谋入塞为镇定高阳关行营同押先锋事会许
民周继宗为人证告与外裔交通于证者六十人辞服遣守珍覆问悉辨理出之徙真定保赵等州驻泊都监邕桂等十州安抚都监从曹克明
降抚水州蛮筑二栅以扼其要天禧初擒盗于青灰山累迁西京作坊使进右班都知领端州刺史卒赠原州防御使
△韩守英
韩守英字德华祥符人为入内高品从驾河东奉诏至石岭关督战取隆州迁殿头再迁副都知随王继恩招安西州为先锋战于剑门有
功迁西京作坊使剑门都监还句当三班院历定州镇定高阳关并代路兵马钤辖契丹围岢岚军守英与钤辖张志言知府州折惟昌帅所部
渡河抵朔州以牵敌势遂破狼水砦俘数百人敌解去迁昭宣使复领三班出为鄜延路都钤辖徙并代路建言本路宿兵多百姓困于飞挽今
幸边鄙无事请留骑军千人余悉徙内地真宗嘉其能体朝廷恤民之意诏诸路视此行之历宣政宣庆二使领奖州团练使雅州防御使入内
都知提举诸司库务卒赠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
△蓝继宗
蓝继宗字承祖广州南海人初事刘鋹年十二归朝为中黄门从驾太原传诏营陈闲多称旨雍熙中温仲舒谕西羌献大小洛门砦而徙
羌众渭北言者以为生事太宗遣继宗按视还奏二砦据要害产良木不可弃帝悦复使继宗劳赐仲舒累迁西京作坊副使真宗谒诸陵近陵
旧乏水继宗疏泉陵下从官皆取以济擢入内副都知为赵德明加恩使德明与继宗射继宗每发必中德明遗以所乘名马为内侍省右班都
知迁入内都知仁宗即位迁左骐骥使历昭宣宣政宣庆使累上章求罢以景福殿使邕州观察使家居养疾卒赠安德军节度使谥僖靖
△雷允恭
雷允恭开封人初为黄门颇慧黠稍迁入内殿头给事东宫周怀政伪为天书允恭预发其事怀政死擢内殿崇班累迁入内内侍省押班
章献后初临政丁谓潜给允恭凡机密事令传达禁中由是势棋中外以为山陵都监驰至陵下司天监邢中和为允恭言今山陵上百步法宜
子孙类汝州秦王坟第恐下有石与水尔允恭曰上无他子若如秦王坟何不可中和曰山陵事重踏行覆按动经月曰恐不及七月之期耳允
恭曰第移就上穴我走马入见太后言之即改穿上穴入白其事章献后曰此大事何轻易如此允恭曰使先帝宜子孙何惜不可章献后意不
然曰出与山陵使议可否时丁谓为山陵使允恭具道所以谓唯唯而已允恭入奏曰山陵使亦无异议矣既而上穴果有石石尽水出允恭竟
以是并坐盗金宝赐死籍其家 【按雷允恭阎文应任守忠三人速事真宗宋史叙于英神两朝诸宦官之后编载失次今依时事改列谨识
】
△阎文应
阎文应开封人给事掖庭积迁至入内副都知仁宗初亲政与宰相吕夷简谋以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积晏殊钱惟演皆章献后所任
用悉罢之退语郭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并罢夷简夷简素与文应相结使诇之仍知事由郭后夷简遂怨后及
再相杨尚二美人方宠尚美人于仁宗前语侵后后不胜忿批其颊仁宗自起救之误中帝颈仁宗大怒文应乘隙遂与夷简力谋废后竟废后
为净妃以所居宫名瑶华郭后既废杨尚二美人益专宠杨太后亟以为言仁宗未能去文应早暮入侍言之不已仁宗厌其烦强应曰诺文应
即以既车载二美人出二美人涕泣不肯行文应驱使登车翌日以尚氏为女道士居洞真宫杨氏别宅安置既而仁宗有复郭后之意文应大
惧会后有小疾挟太医诊视数日乃言后暴崩实文应为之也累至昭宣使恩州团练使时谏官劾其罪请并其养子士良出之以文应领嘉州
防御使为秦州钤辖改郓州士良罢御药院为内殿崇班始杨尚二美人出宫左右引陈氏女入宫杨太后许以为后宋绶不可王曾吕夷简蔡
齐相继论谏陈氏女将进御士良闻之遽见帝帝方披百叶择日士良曰陛下阅此岂非欲纳陈氏女为后邪帝曰然士良曰陈氏女父贱者也
陛下纳以为后无乃不可乎帝遽命出之文应后徙相州钤辖卒
△任守忠
任守忠字稷臣为人内黄门累转西头供奉官领御药院坐事废久之复故官稍迁上御药供奉初章献后听政守忠与都知江德明等交
通请谒仁宗亲政出为黄州都监西鄙用兵为秦凤泾原路驻泊都监以功再迁东染院使历为入内都知仁宗未有嗣属意英宗守忠居中建
议欲援立昏弱以徼大利及英宗即位拜宣庆使安静军留后守忠又语言诞妄交乱两宫于是知谏院司马光论守忠离闲之罪乞斩于都市
英宗犹未行宰相韩琦虑少缓则中变出空头敕一道参政欧阳修已签赵槩难之修曰第书之韩公必自有说琦遂坐政事堂立守忠陛下曰
汝罪当死贬保信军节度副使蕲州安置取空头敕填与之即日押行守忠久被宠幸用事于中人不敢言其过及贬中外怏之久之起为左武
卫将军致仕卒
△张惟吉
张惟吉字佑之开封人初补入内黄门迁殿头高阳关路走马承受公事护塞滑州天台埽役迁西头供奉官监在京榷货务为内殿崇班
迁承制为赵元昊官告使还言元昊骄僭势必叛请预饬边备及元昊寇延州遣按视延鄜环庆两路器甲并访攻守利害敌既退夏竦韩琦谋
自鄜延深入乘虚击之命惟吉募并汾骁勇副以士兵轻赍赴河外惟吉以为当持重伺变不宜驰赴不测以自困巳而元昊果引去还奏称旨
领皇城司累迁入内都知河决商湖为澶州修河都钤辖转运使施昌言请亟塞之崔峄以为岁灾民困役宜媛命惟吉按视言河可塞而民诚
困财用不足宜少待之从其议迁如京使果州团练使复领皇城司卒赠保顺军节度使谥忠安
△石全彬
石全彬字长卿初补小黄门累迁西头供奉官仁宗使致香币于南海密诏察所过州县吏治民俗还具以对帝以为忠谨陕石羣盗杀凤
州巡检遣往擒灭之元昊围延州全彬监鄜州兵救之解围去经略使用镐言其勇略善将得边人情除并代州都监进钤辖还为押班侬智高
寇广南以为湖南江西路安抚副使出桂林请于宣抚使狄青愿独当一队以自效于是使将左方兵力战于邕州南方平领绵州防御使累转
领信武军留后提点奉先院熙宁中卒赠太尉定武军节度使谥恭僖 【按宋史此下有邓守恩传无事迹可录今删】
△甘昭吉
甘昭吉字佑之开封人以内侍殿头为英韶州巡检捕盗有功再迁内殿崇班京东路都巡检齐州武卫小校冯坦率营卒二百突入州厅
事欲为变昭吉驰往执首恶十余人立杀之余悉纵去州以无事迁供备库副使带御器械仁宗记前功特授内侍省押班迁入内副都知英宗
即位之夕昭吉秦禁中翊卫有劳超迁供备库使康州刺史昭吉奏曰臣本孤微无左右之举先帝知臣朴直拔用至此分当从葬愿得洒扫陵
寝足矣帝爱其忠特授永昭陵使加如京使还朝青辞职以左龙武军大将军致仕卒 【按宋史此下有卢守懃王守规二传皆无事迹可录
今删】
△李宪
李宪字子范祥符人皇佑中通入内黄门迁供奉官神宗初历永兴太原府路走马承受数论边事合旨王韶请复河湟命宪往视师与韶
进收河州复战牛精谷拔珂诺城为熙河经略安抚司干当公事按视鄜延军制行至蒲中会栋戬首领果庄攻破踏白城杀景思立 【按宋
史夏国传及王韶景思立等传并载景思立之死于踏白城系为栋戬别将果庄所败栋戬始终效顺并未与谋穆整虽屡犯边而此战实未合
兵本传原文误作穆整合栋戬果庄之兵攻踏白城今改】 穆整乘势寇河州诏宪趣赴之宪至军督诸将傍山焚旅帐即日通路至河州贼余
众保踏白官军与战大破之进至余川又破贼堡十余穆整率酋长八十余人诣军门降捷闻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御使还为入内内侍省押
班干当皇城司令乘驿计议奏凤熙河边事诸将皆听节度于是御史中丞邓润甫御史周尹蔡承禧彭汝砺皆极论中人不可用为将帅弗听
喇木占巴诱山后生羌扰边穆整请自效众以为不可宪曰羌人畏服贵种听之往穆整盛装以出众耸视皆无鬬志师乘之杀获万计斩喇木
占巴栋戬惧遣使奉贽效顺加宣州观察使累迁宣庆使元丰四年五路出师讨夏宪领熙奏军至西市新城复兰州城之请建为帅府帝又诏
宪领兵直趣兴灵栋戬亦称愿协力往扫巢穴宪乃总兵东上进至屈吴山营达啰城趋天都烧南牟府库次葫芦河而还宪既不能至灵州栋
戬亦失期师无功宪欲以开兰会功赠罪同知枢密使孙固曰兵法后期者斩况诸路皆至而宪独不行不可赦帝以宪有功但诘擅还之由宪
以馈饷不接为辞释勿诛五年宪复上再举之策兼陈进筑五利会李舜举入奏具陈师老民困状乃罢兵趣宪赴阙改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
时永乐城告急宪赴援至延州而城巳陷令复还熙河仍兼秦凤军马夏人入兰州破西关宪以兰州乃西人必争地彼数至河外而相羊不进
意必大举乃增城守之备七年春 【按宋史神宗本纪载夏人大举寇兰州在元丰七年正月本传上称五年此讹作明年冬今改】 夏人果
大入围兰州步骑号八十万十日不克粮尽引去又诏宪遣闲谕阿里古结等选骑渡河与贼遇破之坐妄奏功状罢内省职事哲宗立改永兴
军路副都总管提举崇福宫御史中丞刘挚论宪贪功生事一出欺罔兴灵之役首违师期顿兵以城兰州遣思至今永乐之围逗留不急赴援
降宣州观察使又贬右千牛卫将军分司南京居陈州卒绍圣元年赠武泰军节度使初谥敏恪改忠敏宪为将虽拓地降敌而罔上害民终贻
患中国云
△张茂则
张茂则字平甫开封人初补小黄门五迁至西头供奉官干当仕东门盗入禁庭茂则首登屋以入获之迁领御药院仁宗不豫中夜茂则
趋入扶卫或掩宫门茂则曰事无可虑何至使中外生疑耶累迁内侍副都知熙宁初同司马光相视恩冀深瀛四州生堤及六塔二股河利害
进入内都知上元夜宫中火督众扑灭累乞退休诏褒之仍进其官哲宗即位迁宁国军留后加两省都知卒茂则性俭素食不重味衣裘累十
数年不易绍圣中以茂则尝预元佑任使追贬左监门卫将军入党籍 【按宋史此下有宋用臣王中正二传俱无事迹可录今删】
△李舜举
李舜举字公辅开封人少补黄门仁宗使督工冶金为器既成有羡数并上之帝嘉其不欺出为秦凤路走马承受英宗立奏事京师会帝
不豫内谒者止之宫门舜举曰天子新即位使者从边方来不得一见而去何以慰远人谒者以闻亟召对帝意良悦因言承受公事以察守将
不法为职而终更论最乃吏帅臣保任乞免之遂删旧制熙宁中累进内侍押班制置泾原军马五路师出无功议再举李宪督馈粮言受密诏
自都转运使以下乏军兴者皆听斩民惩前日之败皆惮行出钱百缗不能雇一夫相聚立栅山泽不受调吏往逼呼辄殴击解州至械县令以
督之不能集舜举入奏其事乃罢兵退诣中书王珪迎劳之曰朝廷以边事属押班及李留后无西顾之忧矣舜举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
相公当国而以边事属二内臣可乎内臣止宜供禁庭洒扫之职岂可当将帅之任闻者耻之而珪无惭色转嘉州团练使沈括请城永乐遣舜
举往鄜延议之及永乐被围急断衣襟作奏曰臣死无所恨愿朝廷勿轻此贼城陷为乱兵所杀赠昭信军节度使谥忠敏 【按神宗本纪作
赐谥忠愍与本传异】 舜举资性安重与人言未尝及宫省事颇览书能文辞在御药院十四年神宗尝书李舜举公忠奉上恭勤检身始终惟
一以安以荣十九字赐之 【按宋史此下有石得一传无事迹可录今删】
△李继和
李继和开封人为内侍黄门庆历中为河北西路承受保州兵叛塞城门距守官军围之不得人继和独上南关门密呼所结内应者谕以
祸福众言挨李昭亮至即斩关自归巳而果然贼平迁两秩王则反贝州为城下走马承受沙苑阙马诏秦州置场以券帝之继和领职不数月
得马千数而人不援环州弓箭手岁时给酒州将不与众諠诉州将阖门不敢出继和步入众中譬晓之曰汝曹为一杯酒遂丧躯命乎众悟散
去事闻擢带御器械累迁入内副都知卒养子从善援例求赠官神宗曰此獘事也继和无军功何必赠自是为定制云 【按李继和给事仁
宗朝宋史叙于神哲时宦官之后编载失次今依时事改列谨识】
△梁从吉
梁从吉字君佑开封人补入内高班王则反奉命宣慰还言小寇无多诸将之兵足以翦除若得重臣统其事不崇朝可平矣于是仁宗以
文彦博为安抚招讨使贼平又奏请分河北为路每路以一帅府统之遂建魏镇定瀛四帅熙宁初为邠宁环庆路驻泊兵马钤辖夏人寇大顺
城围庆州七砦从吉率兵八百余人与战获其酋领又讨平宁州叛卒以功升都钤辖累官皇城使从高遵裕至宁武督士卒攻城被创进入内
押班迁永州团练使为副都知元佑中卒赠成德军节度使谥敏恪 【按宋史此下有刘惟简李祥二传俱无事迹可录今删】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