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本章共 6.9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唐 【四十五】
○唐四十五
李栖筠【吉甫】
李勉
李墉【磎】
崔从【能】
李栖筠
李勉
李墉
崔从
△李栖筠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通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举进士擢高第调冠氏主簿太
守李岘视若布衣交迁安西封常清节度判官表摄监察御史为行军司马肃宗驻灵武发安西兵栖筠拣精卒七千赴难擢殿中侍御史李岘
与吕諲崔器为详理使岘表栖筠为判官多务平恕轻重以情故岘独得美誉出吕諲崔器上迁吏部员外郎判南曹时大盗后选簿亡舛多伪
冒栖筠判析有条吏气夺号神明迁山南防御观察使会岘去相栖筠坐所善除太子中允改河南令李光弼守河阳高其才引为行军司马兼
粮料使改绛州刺史累擢给事中进工部侍郎关中旧仰郑白二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硙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撤毁岁得租二
百万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仍旱编民死徙踵路栖筠为浚渠引江流灌田遂大稔捕宿贼张度支党皆尽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
诸生为乡饮酒礼登歌降饮人人知劝以治行进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子赐一子官会光弼用平卢司马许杲讨平苏州寇方清杲恃功擅
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残创重起兵拜栖筠为浙西都团练观察使至则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赏劳杲军以夺其谋杲惧悉众渡江
栖筠乃益增学庐表宿儒褚冲吴何员等为学官远迩趋慕又奏部豪姓多徙贯京兆河南规脱徭科请量产出赋以杜奸谋诏可代宗厌元载
恣横欲引刚鲠大臣自助会御史大夫敬括卒即召栖筠与张延赏延赏先至遂代括俄按李少良陆珽等上书劾载阴事依违称疾帝殊失望
出之拜栖筠御史大夫制麻自中以授外庭莫知也栖筠素方挺无所屈于是华原尉侯莫陈怤 【安通鉴作美原尉未知孰是】 以优补长
安尉当参台栖筠物色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辥邕所引三人者皆元载党栖筠并劾之怤等皆坐贬自以任国风宪故事赐
百官宴曲江教坊倡顐杂侍谢不往台遂以为法素有相望帝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时帝少刚断栖筠内忧愤卒年五十
八自为墓志敕赠吏部尚书谥文献栖筠喜奖善而乐人攻己短为天下士归重不敢斥其名称赞皇公云子吉甫
李吉甫
李吉甫
吉甫字宏宪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年尚少明练典故昭德皇后崩恤礼废缺吉甫草具其仪德宗称善李泌
窦参器其才厚遇之累迁驾部员外郎及陆贽为相疑有党出为明州长史久之起为忠州刺史时贽巳谪忠州吉甫置怨与结欢人益重其量
【新书传云宰相欲害贽起吉甫为忠州刺史按旧传云吉甫遇赦迁忠州贽本传亦云时吉甫量移忠州通鉴暨纲目并同从之】 六年不
徙官以疾免寻授柳州刺史迁饶州宪宗立拜考功郎中知制诰俄入翰林为学士迁中书舍人刘辟拒命帝意讨之未决吉甫独请无置宜绝
朝贡以折奸谋时李锜在浙西厚赂贵幸请用韩滉故事领盐铁又求宣歙吉甫奏言昔韦皋多蓄财故刘辟因以构乱锜不臣有萌若益以盐
铁之饶采石之险是趣之反也帝悟乃以李巽为盐铁使高崇文围鹿头未下严砺请出并州兵与崇文趋果阆以攻渝合吉甫以为非是因言
汉伐公孙述晋伐李势宋伐谯纵梁伐刘季连萧纪凡五攻蜀由江道者四宜起宣洪蕲鄂强弩兵直捣三峡则贼势必分首尾不救崇文惧舟
师成功人有鬬志矣帝从之砺复请大臣为节度吉甫谏曰崇文功且成而又命帅不复尽力矣因请以西川授崇文而属砺东川使两相制由
是崇文悉力刘辟平吐蕃遣使请寻盟吉甫议德宗初未得南诏故与吐蕃盟自异平寻归国吐蕃不敢犯塞诚许盟则南诏怨望边隙日生帝
辞其使复请献滨塞亭障南北数千里求盟吉甫谋曰边境荒岨犬牙相吞边吏按图覆视且不能知今吐蕃绵山跨谷以数番纸而图千里起
灵武着剑门要险之地所亡二三百所有得地之名而实丧之陛下将安用此帝乃诏谢赞普不纳张愔既得徐州帝又欲以濠泗二州还其军
吉甫曰淮负泗饷道所会濠有涡口之险前日授建封几失形势今愔乃两廊壮士所立虽有善意未能制其众又使得淮涡阨东南走集忧未
艾也乃止中书吏滑涣素厚中人刘光琦颇窃朝权四方赂遗交至吉甫劾其奸簿家赀得数千万贬死雷州帝愈倚信元和二年拜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吉甫在外十余年究知闾里疾苦常病方镇强恣至是上言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或帝然之出郎吏十余人为刺史自王叔
文时选任猥冒吉甫始簿其员人得叙进官无留才又度李锜必反劝帝召之使者三往以病解而多持金啖权贵至为锜游说者吉甫曰锜庸
材而所畜乃亡命羣盗非有鬬志讨之必克帝意决复请起徐州兵为先锋诏汴州韩宏率兵为犄角则贼不战而溃从之锜众闻徐梁兵兴果
斩锜降 【按通鉴元和二年李锜求入朝上许之锜实无行意复上表称疾帝以问宰相武元衡曰锜求朝得朝求止得止可否在锜何以令
四海上以为然下诏征之锜诈穷遂谋反无吉甫劝帝召锜事又锜众执锜械送京师上御兴安门诘之锜无以对乃并其子师回腰斩之亦与
新传斩锜降互异】 以功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德宗以来姑息藩镇有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余凡易三十六镇殿最分明三年上策试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闵皆指陈时政之失吉甫恶其直泣诉于上罢覆策学士裴垍王涯僧孺等久不调朋党自此始
【新唐书本传云裴一以尚书右仆射制度支结党倾执政会皇甫湜等对策指摛权强用事者皆怒帝亦不悦均党因宣言殆执政使然右拾
遗独孤郁李正辞等陈述本末帝乃解通鉴考异曰均等虽欲为谗若云执政自教举人诋时政之失岂近人情按僧孺与吉甫子德裕朋党分
角起于对策诋毁之嫌如新书所云吉甫何嫌于僧孺殊非事实今依通鉴纂入】 未几以检校兵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新唐书本传吉甫本善窦羣羊士谔吕温荐羣为御史中丞羣即奏士谔侍御史温知杂事吉甫恨不先白持之久不决羣等衔之俄而吉甫
病医者夜宿其第羣捕医者劾吉甫交通术士帝大骇讯之无状羣等皆贬而吉甫亦固乞免因荐裴垍自代乃出镇淮南考羣传武元衡举羣
代己为中丞羣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羣等怒怨及吉甫出镇因失恩倾之乃捕术士陈登考劾构
吉甫阴事密以上闻与本传异吉甫以士谔温为险躁非素所亲善可知窦羣劾吉甫交通术士若在出镇前不得云因失恩倾之又医者旧书
作日者陈克明与羣传术士陈登亦不符三传互异似俱未足据又通鉴考异谓吉甫以诬构郑絪贬斥裴垍宪宗察见其情而疏簿之故出镇
淮南亦属虚拟之辞今上纪吉甫出镇而不指其由以志阙疑】 奏蠲逋租数百万筑富人固本二塘溉田且万顷又筑平津堰会江淮旱浙东
西尤甚吉甫白以时救恤居三载每朝廷得失辄以闻六年裴垍病免复以前官召还秉政入对延英五刻始罢帝尊任之官而不名吉甫疾吏
员广乃奏曰自秦至隋设官之多无如国家者天宝以后中原宿兵见在八十余万商贾僧道不服田亩者十有五六是常以三分劳筋苦骨之
人奉七分坐待衣食之辈也今内外官以税钱给俸者不下万员天下或以一县之地而为州一乡之民而为县者甚众旧制一品月俸三千缗
职田禄米不过千斛艰难以来增置使额厚给俸钱大厯中权臣月俸至九千缗州无大小刺史皆千缗常衮为相始立限约李泌又量其闲剧
随事加增然有名存职废或额去俸存请敕有司详定省吏员并州县减入仕之涂定俸给之数乃诏段平仲韦贯之许孟容李绛同详定省并
内外官八百八员诸司流外千七百余人 【本传省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今依通鉴纲目】 又奏收都畿佛祠田硙租入以宽贫民永昌公
主薨有司请如德宗义阳故事起祠堂帝令减旧制之半吉甫曰德宗一切之恩不可为法昔汉章帝欲起邑屋于亲陵东平王苍以为不可故
非礼之举人君所慎请裁置墓户以充守奉帝曰吾固疑其冗减之今果然然不欲取编民以官户奉坟而已吉甫再拜谢帝因言自今事有不
安者第言之无谓朕不能行也十六宅诸王既不出合诸女嫁不时选尚皆由中人厚为财谢乃得遣吉甫奏自古尚主必慎择其人独近世不
然帝乃下诏皆封县主令有司取门阀者配焉田季安疾甚吉甫请任辥平为义成节度使以重兵控邢洺因图上河北险要所在帝张于浴堂
门壁每议河北事必指曰朕日按图信如卿料矣刘澭军屯普润数暴掠吉甫奏还泾原畿民赖之八年回鹘引兵自西城柳谷侵吐蕃塞下传
言且入寇吉甫曰回鹘犯边当先绝和亲今不足虞也因请起夏州至天德复驿候十一区以通缓急发夏州精骑五百以护党项而已既而果
边吏妄言六胡州在灵武部中开元时废之更置宥州以处降户寓治经略军宝应以来因循遂废吉甫请复之以备回鹘抚党项乃复置宥州
治经略军取鄜城神策屯兵九千以实之又以江淮甲三十万给大原泽潞军增太原马千匹由是戎备完辑自蜀平帝锐意欲取淮西方吉甫
在淮南闻吴少阳立上下携离自请徙寿州以天子命招怀之反闲以挠其党会朝廷方讨王承宗未暇也后田宏正以魏归吉甫知魏人谓田
进诚才而唐州乃蔡喉襟请拔进诚为刺史以临贼境且慰魏心乌重胤守河阳吉甫以汝州扞蔽东都兵寡不足慑寇河阳宿兵本以制魏人
今宏正归顺则河阳为内镇不宜屯重兵以示猜阻请徙屯汝州帝皆从之及元济擅立吉甫以内地无唇齿援因时可取不当用河朔故事与
帝意合又请自往招元济苟逆志不悛得指授羣帅俘贼以献帝不许同请至流涕慰勉之会暴疾卒年五十七帝震悼赙外别赐缣五百恤其
家自大敛至卒哭皆中人临吊吉甫图淮西地未及上帝敕其子献之及葬祭以少牢赠司空有司谥曰敬宪度支郎中张仲方驳之帝怒贬仲
方更赐谥曰忠懿吉甫初为相颇洽时情及再辅政天下想望风采而稍修怨人心疑惮之尝讨论易象异义附于一行集注之下及缀录东汉
魏周隋故事目为六代略凡三十卷分天下诸镇纪其山川险易故事各写其图于篇首号元和郡国图凡五十四卷又录当时户赋兵籍号国
计簿凡十卷纂六典诸职为百司举要一卷皆奏上之子德修宝厯中为膳部员外郎出为舒湖楚三州刺史卒次子德裕自有传 【按新书
传载裴一倾执政事与通鉴互异而后又云裴一左迁皆出其谋刺又与鉴合所称引一自代适相矛盾矣又通鉴称李绛忠鲠而吉甫媚顺如
所云天下巳太平陛下宜为乐及人臣不当强谏使君悦臣安等语则天下想望风采者何在又田李安卒鉴称吉甫请兴兵而李绛力争以为
不必用兵宪宗竟用绛策则以重兵控邢洺云云似未可信考异于裴均事谓系德裕秉政掩先人之恶改定实录故旧传有此说然则史鉴互
有异同恐本传不无溢美今综新旧二传存其可据者而略其不相合者以着阙疑之意云尔】
△李勉
李勉字符卿郑惠王元懿曾孙父择言累为州刺史封安德郡公以吏治称张嘉贞为益州都督性简贵接部刺史倨甚择言守汉州独引
同榻坐讲绎政事名重当时勉少喜学沈雅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都会俗庬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从肃宗于灵武擢监察御史
时武臣崛兴无法度大将管崇嗣背阙坐笑语哗纵勉劾不恭帝叹曰吾有勉乃知朝廷之尊迁司膳员外郎关东献俘百人将即死勉入见帝
曰寇乱之污半天下欲澡心自归无繇如尽杀之是驱以助贼也帝驰骑完宥后归者日至累为河东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行军司马
进梁州刺史勉假王晬南郑令晬为权幸所诬诏诛之勉曰方籍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谗杀良吏乎即拘晬为请得免晬后以推择为龙门令果
有名羌浑奴刺寇州勉不能守召为大理少卿然天子素重其正擢太常少卿欲遂柄用而李辅国讽使下己勉不肯乃出为汾州刺史厯河南
尹徙江南观察使厉兵睦邻平贼屯部人父病以蛊道埋木偶署勉名掘治验服勉曰是为其父则孝也纵不诛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鱼朝
恩领国子监威宠震赫前尹黎干谄事之须其入敕吏治数百人具以饷至是吏请勉不从寻拜岭南节度使番禺贼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
等负险为乱残十余州勉遣将李观率容州刺史王翃讨斩之五岭平西南夷舶岁至纔四五讥视苛谨勉既廉洁又不暴征明年至者乃四千
余柁居官久未尝抆饰器用车服后召归至石门尽搜家人所蓄犀珍投江中时人谓可继宋璟卢奂李朝隐部人叩阙请立碑颂德代宗许之
进工部尚书封汧国公滑亳节度使令狐彰且死表勉为代从之勉居镇且八年以旧德方重不威而治诸帅暴桀者皆尊惮之田神玉死诏勉
节度汴宋未行汴将李灵耀反魏将田悦以兵来叩汴而屯勉与李忠臣马燧合讨之淮西军据汴北河阳军壁其东大将杜如江尹伯良与悦
战匡城不胜徙垒与灵耀合忠臣将军李重倩夜攻其营与河阳军合噪贼不阵溃脱走河北灵耀奔韦城为如江所擒勉缚以献斩阙下既而
忠臣专汴故勉还滑台明年忠臣为麾下所逐复诏勉移治汴德宗立就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为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建中四年李希
烈围襄城诏勉出兵救之帝又遣神策将刘德信以兵三千援接勉奏言贼以精兵攻襄城而许必虚令兵直捣许则襄围解不待报使其将唐
汉臣与德信袭许未至数十里有诏诘让二将惧而还次扈润不设备为贼所乘杀伤什五辎械尽亡汉臣走汴德信走汝勉惧东都危复遣兵
四千往戍贼断其后不得归于是希烈自将攻勉勉气索婴守累月援莫至裒兵万人溃围出东保睢阳兴元元年勉固让都统以检校司徒平
章事召既见帝素服待罪诏不许勉内愧取充位而已不敢有所与贞元初帝起卢■〈木巳〉为刺史袁高还诏不得下帝问勉曰众谓卢■
〈木巳〉奸邪朕顾不知谓何勉曰天下皆知而陛下独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时韪其对然自是益见疏居相二岁辞位以太子太师罢卒年
七十二赠太傅谥曰贞简勉少贫客梁宋与诸生共逆旅诸生疾且死出白金曰左右无知者幸君以此为我葬余自取之勉许诺既葬密置余
金棺下后其家谒勉共启墓出金付之位将相所得奉赐悉遗亲党身没无赢藏其在朝廷鲠亮廉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
参在幕府后二人卒至宴饮仍设虚位沃馈之遣戍兵常视其资粮春秋存问家室故能得人死力善鼓琴有所自制天下宝之乐家传响泉韵
磬勉所爱者
△李墉
李墉字建侯江夏人北海太守邕之从孙大厯中第进士又以书判高等补秘书省正字李怀光辟致幕府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墉与母
妻陷焉因给怀光以兄病卧洛且革母欲往视怀光许可戒妻子无偕行墉私遣之怀光怒欲加罪谢曰墉籍在军不得随侍老母奈何不使妇
往怀光止不问后与高郢密奏贼军虚实及所以攻取者德宗手诏褒答怀光觉严兵召二人问之墉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怀光不杀囚之河
中平马燧破械致礼表佐其府以言不用罢归洛中嗣曹王皋奏兼殿中侍御史辟致襄州幕府入为吏部员外郎徐州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
迫建封子愔主军务帝以墉为宣慰使持节直入其军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使复其位众不敢动愔即上表谢罪称兵马留后墉曰非
诏命安能辄称之削去乃受既还称旨迁郎中顺宗时进御史中丞宪宗立为京兆尹进尚书右丞元和初京师多盗贼复拜京兆尹以检校礼
部尚书为凤翔陇右节度使未几移镇太原入为刑部尚书诸道盐铁转运使拜淮南节度使王师讨蔡方急李师道谋挠沮之墉以兵二万分
压郓境赀饷不仰有司是时兵兴天子忧财乏使程异驰驿江淮讽诸道输货助军墉境内素富强即籍府库留一岁储余尽纳于朝诸道由是
悉索以献先是吐突承璀为监军贵宠甚墉亦刚严素着差相敬惮未尝稍失承璀归数称荐之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墉不喜由
宦幸进及出祖乐作泣下谓诸将曰吾老安外镇宰相岂吾任乎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改户部尚书俄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分
司东都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曰肃墉强直无私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以气自任而墉当官以峭法操下所至称治
在淮南七年令行禁止其生杀擒擿一委军吏而参佐朿手不得与人往往陷非法物议以此少之子栻 【旧书作柱】 仕厯宗正卿京兆尹
河东凤翔节度使以秘书监卒
李磎
李磎
栻子磎字景望大中末擢进士累迁户部郎中分司东都劾奏内围使郝景全不法事景全摘磎奏犯顺宗嫌名坐夺俸磎上疏辨之得不
夺黄巢陷洛磎挟尚书八印走河阳时留守刘允章为贼胁遣人就磎索印拒不与允章悟亦不臣贼光启中避乱淮南嗣襄王伪诏至苦谏高
骈勿受不纳王铎镇滑台杖策诣之铎表荐召入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干寍元年进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宰臣崔昭纬素疾磎讽
刘崇鲁掠其麻哭之官磎怀奸不可相天子乃左授太子少傅磎自言为崇鲁诬汗书十一上不止议者讥其非大臣体昭宗素所器遇决意复
用在位数月又罢为太子少师于是李茂贞王行瑜韩建拥兵阙下列磎罪杀之于都亭驿行瑜诛诏复官爵赠司徒谥曰文磎好学聚书至万
卷世号李书楼所著文章及批注诸书传甚多子沇字东济有俊才亦遇害赠礼部员外郎
△崔从
崔从字子乂国子司业融曾孙也少孤贫与兄能偕隐太原山中会岁饥拾橡实以饭讲学不废擢进士第辟山南严震府为推官以母丧
免兄弟庐墓丧阕不应辟命久之韦皋引为西山运务使权知卭州事前刺史有以盗系狱辞己具从疑其冤纵不治俄得真盗皋卒刘辟反欲
并东川从以书谕止辟辟怒攻之从乃募兵婴城守高崇文平辟从完州自如卢坦表为宣州副使入为殿中侍御史迁吏部员外郎异时吏给
选者成牒以先后丏赇从一限出之后遂为法裴度为御史中丞奏以右司郎中知杂事度已相代为中丞弹治不屈权幸事系台阁而付仗内
者必抗章论列请还有司荐引御史务取质重廉退者李翛以宠得京兆尹为庄宪太后山陵桥道使务以减末徭费为功至不治道輴车留渭
桥久不得进从三劾之无少贷俄授陕虢观察使迁尚书右丞王承宗请割德棣而遣子入侍也宪宋选堪使者以命从议者谓承宗狠谲非单
使可屈从次魏田宏正请以五百骑从辞之惟童骑十数疾趋镇集军士球场宣诏为陈逆顺大节祸福之效音辞畅厉士感动承宗自失貌愈
恭至泣下即按二州户口符印上之还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帝欲遂相之监军使揣知为用事者求金从不肯答用是不得相长庆初繇尚书左
丞领鄜坊节度属部多神策屯军数乱法骄横吏不能制从一绳以法下皆重足畏之党项互市羊马类先遗帅守从独不取而厚慰待之羌不
敢盗境宝厯初为东都留守故事留司官入宫城门列晨衙见留守吏诞傲久废至是复行召拜户部尚书宰相李宗闵以从为裴度李德裕所
善内不喜从求致仕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告满百日去于是众哗语不平宗闵惧复授检校尚书左仆射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扬州凡
交易赀产奴婢有贯率钱畜羊有口算又贸曲牟其赢以佐用度从皆蠲除之宫吏俸帛常加倍以给独节度使则否从皆与之同大和六年卒
年七十二下有刲股肉以祭者赠司空谥曰贞从为人严伟立朝棱棱有风望不喜交权利忠厚而让阶品当立门戟终不请位方镇内无声妓
娱玩士大夫贤之
崔能
崔能
能字子才浑瑊以朔方军讨朱泚引佐幕府累迁黔中观察使以谗坐贬从为中丞奏以自代繇将作监授岭南节度使卒赠礼部尚书从
子慎由安潜能子彦曾自有传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