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本章共 6.2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唐 【二十二】
○唐二十二
郝处俊【象贤】 狄仁杰【光嗣兼謩】 朱敬则【仁轨】
郝处俊 【郝象贤】
狄仁杰
朱敬则
△郝处俊 【郝象贤】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父相贵与妇翁许绍据峡州归国拜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处俊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
书略能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再转滕王友耻为王府属弃官去久之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
侍郎高丽叛诏李绩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餐干糒不顾密料简精锐击却之众壮其胆
略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婆寐案
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蘤怪石厯岁乃能就先帝饵之大渐上医不知所为议者请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
其言进同东西台三品咸亨初幸东都皇太子监国诸宰相皆留而处俊独从帝尝曰我尝疑秦法为宽荆轲匹夫耳七首窃发羣臣荷戟莫敢
拒岂非习慢使然处俊对曰此乃法急耳秦法辄升殿者夷三族人皆惧族安敢拒曹操着令曰京城有变九卿各守其府后严才乱与徒数十
人攻左掖门操登铜爵台望之无敢救者时王修为奉常闻变召车骑未至领官属步至宫门操曰彼来者必王修乎此由修察变识机故冒法
赴难向若拘常则遂成祸矣故王者设法不可急亦不可慢帝曰善转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初显庆中令狐德棻刘胤之撰国史其后许敬宗复
加叙次帝恨敬宗所纪失实更命宰相刊正且曰朕昔从幸未央宫辟仗既过有横刀伏草中者先帝敛辔却谓朕曰事发当死者数十人汝可
命出之史臣惟叙此为实处俊曰先帝仁恩溥博类非一臣之弟处杰被择供奉时有三卫误拂御衣者惧甚先帝曰左右无御史我不汝罪帝
曰此史臣应载处俊乃表左史李仁实欲删整伪辞会仁实死而止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
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分朋造党使相夸竞彼俳儿优子言辞无度
争胜负相讥诮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迁中书令兼太子宾客检校兵部尚书帝多疾欲令武后摄知国
事处俊谏曰天子治阳道后治阴德帝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各有所主不相夺也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
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中书侍郎李义琰曰处俊言可从惟圣虑无疑则苍生幸甚事遂阻又兼太子左庶子拜侍中罢为太子少保开
耀元年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大都督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
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
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武后虽忌之以其操履无玷不能害与舅许圉师同里俱宦达乡人田
氏彭氏以高赀显故江淮闲为语曰贵如郝许富如田彭 【新书郝处俊传在狄仁杰后按处俊相高宗仁杰相武后相去二十余年新书叙
次失伦今易之】 孙象贤垂拱中为太子通事舍人后素衔处俊故因事诛之临刑极骂乃死后怒令离磔其尸斲夷祖父棺冢自是将刑人必
先以木丸窒口讫于则天之世
△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杰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众皆按对仁杰诵书不置吏
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
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
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
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稍迁大理丞岁中断滞狱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
昭陵柏罪当免 【旧书止权善才一人今从新书及通鉴】 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耶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
环文帝欲致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法何以加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作法县之象魏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万姓何所
措其手足伐一柏杀二臣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
杰曰朝廷惜乏贤如本立者不少陛下惜有罪亏成法曲赦本立臣愿先斥为羣臣戒本立竟抵罪繇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
不通官捕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计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迁度
支郎中帝幸汾阳宫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妬女祠俗言盛服过者致风雷之变更发卒数万别开驰道仁杰曰天子之行风伯清
尘雨师洒道何妬女避邪止其役帝壮之曰真丈夫哉出为寍州刺史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入拜冬官侍郎持节江南巡抚使吴
楚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毁千七百所止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而已转文昌右丞出豫州刺史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二千人论死仁
杰释其械密疏曰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能定然此皆非本恶伏望哀其诖误有诏悉谪戍边囚出
寍州父老迎劳曰狄使君活汝邪相与哭碑下囚斋三日乃去至流所亦为立碑初宰相张光辅讨越王军中恃功多暴索仁杰拒之光辅怒曰
州将轻元帅邪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公董士三十万以平乱纵使暴横使无辜之人咸坠涂炭是一越王死万越王生也且王师之至
民归顺以万计自缒而下四面成蹊柰何纵邀赏之人杀降以为功冤声腾沸所不忍闻如得上方斩马剑加君颈虽死不恨光辅不能诘还奏
仁杰不逊左授复州刺史徙洛州司马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谓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
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如后叹其长者时太学生乞假后亦报可仁杰曰人君惟生杀柄不以假人至簿书期会
宜责有司尚书省决事左右丞不句杖左右丞相不判徒况天子乎学徒取告丞簿事耳若天子为之发敕天下事几敕可尽乎为定令示之而
已后纳其言会为来俊臣所构捕送制狱于时讯反者一问即承听减死俊臣引仁杰置对答曰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因实俊臣乃少宽之判
官王德寿以情谓曰我意求少迁公为我引杨执柔为党公且免死仁杰叹曰皇天后土使仁杰为此乎即以首触柱血流沫面德寿惧而谢守
者寖弛即丏笔裂衾帛书冤置褚衣中好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览之以问俊臣对曰仁杰下狱未褫巾带寝处甚
安苟无事实安肯承反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巾带见使者为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示
其表曰无之后知表诈因免死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仁杰不承则死于拷掠之对明是贪生论者以为留其身以复唐祚然终仁杰之
世唐祚何尝复哉虽云善善欲长未免阿其所好】 武承嗣屡请诛之后曰命已行不可返时同被诬者凤阁侍郎任知古等七族悉得贷御史
霍献可以首叩殿陛苦争欲必杀仁杰等乃贬仁杰彭泽令邑人为置生祠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
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仁杰至悉放归农亩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虏闻亦引去民爱仰之复为立祠俄转幽州都
督赐紫袍龟带后自制金字十二于袍以旌其忠召拜鸾台侍郎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发兵戍疏勒四镇百姓怨苦仁杰谏曰天生四夷皆
在先王封域之外东距沧海西隔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天所以限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暨三代不能至者国家既已兼之乃复用武
荒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硗确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赋获其土不可以耕织苟求远抚长驾之名不务固本安人之术此秦皇汉
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王之事业也今国家师旅岁出所费浸广右戍四镇左屯安东调发日加百姓虚弊且关东饥馑蜀汉流亡江淮而南赋敛
不息人不复本则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昔汉元帝纳贾捐之之谋而罢珠崖宣帝用魏相之策而弃车师田贞观中克平九姓册拜李
思摩为可汗使统诸部夷狄叛则伐降则抚得推亡固存之义无远戍劳人之役此近日之令典经边之故事也今阿史那斛瑟罗皆阴山贵种
代雄沙漠若委之四镇以统诸蕃建为可汗遣御寇患则国家有继绝之美无转输之苦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要塞敕边吏谨守备待其自
至然后击之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寇无所得自知深入有颠踬之虑浅入无虏获之益如此数年二虏不
讨而服矣又请废安东复高姓为君长省江南转饟以息民不见纳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后意未决仁杰尝从容奏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
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先帝以二子托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
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它日后谓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
两翼振矣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意仁杰每宴见言及庐陵王辄以母子恩情委曲开譬后虽忮忍不能无感卒召还 【按新书本传后欲以
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使三思募兵踰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
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久之召谓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此二事并出
李邕所撰狄梁公传通鉴考异以其辞鄙诞决非邕所为又谓庐陵王为河北元帅在立为太子后且当是时睿宗为皇嗣若仁杰请以庐陵王
继统则是劝太后废立也既皇嗣见在宫中亦不得言无子也考异此辨甚分明可据又旧书本传云中宗自房陵还宫后匿之帐中召仁杰以
庐陵为言仁杰慷慨敷奏言发涕流后遽出中宗见之曰还卿储君仁杰降阶泣贺已而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后以为然乃
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新书所载略同云后感仁杰言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既至匿之帐中乃召见仁杰云云按此
事亦出狄梁公传均未可信然旧书谓密召庐陵而仁杰不知犹之可也令彦伯以六品郎官衔命奉使事经旬月而为宰相者曾漫无闻见有
是理乎新书兼采实录及狄梁公传并为一事而不悟其抵牾今皆削之而存其近是者】 寻拜纳言兼右肃政御史大夫突厥入赵定杀掠甚
众诏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假以便宜突厥尽杀所得男女万计由五回道去仁杰追不能逮更拜河北安抚大使 【按以上皆圣厯元年
事宰相表丁酉戊戌两年重复列之大误】 时民多胁从于贼贼已去惧诛逃匿仁杰上疏言山东比缘军兴调发烦重伤破家产又官吏侵渔
州县科役督趣鞭笞情危事迫不循礼义有利则归且图赊死此君子所愧而小人之常民犹水也壅则为渊疏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
负罪之伍潜窜山泽赦之则出不赦则狂山东羣盗缘兹聚结臣以为边鄙暂警不足为忧中土不寍此为大事罪之则众情恐惧恕之则反侧
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诏可还除内史后幸三阳宫王公皆从独赐仁杰第一区眷礼卓异时无辈者是时李楷固骆务整讨契丹
克之献俘含枢殿后大悦二人者本契丹李尽忠部将尽忠入寇楷固等数挫王师后降有司请论如法仁杰称其骁勇可任若贷死必感恩效
节又请授以官爵委之专政至是凯旋后举酒属仁杰赏其知人授楷固左玉钤卫将军燕国公赐姓武务整右武威卫将军后将造浮屠大像
度费数百万官不能足更诏天下僧日施一钱助之仁杰言今之伽监制过宫阙穷奢极壮工不使鬼不免役人物不天降终须地出不损百姓
且将何求今边垂永寍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就令雇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且无官助理不得成既费官财又竭人力一方有
难何以救之后由是罢役久视元年九月卒 【新书作圣厯三年五月即改元久视而仁杰之卒在九月不得称圣厯三年也今改正】 年七
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始居母丧有白鹊驯扰之祥中宗即位追赠司空睿宗
又封梁国公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武氏之罪实浮于吕氏盖武氏革命而吕氏未革命也为当世之臣者不能为徐敬业之讨贼则惟
有弃冠服而逃耳如狄仁杰一再相彼尽心乃事而后世反以复唐之功归之是皆托于明哲保身宽柔以教之论而未终读夫子至死不变之
语是非倒置莫甚于此余故表而正之】 子光嗣景晖
狄光嗣
狄兼謩
狄光嗣
光嗣圣厯初为司府丞武后诏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荐光嗣由是拜地官员外郎以称职闻后曰祁奚内举果得人厯淄许贝三州
刺史母丧夺为太府少卿固让睿宗嘉其诚许之累迁扬州长史以罪贬歙州别驾卒景晖官魏州司功参军贪暴民苦之因共毁其父生祠不
复奉至元和中田弘正镇魏博始奏葺之血食不绝族孙兼谟
狄兼謩
兼謩字汝谐及进士第辟襄阳府使刚正有祖风令狐楚执政荐授左拾遗数上书言事厯刑部郎中蕲邓郑三州刺史岁旱饥发粟赈济
民人不流徙改苏州以治最擢给事中左藏史盗度支缣帛文宗以经赦诏勿治兼谟封还诏书帝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吏亦宜
宥顾此后事有不可勿以还诏为惮迁御史中丞帝曰御史台朝廷纲纪二台正则朝廷治朝廷正则天下治畏忌顾望则职业废矣卿梁公后
当嗣家声兼谟顿首谢江西观察使吴士矩加给其军擅用上供钱数十万兼谟劾奏观察使为陛下守土宣国诏条知临戎赏士州有定数而
与夺由己贻弊一方为诸道觖望请付有司治罪士矩繇是贬蔡州别驾兼谟厯兵部侍郎河东节度使还为尚书左丞武宗时为益王傅俄领
天平节度使辞疾以秘书监归洛阳迁东都留守卒
△朱敬则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与左史
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将加擢用为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累除右补阙初武后称制天下颇多异议遂开告
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渐寍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
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
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闲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
惟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于是
贾着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祠祝
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国家自文明以来天地草昧内则流言外则构难不设钩距无以顺人不切刑罚无以息暴于是置神器开告端故能
不出房闱而天下晏然臣闻急趋者无善迹促柱者无和声拯溺不规行疗饥不鼎食向时之秘策乃当今之刍狗也愿鉴秦汉之失考时事之
宜下宽大之令流旷荡之泽去萋斐之角牙顿奸险之芒刃塞罗织之妄源埽朋党之险迹旷然使天下更始岂不乐哉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
兼修国史乃请高史官选以求名才侍中韦安石尝阅其史稾叹曰董狐何以加时赋敛繁重民多荡析后数召入禁中访得失进同凤阁鸾台
平章事张易之构魏元忠张说欲诛之无敢言者敬则独奏曰元忠说秉心忠一而所坐无名杀之失天下望乃得不死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
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譔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非其罪改庐州代还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
七十五敬则与三从昆弟居四十年赀产无异及执政每以用人为先细务不省也岭表蛮叛以裴怀古有文武才用为桂州都督蛮服其威惠
相率降荐魏知古为凤阁舍人张思敬为右史皆称职初二张权宠盛敬则密谓敬晖曰公若假太子令举北军诛易之兄弟两飞骑力耳晖卒
用其策始崔寔仲长统王郎曹冏论封建指秦为失敬则以为秦汉世礼义陵迟不可复用周制封诸侯着论明之儒者以为知言睿宗嗣位尝
曰神龙以来忠于本朝者李多祚王同皎韦月将燕钦融并褎复矣尚有遗者耶刘幽求曰朱敬则忠正义烈天下所推往为宗楚客冉祖雍等
所诬谪守刺史长安中尝语臣曰相王必受命当悉心事之及韦氏千纪臣遂见危赴难虽天诱其衷亦敬则启之于是追赠秘书监谥曰元
朱仁轨
朱仁轨
敬则兄仁轨字德容隐居养亲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有赤乌白鹊栖所居树按察使赵承恩表其异及卒
郭山恽员半千魏知古共谥为孝友先生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