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本章共 5.8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元 【八】
○元八
董俊【文蔚 文用 文忠】 汪德臣【良臣惟正】
董俊
汪德臣
△董俊
董俊字用章真定槀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佑间边事方急槀城令哩迪募兵拔俊为将将所募兵迎敌岁乙亥国王穆呼哩
帅兵南下俊峰己卯以劳擢知中山府事金将武仙据真定定武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定武诸城复来附庚辰金大发兵益
仙俊军时屯曲阳仙锐气来战败之黄山下仙降穆呼哩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驻槀城俊谒穆呼哩曰武仙黠不可测终不为
我用请备之穆呼哩然其言承制授左副元帅乙酉仙叛旁郡县皆为仙守俊孤军拒守永安仙攻之期年无所利俊出兵掩击之仙败走久之
俊复夜入真定仙走死乃纳史大倪弟天泽为帅 【按太祖纪武仙杀史天倪以真定叛天倪弟天泽击仙走之复真定天泽传所载亦同与
此互异】 壬辰会诸军围汴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焉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族亲故人皆有恩意
里夫家僮亦接之有道克汴时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诚诸子曰吾一农夫耳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愿汝曹力田读书勿
求非望为吾累也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先是戊子岁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俊曰民实少而
欺以数多他日上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永安节度使刘成叛俊下令曰逆者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与其家财仍
奏官之众果去成降沃州民砦天台为盗既破降之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也南征时人多归俊愿为奴既归悉
纵为民邻境人有被掠卖者亦与直赎还之大小百战无不克捷为政宽明所至民惟恐其去封寿国公谥忠烈改封赵国公子文炳文蔚文用
文直文忠文炳自有传
董文蔚
董文用
董文忠
董文蔚
文蔚字彦华兄文炳为藁城令辛丑起民兵南征文炳命文蔚率十有七人自为一队与众军渡淮甲寅世祖收大理还驻六盘山文炳以
文蔚孝谨公勤解所佩金符以让帝嘉之授藁城等处行军千户南镇邓州时沿边城壁未筑是年冬修光化乙卯立昆阳丙辰筑枣阳文蔚悉
总之见执役者常以善言抚恤弗事威猛众咸感之丁巳攻襄樊城兵不得渡文蔚夜领兵士于湖水狭隘处伐木拔根立于水实以薪草为桥
梁至晓师悉渡围已合城中大惊文蔚复统巴图军以当前行夺其外城论功居最己未宪宗伐宋入川蜀文蔚奉诏将兵西上由褒斜历创阁
长驱而前至钓鱼山崖壁巉峭惟一径可登恃险阻未即降帝命攻之文蔚激厉将士挟云梯冒飞石履崎岖以登直抵其寨苦战顷之兵士被
伤乃还中统二年世祖置武卫军文蔚以邓兵入为千户帝北狩留屯上都三年李璮反文蔚以军围济南城破璮诛奏功还至元五年卒子上
都之炭山弟文忠时为枢密佥院乞护丧南还帝甚悯之泰定中赠陇西郡伯
董文用
文用字彦材弱冠试词赋中选时以真定藁城奉庄圣太后汤沐庚戌太后命择邑中子弟来上文用从文炳谒太后子和琳世祖在潜藩
命文用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癸子世祖征云南大理文用与弟文忠从军督粮械赞军务丁已世祖命授皇子经已未伐宋文用理军需
将攻鄂州宋贾似道吕文德将兵来拒军容甚盛世祖临江阅战文炳求先进战文用与文忠偕行大破宋师世祖即位建元中统文用招诏宣
谕边郡且择诸军充侍卫二年以兵部郎中参议都元帅府事三年李璮叛从元帅库库岱统兵诛之山东平阿珠奉诏伐宋召文用为其属文
用谢病不行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中兴自珲塔哈之乱民间相恐动窜匿山谷文用置书通衢谕之民乃安始开唐来汉延
秦家等渠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民之归者四五万户悉授田种颁农具更造舟置黄河中受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时诸
王哲伯特穆尔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省臣不能制文用辄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王怒使左右杂问之文用请与王傅辨王即遣其传
讯文用其傅中朝旧臣不肯顺王意文用谓之曰王以重戚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于事体不便因厯指其不法数十事其傅惊起
去白王王召文用谢之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颇立二年入奏经略事宜还以谕旨行之中兴遂定八年授山田东西道巡行劝农使山东自更
叛乱野多旷土文用巡行劝励无间幽僻入登州境见其垦开有方以郡守为能作诗表异之于是列郡咸劝五年之间政绩为天下劝农使最
十二年丞相安图奏为工部侍郎代赫舍哩 【赫舍哩名亨见阿哈玛特传】 赫舍哩阿哈玛特私人也其徒既谗间安图罢相即使鹰监奏
工部侍郎不给鹰食鹰且瘦死帝怒召治之因急捕文用入帝望见曰董文用乃为尔治鹰食者耶置不问十三年出为卫辉路总管郡当冲要
民为兵者十之九余皆单弱贫病不堪力役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惊卫输挽日役数千夫文用虑妨耕作乃从转运
主者言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主者曰万一有不虞罪将谁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事亦不废诸郡运
江淮粟于京师卫当运十五万石文用集旁郡议立驿置法民力以舒十四年汴漕司议通沁水合流御河以便漕文用曰卫为地最下大雨时
行沁水辄溢不得达于河即浸淫及卫今又引之使来岂惟无卫将无大名长芦矣会朝廷遣使相地形上言卫州浮屠最高者纔与沁水平势
不可开事遂寝十六年受代归田里读书赋诗怡然燕居裕宗在东宫数为台臣言董文用勋旧忠良何以不见用十八年台臣奏起为山北辽
东道提刑按察使不赴十九年朝廷选用旧臣召为兵部尚书自是朝廷有大议未尝不与闻二十年江淮省臣建议以行台隶行省朝议未决
文用坚持不可从之转礼部尚书迁翰林集贤二院学士知秘书监时中书右丞卢世荣以货利得幸权要以掊克为能乃建议曰我立法治财
视常岁当倍增而民不扰诏下会议人无敢言者文用曰此钱取于右丞之家耶将取之于民耶取于右丞之家则不敢知若取诸民则有说矣
牧羊者岁尝雨翦其毛今牧人日翦其毛而献之则主者固悦其得毛之多矣然而羊无以避寒热即死且尽毛又可得哉民财有限取之以时
犹惧伤残今刻剥无遗犹有百姓乎世杰不能对丞相安图谓坐中曰董尚书真不虚食俸禄者议者出皆谢文用世荣竟以是得罪二十二年
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时行省长官贵傲同列莫敢仰视跪起禀白如小吏事上官文用至则坐堂上侃侃与论是非无所迁就虽数忤之
不顾也有以帝命建佛塔于宋故宫者有司奉行甚急天大雨雪入山伐木死者数百人犹欲并建大寺文用请缓之长官者曰参政奈何格上
命文用曰困民力而失民心岂上意耶其人意沮遂稍宽其期二十三年朝廷将用兵海东征敛益急有司大为奸利文用请入奏事大略言疲
国家可宝之民力取僻陋无用之小邦列其条目甚悉言上事遂罢二十五年拜御史中丞文用曰中丞不当理细务吾当先举贤才乃举胡祗
遹王恽雷鹰荆幼纪许楫孔从道十余人为按察使徐琰魏初为行台中丞当时以为极选时僧格当国恩宠方盛近戚贵人见之皆屏息逊避
文用独不附之僧格令人风文用颂已功于帝前又自示意文用皆不答会朔方军兴粮糗粗备而诛求愈急文用见僧格极言其弊益忤僧格
意乃摭拾台事百端文用日与辨论不为屈于是具奏僧格奸状僧格日谮文用于帝帝曰御史职也何众之有且董文用端谨朕所素知汝善
视之迁大司农时欲奋民田为屯田文用固执不可迁为翰林学士承旨二十七年降福太后在东宫欲使文用授皇孙经具奏以帝命命之文
用每讲说经旨必附以朝廷故事反复开悟皇孙亦特加敬礼三十一年帝命文用以其诸子入见文用曰臣蒙国厚恩死无以报臣之子何能
为命至再三终不以见是岁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太后命文用从行既即位巡狩赛音布拉克之地每召入帐中问先朝故事文用亦盛言
先帝虚心纳贤开国经世之务谈说或至夜半是年诏修先帝实录命文用知制诰兼修国史文用于祖宗世系功德近戚将相家世勋绩皆记
忆贯穿史馆有所考究质问文用应之无遗失大德元年请老官一子于乡郡侍养寻卒子八人士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恒士廉士方赠寿
国公谥忠穆
董文忠
文忠字彦诚岁壬子入侍世祖潜邸癸丑从征南诏己未伐未与兄文炳文用败宋兵于阳罗堡世祖即位置符宝局以文忠为郎居益近
密尝呼董八而不名文忠不为容悦随事献纳中禁事秘外多不闻至元二年安图以右丞相入领中书建陈十事忤旨文忠曰丞相素有贤名
今秉政之始人方倾听所请不得后何以为遂从旁代对恳悃详切始得允可十一年伐宋民困供馈文忠奏免常岁横征从之帝尝见宋降将
问宋所以亡者皆曰贾似道当国薄武人而重文儒将士怨之故大军至争解甲归命也帝问文忠此言何如文忠因诘之曰似道薄汝矣而君
则未尝薄汝也有怨于相而移于君坐视亡国如臣节何然则似道薄汝固预知汝曹不足恃耳帝深善之有旨徙大都猎户于郢中文忠奏止
之又请罢官鬻田器之税听民自为时多盗诏犯者杀无赦文忠言杀人取货与窃一钱者均死恐乖陛下好生之德敕革之或告汉人殴伤国
人及太府监属卢甲盗翦官布帝怒命杀以惩众文忠言宜付有司阅实以俟后命乃遣文忠及近臣图们分核之皆得其诬状诏原之帝责侍
臣曰方朕怒时卿曹皆不言非董文忠开悟朕心则杀及无辜取议中外矣自安图北伐阿哈玛特独当国大立亲党惧廉希宪复入相奏希宪
以右丞行省江陵文忠言希宪国家名臣今宰相虚位不可使久居外宜早召还从之 【按廉希宪传云阿尔哈雅下江陵请重臣镇之帝使
希宪行省荆南希宪疾久不愈文忠言江陵卑湿如希宪病何帝即召还事异本传】 十六年礼部尚书谢昌元请立门下省封驳制敕以绝口
书风晓近习奏请之獘帝锐意欲行之诏廷臣杂议廷臣奏以文忠为侍中及其属数十人近臣进言曰陛下将别置省须得人以任今闻盗诈
之臣与居其间不可其言多指文忠文忠忿办曰上每称臣不盗不诈今彼顾臣而言意实在臣其显言臣盗诈何事帝令言者出文忠犹诉不
止且攻其害国之奸帝曰朕自知之彼不汝言也其人欲中害之然以文忠清愼无过乃求交驩文忠却之文炳为中书左丞卒太傅巴延荐文
忠可相帝使继其官文忠辞曰臣兄有平定南方之劳可居是位臣何功敢冒居重职乎十八年升典瑞监卿改佥书枢密院事车驾行幸诏文
忠留居大都凡宫苑城门直舍徼道环卫营屯禁兵太府少府军器尚乘诸监皆领焉兵马司旧隶中书并付文忠时权臣累请夺还中书不报
是冬卒封寿国公谥忠贞 【名臣事略作正献】
△汪德臣
汪德臣字舜辅赐名特格巩昌盐州人陇西公世显子也 【按元史汪德臣等传附汪世显传后今移世显入贰臣酌存德臣傅而以其
子若弟附于其后】 年十四袭爵巩昌等二十四路便宜都总帅从征蜀将前军出忠涪进攻运山所乘马中飞石死步战拔外城宋将余玠攻
汉中德臣驰赴之玠遁去宪宗命城沔州沔据嘉陵要路德臣缮治室庐部署官属数日而集进攻嘉定敌潜军夜出德臣迎战杀百人还至左
绵云顶宋军乘夜斫营觉之杀千人生擒百人进次隆庆宋军仍夜出与力战尽杀之及马漕沟遇伏兵与战获其统制罗廷鹗又命城益昌诸
戍皆听节制世祖以皇弟有事西南德臣入见乞免益昌徭赋及漕糟屯田为良久计并从之即命置行部于巩立漕司子沔通贩鬻给馈饷奏
乞以兄忠臣摄府事使己得专事益昌益昌为蜀襟喉蜀入惮其威名诸郡环视莫敢出鬬甲寅春旱嘉陵漕舟水涩议者欲弃去德臣曰国家
以蜀事付我有死而巳柰何弃之尽杀所乘马飨士袭嘉川得粮二千余石云顶吕远将邀战即阵擒之复得粮五千石既而水陆运至屯田麦
亦登食用遂给获宋提辖崔忠郑再立纵令持檄谕苦竹守将南清以城降所俘民悉归之东南戍卒数百有去志德臣揣知之给券纵去皆泣
谢未几山寨相继输款宋将余晦遣都统甘闰以兵数万城紫金山德臣即选精卒衔枚夜进大破之闰仅以身免南清北觐其下杀清妻子以
叛蜀将焦远领兵饷之德臣击败远尽获所饷资粮蜀兵至又败之戊午帝亲征次汉中嘉陵白水交会势汹急帝问船几何可济德臣曰大军
旦万非可淹延当别为方略即命系舟为梁一夕而成如履坦途苦竹既逆命至是攻之岩壁峭绝或请建天桥帝以问德臣曰臣知先登陷阵
而巳建桥非所知既而桥果无功乃率将士鱼贯进帝望见叹曰人言特格胆勇岂虚誉邪宋将赵仲武纳款而杨礼犹拒战奋击尽杀之宋龙
州守将王德新遣所亲愿效顺以郡民为祈奏如其请复拔长宁斩守将王佐帝东下德臣为先锋抵大获山夺水门宋将杨大渊遣子乞活数
万人命引至帝前为请明日大渊率众降 【按杨大渊传云遣王仲入招大渊大渊杀之宪宗怒督诸军力攻大渊惧遂降与本传异】 已而
运山青居大良皆降进攻钓鱼山守臣王坚负险不下德臣单骑至城下大乎曰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语未既几为飞石所中遂感
疾帝遣使问劳俾还益昌奏曰陛下尊为天子犹昌寒暑服劳于外臣待罪行伍死其分也寻卒追封陇西公谥忠烈长子惟正袭弟良臣
汪良臣
汪惟正
汪良臣
良臣年十六七从兄德臣出征以功擢裨将癸丑岁以德臣荐为巩昌帅领所部兵屯白水宪宗亲征军至六盘良臣还巩昌治供亿事集
而民不扰诏权便宜总帅府事良臣奏愿与兄德臣定四川帝曰行军馈饷所系不轻汝任其责自可立功既奉命治桥梁平道路营舟车水陆
无壅世祖即位阿勒达尔浑塔哈逆命劫六盘西陲骚动诏良臣讨之至耀碑谷两军相当良臣慷慨誓诸将会大风扬沙昼晦良臣手刃数十
人众军乘之贼大溃获阿勒达尔浑塔哈杀之中统二年和尔叛复讨平之累授阆蓬广安顺庆等路征南都元帅良臣以钓鱼山险绝不可攻
请就近筑城以扼其往来四年春良臣攻重庆与宋将朱禩孙兵交良臣塞其归路引兵横击之断敌兵为二敌败走趋城不得入尽杀之至元
六年授东川副统军迁西川行枢密院事十一年进攻嘉定昝万寿坚守不出良臣度有伏兵大搜山谷进垒薄城大破之万寿乞降紫云泸叙
相继款附还围重庆十三年宋涪州安抚杨立帅兵救重庆良臣败走之安抚张珏袭据泸州良臣还军平之十五年张珏遣众鏖战良臣奋击
大破之珏所部赵安开门纳降珏潜遯良臣禁俘掠发粟振饥民大悦四川悉平入觐授中书左丞行四川中书省事良臣陈治蜀十五事世祖
喜纳还至成都以蜀疮痍之余极意抚循行省罢改授安西王相不赴十八年卒追封梁国公谥忠惠
汪惟正
惟正字公理幼颖悟喜从文士论议古今尤喜谈兵时出游猎则勒从骑为攻守状父德臣卒于军袭爵守青居山初宪宗遣浑塔哈以骑
兵二万守六盘又遣奇塔特布哈守青居至是浑塔哈叛奇塔特布哈发兵为应惟正即命力士缚斩之世祖嘉其功诏东川军事悉听处分中
统三年部长辉图叛民大援惟正谓将吏曰辉图今若猘犬方肆狂啮当胜以不战乃发兵踵之贼欲战不得休则挠之若是者两月知其粮尽
势蹙曰可矣与战屡捷辉图遣人来约降阳许之因潜兵蹑其后出其不意擒杀之至元七年宋人修合州诏立武胜军以拒之惟正临嘉陵江
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宋人知有备不敢近九年丞相巴延克襄阳议取宋惟正奏
曰蜀未下者数城耳宜并力攻余杭愿以本兵由嘉陵下夔峡与巴延会钱塘帝优诏答之未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益兵助之惟正夺
其洪崖门获宋将何统制皇子安西王出镇秦蜀召惟正还十四年冬皇子北伐藩王图噜叛于六盘王相府命布巴岱领兵进讨惟正为副布
色岱不习兵师行无纪惟正为正部曲肃行陈严斥堠凡军政一倚重焉进次平凉简巩兵锐者八十人与俱至六盘图噜先据西山惟正分安
西兵为左右翼巩兵独居中去里许皆下马手弓图噜遣骑突阵惟正令引满毋发将及又命曰视必中而发于是矢下如雨突骑中者三之一
余尽驰还图噜军遂走麾兵逐之三踰山图噜就擒安西王亟称其功授开城路宣慰使十七年迁中书左丞行秦蜀中书省事蜀士荐罹兵革
民无完居惟正留意抚循人便安之二十二年改授陕西行中衵省左丞入觐上都还至华州卒谥贞肃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