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本章共 6.0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宋 【四十七】
○宋四十七
欧阳修【发棐】
刘敞【攽奉世】
曾巩【肇】
欧阳修
刘敞
曾巩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
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
愈遗藳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颐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
文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若
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干德令武成节度判官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厯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
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
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论事切直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奉使河东自
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言麟州天险不可废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又言忻代岢岚多禁
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下数事使还会保州兵乱以
为龙图直学士河北都转运贼平大将李昭亮通判冯博文私纳妇女修捕博文系狱昭亮惧立出所纳妇兵之始乱也招以不死既而皆杀之
胁从二千人分隶诸郡富弼为宣抚使恐后生变将使同日诛之与修遇于内黄夜半屏人告之故修曰祸莫大于杀己降况胁从乎既非朝命
脱一郡不从为变不细弼悟而止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
有可罢之罪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羣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
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羣皆怨怒谮
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奉使契丹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知嘉佑二年贡举时士子
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旬月改羣牧使唐书
成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修在翰林八年知无不言河决商湖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
河议者莫知所从修以为河水重浊理无不淤下流既淤上流必决以近事验之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但势不能久耳横垄功大
难成虽成将复决六塔狭小而以全河注之滨棣德博必被其害不若因水所趋增堤峻防疏其下流纵使入海此数十年之利也宰相陈执中
主昌朝文彦博主仲昌竟为河北患台谏论执中过恶而执中犹迁延固位修上疏曰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为圣德之累未几执中罢狄青为枢
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讹言籍籍修请出之于外以保其终尝因水灾上疏曰陛下临御三纪而储宫未建昔汉文帝初即位即立太子而享国长
久唐明宗恶人言储嗣事不肯早定致秦王之乱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其后建立英宗盖原于此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参知政事修在兵府
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时
东宫犹未定与韩琦等协定大议语在琦传英宗以疾未亲政皇太后垂帘左右交构几成嫌隙韩琦奏事太后泣语之故琦以帝疾为解太后
意不释修进曰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德着于天下昔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如今母子之间反不能容邪太后意稍和修复曰仁宗在位久德
泽在人天下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非仁宗遗意天下谁肯听从太后默久之而罢帝将追崇濮王命有司议皆谓当称皇伯改封大国修
引丧服记以为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降三年为期而不没父母之名以见服可降而名不可没也若本生之亲改称皇伯厯考前世皆无典据
进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故中书之议不与众同太后出手书许帝称亲尊王为皇王夫人为后帝不敢当于是御史吕诲等诋修主此议
争论不己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以自解修妇弟薛宗孺有憾于修造帷薄不根之谤摧辱
之之奇因中丞彭思永言即上章劾修神宗初即位欲深护修使诘思永之奇辞穷皆坐黜修亦方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明
年迁兵部尚书知青州改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辞不拜徙蔡州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
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寍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
资刚劲见义勇为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
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厯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
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意简者不为
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
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天
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
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好古嗜学凡金石遗文一切掇拾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自撰五代史记子发弈棐辨
欧阳发
欧阳棐
欧阳发
发字伯和少好学师事安定胡瑗得古乐钟律之说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来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靡不
悉究以父恩补将作监主簿赐进士出身累迁殿中丞卒年四十六苏轼哭之以谓发得文忠公之学汉伯阶晋茂先之流也
欧阳棐
棐字叔弼用荫为秘书省正字登进士乙科调陈州判官为审官主簿累迁职方员外郎知襄州曾布妇兄魏泰居襄规占公私田园指州
门东偏官邸废址为天荒请之吏具成牍至棐持不与泰谮于布徙知路州旋又罢去元符末厯吏部右司二郎中以直秘阁知蔡州蔡地薄赋
重转运使又为覆折之民不堪命会有诏禁止而佐吏惮使者不敢以诏旨从事棐曰州郡之于民诏令苟有未便犹将建请今诏止之若有惮
而不行何以为长吏命即日行之未几坐党籍废卒
△刘敞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厯进士廷试第一以内见王尧臣嫌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夏竦薨赐谥文正敞疏三上
改谥文庄方议定大乐使中贵人参其问敞谏曰王事莫重于乐今儒学满朝辨论有余而使若赵谈者参之臣惧为袁盎笑也权度支判官徙
三司使秦州与羗人争古渭地仁宗问敞弃守孰便敞曰若新城可以蔽秦州长无羗人之虞倾国守焉可也或地形险利贼乘之以扰我边鄙
倾国争焉可也今何所轻重而殚财困民损士卒之命以规小利使曲在国非计也议者多不同秦州自是多事矣温成后追册有佞人献议求
立忌敞曰岂可以私眤之故变古越礼乎乃止吴充以典礼得罪冯京救之亦罢近职敞因对极论之帝曰充能官京亦亡它中书恶其太直不
相容耳敞曰宽仁好谏而中书乃排逐言者臣恐感动阴阳有日食地震风霾之异己而果然因劝帝收揽威权帝深纳之同修起居注擢知制
诰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居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
原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
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使还求知扬州狄青起行伍为枢密使每出入小民辄聚观至壅马足不得行青不自安敞为言陛下爱青不如出
之以全其终使出谕中书青乃去位扬之雷塘汉雷岥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主皆失业敞据塘旧券悉用还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
狱敝察其冤亲按问之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徙郓州决狱讼明赏罚境内肃然道中遗一囊钱人莫敢取又有暮遗物市中者
旦往访之故在先是久旱多蝗敞至而雨蝗出境召纠察在京刑狱营卒桑达等醉鬬皇城使捕送开封弃市敞移府问何以不经审讯奏请准
近格诏以其章下府着为令嘉佑祫享羣臣上尊号敞疏言陛下不受徽号且二十年今岁来颇有灾异正当寅畏天命深自抑损岂可以虚名
为累帝遂不受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敞进读史记至
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以义理讽也皇太
后闻之亦大喜疾少间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寍元年卒年五十敞学问渊博尝夜视镇星谓人曰此于法当得土
不然则生女后数月两公主生又曰岁星往来虚危间色甚明盛当有兴于齐者岁余英宗以齐州防御使入承大统尝得先秦彛鼎数十铭识
奇奥皆案而读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朝廷每有礼乐之事必就其家以取决焉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
之九制成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长于春秋弟攽子奉世
刘攽
刘奉世
刘攽
攽字贡父与敞同登科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欧阳修赵槩荐试馆职御史中丞王陶排之攽官己员外郎纔侍馆阁校勘熙寍
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诏封太祖诸孙行尊者为主奉太祖后攽言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当自奉其国之祖宜崇德昭德芳之后世世勿
降爵宗庙祭祀使之在位则所以褒扬艺祖者着矣诏封如攽议方更学校贡举法攽曰本朝选士之制行之百年累代将相名卿皆由此出而
以为未尝得人不亦诬哉愿因旧贯毋轻议改法王安石在经筵乞讲者坐攽曰侍臣讲论于前避席立语乃古今常礼君使之坐所以示人主
尊德乐道也若不命而请则异矣礼官皆同其议至今仍之又尝贻安石书论新法不便安石怒摭前过斥通判泰州以集贤校理判登闻检院
户部判官知曹州曹为盗区重法不能止攽治尚宽平盗亦衰息为开封府判官复出为京东转运使徙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为转运使能奉
行法令致财赋乃追坐攽废弛黜监衡州盐仓哲宗初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去加直龙图阁知蔡州至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以疾
不起年六十七攽尤邃史学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为人疏儁不修威仪喜谐谑数用以招怨悔云
刘奉世
奉世字仲冯中进士第熙寍三年初置枢密院诸房检详文字以太子中允居吏房神宗称其奉职不苟加集贤校理检正中书户房公事
改刑房进直史馆国史院编修久之为吏部员外郎元佑初厯度支左司郎中起居郎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户部吏部侍郎权户部尚书七
年拜枢密直学士佥书院事哲宗亲政用二内侍为押班中书舍人吕希纯封还之帝谓近例奉世曰虽有近例柰人不可户晓帝为反命既而
章惇当国奉世乞免去绍圣元年以端明殿学士知成德军改定州知成都府过都入觐欲述朋党倾邪之状帝将听其来曾布曰元佑变先朝
法无一当者奉世有力焉遂不许明年署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居郴州再贬隰州团练副使徽宗立尽还其官职知定州大名府郓州崇寍初再
夺职谪居兖沂以赦得归 【按东都事略作夺职谪知徐州提举崇福宫】 政和三年复端明殿学士卒年七十三奉世优于吏治尚安静文
词雅赡最精汉书学常云家世唯知事君内省不愧作士大夫公论而己得丧常理也譬如寒暑加人虽善摄生者不能无病正须安以处之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甫冠名闻四方中嘉佑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
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州旧取酒场钱给募牙前钱不足赋诸乡户期七年止期尽募者志于多入犹责赋如初
巩立罢之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
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知齐州曲堤周氏拥赀雄里中子高横纵州县吏莫敢诘巩取寘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巩配三十一人又属
民为保伍使讥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
发民浚河调及他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又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凡省六驿人
皆以为利徙襄州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饮食衣衾之具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
人备巩先期区处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剑将乐盗廖思 【按曾肇撰巩行状作廖恩】 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巩以计罗致
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过阙神宗
召见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以节用为理财之要加史馆修撰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
数月卒年六十五巩性孝友为文章本原六经少与王安石游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
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对曰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吕公着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弟
布自有传幼弟肇
曾肇
曾肇
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用荐为郑州教授擢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礼文残缺肇在职多所厘正亲
祠皇地于北郊盖自肇发之迁国史编修官进吏部郎中迁右司为神宗实录检讨元佑初擢起居舍人未几为中书舍人论叶康直知泰州不
当执政讶不先白御史因攻之肇求去范纯仁力为之言乃得释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
遂不草制谏议大夫王觌以论胡宗愈出守润肇言陛下寄腹心于大臣寄耳目于台谏今觌论执政即去之是爱腹心而涂耳目也帝悟太皇
受册诏遵章献故事御文德殿肇言天圣初两制定议受册崇政仁宗特改焉此盖一时之制今帝述仁宗故事以极崇奉孝敬之诚臣窃谓太
皇当于此时特下诏扬帝孝敬之诚而固执谦德屈从天圣两制之议止于崇政则帝孝愈显太皇之德愈尊矣坤成节上寿议令百官班崇政
肇又言天圣三年近臣班殿廷百官止请内东门拜表今太皇盛德不肯自同章献宜如三年之制并从之四年春旱有司犹请春宴肇同彭汝
砺上疏曰天菑方作正君臣侧身畏惧之时乃相与饮食燕乐死无以消复天变翌日有旨罢宴以宝文阁待制知颍州徙邓齐陈州应天府入
为吏部侍郎肇任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郊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己出知徐州徙江寍府帝亲政更用旧
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志信端良之士寘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时方治实录讥讪罪降为滁州稍
复集贤殿修撰厯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条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
听元佑臣僚被谴者咸以赦思甄叙肇请并录死者作训词哀厚恻怛读者为之感怆迁翰林学士兼侍读谏官陈瓘给事中龚原以言得罪肇
极力论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着陛下宜反复循省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兄布
在相位引故事避禁职拜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一宫未几出知陈州厯太原应天府扬定二州崇寍初落职谪知和州徙岳州继贬濮州团练
副使安置汀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自熙寍以来四十年大臣更用事邪正相轧党论屡起肇身更其间数不合兄布与韩忠彦并相日久
倾危之肇既居外移书告之曰兄方得君当引用善人以杜惇卞复起之萌惇卞纵未至一蔡京足以兼二人可不深虑布不能从未几京得政
布与肇俱不免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子统至左谏议大夫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