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本章共 5.0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贰臣传 【一】
(臣)等谨按春秋以正名分而其功在于惧乱贼史之为义所以植纲常示惩劝盖綦重也我皇上标人伦之规矩严大义之防维特命
馆臣于国史刱立贰臣传闲考列代草昧之初恢天纲鼓羣动以安反侧而备驱使自不得不借才前代于是诸史撰述列传之首人半前官事
多胜国未有能夺笔削而彰鈇钺者信乎万世一时敦人纪树臣鹄必俟夫圣人而为天子也臣等奉敕纂续通志谨循仿义例稽摭事实进退
予夺上禀睿裁合七史为贰臣传盖自唐迄明之初身都两府而不能扶危定倾庙鼎已移台铉再辱则有若李琪郑珏刘昫卢文纪姚顗和凝
范质王溥魏仁浦李涛吴延祚弁髦衰朝攀附国贼手持玺绶卖国子人则有若张文蔚杨涉张策赵光逢薛贻矩苏循君亡别立国破不知城
下系累卒自贻祸则有若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宗室帝甥后弟主壻谊连肺腑弃亲即雠则有若杨恭仁师道李鏻耶律怀义袁象先
萧仲恭仲宣张永德萧瑀李洪信洪义赵延寿手握重兵军降国灭且效奇计尽死力以倾覆故朝至不以亲反噬愤惋身殉则有若段疑康延
孝张柔刘整佞幸害政乱贼同产漏网新朝反阶佐命则有若封伦宇文士及往来两朝再三委贽国同传舍君如奕棊则有若赵赞张中孚中
彦始亦奋激败犹倔强卒不能固一失莫赎则有若屈突通汪世显文人自命素谈忠孝禅诏见薄国史托词则有若陶谷危素又其甚者七朝
宰执八姓奴仆固懵大伦且不知廉耻是人闲何等事则有若侯益冯道若此者人各异世材固殊等小善亦录大闲已踰汇为三卷以明圣朝
制作为万世立人极匪特班范以来所未有即郑氏龂龂黜陟前史其义例亦无能窥见万一云
唐
○唐
封伦
屈突通
萧瑀
杨恭仁【师道】
宇文士及
封伦
屈突通
萧瑀
杨恭仁
宇文士及
△封伦
封伦字德彝以字显观州蓨人祖隆之 【本传作隆今从北齐书】 北齐太子太保父子绣隋通州刺史伦少寺舅卢思道曰是儿当自
致卿相开皇末从杨素讨江南之乱为行军记室素以从妹妻之素营仁寿宫表为士工监宫成文帝见其制度奢侈怨甚素大惧伦曰毋恐皇
后至自当免明日帝果召素劳之素退问何以知伦曰上节俭故始见必怒然雅听后言后妇人惟侈丽是好后悦则帝安矣素以是益奇其才
每与论天下事抚其床曰封郎终当据此荐擢内史舍人大业中虞世基有宠然不悉吏事伦阴为裁画谄承主意百官章奏忤旨则寝不闻峻
文法抑功赏由是世基宠日隆而隋政大坏宇文化及乱持帝出宫使伦数帝罪帝曰卿士人何至是伦羞缩去化及署为内史令从至聊城知
化及必败乃结士及请于济北运粮化及死遂与士及来降高祖责其谄巧不忠罢就舍 【旧书云帝以其前代旧臣遣使迎劳通鉴诸书皆
不载按德彝本与土及偕来士及素结托高祖其妹又为昭仪在黎阳时曾手诏召之则来时自当有遗使迎劳事然非为德彝也】 伦以秘策
干帝帝悦更拜内史舍人迁侍郎三年改官名以为中书令 【按新书迁侍郎下书兼内史令考通鉴改内史令为中书令下书丙戌以内史
侍郎封德彝为中书令本传误今改】 秦王讨王世充命伦参谋军事时兵久不决帝欲班师王遣伦入见曰世充地虽多皆羁縻其用命者惟
洛阳尔计穷力屈破在旦暮今解而西则贼势复振后必难图帝纳之贼平帝谓侍臣曰始议东封多沮者唯秦王谓必克伦赞其行虽张华叶
策晋武亦何以加封平原县公判天策府司马顷之突厥寇太原且遣使和亲帝问羣臣咸请许之可妤战伦曰彼有轻中国心谓我不能战若
乘其怠击之势必胜胜而后和威德两全今虽不战后必复来臣以为击之便诏可寻检校工部尚书进封赵国公徙封密太宗立拜尚书右仆
射始伦之归萧瑀数荐之及是瑀为佐仆射每议事既定伦至帝前辄变易由是有隙贞观元年遘疾卧尚书省帝亲临视命尚辇送还第卒赠
司空谥曰明伦资险佞内狭数刺人主意阴导而阳合之外谨顺居处衣服陋素而交宫府贿赠狼藉又善矫饰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肺腑隐
刺之随机数进忠款太宗以为诚横赐累万又密言于高祖曰秦王恃功颉颃太子若不蚤立则亟图之且谓太子曰为四海不顾亲分羹者谓何
及高祖议废立伦固谏止常时语秘无知者卒后事寖闻十七年治书侍御史唐临追劾之帝下其议库俭等请还赠改谥诏夺司空削食封改
谥缪子言道尚淮南长公主官至宋州刺史
△屈突通
屈突通京兆长安人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羣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千五百人将悉诛死通
曰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免悉达等擢左武卫将军有犯法者虽
亲无所回纵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时为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达屈突通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谅先是文帝
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时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元感以
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不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
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帝南幸使镇长安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
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乃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蒲将自武关趋蓝田以援长安至潼关阻刘文静兵
不得进相持月余通令显和夜袭文静诘朝大战显和纵兵破二壁唯文静一壁独完然数入壁短兵接文静中流矢军垂败显和以士疲传餐
文静因得分兵实二壁会游军数百骑自南山还击其背三壁兵大呼奋而出显和遂溃尽得其众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安可逃难
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训勉士卒必流涕高祖遣其家僮往召通趣斩之俄闻京师不守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
显和来降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雠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
众曰京师谄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擒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
邪泣曰通不能尽臣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
之通独无所取帝闻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臣蒙陛
下更生誓以死许国今得备先驱二见何足顾平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及窦建德来援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世充平
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建成之变复检校行台仆射驰镇洛贞观初行台废
为洛州都督进左光禄大夫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后诏配飨太宗庙庭永徽中赠司空二子寿诠寿袭爵太宗幸洛思通忠节故诠以少子
拜果毅都尉赐粟帛恤其家终瀛州刺史诠子仲翔神龙中复守瀛州初桂州都督李弘节亦以清慎显既殁其家卖珠太宗疑弘节实贪欲追
坐举者魏征曰今号清白死不变者屈突通张道源通二子来调共一马道源子不能自存审其清者不加恤疑其浊者罪所举亦好善不笃矣
帝曰朕未之思置不问
△萧瑀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封新安王国除以女兄为隋晋王妃乃入长安好学善属文晋王为太子授右千牛及即位妃为后瑀寖亲宠迁
尚文奉御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感末疾不呼医曰是可为遁阶矣后责之曰尔亡国后不安小官而高为怪语罪不测乃复治疾良已拜内史
侍郎突厥围帝雁门瑀进谋曰蕃俗可贺敦与知兵事宜遣使论义成公主何不战而解又众恐陛下平突厥复事辽东故怠不肯战愿下诏赦
高丽专讨突厥则人自奋矣帝从之果围解帝素意伐高丽衔瑀■〈扌猒〉其机谓羣臣曰突厥何能为萧瑀乃绐恐我遂出为河池郡守部
有钞贼万人募勇敢士击降之又击走薛举众数万高祖入京师招之挈郡自归拜民部尚书封宋国公太宗以右元帅攻洛阳署瑀府司马武
德元年迁内史令帝悉以枢筦内外百务悉关决或引升御榻呼曰萧郎瑀亦孜孜无所惮上便宜数十事每见纳用手诏赐黄金一函秦王炙
雍州牧以瑀为州都督尝有敕下中书即即行帝责其稽瑀曰隋李内史诏敕多违舛百司不知所承今朝廷初基安危系号令比承一敕必覆
审使前后不谬始得下是以稽留帝曰若尔朕何忧乎初瑀关内田宅悉赐勋家至是给还之瑀尽分宗族独留庙室奉祠王世充平进尚书右
仆射太宗即位迁左仆射时封德彝为右仆射与瑀有隙而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又疏瑀亲德彝瑀心不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旨疏躁帝怒因
与陈叔达忿争帝前坐不敬免俄拜特进太子少师复为左仆射数月又免 【按唐太宗本纪及通鉴太宗初即位瑀与陈叔达忿争坐不敬
皆罢在武德九年十月至贞观元年六月始以太子少师复为左仆射新唐书本传载忿争事在复为左仆射后前后倒置今移改】 岁余起为
晋州都督入拜太常卿迁御史大夫参预朝政瑀论议明辩然不能容人短意或偏驳不通房玄龄魏征温彦博颇裁正之其言多黜瑀益不平
会玄龄等小过瑀即痛劾不报由是自失罢为太子少傅不复与政六年授特进行太常卿出为河南道巡省大使九年复参预政事帝尝曰武
德之季太上皇有废立议顾朕挟不赏之功弗容于昆弟瑀于尔时不可以利怵死胁真社稷臣也又谓瑀曰公守耿介古无以过然善恶太明
或有时而失瑀顿首谢魏征进曰臣有逆众持法主恕之以公孤特守节主恕之以介使瑀不遇陛下庸能自保邪晋王为皇太子拜太子太保
同中书门下三品因定太子见三师仪瑀素狭中与同僚多不合尝言玄龄辈朋党盗权若胶固然特未反耳帝曰知臣莫若君朕虽不明宁顿
懵臧否因为瑀晓解瑀以帝有偏信帝积久亦不平瑀好浮屠法尝请舍家为桑门帝许之复奏自度不能为又足疾不入谒帝曰瑀岂不得其
所邪乃诏夺爵贬商州刺史未几复其封加特进卒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常谥曰肃帝以其性忌改谥贞褊子锐尚襄城公主为太常
少卿
△杨恭仁
杨恭仁本名纶隋观王雄子仁寿中为甘州刺史大业初转吏部侍郎杨元感叛诏率兵经略败之破陵遂与屈突通追获贼炀帝召见嘉
其勇决时苏威宇文述裴蕴裴矩参掌选事皆乱赇不法恶恭仁廉正出为河南道大使捕贼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弒逆署吏
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遂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或公寻为凉州总管恭仁素习边事尽心绥慰葱岭以东皆奉贡贽就
加纳言突厥颉和可汗率众数万奄至州境恭仁随方备御以疑兵惧之颉利遂走簖州刺史贺拔行威叛 【旧书作贺拔威】 朝廷末即讨
恭仁募骁勇倍道出其不意克二城悉纵其俘众感悦遂相与缚行威降武德六年召拜吏部尚书兼中书令迁左卫大将军太宗即位拜雍州
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迁洛州都督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后以老病乞骸骨诏以特进归第卒赠潭州都督陪
葬昭陵谥曰孝子思训袭爵显庆中厯右屯卫将军从高宗并州右卫大将军慕容宝节夜邀思训与谋乱思训不敢对宝节惧毒酒以进思训
死妻诉之乃诛宝节诏以寘毒人者重其法思训孙睿交尚长宁公主豫诛张易之神龙中为秘书监贬绛州别驾
杨师道
杨师道
师道字景猷恭仁弟隋末自洛阳归高祖授上仪同尚桂杨公主除吏部侍郎改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十年拜侍中参预朝政性周谨
未尝语禁省事尝曰吾读孔光传想其余风或庶几焉十三年迁中书令太子承干得罪诏与长孙无忌等治其狱师道因妻前夫子赵节与谋
乃微风帝欲活之帝怒罢为吏部尚书师道起贵冑深抑势贵亲党以远嫌而四海人物非所练悉署用多非其才时论讥之从征高丽摄中书
令颇不称职改工部尚书复为大常卿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懿子豫之尚巢刺王女寿春县主居母丧与永嘉公主乱炙主
壻窦奉节所杀
△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述子化及弟也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奇之诏尚炀帝女南阳公主大业中为尚辇奉御从幸江
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化及谋弒逆以主壻忌之弗告 【按通鉴考异引蒲山公传言司马德戡弒炀帝之谋出于士及又引革命记言
帝酝毒酒将杀百官南阳公主恐其夫死阴告之始谋害帝是炀帝之弒士及其祸始也然隋书帝纪及诸人传中并言谋出智及士及传又载
智及遣庄桃树就第杀士及之事南阳公主传又有谋逆之日察君不预知之语则二书固未可尽信今并从本传而二书所云则从通鉴分注
之】 已弒帝署为内史令橬位封为蜀王初士及为奉御高祖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僮间道走长
安通殷勤且献金镮帝悦曰是将来矣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伦诡求督饟济北俄而化及败遂与伦等来降帝阳责之士及谢
备陈往款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乃赦之日见亲礼授上仪同从秦王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妻以寿光县主迁秦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
世充等进郢国公迁中书侍郎太宗即位拜中书令寻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喜折
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入为右卫大将军帝与语或至夜分遇休沐辄驰召然士及益自
谨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羣臣面拆廷争陛下不得举
手今臣卅在左右不少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别封一子新城县公久
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陪葬昭陵士及抚幼弟孤兄子以友睦称好周恤亲故然过自奉养服食必极丰侈有司谥曰恭黄
门侍郎刘洎曰士及居家侈肆不可谓恭乃改曰纵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