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本章共 7.2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金纪 【五】
世宗 【三】
○世宗三
大定二十一年春正月壬子以夏国请诏复绥德军榷场仍许就馆市易帝闻山东大名等路民骄纵奢侈不事耕稼诏遣阅实计口授地
必令自耕地有余而力不赡者方许招人租佃仍禁农时饮酒丙辰追贬海陵炀王亮为庶人甲子如春水丙子次永清县契丹人伊喇额哩页
者妻之子六妾之子四妻死其六子庐墓下更宿守之妾之子皆曰是嫡母也亦更宿焉三岁如一诏赐钱五百贯以为孝子之劝二月庚子还
都乙巳以元妃李氏之丧致祭兴德宫过市肆不闻人声帝谓宰臣曰岂以妃故禁之耶细民曰作而食若禁之是废其生计也其勿禁仍令所
过街衢门肆不必障毁三月帝闻蓟平滦等州民乏食命有司发粟粜之贫不能籴者贷之以监察御史舒穆噜元礼郑大卿 【弘简录作郑
达卿】 不纠举各笞四十前所遣官皆论罪辽州民宋忠恩州民邹明等乱言伏诛帝谓宰臣曰近闻宗州节度使阿索美行事多不法通州刺
史完颜守能既与招讨职事犹不守廉达官贵要多行非理监察未尝举劾阿都齐羣牧副使布萨纳延取部人二球杖至细事也乃便劾奏谓
之称职可乎今监察职事修举者与迁擢不称者大则降罚小则决责仍不许去官闰月辛卯渔阳令瓜尔佳伊勒哈司候判官刘居渐以被命
赈贷止给富户各削三官通州刺史郭邦杰夺俸三月乙未帝谓宰臣曰朕观自古人君多进用谗谄若汉明帝尚为所惑朕虽不及古之明君
然近习谗言未尝入耳至于宰辅之臣亦未尝偏用一人私议也癸卯以完颜守道为太尉尚书令富察通为平章政事襄为左丞张汝弼为右
丞梁肃为参知政事夏四月戊申以图克坦喀寍为左丞相唐古安礼为右丞相增筑泰州临潢府等路边堡及屋宇庚戌奉安昭祖以下三祖
三宗御容于衍庆宫行亲祀礼帝谕宰臣曰朕之言行岂能无过常欲人直谏而无肯言者使其言果善朕从而行之又何难也五月戊子西北
路招讨使完颜守能以赃罪杖一百除名秋七月已亥以图克坦克寍为枢密使辛丑以完颜守道复为左丞相太尉如故
二十二年春三月丁丑申敕西北路招讨司勒明安穆昆官督部人习武备甲申谕今岁行幸山后所用人夫并以官钱和雇癸巳诏颁重
修制条以张汝霖为御史大夫夏四月乙卯行监临院务官食直法诏削明肃尊号秋七月辛巳宰臣奏事时帝少违豫宰臣请退帝使终其奏
九月已丑以同知东京留守司事裔在任专恣失上下之分谪授复州刺史乙未额哩页扎拉孙绍先韩仲英等以受商赂纵禁物出界皆处死
冬十月辛丑徙河间宗室于平州庚戌祫享于太庙十一月丙子东京留守图克坦贞以与海陵逆谋伏诛妻永平县主子慎思并赐死甲申玉
田县令伊喇查坐赃伏诛十二月辛酉立强取诸部羊马法
二十三年春正月庚午诏有司但获强盗迹状既明赏随给之壬午如春水诏夹道三十里内被役之民与免今年租税仍给佣直甲午大
邦基伏诛二月乙巳还都戊申以张汝弼摄太尉致祭于至圣文宣王庙庚戌以张仲愈为参知政事帝览御史台所进察州县官罪皆细碎事
又止录其恶而不举其善诏并察善恶以闻三月丙子初制宣命之宝金玉各一涉县人陈圆以乱言伏诛壬戌敕有司为民祷雨是夕雨夏五
月庚午县令达春额哲等十人以不任职罢归甲戌命应部除官尝以罪罢而再叙者遣使按其治迹如有善状方许授以县令六月壬子右司
郎中段珪卒帝曰是人甚明正可用如知登闻检院巨构每事但委顺而巳燕人自古忠直者鲜辽至从辽宋至从宋本朝至则从本朝其俗诡
随虽屡经迁变而未尝残破者凡以此也南人劲挺敢言直谏者多甚可尚也又曰昨夕苦暑朕通宵不寐因念小民比屋卑隘何以安处秋七
月御史大夫张汝霖坐失纠举降授棣州防御使八月乙未观稼于东郊以女真字孝经千部付点检司分赐护卫亲军乙巳括定明安穆昆户
口田土牛具以程辉为参知政事九月帝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命译五经颁行之冬十一月壬戊朔曰有食之壬申以崇尹为平章政事闰月
甲午帝谓宰臣曰帝王之政固以宽慈为德然如梁武帝专务宽慈以至纪纲大坏朕尝思之赏罚不滥即是宽政也余复何为以襄为平章政
事张汝弼为左丞钮祜禄噶达尔为右丞张汝霖为参知政事戊午帝谓宰臣曰女真进士可依汉进士补省令史夫儒者操行清洁以吏出身
者自幼贪墨习以成性至为官不能迁改政道兴废实由于此庚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徐伟奏事帝谓宰臣曰斯人纯而干右司郎中郭邦杰
直而颇躁又曰庶人亮自以不道恐上京宗室起而图之故不问疏近并徙之南京岂非以汉光武宋康王之疏庶得继大统故过虑若此然何
其谬也十二月丁亥以乌库哩元忠复为尚书右丞相
二十四年春二月癸酉帝曰朕将往上京念本朝风俗重端午节比及端午到上京则燕劳乡闾宗室父老三月甲午帝将如上京尚书省
进守国宝帝召皇太子授之因谕之曰上京祖宗兴王之地欲与诸王一到或留三二年以汝守国社稷任重宜知畏慎常时观汝甚谨今日能
纾朕忧乃见汝心孝也皇太子再三辞让以不谙政务乞备扈从帝曰政事无甚难但用心公正毋纳谗邪久之自熟皇太子流涕左右皆感动
皇太子乃受宝壬寅遂如上京宰执以下奉辞于通州帝谓宰执曰卿辈皆故老宜悉心辅皇太子以副朕意又谓枢密使图克坦克寍曰朕巡
省之后脱或有事卿必亲之毋忽细微大难图也又顾六部官曰朕闻省部文字多以小不合而驳之苟求自便致累岁不能结绝朕甚恶之自
今可行则行可罢则罢毋使在下有滞留之叹时诸王皆从以赵王永中留辅太子夏四月丙寅次东京丁卯朝谒孝寍宫给复东京百里内夏
秋税租一年在城随关年七十者补一官曲赦百里内犯徒二年以下罪五月巳丑至上京居于光兴宫庚寅朝谒于庆元宫戊戌宴于皇武殿
帝谓宗戚曰朕思故乡积有日矣今既至此可极欢饮君臣同之赐诸王妃主宰执百官命妇各有差宗戚皆沾醉起舞竟日乃罢六月辛酉幸
阿勒楚喀水临漪亭壬戌阅马于绿野淀秋七月已未帝谓宰臣曰天子巡狩当举善罚恶凡士民之孝弟姻睦者举而用之其无行之人则教
戒之不悛者加惩罚丙午猎于巴延淀八月乙亥诏免上京今年市税冬十月丁卯猎于近郊十一月辛卯还宫甲午诏有司报谕宋与高丽夏
国上京天寒地远正旦生日并不须遣使
二十五年春正月丁亥宴妃嫔亲王公主宗室品官于光德殿与坐者千七百余人赏赉有差二月癸酉东平尹乌库哩思列坐怨望杀之
【按宋史载淳熙十二年三月故辽林牙达实假道夏人以伐金即大定二十五年三月也金史缺载】 夏四月癸亥幸皇武殿击球许士民
纵观甲子诏于率宾呼尔哈两路明安下选三十穆昆为三明安移置于刷达巴罕之地以实上京壬申曲赦会寍府仍放免今年租税百姓年
七十以上者补一官甲戌以会寍府官一人兼大宗正丞以治宗室之政帝谓羣臣曰上京风物朕自乐之每奏还都辄用感怆祖宗旧邦不忍
舍去万岁之后当置朕于太祖之侧卿等无忘朕言丁丑宴宗室宗妇于皇武殿赐大功亲以下官阶年高属近者加宣武将军及封宗女赐银
绢各有差帝曰朕寻常不饮酒今日甚欲成醉此乐不易得也宗室妇女及羣臣故老以次起舞进酒帝曰吾来数月未有一人歌本曲者吾为
汝等歌之命宗室子弟叙坐殿下者皆坐殿上听帝自歌其词道王业之艰难及继述之不易至慨想祖宗宛然如覩歌毕泣下 【恭读通鉴
辑览
御批观至此而不戄然惕■〈忄双〉然失愀然感者亦无人心者矣按金世宗待诸宗室故老缠绵恺恻动出至诚所谓亲贤乐利
不惟当时感动即千载亦思慕不忘服膺
圣论真足以见感化之源理有不爽而金世宗诚不愧为贤主也】 羣臣宗戚捧觞上寿皆称万
岁于是诸夫人更歌本曲如私家之会既醉帝复续调至一鼓乃罢巳卯发上京庚辰宗室戚属奉辞帝曰朕久思故乡甚欲留一二岁京师天
下根本不能久于此也太平岁久国无征徭汝等皆奢纵往往贫乏朕甚怜之当务俭约无忘祖先艰难因泣数行下宗室戚属皆感泣而退五
月壬寅次天平山好水川癸卯遣使如临潢泰州劝农六月甲寅猎近山见田垄不治命笞田者庚申皇太子允恭薨庚午遣唐古鼎诣京师致
祭皇太子秋九月辛巳朔次实沙河赐百岁老妪帛甲申次辽水召见百二十岁女真老人能道太祖开创事帝嘉叹赐食并赐帛己酉至自上
京是日帝临奠宣孝皇太子于熙春园冬十月丙辰尚书省奏亲军数多宜稍减损诏定额为三千宰臣退帝谓左右曰宰相年老艰于久立可
置小榻廊下使少休息甲子禁上京等路大雪及含胎时采捕帝谓宰臣曰护卫年老出授临民字尚不能书何以治民其胸中明暗外不能知
精神昏耄巳见于外是强其所不能也天子以兆民为子不能家家而抚在用人而巳知其不能而强授之百姓其谓我何丁丑命学士院等官
凡直宫中午前许退十一月庚辰朔诏曰豺未祭兽不许采捕冬月雪尺以上不许用网及苏克苏呼恐尽兽类丙申夏国遣使问起居戊戌以
曹王永功为御史大夫十二月戊午以皇孙玛达格判大兴尹进封原王丙寅完颜守道等坐擅增东宫诸皇孙食料各削官一阶甲戌帝谓宰
臣曰太尉守道论事止务从宽犯罪罢职者多欲复用若惩其首恶后来知畏罪而复用何以示戒丙子帝谓宰臣曰原王行事如何右丞噶达
尔对曰闻都人皆称之帝曰朕令察于民间咸言见事甚明予夺皆不失当曹豳二王弗能及也又闻有女真人诉事以女真语问之汉人诉事
汉语问之大抵习本朝语为善不习则淳风将弃矣左丞张汝弼对曰不忘本者圣人之道也噶达尔曰以西夏小邦崇尚旧俗犹能保国数百
年帝曰事当任实一事有伪则丧百真故凡事莫如真实也
二十六年春正月甲辰如长春宫春水二月癸酉还都乙亥诏曰每季求仕人当问以疑难令剖决之其才识可取者仍察访政迹如其言
行相副即加擢用三月丁亥以大理卿阙帝问谁可右丞钮祜禄噶达尔言前吏部尚书唐古贡可乃授以是职己丑尚书省拟奏除授帝曰卿
等在省未尝荐士止限资级安能得人古有布衣入相者闻宋亦多用山东河南流寓疏远之人皆不拘于贵近也本朝境土之大岂无其人但
无由进耳左丞张汝弼曰下位虽有才能必试之乃见参政程辉曰外官虽有声一旦入朝却不称任亦在沙汰而已癸巳帝幸香山寺赐名大
永安寺给田二千亩栗七千株钱二万贯丁酉以亲军完颜齐诺言诏明安穆昆皆先读女真字经史然后承袭帝因曰人稍通古今则不肯为
非亲军麄人乃能言此审其有益何惮而不从夏四月壬子帝曰朕尝日御膳槩从减省尝有一公主至至无余膳可与若欲丰腆虽日用五十
羊亦不为难然皆民之脂膏不忍为也朕尝厯外任稔知民间之事想前代之君不知稼穑艰难者甚多其失天下皆由此也辽主闻民间乏食
谓何不食干腊葢幼失师保之训故不知民间疾苦夫与正人同处所知必正道所闻必正言不可不慎也今原王府官属当选秉性正直者勿
用有权术之人尚书省奏事帝曰比有上书言职官犯除名不可复用此言极当如军期急速权可使用今天下无事复用此辈何以戒将来又
诏曰今之税法考古行之但遇灾伤即加蠲免五月甲申以图克坦克寍为太尉赵王永中复为枢密使原王玛达格为尚书右丞相赐名璟庚
寅以豳王永成为御史大夫戊戌以钮祜禄噶达尔为左丞张汝霖为右丞六月巳巳帝谓宰执曰齐桓中庸主也得一管仲遂成霸业朕夙夜
以思惟恐失人朕既不知卿等又不荐必俟全才而后举葢亦难矣如举某人长于某事朕亦量材用之朕与卿等俱老矣天下至大岂得无人
荐举人材当今急务也又言干能之人固不易得然不若德行之士为优帝谓原王曰尔尝读太祖实录乎太祖征玛察泥淖马不能进太祖舍
马而步罕都射中玛察遂擒之创业之难如此可不思乎甲戌诏凡陈言文字诣登闻检院送学士院闻奏毋经省廷秋七月丙申以马惠迪为
参知政事八月丁丑帝谓宰臣曰朕于女真人未尝不加优恤然犯赃罪虽朕子弟亦不能恕丁亥遣吏部侍郎李晏等二十六人分路推排诸
路物力九月丙寅帝谓宰臣曰乌噶塔叛反巳遣人讨之可益以甲士毁其船栰无使再窥边境也冬十月戊寅定职官犯赃同职相纠察法庚
寅帝谓宰臣曰西南西北两路委各明安穆昆官依时教练骑射其弛慢过期及不亲监视并决罚之甲午诏增河防军数十一月甲辰帝谓宰
臣曰女真中材杰之士朕少有识者葢亦难得也新进士如图克坦镒瓜尔佳阿里布尼玛哈鉴辈皆可用之材也起身刀笔者虽有才可用其
廉介之节终不及进士今五品以上阙员甚多必资级相当至老有不能得者况欲至卿相乎古来宰相率不过三五年而退罕有二三十年者
卿等不举人才甚非朕意因顾修起居注崇璧曰斯人孱弱付之以事未必能办以其谨厚长者故置之左右欲诸官效其为人也戊午以左警
巡副使和硕通敏善断擢殿中侍御史兼右三部司正庚申立原王璟为皇太孙甲子帝谓宰臣曰朕闻宋军自来教习不辍今我军专务游惰
勿谓天下既安而无豫防之心一旦有警军不可用顾不败事耶其令以时训练丙寅帝谓侍臣曰唐太子承干所为多非度太宗纵而弗检遂
至于废如早为禁止当不至是朕每见善人忠孝廉洁出于天性至于常人多喜为非苟无以惩之何由致治孔子为政七日而诛少正卯圣人
尚尔况余人乎戊辰帝谓宰臣曰朕虽年老闻善不厌孔子云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大哉言乎以尼玛哈鉴纯直通敏擢皇太孙侍丞庚
午帝谓宰臣曰朕方前古明君固不可及至于不纳近臣谗言不受戚里私谒亦无愧矣朕尝自思岂能无过所患过而不改过而能改庶几无
咎十二月甲申左谏议大夫黄久约言递送荔支非便帝令罢之因谓宰臣曰有司奉上惟沽办事之名不问利害如何朕尝欲得新荔支兵部
遂于道路特设铺递比因黄久约言朕方知之夫为人无识一旦临事便至颠沛宫中事无大小朕常亲览者以不得人故也丁亥帝谓宰臣曰
朕年来惟以省约为务常膳止四五味比初即位十减七八天子亦人耳枉费安用丙申帝谓宰臣曰比闻河水泛溢民罹其害者赀产皆空今
复遣官推排何耶右丞张汝霖曰推排皆非被灾之处帝曰必邻道也既邻水而居岂无惊扰迁避计其赀产岂有余哉尚何推排为又曰平时
用人宜尚平直至于军职当用权谋使人不易测可以集事唐太宗自少年能用兵其后虽居帝位犹不能改吮疮翦须皆权谋也
二十七年春正月巳酉以襄城令赵沨为应奉翰林文字沨入谢帝问宰臣曰学士院比旧殊无人材何也右丞张汝霖曰人材须作养若
令久任练习自可得人二月己卯改闵宗庙号曰熙宗癸未命曲阳县置钱监赐名利通乙酉帝谓宰执曰朕自即位以来言事者虽有狂妄未
尝罪之卿等未尝肯尽言是相疑也君臣无疑谓之嘉会事有利害可竭诚言之丁亥命沿河京府州县长贰官并带管句河防事己丑谕宰执
曰近侍局官须选忠直练达之人使佞人在侧将恐谗言渐渍矣又谓宰执曰朕闻宝坻尉蒙古特默清廉其为政何如左丞噶达尔对曰其部
民亦称誉之然不知所称何事帝曰凡为官但得清廉亦可矣安得全才之人可进官一阶永为令又言朕时或体中不佳未尝不视朝诸王百
官但有微疾便不治事自今宜戒之丙申命罪人在禁有疾听亲属入视三月帝谓大臣曰朕观唐之颜真卿段秀实皆节义之臣终不升用亦
当时大臣锢蔽而不举也卿等当不私亲故而特举忠正之人又言国初风俗淳俭居家惟以布衣非大会宾客未尝辄宰羊豕朕每念当时节
俭之风不欲妄费凡宫中之官与赐之食者皆有常数以此故也夏四月丙戌以崇浩为参知政事五月庚午御膳味不调适有旨问之尚食局
直长言臣闻老母病剧私心愦乱以此有失尝视帝嘉其孝即令还家侍疾俟平愈乃来六月戊寅免中都河北等路常被河决水灾军民租秋
九月巳酉帝谓宰臣曰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葢朕前常有赏擢故皆勉力以此见专任责罚不如用赏之有激劝也冬十月乙
亥宋前主构殂庚辰祫享于太庙庚寅帝谓宰臣曰朕观唐史惟魏征善谏所言皆国家大事甚得谏臣之体近时台谏惟指摘一二细碎事姑
以塞责未尝有及国家大利害者岂知而不言欤无乃亦不知也十一月甲寅诏河水泛溢农夫被灾者与免差税一年卫怀孟郑四州塞河劳
役并免今年差税甲子帝谓宰臣曰卿等老矣殊无可以自代者乎必待朕知而后进乎春秋诸国分裂土地褊小皆称有贤卿等不举而已今
朕自勉庶几致治他日子孙谁与共治乎十二月壬午宋遣使告哀 【按大金国志载宋遣告哀使邢璞来至汴京锡宴欲用乐璞持不可考
宋史邢璞作韦璞又未载锡宴事而金史并未载告哀使人姓名今为附识】 甲申帝谕宰臣曰人皆以奉道崇佛设斋读经为福朕使百姓无
冤天下安乐不胜于彼乎尔等居辅相之任诚能匡益国家使百姓蒙利不惟身享其报亦将施及子孙矣左丞噶达尔曰臣等敢不尽心第才
不逮耳帝曰人亦安能每事尽善但加勉励可也戊子禁女真人不得改称汉姓学南人衣装犯者抵罪
二十八年春二月己丑宋遣使献先帝遗留物癸巳宋使朝辞以所献礼物中玉器五玻璃器二十及弓剑之属使还遗宋曰此皆尔国前
主珍玩之物所宜宝藏以无忘追慕今受之义有不忍归告尔主使知朕意也三月丁酉朔万春节帝御庆和殿受羣臣朝复宴于神龙殿诸王
公主以次捧觞上寿帝欢甚以本国音自度曲葢言临御久春秋高渺然思国家基绪之重万世无穷之托以戒皇太孙当修身养德善于持守
及命太尉左丞相喀寍尽忠辅导之意于是帝自歌之皇太孙及喀寍和之极欢而罢戊申命随朝官举进士已在任才可居翰苑者试制诏等
文字三道取文理优赡者补充学士院职夏四月癸酉命增外任小官及繁难局分承应人俸丁丑以富珠哩阿喽罕为参知政事癸未命建女
真太学五月丙午制诸教授必以宿儒高才者充秋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庚辰帝谓宰臣曰近闻乌嗒噶有不顺服之意若遣使责问彼或抵
捍不逊则边境生事朕尝思之招徕远人于国家殊无所益彼来则听之不来则勿强之此前世羁縻之长策也壬午以完颜博勒和为参知政
事甲申帝谓宰相曰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若拘以资格则往往至于耄老此不思之甚也阿噜罕使其早用朝廷必得补助
之力惜其已衰老矣凡有可用之材汝等宜早思之冬十月乙酉尚书省奏拟除授资格帝曰日月资格所以待庸常之人若才行过人岂可拘
以常例汝等但务循资守格不思进用才能岂以才能见用将夺已之禄位乎不然是无知人之明也羣臣皆曰臣等岂敢蔽贤才识不逮耳帝
顾谓右丞张汝霖曰前世忠言之臣何多今日何少也汝霖对曰世乱则忠言进承平则忠言无所施帝曰何代无可言之事但古人知无不言
今人不肯言耳汝霖不能对十一月戊戌帝谓侍臣曰凡修身者喜怒不可太极怒极则心劳喜极则气散得中甚难是故节其喜怒以思安身
今宫中一岁未尝责罚人也戊申帝谓宰臣曰制条拘于旧律间有难解之辞夫法律历代损益而为之彼智虑不及而有乖违本意者若行删
正令众易晓有何不可宜修之务令明白有司奏重修上京御容殿帝曰宫殿制度苟务华饰必不坚固今仁政殿辽时所建全无华饰但见他
处岁岁修完惟此殿如旧以此见虚华无实者不能经久也今土木之工灭裂尤甚下则吏与工匠相结为奸侵克工物上则户工部官支钱度
材惟务速办至有工役纔毕随即欹漏者奸弊苟且劳民费财莫甚于此自今体究抵罪庚戌帝谓宰臣曰朕近读汉书见光武所为人有所难
能者更始既害其兄伯升不思报怨事更始如平日人不见戚容岂非人所难能乎此其度量盖将大有为者也右丞张汝霖言湖阳公主奴杀
人事帝曰光武闻董宣直言而怒解可谓贤主矣令宣谢主则非也高祖英雄大度驾驭豪杰起自布衣数年而成帝业非光武所及然及即帝
位犹有布衣麄豪之气光武所不为也十二月乙亥帝不豫庚辰赦天下乙酉诏皇太孙璟摄政居庆和殿东庑丙戌以图克坦克寍为太尉兼
尚书令襄为尚书右丞相张汝霖为平章政事刘暐为参知政事戊子诏尚书令图克坦克寍左丞相襄平章政事张汝霖宿于内殿
二十九年春正月壬辰朔帝大渐不能视朝诏遣宋高丽夏贺正旦使还癸巳帝崩于福安殿年六十七谥曰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
孝皇帝庙号世宗陵曰兴陵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