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本章共 8.6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乐畧 【二】
祀飨正声序论
○祀飨正声序论
(臣)等谨按祀飨之乐自汉以后郑樵独取梁之十二雅唐之十二和谓其制作非古而音声有伦故世世因之而不能易嗣是而五代
梁唐晋乐曲散佚不足其类汉有十二成周有十二顺宋有十二安金有十二寍辽乐不传元亦微有缺失然皆祖述十二雅之遗音不改焉至
明始不分类属杂用宫商不得复以成法求之葢雅乐变革之一候也兹溯五代至元乐曲悉依郑志之例论次而于明代独编而注之法久必
变例有所穷耳
五代梁雅乐
(臣)等谨按梁雅乐绍承唐制改十二和如九庆今之所传仅存八曲其轶者祀地祇享宗庙皇后皇太子出入诸篇葢惟郊祀之乐尚
可考见如奠玉币等曲遂藉以传焉其后张文矩又更其别名曰同者六曰熙者一
庆和
(臣)等谨按庆和以祀天神与唐豫和相类太祖开平二年将郊禋有司撰进乐曰庆和之乐舞曰崇德之舞是庆和为降神曲明甚薛
史乃称亚献奏庆和疑有讹误后改曰永同
庆顺
(臣)等谨按庆顺以为皇帝行节与唐太和相类后改曰大同
庆平
(臣)等谨按庆平以奠玉币与唐肃和相类后改曰顺同
庆肃
(臣)等谨按庆肃以迎俎与唐雍和相类
庆熙
(臣)等谨按庆熙以酌献与唐寿和相类后改曰寿同
庆隆
(臣)等谨按庆隆以饮福与唐制酌献饮福同曲者微异后改曰福同
庆融
(臣)等谨按庆融以退文舞迎武舞与唐舒和相类后改曰混同
庆休
(臣)等谨按庆休以亚终献与唐亚终献出入二舞同曲者异制后改曰咸熙
后唐雅乐
(臣)等谨按后唐初用十二和旧乐至明宗时始有长兴乐之名隶于太常然皆教坊杂曲仅可用以飨燕且其篇名亦缺轶失传其正
声存者惟庙中各室酌献五曲而巳曰昭应 【懿祖室】 曰文明 【献祖室】 曰应天 【太祖室】 曰永年 【昭宗室】 曰雍熙
【庄宗室】 以十二和求之乃寿和之一类耳
晋雅乐
(臣)等谨按晋雅乐改唐十二和为十二同而其目缺畧不详高祖天福四年十二月庚戌礼官奏言正至上寿皇帝举酒奏元同再饮
三饮并奏文同三饮毕羣臣再拜奏大同是月壬戌又言宫悬歌舞未全且请杂用九部乐歌教坊法曲从之今正声可考见者惟元同等三曲
姑附录于此
汉雅乐十二成曲
(臣)等谨按汉有雅乐十二成曲与郑志所载唐世用乐之法一一脗合云
禋成 顺成 裕成 肃成 政成 弼成 德成扆成 裔成 庆成 骍成 寿成
周雅乐十二顺曲
昭顺
(臣)等谨按昭顺以祀天神亦唐豫和之类
寍顺
(臣)等谨按寍顺以祀地祇亦唐顺和之类
肃顺
(臣)等谨按肃顺以享宗庙亦唐永和之类但间用以彻俎与旧制不同乃当时假借行之非成法也
感顺
(臣)等谨按感顺登歌以奠玉币亦唐肃和之类然或于酌献时奏之则唐世所未尝行尔日礼官不能厘正至宋尚踵其误云
治顺
(臣)等谨按治顺皇帝以临轩亦唐太和之类
忠顺
(臣)等谨按忠顺王公以出入以退文舞迎武舞亦唐舒和之类
康顺
(臣)等谨按康顺皇帝食举亦唐休和之类
雍顺
(臣)等谨按雍顺皇帝以受朝皇后以出入在十二之数当唐正和一曲唐时正和但皇后出入所奏而皇帝以受朝之说史志未闻乃
周代一变旧法也
温顺
(臣)等谨按温顺皇太子以出入亦唐承和之类
礼顺
(臣)等谨按礼顺以正至礼会在十二之数当唐昭和一曲唐时昭和为皇帝皇太子举酒所奏葢所谓举酒者即礼会时所有事也但
唐书宋尝详言之耳又周祭先圣亦奏礼顺义有所取说戴宋乐永安条下
禋顺
(臣)等谨按禋顺以入俎亦唐雍和之类
福顺
(臣)等谨按福顺以酌献饮福亦唐寿和之类正至公卿献寿亦奏之考献寿乃朝会时事宜用礼会乐或宴乐此与酌献通奏一曲是
郑樵所讥为不分雅颂之遗响者也
宋雅乐十二安曲
高安
(臣)等谨按高安一曲仿唐之豫和以祀天神哲宗元符郊祀改曰景安然圜锺为宫三奏黄锺为角大蔟为征姑洗为羽各一奏其为
祀天神之乐未改也至徽宗政和中乃用以祭帝鼐则失之踰矣其大安普安并以祀天神虽随事傅名亦高安属也又迎神奏高安者则送神
亦奏之惟熙寍以后祀高禖绍兴朝日夕月祀大辰送神乃奏理安以送人鬼之乐而送天神戾矣
静安
(臣)等谨按静安一曲仿唐之顺和以祀地祇神宗熙寍改曰导安又别常祀为寍安哲安元符以后导安亦废寍安独存正祀常祀并
用之高宗绍兴时用为别庙彻豆之乐又有凝安以祀岳镇海渎徽宗政和时亦用为冈鼎魁鼎迎神乐皆函锺为宫三奏太蔟为角姑洗为征
南吕为羽各一奏
理安
(臣)等谨按理安一曲仿唐之永和以享宗庙仁宗景佑以后改曰兴安嘉佑祫享偶易怀安之名旋复其旧惟皇后庙又有肃安歆安
与兴安并用其它告飨各别为异名皆黄锺为宫三奏大吕为角太蔟为征应锺为羽各一奏
(臣)等又按正祀之外复有告飨如上尊谥徽号升祔别奏显安真宗祀汾阴毕躬谢亦用显安东封毕躬谢别奏封安受天书别奏瑞
安非常制也
嘉安
(臣)等谨按嘉安一曲仿唐之肃和登嘉以奠玉币或酌献之时废禧安不奏而以此代之盖奠献初无异礼亦无异乐可矣仁宗以后
亦用之于后庙盥洗又按大祀配食及皇后别庙奠玉币咸自为曲奏不相混蒙则踵事增华强分区别但义归颂美不嫌铺张其它祀典实繁
间亦各为奠玉币曲以明轩轾之差盖昧其本则不能不务其末要皆嘉安一曲之支流余裔也配位奠玉币郊祀曰广安 【景佑三圣位绍
兴太祖位】 曰定安 【建炎太祖位】 曰化安 【绍兴太宗位】 祈谷曰仁安 【景佑太宗位】 曰宗安 【绍兴太宗位】 雩祀
曰献安 【景佑太祖位】 祀感生帝曰皇安 【景佑以后宣祖位绍兴以后禧祖位】 明堂大飨曰诚安 【景佑真宗位熙寍英宗位
】 曰信安 【皇佑三圣位符神宗位】 曰广安 【绍兴淳熙太祖位】 曰化安 【绍兴淳熙太宗位】 曰泰安 【绍兴徽宗位
】 曰宗安 【淳熙高宗位】 祀皇地祇曰恭安 【景佑太祖位】 曰肇安 【熙寍太祖位】 曰定安 【绍兴太祖位】 祀神州地
祇曰化安 【景佑太宗位】 享别庙曰达安 【章献明肃室】 曰报安 【章懿室】 曰翕安 【章惠室】 其它祀典奠玉币祀感
生帝曰庆安又曰光安玉清昭应宫上尊号曰灵安冬至祭宝鼎曰明安祭岳镇海济享先农祭文宣王武成王祚德庙曰明安 【淳佑祭四
海又曰德安润安瀛安瀚安雍熙享先农又曰敷安】 享先蚕曰娭安祭风师雨师司中司命曰容安蜡祭曰钦安 【景德用嘉安熙寍东西
方用钦安南北方用嘉安绍兴后南北方复改吉安】 祭五龙曰文安以上配位别庙之曲间或实异而名同葢礼官未遑厘正又多内出篇目
称名偶复不敢议更兹谨编次以列于嘉安之后俾来者有所考焉又真宗朝奠瓒间万国朝天之曲则非常制也
隆安
(臣)等谨按隆安一曲仿唐之太和以为皇帝出入举止之节复增采茨独于还宫时奏之哲宗元符以后改曰干安杂用正安又改仪
安靖安憩安诸名变革纷纷非能于声音之道有所发明徒好事更张而已甚至降奏正安为主以太蔟为商者当黄锺为宫之乐则是不辨君
臣淆乱无等乃尔日职司诸臣弗克厘正之咎也惟太祖干德中和岘按开元礼请依月律别撰采茨一曲奏以还宫与隆安并行颇为近古矣
正安
(臣)等谨按正安一曲仿唐之舒和以为皇太子及王公出入之节以亚献终献以退文舞迎武舞以奉册宝其后于皇太子出入复有
明安之名于王公出入复有保安祇安之名于亚献终献退迎二舞复有文安恭安顺安飨安雍安惠安庆安曼安威安穆安仪安和安嘉安冲
安同安之名于奉册宝复有圣安礼安宜安明安登安大安真安之名皆随事以立文求其节奏不外乎太蔟之商自明安以下皆正安而已古
人于乐取其声以合于义后人徒夸其词而锡以名自谓益求大备而不知圣作明述之意由此寖亡矣王真宗朝亚终献间用平晋乐哲宗受
传国宝又有永昌神光翔鹤之曲皆非常制也
和安
(臣)等谨按和安一曲仿唐之休和以侑皇帝饮食间奏燕乐白龟甘露诸篇
顺安
(臣)等谨按顺安一曲仿唐之正和以为皇后出入举止之节其后改曰坤安承安和安成安泰安徽安史称皇帝受朝亦奏之然考自
建隆迄绍兴朝会所奏不外隆安干安二曲而皇后出入举止其曲奏可以考见者惟已改坤安诸名亦无顺安足据疑宋初偶一行之而后之
纪录者并畧不及也
良安
(臣)等谨按良安一曲仿唐之承和皇太子在其宫出入则奏之若在君父左右出入则奏正安与王公同所以避尊也
永安
(臣)等谨按永安一曲以正至朝会仿唐之昭和其与唐制昭和为皇帝皇太子举酒所奏似异实同说具周乐礼顺条下今观唐舍举
酒乐外无朝会正乐五代迄宋舍朝会正乐外举酒无乐益可见其为历代相承之制矣
(臣)等又按史志云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而所列祭文宣王武成王及祚德庙乐章并称凝安且永安之名不见乐章之列殊为
可异考凝安以祀岳镇海渎乃祀地祇之一类与静安同似不宜奏于文武祚德三庙若三庙之祭视天地祖宗有不可从同之义是故假正至
朝会之乐以奏之当时具有深意存焉其以凝安殆史书之误否则景佑以还或不免混淆之失也
丰安
(臣)等谨按丰安一曲仿唐之雍和以奉俎亦以彻豆自干德改奉俎为咸安彻豆为肃安自是奉俎彻豆遂有二曲真宗大中祥符改
曰吉安哲宗元符改曰熙安禧安钦安高宗绍兴改曰承安成安娱安歆安恭安失古意矣然理宗淳佑朝享明堂尚循并奏丰安之曲则旧章
固未尽泯亡而改制之始终离合亦藉以考见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者此也按祀天神宜奏以黄锺之宫祀地祇宜奏以太蔟之宫祀人鬼宜奏
以无射之宫同曲异调以义考之则咸安肃安熙安歆安禧安钦安系黄锺之宫承安成安娱安系太蔟之宫吉安恭安系无射之宫既匪通行
未尝转调是但知有词章而不知有节奏欲乐之正难矣禧安(臣)等谨按禧安一曲仿唐之寿和以酌献饮福然自太祖干德以后更名亦
多要以黄锺为宫则不可得而变也兹谨分类序列如左以明皆禧安所出配位酌献曰彰安 【景佑郊祀三圣位绍兴郊祀太祖位】 曰英
安 【景佑常祀太祖位景佑绍兴祀皇地祇太祖位淳熙明堂大飨太宗位】 曰大寍 【政和郊祀文祖位】 曰韶安 【景佑祀神州
地祇太宗位绍兴郊祀太宗位明堂大飨太宗位】 曰绍安 【景佑祈谷太宗位】 曰德安 【景佑明堂大飨真宗位熙寍明堂大飨英
宗位绍兴祈谷太宗位淳熙明堂大飨太宗高宗位】 曰肃安 【景佑祀感生帝宣祖位绍兴祀感生帝禧祖位】 曰孝安 【皇佑明堂
大飨三圣位绍兴明堂大飨太祖位】 曰大明 【大观明堂大飨哲宗位】 曰成安 【绍兴明堂大飨徽宗位】 曰恭安 【淳熙明堂
大飨太祖位】 曰佑安 【熙寍祀皇地祗太祖位】 曰化安 【绍兴祀神州地祇太宗位】 曰大善亦曰基命 【享太庙熙祖室】
曰大寍 【顺祖室】 曰大顺 【翼祖室】 曰大庆亦曰天元 【宣祖室】 曰大定亦曰皇武 【太祖室】 曰大盛亦曰大定 【
太宗室】 曰大明亦曰熙文 【真宗室】 曰大仁亦曰美成 【仁宗室】 曰大英亦曰治隆 【英宗室】 曰大明 【神宗室】 曰
重光 【哲宗室】 曰承元 【徽宗室】 曰端庆 【钦宗室】 曰大德 【高宗室】 曰大伦 【孝宗室】 曰大和亦曰大承 【
光宗室】 曰大安亦曰考安 【寍宗室】 享别庙曰惠安 【孝明室】 曰奉安 【孝惠室】 曰懿安 【孝章室】 曰顺安 【懿
德室】 曰嘉安 【淑德室】 曰理安 【章穆室】 曰永安 【章怀室】 曰兴安 【元德室】 曰厚安 【章献明肃室】 曰衍
安 【章懿室】 曰昌安 【章惠室】 曰慈安 【崇恩室】 曰歆安 【懿节安穆安恭显仁成肃五室】 其它祀典酌献祀五方帝
曰佑安祀感生帝曰崇安明堂大享朝谒玉清昭应宫奉迎圣像曰庆安祀高禖大辰曰佑安祀汾阴毕告庙曰显安上尊号曰大安朝献景灵
宫曰祖安封禅曰封安曰禅安祀社首曰瑞安祀汾阴曰博安祗奉天书告祭曰瑞安祭九鼎祀岳镇海渎享先农祭文宣王武成王祚德庙曰
成安 【淳佑祭四海又有熙安贵安类安溥安之名】 享先蚕曰美安祭风师雨师雷师司中司命曰雍安蜡祭曰怿安禔安择安穆安祭五
龙曰恺安饮福亦曰广安胙安禔安大安报安博安绥安其同异分合之数大畧与嘉安同
辽雅乐章名章 【章名阙】
(臣)等谨按辽史称辽初用唐十二和乐其后改名十二安而不能备纪其目据圣宗统和元年册承天皇太后太后仪卫动举麾太和
乐作文武三品以上入舒和乐作皇帝入门雍和乐作又兴宗重熙九年上契丹册皇帝出奏隆安之乐又载册太子仪太子入门贞安之乐作
则是圣宗巳前尚沿十二和之名兴宗已后始改名曰安矣但初用十二和既袭唐旧而后改十二安又与宋制若合符节岂有辽二百十年之
中不克创为雅乐新名独垂制作而始终蹈袭若此抑元初史臣于辽代乐制未尽搜罗遂乃摭拾傅会从而为之词耶故疑而阙之
金雅乐十二寍曲 【奠玉币侑食太子出入宫县三曲未详】
干寍
(臣)等谨按干寍以祀天神犹唐有豫和宋有高安海陵天德中册立皇后及皇太子奏以为皇帝出入之节其制若因册立而尊皇帝
用盛乐然天人同事郑樵所识不无假借之失至世宗大定中册立皇太子始改用洪寍意盖不敢拟郊祀降神乐而拟其奠玉币乐是已
镇寍
(臣)等谨按镇寍以祀地祇犹唐有顺和宋有静安也
来寍
(臣)等谨按来寍以享宗庙犹唐有永和宋有理安祭文宣王亦用之正祀之外如升祔则奏显寍静寍犹宋之有显安也
(臣)等又按登歌奠玉币唐以肃和宋以嘉安金世奠玉币通行之曲不得而详沿革源流难以考见兹列其可知者于左郊祀曰洪寍
【昊天上帝位】 曰神寍 【皇地祇配位】 曰永寍 【太祖配位】 祀方丘曰亿寍其亲享宗庙及他祀典奠玉币曲并轶
丰寍
(臣)等谨按丰寍以奉俎彻豆犹唐有雍和宋有丰安也
嘉寍
(臣)等谨按酌献唐以寿和宋以禧安凡祀通奏此曲宋时配位及各室别庙酌献之曲并别为异名然其节奏悉以禧安为准金世酌
献郊祀及宗庙摄事并奏嘉寍则其为通行之曲可见惟方丘独奏溥寍其它配位各室别庙亦仿效宋制改名区别兹附列于左曰泰寍 【
郊祀皇地祇配位】 曰燕寍 【太祖配位】 曰保寍 【方丘太宗配位】 宗庙曰肃寍各室曰大元 【始祖室】 曰大熙 【德帝
室】 曰大安 【安帝室】 曰大昭 【献祖室】 曰大成 【昭祖室】 曰大昌 【景祖室】 曰大武 【世祖室】 曰大明 【
肃宗室】 曰大章 【穆宗室】 曰大康 【康宗室】 曰大定 【太祖室】 曰大惠 【太宗室】 曰大同 【熙宗室】 曰大和
【睿宗室】 曰大钧 【世宗室】 曰大寍 【显宗室】 曰大隆 【章宗室】 曰大庆 【宣宗室】 曰仪坤 【昭德别庙】 曰
和寍 【宣孝太子别庙】 又案唐时酌献饮福并同一曲梁始分为二后唐以还皆仍唐制至金饮福独奏福寍之曲亦与梁同附识于此
昌寍
(臣)等谨按昌寍以为皇帝出入举止之节犹唐有太和宋有隆安凡郊庙行事通奏此曲惟祀方丘及别庙升降别奏肃寍行册礼出
入别奏泰寍洪寍殆因事改名强分差别其实则与昌寍不异也
肃寍
(臣)等谨按肃寍以为皇太子王公出入之节以亚献终献退文舞迎武舞犹唐有舒和宋有正安惟郊祀及方丘亚终献文舞退武舞
进别奏咸寍又皇太子册立时出入别奏元寍但匪通行者耳
和寍
(臣)等谨按和寍以朝会犹唐有昭和宋有永安也
(臣)等又按唐有休和宋有和安以侑皇帝饮食金制不可得详至朝会用燕乐与宋世畧同其曲名见后祀飨别声类中
坤寍
(臣)等谨按坤寍皇后以受册宝出入犹唐有正和宋有顺安也
(臣)等又按太子在其宫出入奏宫县唐以承和宋以良安金制轶未闻
元雅乐
(臣)等谨按元承宋制改雅乐之名曰成自大德迄至元颇称美备盖约畧亦沿十二以为数今溯其创制改作源流仅存七曲而已如
祀地祇朝会举酒侑食皇后皇太子出入所奏之乐并阙如焉考史志称祭天地五方帝社稷先农间用金之十二寍旧乐以此观之当时不无
因袭之迹或者所阙五者皆承宋金之旧未可知也兹谨论次凡承用寍安者槩从删省独取七曲着而存之以见变革之始终若其曲目则不
可得而断也
天成
(臣)等谨按天成以祀天神成宗大德九年所定元初沿用金乐奏干寍之曲
来成
(臣)等谨按来成以享宗庙亦名保成迎送神并奏后乃分来成迎神保成送神实本一曲耳巳复改为思成史志云思成世祖至元四
年名来成
钦成
(臣)等谨按钦成以奠玉币成宗大德九年所定元初沿用金乐奏亿寍之曲
隆成
(臣)等谨按隆成以为皇帝出入举止之节凡郊庙初献盥洗望燎则奏之后改曰肃成又曰顺成元初用金乐肃寍之曲以皇太子王
公出入所奏而用于皇帝出入在金时别庙已尝行之然武宗至大中旋废肃寍而用昌寍乃复其正自是昌寍与隆成并用云
寍成
(臣)等谨按奉俎彻豆元初用金乐丰寍之曲成宗大德九年始更譔定名曰寍成后又改嘉成以奉俎丰成以彻豆焉
明成
(臣)等谨按明成以酌献其庙中各室曰开成 【烈祖室】 曰武成 【太祖室】 曰文成 【太宗室】 曰弼成 【至元皇伯
考卓沁室】 曰协成 【皇伯考察罕岱室】 曰明成 【睿宗室】 曰熙成 【定宗室】 曰威成 【宪宗室】 曰混成 【世祖室
】 曰昭成 【裕宗室】 曰庆成 【顺宗室】 曰守成 【成宗室】 曰威成 【武宗室】 曰歆成 【仁宗室】 曰献成 【英
宗室】 曰永成 【明宗室】 武宗至大中改武成曰开成以献太祖明成曰武成以献睿宗史志云词仍其旧则不过易名而已盖本同律
之曲虽并更其词亦不得为异乐考世祖至元三年以前各室酌献之曲有庆成熙成昌成鸿成乐成康成明成诸名及后更定则以庆成献顺
宗熙成献定宗明成献睿宗余并废其饮福奏厘成不与明成通用乃沿金制而非唐宋以来之旧要以曲律断之不得竟分为二也
和成
(臣)等谨按和成以出入二舞以亚献终献其后杂用肃成顺成与皇帝出入同一曲奏非也
(臣)等又按元祭文宣王袭用宋乐十二安曲其后尝譔易命之曰明于通行乐曲之外更制雅音以祭先圣尊崇之意已极惜乎当事
畏难卒废不用也兹列其名于左曰文明 【迎神】 曰昭明 【盥洗】 曰景明 【升降】 曰德明 【奠币】 曰诚明 【酌献配
位同】 曰灵明 【亚献终献】 曰庆明 【送神】 凡七曲
明雅乐
(臣)等谨按明代雅乐其名曰和与唐相类然其曲奏天人并用统纪不分十二和遗法至斯大变盖草创之初未遑考正其后岁月寖
更补苴修饰莫能发明作述之旨以论定而整齐之于是明代乐律与前世判然异矣兹谨易郑樵论次旧例序其曲目凡所施行备为条注俾
览者错综求之自可知其视唐宋以来迥不相侔之故云
中和 【太祖洪武元年圜丘迎神二年方丘迎神三年朝日夕月亚献四年祀周天星辰亚献七年祀厯代帝王亚献八年圜丘方丘迎
神十二年合祀天地迎神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方丘迎神十年祈谷迎神十一年雩迎神十七年大飨迎神十八年兴都大飨迎神】 保和
【洪武三年朝日夕月奠玉币四年祀周天星辰奠玉币初献六年合祀天神地祇迎神奠币七年祀厯代帝王奠玉币初献 世宗嘉靖九年
夕月迎神十年祭社稷彻馔】
(臣)等谨按明史乐志太祖洪武六年有合祀天神地祗乐章考礼志元年从李善长等议分祀天地九年以分祭未安命作大祀殿于
南郊是岁冬至殿工未成乃合祀于奉天殿悉与本纪合则在六年于天地尚未合祀安得于神祗先有合祀乐章疑六年或系十二年之讹盖
十二年既有合祀天地乐章自应即有合祀天神地祇乐章耳
熙和 【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终献宗庙终献二年方丘终献三年朝日夕月迎神入年方丘终献十一年合祭太社稷终献十二年合祀
天地终献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终献朝日迎神十七年大享终献】 凝和 【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社稷奉俎二年方丘奉俎三年朝日夕月
彻馔夕月迎神四年祀周天星辰迎神七年祀历代帝王彻馔八年圜丘方丘奉俎十二年合祀天地奉俎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方丘奉俎朝
日奠玉币夕月迎神十年祈谷彻馔十一年雩彻馔十七年大飨奉俎十八年兴都大享奉俎】 广和 【太祖洪武元年十一年社稷迎神
世宗嘉靖九年方丘奠玉币十年社稷送神望瘗】 时和 【太祖洪武元年圜丘望燎社稷望瘗二年方丘望瘗八年圜丘望燎方丘望瘗十
一年社稷望瘗十二年合祭天地望燎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望燎方丘终献朝日亚献十年社稷迎神十七年大飨望燎】 太和 【太祖洪
武元年宗庙迎神二年享先农望瘗 世宗嘉靖十年祈谷望燎十一年雩望燎十五年孟春时享大祫时祫迎神大禘彻馔】 元和 【大禘
迎神】 雍和 【太祖洪武元年圜丘方丘社稷宗庙彻馔二年享先农奉俎四年祀周天星辰送神望燎七年祀厯代帝王迎神八年圜丘方
丘彻撰十一年社稷彻馔十二年合祭天地彻馔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彻馔十年社稷亚献十五年孟春时享彻馔十七年大享彻馔】 咸和
【太祖洪武六年祀先师孔子迎神彻馔送神 世宗嘉靖九年方丘奉俎十年祈谷奉俎十一年雩奉俎】 永和 【太祖洪武二年享先
农迎神奠玉币彻馔送神 世宗嘉靖十年祈谷终献十一年雩终献十八年兴都大飨彻馔大禘送神】 贞和 【世宗嘉靖九年享先蚕迎
神方丘彻馔】 肃和 【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社稷奠玉币二年方丘奠玉币三年朝日夕月终献四年祀周天星辰终献七年祀厯代帝王终
献八年圜丘方丘奠玉币十二年合祭天地奠玉币世宗嘉靖九年圜丘奠玉币十年祈谷奠玉币十一年雩奠玉币十七年大享奠玉币】 寍
和 【太祖洪武六年祀先师孔子奠玉币 世宗嘉靖九年方丘送神享先蚕终献十年社稷终献十五年孟春时享终献】 寿和 【太祖
洪武元年圜丘社稷宗庙初献二年方丘初献享先农初献亚献终献三年朝日夕月送神七年祀厯代帝王送神八年圜丘方丘初献十一年
社稷初献十二年祭天地初献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方丘朝日夕月初献享先农奠玉币享先蚕初献奠帛十年社稷祈谷初献十一年雩初
献十五年孟春时享初献十七年大享初献十八年兴都大飨初献大禘初献】 安和 【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社稷宗庙送神二年方丘送神
三年朝日夕月初献六年祀先师孔子初献八年圜丘方丘送神十一年社稷送神十二年合祭天地送神 世宗嘉靖九年方丘亚献朝日夕
月享先蚕彻馔十五年孟春时享时祫还宫】 豫和 【太祖洪武元年圜丘亚献社稷亚献终献宗庙亚献二年方丘亚献三年朝日夕月望
燎四月祀周天星辰彻豆七年祀厯代帝王望燎十一年社稷亚献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夕月亚献十七年孟春时享亚献彻馔大享时祫亚
献】 康和 【世宗嘉靖九年夕月终献】 景和 【太祖洪武六年祀先师孔子亚献终献 世宗嘉靖十年祈谷亚献十一年雩亚献】
敷和 【世宗嘉靖十八年兴都大飨亚献】 承和 【世宗嘉靖十八年兴都大飨终献】 仁和 【大禘亚献】 德和 【大禘终献】
顺和 【世宗嘉靖九年享先蚕亚献】 清和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送神十年祈谷送神十一年雩送神十七年大飨送神】 昭和 【
世宗嘉靖九年朝日送神】 感和 【世宗嘉靖十八年兴都大飨送神】 恒和 【世宗嘉靖九年享先蚕送神望燎】
(臣)等谨按明制王国享祀别奏雅乐改名曰清兹列于左凡七曲
太清 【迎神社稷山川改广清】 寿清 【初献】 豫清 【亚献】 熙清 【彻馔】 安清 【送神】 时清 【社稷山川望
燎】
(臣)等谨按明制朝贺别奏雅乐取名曰安兹列于左凡三曲
圣安 【朝贺驾出】 定安 【朝贺驾还】 治安 【公卿出入】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