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本章共 6.1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文苑传
宋 【七】
○宋七
陈与义
汪藻
叶梦得
程俱
张嵲
韩驹
朱敦儒
葛胜仲
熊克
张即之
赵蕃
陈与义
汪藻
叶梦得
程俱
张嵲
韩驹
朱敦儒
葛胜仲
熊克
张即之
赵蕃
△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洛人天资卓荦幼能文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寻谪监陈留酒税金人入汴高宗
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踰岭峤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至行在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湖州召
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振国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帝曰今梓宫与太后渊圣者未还
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帝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扈跸还临安以病请
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卒与义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
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余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帝云
△汪藻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调婺州观察推官改宣州教授稍迁江西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徽宗亲制君臣庆会
阁诗羣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郎时王黼与
藻同舍素不咸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终黼之世不得用钦宗即位召为屯田员外郎再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高宗践阼召试中书舍
人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提举太平观明年复召为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累迁翰林院学士帝以
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寖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
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宁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阙宦与开边误国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其职而迁延恩宥又
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绍兴二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又言古者有国必有
史故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踰二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后
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以郡人颜经投匦愬其敷籴军食贬秩停官起知抚州御史张
致远又论之子祠六年修撰范冲请令藻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
十五卷升显谟阁学士寻知徽州逾年徙宣州言者论其尝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二十四年卒秦桧死复职官二子二十八
年徽宗实录成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葢七八诏赠端明殿学士藻通显三十年无屋庐以居博极羣书老不释卷
尤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工俪语多著述所为制词人多传诵子六人恬恪憺怲懔憘
△叶梦得
叶梦得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嗜学早成多识前言往行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朝自婺州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用蔡京
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必自先治其心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
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帝是其言特迁祠部郎官大观初京再相向所立法度己罢
者复行梦得言周官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羣臣所谓废置赏罚者王之事也太宰得以诏王而不得自专夫事不过可不可二者而己以为可前
日不应废以为不可今日不当复今徒以大臣进退为可否无乃陛下有未了然于中者乎帝喜曰迩来士多朋比媒进卿言独无观望遂除起
居郎时用事者喜小有才梦得言自古用人必先辨贤能贤者有德之称能者有才之称故先王常使德胜才不使才胜德崇宁以来在内惟取
议论与朝廷同者为纯正在外惟取推行法令速成者为干敏未闻器业任重识度经远者特有表异恐用才太胜愿继今用人以有德为先二
年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专于重内轻外且乞身先众人补郡察京初欲以童贯宣抚陕西取青唐梦得见京问曰祖宗时宣抚
使皆是见任执政文彦博韩绛因此即军中拜相未有以中人为之元丰末神宗欲命李宪虽王珪亦能力争此相公所见也昨除贯节度使天
下皆知非祖宗法此巳不可救今又付以执政之任使得青唐何以处之京有渐色然卒用贯取青唐三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提
举洞霄宫政和五年起知蔡州复龙图阁直学士移帅颍昌府发常平粟振民常平使者刘寄恶之宦官杨戬用事寄括部内得常平钱五十万
缗请籴粳米输后苑以媚戬戬委其属持御笔来责米样应如苏州梦得上疏极论颍昌地力与东南异愿随品色不报时旁郡纠民输镪就籴
京师怨声载道独颍日赖梦得得免李彦括公田以黠吏告讦籍郏城舞阳隐田数千顷民请府诉者八百户梦得上其事捕吏按治之郡人大
悦戬彦交怒寻提举南京鸿庆宫高宗驻跸扬州除翰林学士兼侍读迁户部尚书陈待敌之计有三曰形曰势曰气形以地理山川为本势以
城池刍粟器械为重气以将帅士卒为急形固则可恃以守势强则可资以立气振则可作以用因请帝南巡阻江为险以备不虞又请命重臣
为宣总使一居泗上总两淮及东方之师以待敌一居金陵总江浙之路以备退保疏入不报既而帝驻跸杭州迁尚书左丞奏监司州县擅立
军期司掊敛民财者宜罢门下侍郎颜岐知杭州康允之皆嫉梦得又与宰相朱胜非议论不协会州民有上书讼梦得过失者帝以梦得深晓
财赋乃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中太一宫专一提领户部财用充车驾巡幸顿递使辞不拜归湖州绍兴初起为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
等六州宣抚使时建康兵不满三千梦得奏移统制官韩世清军屯建康崔增屯采石阎皋分守要害会王才降刘豫引兵入寇梦得遣使臣张
伟谕才降之以其众分隶诸军濠寿叛将寇宏陈下虽阳受朝命阴与刘豫通梦得谕以祸福皆听命及豫入寇卞击败之八年除江东安抚制
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又奏防江措画八事一申饬边备二分布地分三巴截要害四约束舟船五团结乡社六明审斥堠七措置积聚
八责官吏死守又言建康太平池州紧要隘口江北可济渡去处共十有九愿聚集民兵把截要害命诸将审度敌形并力进讨金师逼历阳张
俊诸军迁延未发梦得见俊请速出军曰敌己过含山县万一金人得和州长江不可保矣俊趣诸军进发声势大振金兵退屯昭关明年金复
入侵至拓皋梦得团结沿江民兵数万分据江冲遣子模将千人守马家渡金兵不得渡而去初建康屯兵岁费钱八百万缗米八十万斛榷货
务所入不足以支至是禁旅与诸道兵咸集梦得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故诸将得悉力以战诏加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兼福建
安抚使海寇朱明猖獗诏便道之镇或招或捕或诱之相戕遂平然颇与监司异议上章请老特迁一官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寻拜崇信军节度
使致仕十八年卒于湖州赠检校少保
△程俱
程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人以外祖尚书左丞邓润甫恩补苏州吴江主簿监舒州太湖茶场坐上书论事罢归起知临淮县累迁将作监丞
近臣以譔述荐迁著作佐郎宣和二年进颂赐上舍出身除礼部郎以病告老不俟报而归建炎中为太常少卿知秀州金兵据临安遣兵破崇
德海盐驰檄谕降俱率官属弃城保华亭留兵马都监守城朝廷命俱部金帛赴行在既至以病乞归绍兴初始置秘书省召俱为少监奏修日
历秘书长贰得预修纂自俱始时庶事草创百司文书例从省记俱摭三馆旧闻比次为书名曰麟台故事上之擢中书舍人兼侍讲俱论国家
之患在于论事者不敢尽情当事者不敢任责言有用否事有成败理固不齐今言不合则见排于当时事不谐则追咎于始议故虽有智如陈
平不敢请金以行闲勇如相如不攻全璧以抗秦通财如刘晏不敢言理财以赡军食使人人不敢当事不敢尽谋则艰危之时谁与图回而恢
复乎武功大夫苏易转横行俱论祖宗法文臣自将作监主簿至尚书左仆射武臣自三班奉职至节度使此以次迁转之官也武臣自合门副
使至内客省使为横行不系磨勘迁转之列其除授皆颁特旨故元丰之制以承务郎至特进为寄禄官易监主簿至仆射之名武臣独不以寄
禄官易之者葢有深意也政和闲改武臣官称为郎大夫遂并横行易之为转官等级葢当时有司不习典故以开侥幸之门自改使为大夫以
来常调之官下至皂隶转为横行者不可胜数且文臣所谓庶官者转不得过中大夫而武臣乃得过皇城使此何理也夫官职轻重在朝廷朝
廷爱重官职不妄与人则官职重反是则轻轻则得者不以为恩未得者常怀觖望此安危治乱之所关也俄以徐俯为谏议大夫俱缴还以为
俯虽才俊气豪所历尚浅以前任省郎遽除谏议自元丰更制以来未之有也陛下诚知俯姑以所应得者命之不报后二日言者论俱前弃秀
州城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久之除徽猷阁待制俱晚病风痹秦桧荐领史事除提举万寿观实录院修撰使免朝参俱力辞不至卒俱在掖垣
命令有不安于心者必反复言之不少畏避其为文典雅闳奥为世所称
△张嵲
张嵲字巨山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刑曹刘子羽荐于川峡宣抚使张浚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以母
病去官绍兴五年召对嵲上疏言为今日计当筑坞堡以守淮南之地兴屯田以为久戍之资备舟楫以阻长江之险以我之常待彼之变又荆
襄寿春皆古重镇愿速择良将劲兵戍守其地以重上流之势召试除秘书省正字六年地震嵲奏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
壑土著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迁著作郎嵲因对言吴蜀唇齿之势也蜀去
朝廷远今无元帅一年矣蜀之利害臣粗知之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宜于前宰执中择其可以任川事者
委任之又言自驻跸吴会以来似未尝以襄阳荆南为意今宜亟选儒臣有牧御之才者为二路帅使之招集流散兴农桑治城壁以为保固之
资既而何抡以刊改神宗实录得罪语连嵲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上疏畧曰古之人君其患有二不在于拒谏在纳谏而不能用不在于不知
天下之利害在知而不以为意陛下渡江十年矣外有勍敌之国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聊之民进言者多矣今皆以为陈腐而别取新奇
之说任事者众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更为迂阔之事此近于纳谏而不知用知利害而不知恤也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
之后庶其有济有国之所恶者莫大于朋党今一宰相用凡其所与者不择贤否而尽用之一宰相去凡其所与者不择贤否而尽逐之宜其朋
党之寖成也九年除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论王德收复宿亳两郡乃擅退军使岳飞势孤今授承
宣防御使何应罚而反赏封还词头未几右正言万俟卨论嵲为侍从日荐引非才以酬私恩边报始至托疾家居由是罢去顷之起知衢州除
敷文阁待制为政颇尚严酷岁满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时方修好息兵朝廷讲稽古礼文之事嵲作中兴复古诗以进帝将召用会卒子
昌时
△韩驹
韩驹字子苍仙并监人少有文称政和初以献颂补假将仕郎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寻坐为苏氏学谪监华州蒲城县
市易务知分宁县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驹言国家祠事岁一百十有八用乐者六十有二旧撰乐章辞多抵牾于是召三馆士分撰视祠
明堂圆坛方泽等乐曲五十余章多驹所作宣和五年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寻兼权直学士院制词简重为时所推未几复
坐乡党曲学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高宗即位知江州绍兴五年卒赠中奉大夫与遣泽三人驹尝在许下从苏辙学辙评其诗似储
光羲其后由宦者进用颇为识者所薄云子逊游
△朱敦儒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素工诗及乐府婉丽清畅志行高洁虽在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将处以学职固辞而还高宗诏举草
泽之士部使者言其有文武才复召又辞避乱南雄张浚奏赴军前计议弗起绍兴二年宣谕明橐又荐敦儒有经世才廷臣亦多称其恬退诏
以为迪功郎下肇庆府敦遣复不肯受其故人力劝之于是幡然而起既至命对便殿议论明畅赐进士出身为秘书正字俄迁兵部郎官时秦
桧当国喜奖用骚人墨客文饰太平用其子为删定官除敦儒鸿胪少卿谈者谓其节不终云
△葛胜仲
葛胜仲字鲁卿丹阳人登绍圣四年进士第调杭州司理参军林希荐试学官及词科俱第一除兖州教授入为太学正帝幸学多献颂者
胜仲独献赋帝命中书第其优劣胜仲为首差提举议历所检讨官兼宗正丞稍迁礼部员外郎会御史中丞石公弼言僖宗原庙增置殿室违
元丰之旧诏礼官议胜仲建言予而复夺在常人犹难之况在天之灵乎议者非之责知休宁县复召为礼部员外郎权国子司业时朝廷命诸
生习雅乐乐成进一官迁太常卿宋自建隆至治平所以典礼欧阳修尝裒集为书凡百篇号太常因革礼诏胜仲续之增为三百卷诏藏太常
及建春宫以胜仲兼谕德胜仲为仁孝学三论献之太子复采春秋战国以来厯代太子善恶成败之迹日进数事诏嘉之除国子祭酒寻知汝
州李彦括田破产者众胜仲请蠲不当括者彦怒劾胜仲帝寝其奏改湖州寻徙邓州朱勔先求白雀之属胜仲不与至是媒蘗其短罢归建炎
中范宗尹为相凡前日以朋附被罪远贬者咸赦还复知湖州时羣盗纵横声摇诸郡胜仲修城郭作战舰阅士卒盗知有备引去岁大饥发官
廪振之民赖以济绍兴元年丐祠归十四年卒谥文康子立方官至侍从孙邲为右相自有传
△熊克
熊克字子复建宁建阳人将生有翠羽雀翔卧内克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郡博士胡宪器之曰子学老于年他日当以文章显绍兴
中登进士第知诸暨县越帅课赋颇急诸邑率督趣以应克曰宁吾获罪不忍困吾民他日府遣幕僚阅视有无时方不雨克曰此催租时耶部
使者芮燀至其境谓克曰景知子文墨而巳今乃见古循吏为表荐之入为提辖文思院尝献文于曾觌觌以奏孝宗喜之内出御笔除直学士
院宰相赵雄奏克不由论荐得清选无以服众请自朝廷召试然后用之帝曰善乃以为校书郎累迁学士院权直帝御选德殿召谕曰卿制诰
甚工且有体自此燕闲可论治道克自以见知于帝数有论奏尝言金人虽讲和而不能保于他日今宜以和为守以守为政当和好之时为备
守之计守则莫重于淮东金侵淮西负粮自随其势必难若侵淮东清河粮船直下易耳守淮之策以垦田修堰教民兵为先授淮东之策莫若
即江阴建水军缓急可相应然骤立一军虑敌生疑当托以海道商贾之冲多敓掠置一巡检警督之自此岁增兵不出十年隐然一军矣中兴
之际不患兵不可用而患将权难收今日之弊不患将不可驭而患军情易动往时诸大将拊士卒如家人自罢诸将兵权御前主帅更徙不常
凡军中筦榷之利所以养士卒者今皆輚而为包苴矢又朘其余以佐之得无怨乎宜严戒将帅母纵掊削帝嘉其有志召草明堂赦书克言二
浙荐饥蝗且起赦文不宜饰词帝嘉其识体除起居郎兼直学士院以言者出知台州奉祠卒克博闻强记自少至老著述外无他嗜尤淹习宋
朝典故有问者酬对如响家素俭约虽贵不改旧以清介称
△张即之
张即之字温夫参知政事孝伯之子以父恩授承务郎铨中两浙转运司进士举历监平江府粮料院临安府楼店务累迁司农寺丞知嘉
与府未赴以言者罢主管云台观告老特授直秘阁致仕宝佑四年制置使余晦入蜀以谗劾闻州守王惟忠锻炼诬伏坐弃市惟忠临刑谓其
友陈大方曰吾死当上愬于天七挥刃不殊血逆流即之虽闲居移书言于淮东制置使贾似道恤其遗孤又使从孙士倩娶惟忠孤女未几似
道入相中书舍人常挺亦以为言景定元年以礼改葬惟忠复其田人皆称即之能倡义云即之以能书闻天下惟忠字省尊庆元之鄞人嘉定
十三年进士
△赵蕃
赵蕃字昌父其先郑州人祖旸建炎初以秘书少监出提点坑冶寓信州之玉山蕃以旸致仕恩补州文学为太和主簿受知于杨万里调
辰州司理参军与郡守争狱罢人以蕃为直始蕃受学于刘清之清之守衡州乃求监安仁赡军酒库因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蕃即匄祠从清
之归理宗即位以太祖令与刘宰同召不拜特改奉议郎直秘阁又辞奉祠转承议郎依前直秘阁卒蕃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既耄犹患末路
之难命所居曰难斋赋性宽平与人乐易而刚介不可夺丞相周必大与蕃契屡加引荐蕃竟不受刘辛尝曰文献之家典刑之彦岩然独存犹
有以系学者之望者蕃一人而己信州守吴旗乞录其后诏其子遂补上州文学遂亦力辞又诏以承务郎致仕与一子恩泽景定三年秘阁修
撰郑协等为蕃请谥乃谥文节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