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本章共 5.5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儒林传
宋 【二】
○宋二
贾同
刘颜
高弁
孙复
石介
胡瑗
刘羲叟
林槩
李觏
何涉
王回【向同】
周尧卿
贾同
刘颜
高弁
孙复
石介
胡瑗
刘羲叟
林槩
李觏
何涉
王回 【王向 王同】
周尧卿
△贾同
贾同字希得青州临淄人五代时杨光远反同祖崇率乡里四百余家保愚谷山全活者二千人同初名罔字公疏笃学好古有时名年四
十余同进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王钦若方贵盛欲致之固谢不往居八九年始补厯城主簿张知白荐为大理评事通判兖州天圣初上书言
自祥符以来谏诤路塞丁谓乘闲造符端以欺先帝今谓奸既曰宜明告天下正符端之谬罢宫观崇奏归不急之卫兵数无名之实费使先帝
免后世之议国家无因循之失又言寇准忠规亮节疾恶摈邪自其贬黜天下之人弗见其罪宜还之内地以明忠邪善恶之分时庄献太后临
朝而同言如此人以为难再迁殿中丞知棣州卒刘颜等及其门人谥同曰存道先生 【按宋史本传传前有胡旦传今改入文苑】
△刘颜
刘颜字字望彭城人好古学不专章句师事高弁举进士第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兴兴县坐法免久之授徐州文学居乡里教授数十百
人采汉唐奏议为辅弼名对冯元刘筠钱易滕涉蔡齐上其书除任城主簿岁饥发大姓所积粟活数千人李迪知兖州青州皆辟为从事卒者
儒术通要经济枢言复数十篇石介见其书叹曰恨不在弟子之列子庠自有传
△高弁
高弁字公仪濮州雷泽人弱冠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与张景齐名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举进士累官侍
御史谏修玉清昭应官降知广济军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稍复知单州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
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议寝知陕州卒弁性孝友所为文章多祖六经及孟子喜言仁义有帝则三篇为世所传与李迪贾同陆参朱頔
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刘潜皆其门人也
△孙复
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着尊王发微十二篇大约本于陆淳而增新意自石介而下皆以先生事之年四
十不娶李迪知其贤以其弟之子妻之复初犹豫石介与诸弟子请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欲托以子宜因以成丞相之贤
名复乃听孔道辅闻复之贤就见之介执杖履立侍复左右升降拜则扶之其往谢亦然介既为学官语人曰孙先生非隐者也于是范仲淹富
弼皆言复有经术宜在朝廷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 【按朱子名臣言行录云范仲淹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仲淹赠钱
一千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仲淹又赠一千因问何为汲汲于道路孙生戚然动色曰母老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足矣仲淹曰吾观子辞
气非乞客也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矣吾今补子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学乎孙生大喜于是授以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
昼夜明年仲淹去睢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宋史不载附
识于此】 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得所遗复诗坐贬虔州监税徙泗州又知长水县签书应天府判官事通判陵州未行翰林学士赵槩等
十余人言复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使佐州县留为直讲稍迁殿中丞卒复与胡瑗不合在太学常相避瑗治经不如复而教养诸生过之复
既病韩琦言于仁宗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复家得书十五万言录藏秘阁特官其一子
△石介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进士及第 【按朱子名臣言行录云介为举子时寓学南都其固穷苦学世无比者王渎以盘飡遗之石谢曰
甘脆亦介之愿但朝餐膏梁暮厌粗粝人之常情也介所以不敢当赐王咨重之宋史不载谨识】 厯郓州南京推官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喜
声名遇事奋然敢为御史台辟为主簿未至以论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罢为镇南掌书记代父丙远官为嘉州军事判官丁忧耕徂徕
山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鲁人号徂徕先生入为国子监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益盛介为文有气尝着唐鉴以戒奸臣
宦官宫女指切当时无所讳忌杜衍韩琦荐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会吕夷简罢相夏竦既除枢密使复夺之以衍代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
淹富弼及琦同时执政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并为谏官介喜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作庆厯圣德诗颂扬帝之英明盛述诸正人辅
弼谏诤之美中有云众贤之进如茂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大奸盖斥竦也孙复曰子祸始于此矣介出入大臣之门颇招宾客预政事人多
指目不自安求出通判濮州未赴卒会徐州狂人孔直温谋反搜其书得介书夏竦衔介甚且欲中伤杜衍等因言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发棺以
验诏下京东访其存亡衍时在兖州以验介事语官属众不敢答掌书记龚鼎臣愿以阖族保介必死衍探怀出奏藳示之曰老夫已保介矣君
年少见义必为岂可量哉提点刑狱吕居简亦曰发棺空介果走北孥戮非酷不然是国家无故剖人冢墓何以示后世且介死必有亲族门生
会葬及棺敛之人苟召问无异即令具军令状保之亦足应诏于是众数百保介巳死乃免斲棺 【按朱子名臣言行录载此作吕夷简为京
东转运使时事与宋史异】 子弟羁管他州久之得还介家故贫妻子几冻馁富弼韩琦共分奉买田以赡养之有徂徕集行于世
△胡瑗
胡瑗字翼之泰州安陵人以经术教授吴中年四十余景佑初更定雅乐诏求知音者范仲淹荐瑗白衣对崇政殿与镇东军节度推官阮
逸同较钟律分造钟磬各一虚以一黍之广为分以制尺律径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围十分三厘九毫三丝又以大黍累尺小黍实龠丁度等以
为非古制罢之授瑗试秘书省校书郎范仲淹经略陕西辟丹州推官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瑗教人有法科修纤悉备具以身先之虽盛
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子弟诸生亦信爱如父兄从游者数百人庆厯中兴太学下湖州取其法着为令 【按朱子名臣
言行录云时方尚词赋独湖学以经义及时务学中故有经义治事二斋经义斋者择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如边防水利
之类故天下谓湖学多秀异由讲习有素也本传失载谨附识】 召为诸生宫教授辞疾不行为太子中舍以殿中丞致仕皇佑中更铸太常钟
磬驿召瑗逸与近臣太常官议于秘阁遂典作乐事复以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簿辞不就岁余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乐成迁大理寺丞瑗
既居太学其徒益众太学至不能容取旁官舍处之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居四五嘉佑初擢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仍治太学 【按朱子
名臣言行录云仁宗朝瑗尝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巳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
深义孙复而下皆明经旨臣曾任边陲丹州推官颇知武事若使武臣等兼莅武学每日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
术于武臣子孙中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巳撰成武学规矩进呈时议难之宋史不载谨附识】 既而疾
不能朝以太常博士致仕诸生与朝士祖饯东门外时以为荣既卒诏赙其家
△刘羲叟
刘羲叟字仲更泽州晋城人欧阳修使河东荐其学术试大理评事权赵州军事判官精算术兼通大衍诸历及修唐史令专修律历天文
五行志寻为编修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书成擢崇文院检讨未入谢卒羲叟强记多识尤长于星历术数皇佑五年日食心时胡瑗铸钟弇而
直声郁不发又陕西铸大钱羲叟曰此所谓害金再兴与周景王同占上将感心腹之疾其后仁宗果不豫又月入太微曰后宫当有丧巳而张
贵妃薨羲叟未病尝曰吾及秋必死自择地于父冢旁占庚穴以语其妻如其言葬之着十三代史志刘氏辑历春秋灾异诸书
△林槩
林槩字端父福州福清人父高太常博士有治行槩幼警悟举进士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长兴县岁大饥富人闭籴槩出奉粟庭下诱土豪
输数千石以饲饥者知连州康定初上封事曰古者民为兵而今兵食居古马寓于民而今不习马此兵与马之大患也请仿唐用兵之法四敛
一民部以为军闲耕田里被甲皆兵因命其家咸得畜马私乘休暇官为调习为人便千戈马识行列又行阵无法而出于临时将无素备而取
于仓卒军不予权而监以宦侍若是者虽得古之材使循今之法亦必屡战屡败又请备蛮籍土民为兵栅要冲购猺人使守御官至太常博士
集贤校理卒着史论辨国语子希自有传
△李觏
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人俊辨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亲老以教授自资学者常数十百人皇佑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士明堂定
制图序曰考工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是言堂基修广非谓立室之数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是言堂上非谓室中东西之堂各深四
筵半南北之堂各深三筵半五室凡室三筵是言四堂中央有方十筵之地自东至西可营五室自南至北可营五室十筵中央方二筵之地既
为太室连作余室则不能令十二位各直其辰当于东南西北四面及四角缺处各虚方二筵之地周而通之以为太庙太室正居中月令所谓
中央土居太庙太室者言此太庙之中有太室也太庙之外堂子午卯酉四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二与太庙相通为青阳明堂总章元堂四太庙
当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以为左个右个也大戴礼盛德记明堂凡九室室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八个之室并
太室而九室四面各有户户旁夹两牖也白虎通明堂上圆下方八窻四闼九室十二坐四太庙前各为一门出于堂上门旁夹两窻也左右之
个其实皆室但以分处左右形如夹户故有个名太庙之内以及太室其实祀文王配上帝之位谓之甫者义当然矣土者分王四时于五行最
尊故天子当其时居太室用祭天地之位以尊严之地四仲之月各得一时之中与余月有异故复于子午卯酉之方取二筵地假太庙之名以
听朔也周礼言基而不及室大戴言室而不及庙稽之月令则备矣然非白虎通亦无以知窻闼之制也聂崇义所谓秦人明堂图者其制有十
二阶古之遗法当亦取之礼记外传曰明堂四面各五门今按明堂位四夷之国南门之外九采之国应门之外时天子负斧扆南向而立南门
之外者北面东上应门之外者亦北面东上是南门之外有应门也既有应门则不得不有皋库雉门明堂者四时所居四面如一南面既有五
门则余三面皆各有五门郑注明堂位则云正门谓之应门其意当谓变南门之文以为应门又见王宫有路门其次乃有应门今明堂无路门
之名而但有应门便谓更无重门而南门即是应门且路寝之前则名路门其次有应门明堂非路寝乃变其内门之名为东门南门而次有应
门何害于义四夷之君既在四门之外而外无重门则是列于郊野道路之闲岂朝会之仪乎王公常居犹设五门以限中外明堂者效天法地
尊祖配帝而止一门以表之岂为称哉若其建置之所则淳于登曰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己之地玉藻听朔于南门之外康成之注
亦与是合夫称明也宜在国之阳事天神也宜在城门之外今图以九分当九尺之筵东西之堂共九筵南北之堂共七筵中央之地自东至西
凡五室自南至北凡五室每室二筵取于考工记也一太室八左右个共九室室有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协于戴德记也九室四庙
共十三位本于月令也四庙之面各为一门门夹两窻是为八窻四闼稽于白虎通也十二阶采于三礼图也四面各五门酌于明堂位礼记外
传也嘉佑中用国子监奏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而卒观尝着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门人邓润甫熙宁中上其退居类藳皇佑续藳并
后集请官其子参鲁诏以为郊社斋郎
△何涉
何涉字济川南充人涉始读书昼夜刻苦泛览博古上自六经诸子百家旁及山经地志医卜之术无所不学一过目终身不忘人问书传
中事必指卷第册页所在验之果然登进士第为中部令范仲淹奇之辟彭武军节度推官用庞籍奏迁著作佐郎管勾鄜延等路经略安抚招
讨司机宜文字时元昊扰边军中经画涉预有力元昊纳款籍奉召为枢密使欲与之俱涉请得归养特改秘书丞通判眉州徙嘉州用文彦博
庞籍荐召还除集贤校理既又求归蜀遂得知汉州移合州累官尚书司封员外郎辛诏恤其家并官其一子涉长厚有操行事亲至孝平居未
尝谈人过所至多建学馆劝诲诸生从之游者甚众虽在军中亦尝为诸将讲左氏春秋狄青之徒皆横经以听所著有治道中术春秋本旨庐
江集
△王回 【王向 王同】
王回字深父福州侯官人敦行孝友质直平恕造次必稽古人所为举进士第为卫真簿有所不合称病自免作告友曰古之言天下达道
者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月友也五者各以其义行而人伦立其义废则人伦亦从而亡矣然而父子兄弟之亲天性之自然者也夫妇
之合以人情而然者也君臣之从以众心而然者也是虽欲自废而理势持之何能断也惟朋友者举天下之人莫不可同亦举天下之人莫不
可异同异在我则义安所卒归乎是其渐废之所繇也君之于臣也父之于子也夫之于妇也兄之于弟也过且恶必乱败其国家国家败而皆
受其难被其名而终身不可辞也故其为上者不敢不诲为下者不敢不谏世治道行则人能循义而自得世衰道微则人犹顾义而自全间有
不若则亦无害于众焉耳此所谓理势持之虽百代可知也亲非天性也合非人情也从非众心也羣而同别而异有善不足与荣有恶不足与
辱大道之行公与义者可至焉下斯而言其能及者鲜矣是以圣人崇之以列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而壹为达道也圣人既没而其义益废于
今则亡矣人伦缺焉何以为世呜呼处今之时而望古之道难矣姑求其肯告吾过而乐闻其过者与之友乎退居颍川久之不肯仕在廷多荐
者治平中以为忠武军节度推官知南顿县命下而卒回在颍川与处士常秩友善熙宁中秩上其文集补回子汾为郊社斋郎弟向字子直为
文长于序事同字容季性纯笃亦善序事仕止于县主簿皆蚤卒
△周尧卿
周尧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夕天圣二年举进士厯连衡二州司理参军桂州司录知高安宁化二县提点刑狱杨纮
入境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我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县以所间荐之后通判饶州积官至太常
博士范仲淹荐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庆厯五年卒始尧卿年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知而异之谓族人曰是
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矣卒能如母之言及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既葬慈乌百数衔士集陇上人以为孝感所致其于
昆弟尤友爱又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必以周宗族朋友为学不专于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长于毛郑诗
及左氏春秋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
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也郑之笺欲详或远于性情非以意逆志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由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
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读庄周孟子之书曰周善言理未至于穷理穷理则好恶不缪于圣人孟轲是已孟善言性未
至于尽性尽己性则能尽物性而可与天地参其唯圣人乎天何言哉性与天道子贡所以不可得而闻也昔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
渊善言德行孔子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惟不言故曰不能而己盖言生于不足者也其讲解议论皆若是有诗春秋说各三十卷文集二十卷
七子论鼎州司理参军诜湖州归安主簿谥讽諲说谊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