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凡例
- 职名
- 总目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 唐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 唐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 唐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九 唐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十 唐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十八 唐纪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一 后唐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三 后汉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七 宋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一 宋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二 宋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三 宋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六 宋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七 宋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二 辽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四 辽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五 辽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八 金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九 金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 金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二 金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三 金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六 金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 元纪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 元纪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八 元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九 元纪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四 后妃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八 后妃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 后妃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 六书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三 七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四 七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九 天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一 天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天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 地理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 地理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一 礼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四 礼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一 谥略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器服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乐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职官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职官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职官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职官略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选举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选举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选举畧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刑法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刑法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食货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食货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艺文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 艺文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艺文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金石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 金石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灾祥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昆虫草木略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 昆虫草木略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宗室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宗室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宗室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宗室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宗室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一 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 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 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 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 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 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一 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三 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四 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五 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七 列传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九 列传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列传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七 列传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 列传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 列传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八 列传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 列传一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一 列传一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二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一 列传一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三 列传一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三 列传一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一 列传一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七 列传一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一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一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 列传二百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一 列传二百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一 列传二百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三
- 钦定绩通志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三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三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四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五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三 列传二百六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八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八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九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九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九十六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九十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 外戚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 外戚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 外戚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 忠义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六 忠义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七 忠义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九 忠义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 忠义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二 忠义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三 孝友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五 孝友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六 孝友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二 循吏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四 循吏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八 儒林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九 儒林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儒林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六 儒林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八 儒林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一 儒林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八 文苑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 文苑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八 隐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五 宦者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六 宦者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七 宦者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九 宦者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三 艺术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八 佞幸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九 列女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 列女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三 列女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四 载记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六 载记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 载记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 载记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 载记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七 贰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九 贰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一 贰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二 奸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三 奸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四 奸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五 奸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二 叛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四 叛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七 逆臣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 逆臣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一 逆臣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四 逆臣传八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
『续通志』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
- 本章共 7.3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列传
辽 【五】
○辽五
耶律仁先【托卜嘉】
耶律义先【信先】
耶律罕巴
萧珠展【药师努】
耶律玦
耶
律布勒图
萧布达
耶律浩善
耶律图丹
萧乌页
萧迪里
萧页噜
萧托辉
萧罕扎
萧阿噜岱
耶律纳延
耶律辰嘉努
萧苏色【穆喇斡】
耶律大悲努
萧罕嘉努
萧德
萧惟信
萧约音努
耶律迪里
姚景行
耶律仁先
耶律义先
耶律罕巴
萧珠展
耶律玦
耶律布勒图
萧布达
耶律浩善
耶律图丹
萧乌页
萧迪里
萧页噜
萧托辉
萧罕扎
萧阿噜岱
耶律纳延
耶律辰嘉努
萧苏色 【穆喇斡】
耶律大悲努
萧罕嘉努
萧德
萧惟信
萧约音努
耶律迪里
姚景行
△耶律仁先
耶律仁先字扎林小子扎位孟父房之后父贵音南府宰相封燕王仁先魁伟爽秀有智略重熙三年补护卫帝与论政才之仁先以不世
遇言无所隐授宿直将军累迁殿前副点检改和拉唐古部节度使俄召为北面林牙十一年升北院枢密副使时宋请增岁币银绢以偿十县
地产仁先 【宋史误作耶律仁起】 与刘六符使宋既还同知南京 【兴宗纪作东京】 留守事十三年伐夏留仁先镇边未几召为契
丹行宫都部署奏复王子班郎君及诸宫杂役十六年迁北院大王 【按兴宗纪十五年自都部署为南院大王十九年自南院大王知北院
枢密使事】 奏今两院户口殷庶乞免他部助役从之十八年再举伐夏仁先与皇太弟重元为前锋萧惠失利于河南帝犹欲进兵仁先力谏
乃止后知北院枢密使迁东京留守女直恃险侵掠不止仁先乞开山通道以控制之边民安业封吴王清宁初为南院枢密使以耶律华格谮
出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守太尉更王隋六年复为北院大王民欢迎数百里如见父兄时北南院枢密官尼噜古萧呼都克等忌之请以仁先为
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伊苏奏曰仁先旧臣德冠一时不宜补外复拜南院枢密使更王许七月帝猎太子山重元谋逆帝趣仁先捕之仁先出且
曰陛下宜谨为之备未及介马重元犯帷宫帝欲幸北南院仁先曰陛下若舍扈从而行贼必蹑其后且南北大王心未可知也仁先子托卜嘉
曰圣意岂可违乎仁先怒击其首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乃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交战贼众多降尼噜古中矢被
擒重元被伤而退仁先以五院部萧塔喇所居最近亟召之分遣人集诸军黎明塔喇兵至仁先乃背营而阵乘便奋击贼溃重元与数骑遁去
帝执仁先手曰平乱皆卿之功也加尚父进封宋王为北院枢密使诏画滦河战图以旌其功咸雍元年加裕悦改封辽王与耶律伊苏共知北
院枢密事伊苏恃宠不法仁先抑之由是见忌出为南京留守改王晋恤孤惸禁奸慝宋闻风震服准布达尔罕叛命仁先为西北路招讨使锡
鹰纽印及剑许便宜从事仁先严斥堠扼敌冲怀柔服从庶事整饬达尔罕复来寇仁先逆击追杀八十余里大军继至又败之别部巴尔斯士
默特等来救见其屡挫不敢战而降北边遂安八年卒年六十遗命家人薄葬弟义先信先俱有传子托卜嘉
耶律托卜嘉
耶律托卜嘉
托卜嘉字和尔沁清宁二年补祗候郎君累迁永兴宫使以平重元之乱遥授忠正军节度使赐定乱功臣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厯高阳临
海二军节度使左皮室详衮太康六年授西北路招讨使率诸部酋长入朝加兼侍中自萧达鲁为招讨朝廷务姑息多择柔愿者用之诸部渐
跋扈托卜嘉含容尤甚边防益废寻改西南面招讨使准布酋长默古斯来侵西北路招讨使和□木萨噶战不利诏托卜嘉代之默古斯之为
酋长也托卜嘉有力焉至是遣人诱致之默古斯给降托卜嘉逆于镇州西南沙碛间禁士卒无得妄动敌至裨将耶律乌苏徐烈见其势锐不
及战而走遂被害年五十八赠侍中谥曰贞悯
△耶律义先
耶律义先裕悦仁先弟也美丰姿举止严重重熙初补祗候郎君班详衮十三年车驾西征为十二行糺都监战功最改南院宣徽使时萧
格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格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谋国家言甚激切他日侍宴帝命羣臣博负者罚一巨觥义
先当与格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帝止之曰卿醉矣义先厉声诟不巳帝大怒欲加之罪赖皇后救得解翌日帝谓
格曰义先无礼当黜之格借以自饰故对曰义先天性忠直今以酒失而出谁敢言人之过帝转谓格忠直益加信任义先郁郁不自得然敢愤
之气未尝少沮十六年为殿前都点检讨富珠哩多所招降获其酋长托多罗以归以功改南京统军使封武昌郡王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
贫民未期军器完症民得休息二十一年拜特哩衮进王富春薨年四十二义先常戒其族人曰国中三父房皆帝之昆弟不孝不义尤不可为
其接下无贵贱贤否皆与均礼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遇中表亲非礼服不见故内外多化之清宁间追赠许王弟信先
耶律信先
耶律信先
信先兴宗以其父贵音为刺血友幼养于宫善骑射重熙十四年为左护卫太保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十八年兼右祗候郎君班详衮帝问
所欲信先曰先臣贵音与陛下分如同气然不及王封傥使蒙恩地下臣愿毕矣帝曰此朕遗忘之过追封燕王是年从萧惠伐夏败于河南被
责清宁初为南面林牙卒
△耶律罕巴
耶律罕巴字嘲隐倜傥有大志北院详衮古之五世孙太平中游京师寓行宫侧惟囊衣匹马而巳帝微服出猎见而问之曰汝为何人罕
巴初不识漫应曰我北院部人罕巴来觅官耳帝与语知有长才阴识之会北院奏南京疑狱久不决帝诏罕巴驰驿审录举朝皆驾罕巴量情
处理人无冤者帝嘉之籍羣牧马阙其二同事者多恇扰罕巴略不加诘即先驰奏帝益信任景福元年为左伊勒希巴徙北面林牙眷遇优异
重熙六年改北院大王政务宽仁复为左伊勒希巴十二年再为北院 【兴宗纪作南院】 大王入朝帝从容谓曰卿守边任重当实府库挳
贫乏以报朕既受诏愈竭忠谨知无不言便益为多卒年五十五死之日箧无旧蓄椸无新衣罕巴平居不屑细务喜愠不形尝失所乘马家僮
以同色者代之数月不觉
△萧珠展
萧珠展字锡伦李穆弟果济之子以戚属加监门卫上将军重熙十三年将卫兵讨李元昊有功迁兴圣宫使富珠哩部长托多罗叛珠展
为统军都监从都统耶律义先击之擒托多罗珠展与义先不协诬义先罪免官稍迁西南面招讨都监坐事下狱以太后言杖而释之清宁初
为国舅详衮西北路招讨使私取官粟三百斛及代留产令主者鬻之以偿后族弟呼都克到部发其事帝怒决以大杖免官寻起为昭德军节
度使征为北院宣徽使九年复为西北路招讨使训士卒增器械省追呼严号令人不敢犯边境晏然十年入朝封柳城郡王咸雍二年拜北府
宰相为北院枢密使耶律伊苏所忌诬珠展与护卫萧和克等谋害伊苏诏狱无状罢相出镇顺义军 【道宗纪作武定军节度使】 卒追王
晋宋梁三国姓药师努
药师努
药师努
药师努幼颖悟谨礼法补祗候郎君太康中为兴圣宫使累迁同知殿前点检司事迁右伊勒希巴夏王李干顺为未所攻求解帝命药师
努持节使宋请罢兵通好宋从之拜南面林牙改汉人行宫副部署干统初出为安宋军 【按辽地理及百官志无安宋军名岂以药师努平
宋及夏而特设此名以宠之欤】 节度使卒
△耶律玦
耶律玦字乌展约尼森济汗之后重熙初召修国史补符宝郎累迁知北院副都署事入见太后后顾左右曰先皇谓玦必为伟人果然除
枢密副使出为西南面招讨都监厯同签南京留守事南面林牙皇弟秦国王为辽兴军节度使以玦同知使事多所匡正十年复为枢密副使
咸雍初兼北院副部署及秦国王为西京留守请玦为佐从之岁中狱空者三召为孟父房详衮玦不喜货殖帝知其贫赐宫户十尝谓宰相曰
契丹忠正无如玦者汉人则刘伸而已然熟察之玦优于伸先是西北诸部久不能平帝遣玦问状执弛慢者痛绳之以酒疾卒
△耶律布勒图
耶律布勒图字燕隐六院林牙图鲁卜四世孙开泰间为本班郎君有捕盗功枢密使萧朴荐之迁率府率 【按辽百官志东宫官名隶
太子率府】 太平中同知南院宣徽事累迁彰圣军节度使重熙 【据西夏传增】 十六年知兴中府以狱空闻十八年伐夏摄西南面招
讨使十九年夏人侵金肃军败之斩首万余级加右武卫上将军时近边羣牧数被寇掠迁倒塌岭都监以治之桴鼓不鸣二十年知金肃军事
幸相赵惟节总领边城桥道刍粟请贰帝命布勒图副之以称职闻清宁初厯长宁匡义二军节度使致仕咸雍间卒子阿固齐终倒塌岭都监
△萧布达
萧布达字弹隐统和初为南院承旨开泰六年出为乌尔固部节度使七年迪里部叛讨平之徙乌尔固德哷勒部都监取北准布名马以
献赐诏褒奖太平十年为伊实部大王 【据本纪增辑】 重熙初改乌尔固德哷勒部都详衮讨诸蕃有功布达深练边事能以悦使人有所
俘获悉散麾下由是大得众心厯西南面招讨使党项叛入西夏布达讨之中流矢殁于阵
△耶律浩善
耶律浩善字托纽北院额尔奇木博果济之后祖彻珍北院大王父和克黄皮室详衮浩善初为西南巡边官以廉洁称寻为北院大王迁
南京统军使 【按兴宗纪善先为北院大王后除统军使原文误谨改正】 重熙十一年党项部叛浩善受诏巡西边沿河要地多建城堡以
镇之徙东京留守十三年与知府萧乌鲁斯讨博啰满达部有功加兼侍中致仕卒
△耶律图丹
耶律图丹字和尔沁太师古裕之子重熙初为左护卫将禁兵从伐夏有功授十二行糺司徒再举伐夏图丹括山西诸郡马还迁伊喇详
衮西南未平命图丹同知金肃军事夏人来侵击败之进纳喇阿尔威部节度使清宁元年召为皇太后左护卫太保四年改宁远军节度使东
路饥奏振之厯五国乌尔固部辽兴事三镇节度使四捷军详衮太康元年卒追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子阿苏有传
△萧乌页
萧乌页字草隐其先出兴圣宫分观察使塔哩济之孙性孝悌尚礼法雅为乡党所称重熙中补护卫兴宗见其勤恪迁护卫太保佐耶律
仁先平重元乱以加加团练使时德哷勒部数为邻部侵扰民多困弊命乌页为德哷勒部节度使恤困穷省徭役不数月部人以安寻以母老
归养于家母亡尤极哀毁服阕厯官兴圣延庆二宫使卒
△萧迪里
萧迪里字国宁约尼森济汗宫人重熙初遥摄镇国军节度使六年奉诏使宋伤足而跛不告遂行帝怒及还决以大杖降同签南京留守
事遥授静江军节度使厯羣牧都村牙迁右伊勒希巴以才干见任会车驾西征元昊乞降遣迪里往觇诚否因为元昊陈述祸福听命乃还拜
北院枢密副使出为中京留守十九年改西京留守卒
△萧页噜
萧页噜字和尔沁五院部人父扬珠厯官节度使页噜重熙间为牌印郎君清宁九年扬珠既平重元之乱其党果玖等亡页噜追捕获之
迁护卫太保咸雍元年使宋议边事称旨知殿前副点检事五年准布叛为行军都监击败之俘获甚众初军出止给五月粮过期粮乏士卒往
往叛归页噜坐失计免官降戍西北部未行会北部兵起页噜将乌尔固德哷勒兵击败之每战以身先释前罪命总知乌尔固德哷勒部九年
德哷勒叛往来掠边境页噜屡出兵败走之时德哷勒方为边患准布亦相继寇掠边人疲弊朝廷以地远不能时益援兵而卒使疆圉帖然者
皆页噜力也帝嘉其功拜左皮室详衮会宋求天池之地诏页噜兼统两皮室军屯达里库山以备之太康中准布叛 【按道宗纪及属国表
准布在太康年间岁修职贡未尝以叛闻耶律纳延传载卓克筭事云西北诸路扰边与部族表符合本传准布字恐误】 迁西北招讨都监从
都统耶律卓克筭征讨有功改南京统军都监黄皮室详衮迁东北路统军都监卒弟都勒斡具独行传
△萧托辉
萧托辉字乌库哩宰相辖达六世孙刚直有威重咸雍初任马羣太保素知羣牧名存实亡悉阅旧籍除其羸病录其实数上书曰羣牧以
少为多以无为有上下相蒙积弊成风不若括见真数着为定籍公私两济从之畜产岁以蕃息大安中 【按道宗纪托辉以大安七年为契
丹行宫都部署下文所云九年西圉不宁亦正与本纪相合原文误作太康今改正】 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帝尝谓羣臣曰北枢密院军国重
任久阙其人耶律阿苏萧额特埒二人孰愈羣臣各誉所长托辉独默然帝问卿何不言托辉曰额特埒懦而败事阿苏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
得巳而用败事犹胜基祸帝曰托辉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然竟以阿苏为枢密使由是阿苏衔之九年西圉不宁阿苏奏曰边隅
事大可择重臣镇抚帝曰托辉何如阿苏曰诚如圣旨遂拜西南面招讨使阿苏阴与萧阿古岱诬奏贼掠漠南牧马及居民畜产托辉不及追
捕罪当死诏免官久之起为托本城节度使未行疽发背卒托辉负气怒则须髯辄张每有大议必毅然决之虽帝有难色未尝遽巳见权贵无
少屈竟为阿苏所陷时人惜之二子曰图们锡实阿苏死始获进用
△萧罕扎
萧罕扎国舅之族性端简谨愿动循礼法清宁中为护卫太保太康二年迁知北院枢密副使三年经画西南边天池旧堑立堡砦正疆界
刻石而还为汉人行宫都部署是年秋猎堕马卒
△萧阿噜岱
萧阿噜岱字伊实音威部人父宁古仕至糺详衮阿噜岱少习骑射晓兵法清宁间始仕累迁本部司徒改乌尔固德哷勒统军都监 【
道宗纪作详衮】 大安七年迁山北副都署九年达勒达博索摩二部来侵屡击郄之加金吾卫上将军封兰陵县公寿隆元年第功加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进爵郡公改西北路招讨使干统三年坐留守俘为奴免官后被征以老疾致仕卒
△耶律纳延
耶律纳延字伊实年额尔奇木博果济之后父斡常为北克从伐夏战殁季父卓克筭始为宿直官累迁至北面林牙咸雍四年 【道宗
纪作三年】 拜北院大王改西南面招讨使太康中西北诸部扰边拜西北路招讨使兼行军都统平之以功复为北院大王纳延敦厚才敏帝
以其父斡死王事九岁加诸卫小将军为题里司徒寻召为宿直官太康三年为约尼克大安九年为倒塌岭节度使明年冬北准布叛与招讨
都监耶律呼哩往讨破之纳延荐呼哩为汉人行宫副部署寿隆元年复讨达勒达博索摩等有功改乌尔固德哷勒部统军使边境以宁部民
乞留诏许再任干统六年拜中京留守改北院大王薨纳延为人廉介长于理民每有鬬讼亲核曲直不尚威严常曰凡治人本欲分别是非何
事迫胁以立名故所至以惠化称
△耶律辰嘉努
耶律辰嘉努字绵辛懿祖弟噶拉八世孙重熙中补牌印郎君坐直日不至降本班耶律仁先荐其健捷授御盏郎君厯鹰坊尚厩四方馆
副使改图噜库皮室详衮会太后生辰进诗献驯鹿太后嘉奖兄萨巴卒辰嘉努闻讣不告而去帝怒鞭之清宁初累迁右伊勒希巴适帝与燕
国王射鹿俱中应制进诗帝喜解衣以赐后皇太子废帝疑辰嘉努党附罢之时西北诸部寇边以为乌尔固部节度使行军都监讨诸部擒其
酋送于朝侦候者见马踪意寇至辰嘉努遣报元帅耶律爱努视之曰此野马也将出猎贼至爱努战殁有司诘案辰嘉努不伏诏释之 【按
道宗纪寿隆二年诸部平辰嘉努以功加尚书右仆射与本传异】 由是感激每事竭力后诸部复来侵辰嘉努率兵三往皆克边境遂宁以老
告归不从寿隆六年为南院大王 【据道宗纪增】 道宗崩为山陵使致仕年八十卒
△萧苏色 【穆喇斡】
萧苏色字特默五院部人重熙间始仕累迁北院承旨彰愍宫使清宁初厯左皮室详衮右伊勒希巴咸雍四年为中京留守 【据道宗
纪增】 五年博和哩部叛苏色讨降之率其酋长来朝徙北院林牙改南院副部署卒子穆喇斡字和琳初补伊勒希巴郎君迁文班太保太康
中改南京统军使为右伊勒希巴与枢密使耶律阿苏论事不合出为马羣太保北部来侵穆喇斡破之以功迁同知乌尔固德哷勒统军仍许
便宜行事后以谗毁降领西北路戍军复为马羣太保卒
△耶律大悲努
耶律大悲努字纠坚王子班尼噜固之后咸雍中为汉人行宫都部署 【据道宗纪增】 太康中厯永兴建昌宫使右皮室详衮会准布
叛奉诏招降之寿隆二年拜殿前都点检干统初厯上京留守特哩衮复为都点检改西南面招讨使请老不许天庆中留守上京领北南枢密
院点检中丞诸司等事以彰国军节度使致仕卒大悲努举止驯雅好礼仪为时人所称
△萧罕嘉努
萧罕嘉努 【按辽使萧罕嘉努有三一见文学传一见天祚本纪一系本传谨附志】 字固宁奚长布伦之后性孝友太平中补祗候郎
君累迁敦睦宫使伐夏为左翼都监迁北面林牙俄为南院副部署赐玉带改奚六部大王治有声重熙六年为都部署 【据兴宗纪增】 清
宁初封韩国公厯南京统军使北院宣徽使封兰陵郡王九年重元乱帝仓卒欲避于北南院与耶律仁先执辔固谏乃止明旦重元复诱奚猎
夫来罕嘉努独出谕之曰汝曹去顺效逆徒取族灭何若悔过转祸为福猎夫投仗首服以功迁殿前都点检封荆王赐资忠保义奉国竭贞平
乱功臣咸雍二年迁西南面招讨使太康初徙王吴皇太子为伊苏所构幽于上京罕嘉努上书力言其冤不报四年复为西南面招讨使例削
一字王爵改王兰陵薨 【按道宗纪咸雍八年罕嘉努知左伊勒希巴事太康初为东北路统军使三年加尚父封吴王七月为汉人行宫都
部署八月薨五年例削一字王爵降兰陵郡王考其年次明系一人而纪传互异如此】 子杨结终右祗候郎君班详衮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萧德
萧德字特们绰特部人性和易笃学好礼法太平中领牌印直宿累迁北院枢密副使敷奏详明多称旨重熙中 【据耶律庶成传增】
诏与林牙耶律庶成修律令改契丹行宫都部署赐宫户十有五清宁元年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封鲁国公帝以德为先朝眷遇拜南府宰相五
年转南京统军使九年复为南府宰相重元之乱摧锋力战斩尼噜固首以献论功封汉王咸雍初告老不许久之加尚父致仕卒年七十二
△萧惟信
萧惟信字伊聂绰特部人五世祖锡兰南府宰相曾祖乌尔固中书令祖阿固齐知平州父果巴多智数博览古今开泰初为北院承旨稍
迁右伊勒希巴以干敏称拜南府宰相累迁倒塌岭节度使知兴中府复为右伊勒希巴琳沁诱众作乱事觉果巴按之止诛首恶余并释之归
奏称旨终南院大王 【据道宗纪增】 惟信资沈毅笃志于学能辨论重熙初始仕累迁左中丞十五年徙燕赵国王傅帝谕之曰燕赵左右
多面谀不闻忠言寖以成性汝当以道规诲使知君父之义有不可处王邸者以名闻惟信辅导以礼十七年迁北院枢密副使坐事免官寻复
职兼北面林牙十八年使宋告伐夏 【据西夏外纪增】 清宁九年重元作乱惟信从耶律仁先破之赐竭忠定乱功臣加太子太傅 【据
道宗纪增】 咸雍间厯南京留守左右伊勒希巴知北南两院枢密使事七年为南府宰相兼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康中以老乞骸骨不听枢密
使耶律伊苏谮废太子中外知其冤无敢言者惟信数廷争不得复告老加守司徒卒
△萧约音努
萧约音努字布当奚六部详衮图鲁卜六世孙父巴拉三岁古父母丧毁瘠过甚养于家奴锡喇布重熙初兴宗猎奚山过巴尔所居锡喇
布言于近臣巴尔得入见年甫十岁气象如成人帝悦之锡赉甚厚既长有远志不乐仕进隐于奚王岭之察克谷帝以其名家又有时誉就拜
锡里军详衮约音努貌伟言辨通辽汉文字善骑射击鞠所交皆一时名士年四十始为护卫平重元之乱以功迁护卫太保改本部南克俄为
旗鼓伊喇详衮拜五蕃部节度使卒子扬阿
△耶律迪里
耶律迪里字萨兰采访使吼五世孙宽厚好学工文词重熙未补牌印郎君兼知起居注清宁元年稍迁同知永州事禁盗有功改北面林
牙承旨九年重元作乱迪里赴援力战平之遥授临海军节度使十年徙武安州观察使咸雍五年累迁长宁宫使来括户部司立出纳经画法
公私便之太康四年为南院大王秩满部民请留同知南京留守事有疾命乘传赴阙遣太医视之迁上京大安中改塔布城节度使以疾致仕
加兼侍中赐一品俸八年卒
△姚景行
姚景行始名景禧祖汉英本周将应厯初来聘用敌国礼帝怒留之隶汉人宫分及景行既贵始出籍贯兴中县景行博学重熙五年擢进
士乙科为将作监改燕赵国王教授不数年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性敦厚廉直人望归之道宗即位多被顾问为北府宰相九年秋
告归道闻重元乱收集行旅得三百余骑勤王比至贼巳平帝嘉其忠赐以逆人财产咸雍元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明年拜南院枢密使帝有
意伐宋召景行问曰宋人好生边事如何对曰自圣宗皇帝以威德怀远宋修职贡迨今几六十年若以细故用兵恐违先帝成约帝然其言而
止致仕不踰月复旧职丁家艰起复兼中书令帝问古今儒士优劣占对称旨知兴中府改朔方军节度使太康初徙镇辽兴以上京多滞狱命
为留守不数月以狱空闻累乞致政不从复请乃许之加守太师卒追封柳城郡王谥文宪寿隆五年诏为立祠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