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汉故事新编』豺狼当道
- 本章共 4.0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汉安帝到了宛城,乐极生悲,害起病来了。他只好打消往南游玩的念头,赶紧回来。这位三十二岁的皇帝就糊里糊涂地死在半道上。阎皇后忍不住大哭起来,阎显、江京、樊丰他们连忙向她摆摆手,说:“不能哭。要是大臣们知道皇上晏驾,立了济阴王,咱们还活得下去吗?”阎皇后只好收了眼泪。
原来汉安帝的后宫李氏生了个儿子叫刘保,已经立为太子。阎皇后怕太子的母亲夺她的地位,就把李氏毒死,又叫江京、樊丰他们诬告太子谋反。汉安帝就把十岁的太子刘保废了,立他为济阴王。过了半年,汉安帝死在路上。因此,阎显、江京、樊丰他们不让别人知道皇帝病死的消息,急急忙忙地回到京师,把另立新皇的计策定了以后,才给汉安帝发丧。阎皇后打算自己临朝,就挑了个幼儿刘懿(济北王刘寿的儿子,汉章帝的孙子 ),立为皇帝。她自己做了皇太后。
阎太后临朝,哥哥阎显做了车骑将军,执掌了大权,几个兄弟也都做了大官。东汉的天下就这么属于外戚阎家了。阎显还怕前朝几个有势力的人碍着他,先把那地位最高,可都是有职无权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都换了人,然后他跟新的三公联名弹劾大将军耿宝(汉安帝的妃子耿贵人的哥哥 ),中常侍樊丰、谢恽、周广和奶妈野王君王圣,说他们结党营私,大逆不道。阎太后下了一道诏书,这几个人就全完了。新人上台的有阎太后和阎显的几个兄弟:阎景为卫尉,阎耀为城门校尉,阎晏为执金吾。阎家的威风就好比当年的霍家、窦家一样。
可惜好景不长,过了几个月,娃娃皇帝刘懿害了病,眼看活不成了。中常侍孙程想趁着机会自己抓权,就挺秘密地联络了十八个中黄门,大家伙儿对天起誓,决定去迎接废太子刘保。娃娃皇帝果然死了。阎太后和阎显他们还没商议好去迎接哪个王子,孙程他们已经布置停当。在一个晚上,他们突然发动起来,杀了内侍江京、刘安、陈达,活捉了李闰。李闰投降了,愿意跟着他们一起干。当天晚上他们就请十一岁的小孩子济阴王刘保即位,就是汉顺帝。孙程传出汉顺帝的命令,指挥全部的羽林军(保卫皇帝的军队 ),杀了卫尉阎景,逼着阎太后交出玉玺。
汉顺帝收了玉玺,派人发兵拿着节杖把车骑将军阎显、城门校尉阎耀、执金吾阎晏下了监狱,一个个都处了死刑,把阎太后软禁在离宫。没过几天,阎太后也死了。孙程他们十九个宦官都封了侯。东汉的政权,一眨巴眼儿就从外戚手里转到了宦官手里。
这十九个宦官,除了浮阳侯孙程以外,别的都是没上过台面的。他们往往在朝堂上互相争闹,不成体统。还算孙程有见识,他请汉顺帝拜左雄为尚书令,仍旧用几个大臣为司徒、司空等,把十九个封了侯的宦官送回自己的封邑去,还下了一道诏书征求名士。又因为有不少人同情“关西孔夫子”杨震,说他死得冤,就用安葬太尉的仪式重新给他安葬来表示对他的尊敬。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汉顺帝即位第七年 ),汉顺帝十八岁了,立贵人梁氏为皇后。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做了执金吾。尚书令左雄请汉顺帝叫各郡国推荐有才能的人到京师里来,由皇上亲自考试策论。果然,来了不少人,其中最出名的有汝南人陈蕃、颍川人李膺、下邳人陈球等三十多人。汉顺帝都拜他们为郎中。还有南郑人李固、扶风人马融、南阳人张衡也参加了策论考试,各人发表了对于政治的看法和改进的办法。
汉顺帝看了所有的策论,把李固评为第一,马融的一篇也很好,就拜他们两个人为议郎。张衡更了不起,他是专门研究天文和数学的。据他的研究,他断定天是圆的,地可能也是圆的。他用铜制造了一个测量天文的仪器,叫“浑天仪”,制造了一个测量地震的仪器,叫“地动仪”。可是因为当时在朝廷里不是宦官当权,就是外戚当权,真正有本领的人也不能重用。
汉顺帝靠着宦官做了皇帝,当然重用宦官。浮阳侯孙程死了以后,汉顺帝格外开恩,让孙程的养子孙寿继承爵位和封地。当初汉武帝和汉宣帝利用宦官是因为宦官没有媳妇儿,当然就没有子女和女婿、外孙子等,不至于像外戚那样变成大族来威胁朝廷。现在开了一个例子,宦官的养子可以继承爵位和封地,养子也可以得到封赏,而养子是要多少有多少的。这么着,宫里的宦官多到几百家,甚至上千,彼此争权夺利,闹得乱糟糟的没有一天安宁。
孙程以后,宦官曹节、曹腾、孟贲等都得到了汉顺帝的宠用。梁皇后的哥哥梁冀和梁冀的兄弟梁不疑也老跟曹节他们来往。这时候,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做了大将军。大将军梁商虽然是外戚,可是为了保全他一家的荣华富贵,他叫他儿子一辈好好地去结交中常侍曹节、曹腾他们。这就形成了一个外戚和宦官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士族豪强的局面。朝廷上有不少官员见风转舵、争先恐后地向曹节他们献殷勤。
公元141年(永和六年 ),大将军梁商害病死了。汉顺帝自己没有权力,只好让梁冀接着他父亲做了大将军,梁不疑做了河南尹。
梁冀跟他父亲大不相同。别看他俩眼直腾腾,说话结结巴巴,好像木头人儿似的,他从小就懂得耍钱、斗鸡;长大了,打猎、跑狗、喝酒、玩女人,欺压别人,着实有两下子。他做河南尹的时候,对付老百姓简直像狼对付羊一样。父亲做了大将军,妹妹做了皇后,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说他不好?
有一天,洛阳令吕放偶然在梁商面前谈到梁冀,说话当中,有点不满意梁冀的口气。梁商把他儿子责备了几句。梁冀直怪吕放多嘴,就派人把他暗杀了。他还把这个罪名加在别人身上,屈死了一百多人。梁商给他瞒过了,汉顺帝更是蒙在鼓里。现在皇上的这位大舅子河南尹梁冀做了大将军,各地的官府都向他送礼贺喜,皇上的亲信曹节、曹腾、孟贲等都是他的爪牙,他更可以无法无天了。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上开头总算秘密行贿,在下就公开行贿,公开勒索了。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只好纷纷起来反抗官府,专杀贪官污吏。朝廷上的大官一听到各地都有农民起义,再也不能安安稳稳地睡觉了。
谏议大夫周举上书给汉顺帝。他说:“要消灭盗贼,必须先把地方官彻底地查一查。爱护人民的官员应当升职,贪官污吏就该查办。”汉顺帝同意了。他下了诏书,大赦天下,接着就派周举、杜乔、张纲等八个大臣为使者分头到各地去观察一番。周举、杜乔他们都动身走了。这八个人之中,武阳人张纲最年轻。他不像别的大臣那么有涵养功夫,他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他认为真要整顿政治的话,首先应该惩办朝廷上违法乱纪的大官,那些地方上的小官自然就不敢胆大妄为了。他到了洛阳都亭,越想越不是味儿,就把他的车毁了,把车轮埋在地下,不去了。人家问他:“你怎么啦?”他说:“豺狼当道,何必查问狐狸(狐狸,指违法乱纪的小官 )?”他就上书弹劾大将军梁冀和河南尹梁不疑。
张纲弹劾梁冀的消息一传出去,好像捅了马蜂窝,整个洛阳城全都骚动起来。汉顺帝正宠着梁皇后,梁家的子弟和亲戚布满了朝廷。他们说:“张纲这小子,看他有几个脑袋!”汉顺帝也知道另外有不少人是向着张纲那样的大臣的,他只好把他的奏章搁在一边,没把他办罪。别的使者报告上来的大多也提到梁冀和宦官的一些毛病。这些报告上来以后,好像石沉大海,全都没有下文。大将军梁冀可把张纲恨透了。他得想法把他害了才解恨。
刚巧广陵那边有公文到来,说广陵大盗张婴,手下有好几万人马,扰乱徐州、扬州(扬州,在安徽省合肥市,不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 )一带,杀害刺史,请朝廷发兵去围剿。梁冀真比豺狼还狠,他趁着这个机会,嘱咐别人推荐张纲。朝廷就派张纲为广陵太守,让他到张婴那儿去送死。
张纲到了广陵,带着十几个随从的人亲自去见张婴,说他是来惩办贪官污吏,并不是来跟人民为难的。张婴是条好汉,好汉识好汉,张婴被张纲说服了。两个人做了朋友,愿意共同为民除害。张纲吩咐张婴挑选一批能力较强的首领,量才录用,其余一万多人自愿回家种地。地方官不敢欺压老百姓,广陵一带就这么安定下来了。
张纲治理广陵,立了大功,汉顺帝打算封他。梁冀出来拦阻,因此作罢。汉顺帝还想重用他,叫他回朝。张婴他们得到了这个消息,联名上书挽留。汉顺帝就让他留在那儿。过了一年,张纲害病死了。死的时候,他才三十六岁。老百姓拥到太守府,哭个不停。张婴他们五百多人都穿着孝,把他的灵柩送到武阳本乡,给他安葬完了才回去。
汉顺帝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叹息了一番,拜张纲的儿子张续为郎中。汉顺帝因为张纲一死,心中很难受,就在这一年(公元144年 ),他自己也害病死了。他死的时候,才三十岁,两岁的太子即位,就是汉冲帝。不到半年,婴儿皇帝汉冲帝死了。汉顺帝绝了后,立谁做皇帝呢?公卿大臣提出了两个人,一个是清河王刘蒜,一个是渤海王刘缵(zuǎn),他们都是汉章帝的曾孙。刘蒜年长,刘缵才八岁。公卿大臣大多向着刘蒜。太尉李固劝梁冀顾全大局,立年龄较大的刘蒜为皇帝。梁冀跟梁太后商量下来,认为年幼无知的小孩子容易对付,就决定立八岁的刘缵为皇帝,就是汉质帝。
那时候,九江的马勉在当涂(在安徽省怀远县东南 )带领农民起义,自称为皇帝,立他的部下徐凤为无上将军。他们自己设置官吏,统治着当地的人民。还有那个以前曾经被广陵太守张纲收服了的张婴又在广陵起兵了。梁太后还真有办法,她吩咐九江都尉滕抚招募将士,拿赏格鼓励士兵,硬把这几处起义的农民压下去。马勉、徐凤和张婴他们都在抵抗中丧了命,东南一带就这么又暂时平下去了。
八岁的汉质帝还真伶俐,就是不懂事。他瞧着梁冀掌握着大权,独断独行,连皇上也不搁在他眼里,就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面前指着梁冀说:“大将军是个横暴将军(原文作跋扈将军 )。”梁冀听了,气得眼珠子都蹦出来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这这这小子现在就这这这么厉害,赶明儿长长长大了,那那那还了得!”他就嘱咐内侍把毒药放在饼里拿上去。汉质帝吃了饼,觉得肚子很不舒服。他召太尉李固进来,问他:“吃了饼,肚子闷,口干,喝下水去还能活吗?”梁冀说:“不不不能喝;喝了恐怕要要要吐。”梁冀还没说下去,汉质帝已经倒在地下,滚了几滚,死了。李固趴在汉质帝的尸体上痛哭了一场,请梁太后和梁冀查办内侍。要是张纲还活着,他一定又是那句话:“豺狼当道,何必查问狐狸?”
李固和杜乔他们恐怕梁冀又要挑个小娃娃做皇帝,就打算约会公卿大臣去迎接清河王刘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