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汉故事新编』废除连坐法
- 本章共 3.0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汉文帝即位,首先大赦天下,接着就召集大臣们商议一件大事。他说:“治天下当然不能没有法令。法令公正,才能禁止横暴,鼓励善良。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把他的父母、妻子也都一同逮来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是公正的。请你们商议个改变的办法。”
一班掌管法令的大臣们都说:“老百姓自己管不住自己,所以得用法令去管束他们。一个人犯了法,把他的父母、妻子也都逮来办罪,全家才能重视法令,互相监督,不敢轻易犯法。从古以来就是这样的。这可不能改,改了怕管不住百姓。”
汉文帝说:“我听说如果法令公正,百姓也能忠诚,惩罚恰当,百姓才能服从。官吏领导百姓好像放羊的人照顾羊群一样。做了官吏既然不能好好地领导百姓,又拿不合理的法令去定他们的罪,这不是反倒害了他们吗?那就难怪有人不顾法令去胡作妄为了。我看拿这样的法令去禁止人犯法是禁止不了的。到底改了方便还是不改方便,请你们再仔细商议商议吧。”
他们再要反对,也说不出道理来,就说:“这是皇上的恩德,好极了。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得这么周到。这种法令趁早改了才是。”打这儿起,全家连坐的法令废除了。
大臣们因为汉文帝连罪人的父母、妻子也照顾到了,他们也不能不替汉文帝的家里安排一下。他们建议立皇子刘启为皇太子,立皇太子的母亲窦氏为皇后。汉文帝不免推让一番。他说:“我自己还怕不配治理天下,上,不能求天帝免去天灾;下,不能使天下人安居乐业。现在,虽然不能征求天下圣贤有德行的人,把天下让给他,可是也不应当为自己打算,预先立了太子。我要是自私自利,怎么对得起天下呢?”他们说:“立太子是为了重视宗庙,不忘天下,不能说是自私自利。”汉文帝不再反对,就立皇子启为太子。
既然立了太子,大臣们又请汉文帝立太子的母亲窦氏为皇后。汉文帝不敢自己做主,就向薄太后请示。薄太后一向看重窦氏。窦氏不但对太后孝顺,对文帝恭敬,对儿女教育有方,对左右谦虚、热心,而且她也像薄太后一样,从来没忘过自己的出身,在宫里老喜欢亲自操作,服装朴素,真是一个又勤又俭的妇女。薄太后完全赞成立她为皇后。
窦皇后想起自己的苦楚,就请汉文帝照顾贫困的人。原来窦皇后是赵国清河观津人,出身贫寒,很早死了父母,家里连自己就是三个孤儿。哥哥长君还太年轻,不能做事,兄弟广国刚三四岁。三个没有爹娘的穷孩子实在没法活下去。可巧宫里挑选使唤的丫头,窦氏为了要得到一点安家费,就去应选,她就这么跟兄弟分开了。
她到了宫里,被分派去伺候吕后,后来吕后觉得宫女太多了,把她们分配给列王,每一个王分到五个宫女。窦氏得到了这个消息,就去央告主管的内侍把她分配到老家赵国去。她想,到了赵国也许能够见到她哥哥和兄弟。主管的内侍当时答应了她,可是后来忘了。她就被吕后分配到代国,后来做了代王恒的妃子。
代王恒已经有了夫人,还生了四个儿子。窦氏自叹薄命,只好安分守己地伺候着夫人。夫人、太后和代王见她虚心、稳重,都挺喜欢她。她也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公主嫖,两个儿子,就是刘启和刘武。正因为自己有了儿女,她格外小心地伺候着夫人,还嘱咐儿女千万要听从夫人的吩咐和四个哥哥的话。不料代王的夫人死了,他就把窦氏当作夫人看待。赶到代王做了皇帝,那夫人所生的四个儿子接连着害病死了。薄太后因此格外看重窦氏,疼爱她的儿女。
这会儿大臣们立了窦氏的长子刘启为皇太子,又立窦氏为皇后。汉文帝又封第二个儿子刘武为淮阳王。不用说她是多么高兴了。
薄太后还叫汉文帝想办法把窦皇后的哥哥和兄弟找来。汉文帝一道命令下去,各地的长官不敢怠慢,到处寻找窦长君和窦广国。大概窦长君也随时随地打听着妹妹的下落,所以很快地就见到了窦皇后。兄妹俩又是伤心又是快乐。长君一提起兄弟广国就哭了。他说:“兄弟早就给人拐走了,一直得不到消息,是死是活也不知道。”窦皇后想起小兄弟这么命苦,抽抽噎噎,连饭都吃不下去。
窦皇后正在想念着兄弟广国,内侍送来了一封信。原来广国已经到长安来认亲。信里还提起他跟着姐姐去采桑,从桑树上摔下来这件事作为凭证。广国五岁的时候给人拐去卖了,前前后后卖给十几家主人。最后卖给宜阳的一个大财主。那时候他已经十六七岁了。主人派他跟着一百多个奴仆到山里去烧炭,晚上就睡在帐篷里过夜。有一天,大家睡得正香的时候,忽然山崖坍了,一百多个烧炭的奴仆差不多都给压死,广国顶有造化,没死。后来主人搬家到长安,广国也就跟着来了,正碰到汉文帝新立皇后,还听说皇后姓窦,是清河观津人。广国就大胆地去认亲。
窦皇后向汉文帝一说,汉文帝派人去领广国进宫。姐儿俩见了面,可是谁也不认识谁。窦皇后盘问他,说:“你跟你姐姐是在哪儿分别的?分别的情形又是怎么样的?”
广国说:“我姐姐离开我们的时候,我跟哥哥送她到驿舍里。姐姐看我人小,挺可怜的。她向驿舍里的人要了一盆淘米水,一面哭着,一面替我洗头。洗了头,又要了一碗饭给我吃。我们就这么分别了。”
窦皇后再也忍不住了,拉住兄弟,抽抽噎噎地直哭。汉文帝也流了眼泪。他给了窦长君和窦广国不少田地和房屋,叫他们住在长安。
汉文帝一来自己没有势力,只怕国家不好治理,二来他原被送到边缘地区,是个吃过苦头的人,他就有意识地想出种种办法安抚人民。他下了一道诏书,开始救济各地的鳏、寡、孤、独(鳏guān,死了妻子的老年人;寡,寡妇;孤,孤儿;独,没有儿子的老年人 )和穷困的人。规定八十岁以上的每人每月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岁以上的每人每月再给帛两匹、丝绵三斤。还规定各地的长官必须按时去慰问年老的人。
汉文帝废除了全家连坐的法令,已经让老百姓够安心了,现在他又实实在在地救济了穷人,老百姓都愿意为他效忠,向他朝贡。
有一个地方出了一匹千里马,这是无价之宝。当地的老百姓大家凑出钱来,公推那个主人把千里马献给汉文帝。文武百官见了千里马,就一起向汉文帝庆贺。汉文帝对大臣们说:“我出去的时候,前面有旗车,后面有属车,平时巡游,每天也不过走五十里,天子行军,每天只走三十里。我骑了千里马,一个人跑到哪儿去?”他吩咐左右把千里马还给原来的主人,又给了他来回的路费。汉文帝恐怕以后还有人来贡献什么,就下了一道诏书,不准四方官民奉献任何礼物。
汉文帝反对残酷的刑罚和铺张浪费的习气。他要知道人民犯法的情况和朝廷钱粮收入的多少。他一面命令各地长官必须很慎重地审问案子,一面吩咐宫里上下人等都要节衣缩食,不许浪费。
有一天,大臣们上朝,他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关在监狱里面的囚犯一年当中有多少?”周勃耷拉着脑袋,回答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一年当中收进的和支出的钱粮各有多少?”周勃又说:“不知道。”他急得脊梁上和头发里直冒着汗。
汉文帝回头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比周勃机灵得多了,他说:“这些事都有主管的人。皇上要知道监狱的情况,可以问廷尉;要知道钱粮的收支,可以问治粟内史。”
汉文帝说:“既然一切事情都有主管的人,那么,你们管的是什么呢?”陈平的嘴是最会说话的。他说:“丞相主要的职司是:上,帮助天子调理阴阳,顺从四时;下,适应万物;外,镇抚四方;内,爱护百姓,使文武百官各守职责。”
汉文帝听了他这些摸不着边的话,不好意思再追问下去,就说:“哦,原来如此。”
周勃自己觉得才能不如陈平,就交还相印,告老还乡了。汉文帝趁着机会废除了左右丞相的制度,让陈平一个人做了丞相。
汉文帝在一年里面就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也都安居乐业。可是南方的边疆还不受汉朝约束。南越王赵佗在吕后临朝的时候就自立为南越武帝,跟汉朝对立了。南越离中原远,赵佗没有力量打到这儿来,天下还算是太平的。可是汉文帝认为在统一的中国,这一小部分的土地是万万不能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