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汉故事新编』威震西域
- 本章共 3.9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窦固带领将士们从敦煌出发,到了车师,联络了车师前王和车师后王。窦固上了个奏章,请汉明帝再在西域设置都护。汉明帝就派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耿况的孙子 )、关宠为校尉,让他们带着一些兵马分别驻扎在车师后王部和车师前王部。窦固带着其余的兵马回到京师。
窦固回去还没有几个月工夫,北匈奴单于派了大将率领两万骑兵进攻车师,杀了车师后王。校尉耿恭招募了几千人马,打了一仗,杀了几千个匈奴兵。究竟因为人马太少,不能打退匈奴,他就守住城,不再出去。匈奴虽然还有一万多兵马,可是没法把那个城打下来。匈奴的大将也真厉害,他把城外的水道全堵死,不让一滴水流到城里去。耿恭的士兵果然起了恐慌。耿恭叫士兵们打井,可是打了十五丈深,还没有水。他们渴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喝马尿。后来连马尿也没有,他们就把马粪榨出汁来,作为饮料。耿恭叫士兵们继续往下挖,他自己也像小卒子一样拿着筐子不停地搬土。士兵们一见他们的大将亲自动手,都顿起精神,一定要挖出水来。挖啊,挖啊,挖到一个地层,忽然哗哗哗地涌出泉水来了。全军高兴得连连高呼“万岁”。
耿恭对士兵们说:“先不要把水喝了。只要咱们再熬一下,匈奴就会退去的。”士兵们就都咬着牙,有水也不喝。耿恭命令士兵把水一桶一桶地运到城头上,大声嚷着对城下的匈奴兵说:“大汉的将士有大神保护。你们堵了水道,我们是渴不死的。”说着,他们就把水一桶一桶地往城下直倒。匈奴的将士们见了,耸着肩膀,瞪着眼睛,吐着舌头,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们突然都上了马,拼命地往北边逃去了。
耿恭虽然渡过了这一次的难关,可是要守住西域,抵抗匈奴,靠他这一点兵力是不够的。果然,就在那一年(公元75年 )下半年,匈奴兵马一到,焉耆王和龟兹王都反悔了。他们跟着北匈奴杀了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进攻校尉关宠。接着车师王也反悔了,跟北匈奴联合起来攻打校尉耿恭。关宠上书向汉明帝求救,不料汉明帝已经死了,太子刚即位,就是汉章帝。中国有了大丧,汉章帝才十八岁,大臣们大多不主张发兵去救。司徒鲍昱(司隶鲍宣的孙子;昱yù )认为应当发兵去救。他说:“驻扎在西域的将士是朝廷派去的。他们有了急难,就把他们扔了,将来匈奴再打过来,谁还肯出去抵抗呢?再说驻扎在西域的兵马才几千,他们抵抗了这么多日子,可见匈奴的兵力并不怎么强。只要吩咐酒泉和敦煌两个太守各发两千精兵去帮助关宠、耿恭,他们就可以对付匈奴了。”
汉章帝听了司徒鲍昱的话,拜酒泉太守段彭为大将军去援助关宠和耿恭。段彭调了张掖、酒泉、敦煌三郡的人马和鄯善的骑兵,一共七千多人,日夜赶路往车师那边去。可是因为路远,一时不能赶到。耿恭那一边抵抗了好几个月,虽然守住了城,可是粮食已经完了。他们宰一匹马,挨几天,后来弄得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完了,耿恭还鼓励着士兵说:“上次没有水喝,到底给咱们挖出水来了。咱们得坚持下去!”他们就把皮铠甲、弓弦、皮靴等煮成羹汤,凑合着过日子。北单于知道汉兵不能再挨下去,就派使者去对耿恭说:“要是肯投降,单于就封将军为王,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将军。”耿恭不理他。那个使者指手画脚地吓唬他,说,要是不投降,命就难保了。耿恭就把他砍了,把人头挂在城门楼子上。北单于挂了火儿,吩咐将士们加紧攻打。耿恭他们正在万分危急的时候,段彭的救兵到了。
段彭的七千多精兵到了车师,连着打了胜仗。他们把敌人杀了三千八百多,活捉了三千。北匈奴吓得逃了回去。车师不能抵抗,投降了。段彭救出了关宠,可是没有几天工夫,关宠害病死了。耿恭这一边的人已经不多,他让当地的士兵都回家去,自己只带着二十六个汉兵回来。沿路又死了一半人马,赶到耿恭他们到了玉门关,一共只有十三个人。把守玉门关的是中郎将郑众。他一见耿恭他们,就请他们休息几天,然后回到洛阳去。他上了个奏章,说耿恭那样的人只有苏武比得上他。司徒鲍昱也这么说。汉章帝就拜耿恭为骑都尉,同他回来的人也都分别升了官职。
汉章帝因为国内有饥荒,不愿意在边塞外驻扎军队。他下了一道诏书,吩咐驻扎在西域的兵马都撤回来。那时候,班超还留在疏勒。他接到了诏书,也只好准备动身。疏勒国的官员和百姓一听到班超要离开他们,急得好像大祸临头似的。有一位疏勒国的将军流着眼泪说:“汉朝扔了我们,我们一定又会给龟兹灭了的,我与其到了那时候再死,不如今天死了吧。”说着他就自杀了。班超见了,心里像刀子扎似的那么难受。可是皇上叫他回去,他不能不依。
班超往南走,回到于阗。于阗国王侯以下听到班超要回到中原去,全都哭了。他们出来,拦住班超的马,抱着马腿不放。班超不好意思马上就走,同意再住几天。他上书给汉章帝,说西域各国因为受不了匈奴的虐待,把汉朝的天子当作救星;现在天子叫使者回去,他们失去了依靠,只好再去投降匈奴;他们一投降匈奴,就得跟着单于来侵犯汉朝的边疆。汉章帝还算有见识,收回了成命,让班超他们继续留在西域。
班超回到疏勒的时候,疏勒已经有两个城投降了龟兹,跟尉头国(在疏勒南边 )联合起来反抗疏勒王。班超帮着疏勒王打败尉头,杀了七百多人,收复了那两个城。疏勒又安定下来。
公元78年(汉章帝三年 ),班超召集了疏勒、康居(不属西域都护管辖范围 )、于阗、拘弥(西域国名,也写作扦弥,在于阗东边,在今新疆于田县 )四国的兵马一共一万多人,攻打姑墨(在龟兹西边,于阗北边,在现在新疆拜城县地方 ),杀了七百多人,打破了石城。他打算趁着打胜仗的威力去联络西域,就又上书给汉章帝,大意说:
我们的士兵愿意像张骞、谷吉(谷吉,见本书第104篇)那样不顾自己的生死,为国家宣扬威德。从前的大臣们都说结交西域三十六国就是斩断匈奴的右臂。现在西域各国主要的只有龟兹横行霸道。我和部属三十六人奉了命令出使西域,到今天已经五年了。我们曾经到过不少地方。当地的人都说他们依靠汉朝像依靠天一样。从这一点看来,龟兹是可以对付的。最好皇上把以前龟兹送来作为抵押的那个王子立为龟兹王,发几百个步兵送他回国。我们在这儿约会各国发兵打过去,一定能够逮住那个横行霸道的龟兹王。莎车、疏勒土地广大、草木茂盛,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我们的兵马,不费我们的粮食。只要领导他们,他们就能够抵抗。再说姑墨、温宿(温宿,西域国名)两个国王都是龟兹立的。他们都不是本国人,仗着龟兹的势力,欺压别国的人民。那两个国家的大臣和人民恨不得赶走他们。因此,我们进去,他们必然欢迎。姑墨、温宿拉过来,龟兹就再没法抵抗了。西域一平定,匈奴不敢再来侵犯,天下人都高兴,皇上就能安享太平。
汉章帝知道班超能够成功,就叫大臣们商议出兵。正好平陵人徐干跟班超志同道合,自愿出去帮助班超。汉章帝就派他带着一千多人走南路往西出发。班超得到了徐干的帮助,还不敢轻易去打龟兹。他想法子去结交乌孙国。乌孙国还真打发使者到长安来访问。汉章帝很高兴。他派卫侯李邑护送乌孙的使者回国,还带了不少绸缎、布帛去送给乌孙的两个国王大昆弥和小昆弥(乌孙国王分为大小昆弥;见本书第102篇 )。李邑是个胆小鬼,他从天山南路出发,到了于阗,一听到龟兹进攻疏勒的信儿,就害怕了。他害怕路上出事,不敢再往前走。
李邑留在于阗,耍了一个花招。他上书给汉章帝,说:“西域是没法联络的;班超陪着妻子、抱着孩子,只知道在外边享福,不愿意回到中原来。他的话不能听,我们到不了乌孙,还不如早点回来吧。”班超知道了李邑从中捣鬼,不由得叹着气说:“我不是曾参,给人家说了坏话,恐怕难免见疑。”他上书给汉章帝说明他的苦衷。汉章帝知道班超的忠诚,就下了一道诏书,挺严厉地责备李邑,说:“就说班超陪着妻子、抱着孩子,不想回来,难道跟他在一起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吗?你应当到他的地方去,受他的节制,听他的吩咐。”他又下了一道诏书给班超,说:“李邑到了你那边,你可以留下他。你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李邑接到了诏书,只好硬着头皮到疏勒去见班超。班超不露声色,好好地招待着李邑。他另外派人护送乌孙的使者回去,还劝乌孙王打发自己的儿子上洛阳去伺候汉章帝。乌孙王听从班超的劝告,派他儿子跟着汉朝的使者到了班超那儿。班超准备派李邑带着乌孙王子回到洛阳去。徐干对班超说:“上次李邑毁谤将军,要破坏将军的功劳。这会儿正可以依照诏书把他扣在这儿,另外派人护送乌孙王子到京师去,将军怎么反倒放他回去呢?”班超说:“唉,那就太小气了。我正因为李邑曾经给我说过坏话,所以让他回去。只要一心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说坏话。如果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公报私仇,把他留在这儿,那就算不了忠臣了。”
李邑知道了这件事,十分惭愧,不由得打心眼里感激班超。他回到洛阳,再也不敢说班超坏了。汉章帝见了乌孙王送他的儿子来,更加信任班超,又派了一位将军带领着八百精兵去帮助他。班超征发疏勒、于阗的人马,又联络月氏、康居,用计策打败莎车和龟兹的五万多人马。经过这一次的大战,班超的威名震动了西域,连北匈奴也不敢再来侵犯边界了。再说那时候,北匈奴内部不和,四面又都有敌人。南匈奴打它的前面,丁零打它的后面,鲜卑打它的左边,西域各国打它的右边,北匈奴往东北逃去,又被鲜卑打得一败涂地,连单于都给杀了。这么着,原来附属于北匈奴的五十八部,大约二十万人口,八千精兵,分别到云中、五原、朔方、北地投靠了汉朝。
汉章帝信任班超,联络了西域,十分高兴。可是他在班超打胜仗的第二年(公元88年 )害病死了(窦固也在这一年死了 )。他做了十三年皇帝,死的时候才三十一岁。太子即位,就是汉和帝,尊汉章帝的皇后窦氏(大司马窦融的曾孙女 )为皇太后。汉和帝不是窦太后生的,他母亲梁贵人还是被窦太后害死的哪。汉和帝即位的时候才十岁,窦太后替他临朝。因为儿子不是自己生的,她只能依靠自己的一家。窦太后的哥哥窦宪执掌大权。汉朝外戚的势力又强大起来了。从汉章帝起,东汉的皇帝大多命不长,新即位的多半都是小孩子。这样,太后临朝,太后家执掌大权,差不多成了东汉的一种传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