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汉故事新编』求神仙
- 本章共 5.0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汉武帝十六岁即位以来,一直相信鬼神。这一二十年来,已经有不少方士向他骗过俸禄和黄金。他每次发现了方士的欺诈,就把他们处死,可是他认为神仙是有的,就是这批方士本领太差。因此,他杀了一个,又相信一个,他相信方士李少君活了一千多年,死了,还说他已经得道,变成仙人了。
李少君以后,又来了一个齐人叫少翁。“少翁”就是“少年老人”的意思,因为少翁的长相虽然还像个少年人,可是他自己说已经有二百多岁了。他有一种本领,能够叫死去了的人显灵。正好汉武帝最宠爱的美人儿李夫人死了。汉武帝老是闷闷不乐地想念着她。少翁说他能够请李夫人回来。汉武帝就请他作法。
少翁要了李夫人生前的衣服,准备了一间很清静的屋子,中间挂着薄纱似的帷幕,幕里面点着蜡。请汉武帝一个人坐在帷幕外面等着。他自己进了帷幕作起法来。汉武帝静静地等着,两只眼睛直盯着帷幕,不敢眨巴一下。过了一会儿,幕里出现了影子,少翁领出一个美人儿来了。她慢慢儿地走着。汉武帝使劲地瞧着,那美人儿侧着半边脸,越瞧越像是李夫人。他站起来,又跑过去,想跟她说句话。猛一下子李夫人不见了。少翁直怪汉武帝,说:“皇上也太心急了。阴阳究竟是两条路,皇上的阳气太旺盛,您一上来,就把李夫人冲走了。”汉武帝直怪自己不好。他作了一首歌,哼着:
真的?还是假的?
站着看,
偏着半边脸。
怎么慢吞吞地来得这么晚!
汉武帝总算见到了李夫人的影儿。就因为这一点,也应该优待少翁啊。少翁虽说不会打仗,汉武帝为了要他去通神仙,就拜他为文成将军,还赏了他不少黄金。少翁对汉武帝说:“皇上要跟神仙来往,现在的宫室、被服都不像神仙的东西,神仙怎么能来呢?”汉武帝一心想见见神仙,什么都能听他。打这儿起,宫殿的顶子、柱子、墙壁都画上五彩的云头、仙车什么的,帷幕和被服也都绣上这一类的东西。
少翁又请汉武帝盖了一座甘泉宫,里面画着各色各样的神像,摆着祭祀的东西,为的是请神仙下来。这么搞了一年多,花了不少钱,可是神仙还是没来。汉武帝开始怀疑了。少翁得想个法儿挽回皇上对他的信任才行啊。
有一天,他跟着汉武帝到甘泉宫去,瞧见有人牵着一头牛,少翁指着牛对汉武帝说:“这头牛的肚子里准有天书。”当场把那头牛宰了,从牛肚子里拿出一条布帛来,上面写着字。大伙儿全认为少翁确实是个仙人。可是字尽管写得古怪,字句也不大好懂,汉武帝认出了是少翁的笔迹。审查下来,果然是少翁耍的花样。汉武帝就把文成将军砍了。少翁的骗局拆穿了,他手下的人和别的方士怎么能再骗饭吃呢?
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在关东碰见了少翁,回来报告汉武帝。汉武帝起了疑,派人把少翁的棺材打开。一瞧,据说棺材是空的,里面只有一个竹筒。这么着,汉武帝又相信起别的方士来了。
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 ),汉武帝用柏树做栋梁,造了一座二十来丈高的台,叫“柏梁台”,台上用铜做柱子,有三十来丈高,铜柱顶上有个盘,叫“承露盘”。承露盘由一只手掌托着,那手掌叫“仙人掌”。柏梁台上的仙人掌托着承露盘。盘里的露水和着玉石的粉末成为玉露,经常喝玉露就能长生不老。汉武帝当然一有玉露就喝,害得他生了一场大病。
他老想起少翁棺材里的竹筒,直怪自己太心急,得罪了仙人。正在这时候,又来了一个方士,叫栾大(栾Luán )。栾大长得又魁梧,又英俊,又能说大话。汉武帝见了,把他当作贵宾招待。
栾大说:“我以前在海里来往,碰到了安期生(传说中古代的仙人 ),拜他为老师,也学到了一点皮毛。只要功夫深,黄铜可以变成金;河开了口子,可以堵住;长生不老的药可以得到,神仙也可以请到。可是文成将军受了冤屈,死了。方士有几个脑袋呢?我也不敢多嘴。”
汉武帝连忙撒谎,说:“文成将军是吃了马肝中毒死去的,你别多心。只要你有法术,尽管老实说。要花钱,我有。”栾大说:“我的老师都是仙人。他们并不求人,只是人求他们。皇上成心求神仙,就应当尊重仙人的使者。”
汉武帝因为黄河决了口,水灾很严重。灾民没办法,实在活不下去了。他听到栾大说能够把口子堵住,又能够把黄铜变成金子,就很慷慨地把栾大封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给他四颗大印。栾大并不稀罕这些官衔。一个人担任了四个将军的名头,还不肯把法术使出来。汉武帝的气魄是没有人比得上的。他再封栾大为乐通侯。后来干脆把一个公主嫁给他,随嫁的黄金就有十万斤。栾大凭什么还不把法术使出来呢?汉武帝叫他去迎接神仙。栾大只好动身到海岛上找他的老师去了。汉武帝打发几个心腹扮作老百姓暗暗地跟着他,要观察他的行动。
这几个心腹沿路跟着栾大,看他干什么。栾大上了泰山,坐了一会儿,又到了海边溜达溜达。就这么待了几天,回到长安来了。那几个暗探瞧见栾大这么捣鬼,压根儿没有神仙跟他来往,赶到栾大到了长安,他们实话实说,把这些事告诉给汉武帝。栾大见了汉武帝,还想捏造鬼话。汉武帝叫出证人来,揭穿他的勾当,不怕栾大不承认自己的罪恶。“刀快不怕头大”,顶着四个将军衔头的方士栾大给拉到大街上斩了。
就在这一年六月里,河东太守上书报告,说汾阴地方掘出了一只极大的宝鼎,上面有花纹、有字,可没有款,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东西。大伙儿都说这一定是周朝的宝鼎。又说,朝廷上有了圣明的皇帝,“周鼎”才出现。汉武帝当时就派人像迎接神仙一样地把那只宝鼎迎接到长安来,摆在甘泉宫里,还准备用极隆重的仪式祭祀天神。偏偏有个大臣叫吾邱寿王(吾邱,姓;寿王,名 ),他说:“鼎的式样是新的,怎么说是周鼎呢?”汉武帝听到了这话,就召他进去,问他:“你怎么说这不是周鼎呢?”吾邱寿王机灵得很。他知道跟汉武帝说话得顺着他的意思,就回答说:“从前周朝的天王道德高,上天的报应好,出了宝鼎,所以叫周鼎。汉朝出了高皇帝,继承周朝,到了皇上手里,巩固了汉朝的天下,谁比得上皇上的威德?在这个时候出了宝鼎,当然是汉朝的宝物,怎么能说是周朝的宝物呢?所以我说这是汉鼎,不是周鼎。”
汉武帝笑了,说寿王的话有道理,赏他十斤黄金。大臣们用最吉祥的话祝贺汉武帝得到宝鼎的事。汉武帝还作了宝鼎歌让大伙儿唱着。上天赐宝鼎的喜讯马上传开了。齐人公孙卿上书,说:“黄帝得到宝鼎是在冬至那一天,皇上得到宝鼎也是在冬至那一天。这绝不是偶然的。黄帝成了仙,皇上也不能落后,应当趁着宝鼎出现的时候,赶快去封禅,封禅就能通神,通神就能成仙登天了。”
汉武帝早已有了封禅的念头。司马相如临死的时候也曾经上书,满篇除了歌颂汉武帝以外,还劝他上泰山去封禅。这会儿经公孙卿这么一提,他决定准备封禅了。
汉武帝就召公孙卿进去相见,问他:“黄帝是怎么封禅的?你怎么知道的?”公孙卿信口开河地说了一大骡车,他说:“当初黄帝从首山采了铜,在荆山铸宝鼎。宝鼎铸成功的时候,有龙下来迎接黄帝。当时攀着龙须骑上去的还有黄帝的后宫和大臣一共七十多人。还有别的臣下也拉着龙须不放,一下子龙须拉断了,全掉了下来。我的老师没法儿上去,只好留在人间修道。”
这一番话,倒是有许多方士都说过的,可没像公孙卿说得那么详细,那么动听。汉武帝叹了一口气,说:“要是我也能学黄帝的样,我情愿抛弃妻子像抛弃破鞋一样。”他拜公孙卿为郎中,叫他准备封禅的事。
汉武帝听公孙卿说,当初黄帝一面打仗,一面学仙,可见封禅还得出兵。这时候南越发生了内乱。南越王赵兴(赵婴齐的儿子)和太后主张归向汉朝,正打算跟着汉朝的使者来朝见汉武帝。南越的相国吕嘉和他的手下人反对汉朝。他们杀了南越王、太后和汉朝的使者,立赵婴齐另一个儿子为南越王,还发动人马打了过来。汉武帝没想到南越敢造反,他打算发几十万大军去征伐。他号召诸侯从军去打南越,又叫各地催收公粮作为军粮。
京师里催收公粮的责任落在左内史(掌管京师地方行政的大官,分为左右内史,后来左内史改称左冯翊,右内史改称京兆尹 )倪宽(倪,姓,原文作“兒” )身上。倪宽是个忠厚长者,出身贫寒。他在求学时代,有时候还得做雇工,带着书本替人家锄地。他一向反对残酷的刑罚,老劝导农民种地、养蚕。当地的老百姓没有不喜欢他的。他不但没照汉武帝的意思去催收公粮,而且见了有人交不出粮食的,就让他们少交些或者免交了。这么着,倪宽收公粮的成绩就差。公粮短了不少,军粮又急,倪宽就得革职办罪。老百姓一听到左内史为了没有收齐公粮就要革职了,大伙儿全把粮食补送上来。倪宽不但没免职,还更加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
倪宽是个穷读书的,他做了左内史,不虐待老百姓,自己不要出名,人们都尊敬他,汉武帝也尊敬他。另外有个用金钱骗取地位的河南人卜式,汉武帝把他也封为关内侯。卜式是个大地主,他有不少田地和牲口,光是羊就有一千多头。他看到汉武帝为了抵抗匈奴,需要财物,就趁着机会上书,说他愿意把财产的一半捐给公家作为边防的费用。汉武帝派使者去问卜式,说:“你是不是要做官?”卜式说:“我只会看羊,不要做官。”使者又问他:“难道你有冤屈,要皇上替你做主吗?”卜式回答得非常漂亮,他说:“我一不要做官,二没有冤屈,捐出家产只是做个榜样,好叫天下人为了抵抗匈奴,大伙儿都出点力。”使者回去向汉武帝一报告,汉武帝就问当时的丞相公孙弘该怎么办。公孙弘认为这种沽名钓誉的人不必理他。汉武帝就把这件事搁在一边。后来公孙弘死了,浑邪王归附了汉朝,汉武帝移民七十多万到西北去,弄得府库又空了。卜式趁着机会,捐钱二十万交给河南太守,说是作为帮助移民用的。那时候,有钱的人都把钱藏起来,装作难过日子的样子。汉武帝要借着卜式改变这种风气,就召卜式入朝,拜他为中郎,还赏了他十顷田地。后来又拜卜式为齐王的太傅,接着,这位嘴里说不要做官的卜式做了齐相。
这次卜式一听到汉武帝号召诸侯从军去打南越,就上书请求皇上让他和他的儿子从军,就是死在南越,也是乐意的。汉武帝没答应他,把他称赞了一番,封他为关内侯,赏他四十斤黄金,十顷田地,还布告天下,叫诸侯王踊跃从军。可是除了卜式以外,干脆没有别的人出来。这可把汉武帝气坏了。正好秋季祭祀的日子到了。按照那时候的规矩,诸侯都得献上一定数目的金子作为祭祀的费用。汉武帝嘱咐管赋税的大官仔细检验诸侯送来的金子。检查下来不是说成色不足,就是说颜色太坏。当时就有一百○六个人废了封号,收回了封地。
汉朝大军到了南越,就把南越整顿一下,改为南海、苍梧、郁林、珠崖等几个郡。
汉武帝又亲自带着十几万人马先去巡游北边。他出了长城,走上了单于台(冒顿单于造的,在大同 ),到了朔方,直到北河。他派使者去告诉单于,说:“南越王的头已经挂在未央宫的前殿了。要是单于能打仗,出来,天子在边界上等着;要是不能打,以后就不该再来侵犯。干吗不出来说话啊?”单于也火儿了,就把使者扣留下来。可是他也不出来。汉武帝只好回来了。路过上郡桥山,祭祀了黄帝的坟。接着他对方士们说:“你们说黄帝没死,怎么这儿有他的坟呢?”公孙卿想出了一个理由,回答说:“这是衣冠冢。黄帝骑着龙上了天,可是他臣下想念着他,就把他的衣帽葬在这儿。”汉武帝点点头,认为他说得有理。
汉武帝到了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市北 ),官员们都在山下。忽然山里发出声音来,叫了三声:“万岁!”这是大家都听到的。汉武帝认为山里有神,就禁止老百姓到山上砍树。以后他往东到了泰山,在山上刻了字,祭祀一番。
齐地的方士成群结队地来拜见汉武帝,都说蓬莱岛上有神仙。汉武帝吩咐预备许多船只,叫一千来个方士到蓬莱去求仙人。公孙卿拿着节杖打头先去。第二天,公孙卿回来报告,说:“昨儿晚上我瞧见了一个巨人,有好几丈高。赶到我跑过去的时候,这个巨人忽然不见了。可是他留下了一个挺大的脚印子。”
汉武帝要看个明白,他带着大臣们到了蓬莱岛上,果然有个挺大的脚印。他仔细瞧瞧,像个走兽蹄子,不免起了疑。可是随从的官员们说,他们在路上碰到了一个老头儿牵着一只狗,说要去见巨人,说了这话就不见了。官员们都这么说,汉武帝也信了。
他准备自己坐船到海里去寻找神仙。东方朔对汉武帝说:“皇上还是回去吧,求神仙也不能太心急。只要安安静静地住在宫里,多修修好,神仙有灵,自然会来的。”汉武帝一听,这话倒不错,就回到长安去。
这一次出门巡游,费了五个月工夫,花了无数的金钱,来回走了一万八千里地,还是没见着神仙。
公孙卿不能让汉武帝静静地待在宫里,总得叫他做点事才热闹哇。他建议,说:“仙人喜欢住在楼上。盖了高楼,等仙人降临吧。”汉武帝又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通天台,高五十丈。造了这么高的台,神仙还不肯下来。这还算不了什么,谁想得到东边、北边、西南边都出了事啦,汉武帝不得不把求神仙的事暂时缓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