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博浪沙行刺
- 平定南北
- 沙邱遗恨
- 怨声载道
- 揭竿而起
- 天下响应
- 抢地盘
- 八千子弟
- 斩白蛇
- 立羊倌
- 骄兵必败
- 破釜沉舟
- 指鹿为马
- 坑秦兵
- 约法三章
- 鸿门宴
- 火烧阿房宫
- 分封诸侯
- 追韩信
- 暗度陈仓
- 陈平归汉
- 兴兵发丧
- 美人和儿女
- 木罂渡军
- 绑架老母
- 收英布
- 销毁王印
- 挑拨离间
- 假投降
- 外黄小儿
- 分我一杯羹
- 踢脚封王
- 鸿沟为界
- 钻入敌营
- 四面楚歌
- 难见江东父老
- 汉高祖登基
- 五百义士
- 恩将仇报
- 巡游云梦
- “功狗”和“功人”
- 上朝的仪式
- 白登被围
- 和亲
- 极极以为不可
- 一笔勾销
- 平定南方
- 大风歌
- 白马盟约
- 把人当作猪
- 萧规曹随
- 太后临朝
- 汉文帝即位
- 废除连坐法
- 两封信
- 耕种的榜样
- 往边疆移民
- 废除肉刑
- 方士的诡计
- 有生必有死
- 削地
- 平定七国
- 金屋藏娇
- 绝食
- 排斥百家
- 金屋变为冷宫
- 滑稽大王
- 帮闲文人
- 马前泼水
- 反攻匈奴
- 灌夫骂座
- 夜郎自大
- 长门宫
- 飞将军
- 加强边防
- 武功爵
- 通西域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再通西域
- 求神仙
- 天下十三州
- 强求“天马”
- 扣留使者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司马迁受累
- 尧母门
- 挖掘木头人
- 轮台悔过
- 托孤
- 苏武回国
- 聪明的少帝
- 立昏君
- 废昏君
- 坐牢读经
- 霍家的败亡
- 国内要紧
- 称职的官吏
- 杀害大臣
- 赵充国和西羌
- 功臣画像
- 女使者
- 外戚和宦官
- 昭君出塞
- 攀断栏杆
- 谦恭下士
- 七亡七死
- 面面俱到
- 改朝换代
- 复古改制
- 绿林和赤眉
- 起义军的混合
- 昆阳大战
- 新朝的灭亡
- 一个算卦的
- 争取民心
- 整顿队伍
- 攀龙附凤
- 绿林的破裂
- 赤眉的流亡
- 帝王满天下
- 三分天下
- 钓鱼台
- 得陇望蜀
- 硬脖子
- 马革裹尸
- 云台二十八将
- 取经求佛像
- 生死朋友
- 投笔从戎
- 威震西域
- 宦官灭外戚
-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天知地知
- 豺狼当道
- 太学生罢课
- 宦官五侯
- 林宗巾
- 逮捕党人
- 太平道
- 作者原序
『前后汉故事新编』强求“天马”
- 本章共 2.6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汉武帝吩咐工匠铸成一匹金马,派壮士车令为使者,率领一队人马把金马送给大宛王毋寡,另外还送给他一千斤黄金。这么高的代价总可以换得到大宛的千里马了吧。
大宛王毋寡召集了大臣们商议这件事。他们说:“汉朝离这儿这么远,汉兵是没法打进来的。不用说别的,这条道就不好走。他们得经过高山、大河、沙漠,有的地方没有水草,有的地方容易迷道。汉朝的使者出来的时候老是几百人,死在半道上的倒有一大半。哪回都是这样的。听说,他们迷了道,就找道上的标记。我们开头还不明白,这么荒凉的地方有什么标记呢?原来他们把死人的骨头,牛、马的骨头和牛粪、马粪当作标记。有这种东西的地方就是道。这就说明汉军是没法到这边来的。”也有人说:“贰师的马是大宛的宝贝,怎么也不能让别人拿走。”大宛王就决定拒绝汉武帝的要求。
使者车令再三再四地向大宛王说好话。大宛王收了金马,可不肯牵出千里马来。使者受不下这口气。他砸毁了金马,把大宛王责备了几句,走了。
大宛的大臣们说:“汉朝的使者这么回去,太便宜他了。”他们就通知东边的郁成王,叫他拦住汉朝的使者。郁成王决定半路行劫,他带领着人马等在那儿。汉朝的使者和随从的士兵一到就挨了打。车令究竟人马太少,给他们杀了,财物全给抢了去。
几个逃回来的人向汉武帝一报告,汉武帝气得直吹胡子。以前到过大宛的将军姚定汉说:“大宛的兵力不强,皇上只要发三千人马,多带弓箭,准能够把大宛打下来。”
汉武帝一想,上次叫赵破奴进攻楼兰,他仅仅用了七百名骑兵,就把楼兰王捉住了。这么一比,三千名骑兵准能把大宛王活捉过来。他可并不派赵破奴或者姚定汉他们去。这时候,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已经死了,这个准能够立大功的美差总得派给一个得宠的人才成。汉武帝就拜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将军。
李夫人有两个哥哥,一个叫李延年,一个叫李广利。李延年擅长音乐,已经做了“协律都尉”。李广利喜欢骑马、射箭,在宫廷里服侍着汉武帝。李夫人快死的时候,汉武帝亲自去看她。她把头蒙在被窝里,不跟汉武帝见面。汉武帝揭开被窝,她还是不让他看她的脸。她说:“我没梳妆,不能参见皇上。”汉武帝只好出去。她终于死了。汉武帝始终没见到害病时候的李夫人,留在他心坎里的只有一个活泼漂亮、一笑俩酒窝的李夫人。为了李夫人的缘故,他拜李广利为将军。
这次出兵是去进攻贰师城的,就把李广利封为贰师将军。汉武帝为了叫贰师将军李广利准能打胜仗,三千骑兵再加三千,另外还有几万步兵。王恢曾经到过西域,叫他带道。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即汉武帝即位第三十七年 ),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大军向敦煌出发。蝗虫也来凑热闹,吃完了关东的庄稼,满世界飞,往西飞到了敦煌。贰师将军的军队把蝗虫撇在后面,出了玉门关,经过盐泽和沙漠地带。沿路的小国不敢得罪匈奴,他们联合起来守住城和堡垒,不供给汉兵粮食吃。汉兵受冻挨饿,又没有水喝,不断地有人倒在路上。赶到他们到了郁成,只剩了几千人了。郁成王上次杀了使者车令,早已做了准备。两下一交战,几千个汉兵又死了一半。贰师将军对王恢他们说:“郁成都打不下来,怎么能进攻大宛呢?”他们只好回来了。
一来一往,费了两年工夫,损失了不少人马。汉兵回到敦煌的时候,十个人里也就剩下一两个人了。李广利上个奏章,大意说:“因为路远,粮食不够,困难重重;士兵们不怕打仗,就怕口渴、肚子饿;人多了,粮食供应不上,人少了,不能进攻大宛,还是退兵回来吧。”汉武帝看了这个奏章,直冒火儿。要是连大宛都欺负我们,怎么还能够对付匈奴呢?他立刻打发使者到玉门关,传出命令,说:“谁敢进关的,谁就砍头。”贰师将军李广利他们都害怕了,只好留在敦煌。
汉武帝正想再发大兵去攻打大宛,匈奴又侵犯进来。有的大臣说:“不要再去攻打大宛了,还是用全力去对付匈奴吧。”汉武帝认为大宛打不下来,千里马弄不到手还是小事,他怕的是大夏、月氏这些国家准会瞧不起汉朝,就是乌孙、轮台(轮台,古地名,在车师以西一千多里,再往西就是大宛 )也会出来阻碍使者的。到了那时候,匈奴拉拢西域各国,西、北两路像卡子一样来卡住中国,事情就更不好办了。他主张先去对付大宛,把西域这一边稳住了,然后才能够用全力去对付匈奴。
汉武帝派出六万骑兵、七万步兵,还有三万匹马和几万头驴、骡、骆驼等,还有从民间征用的耕牛十万头。这许多牲口全都编作运输队。粮草、弓箭等多得数也数不清楚。另外还有跟着军队私人带着粮食、食品、货物去做买卖的,不计其数。这么多人马到了敦煌,全都交给留在那边的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着这些兵马,胆儿就大了。沿路各部族瞧见汉军这么威武,都自动地拿出粮食来慰劳。只有轮台一个城不顾死活地跟汉军作对。李广利先打下了轮台。以后从轮台往西,一点挡头都没有地向大宛进去。打头的三万骑兵到了大宛,大宛王毋寡带着大队兵马出来对敌,给汉军打得落花流水。大宛兵逃进城里,再也不出来了,大宛王毋寡打发使者冲出包围,到康居国去求救兵。康居王不愿跟汉朝作对,没发兵来。李广利进攻了四十多天,攻破外城,大宛兵退守内城。
大宛的贵族们私底下商议着讲和。贵人昧察说:“咱们的大王也太不讲情理了。他把好马都藏在贰师城,还杀了汉朝的使者,难怪人家来报仇。现在咱们内缺粮草,外无救兵,再打下去也是个死。不如杀了毋寡,跟汉军和了吧。”
大宛的贵族们就杀了毋寡,打发使者捧着人头到汉营里来求和。李广利答应了。大宛人把贰师城的马都放出来,让汉兵自己挑去。李广利叫两个都尉仔细选择。他们挑了上等马几十匹,中等以下三千多匹。李广利和大宛的贵族订了约,立昧察为大宛王,汉军带着马群离开了大宛。
李广利因为郁成王上次杀了使者车令,抢去了汉朝的礼物,这次又打击了另一路的汉兵,还杀了几个汉朝的军官,就派上官桀(上官,姓;桀,名 )去进攻郁成城。郁成城给攻破了。郁成王逃到康居。上官桀派使者到康居,要求康居王把郁成王交出来。康居王知道大宛给汉军打下来了,不敢得罪汉朝,只好把郁成王交给上官桀,上官桀派四个骑兵把他押到李广利的营里去。四个骑兵怕路上出了岔,就把郁成王杀了,拿着人头去见贰师将军。贰师将军就叫上官桀的那一支军队回到玉门关相会。
李广利他们先后出去的有十几万人马,费了四年工夫,赶到他们回到玉门关,一共只有两万人,一千零几匹马了。损失尽管这么大,汉武帝认为这是通西域、打匈奴的一场关键性的战争,是值得庆祝的。
汉武帝得到了几十匹大宛的好马,把它们叫“天马”。他要“天马”只是个名目,实底子是要把大宛拉过来。西域各国见到了汉朝的威力,都派他们的子弟来拜见汉武帝,把汉朝作为依靠。汉武帝打败了大宛,准备再跟匈奴干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