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前后汉故事新编』一个算卦的

  • 本章共 3.3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1

那个太学生名叫邓禹,南阳新野人。他曾经和刘秀在长安同过学,比刘秀小七岁。年纪轻轻的就把刘秀当作了不起的人物,跟他很要好。他在长安念了几年书,回到家里继续用功。更始在宛城即位的时候,有不少人推荐邓禹,请他去做官。可是邓禹不愿意出去。赶到刘秀修好了宫殿,更始迁都到洛阳,邓禹恐怕刘秀也像他哥哥刘 那样给更始杀害,就到洛阳去找他。他到了洛阳,才知道刘秀已经走了。仔细一打听,又是高兴又是怕。高兴的是刘秀已经脱离了虎口,怕的是他还得回来。原来更始要派大将去进攻河北,大司徒刘赐(刘玄的叔伯哥哥,接着刘 做了大司徒 )建议派刘秀去。朱鲔他们起来反对,更始又没有主意了。刘赐再三劝他利用刘秀,也可以安定舂陵的将士。更始正信任着刘赐,就听了他的话,叫刘秀执行大司马的职务,吩咐他拿着符节,带着少数兵马,往河北去安抚郡县。

邓禹就沿路追上去。他一路走去,一路听到人们说刘秀不是来打仗的,是来安抚老百姓的。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考察官吏,贤明的升了职,贪污的办了罪。他废除了那些苛刻的法令,恢复了汉朝的官名,还赦了囚犯,让他们回去种地。官吏和老百姓都很高兴,争前恐后地拿着牛肉和酒去慰劳刘秀,他都推辞了,他的士兵也都不接受。邓禹听了,当然高兴,可是他不是来视察情况的,他是来找刘秀的。一听说刘秀到了哪个城,他就追到哪个城。可是赶到他到了那个城,刘秀又已经过去了。人家是骑马的,他是靠着两条腿赶路的。他拄着拐棍往前追,追到邺城(在河南省临漳县西 ),方才把刘秀追上。

同学好友见了面,那份高兴就不用提了。刘秀见他还拿着拐棍,就跟他打哈哈,说:“老朋友跑了这么多的路赶来,是不是要做官?”邓禹摇摇头,说:“我不愿意做官。”“那你来干什么呢?”邓禹笑着说:“我想替您出点力,将来也好在历史上留个名。”到了晚上,刘秀留着他在一间屋子里睡,准备两个人谈个痛快。邓禹挺正经地说:“现在山东还没安定下来,像赤眉那样各占地盘的人多得很。更始庸庸碌碌,自己没有主张。他手底下的将士们光知道贪图财帛,没有远大的志向,都不是尊重王室、安抚百姓的人。您虽然帮助他们,立了大功,恐怕这么下去,大事也成不了。依我说,不如搜罗人才,收拾人心,创立高祖的事业,救护万民的生命,处处为人民打算,一定可以平定天下。”

刘秀跟着他哥哥刘 在南阳起兵的时候,并不想做王。他在新野的时候,听说阴家有个小姑娘叫阴丽华,长得挺美,他心里就爱上了她。他在长安的时候,看见过“执金吾”(官名,皇帝出来的时候,在前面开路的官 ),觉得“执金吾”够威风的了。因此,他老说:“做官要做执金吾,娶妻要娶阴丽华。”他在昆阳大战之后就进了宛城。那时候,刘秀二十九,姑娘十九,也够了岁数了,他就娶了阴丽华。到今天他做了大将军,行大司马事,地位很高。他的两个心愿都达到了。没想到邓禹拄着拐棍追上来,劝他搜罗人才、收拾人心,去平定天下,创立高祖的事业。刘秀向老朋友邓禹点了点头。

第二天,刘秀吩咐手下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他还叫邓禹跟他住在一个屋子里,有事情就跟他商量。他们两个人的心思给另一个有心人琢磨出来了。那个人就是冯异。他对刘秀说:“人心思汉,已经不是一天了。现在更始的将士们到处抢劫,暴虐出了名。老百姓对他们完全失望。一个人挨饿挨久了,能够吃到点东西,就够满足了。将军应当赶快派人分头到各郡县去给老百姓处理冤屈,宣扬恩德。”刘秀同意了。他就带着部下往北到了邯郸。

刘秀到了邯郸,就有一个宗室的子弟来见他。那个人叫刘林。他喜欢结交豪杰,在赵、魏一带很出名。他向刘秀献计,说:“赤眉在河东(在黄河东边,邯郸的西南 ),只要挖开河堤,把水灌到河东去,就说赤眉有一百万人,也都非淹死不可。”刘秀一想,从哪儿冒出来这么一个缺德鬼,用这种办法哪能夺取天下,就没去理他。他只是派冯异和铫期到邻近各县去察看官吏,释放受冤屈的囚犯,安抚无依无靠的老年人。过了几天,刘秀带着邓禹、冯异、铫期他们到真定去了,气得刘林直翻白眼。他越想越别扭,就去算个卦。

刘林原来认识邯郸的一个算卦先生。说起来他们还是朋友。那个算卦的叫王郎,他一见刘林噘着嘴,知道他准有心事,就详细地盘问他。刘林说他打算自己起兵。王郎说:“真的?那我有主意。您总还记得,头些日子长安有个男子自称为成帝的儿子子舆,王莽说他冒名顶替,把他杀了。您不妨冒充真的刘子舆,就可以号召天下。”刘林说:“你自己去冒充,不是一样的吗?你做刘子舆,我帮你登基。”王郎没想到自己算了半辈子卦,还能做皇帝,高兴得蹦起来。他说:“行!大爷,咱们可说在头里: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两个人就这么对天起了誓。

刘林扯着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的幌子,联络赵国的大富豪李育和张参。他们拿出家产,招募壮丁。大伙儿都认为算卦的王郎原来是隐姓埋名的王孙公子。没有几天工夫,召集了好几千人。他们就立王郎为天子。王郎拜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向邻近的州郡发出通告。远远近近,谁也不知道真子舆、假子舆,很快地赵国以北、辽东以西全都响应。他们把邯郸城里的王郎当作汉朝的天子,王郎的势力就突然强大起来了。

刘秀和邓禹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没法去跟王郎死拼。回到南方去的道又给王郎截断了,他们再往北走,到了蓟州(蓟Jì,就是河北省蓟县 )。王郎的通告也到了。他出了十万户的赏格捉拿刘秀。刘秀逼得走投无路,就打算绕道逃回到南边去。有一位新来的小伙子叫耿弇(yǎn),他说:“王郎的兵马正从南边来,咱们往那边走,正好送上门去。渔阳太守彭宠也是南阳宛城人,大家都是同乡。上谷太守(耿况 )就是家父。这两个地方就有一万多骑兵,还都是射箭的能手。跟他们联络起来,就不必怕邯郸了。”有的说:“我们都是南方人,要死也死在南方。我们不愿意跑到北方去受罪!”刘秀指着耿弇对大伙儿说:“北路的主人在这儿,还怕什么?”

没想到蓟州有个刘接,他贪图十万户的赏赐,起兵响应王郎。一下子城里谣言纷纷,都说王郎的大军到了。刘秀他们人数太少,只好慌慌忙忙地逃跑。将士们不愿意往北去,就出了南门,准备往饶阳(在河北省安平县东 )方面走去。刘秀一检点随从的人,单单短了那个小伙子耿弇,不知道他上哪儿去了。他们都替他着急,可是又不能等他,只好自己走了。

路上受冻挨饿,这份困难的情况简直没法说。他们到了芜蒌亭,肚子饿得直叫唤。冯异到邻近的村子里向老百姓讨来了一些豆粥奉给刘秀。刘秀正饿得慌,好像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东西。好容易到了饶阳,大伙儿饿得头昏眼花,实在支持不了啦。刘秀找到了传舍(就是驿站 ),就叫大伙儿进去,冒充是王郎的使者,吩咐传舍里的官员赶快摆上饭来。随从的人一瞧见有了吃的,大伙儿抢开了。传舍里的官员起了疑。他想:“哪儿有这号使者?不要是冒充的吧。”他故意敲起鼓来,敲了几通以后,对他们说:“从邯郸来的将军到了。”大伙儿一听,脸都白了。刘秀赶紧上了车,忽然一想,逃也逃不了啦。他就改变主意,不慌不忙地回到传舍里,对那个官员说:“请邯郸来的将军进来见我!”那个官员哪儿去找邯郸来的将军,他只好糊里糊涂地敷衍了几句。刘秀他们这才吃了饭,大大方方地离开了传舍。

刘秀听说信都(在河北省冀州市东北 )太守不肯投降王郎。他们就冒着风雪,向信都方面走去。北风呼呼地吹着,吹得他们的脸和手都绽出血来。脚都麻木了,脚指头好像全没了。正在万分困难的时候,听说王郎的兵马追上来了。前面是呼沱河(也写作滹沱河 ),可是没有船。大伙儿又都着了慌。刘秀派手下的将军王霸去看一看。王霸看了回来,说:“冰厚得很,可以走过去。”他们下去一踩,这么结实,大伙儿全认为这是老天爷帮助刘秀。他们就精神百倍地都过了河。

他们一路跑去,到了南宫(在河北省新河县东南 ),下起雨来。大伙儿全淋湿了。他们瞧见道旁有个空的传舍,就进去避一避。冯异抱来了一大捆柴火,又找吃的去了。那位拄着拐棍赶路的邓禹一见有现成的灶,忙着生火。一会儿,火旺了,刘秀给大伙儿烘衣服,冯异煮麦饭。大伙儿就这么吃了点,歇了会儿。一见雨停了,赶紧动身。他们像难民似的又走了一百来里地,才到了信都。这时候,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的郡县都响应了王郎,只有信都太守任光跟和成太守(和成,郡名,是以前巨鹿郡的一部分 )邳彤(Pītóng )不肯投降。他们也有点军队,可是已经变成了孤军。他们正在担心,一听到刘秀他们到了,不由得都高兴起来。可是刘秀他们自顾不暇,怎么能够帮助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