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博浪沙行刺
- 平定南北
- 沙邱遗恨
- 怨声载道
- 揭竿而起
- 天下响应
- 抢地盘
- 八千子弟
- 斩白蛇
- 立羊倌
- 骄兵必败
- 破釜沉舟
- 指鹿为马
- 坑秦兵
- 约法三章
- 鸿门宴
- 火烧阿房宫
- 分封诸侯
- 追韩信
- 暗度陈仓
- 陈平归汉
- 兴兵发丧
- 美人和儿女
- 木罂渡军
- 绑架老母
- 收英布
- 销毁王印
- 挑拨离间
- 假投降
- 外黄小儿
- 分我一杯羹
- 踢脚封王
- 鸿沟为界
- 钻入敌营
- 四面楚歌
- 难见江东父老
- 汉高祖登基
- 五百义士
- 恩将仇报
- 巡游云梦
- “功狗”和“功人”
- 上朝的仪式
- 白登被围
- 和亲
- 极极以为不可
- 一笔勾销
- 平定南方
- 大风歌
- 白马盟约
- 把人当作猪
- 萧规曹随
- 太后临朝
- 汉文帝即位
- 废除连坐法
- 两封信
- 耕种的榜样
- 往边疆移民
- 废除肉刑
- 方士的诡计
- 有生必有死
- 削地
- 平定七国
- 金屋藏娇
- 绝食
- 排斥百家
- 金屋变为冷宫
- 滑稽大王
- 帮闲文人
- 马前泼水
- 反攻匈奴
- 灌夫骂座
- 夜郎自大
- 长门宫
- 飞将军
- 加强边防
- 武功爵
- 通西域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再通西域
- 求神仙
- 天下十三州
- 强求“天马”
- 扣留使者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司马迁受累
- 尧母门
- 挖掘木头人
- 轮台悔过
- 托孤
- 苏武回国
- 聪明的少帝
- 立昏君
- 废昏君
- 坐牢读经
- 霍家的败亡
- 国内要紧
- 称职的官吏
- 杀害大臣
- 赵充国和西羌
- 功臣画像
- 女使者
- 外戚和宦官
- 昭君出塞
- 攀断栏杆
- 谦恭下士
- 七亡七死
- 面面俱到
- 改朝换代
- 复古改制
- 绿林和赤眉
- 起义军的混合
- 昆阳大战
- 新朝的灭亡
- 一个算卦的
- 争取民心
- 整顿队伍
- 攀龙附凤
- 绿林的破裂
- 赤眉的流亡
- 帝王满天下
- 三分天下
- 钓鱼台
- 得陇望蜀
- 硬脖子
- 马革裹尸
- 云台二十八将
- 取经求佛像
- 生死朋友
- 投笔从戎
- 威震西域
- 宦官灭外戚
-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天知地知
- 豺狼当道
- 太学生罢课
- 宦官五侯
- 林宗巾
- 逮捕党人
- 太平道
- 作者原序
『前后汉故事新编』汉高祖登基
- 本章共 3.5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3-07-30
霸王自杀了,那些汉将谁都不肯让吕马童一个人去献功,大伙儿为了抢夺霸王的人头和尸体,自相残杀,死了几十个人。末了,王翳抢到了脑袋,吕马童、杨喜、吕胜和杨武四个将军,各人抢到了一只胳膊或者一条腿,就这么去向汉王报功。汉王把这五个将军都封了侯。
霸王一死,西楚差不多都平了,只有鲁城,因为是当初项羽受封为鲁公的城邑,不肯投降。汉王带领着兵马去征伐,要把鲁城踏平,把老百姓杀光。想不到大军到了城下,只听见城里有弹丝弦和唱诗歌的声音。张良对汉王说:“鲁是礼仪之邦,周公封在这儿,孔子生在这儿,是天下人都尊敬的地方。大王兵临城下,鲁人还这么弹着丝弦,唱着诗歌,情愿为鲁公死。大王怎么能用暴力去强迫他们呢?大王不如好言好语劝他们顾全大局,再跟他们说明,只要他们归顺,就马上好好儿地安葬鲁公。我看那要比进攻强。”
汉王依了张良的主意,鲁城这才投降了。汉王就用安葬鲁公的礼节把霸王的人头和尸体缝着埋了。这还不算,他还亲自祭祀霸王。他想起霸王在鸿门宴上没杀他;睢水打了胜仗,还好好儿地供养太公;吕氏在楚三年,没受到委屈;听到了“分我一杯羹”,他也没把太公杀害。汉王左思右想,不由得掉下眼泪来。项家的人都不办罪,还封项伯为侯,赐姓刘氏,让项伯做个刘家的人。
汉王满以为这么一来,当初霸王所封的那些诸侯,已经死了的和归顺了他的不必说了,就算是还活着的一定会来投降。哪儿知道敌人不是这么快就能够转变过来的。临江王共尉首先不服。
共尉是临江王共敖的儿子,父亲死了,他继承了王位。他忘不了霸王对他们父子的好处,不肯投降汉王。汉王就派卢绾和刘贾去征伐。他们打了几个月,可是并没把江陵(临江王的都城,在湖北省江陵县 )打下来,究竟共尉的力量有限,最后只好投降。为了表示诚意,他自动地去拜见汉王。他还不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满以为汉王准能好好儿地安抚他一番,仍然让他回去镇守江陵。年轻人的想法有时候就是太天真了些。直爽的小伙子碰到了老练到了家的汉王就得自认晦气。汉王对他顶干脆,溜了他一眼,把他砍了。
杀个临江王算不得什么。是他自投罗网,这可不能怪汉王。可是不识时务的人还多着呢。听说彭城、垓下、阴陵、东城、乌江一带的人也都挺同情霸王。这就麻烦了。汉王心里很不自在,不能不想个办法把他们压下去。汉王真有本领,硬的、软的他都有。他派人在乌江岸上给霸王立了庙,吩咐当地的长官一年四季去祭祀霸王。他还下了一道命令,说:“刀兵八年没停,万民吃尽苦头。现在天下已平,除了大逆不道非死不可的以外,一概免罪。”这么一来,人心就平得多了。
汉王真是够机灵的。他安葬了霸王,杀了共尉以后,立刻跑到齐王韩信的营里,把大将军的印、兵符和军队都拿过来,由他自己统治齐地。他安慰韩信说:“将军立过这么多次的大功,我绝忘不了将军。但是我挺替将军担心:将军功高权重,难免引起小人妒忌。万一将军受点委屈,叫我怎么对得起将军呢?义帝没有后代,将军又是淮阴人,我就封将军为楚王,把将军的父母之邦都封给将军,请将军去镇守楚地。富贵归故乡,那要比遥远地镇守齐地强得多了。一来可以安定人心,二来可以保全君臣大义。”可是韩信没想得这么周到,眼光也没这么远。他没能够体会到汉王的好意,也不知道这是保全君臣大义的好办法。他只觉得汉王的手段太辣。但是兵权已经没了,不由他不答应。
汉王封韩信为楚王,以下邳为都城;封彭越为梁王,以定陶为都城。躲在彭越那儿的齐王田横一听到彭越受了封,就带着亲信的五百多人逃到海岛上去了。除了楚王和梁王以外,还有韩王信、淮南王英布、衡山王吴芮和燕王臧荼,他们一律照旧。赵王张耳在这一年死了,就封他的儿子张敖为赵王。这七个王当中,只有彭越是新封的,张敖是继承他父亲的。别的没有变动。
韩信交出了兵权,齐王改为楚王,多少有点不得劲儿。可是“衣锦还乡”也是一件大喜事。他接受了楚王的大印,到了下邳。他老想着有恩报恩,有德报德,就派人去找从前给他饭吃的那个老太太和南昌亭长,还有那个叫他钻裤裆的家伙,他做了楚王,在他的地界里找三个人来,费不了什么劲儿。
那个洗纱的老太太先到了,楚王韩信问了她一番,送给她一千金。她并不希望韩信报答她,可是韩信不能忘了人家的好心眼。老太太谢过了楚王回去了。南昌亭长因为他老婆得罪过韩信,趴在地下不敢抬起头来。韩信赏他一百个小钱,批评他,说:“你行好没行到底,去吧。”
那个屠夫的儿子吓得直打哆嗦,请楚王办他的罪。韩信笑着对他说:“你不必害怕,闹着玩儿的事有的是,何必这么认真呢?你倒是挺勇敢的,就在我这儿做个中尉吧。”那个青年没想到韩信能这么宽大,一点也不记仇,心里又是难受又是感激,别别扭扭地谢过了韩信就出去了。韩信对旁边的将士们说:“他也是个勇士。当初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把他杀了吗?可是那有什么意思?就因为我能够忍受,才有今天,他也可以说是督促我上进的一个人。”他们听了这话,十分钦佩。
公元前202年(汉王五年;公元前206年项羽立刘邦为汉王那一年为汉王元年 )二月,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联名尊汉王刘邦为皇帝。汉王再三推让。末了,他说:“要是诸君一定认为这样做好,使国家有好处,我只好答应了。”汉王在汜水(在山东省菏泽西南 )的南面登基,做了皇帝,后来称为汉高祖,立吕氏为皇后,公子盈为皇太子。
汉高祖因为衡山王吴芮率领着百越的士兵帮助诸侯灭了秦国,功劳挺大,就封他为长沙王,以临湘为都城,把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这些郡都封给他,叫他镇守南方;因为前越王无诸(名叫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姓驺;“粤”和“越”是古时候的异体字,“越王”也写为“粤王” )率领着闽中的士兵帮助诸侯灭了秦国,功劳也不小,就封他为闽越王,把闽中地(就是福建省闽侯 )封给他,叫他镇守东南。
这样,汉高祖一共分封了八个王,就是:
楚王韩信,
淮南王英布,
梁王彭越,
韩王信,
赵王张敖,
燕王臧荼,
长沙王吴芮,
闽越王驺无诸。
除了分封给这八个王的土地以外,其余的地方仍旧照秦朝的制度设立郡县,由朝廷直接派官吏治理。
汉高祖拿洛阳做京城。一面把太公、吕后、太子、公主、戚夫人,还有起兵以前同居过的曹氏,还有兄弟子侄、皇亲国戚都接到京都来同享富贵;一面打发八个王回到自己的领土去。
汉高祖分封了八个王,把他们打发走了以后,第二步就要裁减军队,安抚百姓,优待官员了。他让征来的士兵复员回家,又下了一道诏书,说:“以前有不少人因为战争离开了家乡,聚在山林里或者躲在水泽地区,他们连户口都没有。现在天下已定,都该各归各县,恢复自己的田地和住宅。官员对百姓要用文法教训,劝化他们,不准像以前那样随便鞭打、侮辱。七级以上的大夫都有食邑,七级以下的大夫只领俸禄,自己和家属不必交纳赋税。”这一来,文武官员和百姓皆大欢喜。大家认为汉朝的统治确实比秦朝好得多了。第三步就得按功论赏分封其他的功臣。这可就大伤脑筋了。虽然不能征求意见,也得做点准备工作。最要紧的是叫这些大臣心服,不能小看皇帝。
汉高祖就在洛阳南宫摆上酒席,请大臣们都来参加这个庆功宴会。大伙儿喝开了酒,正在有说、有笑、又唱、又闹的时候,汉高祖忽然叫他们静下来。他说:“各位公侯,各位将军!咱们今天欢聚一堂,说话不必顾忌。我要问问你们:我是怎么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么失天下的?请你们说说。”
大伙儿没想到喝酒还有这一套花样,他们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这就咬开耳朵了。过了一会儿,王陵仗着他跟汉高祖的特别交情,就毫无顾忌地先发言了。王陵和汉高祖是同乡,从小是朋友。汉高祖因为他比自己年长,一向把他当作哥哥看待。这会儿王陵起来,说:“皇上一向傲慢,老侮辱人家;项羽比您虚心得多,心眼又好。可是您派谁进攻城邑,打下来,就赏给谁。您给人家好处,人家就都替您卖命,所以您得了天下。项羽一向妒忌、猜疑,有功劳的人他妒忌,有才能的人他猜疑。打了胜仗,不记人家的功劳;得到了土地,不肯赏给人家。他不给人家好处,人家怎么能替他去拼死呢?所以他失了天下。”
汉高祖听了,觉得王陵的话又是赞成封建割据的老一套。他笑着说:“你说得对,也不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我有什么本领啊。坐在帐篷里运用计策,千把里以外的胜败都能算得出来,论这一点,那我就比不上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能够源源不绝地供应军饷,这一点我也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一交战就打胜仗,进攻准能把城池拿下来,这一点我怎么也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够重用他们,所以我得了天下。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怪不得给我灭了。”在座的文武大臣听了这一番话,都说:“皇上的话没有一点错!”汉高祖觉得挺得意。
他认为这一批人大概都服了他了,容易对付。可是还有一些人不来投降,将来准有后患。他忘不了齐王田横,还有项羽的大将季布和钟离昧,不知道他们逃到哪儿去了。